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分析练习结果,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教材从看法,散布,构造,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色。

该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密切,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确立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中学生对血管有必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课中按照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经过察看,体验,列表,对照,采集资料等活动,正确划分三种血管。

二、设计理念:教课中表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引放学生经过察看,对照,剖析来区三种不一样血管的构造特色,经过沟通,亲自体验和摸拟抢救来掌握三种血管的散布和功能,经过议论采集有关怀血管疾病对病人造成严重结果的资料来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课中重在经过学生亲自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亲自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加的过程,人人参加,学生参加面广,加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靠,逐渐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勇于探究的习惯,同时经过学生着手实践,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课纲领的要求,明确这节课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是描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色;划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状况。

2、能力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了学生察看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三种血管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浸透健康教育,鼓舞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优异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升生计质量。

同时经过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活动,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 血管

[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   血管

[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册第64-67页《血流的管道――血管》2、教材编写特点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认知,就是在实验基础活动中同时实现的,在实验中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材创设丰富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体会血管对人体的意义,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3、教材内容的核心生物思想探索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实验、讨论、图片等情境,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和实验基础。

2、学生尚无生活经验和自学该内容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介绍了人体内的一些血管,只是比较简单。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第一个困难会出现在血管的结构特点;大的困难应该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思想的形成。

4、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方式和学法分析:通过情境教学,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自学等方式展开自学,掌控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学生讨厌的自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同桌、小组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究和巩固新知。

三.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叙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3.能力:尝试重新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及血液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升观察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科目生物年级初一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理论课)第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微视频,说出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特点。

2.说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厚度、分布特点。

3.说出毛细血管的功能,分析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找到并区分三种血管。

毛细血管与其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血流方向管壁特点分布特点功能(1)动脉心脏→全身管壁厚、弹性大较深运血(2)静脉全身→心脏管壁薄、弹性小较浅、较深运血(3)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管壁最薄广泛物质交换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生活小情景图片展示:不同创伤下的出血情况。

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出血的血管类型不同,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不同.........,引入课题:探究血管的奥秘。

二、探究学习(一)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动画展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任务1:观察视频中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①尝试找出具有分支的血管,说出它们的血流方向特点,并比较不同血管中的血流速度?A处:分支→主干(流速较慢)B处:主干→分支(流速快)②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红细胞通过有什么特点?C处:最细,红细胞单行通过(二)血管的类型——(1)血流方向图片展示:三种血管血流方向示意图任务2:根据血流方向判断,下图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血管?希沃小游戏:云朵配对任务3:在教材58页图中,标出每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方向。

图片展示:三种血管连接示意图学生活动:1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标记,其余学生在教材图中进行标记。

展示心脏图片:请将心脏和三种血管连接在一起,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学生活动:1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连接,其余同学在教材图中补充心脏并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全省运回心脏的血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学生能够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些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推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关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

•学生能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并理解其功能差异。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小组合作学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鱼、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湿棉絮。

•三种血管的课件和教学视频。

•实验操作步骤说明。

学生准备:•预习血管相关知识,查阅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准备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观察和结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废物。

那么,你们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吗?”•“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血管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血管的基本概念。

•学生提出自己对血管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教师活动:•“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血管的哪些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脉搏。

你们感觉到了什么?”•“没错,你们感觉到的是动脉的跳动。

那么,动脉和静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活动:•学生体验脉搏,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尝试回答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2.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非常好,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而静脉则负责将血液送回心脏。

那么,毛细血管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了解不同血管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预习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和血液流动。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血管的类型、功能、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2.结合实例,阐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血管疾病的预防,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管结构示意图,加深对血管结构的理解。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针对本章节内容,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生活实例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五、案例亮点
1.教学目标全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教师演示中医切脉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学,把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

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在有规律地跳动。

这有规律的搏动就是桡动脉在搏动,还有什么地方也能感觉到这种搏动?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演示颈部动脉处告诉。

请同学们用手指去触压手背上的静脉一下,看有什么感觉?引导: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通过以上实际观察和感受,强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处,体表不容易看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分布于身体较浅的部位,在体表能看到。

学生跟着教师学切脉的方法。

体会动脉有规律、明显搏动的感觉。

从而认识到动脉血管的存在。

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臂,用手指去触压“青筋”,感受没有什么明显脉搏。

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

(3)毛细血管还有一种血管,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这种血管叫毛细血管。

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重点分析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问题:毛细血管的这种结构能实现什么功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血管挂图,积极参与回答,逐步认识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的不同。

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扁平细胞。

血流速度慢,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血管,以及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了解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血管病理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血管血管,是指构成循环系统的具有管壁的通道。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血管的形态和结构(1) 动脉动脉是血管中最粗的、直径最大的一种,一般有一个较厚的管壁和一个较小的管腔。

它们的管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等组织构成,可以承受较高的压力。

动脉分为很多支,分别供应不同区域的组织和器官。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直径最小的血管,通常仅有一个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壁,其它组织如基底膜等不发达。

毛细血管是动脉、静脉之间的中转站,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也是养分和氧气输送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的场所。

(3) 静脉静脉是指比动脉直径略大,厚度略小的血管。

静脉壁厚度较薄,靠近心脏的静脉壁较薄,是血管壁中比较脆弱的部分,容易产生扩张变性。

同时,静脉内壁上没有嵌合纤维,因此不易产生血栓。

静脉有明显的收缩和扩张,比较柔软,所以在外科手术中可以当移植血管使用。

3. 血管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具有多样性,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间柱膜增厚,硬化、收缩、长弹性纤维分布不均匀和含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动脉的弹性减小,壁面光滑无法维持,容易形成斑块和低密度脂蛋白,最终导致动脉的狭窄甚至是关闭而引起血管疾病。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通常是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的,当血流速度减慢或停滞,病变动脉管壁平滑内皮层破损,细胞因杂质积聚成为可能形成血栓的斑块。

血栓形成后会阻塞血管,严重者会导致血栓性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并发症。

(3) 静脉扩张静脉扩张一般指静脉壁松弛或损伤,静脉内血流受阻,造成压力过大,使血管壁弹性减弱。

血流的管道——血管的说课稿)

血流的管道——血管的说课稿)

血流的管道——血管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是第三节心脏及血液循环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能力目标: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1、教法:首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在自学中了解三种血管的分类,提出疑惑。

再从感性出发,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的流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实物的真相、探索动物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三种血管特点的认知。

最后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血管的理解,为下节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内容做铺垫。

2、学法指导初中生都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但是对血管的类型、分布、结构等却很陌生。

因此,本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自主动手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1、血液的组成成分?2、血浆的组成和功能3、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它所流经的管道是血管,导入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归纳、整合。

血液流经的管道统称为血管,哪人体内所有的管道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64页——67页,试着完成学案上的流程一。

(同学自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能从直观上了解血管的三种分类)我们通过自学课本上的内容了解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那这三种血管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要分为这三种呢?对于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同学回答:想),既然咱们同学对知识的求知欲这样高涨,哪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探究吧,在实验中来寻找真实的答案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实验的用具,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首先对讲学稿的自主学习进行反馈,优秀小组:第1、2、3、5组优秀个人:孙潭颖、舒佳睿、李北、方芸君、图逊娜依、王梦琦、张健明、安菲雪、王振霞、赵坤、陈贵冰、赵悦悦、梁振、张颖、郑丹、陈帆和卢松林等。

优秀小组的同学起立,全班为其鼓掌,并每组加5分,优秀个人举起大拇指为自己点赞,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加油努力。

学生根据其图片进行纠错。

1、导入: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中医诊疗时,把脉的时候是在什么部位?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按压手背青筋、桡动脉、手指,学生谈其感受?以此进入本节课。

由班长朗读课件上的学习目标,教师进行板书课题。

2、教师播放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微课视频制作5分钟,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描述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验5分钟,1分钟进行对桌面的整理,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加分。

3、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血液流动方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

有针对性地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使教学活动的程序得到有序的、优化的安排,并达到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爱好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本章首先介绍了血液,然后再讲述血管,之后是心脏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最后介绍血型和输血原则。

这样学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利于初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血液,血管,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会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中不断上升。

2.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十二、三岁左右,有近一年的生物课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

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虽有生物实验室和各种生物教学设施,但本节课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小鱼若干条,玻璃水槽,严重不足。

因此实验无法正常开设,我采取了多媒体课展示实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血液在这三种血管的流动特点。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观察的能力。

(2)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尝试从结构和功能上掌握和区分三种血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心血管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案背景•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内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理解血管的功能教学难点1.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2.掌握术语的使用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通过学习本节课,大家将了解到构成血管的三种不同类型,以及表示血管不同位置的一个术语。

讲授(15分钟)血管的组成血管是由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血管构成的。

包括: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具有厚的肌肉层,可以适应高压的血流。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返回心脏。

静脉壁薄,没有肌肉层来支持它们。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它们是非常薄的血管,只有一个细胞层的厚度。

血管的功能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从身体返回心脏。

具体包括:1.运输:运输含氧的血液和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和营养素。

2.充氧:肺静脉将含氧的血液输送至心脏左房,并通过左心室泵出到体内各处。

3.循环: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返回心脏。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并通过实验了解血管的运作原理和血液流动的方式。

实验材料1.透明的塑料管道2.两个水泵3.食盐4.盐水解决方案实验步骤1.在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一个泵,让其泵出盐水溶液。

在塑料管道下端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流入和流出的压力。

2.在另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第二个泵,再次泵出盐水溶液。

在另一个塑料管道的下端设置与上一个管道相同的压力传感器。

3.将两个塑料管道相互连接,使他们构成一个环状。

4.向上一个塑料管道内加入盐水溶液,加入适量的食盐。

开始蓄水。

5.打开两个泵,通过洞口向上和向下注入盐水溶液。

理解实验结果1.观察实验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心脏和身体不同部位之间流动的原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尝试区分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区分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教学准备】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示意图、PPT。

【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
动脉:
心脏毛细血管:
静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精品)(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精品)(2)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 三种血管的课件(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

2.学生准备: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内容。

意分辨血管的种类和血流的情1有三种即动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力是什么,1.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管道(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2.下图中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较粗的一端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3.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4.静脉瓣的作用是()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C.加速血液的流动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二. 三种血管:1.动脉2.静脉3.毛细血管。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

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特点与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

【主备教师课前建议】学生通过摸一摸自己颈部或腕部血管的搏动,看一看体表的“青筋”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体内血管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尝试区别三种血管,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学生即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兴奋地投入到这一实验中去。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血管有哪几种?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如何区分几种不同的血管?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备课拓展:二、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完成知识框架:1.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动脉是将血液从__心脏___运输到_____身体各部分_____去的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__动脉_______与____静脉__之间的血管。

4.静脉是将血液从 身体各部分 运回 心脏 的血管。

5.列表比较三种血管:教师总结:1.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3.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到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

4.毛细血管的特点: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很小;管壁非常薄;血液的速度最慢。

便于物质交换。

备课拓展:三、点拨提升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如何区分几种不同的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分支内红细胞单行通过),主干是动脉,分支是毛细血管,由分支(分支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流向主干,主干是静脉。

备课拓展: 四、达标测评1.在人体的血管中,管壁最厚、弹性最大的是( A )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无法判断 2.人体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D ) A 小动脉 B 小静脉 C 四肢静脉 D 毛细血管3.服务员因工作性质,要经常站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小腿可以看到一条条“青筋”, “青筋”实际是( B )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无法判断血管名称结构 功能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情况 动 脉 厚、弹性大快心脏→全身 静 脉 较薄、弹性小 慢 全身→心脏 毛细血管非常薄最慢物质交换4.血液经下列哪种血管时,才能够与其他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B )A 静脉B 毛细血管C 动脉D 小动脉5.静脉瓣的作用是( A )A.防止血液倒流B.保证血液流动速度很快C.保护静脉管壁D.减少血液对静脉管壁的压力备课拓展:五、课后作业备课拓展:【课后反思】。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6)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6)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初一下)(6)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淌的情形。

3、学生通过实验观看小鱼尾鳍的血液流淌,能够辨论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淌情形,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辨论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成效。

2、能够在镜下辨论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预备教师:1、预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依照自己的明白得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看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淌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倾听并摸索,提出疑咨询。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爱好的咨询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看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淌。

尝试辨论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淌情形。

小组分不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形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觉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形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进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究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探究打算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本卷须知。

巡视,引导、鼓舞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看解决咨询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照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形。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怀脑血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管的进展现状,激发学生连续探究创新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地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来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1.血管的种类(1)静脉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引出静脉)请同学们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确定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

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动脑回答并参与体验。

明白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静脉分布的较浅。

(2)动脉为什么要在指尖、手背部位取血或输液?(利用生活中的体验来学习动脉)(教师演示中医切脉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学,把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

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在有规律地跳动。

这有规律的搏动就是桡动脉在搏动,还有什么地方也能感觉到这种搏动?0 / 5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演示颈部动脉处告诉。

请同学们用手指去触压手背上的静脉一下,看有什么感觉?引导: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通过以上实际观察和感受,强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处,体表不容易看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分布于身体较浅的部位,在体表能看到。

学生跟着教师学切脉的方法。

体会动脉有规律、明显搏动的感觉。

从而认识到动脉血管的存在。

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臂,用手指去触压“青筋”,感受没有什么明显脉搏。

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

(3)毛细血管还有一种血管,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这种血管叫毛细血管。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图4-36“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及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是如何定义的?本部分教学采用对比方式让学生明确: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血管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

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管分为哪几种?如何定义?通过个人阅读、分析、回答的方式解决。

让学生比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方面的不同。

引导学生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进一步依据图片,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

(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而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

这一点从刚才同学们亲自的体验中也能得到证实:手触压桡动脉时有搏动感,说明动脉有较大的弹性,而触压体表分布的静脉时则无此感觉,说明静脉的弹性较小。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大家看静脉纵剖面图,当肌肉收缩时压挤静脉,由于静脉管壁薄、弹性小,易变形,导致血液由此向两个方向流去,静脉瓣的一方关闭,一方开放,则有效地防止血液的倒流。

设疑导入: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输吊瓶时,护士用橡皮筋捆扎上臂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出示教材第59页图4-38“静脉瓣活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问题: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讲解: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重点分1 / 5析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问题:毛细血管的这种结构能实现什么功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血管挂图,积极参与回答,逐步认识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的不同。

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扁平细胞。

血流速度慢,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教师最后以输吊瓶时护士用橡皮筋捆扎上臂的原因为突破口,分析静脉的作用以及静脉瓣的作用。

总结出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四、课堂小结1.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

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

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2.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保证血液的畅通无阻。

第2课时(实验课)课前准备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动脉、静脉,也知道了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目的要求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 / 52.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3.方法步骤(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注意事项(1)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血液颜色较淡,难以寻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做如下准备:选择实验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准备实验用鱼小鲫鱼,它生命力强,存活时间长。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

或用凤尾鱼、白色金鱼、草鱼都可以。

(2)实验用鱼的大小。

体长4厘米左右的小鱼,尾叉中间距边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最容易清楚观察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这里色浅,整条小鱼都可防入培养皿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后,小鱼活动能力弱,便于观察。

(3)实验用鱼的状态。

选用鲜活的、尾鳍完整无损的小鱼观察更好。

(4)实验中的操作。

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在培养皿底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把尾鳍拉破而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浸湿的棉花中有足够的水,能维持15到20分钟,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也会影响观察。

(5)显微镜的使用。

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较高,而学生较长时间未接触显微镜,难免遗忘。

授课时先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参考,特别注意应注意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要保证物镜镜头不沾水,否则,无法观察,要熟练移动培养皿,观察寻找不同的血管。

(6)血管的分辨方法。

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在显微镜下是白色的)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在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支的血管(小动脉)和“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7)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

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5.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内容打到多媒体上: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思考: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6.检查学生实验的结果。

3 / 5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讨论题,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教师评价学生实验。

表扬成功,并总结不足。

了解血管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教材第59页“练习”第1~3题。

4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