初始污染回收率及检测记录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ccbc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1.验证目的---------------------------------------------------------32.范围-------------------------------------------------------------33.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4.参考资料---------------------------------------------------------35.检验仪器及器具---------------------------------------------------36.菌种信息---------------------------------------------------------47.试验环境---------------------------------------------------------48.产品选择---------------------------------------------------------49.方法适用性验证---------------------------------------------------410.修正系数(校正因子)--------------------------------------------611.测试结果--------------------------------------------------------712.再验证周期------------------------------------------------------713.结论------------------------------------------------------------714.附表------------------------------------------------------------81.验证目的证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洗脱培养计数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33f88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b.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8批准实施1 目的为了规范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编制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
3 职责3.1 检验室负责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操作的取样和化验,并填写检验报告;3.2 品管部经理负责签发检查报告。
4 工作程序(《中国药典》2020年版)4.1 供试品数量成品:灭菌前产品至少取3个单位以上。
4.2 供试液制备和接种4.2.1 取样品至少10个,以无菌操作方法移入灭菌的50ml 0.9%NaCl震摇洗脱备用。
4.2.2 用无菌吸管取上述样品洗脱液混合物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洗脱液中,用手振荡80次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另取一支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4.2.3 将熔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倾注于平皿内,每平皿约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在37±1℃恒温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4.3结果观察4.3.1 先用肉眼观察计数菌落,然后再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4.3.2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的范围。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
4.3.3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应求出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ISO13485体系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ISO13485体系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a598f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2.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1.目的:制订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对从事检测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按检测规程操作。
2.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前染菌量的检测。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质量部负责实施。
5.内容:5.1仪器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净化工作台、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电炉。
5.2器具烧杯、量筒、三角瓶(带硅胶塞)、试管(带硅胶塞)、酒精灯、手术剪刀、培养皿、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5.3 培养基、试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5.4 试验前的准备5.4.1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灭菌,供细菌培养记数用。
5.4.2 无菌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的制备:a.配制:称取9.0g氯化钠加入蒸馏水溶解使成1000ml。
b. 分装:分装于试管中,装量不得超过试管容量的2/3,盖上硅胶塞,包好。
c.灭菌:121℃20分钟高压灭菌。
5.5 取样方式a)灭菌前随机抽取样品;b)抽取不适于销售的产品,如废料或不合格品(即已经过各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阶段(包括清洗和包装过程)的产品);c)初包装材料可用无菌手续取样随即取10套/件(卷料无菌手续取100cm2)。
注:以上方式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择其一操作;5.6 取样频率当月生产各产品至少抽取一批次;每批来料初包装材料最少抽取一次。
5.7 试验步骤5.7.1 消毒:将待检的产品外包装用酒精棉擦拭后,放于经擦拭的垂直式超净工作台面,紫外灯照射0.5小时以上。
5.7.2 供试液的制备:按无菌操作法制备供试液,制备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检测;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5.7.3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0~10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入样品管内往返振荡5次;外部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0~100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壁;内外壁如此各重复二到三次。
分别将供试液注入无菌容器中,分别检测。
5.7.4 以上制备的供试液直接或稀释后采用薄膜过滤法、平板计数(平皿法)或其他适宜方法进行分析检查。
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验证方案与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验证方案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ee58939b6648d7c0c74630.png)
XXXXX公司建立医用产品灭菌剂量验证报告送检单位:公司日期:年月日目录序言 (2)试验前准备工作 (2)方法 (4)实施内容 (4)结果 (5)结论 (6)附注 (6)参考资料 (6)初始污染菌检测规范 (6)确定灭菌剂量 (8)无菌检查 (9)序言本实验是对医用产品公司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辐射灭菌剂量设定和验证.实验原理是基于ISO11137—2:2006的方法,即先对辐照前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测定,然后选择验证剂量.再用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并测定辐照后存活微生物的样品件数,以此来确定所确定的验证剂量能够满足10—6的灭菌保证水平。
本实验从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结束.试验前准备工作一、样品1样品:医用产品,三个批号:生产企业:公司。
2器具及试剂2。
1器材试管容量瓶三角烧瓶酒精灯灭菌剪刀、镊子灭菌平皿(9cm)75%乙醇棉灭菌刻度吸管(1ml、5m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酸度计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锅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干燥箱2。
2培养基及试剂:a)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b)改良马丁培养基c)营养琼脂培养基2。
3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a)质量浓度为9g/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b)0。
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
1±0.2,分装,灭菌。
c)pH7。
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
30g、蛋白胨1。
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二、实验前准备2.1培养基要求:用于培养需(厌)气菌和真菌的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其他各项要求应符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培养基使用按中国药典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制备后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2。
2器具灭菌: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气灭菌器内121℃30min,或置电热干燥箱内160℃2h。
校正因子检验规程
![校正因子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73717d5ef7ba0d4b733b77.png)
1 目的
建立校正因子的检验规程,为初始污染菌的检测做前期准备,周期性评估对应初始污染菌测试的校正因子。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司所有需要检测初始污染菌的产品,同时包括需要检验初始污染菌的原材料的校正因子测试。
3 职责
质量部微生物实验员负责按此规程进行校正因子测试。
4 定义
4.1初始污染菌:一件产品和/包装上存活的微生物总数。
通常以初始污染菌估计值计。
4.2 初始污染菌估计值:通过对活菌计数或灭菌前活菌计数加上一个回收效率校正因子,得出的总值。
4.3 校正因子:用于对活菌计数或灭菌前活菌计数进行修正的数值,以补偿产品上无法完全洗脱的微生物,
以便算出初始污染菌的估计值。
4.4回收率:对某一特定的技术从产品上获取微生物的能力的测定值。
5 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旋涡混合仪、洗脱液(0.9%无菌生理盐水)、普通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电动吸引器、冰箱、移液器/移液管
6 抽样要求及频次
6.1抽样要求
6.1.1产品:随机抽取5件同一批号中的产品样品进行检测。
6.1.2原材料的供试液制备
采用无菌手法取10 1g,放入2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放到混合仪上,开始振荡,直至充分混匀。
注意:如果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液量可按照每次50mL递增,直到能吸出足够的测试用样液,在计算细菌总数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时应调整稀释度。
6.2频次
6.2.1在产品、生产环境及各道生产工序未发生变化的状态下,每年对对应的的初始污染菌的校正因子重新。
初始污染菌 检测讲诉
![初始污染菌 检测讲诉](https://img.taocdn.com/s3/m/5182f0b36edb6f1afe001f54.png)
梯度稀释
1ml
1ml
1:10 供试液
1ml
1ml
1:100 9mlNacl
1:1000 9mlNacl
1ml 1ml
1ml 1ml
2020/7/17
8
转至培养基
膜过滤法—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低的悬 液
平板倾注—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高的悬 液
平板涂布—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高的悬 液
螺旋涂布
2020/7/17
菌落特征: ⑴ 形态特征:常为白色、灰白色或灰色,亦有淡褐色、
淡黄色(如果培养基中加入0.1%TTC(氯化三苯基四 氮唑试剂),菌落为红色) ⑵ 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表面有光滑、粗糙,皱褶、突起 或扁平。 ⑶ 大小差异很大。
2020/7/17
12
计数方法的验证—回收率
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 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1)如只有1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则将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 稀 释倍数报告。
2)如有两个相邻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先计算两稀释级 菌落数的比值。 高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比值=———————————————————— 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当比值≤2时,则以2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当比值>2但不 超过5时,则以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当比值大于5, 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落数等异常情况时,应查 明原因再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方法的重新验证。
初始污染菌检测
2020/7/17
1
参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附录 微生物限度检 查法
ISO 117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s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试验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9236b44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1.png)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试验
近日,科学家们通过试验证实,将初始污染菌与回收率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初始污染菌可以提高水源的回收率,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
因此,使用初始污染菌作为水源的污染物减少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
水源的回收率,还有利于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初始污染菌的使用,可以在短期内显著地降低水源中的污染物。
其次,回收率可以更好地帮助水源减少流失,促进水源的可持续
利用。
因此,试验表明,将初始污染菌和回收率综合起来,可以更好
地促进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初始污染菌的应用,水源的回收率可
以显著提高,有利于将水源的流失降至最低。
最后,科学家们建议,要想促进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将初始
污染菌和回收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特性。
联合使
用两者,给水源带来更好的可持续利用前景,有助于减少污染物,达
到更高回收率,促进水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将初始污染菌与回收率通过试验结合起来,将使水源
的可持续利用受到更大的鼓励。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特性,
就能够促进水源的更好发展,净化我们周围的环境。
加标回收实验的实施及回收率计算的研究
![加标回收实验的实施及回收率计算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2de9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9.png)
(3)实验操作:根据设计方案,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回收实验。具体操作 过程包括加入标准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分离和富集等。
(4)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加入标准物质的量、 反应时间、温度等。
3、实验结果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回收率、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和讨论。
实验实施
1、实验设计
在进行回收实验前,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状况,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具体包括:确定目标物质、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方式、设定对照组等。
2、实验过程
(1)样品采集: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方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采 集。
(2)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浓缩、萃取等,以使 目标物质得到充分的分离和富集。
回收率计算
回收率是指实验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回收比例,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回收率 = (测定值-空白值) /加入标准物质的量 × 100%
其中,测定值是指实验后目标物质的测定值,空白值是指未进行回收实验的 空白样品的测定值,加入标准物质的量是指回收实验中加入的标准物质的质量。
1、回收率过低
如果回收率过低,说明实验过程中目标物质损失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 不够优化、样品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 差,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对加标回收实验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加标 回收实验能够有效地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可能会受到基质干扰等因素 的影响。此外,实验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和待测样本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 可重复性。
结论
总结加标回收实验方案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提出改进意见。例如,选择 稳定性更高的标准物质和待测样本,优化基质干扰的消除方法等。通过改进加标 回收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环境监测、 生物分析以及化学分析等领域提供支持。
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北京局
![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北京局](https://img.taocdn.com/s3/m/6e96c76ca45177232f60a2c6.png)
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2010版)发布时间:2011-08-17灭菌工艺过程控制是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灭菌控制水平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安全。
本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人员增强对无菌医疗器械相关知识的认识,指导和规范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灭菌工艺控制水平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在灭菌工艺过程管理要求提供参考和依据。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或随着灭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应重新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变更、换证等现场检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等各项涉及灭菌工艺的检查。
目前已知的灭菌方法很多,根据灭菌方式的不同,医疗器械行业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环氧乙烷灭菌(以下简称EO灭菌)、辐照灭菌和湿热灭菌等。
本指南选择目前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EO灭菌和钴60辐射灭菌进行说明。
二、EO灭菌的检查EO灭菌过程的检查应在了解生产企业是否掌握灭菌知识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灭菌设备的管理、灭菌确认及再确认和日常灭菌活动等情况开展,重点检查生产企业实施灭菌过程控制及动态监视灭菌过程的情况。
(一)EO灭菌确认的检查灭菌工艺的确认是保证灭菌效果达到灭菌要求的重要步骤,也是生产企业日常对灭菌活动进行监视控制的主要依据。
生产企业应在初次对产品进行灭菌前,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确认产品特性、灭菌器参数设置、工艺参数等。
生产企业的灭菌工艺控制部门应熟练掌握灭菌确认过程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确认工作可与灭菌设备生产厂共同完成,但生产企业应全程参与灭菌确认工作。
灭菌确认工作的应包括:输入→策划→确认过程→确认报告。
1、输入应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如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产品无菌保证水平、产品的设计、包装的设计、产品性能要求等。
器械灭菌确认分享(三)—初始污染菌测试方法的建立(中)
![器械灭菌确认分享(三)—初始污染菌测试方法的建立(中)](https://img.taocdn.com/s3/m/51a693a789eb172ded63b7e8.png)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测试
菌数报告规则
平皿法
• 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霉菌 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 为菌数报告的依据
• 取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或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 微生物数,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薄膜过滤法
• 以相当于1g、1ml或10cm2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 • 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
特殊情况: —组成部分预期是无菌 —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 —特定的评估目的
产品初始污染菌0 SIP<1.0
直接进行生物 负载检测
足够的尺寸以 代表整个产品 所选部分基于 生物负载是否 为均匀分布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测试
样品份额(SIP)的选择
已知生物负载 均匀分布
适用性检查 枯草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于30~35培养
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于20~25 ℃培养不超过5天
判定标准 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菌落平均数比值在0.5~2(50%~200%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测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无菌性检查 取已灭菌TSA注皿,语20~25℃培养5天,应无菌落生长。 试验用菌种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接种方法 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用菌悬液于该平板表面
擦拭
• 洗脱液湿润棉拭子,棉拭子擦拭试验样品/湿润样 品表面,干棉拭子擦拭
• 棉拭子放入洗脱液中 • 适用产品:不规则形状产品、难接近的区域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测试 洗脱液、稀释液示例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测试 微生物采集的方法(不使用洗脱液)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acb2dd12e518964bcf847cb5.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实验操作人员确认;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菌种和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 (ml/ml)聚山梨醋80的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4e348a9889eb172ded63b77b.png)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1.目的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GB/《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试验产品6.注意事项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无菌操作台内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无菌操作台必需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测??试验前提前开紫外灯15min 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器、滤膜、镊子以及无菌设备杯使用前应进行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器材35℃恒温培养箱、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无菌氯化钠溶液。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初始污染菌校验因子及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初始污染菌校验因子及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29af4556bd97f192279e9e7.png)
样品序号
菌落计数(cfu/皿)
样品平均菌落数
(cfu/皿)
取样克重(g)
单片/㎡
样品总克重(g)
细菌
霉菌及酵母菌
菌落总数
1
10
0
10
8
41.6
233.8
2
8
0
8
3
6
0
6
所有样品平均菌落数(cfu/件次)
233.8/41.6*8=44.9
校正后实际值
产品名称
心血管介入包
规格/型号
321C-ⅡB型
批号
1801092
包装日期
2018.01.09
检测日期
2018.01.10
抽样数量
3件
洗脱液体积ml
200ml
报告日期
2018.01.15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制批号
20180105
培养温度
35℃
培养时间
3d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20180105
25℃
5d
检测依据
44.9*1.22=55
标准要求
≤100cfu/件次
结果判断
符合要求
检测人:李明宇 复核人:郑海云
校正后实际值
79.8*1.22=97
标准要求
≤100cfu/件次
结果判断
符合要求
检测人:李明宇 复核人:郑海云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编号:(HY)-JL-8.2-45/A产品名称心血管介入包
规格/型号
321C-ⅡB型
批号
1801091
包装日期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b9b6203c281e53a5802ffec.png)
常州贺利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初始污染菌方法检查验证方案编制: 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初始污染菌检查验证方案目录1. 验证目的2. 参照标准3. 验证项目4. 验证小组及职责5. 合格标准6. 试验材料:7. 菌液制备8. 菌液计数9. 培养基的制备10.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11.菌回收率计算公式12.结果及结论1. 验证目的:建立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本公司产品初始污染菌系采用平皿法现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以确认该方法适合于产品表面初始污染菌的检查。
2. 参照标准: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 验证项目: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查。
4.验证小组人员及职责:4.1验证小组人员:4.2验证人员职责及要求4.2.1按验证方案及相关文件实施验证。
4.2.2认真观察并做好验证原始记录。
4.2.3对实施验证的结果负责。
4.3验证中各部门的职责4.3.1验证领导组职责4.3.1.1制订验证总计划,负责全公司验证工作的管理。
4.3.1.2确定验证项目及验证项目负责人。
4.3.1.3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工作。
4.3.1.4负责验证资料及结果的审核工作。
4.3.1.5负责验证报告的批准工作。
4.3.2验证工作小组职责4.3.2.1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工作。
4.3.2.2参与验证方案的讨论、确认工作。
4.3.2.3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4.3.2.4负责验证结果的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4.3.2.5参与验证结果的评价工作。
4.3.3质量部职责4.3.3.1负责公司验证日常管理工作。
4.3.3.2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工作。
4.3.3.3负责验证过程中仪器、仪表、计量器具的校验工作。
4.3.3.4负责检验仪器及检验方法的验证。
4.3.3.5负责验证中各项检测工作,提供验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对验证过程中的各项检验工作负责。
4.3.3.6负责对验证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f7a0e028e2bd960590c67757.png)
类别:编号:部门:页码:初始污染菌回收验证方案版次:□新订□替代:制定人: 年月日审批会签:**人:***生效日期:年月日1.验证目的初始污染菌是产品屏障系统表面或内的活微生物数量。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用于补偿无法从产品和/或培养基中完全取出的微生物的数值。
也是对某一特定的技术从产品上移除和/或培养微生物的能力的测定值。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一次性使用活检钳的初始污染菌的检测3.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ISO11737-1:2006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GB/T19973-1 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实验设备与材料4.1 设备百级超净工作台、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
4.2 培养基及稀释液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1%蛋白胨溶液。
4.3 其他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0.45um,直径约50mm)、量筒、剪刀、镊子、吸管、酒精灯、三角烧瓶、试管、培养皿。
5.实验程序5.1 抽样。
从每个清洗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抽取3件。
5.2 洗脱在阴性实验室里以无菌操作方式将实验样品分别浸入装有已知容量的300ml的0.1%蛋白胨溶液的适当容器中,运用手工振动法洗脱产品上的微生物,用于洗脱产品外表面初始污染菌。
5.3 接种5.3.1 采用薄膜过滤法,将供试液平均倒入两个滤杯中进行抽滤,用100ml(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冲洗三次,将滤膜(菌面朝上)分别置于营养琼脂和玫瑰红钠琼脂平板上培养。
将冲洗过的供试品以上述方法再冲洗两次,共三次。
再将剩余供试品加入灭菌好融化的50ml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作为琼脂覆盖。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a98df029b89680203d825e3.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 概述2. 验证目的3. 职责与验证申请4. 验证依据5. 验证计划6. 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 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 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 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 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 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6.1.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抱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 35E培养18? 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 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I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 20? 25E培养5? 7天,加人3? 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抱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抱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抱子数量小于100cfu的抱子悬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污染回收率测定记录
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
个数样品号
培养皿编号
空白
对照
阴性
对照
平均菌落数
(cfu/ml)
初始污染菌
(cfu/件)
(平均菌落
数÷SIP)
回收率1 2 3 4 5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5-4
5-5
平均回收率修正系数
初始污染菌检测原始记录
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
个数样品号
培养皿编号
阴性
对照
空白
对照
平均菌落数
(cfu/SIP)
初始污染菌
(cfu/件)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平均初始污染菌
各样品平均菌落
——————数总和÷样品
数
校正后初始污染
菌
————(平均初始污染
菌*校正因子)
注:1、在对照的平板中,“+”表示长菌,“-”表示不长菌,“±”表示可疑长菌
2、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
否则,试验无效。
初始污染检测记录
文件编号:
样品名称:
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
个数样品号空白
对照
阳性
对照
培养皿编号
平均菌落数
(cfu/SIP)
初始污染菌
(cfu/件)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初始污染菌
(cfu/件)
校正后初始污染
菌
注:1、在对照的平板中,“+”表示长菌,“-”表示不长菌,“±”表示可疑长菌
2、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
否则,试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