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
浅析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浅析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周竞竞[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为助力广大幼儿更好地成长,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相关理论应运而生。
文章以江苏省盐城市某幼儿园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幼儿园课程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并就如何提升课程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课程预设;课程生成;幼儿;学前教育一、课程预设的重要价值1.课程有序开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幼儿园教学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增强其体魄,培养其心智,促进其德、智、体、美等要素全面发展⑴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重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前进行预设,才能保障课程有序、高效地开展,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幼儿园课程还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体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即学前教育涉及多个主体共同参与。
因此只有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确保实际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课程高效开展的推动力量课程预设要基于教学主体对幼儿生活状况、学习基础、心理状态等要素的了解,并采取一系列凸显幼儿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策略。
因此,只有科学预设,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保障课程有效和咼效地开展,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发展。
3.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幼儿园课改的浪潮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探寻幼儿的教育之道。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所提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十分注重凸显课程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并且认同课程在生成时空方面的重要价值叫因此,现阶段的教学预设不再局限于陈列式的课堂提问,而逐渐向内容丰富化、形式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二、课程预设内容的具体表现一是课程目标的预定。
课程预设应充分发挥对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规律、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助力幼儿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是课程内容的预选。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应用,必须以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从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避免“单向教学”的尴尬局面⑶。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简介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针对3-6岁儿童制定的一套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幼儿园帮助孩子从幼小衔接、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基础知识、技能和品格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目标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旨在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以下方面的教育目标:1.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具,激发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交流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3.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通过集体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
4.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活动、户外运动等,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和耐力,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生成课程的内容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和沟通•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流技巧:如问候、感谢、道歉等基本礼貌用语的学习和运用。
•儿歌、童谣、故事等的学习和表演,培养孩子的语言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场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字和数量的认知:通过游戏和教具,帮助幼儿认识数字的含义和数量的关系。
•形状和空间的认知:通过游戏和拼图,培养幼儿对不同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迷宫、益智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和探索•物体属性的探索: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属性。
•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解说,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科学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引导他们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幼儿园生成课程思考 幼儿园生成课程
幼儿园生成课程思考一、概述幼儿园生成课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积极发展幼儿生成课程,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幼儿生成课程的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生成课程的概念及重要性1. 幼儿生成课程是指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的课程。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 幼儿生成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幼儿生成课程的特点和要求1. 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体验性和实践性。
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化和综合性。
不仅要注重成绩评定,还要兼顾幼儿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四、幼儿生成课程的具体实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成课程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合理安排,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2.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生成课程的学习。
3. 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成课程活动。
通过游戏、实验、参观等形式,让幼儿在参与中体验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幼儿生成课程的评价和反思1.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2. 定期开展生成课程评价和反思活动,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3. 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作用,建立起幼儿生成课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形成家校社合作的良好局面。
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
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引言•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概述目录•融合的实践探索•融合的效果评估•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结论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适应儿童发展需求生成课程强调儿童的兴趣、经验和需求,预设课程注重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二者融合能更好地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弥补课程不足生成课程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可以弥补预设课程的僵化和不足,同时预设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弥补生成课程的随意性和碎片化。
提升教学质量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可以兼顾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儿童全面成长。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推动幼儿园课程向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课程改革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融合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融合的意义和价值02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概述灵活性生成课程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灵活调整。
互动性强调幼儿、教师、环境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探究性:鼓励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探索、发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适应性强激发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0201预设课程的特点与局限性系统性预设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计划,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稳定性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不轻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可控性:教师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效果,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难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可能导致教育内容与幼儿发展脱节。
缺乏灵活性预设课程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一、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定义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两种重要模式,它们在定义、特征和实施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1.预设课程:预设课程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预先规划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形式。
这种课程设计通常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相对固定的安排。
2.生成课程:生成课程则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从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表现出发,寻找并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活动。
生成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儿童的实际反应和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
二、对预设课程的思考预设课程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效率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度。
其优点是可以高效地传授知识技能,使儿童在一定的学习期限内获得预期的学业成果。
然而,预设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忽视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优化预设课程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通过观察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同时,预设课程应该预留一定的灵活时间和空间,以便儿童有足够的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实践他们的想法。
三、对生成课程的思考生成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探索和学习过程。
其优点是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然而,生成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而且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生成课程的质量,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儿童观察和注意,以便及时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需要。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生成课程也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包括各种教具、学具、图书资料等,以及教师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一、介绍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而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更是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生成课程旨在通过帮助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二、生成课程的概念生成课程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满足幼儿种种需要和提升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形式。
这种课程是由教师和幼儿相互合作,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课程形式。
生成课程的设计要承认并反映幼儿的特点和差异,同时也要以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为核心。
三、生成课程设计的原则1.以幼儿为主体。
生成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以活动为中心。
生成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幼儿的自主活动和互动为核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注重个性化。
生成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4.应用性原则。
生成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实际的收获。
5.新颖性原则。
生成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四、生成课程设计的实施1.充分了解幼儿。
在生成课程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根据幼儿的需求设计合适的课程。
2.设定学习目标。
在设计生成课程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3.选择教学内容。
生成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幼儿兴趣相关的内容,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4.设计教学活动。
生成课程的设计需要注重活动的形式多样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芳龄、兴趣等因素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游戏、手工、音乐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评估与调整。
在生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合理、有效。
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
生成课程最近在幼教界非常受关注。
多数老师是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生成课程”这个概念的。
比如,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蓦地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
也有不少老师曾经把这种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比如配合当时的社会主题(如抗洪救灾、申办奥运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把这种想法和做法上升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模式。
现在,随着对瑞吉欧教育,特别是它所采用的项目活动的介绍,生成课程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不少幼儿在接受了生成课程的概念并尝试实践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是否课程都要随机生成?还应不应该预见先设计目标非常明确的课程?如何处理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深入了解一下生成课程。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 ·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即用说明生成课程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说明生成课程是什么。
他强调,生成课程:1、不是“罐头式”的课程。
罐头式课程好比一本由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写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其中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
设计者们在制作这种罐头课程时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老师 (不管她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与经验,对孩子有什么了解) 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部份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实现出来。
罐头式课程中也许是设计得很好的方案,因为它们普通是由学有专长的、有经验的人精心编制的,从理论上讲,在贯彻国家的幼教方针、保障幼教目标的实现、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反映新的教育指导策略方面是有一定价值的。
但这样的课程毕竟是设计者们根据他们所了解的儿童(普通来说是具有标准化年龄特征的儿童)设计出来的,这些儿童并非我们一线老师所在班级中的具体儿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课程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见得符合老师们自己班上儿童的具体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
幼儿园预设性教学活动和生成性教学活动比较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执行的是一种提前预设好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成性活动相比,两者之间大致有以下几点不同:(1)预设活动有预先设计好的计划或方案,设计方案一般比较严密;生存课程则没有精密的设计,通常仅仅是一个粗略的框架。
(2)预设活动的内容相对固定,而生成课程的内容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灵活性。
(3)预设活动更为关注目标的实现,关注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大纲、目标为依据;生成课程则非常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中考虑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
(4)预设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只是活动实施的过程;生成活动中,幼儿不仅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设计。
教师要依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发现教育价值,调整活动内容和方法。
预设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目的性较强,教师相对容易把握。
只要课程设计得当,教育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幼儿的基本发展,尤其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设计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尤其是即时的兴趣、需要)可能不那么吻合,而且,如果过于拘泥于预定的、具体的教育目标,过于强调其确定性、准确性,容易造成教育过程“走过场”“有教无学”的情况,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发展。
生成活动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
同时,对教师的潜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促进其专业成长。
生成活动的问题主要在于实施的困难,由于生产性的活动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很高,比如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及时组织教学所需的思维敏捷性、开阔性、严谨性等,诸多方面都使得教师还没有足够的素质驾驭、把握这种活动。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之比较及其反思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之比较及其反思作者:赵志平来源:《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年第02期摘要:本文重点对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进行了比较。
提出在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现状下,将二者统一更为现实。
我们应该在幼儿园课程预设基础上培养生成意识,在实施预设过程中对幼儿兴趣和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并在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中发展生成课程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预设课程;幼儿园生成课程;反思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11-02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幼教界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幼儿教师都对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反思在实践中如何实现二者统一的问题。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含义首先对生成课程这一理念详尽阐述的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
尼莫教授在出版的《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I}中,提出生成课程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并不断调整课程计劃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我们认为将生成课程运用到幼儿园领域后,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活动过程。
二、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相比较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中,预设课程占支配地位,其思想长久不衰有着一定的社会适宜性。
与生成课程不同的是,预设课程主要是指执行国家统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各省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方案,幼儿园按照这些预定的方案设计课程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课程。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
幼儿园预设课程是由教育专业人员设计的教育计划,旨在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而生成课程则是基于幼儿园预设课程,以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为基础,适应个体发展和团队需求的实际课程。
两者之间的整合可以使教育更加具体、生动、灵活,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
首先,整合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可以更好地贯彻幼儿园的育人理念。
幼儿园预设课程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规划的教育计划,有着统一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需要针对个体发展和团队需求进行个性化和灵活化的教育,生成课程的存在正好弥补了预设课程的不足。
结合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整体安排,可以使幼儿园的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实现全面发展。
最后,整合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生成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察力和思考力,以及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表现来评估生成课程的效果,不断完善和提高生成课程的质量和实效。
整合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幼儿发展,也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提升。
幼儿园教育课程地预设与生成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对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超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执行的是一种提前预设好的课程,它有预先制定好的完整的课程计划,安排好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进度,分配好了每一个课时,甚至有的课程计划把每周、每天、以至于上下午要做的每一个具体活动都安排好了。
课程计划有详尽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课程实施的每一步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严格地执行计划,根据既定的方案,引导儿童像计划中预想的那样活动一番,以达到预想的目标。
当然教师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小的变动,但课程计划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程序是不变的。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认为传统的预设课程把课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都考虑好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课程说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呈现出来,所以形象地把这种课程称之为“罐头课程”。
针对罐头课程,尼莫提出了“生成课程(emergentcurriculum)”。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不同,它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可以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课程就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
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观念的不断革新,尤其是意大利瑞吉欧方案课程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强调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某幼儿园课程地预设与生成
少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生成课程(响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早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以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小孩无目的、任意的、自觉的活动。
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经过教育者对小孩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停调整活动,以促使小孩更为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向的师生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一、少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一致是对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超越长久以来,因为我国的计划经济体系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在课程实行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履行的是一种提早预设好的课程,它有早先拟订好的完好的课程计划,安排好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进度,分派好了每一个课时,甚至有的课程计划把每周、每日、以致于上下午要做的每一个详细活动都安排好了。
课程计划有详细的、详细的、可操作的目标,课程实行的每一步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严格地履行计划,依据既定的方案,指引小孩像计划中预料的那样活动一番,以达到预料的目标。
自然教师在履行计划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小的改动,但课程计划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程序是不变的。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 尼莫教授以为传统的预设课程把课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都考虑好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翻开课程说明,依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课程体现出来,所以形象地把这类课程称之为“罐头课程”。
针对罐头课程,尼莫提出了“生成课程( emergentcurriculum )”。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不一样,它不是教育者早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以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任意的、自觉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依据对小孩的需要、兴趣的察看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停生成课程活动,不停调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能够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课程就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
目前跟着少儿园课程观点的不停改革,特别是意大利瑞吉欧方案课程的影响,少儿园课程愈来愈重申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幼儿园生成课程
幼儿园生成课程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定义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目标的教学计划。
它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手段。
二、生成课程的目标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运动、游戏、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情感态度。
2. 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情境游戏等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字世界的兴趣。
4. 开发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育、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开发出自己的思维能力。
5. 培养审美素质。
通过音乐、美术、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生成课程的原则1. 以幼儿为中心。
教学活动应该以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长。
2. 综合发展。
教学活动应该涵盖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等多个方面。
3. 渐进性。
教学活动应该逐步推进,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
4. 具体化。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并且要针对性强,符合幼儿实际情况。
5. 可操作性。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要考虑到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的需求。
四、生成课程的步骤1. 调查研究。
通过对幼儿园环境、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制定教育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符合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教学计划。
3. 设计活动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并且要考虑到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的需求。
4. 确定活动方式。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并且要考虑到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的需求。
5. 实施评估。
对生成课程进行实施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并且不断改进课程设计。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也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进行探析,并探讨如何整合这两者,使得幼儿园教育更加完善。
一、幼儿园预设课程预设课程是指学校依据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为幼儿制定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预设课程是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教学和学习,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预设课程通常以教材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和过程进行教学。
预设课程的制定需要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以及社会的文化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论的支撑。
二、生成课程生成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依托于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环境,根据教学大纲和预设课程标准,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的课程。
生成课程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并实施的教学活动。
生成课程的特点是灵活多变,能更好的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但要实现幼儿教育的最大效益,就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机地整合。
要保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两者相辅相成。
预设课程可以作为教学的主线,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引导幼儿接受系统的教育。
而生成课程则可以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要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设计能力,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灵活设计生成课程,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
要加强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
一、什么是生成课程? 1、不是“罐头式”的课程。 2、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 3、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老师被孩子牵着 鼻子走的课程。
二、生成课程的特点: (1)从课程形态看:
(2)从方案的设计看: (3)从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关系看: (4)从关注的中心看: (5)从目标的性质看: (6)从教学的内容看: (7)从教师、儿童的地位 (8)从教学评价看:
如何处理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 预成课程的优缺点: 生成课程的优缺点: 比较适宜的方法: (1)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念 (2)以预成课程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理 念。
幼儿园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ppt范文
定义 系统性 预设性 稳定性
预成课程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方 法,提前规划和设计好的一系列 教学活动和课程计划。
课程内容和活动提前设计,有明 确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
预成课程的优势
01
02
03
保证教学质量
预成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和 实践验证,可确保教学目 标的有效实现。
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预设的教学计划和时 间表,教师可以有序地组 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 率。
预成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幼儿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生成课程 则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选择预成课程或生成课程 ,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预成课程和生成课 程的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在实际教学 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探讨不够深入 。
评价方式比较
预成课程
评价方式标准化,注重结果评价,如测试、,如观察、记录、反思等。同时强调个体差异 和纵向发展评价,关注每个幼儿的进步和成长。
05
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融合
Chapter
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预成课程提供系统化知识,生成 课程关注幼儿兴趣和需求,二者 融合有助于幼儿在认知、情感、 社会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预成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一 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可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预成课程的实施步骤
制定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 估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实施教学活动
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幼儿进行各 种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游 戏、实践等。
01 02 03 04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进行整合探析,探讨两种课程形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整合的建议。
一、预设课程的特点和优势预设课程是指根据各种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所制定的一套固定的课程计划,这种课程是事先准备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计划和内容进行教学。
预设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保障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预设课程能够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有效的课程形式。
生成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由教师现场生成的灵活多变的课程形式。
生成课程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生成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适应性更强,更能够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是一种较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三、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预设课程过于固定和刻板,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而生成课程虽然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的需求和特点,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的断层和教学进度的不稳定。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四、整合的具体方式和措施1. 统一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制定预设课程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施生成课程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这样能够有效地整合两种课程形式,使其相互衔接和相辅相成。
2. 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在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对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超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执行的是一种提前预设好的课程,它有预先制定好的完整的课程计划,安排好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进度,分配好了每一个课时,甚至有的课程计划把每周、每天、以至于上下午要做的每一个具体活动都安排好了。
课程计划有详尽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课程实施的每一步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严格地执行计划,根据既定的方案,引导儿童像计划中预想的那样活动一番,以达到预想的目标。
固然教师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小的变动,但课程计划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程序是不变的。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认为传统的预设课程把课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都考虑好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课程说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呈现出来,所以形象地把这种课程称之为“罐头课程”。
针对罐头课程,尼莫提出了“生成课程(emergentcurriculum)”。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不同,它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可以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课程就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
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观念的不断革新,特别是意大利瑞吉欧方案课程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强调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探析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课程设计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有预设的课程,但是这种预设的课程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以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一、幼儿园预设课程的意义和局限性预设的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模式。
它通常由教育专家和老师设计,以适应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并着重于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如语言、数学、社会、情感、身体等。
预设课程的作用在于提供教师一种指导框架,使他们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预设课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可能无法完全贴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不同。
预设课程有可能无法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预设课程可能会忽略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而预设课程的不变性可能会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需求脱节。
二、生成课程的特点和意义生成课程是相对于预设课程而言的。
它强调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由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成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
生成课程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和个性化。
它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成课程的意义在于切实满足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
通过生成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之更贴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生成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课程生成的过程,幼儿可以培养自主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进行整合和互补的。
在制定预设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成长发展过程。
预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指导框架,同时应该留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生成课程最近在幼教界非常受关注。
多数老师是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生成课程”这个概念的。
比如,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
也有不少老师曾经把这种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比如配合当时的社会主题(如抗洪救灾、申办奥运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把这种想法和做法上升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模式。
现在,随着对瑞吉欧教育,尤其是它所采用的项目活动的介绍,生成课程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不少幼儿在接受了生成课程的概念并尝试实践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是否课程都要随机生成?还应不应该预见先设计目标非常明确的课程?如何处理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深入了解一下生成课程。
一、什么是生成课程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即用说明生成课程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说明生成课程是什么。
他强调,生成课程:1、不是“罐头式”的课程。
罐头式课程好比一本由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写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其中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
设计者们在制作这种罐头课程时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老师(不管她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与经验,对孩子有什么了解)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实现出来。
罐头式课程中也许是设计得很好的方案,因为它们一般是由学有专长的、有经验的人精心编制的,从理论上讲,在贯彻国家的幼教方针、保障幼教目标的实现、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反映新的教育指导策略方面是有一定价值的。
但这样的课程毕竟是设计者们根据他们所了解的儿童(一般来说是具有标准化年龄特征的儿童)设计出来的,这些儿童并不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在班级中的具体儿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课程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见得符合老师们自己班上儿童的具体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
2、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
所谓木乃伊式的课程,指的是那些曾经很有生命力、对儿童也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已失去了其生命力、对儿童也已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
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曾经有过生命力的、从实践中来的非常成功的活动,总结处理成典型案例后装到罐头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原封不动地去执行,结果可能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因为儿童是变化的,时代也是变化的,以老案例套新情景、新儿童,自然不会合适。
3、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
“如果真是那样,课程就不叫课程了。
”尼莫说。
也许有人会问,生成课程不是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吗?不是强调要为孩子的学服务吗?瑞吉欧教育的弹性计划不是要“追随儿童”吗?生成课程的确特别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引导有效的学习,教育者必须关注儿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课程的目的性。
课程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目的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
课程的目的既包含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包含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因此,它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儿童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儿童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那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而没有把握住其实质。
所以,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二、生成课程的特点一个事物的特点是在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在谈到生成课程的特点时,我们不妨把它和预成课程作一对比:1、从课程存在的形态来看:预成课程在课程实际进行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方案或计划;生成课程没有这样预先准备好的静态的所谓“方案”。
2、从方案的设计来看:生成课程没有精密的设计。
当然这并不等于教师事先没有计划。
只是这种计划仅仅是一个粗略的框架,是教师依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充分地估计他们接触教学内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教师的准备功夫下在做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假设上。
由于假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种严密的方案。
但教师必须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材料方面的准备,以便因势利导,支持和引导儿童的学习。
而预成课程的方案只是写了众多可能性的一种。
方案设计一般比较严密,教学过程是什么样的,分为哪些步骤或环节,方案中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而环环相扣,步步诱导。
有些教师形象地说,这种设计就像事先挖好几个坑,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从一个坑跳往另一个坑。
借用意大利瑞吉欧老师的比喻,生成课程像一个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预成课程则像一列按照精确的时刻表行驶的火车。
生成课程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课程与教学,更重视儿童的发散思维;预成课程对待课程与教学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重视的是儿童的集中思维。
3、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关系来看:预成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分离的。
课程可以是别人的设计你拿过来实施,也可以是自己先设计然后再实施。
而生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经常是统一在同一过程中的。
它不是完全事先设计好的,可能是边活边设计,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4、从关注的中心来看:预成课程不是不关注儿童,但它确实更为关注目标的实现,关注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大纲、目标为依据的。
生成课程则非常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不关注目标,而是更多地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中考虑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
儿童的兴趣是其直接的出发点。
但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是否能够被作为学习内容纳入课程,则取决于教师对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判断。
而判断教育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或称为一般目标的理解程度。
5、从目标的性质来看:预成课程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即强调行为目标,且目标的意识很强。
生成课程表面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强调目标,可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它强调的不是非常具体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性,即大的、概括性的目标。
作为教师必须有这种目标意识,否则就无法判断孩子感兴趣的事到底有没有教育价值。
因此,生成课程的目标不是写在纸上,而是烂熟于教师的心中的。
6、从教学的内容来看:预成课程的内容相对固定,而生成课程的内容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灵活性。
7、从教师、儿童的地位来看:在预成课程中,教师可能是课程的设计者兼实施者,也可能仅仅是个实施者,儿童参与的只是预先设计好的方案的展开过程,即课程实施的过程。
在生成课程中,儿童不仅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设计。
教师在生成课程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他要依据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惑,支持、帮助、引导他们去研究、探索,和他们一起探究。
这是一个师幼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生成课程称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8、从教学评价来看:在预成课程中,评价往往是终结性的,往往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判断。
在生成课程评价往往是课程的新的生长点,可能意味着课程下一步的发展。
评价始终贯穿在活动过程中。
三、如何处理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每一种课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预成课程最大的优点在于:由于它的目的性较强,教师相对容易把握。
如果课程设计得比较好的话,教育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儿童的基本发展,尤其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设计与儿童的兴趣、需要(尤其是即时的兴趣、需要)可能不那么吻合,而过于拘泥于预定的、具体的教育目标,过于强调其确定性、准确性,容易造成教育过程“走过场”“有教无学”的情况,即不利于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生成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的潜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促进其专业成长。
生成课程的问题主要在于实施的困难,因为它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很高。
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包括其他许多方面。
比如,我们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很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有些活动中很有意义的事件(包括儿童的问题、反应、表现等)教师常常发现不了,捕捉不到。
有时虽然捕捉到了,也注意引导了,但可能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够,也可能由于思维不够严谨,经常认为觉得很不到位,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个问题也许不是生成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驾驭、把握这种课程的素质,致使活动流于形式,为生成而生成。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适宜的办法是:1、认真学习理解生成课程的理念,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组织课程,这样做的意义、价值究竟在哪里?与预成课程相比有什么好处?预成课程的问题在哪里?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的学习才是实质的而不是形式的、表面的,才不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2、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成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旧经验整合为自己的新经验。
我们长期形成的设计、组织预成课程的旧经验与生成课程可能是矛盾的、冲突的,可能是我们吸收新经验的阻力、障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又是我们理解新经验的基础。
任何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
我们在引导幼儿的学习时强调必须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这样的道理同样适于教师的学习。
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不一定是“爆发式”的,也可以是“改良式”的,不一定是完全推倒重来,也可以是一点一点地尝试、改进,在取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做比较重大的调整。
也就是说,观念要领先,要先到位,具体行动可以相应稳定一些,可先到位,具体行动可以相应稳妥一些,可先从局部开始进行探索、实验,积累经验,逐渐向全面推广。
具体地说,教师理解了生成课程的理念和价值以后,可以先仍然按照预成课程的设计方式制定自己的教育计划,但应该自觉地引进生成课程的思想和做未能:(1)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2)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
(3)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不要拘泥于原不定期计划,应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