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

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

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整理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习俗、历史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春节习俗教学重点: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春节习俗的内涵和意义。

2. 第二课:元宵节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元宵节习俗的内涵和意义。

3. 第三课:清明节教学重点: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清明节习俗的内涵和意义。

4. 第四课:端午节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内涵和意义。

5. 第五课:中秋节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中秋节习俗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材。

2. 图片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3. 视频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教具:如灯笼、粽子等传统物品,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春节习俗周一心:导入春节话题,了解春节的来历周二心:学习春节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等周三心:深入了解春节的饮食文化,如饺子、年糕等周四心:实践活动,制作春节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周五一:总结春节习俗,进行相关测试2. 第二周:元宵节周一心: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周二心:学习元宵节的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等周三心:深入了解元宵节的饮食文化,如汤圆、元宵等周四心:实践活动,制作元宵节的美食周五一:总结元宵节,进行相关测试3. 第三周:清明节周一心: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周二心:学习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等活动周三心:深入了解清明节的食物文化,如寒食节的食物等周四心:实践活动,制作清明节的食物周五一:总结清明节,进行相关测试4. 第四周:端午节周一心: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周二心:学习端午节的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周三心:深入了解端午节的食物文化,如粽子、艾叶等周四心:实践活动,制作端午节的美食周五一:总结端午节,进行相关测试5. 第五周:中秋节周一心: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周二心:学习中秋节的活动,如赏月、猜灯谜等周三心:深入了解中秋节的食物文化,如月饼、柚子等周四心:实践活动,制作中秋节的美食周五一:总结中秋节,进行相关测试七、教学活动1. 春节习俗: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春节的历史和习俗。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4.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技艺。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4.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

2.探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和记录。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探究指导: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并分组讨论学生对这些特点和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学生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海报,展示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听音乐,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内容。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和小竞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

4.课堂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制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艺术品,引导学生再次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技艺,并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实际练习,如书写、绘画、剪纸等。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国传统节日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二节:中国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第三节:中国传统习俗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学重点: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5. 第五节:中国传统美德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和表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2. 参考书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和在线资料。

4. 实物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如节日礼品、民间艺术作品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中国传统节日课时:2课时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2. 第七周:中国民间艺术课时:2课时内容:介绍剪纸、泥塑、中国画、京剧等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讲解成语故事,分析成语中的道理,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2. 第二课:典故《掩耳盗铃》教学目标:了解典故“掩耳盗铃”的来历,理解典故的含义,学会运用典故。

教学内容:讲解典故,分析典故中的道理,进行典故问答。

3. 第三课:古诗词《静夜思》教学目标:学会古诗词《静夜思》,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美。

教学内容:朗读诗词,解析诗词意境,进行诗词创作。

4. 第四课:传统节日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习俗,进行节日活动体验。

5. 第五课: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教学目标:了解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来历,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学会讲述故事。

教学内容:讲解民间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情感,进行故事表演。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故事音频、图片、节日活动材料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与展示: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结合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

3. 互动与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 实践与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

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人的品行有多种,德行是第一位的
教学过程:
二、简介晋文公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食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教材。

2. 课件: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 教具:卡片、贴纸、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1. 诗词:学习古代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成语:学习和运用常见的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 故事:阅读中国传统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4. 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七、教学活动1. 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成语知识。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诗词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格式等。

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3. 第三章:中国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难点:对成语故事背后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4. 第四章:中国书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法等。

教学难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5. 第五章:中国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如画派、技法等。

教学难点: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如写书法、绘画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核。

3. 实践作品:学生的书法、绘画等实践作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相关教材、诗词、成语故事等。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传统文化内容。

3. 实践材料:书法、绘画等实践材料。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等;(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3)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第二单元:古诗欣赏(1)李白的《静夜思》;(2)杜甫的《春望》;(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和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成语故事和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和诗歌意境。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和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语和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和古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

2. 第二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

3. 第三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4. 第四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李白的《静夜思》。

5. 第五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杜甫的《春望》。

6. 第六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 第七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手工制作或表演。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2. 古诗文选集;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手工制作材料;5. 表演道具。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分组讨论: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老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意义。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观看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视频,感受节日氛围。

四、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戏曲等)。

2. 欣赏著名传统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介绍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2. 学生欣赏:观看传统艺术作品视频,感受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析传统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自己的欣赏体会。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其基本知识。

2. 尝试创作一幅传统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友善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名称。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讨论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活动,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2. 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传统艺术的作品和表演,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作品、京剧表演等。

3. 讨论传统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传统习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展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知识。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展示法: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3. 展示: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手语的概念,熟知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如拍马、折扇、观音灯、瓷器、剪纸等);2.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典礼(如敬酒、让字、拍马礼等);3.通过实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的习惯;4.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5.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讲授。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课堂游戏与练习。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学习拍马礼1.老师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告诉学生:拍马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习俗。

一般情况是父母给孩子、子女给父母,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尊重。

双手抱拳,将拳头平放在腰间拍马,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感谢对方的帮助。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体现了孝敬父母的心情。

2.让学生一起实践拍马礼,让学生亲自体会拍马礼的意义。

3.让学生结合家庭行为讲解拍马礼的重要性,从实践经验中体会拍马礼的重要性。

1.先让学生观看折扇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折扇,折扇礼是什么意义。

2.让学生观摩老师折扇礼的示范,让学生借鉴,熟悉折扇礼的外表表现形式。

3.让学生练习折扇,并和他人一起进行折扇礼,让学生相互表现出尊重的心意,学会折扇的正确姿势和步骤,增强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学习观音灯1.让学生观看观音灯教学视频,介绍什么是观音灯,观音灯的历史渊源,观音灯的灯具类型,观音灯的制作过程等。

2.让学生自己制作观音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制作观音灯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和审美感。

(四)学习瓷器1.介绍瓷器的历史及用途,让学生有形象的了解瓷器,学会正确看待、使用瓷器。

2.让学生实践制作瓷器,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做出精美瓷器,增进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学习剪纸1.介绍剪纸的历史,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国家家庭在剪纸类型,功能和分类上的差异。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故事、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第二课时:诗词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成语。

4. 第四课时:传统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5.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第五课时:传统节日(续)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节日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文化故事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举例法: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3. 举例: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和主要内容。

4.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2. 思考一下,你最喜欢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活动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 讲解: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3.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活动和文化内涵。

4. 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下一节课分享。

2. 思考一下,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1课《太公家教》(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公家教》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增广贤文》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增广贤文》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3课《治家格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治家格言》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单元诗歌诵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静夜思》2. 《春晓》3. 《登鹳雀楼》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孟母三迁》2. 《掩耳盗铃》3. 《亡羊补牢》第三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端午节3. 中秋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四、教学时间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2课时第三单元:2课时五、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传统文化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步。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词的理解、成语故事的复述和节日习俗的介绍。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诗词、成语和节日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和节日相关的故事书籍和绘本。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传统音乐和舞蹈素材,用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官体验。

二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名言。
3、借助“说字解词”通过同桌交流,联系生活经验,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6、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7、借助“诗文今译”“诗文点评”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自读与齐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说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
3、简单了解古人造字的方法。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名言。
3、借助“说字解词”通过同桌交流,联系生活经验,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5、借助“诗文今译”“诗文点评”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自读与齐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四、了解造字之法
五拓展延伸
5、导入,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6、板书课文题目并释义。
1、全班配乐齐诵读两则名言,要读出名言的韵律。
2、学生比赛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诗文点评》说说喜欢的原因。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四、了解造字之法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谜语。
2、揭示谜底,齐读课题。
1、全班配乐齐诵读两则名言,要读出名言的韵律。
2、学生比赛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诗文点评》说说喜欢的原因。
第2课时
1、继续结合理解背诵。
2、观察“日”字的演化过程,说说古人造字的规律。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日”字的成语?。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节日文化1. 春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

2. 端午节: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艺术1. 书法: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笔、墨、纸、砚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的书法字体。

2. 绘画: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分类、特点和基本技法,如工笔画、写意画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中国节日文化(2课时)第1课时:春节第2课时:端午节第二单元:中国传统艺术(2课时)第1课时:书法第2课时:绘画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中国传统音乐1. 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欣赏一些经典的京剧片段。

2. 民乐: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特点和演奏方式,如二胡、古筝、笛子等。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饮食文化1. 中餐:让学生了解中餐的烹饪技巧、餐具使用和餐桌礼仪,欣赏一些经典的中餐菜品。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3.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和喜爱。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绘画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如果知道请举手回答,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Step 2介绍传统文化: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包括中国的
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

然后,给学生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这是哪个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Step 3 讲解传统节日:
1.教师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一讲
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2.学生围绕这些节日,进行讨论和互动。

比如:你们在春节都做什么?为什么要吃汤圆?有没有听说过舞龙舞狮?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Step 4 提问与总结:
教师提问: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哪些方面跟我们平时生活有所不同?学
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独特传统,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发展下去。

四、教学扩展:。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3.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教学PPT。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或者实物。

3.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尊重传统、注重礼仪、重视家庭等。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如龙、凤、太极图案等,向学生解释其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3. 案例分析(20分钟)3.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教师选择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向学生讲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

3.2 学生讨论和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从家庭经历、传统习俗等方面进行分享,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4. 拓展活动(20分钟)4.1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写春联、赏月等。

通过亲身参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2 制作传统文化展板教师分组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文化展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节日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六、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

此书为全学年课程。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六、活动广角:第7页七、成长袋:第8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一、经典回放:从小做人,休坏一点。

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六、活动广角:第11页七、成长袋:第1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一、经典回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袋: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一、经典回放: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六、活动广角:第19页七、成长袋:第2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六、活动广角:第23页七、成长袋:第24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一、经典回放: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