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精编.

合集下载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

建立健全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下面就围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几点思考。

一、强化教师职称评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是任何一个评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中,存在着评定标准不够清晰、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

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调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确保评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开透明,杜绝一切不公平的现象。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业绩是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办法,保证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

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应当紧密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注重实效性和导向性。

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鼓励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业绩,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职称评定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层的一线力量,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和教学成果是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

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职称评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际工作成果获得相应的职称和荣誉。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评定机制,通过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定工作的公平和公正,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受益于职称评定制度。

四、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层的一线力量,他们的职业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新教师职称变革心得体会

新教师职称变革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我国教师职称制度的变革。

这次变革旨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师职称变革让我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定位。

在过去,教师职称评定往往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使得许多教师在评定过程中感到迷茫。

而新制度的实施,使得职称评定更加透明、公平,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明确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新教师职称变革促使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在变革过程中,我发现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此,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还注重与同事、学生沟通交流,汲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再次,新教师职称变革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定职称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

因此,我开始尝试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此外,新教师职称变革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在评定过程中,教师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

这种氛围使我更加珍惜与同事们的合作,也让我更加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新教师职称变革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比如,评定标准的变化使得部分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积极调整心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评定标准。

总之,新教师职称变革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明确了职业定位,促使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我相信,在这次变革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根据《辽宁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现提出当前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职称评定优先倾向于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或学年组长,对于想专业从事科任课教学的老师在职称评定时很难占有优势,因为缺乏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经历,有的学科甚至无教研组,更无教研组长。

想要更快评职称,必须先当班主任,这样的现象破坏了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平衡发展。

2、学术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主要受名额、年龄、资历等因素的影响,使评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很难保证。

3、评审标准条件过粗,量化少,容易造成论资排辈。

各专业技术职务普遍对学历、专业年限等任职条件规定较硬,而对业绩、水平等条件量化较少,致使许多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由于工龄、教龄或种种条件限制,评不上与其实际能力、工作贡献或劳动强度相吻合的职务,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回报,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职称和能力不能很好的匹配。

4、重视科研和理论成果,忽视教学和实践成果。

职称评定与教学脱节,一些教师只做研究,不认真教学,同时也使教学型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使得人才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这已经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

5、职称评审标准不统一。

系列之间不统一,每年之间不统一。

教师对于自己够不够条件,能不能评上都心中没数。

即使很优秀的教师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评委的手中。

在评审期间诚惶诚恐、寝食不安。

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1、从职称岗位入手,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职称任职条件资格制度。

首先应当实现按需设岗的基本规则,改变目前按人设岗的现状。

学校应当首先根据发展规划和分期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职称数量和任职条件资格,并着力于建立健全岗位职称任职条件资格制度约束机制。

从而使每个教师知道哪些岗位缺少哪些职称教师。

而这些岗位职称要求条件是什么。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称号和级别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公正公平、激励鼓励
等特点,旨在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现行职称评审标准大多是以论文、教学成果等为主,缺乏多
元化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是评价权威不足。

评审委员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亟待提高,使得评审结果存在误差,教师们对职称评审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三是职称提升机会不足。

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称晋升上遇到了瓶颈,这对于教
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利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措施得到解决,例如: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

职称评审标准应当多元化,既考虑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也要注
意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活动、课堂管理等方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教师需要。

二是提高评审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可以加强对评审委员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
专业培训,建立健全评审机制,提升评审机构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三是提供职称晋升机会。

应当建立科学的、公正的、透明的、开放的职称晋升机制,
给予优秀教师更多的晋升机会,并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优化改革必须从评价标准、评审机构和职称晋升机会等
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制度,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
务水平。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岗位履职能力的一种评价和认可,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应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主要以教师教育岗位工作年限、学历水平和业绩表现为依据,忽视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应该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水平,如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育研究与教学改进的成果、教学创新和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等。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表现和职业发展。

当前的职称评审过程主要以学术论文和教师教学工作为主要依据,忽视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质量和实际表现。

评审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改进成果,对于优秀的教师给予更多的认可和鼓励,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

应该关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着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如关系户和权力干预等。

为了提高评审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应该建立完善的评审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需要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评审的专业水平和公正性。

应该加强对教师职称的培养和发展。

当前的职称制度主要侧重于评价和认可,忽视了对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职称制度应该与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表现和职业发展、加强评审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以及加强对教师职称的培养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0年(发展战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刘恒山)中等职业学校

2020年(发展战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刘恒山)中等职业学校

(发展战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思考(刘恒山)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思考壹、面临的突出问题1、教育管理体制落后,使中职教育面临下列壹些管理问题:(1)人事管理的集中化,造成中职教师队伍的落后化;(2)政府参和的遥控化,造成中职学校管理的形式化;(3)学校管理的个性化,造成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片面化。

针对之上情况,国家总理讲过: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各管壹摊,互相独立,互不服气,各自为政。

2、职业学校的办学问题(1)职业学校办学定位问题。

(2)职业教育发展地方规划问题。

(3)地方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学校于数量、类型上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

(4)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

(5)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

A社会地位感B成就感C经济待遇感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1)管理体制的改革: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正于十壹五教育规划中考虑将中职教育纳入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办学思想的转变: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3)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强: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于十壹五教育规划中预计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目前已经于部分省市,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工作。

(4)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结合专业教学需求,教师要采用轮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的结轨。

(5)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

三、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1、职业教育教师及其观念更新,才能使教育教学走向健康良好的轨道(1)从复制再现到生成创造由事件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

其主要的手段是“激发”、促进”和“协作”,而“传递”不再是惟壹的方式。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我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该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获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职称评审中,应该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倡导教师们积极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该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

经验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工作的精华所在。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更多地注重学历和科研成果,而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评价相对较少。

实际上,教育教学经验可以积累在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适应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在评价教师职称时,应该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该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岗位要求不仅在于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师德、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在教师职称评审时,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此来选拔和评价合适的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该是动态的、激励的。

教师职称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评价机制。

教师职称评定周期应该合理设置,开展定期评审,鼓励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应该设置激励机制,通过职称晋升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教师能够不断追求自己的卓越。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一个琐碎而又重要的制度。

在制定和实施中,应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使教师职称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其对教师的带动和鼓励作用,从而推动中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逐渐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例如职称制度不完善、职称评定标准不透明、评定程序复杂等,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和职业晋升。

第一点,职称制度不完善。

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师在职称制度方面,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包括评定、晋升等方面,导致职称难以标准化和规范化,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应强化职称评审机制,优化职称评审标准,确保评审公平和透明。

第二点,职称评定标准不透明。

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对教师的考核依据不明确,许多评审标准不符合实际需求,缺乏完整的指标体系,导致基础教育教师无法准确定位自身的实际水平,难以提升自己的职称评级。

应评定标准更加具体、鲜明,聚焦实际实践能力,更好地反映教师教学业绩、教科研能力、学科竞赛成果等方面。

第三点,评定程序复杂。

部分教师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出现所谓的“中间环节”,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另外,参评者必须要进行一些学术准备,并经过专家评审,并得到领导的认可,评审程序较为复杂,花费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不利于教师教育转型升级和职业发展。

应建立简化评审程序,缩短评审时间,减轻评审成本,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确保评审程序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综上所述,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键,但存在的职称制度不完善、职称评定标准不透明、评定程序复杂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改进。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教学改善,为评定更为合理的职称制度提供参考,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工作要点心得: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教育工作要点心得: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教育工作要点心得: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正确实行职称评审制度,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一些思考,来谈谈该如何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一、落实职称评审标准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科学、严格的职称评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对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评估。

对于不同岗位的教师,评审标准要相应的有所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和流程,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

二、注重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该注重绩效考核。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过程需要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活动,注重教育效果是必要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工作效果和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建立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既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水平。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改成果,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细化培训计划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需要细化培训计划。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今,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

不断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思维和教育素养,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四、增强自身素养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需要增强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

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道德和素质要求,以身作则,传授美德,影响未来。

教师职称评审的反思与展望

教师职称评审的反思与展望

教师职称评审的反思与展望1. 引言教师职称评审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称评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评审标准单一、过度重视学术成果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 document 对现有职称评审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现有职称评审制度的问题2.1 评审标准单一现有职称评审过度依赖学术成果,忽视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质量和实际贡献。

这种现象导致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术研究,而忽视了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2 职称评审与实际待遇脱节在我国,职称评审结果与教师待遇紧密相关。

然而,有些地区和学校在职称评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论资排辈现象,使得一些优秀青年教师无法得到及时认可和晋升,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评审过程不透明部分职称评审过程存在不透明现象,如评审委员会成员的选拔和组成、评审标准的制定等。

这可能导致职称评审结果失去公正性,影响教师队伍的和谐稳定。

3. 改进建议3.1 完善评审标准建立多元化、分类别的职称评审标准,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实际贡献。

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如基础课程教师、实验教师、研究人员等,设立有针对性的评审标准,以充分体现他们的专业特点和价值。

3.2 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职业通道,如设立助理教授、讲师等职务,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3.3 优化评审过程加强职称评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评审的透明度。

如完善评审委员会组成,增加评审专家的来源渠道;制定明确的评审规则,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4. 展望通过以上反思和改进建议,我们期望未来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和透明,更好地激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作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质量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小学职称制度方面,需要市教委、学校教育管理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权威性。

首先,在职称制度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实践经验积累。

教师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并不是学习了理论一笔带过就可以掌握。

因此,在职称评审中需要关注实践经验方面的认可。

其次,需要关注教学研究的创新性。

现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为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教师职称方面的考核也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

鼓励并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交流、学习和沉淀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

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性,使其取得更高层次的职称水平,对提高学校教育事业质量和教师自身发展都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另外,应该重视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传承。

在职称评审中不应该只注重教师研究成果的水平,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教师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职称评价体系应有相应不同的评价标准,让评估者通过不同角度的评估不同层次的教师,避免评估人员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最后,还应该优化职称制度的操作过程。

职称评审中需要加强信息透明,公开评审结果,为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需要制定一套更加完善的职称管理流程,使得任何人在完成相应申请手续后都可以平等地得到职称评级和发展机会。

要让发展搭建平台覆盖更广的教师群体,可以尝试以技能竞赛、项目申报、优秀课件推荐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和扶持应用型教师、实践型教师、高水平教学团队等人才。

总之,在形成科学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完善和加强职称制度的操作过程,深化职称评审制度创新,提升教师从业水平,创造更为优异的教学效果。

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思考

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思考

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思考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

基准点是职称等级的设置,改变了原来中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从正高到员级五个等级,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二是制定并执行新的职称评价标准。

新的《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同时充分考虑乡镇中小学和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树立鲜明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创新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评价中的成功经验,推行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评审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

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

这四条中的第一条和第四条指的是制度的入轨和岗位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来达成。

而第二、三条则是指明了评审工作标准体系的确立和评审机制的创新。

二、对新旧中小学职称制度政策变化的比较一是中小学教师地位提高了,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了。

一是设立了正高职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职称制度体系。

原来小学教师要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需要省园丁、省骨干、省特级教师、省科研成果获奖等硬性条件,提高了小学教师晋升的门槛,这次改革统一设立为一级教师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促进了中小学师资的均衡发展。

二是评价标准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更符合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指根据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绩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职称评定,以鼓励教师提高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需要完善评价标准。

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主要以教学成果为主,但教学成果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整体素质。

评价标准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师德师风等因素。

应考虑到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年级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从而激励教师扩宽知识面、提高承担课程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一方面,应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会、教学展示活动等,提高专业水平。

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建立职称晋升岗位,为有潜力和能力的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晋升激励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评审流程不透明、评委标准主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独立的评审机构,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公平。

评审标准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可量化性,评委应具备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学观摩、课堂录像等,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在制定更完善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第一篇: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秀二中杨华秀我县教育系统自87年开展职称改革以来,以职称工作为重点的人事管理改革已走过22年历程,历经22年的深化和规范,职称工作已从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向注重德才兼备、能力业绩方向发展,对促进教育工作者遵纪守法、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执教、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提高质量意识;对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导向和杠杆作用。

职称工作关系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全面展开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是目前职称工作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何适应这些转变,落实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本人思考如下:一、改进和完善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条件职称评审条件是一项政策性极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定,关系教师的发展方向。

现行的评职条件中,有些条件对树立学校科学人才观是不是有束缚作用,值得探讨;现行的评职条件是不是能很好引领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该不该进一步完善,值得研究。

职称英语考试合格,是评中级以上职称的必备条件,对这一条件,我有个人看法: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只在对外交流时使用,可现在人事部门逼着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达到免考年龄的除外)学这门工具学科且必须过级,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同赶鸭子上架,为了晋中级及以上职称,从取得中二(小一)任职资格一开始,有点英语底子的就开始加班加点补英语,没有英语底子的就开始“混考”(请英语教师参加考试,然后传递、抄袭、发短信等等),职称英语的重要性和与之带来的弊端值得掂量,这种人事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职称英语考试模式,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吗?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非英语不可吗?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离不开英语吗?不是的!学校的对外交流,有英语教师来完成,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这一要求的使用性就值得怀疑了,要是这些教师用苦学英语的时间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或者用来专研中文,将会对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024年职称评定工作总结与反思(二篇)

2024年职称评定工作总结与反思(二篇)

2024年职称评定工作总结与反思随着职称制度的逐渐完善和人才竞争的加剧,职称评定工作成为了单位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职称评定工作人员,我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特此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职称评定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在评定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负责,不偏不倚地按照评定标准进行公正评价。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熟悉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养,我们才能够进行准确的评定工作。

其次,职称评定工作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

评定工作往往会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评审专家,因此我们需要和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评定的要求,从而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此外,职称评定工作还需要注重公平和透明。

评定的结果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评定过程必须做到公平、透明、可信。

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做到客观公正。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向被评定人反馈评定结果,并对评定过程进行公开宣传,以增加评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然而,总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我们在评定过程中可能存在匆忙和粗略的情况。

这就容易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影响人们的公正感和满意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对每个被评定人的评定都足够细致和严谨。

其次,职称评定工作对于评审专家的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评审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和高职称评定级别的评定中。

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评审专家库,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培训和引进,确保评定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

最后,职称评定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评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原有的评定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职称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职称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职称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职称教学改革中,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职称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职称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职称改革旨在解决我国教育领域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1. 突破职称评定“一刀切”的弊端,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多元化。

2. 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增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4.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国教育整体水平。

二、职称改革的实施过程1.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职称改革方案。

2. 宣传动员: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职称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3. 评审标准制定: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包括师德、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

4. 评审程序规范:严格按照评审程序进行,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5. 评审结果公示: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教师和社会的监督。

三、职称改革的心得体会1. 教师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职称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一刀切”评定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称评定方向。

这种多元化的评定方式,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职称改革将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评审的重要指标,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参加培训、开展科研等活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称改革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评审的核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4. 增强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职称改革提高了教师的待遇,使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障。

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感

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感

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感
国将兴,必尊师重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正在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从今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出台,到《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改革的举措都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均为尊师重教的大文章。

中小学教师被誉为“手持金钥匙的人”,绝大多数的青年人都曾经受惠于他们,在懵懂和叛逆的青春期,老师们一次次用手中的金钥匙打开我们辉煌人生的大门,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的老师都值得你的尊重。

然而,长久以来,幼儿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的尴尬让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矮人一等”的情况下不敢言及职
业。

改革将现行的中学、小学分立的职称制度统一等级和名称,设置相当于教授和研究员的“正高级教师”职称,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评审制度对于职称的评定及其重要,评审机制和方法上,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采取舒克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评审结果公示,增加透明度。

同时,评价标准注重师德、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地区任教的经历。

这些极具针对性的举措定能促使教师队伍的优化。

三尺讲台,一颗丹心。

教师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灵魂的引路人,文明和道德的传承人。

改革让每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都能激发出创造性、积极性。

为我们中
华大地萌发出新的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展望近年来,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教师职称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学术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

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则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那么,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到底取得了什么成绩?有哪些不足之处?未来又该如何完善?本文将对此进行评价与展望。

一、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成绩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有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 职称评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改进,是此项改革的核心之一。

一些地方和学校所采用的职称评定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单一考核指标向多元化指标转变。

以学历、年龄、职称、职务、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作为评价教师职称的指标,是使得教师职称评定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一种努力。

2. 优秀教师得到了更好的待遇。

优秀教师获得更高职称,就意味着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更多的教学和科研机会。

这可以激励一些优秀的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3. 师资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育部门鼓励优秀教师积极申请高级职称,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教育部门还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前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得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科技化。

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不足之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展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评职称制度还需完善。

虽然已经取消了人事档案的加分政策,但单一的学历加分却仍然存在。

应该通过制定更为公正、更为科学的评职称政策,舍弃单一的学历加分,来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降低教师职称评审的成本。

2. 评职称的学科差异。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职称评审标准不同,仍然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差距。

理工科教师由于科研成果相对容易获得,他们更容易获得高级职称,而文科教师则相对较难。

这对于学科之间的公平性有很大的影响,应该通过细化学科类别、科研的纵向剖析来消除不同学科之间的评职称差异。

工作心得:强化政策导向推进队伍建设,加快教师职称评聘改革

工作心得:强化政策导向推进队伍建设,加快教师职称评聘改革

工作心得:强化政策导向推进队伍建设,加快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任务,是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和矛盾,对教师职称评聘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一、我区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前的状况一是未聘人员较多。

201X年12月,我区第一轮岗位聘用工作(按实有人员设岗)已顺利完成。

根据省市岗位聘用工作的总体安排,201X 年11月,应启动第二轮岗位聘用工作(按编制设置),为配合我区教育“五步”改革目标的实施,聘用工作做了延迟。

至改革前,未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629人,占教师人数的30.1%。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职务172人,中级教师职务390人,初级教师职务67人。

二是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岗位聘用存在能上不能下,竞争机制不健全,聘后管理跟不上,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按编设岗启动时间较晚,全区7所超编学校,存在既无空岗,又无法合理调配人员的矛盾;部分市区名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因学校无空岗,无法晋升;缺编学校有岗无人竞聘。

三是评价体系单一。

学校在聘用时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很好发挥职称的杠杆作用,评价时缺乏激励机制,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待遇只上不下。

部分教师甚至只要评聘上了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晋升无望,从而引起教师职业倦怠。

二、本次职称(职务)全员竞聘的特点(一)工作导向鲜明。

导向就是引导的方向。

201X年我区推进的教师职称(职务)岗位全员竞聘工作,明确公开、公平、公正的鲜明导向,坚持按编设岗、在岗聘用、全员竞聘、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向教学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偏远学校、区内重点打造学校倾斜聘任的原则;坚持评聘分开,逐年聘任到位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秀二中杨华秀
我县教育系统自87年开展职称改革以来,以职称工作为重点的人事管理改革已走过22年历程,历经22年的深化和规范,职称工作已从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向注重德才兼备、能力业绩方向发展,对促进教育工作者遵纪守法、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执教、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提高质量意识;对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导向和杠杆作用。

职称工作关系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全面展开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是目前职称工作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何适应这些转变,落实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本人思考如下:
一、改进和完善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条件
职称评审条件是一项政策性极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定,关系教师的发展方向。

现行的评职条件中,有些条件对树立学校科学人才观是不是有束缚作用,值得探讨;现行
的评职条件是不是能很好引领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该不该进一步完善,值得研究。

职称英语考试合格,是评中级以上职称的必备条件,对这一条件,我有个人看法: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只在对外交流时使用,可现在人事部门逼着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达到免考年龄的除外)学这门工具学科且必须过级,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同赶鸭子上架,为了晋中级及以上职称,从取得中二(小一)任职资格一开始,有点英语底子的就开始加班加点补英语,没有英语底子的就开始“混考”(请英语教师参加考试,然后传递、抄袭、发短信等等),职称英语的重要性和与之带来的弊端值得掂量,这种人事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职称英语考试模式,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吗?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非英语不可吗?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离不开英语吗?不是的!学校的对外交流,有英语教师来完成,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这一要求的使用性就值得怀疑了,要是这些教师用苦学英语的时间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或者用来专研中文,将会对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不要让教师说职称英语考试是人事部门的找钱手段,这一规定可否废除?
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整合课堂,充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评职组织职称计算机考试十分必要,然而,自从人事部门组织
职称计算机考试以来,计算机考试就分理论考试和机考,所有事业部门试卷一统化,每年的机考题型一统化,这种考试发挥了引领作用,其形势是否对所有部门都适用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就医生和教师而言,由于专业的区别,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就有很大的区别,市人事局的一统化考试就无法把它体现出来,假使市人事局把命题权下放给市级各事业单位,再由市人事局审批后统一组织考试,专业化的区别就能体现了,这样就能更好地引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朝着专业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随着学校评价机制的改革,对教师的考核,已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走向重过程管理,抓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对教师考核的改革应该推动教师评职的革新。

现行的初级职称评审,在工作学习和业绩方面无硬性要求,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在评职方面给年轻教师一点学习和业绩的压力,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这方面希望引起重视;在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评审中,08年县教委以补充通知的形式对工作业绩作了规定,这一规定却没有在09年评职要求中出现,不知是主管部门的工作疏忽或是有其他难言之隐,我认为这一要求不仅对促进学校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发展有利,也符合重能力、业绩的职称改革要求,应该明朗化;在高级职称评审中,非文章发表不可,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不可怀疑,可收到的效果却不敢恭维,随着出版的市场化运
作,在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得稿费已悄然离去,取而代之的是谁出钱就给谁发表文章,刊物编辑收到钱,不管这篇文章是不是在网上七拼八凑的剽窃产物,照样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连剽窃能力都没有的人,只需花几百上千元,就可以找人代写论文,评上职称后每月可涨大几百元工资且终身受益,照样是极划算的交易,这种魔高一丈的现象,应该想办法抑制,否则好的初衷却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县从走专技人员“评聘分开”逐步规范到“评聘合一”,由于学校“岗位设置”的指标限制,评职竞争又重新突出出来,学校符合晋职基本条件的人多而岗位数有限,各校就出台了相应的晋职评比细则,纵观全县学校的评比细则,标准各异,甚至有个别学校为了照顾某人,就照箩箩编筐筐,搪塞随意改动标准为在改革中完善,这引起了教师的极大不满,埋下不和谐因素,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出台一个指导性细则,让学校根据去实情充实和完善,这样可能对克服随意性能发挥作用。

推行绩效工资后,有教师开始讨论评职是否该交评审费的问题,教师们的理由是:给教师评职,是评审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他们的工作已经获得了工资待遇,工作费用不应该由老师们承担。

对这一问题,学校现在只能作这是上级的文件规定的解释,至于收评审费的具体原因,还是敬请上级组织最好给教师们作个说明吧!
二、探索学校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人才强校,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转变应试教育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关键在学校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制度和措施,能否真正调动教师自觉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了城区及周边学校超岗,边远的农村学校缺岗,实施岗位设置按岗聘用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委出台了支教的优惠政策,动员超编学校的教师到边远缺岗的学校去凑人数,这样做,确实能解决一时的平衡问题,却留下了后遗症:当年在山区工作,由于有背景而进了城,今天又回到山区去,却戴上支教光环,享受优惠政策,那些长期扎根在山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为山区教育作出了实际贡献,评职晋级却没有在山区来“舞火把”的支教人员的优惠政策,他们的心态能平衡吗?这对逐步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是不利的。

如果我们能推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靠后的超编人员下调制度,还会担心掀不起教师的竞争意识?淳朴的山区教师也无话可说了。

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规定,给各类学校都带来了矛盾:城区学校中高级职称人数多岗位少,乡下学校高级岗位出现空缺,
中、初级岗位超饱和,虽然首聘根据任职年限采用了超岗聘用等形式解决了矛盾,但却给后面的评职带来了压力,
就拿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说:中级岗位20个指标,8、9、10级分别是6、8、6人,学校取得中级任职资格的教师21人,根据任职年限的规定,进岗情况为8级4人,9级1人,10级6人,有10人因为09年5月才取得任职资格,只能高职低聘在11级岗,09年我校有6名教师符合晋升中级职称条件,因为10级无空缺,未能晋升,按照现行进岗规定,不考虑人事变动因素,我校要5年后10级岗位才会有2个空缺,到时符合晋升中级条件的教师将到达40人,现在就已经达到晋职基本条件的教师,要他们再等5年才看到评职的一线希望,这样能长期激发这些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吗?评聘合一是建设和谐学校的需要,岗位设置是为了建立学校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可是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推进学校的发展啊,因为强调“师本位”的今天,只要教师做事,不许教师晋职,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为了两者兼顾,本人认为,对于有岗位超饱和现象的单位,主管部门应该规定一个“饱×进一”的办法,既让教师能看到希望创造条件不放弃竞争,又能逐步规范到评聘合一。

创新评价机制,深化职称改革,关系重大,任重而道远,本人的思考,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宏观政策需要组织
决策。

2009年10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