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合集下载

青岛版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青岛版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对称”和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上承一年级下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下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上册圆;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_ 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_ 青岛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_ 青岛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课题:对称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9—20页内容教学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材通过民俗节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这些物体形状的特点,进而学习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能辨别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对称的,感受对称美。

学情分析:学生能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其形状“两边相同”。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能力目标:1、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美育目标: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1)进行操作验证。

(2)小组内交流方法、操作过程、发现及结论。

(3)全班交流对全班交流情况进行星级评价2、教师精讲点拨,形成系统知识(1)教师一边根据全班交流的情况进行板书,一边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对称轴。

(2)老师教画对称轴。

学生在自己面前的轴对称图形上学画对称轴。

(3)学生观察并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形状的关系,指出“对称”,指出前面展示的物体形状的特点,进而引出课题——对称。

一、知识应用活动一: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学生思考并口述生活中对称的例子,即时进行订正。

活动二: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1)学生分小组用学具袋内的平面图形,通过对折的方法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的折出并画出它的对称轴,说说它有几条对称轴。

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星级评价。

(2)学生观察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说说自己的发现,旨在让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且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或竖直的,也可能是斜的。

活动三:看看我的动作造型对称吗?学生用肢体创造一个对称的动作造型,请几名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指正和评价。

二、星级挑战赛一星基础题:哪些是对称的,请在下面画“√”二星提高题:猜一猜下列图形各是什么?三星拓展题:借助剪刀、彩笔等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轴对称的剪纸图案。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说课稿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说课稿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图形》。

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教材分析)、说学情(学情分析)、说模式(学科模式)、说设计(教学设计)、说板书(板书设计)、说评价(课堂评价)、说开发(课程资源开发)。

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事物很多,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它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提供了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明确提出了要求:结合实例感受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从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本课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制作、欣赏中感受对称美,领略到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认识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画面,需找特点。

图1:金鱼的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2:风筝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总结:图形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3.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问: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吧!
(一)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图中在正方形对折后的纸上分别画着“心形”的一半和五角星的一半,要求沿边缘剪一剪,确定剪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猜想。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热闹的民俗节》说课教学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热闹的民俗节》说课教学课件
返回
对称 对称
我发现,折痕两边 的部分是完全重合。
返回
对称 对称
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返回
对称 对称
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返回
对称 对称
课堂练习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返回
对称 对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返回
对称 对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 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 轴”。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





3 剪下教材附页中的下列图形,折折看,哪些是轴对 称图形?在()里打上

2 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我最棒!
数字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0 1 2 34 56789
字母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A B CC DD EE FG M
汉字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 口 甲 ……
请您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 …
w
课 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践
制 作 粘 贴 画
谢谢大家
对青称岛版对称数学 三年级 下册
2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对称 对称
情境导入
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返回
对称 对称
探究新知
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发现 的 上下两边是一 样的。
我发现 的左 右两边是一样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特点。

2.掌握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学会通过对称线或对称中心找出图形的对称部分。

4.练习基本的对称图形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1.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

三、教学难点1.各种图形的对称线和对称中心的查找。

2.较复杂图形的对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青岛的胶州湾花海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花海图案具有对称性,蕴含着美丽的对称美学。

2.讲授1.对称的概念提问:大家都知道水滴是什么吗?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展示水滴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水滴图片是对称的,可以找到对称轴,并介绍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通过展示各种简单的图形,介绍图形的对称方法:沿着对称轴将图形翻转,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将对称部分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

3.练习1.自由画对称图形练习。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P3课本练习4,P4课本练习6,P6课本练习9。

4.延伸在中国的许多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对称性图案。

通过介绍青岛的栈桥、啤酒节、砂石节、海洋节等民俗节日的图案,激发学生对对称美学的兴趣,同时练习对称图形的画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对称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能够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且能够通过练习,熟练画出对称图形。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P8练习11。

2.在家里或在课外的环境中,寻找具有对称美学的图案或景观,并在作业本上画出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并标注出对称部分。

3.查找并阅读青岛本地的民俗节日资料,了解其独特的对称图案,并了解其活动方式或文化历史。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学生准备:直尺、彩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很好学,而且很会学,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会玩吗?如果只给你一张白纸,你想怎么玩呢?(生:折纸船、折纸飞机、画图画、??)师:你们想知道老师要怎么玩吗?那就瞪大眼睛注意看。

(演示撕纸:先将纸对折,从折痕处开始撕。

)你想不想也来试试?照着老师的样子,也来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撕纸)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轴对称图形形成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师:在小组内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将你的作品对折,看看你们的作品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汇报(两部分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完全一样、完全重合)师:“完全重合”这个词用得太棒了!拿起你的作品来对折一下,看是不是也有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特点?像这样,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我们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

(表示出对称轴)现在在你自己的作品上也表示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借助学具深入理解“完全重合”的含义,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对称轴的存在。

师:没有想到吧?我们刚才通过折一折、撕一撕就创造出了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其实数学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生: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课件出示练习一: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能够通过实例掌握“对称”的基本性质和在图形中的应用;3.能够发现实际生活中对称的事物;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5.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通过实例掌握“对称”的基本性质和在图形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对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如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性质;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2.学生的认识被引导到了图形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对称的概念。

2. 讲解对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教师简要讲解对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通过动手摆弄来理解对称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1.让学生自由活动,在环境中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事物,写在黑板上;2.显示出“对称线”,并引导学生试着尝试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做对称处理;3.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一些观察到的对称事物,并标明对称线;4.让学生制作对称物品并展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对“对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学习1.教师通过示范,为学生讲解“对称”的基本性质;2.普及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对称”的学习成果。

5. 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情况1.分发小锦囊,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对称一张大图到笔记本画纸上;2.学生自行重复实验,互相检查。

6. 总结本节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学习的重点;2.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表达观点;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难点;四、教学资源准备1.书籍与教材:《对称》教材、一些单词卡片、《对称》练习本;2.材料:纸张、笔、剪刀、饼干面饼、颜料、糖果纸、灯泡纸、彩纸、胶带、卡纸;3.多媒体设备:视频、音响、电脑、投影仪。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青岛版(五四)的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称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且能够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对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一些对称的图形和一些不对称的图形,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实例,比如剪纸、衣服、建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对称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对称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并判断一些给定的图形是否对称。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实例,让他们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对称的概念和判断对称的方法。

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对称”两个字,然后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对称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对称,并解释原因。

1. 正方形2. 圆形3. 心形4. 飞机答案:1. 对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分别是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

2. 对称: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通过圆心的直线。

3. 对称:心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连接心形两端点的直线。

4. 不对称:飞机没有对称轴,因此不是对称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且能够找到对称轴。

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能识别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3.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俗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节日中的对称元素,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描述其特点。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体验对称的美感。

5. 小结: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记录下五个例子,并描述其特点。

2. 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要求美观、创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民俗节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对称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对称轴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讲解和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中的一条直线,它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重合。

在讲解对称轴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窗户、门、镜子等。

三年级数学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全国获奖

三年级数学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全国获奖

课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并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若干、剪刀、彩纸、尺子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初识对称:1欣赏图片,初次感受。

谈话:同学们,咱们国家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逛一逛热闹的民俗节,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认识美妙的图形,好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2观察交流,直观感知。

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体验,建构对称。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物体对称的美,大家想一想,如果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大屏幕,请你观察这几个图形对称吗①动手验证:大家想的对不对呢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图,每人选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②展示感悟: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说说你的发现。

③建构对称师:像刚才几位同学说的一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完全一样,不多也不少,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出示杯子图),猜猜看对折后它能完全重合吗谁上来折给大家看看。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手中的图形对折后是不是完全重合了(是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再找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手中的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我从以下七个方面介绍。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单元属图形与几何领域,学生初次以数学的眼光接触对称,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课标要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轴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认识对称轴,正确找出并画出对称轴,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和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对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看到,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学习对称的初始阶段,学好对称能为以后学画对称图形做好铺垫,更为以后的几何教学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找出并画出对称轴。

2.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互动。

3.通过情境图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让他们在感受对称美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创造美。

4.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教学模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思维都有局限性。

多数学生操作与表达不能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

“对话式”教学概括为五大环节:“自主学习—交流释疑—精讲点拨—达标训练—反思提升”为此我不仅为学生准备剪刀、直尺和卡纸,还为学生搜集了许多漂亮的对称图形,并制成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材分析】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自己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直观感知,初识对称师:同学们,老师前两天参加了一个民俗风情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组照片,你们想看吗?生:想。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有建筑、脸谱、剪纸等)。

操作体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师:图片欣赏完了,那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观察,然后与同位交流,指派学生代表发言。

)预设: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

有的孩子能直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

师:你太厉害了!真棒!都知道“对称”了。

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的两边怎么样啊?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特别会观察!回答也很精彩!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的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动手试一试吧!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些图形,选择你喜欢的来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对称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3.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4.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窗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这些作品都是对称的。

3. 教师总结: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的知识。

二、学习对称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这个图形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3.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4.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镜子、剪刀、蝴蝶等。

三、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2. 学生回答: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3. 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一张纸剪出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四、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这个轴对称图形可以用来设计服装、装饰品等。

3. 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等。

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一幅作品,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蝴蝶图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学制),主要涵盖第1.1章节“热闹的民俗对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门窗、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意义。

(2)讲解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剪纸作品、门窗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概念:对称轴: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对称图形,并简要描述其对称轴。

答案:略2. 请运用对称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剪纸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对称的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对称知识设计更多有趣的剪纸作品。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数学思想渗透目标: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过程】教学过程拼图游戏导入1.巧用教材,利用自制民俗节拼图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利用民俗节带来的神秘礼物—拼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试拼一拼,在拼的过程中充分讨论是如何拼的。

(展示凌乱的分开的图片)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有哪一个小组想上台展示呢?(其中一个小组上台)预设:a、我来试试,不对呢......b、我来试试,咦,咱俩是一对呢......C、我也来试试......我俩是一对呢......适时引导学生拼好的请坐好老师就知道你拼完了。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与进步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两边同样两边一样的拼在一起。

】2.汇报拼图感受找展示的小组同学勇敢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大胆说出你的想法......预设:a、我觉得两个一样的......b、我看到了金鱼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风筝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脸谱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展示半个的飞到一起成原图19页三幅图)师:看到这么美的拼图,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生:a、我觉得这样的物体很美b、我在老家的窗户上见过也有这样的剪纸C、老师,我爷爷扇子上有好多的脸谱也是这样两边一模一样的......d、老师,我知道这样的物体其实就是对称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青岛版(五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青岛版(五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教学内容本课以“热闹的民俗节”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索对称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和创造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是什么。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对称轴的概念及对称图形的识别。

2. 对称图形的创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对称图形的图片、PPT课件、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热闹的民俗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轴是什么,并通过教具模型演示对称图形的特点。

3. 活动一: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对称物品,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剪出对称图形,并粘贴在展示板上。

5. 活动三:学生分组进行“对称图形接力赛”,每组学生依次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其他组员猜测对称轴的位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的概念。

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课题:对称的概念、对称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与创造3. 教学重点:对称轴的概念及对称图形的识别4.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创造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对称物品,拍照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给同学。

2. 拓展作业:学生尝试用彩纸剪出更复杂的对称图形,如动物、植物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对称的概念,学会了识别和创造对称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对称图形的应用,如引导学生探索对称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计)《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设计)《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1、课件(包含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等图片)2、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些对称图片3、教师制作的不完整的对称图片。

【学具准备】1、每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彩纸;2、准备已经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纸片;3、一张彩纸;4、一把小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漫画,讲解数学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然后全班学生交流。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你说我讲)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称”这一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5. 活动三: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目录:1. 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3. 正文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对称”和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上承一
年级下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下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上册圆;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
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 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 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采用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打印轴对称图形,每个小组准备剪刀1 把、彩纸
针对本课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本环节预设3 分钟)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我们的园林建筑,脸谱,风筝,杂技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

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热闹的民俗节上去看一看吧。

学生欣赏民俗节上的图片。

当学生欣赏后,教师紧接着跟学生说:“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课题对称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预设24 分钟)活动一:验一验(本环节预设5 分钟)根据学生欣赏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或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学生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答案可能是:左右两边一样、对折后两边重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板书:重合对称)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水杯),让学生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全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并板书。

活动二:画一画(本环节预设5 分钟)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这条折痕把图形正好分成两半,这条折痕是图形的中中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板书:对称轴)教师演示对称轴的画法后,让学生自己画出手中图片的对
称轴。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

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活动三:找一找做一做(本环节预设5 分钟)找一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做一做:设计的是让学生做出一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动作。

然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主要包括:动物、建筑物、饰品、标志等)。

活动四:剪一剪(本环节预设5 分钟)学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用剪刀、彩纸创作一幅作品,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安全。

学生创作后,可将作品展示,并进行简单的学生自评、互评。

活动五:试一试(本环节预设4 分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三)拓宽应用(本环节预设10 分钟)
活动六:练一练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了很多习题,可根据时间进行把握,如果时间充分可多练习。

最后设计了一个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对称相关的内容。

(四)学生谈收获。

(本环节预设3 分钟)
五、板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
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对称现象
对称图形图形对折--------------------- 对称特点
对称轴
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特征
是两边一样,更着重体现出对称的美
六、课堂评价评价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围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释疑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学习态度六大方面来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主要从师评、互评、自评几个角度来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当堂达标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设计这样一张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评价统计,
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调整。

充分利用教材附页。

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2、开发现实生活资源。

如,天平、汽车、课桌、黑板等。

利用
1、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数学资源。

2、利用图书馆等其他资源。

3、利用学过的英文字母和汉字。

4、利用错误资源。

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是最真实的暴露,我们允许学生出现出现错误,接纳他们的错误,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