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用途,知道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区别。
2、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风向标的判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程以央视主播朱广权天气预报的短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内容幽默风趣并且与生活的相关性较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此节内容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提出教学的情景创设(1)北京的朋友发来三张照片,邀请同学们与他共聊天气。
学生通过三幅变化较大的图片,结合日常生活经历,加上老师的引导,总结归纳出天气的基本概念。
(2)小组活动1——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天气的特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得出天气具有短时段,变化快的特点。
(3)教师展示北京的朋友又发来的四张北京的照片,分别是北京的春夏秋冬,引导学生得出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的基本概念。
(4)小组活动2——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气候的特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得出气候具有长时段,稳定的特点。
(5)教师展示自己在新疆拍摄的夏天以及秋天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加深学生对气候基本概念与特点的认知,意识到气候是长时段比较稳定的大气综合状况。
利用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6)小组活动3——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语文课上已经学习过的诗句,其中所涉及到的是气候还是天气,以此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别且有能力去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7)以北京的朋友发来的下一条邀请去北京玩耍的微信消息,引出对天气预报的讲解,帮组学生明白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同时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8)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56,完成下列问题第一读图4.1,说出卫星云图的三种颜色代表什么?怎样利用卫星云图判断当地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粤教版
图符说明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上提问:天气的概念、特征以及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利用课本、计算机,分析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发现性提问:根据中央电视台晚间天气预报节目视频中的内容,学生回答节目中表达天气情况的方法,引导出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学习。
(3)、学生完成网上试题:学生识别天气符号,利用计算机即时完成并提交天气符号跟天气现象的相对应的连接,测试以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教师评选出优胜者。
(4)、角色扮演: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本2009年3月31日的天气预报图,测试以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教师评选出优胜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篇: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内容】课本P21—P26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好不好?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要下雨了》,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下雨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视频)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师: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冒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明快要下雨了。
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也预示着将要下雨呢?(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师:这些都是下雨前常见的现象。
其实,很多天气变化来临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
(课件显示图片,教师讲解)刮风之前常见的现象:冬季黎明十分,天空若是出现彩色的云,预示着下午将会有大风;月亮周围的光圈叫做晕,这是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月晕的出现多预示着要刮风。
下雨之前常见的现象:夏季天空出现积云,预示雷雨即将来临;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日晕的出现预示着将要下雨。
2.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指名回答,给予鼓励)二、讨论与交流1.天气预报的作用师:我们除了通过自然现在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了解天气情况。
大家经常看《天气预报》吗?指名问学生“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携带雨具等。
)板书课题:天气预报讲述:《天气预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天气情况,它的作用小到为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大到可以预知洪水、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你们觉得高兴吗?在收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认真一点,思考以下问题:从《天气预报》中,你获得了哪些气象信息?(播放视频)师:《天气预报》已经收看完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好了吗?(几名学生发言)气象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凭她一个人能完成整个天气预报吗?看来在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她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个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新版粤教版
《天气和天气预报》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天气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然后,主要讲解了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
最后,讲解了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天气,学会观看天气预报;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气象图;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师:天气状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
活动探究师:比较表4-1、表4-2,说出“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生:学生抢答。
学习新知师: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天气预报图上有特定的天气预报符号。
活动探究师: 1.连续收看你所在地区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并做好记录。
生:讨论回答。
师:读图4.3,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向同学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四地的天气预报。
参观当地气象台,了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生:学生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的状况。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浮尘)、可入肺颗粒物(PM2.5)及有害气体等含量增加,空气质量变坏。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一、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全章内容包括天气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保护大气环境四节。
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面所学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在本章得到适当的综合,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根据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的编写没有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地理科学的发展及未来社会需要出发,选取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加以介绍。
本章教材从生活中的问题“天气与生活”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阅读、图表、数据和绘制图表等训练,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在众多的信息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地理信息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使用图表的能力,运用气温、降水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释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同时加强保护大气环境的观念。
例如:1.教材从珠女要在国庆节长假期间到北京旅游,查找北京的天气预报资料,来确定带什么衣服引入,让学生在阅读天气预报的过程中体会出天气的概念(某地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以深圳和北京的天气预报为例,向学生介绍天气应该从气温(℃)、降水(mm)、风向风力等方面加以描述。
2.通过让学生比较和判断的活动,来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3.由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主要的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归纳和对比,逐步引出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差异和分布。
4.选择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及危害,侧重于认识保护大气环境对于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和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4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材,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预报的获取方式、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天气预报。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应用天气预报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天气现象的本质、天气预报的获取方式和应用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2.让学生掌握天气预报的获取方式,学会阅读和理解天气预报,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天气预报的获取方式、阅读和理解。
3.天气对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天气和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天气变化,学会应用天气预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天气和天气预报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准备相关答案。
3.准备好天气预报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尝试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同时,提问学生对天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让学生理解天气现象的本质。
4 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4 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6728f9ba-7154-11ec-b2b0-7cb59b590d7d4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第四阶段;1.天气和天气预报课程计划和LPAR;广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和rPar;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及天气预报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目的。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一、要导入新课程,请执行以下操作: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2.老师问:“天气”是什么?什么是“气候”?结合教材p51,给出一些与天气和生活相关的例子,并介绍本节“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内容。
二、新课内容:1.明确的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目的。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展示学习说明:(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2)天气预报是怎样做的?(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行学习,约5分钟后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1)思考问题1--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b、分组回答有关天气的问题。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 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a、名字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主要区别是什么?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问题3--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回答天气预报中符号的含义。
P54图4.3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图4.4学生们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5.学生提问,老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写图集P19-20。
4.1天气与天气预报-教案-(粤教七年级上册)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A类)
4.风向是风的,有“、 、 、”四个基本
方向。风力是风的,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越。(B类)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
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拓展练习】
1、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
近年来,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杆烧掉,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1)该图由地名和等组成。
(2)广州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
(3)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和。
(4)左上侧方框的地名和天气状况是播报某城市时为了醒目放大配制的。
5、风的符号:
①了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备注】(教师备案,学生笔记)
【反思】
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
A.多云B.阴天C.晴天D.雾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
A.晴天B.可能有雨C.无雨D.肯定有雨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 天气和天气预报 学案
天气和天气预报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掌握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
2.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难点: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小明要去北京旅游,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请帮帮他,给他参谋一下。
课中学习
一、天气和气候
1.今天晚上到明天,晴转多云,偏北风二级,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2.尝试举例说明天气的特点。
3.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4.什么是气候?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流程:
2.填写相应的天气符号
雷阵雨()大雪()阴()东北风()雾()晴()三、天气和气候
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1)昆明四季如春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明天大风降温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通关检测
请同学们收看一次中央电视台晚间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天气预报的相关符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互动1: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4.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目的:1、了解与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课时安排 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古人巧用天气来打仗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授新课:1、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天气与生活(1)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图片,说说我们的天气状况包括哪些内容?多媒体展示课本P54活动1“表4—1 2011年国庆期间北京天气”、“表4—2 1951—2011年北京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2)学生认真阅读表格并分别说出“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点拨并补充完整知识点,再展示答案。
(4)课堂检测、点拨(5)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图片,说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过渡到下一个主题)3、天气预报(1)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天气信息的?(展示图片:互联网、电视、电话、报纸、收音机等)(2)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3)展示图片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内容(4)展示卫星云图,说说卫星云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5)学生阅读课本55页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解释成因。
并听老师指令,在作业本上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
(6)教师简单讲解风的符号及天气预报中有两个天气符号代表什么样天气变化?(7)正当小小主持:展示图片,让学生报告天气预。
4、课堂小结5、课堂反馈6、作业板书设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生活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气与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符号。
天气与天气预报说课稿
(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XX中学姓名本课内容选自粤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小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本课在第四章中是第一节课,它在第四章中的主要起着引入的作用。
书中用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语言为初一学生展开天气与气候的知识体系。
主要知识是对天气与气候的含义、特点作了详细的介绍。
以生活中的事例和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天气和天气预报的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与地理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记忆法,识记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通过观看天气预报视频,培养地理思维,能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初步的进行加工、判断及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学会识别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难点:天气符号中对风的认识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四环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与讲授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五、说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与思考用小品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兴趣,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相关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天气与气候,培养学生的讨论与表达能力。
3、展示激学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展示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提升检学用相关的PPT制作和书中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5、课堂小结本课知识的综合回顾,对应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给家长做一次天气预报,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地理思维。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介绍了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和天气预报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概念和原理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天气预报,但对其编制过程和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掌握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和天气现象;2.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和方法;3.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概念;2.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2.设计分组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3.准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展示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的编制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理解。
4.巩固(5分钟)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天气和天气预报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分析典型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规律。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天气变化的原理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变化的原理,学会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天气变化的原理。
2.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变化的复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介绍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讲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2)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其局限性。
(3)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在地区的天气特点和变化规律。
(2)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天气预报,培养实践能力。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实践中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天气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2.天气变化的原理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4.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天气和天气预报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一、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全章内容包括天气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保护大气环境四节。
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面所学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在本章得到适当的综合,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根据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的编写没有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地理科学的发展及未来社会需要出发,选取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加以介绍。
本章教材从生活中的问题“天气与生活”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阅读、图表、数据和绘制图表等训练,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在众多的信息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地理信息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使用图表的能力,运用气温、降水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释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同时加强保护大气环境的观念。
例如:1.教材从珠女要在国庆节长假期间到北京旅游,查找北京的天气预报资料,来确定带什么衣服引入,让学生在阅读天气预报的过程中体会出天气的概念(某地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以深圳和北京的天气预报为例,向学生介绍天气应该从气温(℃)、降水(mm)、风向风力等方面加以描述。
2.通过让学生比较和判断的活动,来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3.由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主要的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归纳和对比,逐步引出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差异和分布。
4.选择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及危害,侧重于认识保护大气环境对于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和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掌握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
2.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难点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四、教法建议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观察“上学、国庆节旅行、异地求学”漫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讨论漫画的含义,引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在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呈现天气预报的知识。
如: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用电脑展示天气预报的网页、打电话问天气、阅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让学生获得天气预报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了解搜集天气和气候资料的方法。
在搜集和分析整理“天气和气候”的资料过程中,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在讲授天气预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卫星云图的识别,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发布的流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教师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老师简要介绍气象站观测场地的选择、气象站建设设备(对雨量器要进行较详细介绍,作为下节讲解降水形成过程知识的铺垫)、气象观测时间和次数、气象资料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的观测,建立气象课外活动小组)。
通过参观气象台,让学生获得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和看懂天气预报图。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导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北京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北京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承转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投影]天气预报(建议最好是本地的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晴转多云,偏北风二级,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活动]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教师讲述]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小组讨论]同学们举例。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事情可在晴天做?(户外活动、晒衣等。
)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用品等。
)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农民必须做什么?(防霜冻)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气象工作者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
[承转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学生回答]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看P.53天气预报流程图,思考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待会请最快完成的小组上来为我们演示。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探测系统——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承转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来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请看屏幕上这张投影“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从这幅图中知道广州现在的天气吗?武汉?上海?[投影]城市天气预报图。
[小组讨论][教师讲述]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学会看天气符号,现在给大家时间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让一些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上来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学生活动]雷阵雨()大雪()阴()北东风()雾()晴()[教师设疑]都做对了吗?有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上来改正。
[教师讲述]我们已经基本熟悉天气符号了,请同学们再看看屏幕上这幅城市天气预报图,我们进行一次比赛看哪一组的天气预报员能以较标准的普通话准确地预报各城市的天气。
[学生活动]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赛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一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挺好,以下我们重温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课后活动]请同学们收看一次中央电视台晚间天气预报。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一、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二、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三、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流程2.常用天气符号八、教学反馈: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1)昆明四季如春(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明天大风降温(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答案:(l)(4)是说气候的,(2)(3)是说天气的九、教学反思(课后小结)1、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2、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3、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十、“活动”参考答案P52活动:1.通过比较表4—1与表4—2,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在表述时间上的差异。
2.四句古诗依次分别描述:气候、大气、天气、气候。
P52活动:1.按箭头指示的方向,依次为:探测采集数据(含地面、天空与太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电脑与人工两个方面)→作出预报→提供气象服务。
2.参观当地气象台活动,酌情安排。
P54活动:本节教学的补充材料,可在中国气象局的网站中查找(/qx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