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7)解放战争(含答案)
跟踪检测(十七)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济南模拟)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谈判未取得实质进展2.(2015·孝感统考)1945年8月和1949年4月,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北平举行了和谈。
其共同之处是( )A.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发挥了作用C.共产党在军事方面作了较大让步D.两党达成的协定完全没有实施3.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 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2015·北京海淀区模拟)读下图,此图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决战开始5.(2015·龙岩质检)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
”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B.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6.(2015·苏州调研)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
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20分)(2015·淮北模拟)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下图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2.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
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B.八七会议C.抗战胜利D.重庆谈判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4.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
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平谈判。
你认为这两次谈判应该是( )①1945年重庆谈判②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③1949年北平谈判④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6.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
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7.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达标训练:4.17解放战争(含解析)-文档资料
课时达标训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46年10月10日,梁潄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潄溟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解析:审清时间限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时,国民党已经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
答案: A2.“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
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由题目中信息“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可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起战略反攻序幕,故A项正确;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时间是194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淮海战役是1948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故D项错误。
答案: A3. 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47年以及材料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说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故本题选择B项。
答案: B4.下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答案:A解析:此题所列的四幅图中,后三幅是三大战役形势示意图,第一幅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形势示意图。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同步练:(人教版)第17课时 解放战争
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C.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2.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
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
”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A.《双十协定》 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C.《国内和平协定》 D.《马关条约》3.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4.1947年,为躲避国民党进攻,毛泽东被迫从延安转移到陕北的一个小地名——张冠。
毛泽东当时作词《五律·张冠道中》描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纪念该事件。
这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C.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5.读下图,1947年春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针对的区域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6.“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
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_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贡献
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崛起时 期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三大 贡献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正确决定 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总方针,给混乱中的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共十年对 峙时期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 期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
视角延伸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中 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
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从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
解析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
合作的开始,故A项错;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 战,故B项错;国民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 签字,和谈破裂,故D项错。
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 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2019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B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就怎样和平建国,进行的一次谈判,在谈判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提出国民党应结束一党独裁的局面,毛泽东也参加了此次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
2.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解析:B 共产党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物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政府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
3.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解析:A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战略决战是在1948~1949年的三大战役,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会师会宁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在1936年,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4.(2018·广东惠州期末)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上映。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第 17 课解放战争一. 选择题1.二战后“美国计划将(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种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归入一个宪政政估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以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 经过改组的结合政府”,资猜中所反应的信息不包含A. 美国想帮助中国成立一个真实的民主结合政府B. 美国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C. 美国对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D.美国想以此保护其在华利益2.在 1945 年的重庆谈判和 1946 年的政协会议上,国共两党斗争强烈,公民党指出:你先交出军队,我再给你民主。
共产党提出:什么深造中国有了新民主主义的结合政府,解放区的军队就立刻交给它。
这反应出当时两党斗争的焦点是A. 战争与和平问题B.军队和政权问题C. 成立民主制度的方式问题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3.解放战争期间,流传着“前面打老蒋,后防挖蒋根”的口号,“后防挖蒋根”是指A.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C. 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4.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因此,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牢牢拖住,瞄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千里挺进大别山B. 百万雄师过大江C. 挺进大西南D. 挥师大西北5.1948 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类情形的重要原由是A.淮海战斗获得最后成功B.人民解放军占据了南京C.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D.各个解放区推行了土地改革年末,有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给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各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斗有直接关系A. 辽沈战斗B. 平津战斗C.淮海战斗D.渡江战斗7.(2004上海卷)文件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鹤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A. 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攻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域的计划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斗的成功D.攻陷了中华民国的国都南京8.北平谈判和重庆谈判对比,不一样的特色在于A. 蒋介石第一提出B. 公民党为了实现金蝉脱壳C. 公民党没有和平诚心D. 公民党已不据有军事优势9.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陷南京,标记着A. 人民解放战争的成功B.公民党政权被颠覆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D.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0.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辱没历史的标记是A. 五四运动的迸发B. 红军长征的成功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D.香港回归[ 训练设计 ]以下是陈毅同志于1947 年 12 月写的一首诗:百万旌旗大睁开,蒋匪各处成飞灰。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解放战争(附答案)
解放战争一、1.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 全面内战爆发时B. 战略反攻开始前C. 三大战役进行中D. 渡江战役结束后2. 如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 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 《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 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 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3. 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
……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
……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表明( )A. 蒋介石积极部署围剿红军B. 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C. 国共两党全面内战已爆发D. 阶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4.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5. 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 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 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 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 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6. 1947年12月底,毛泽东在陕北召集的会议上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这说明()A. 人民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B. 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C.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已经被粉碎D. 解放军将发动战略决战挺进中原7.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一轮课时作业:7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时作业7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3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解析:袁世凯早在1916年死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从1933年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大庆市模拟)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是指打土豪、分田地,题目中并未牵涉,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得出:此时中共还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并未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独立做出决策,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故C项错误;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3.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段话表明()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武装对于革命的重要性C.城市中心革命论已无市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毛泽东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说明毛泽东已产生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故A项正确;B 项仅是材料中前一层信息,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毛泽东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但无法说明城市中心革命论已无市场,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材料仅体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萌芽,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新人教版必修1
时分层作业(十七)(限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 )A.武昌起义期间B.北伐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重庆谈判期间D [根据“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判断,柳亚子的这首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是对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精神的赞美之作,故D项与题意相符。
] 2.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C [“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表明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故选C项。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端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B [由题干中“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本次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A、D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项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C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故C项正确。
]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图①由“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等信息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
图②由“大别山”等信息可知,该战役应为1947年夏的挺进大别山战役,这是解放战争转入反攻的开始。
图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图④反映了解放军越过长江中下游防线,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
故正确的时间顺序应为③②①④,故ABD都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军队名称、进军路线等入手,即可正确排序,得出正确答案。
2.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B.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答案】D3.1948年底,蒋介石在军政要员的会议上说:“东北丧失,危及华北,徐、蚌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
”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型关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门户”和所学知识可知,徐、蚌属于淮海地区,故A项正确“东北丧失”说明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故B项排除;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平型关大捷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故D项排除。
点睛:“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门户”是解题的关键。
4.1945年12月27号,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
2019年高考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
2019高考帮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2017年题组1.(2017·江苏单科·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34.88%,其他国家 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考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侵略【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便利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答案】D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B.C.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考点】解放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
A、D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项错误,排除。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17课 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右图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建设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漫画中“逆我者亡”可以判断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
答案:C2.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材料中的“它”()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解析:解读材料可得“它”是指解放战争期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带动了全国各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故A项正确。
答案:A3.1947年12月16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的《反攻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其说明了()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B.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C.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D.民主政府成立条件的成熟解析:1947年12月,人民解放战争刚刚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A项说法错误;而民主政府成立条件成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故D项错误;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区进行的,C项叙述不准确,且也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
材料从民主形势、土改展开、人民斗争几个角度反映了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的境地。
答案:B4.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平,说明战役的地点跟北平有关,辽沈战役主要在辽宁沈阳,故A项错误;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故B项正确;淮海战役主要在淮河地区,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故D项错误。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含解析)
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答案:C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
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
两次组党热潮分别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抗战胜利两次时局变化为背景,D项正确;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广大民众的参政意识不高,A项错误;防止一党专政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愿望,B项错误;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以专制政体结束为背景,而抗战胜利后的组党热潮并未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
故选D。
答案:D3.(2016·日照市一模)下图为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
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
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一)第课解放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争取和老百姓主、反对内战专制B.进行重庆谈判,商议建国大计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公民政府D.揭穿美蒋阴谋,防止全国内战2. 1945 年,在努力求取和老百姓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劝告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为了和平B.不第一挑起内战C.防备国共合作再次破碎D.对公民党要做两手准备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将发动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B.借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C.成立一个联合政府D.借谈判之机,攻击解放区4.抗战成功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完成协议的根来源因是A.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B.二战后冷战场面的悲观影响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一样5.标记着全面内战迸发的事件是公民党军队攻击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晋冀鲁豫解放区D.大别山区6.以下不切合中共解放战争期间拟订的《中领土地法纲领》规定的是A.充公地主的土地B.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乡村人口均匀分派土地D.取销土地私有制7.“解放战争的成功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行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B.土改促使认识放区经济的发展C.土改调换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踊跃性D.经过土改成立了宽泛的一致战线8.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扑B.三大战斗的成功C.南京解放D.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召开9.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公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 B .赶快结束内战C.共建联合政府D.为战争作准备二、非选择题:10.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内战迸发前后美国对公民政府救助统计装备军队45 个师训练军事人员15 万人贷款和物质59 亿美元资料二:战争早期国共两方军事实力对照公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军队数目430 万人130 万人装备状况美国援建空军、舰艇8 亿美元节余物质小M加步枪回答:(1)依据资料一归纳抗战成功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答案:C
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
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
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
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
两次组党热潮分别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抗战胜利两次时局变化为背景,D项正确;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广大民众的参政意识不高,A项错误;防止一党专政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愿望,B项错误;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以专制政体结束为背景,而抗战胜利后的组党热潮并未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
故选D。
答案:D
3.(2019·日照市一模)下图为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 )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
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
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
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
答案:B
4.(2019·廊坊市质检)台湾泰宇版历史教材中写道: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召开后,中共控制的解放区代表拒绝与会,共军先发制人,全力进行扩张。
但国军亦采取强力反制,至三十六年六月(即1947年6月)止,共军胜少败多,损失惨重”。
据此判断(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一手材料比二手材料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
在历史研究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会导致研究者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答案为B。
答案:B
5.(2019·河南驻马店调研)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解析:1945年8月,正是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都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1945年春,中共七大已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国共之间的谈判,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A
6.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题干所述三次革命高潮都具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和性质,故选C。
而三次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革命结果和对象及指导思想也有差别,因此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9·安徽淮北模拟)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有很大的希望。
……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引文引自孙中山言论,由此可以分析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小问,引文发表时间是1924年,当时开始国民革命运动。
从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和资产阶级共和道路走不通两方面来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
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回答。
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没有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2)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答人民民主、主权在民等皆可)。
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3)国家:民主联合政府。
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
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原因部分,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