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人教版2018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整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2.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问题: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二)教学活动: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合作探究】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思考:(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1+∠2=180°,∠1=∠3.(3)成立.归纳结论: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自主探究】 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2,∠4,与∠2相等的角是∠4.2.如图,取两根木条a ,b ,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两根木条所成的角中,如果∠α=35°,其他三个角各等于145°,35°,145°.【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知识模块二 对顶角性质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5.2.1 平行线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3.会根据几何语言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2.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由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导出其推论的过程.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两条直线相交有__1__个交点.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二)教学活动:仔细阅读教材P1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平行定义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合作探究】活动:教师演示教具: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思考:1.在直线a的转动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3.什么叫两直线平行?如何表示?学生观察、交流.形成共识:1.有;2.两种:相交和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称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教材P12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在上图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1个位置使得a∥b.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思考:上图中,(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1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1条;(3)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师生结论:1.平行公理.公理内容: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符号语言:如图,如果b∥a,c∥a(已知),那么b∥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平行线知识模块二平行公理及推论(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5.2.2 平行线的判定(1)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会判定两直线平行.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初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难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回顾: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 ∥AB.问题:除了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可判定两直线平行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判定两直线平行呢?(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教材P12-13,完成下列问题:1.思考: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起什么样的作用?答:作用是为了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相等.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满足什么条件,两直线平行?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思考:图中∠1与∠2的位置关系是:同位角;数量关系是:∠1=∠2.问题1:我们能否得到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问题2:你觉得师傅用角尺画平行线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习笔记: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三种基本图形:(1)“F”型(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Z”型(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U”型(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自主探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若已知∠1=∠2,试完成下面的填空.因为∠2=∠3(对顶角相等). 又因为∠1=∠2(已知),所以∠1=∠3.所以AB ∥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合作探究】细心的小明在研究右图时发现:当∠1=∠3或∠1+∠4=180°时,AB 与CD 一定平行,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由此你又能得到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思考、验证、交流,达成共识. 正确:(学生展示推理过程) 归纳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 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1知识模块二 探索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3(四)作业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四课时5.2.2 平行线的判定(2)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会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2.难点: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推理,论证.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解答下面问题:1.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C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已知BC平分∠ACD,且∠1=∠2,则AB∥CD,理论依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如图,∠1=25°,∠B=65°,AB⊥AC.AD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解:AD∥BC.理由如下:∵∠1=25°,∠B=65°,AB⊥AC,∴∠BAD=90°+25°=115°.∵∠BAD+∠B=115°+65°=180°,∴AD∥BC.【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分析:垂直总与直角联系在一起,进而用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判定.解: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b⊥a,∴∠1=90°.同理∠2=90°.∴∠1=∠2.∴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考: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 ∥c 吗? 【自主探究】 解答下面问题:如图,已知∠1=∠2,再添加什么条件可使AB ∥CD 成立?并就你添加的条件说明AB ∥CD.解:添加BE ∥DF.∵BE ∥DF ,∴∠EBM =∠FDM , ∵∠1=∠2, ∴∠3=∠4, ∴AB ∥CD.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如图所示,要想判断AB 是否与CD 平行,我们可以测量哪些角?请你写出三种方案,并说明理由.解析: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据此答题.解:(1)可以测量∠EAB 与∠D ,如果∠EAB =∠D ,那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 与CD 平行;(2)可以测量∠BAC 与∠C ,如果∠BAC =∠C ,那么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 与CD 平行;(3)可以测量∠BAD 与∠D ,如果∠BAD +∠D =180°,那么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AB 与CD 平行.(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判定平行知识模块二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添加合适条件(四)作业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五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1)一、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回顾:思考: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解:(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题:若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如何表达?(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仔细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合作探究】活动1:操作观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思考:(1)(2)∠1~∠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4)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组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解:(1)略;(2)∠1与∠5,∠2与∠6,∠3与∠7,∠4与∠8;相等;(3)相等;(4)成立.形成结论: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活动2:思考:(1)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4与∠6,∠3与∠5;相等;(2)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3与∠6,∠4与∠5;互补.(3)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他性质.①已知: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②已知:如图(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学习笔记: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形成结论: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行等.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自主探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直线a∥b,∠2=54°,那么∠1=54°,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54°,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126°,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填空:如图:(1)∵a∥b(已知),∴∠1=∠5,∠3=∠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5(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5=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合作探究】活动3: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证角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知识模块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六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2)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性质与判定去解决一些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难点: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回顾: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3.二者有什么区别?(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已知∠1=∠2,AB∥CD吗?为什么?解:AB∥CD.理由:∵∠1=∠2(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若∠1=∠4,∠1+∠2=180°,则AB、CD、EF的位置关系如何?解:∵∠1+∠2=180°,∠2+∠3=180°,∴∠1=∠3,∴AB∥CD.又∵∠1=∠4,∴AB∥EF,∴AB∥CD∥EF.【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与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与∠C互补.所以∠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学习笔记:【自主探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解:∵∠A=75°,∠2=75°(已知),∴∠A=∠2,∴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1=5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证明:∵∠1=∠2,∴∠1+∠CAE=∠2+∠CAE,即∠BAE=∠DAC.∵AB∥CD,∴∠4=∠BAE,∴∠4=∠DAC,而∠3=∠4,∴∠3=∠DAC,∴AD∥BE.(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知识模块二平行线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七课时 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会判断真假.2.掌握推理证明的格式,并会证明简单命题的真假.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2.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回顾:观察下列两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组:(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对顶角相等.(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第二组:(1)直线AB与CD平行吗?(2)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问题:1.上述两组语句有什么区别?2.与第二组相比,第一组的四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结论:第一组语句都是表示判断的陈述句,第二组语句则是疑问句或不表示判断的陈述句.(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每个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组成.2.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假命题.【合作探究】活动1:思考:(1)如果我们把具有第一组特征的语句叫做命题,你能给命题下个定义吗?(2)你能举出几个命题的例子吗?(3)命题的结构有什么特征?学生交流展示:表示判断性的语句叫命题,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对应练习: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4)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5)如果AB⊥CD,垂足O,那么∠AOC=90°.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1)题设: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结论:这两个数的和为0;(2)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内错角相等;(3)题设: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论:结果仍是等式;(4)题设: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结论:这两个数相等;(5)题设:AB⊥CD,垂足是O;结论:∠AOC=90°.活动2:思考:(1)观察下列命题,它们是否正确?①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②如果a>b,b>c,那么a>c.③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④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2)如何验证命题的真假?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归纳结论: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真命题;若命题的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自主探究】完成下面问题:1.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哪些命题是基本事实?哪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学生回忆回答)2.什么是定理?答: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定理.3.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就叫证明.【合作探究】典例讲解: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证明.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证明:∵a⊥b(已知),∴∠1=90°(垂直的定义),又b∥c(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90°(等量代换).∴a⊥c(垂直的定义).(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命题的概念及组成、分类知识模块二定理与证明(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七、课后反思:第八课时5.4 平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2.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特征.2.难点: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三、教学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四、教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观察如图美丽的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这五幅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学生回答或展示(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应注意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答:①平移方向,②平移距离.2.平移的过程中,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合作探究】活动1:探究平移的概念:观察下面的运动方式,回答下列问题:①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②高层建筑内电梯的运动;③时钟的分针的运动;④开关抽屉时抽屉的运动;⑤旋转木马;⑥荡秋千等运动.思考:1.这些运动方式相同吗?2.什么是图形的平移?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吗?学生合作交流或展示:归纳结论: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叫平移.活动2:探究平移的性质: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排形状、大小如图1所示的雪人,并完成下列问题.思考:1.这些雪人有什么关系?2.在图2中所画的小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对或更多的对应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所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3.你能归纳出平移的性质吗?学生合作交流后展示.归纳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自主探究】解答下列各题:1.如图,△ABC经过平移得到△A′B′C′,若AB=6,CC′=12,∠BAC=75°,∠ACB =70°,则∠A′B′C′=35°,A′B′=6,BB′=12.2.如图,平移正方形网格中的阴影图案,使AB移动到A′B′的位置.然后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解:如图.【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C′.解:如图,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同理,作出C′点,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三)课堂小结:知识模块一平移的概念与性质知识模块二作简单的图形平移(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七、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学设计(全章教案)
5.1相交线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5.对顶角性质三、巩固运用判断题:(课堂作业)(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四、小结五、布置作业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变式练习白板(课件)和黑板(重点板书)结合教学经历实际操作,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对顶角、邻补角。
通过学生练习,对有关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内错角形如字母“Z”)∠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1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板书】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5. 1 相交线、对顶角【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师:取两根木条 a 、 b ,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 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 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四个.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 1、∠ 2、∠ 3、∠ 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生:(互相补充∠ 1和∠ 2, ∠ 1和∠ 3, ∠ 1和∠ 4, ∠ 2和∠ 3, ∠ 2和∠ 4, ∠ 3和∠ 4.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教学过程设计2 2 222 22生 1:一类是相邻的∠ 1和∠ 2,∠ 2和∠ 3,∠ 3和∠ 4,∠ 1和∠ 4,一类是相对的∠ 1和∠ 3,∠ 2和∠ 4.生 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 1和∠ 2,∠ 2和∠ 3,∠ 3和∠ 4,∠ 1和∠ 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和∠ 2,∠ 2和∠ 3, ∠ 3和∠ 4, ∠ 1和∠ 4 ; 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 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 (∠ 1和∠ 3, ∠ 2和∠ 4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板书】 :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师:强调“相交直线”的前提条件.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无公共边.... .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公共边..... .“互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生:互为是针对两个角而言,如∠ 1是∠ 3的对顶角,反过来∠ 3也是∠ 1的对顶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并针对分类的原因进行探索和交流, 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真正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 渗透分类思想, 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1、下列各图中,∠ l 和∠ 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1 (2 (3 (4【设计意图】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 通过练习, 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2. 下列各图中,∠ l 和∠ 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1 (2师:图(1中的邻补角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邻补角为什么互补? 生: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相交形成,邻补角构成一个平角.3、请分别画出图中的∠ l 对顶角和∠ 2的邻补角.23AB E CD O22ACDEab 34、如图,三条直线 AB 、 CD 、 EF 相交于点 O ,∠ AOE 的对顶角是 ,∠ EOD 的邻补角是 .【设计意图】通过辨、画、找, 及时反馈学生思维上的一些偏差, 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在画邻补角和找邻补角中让学领会分类思想.四、师生互动,再探性质师:在刚才的练习中, 我们知道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 180度,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演示相交线模型生:相等.师:为什么?生:(讨论交流生 1:∵∠ 1=180°-∠ 2,∠ 3=180°-∠ 2(邻补角定义,∴∠ 1=∠ 3(等量代换生 2:∵∠ 1与∠ 2互补,∠ 3与∠ 2互补(邻补角定义,∴∠ l =∠ 3(同角的补角相等师:很好,根据上一章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说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板书】 :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到本节课的重点——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树立学好几何图形的信心.五、变式训练,提升能力1.已知直线 a 、 b 相交,∠ l =40°, 求∠ 2、∠ 3、∠ 4的度数.2. 变式 1:把∠ l =40°变为∠ l =90°, 求∠ 2、∠ 3、∠ 4的度数.变式 2:把∠ l =40°变为∠ l =n°, 求∠ 2、∠ 3、∠ 4的度数.变式 3:把∠ l =40°改为∠ 2是∠ l 的 3倍,求∠ 1、∠ 2∠ 3、∠ 4的度数.变式 4:如图,直线 AB 、 CD 相交于 O 点, OE 平分∠ AOD ,若∠ 1=20°,那么∠ 2=______.4A CD E变式 5:如图,直线 AB 、 CD 相交于 O 点,∠ AOE =90°,若∠ 1=20°,那么∠2=____,∠ 3=____,∠ 4=____.3.右图是对顶角量角器 , 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4.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角 AOB 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5. 如图,三条直线 AB 、 CD 、 EF 相交于点 O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变式: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师: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 对顶角、邻补角的基本图形是两条直线相交,则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应分解为三个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图形.如:为此,对顶角有 2×3=6个,邻补角的对数为 4×3=12个.【设计意图】通过变式, 由易到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成功, 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建立几何模型的能力, 思考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六:回顾梳理,归纳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理解的怎样?你有哪些方面的感悟?还有什么疑惑? 生:……七:布置作业,分层发散1.课本:P 7-91, 2, 8, 9;2.探究(选做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n 条直线呢?【教学反思】 :5.1.2垂线 (第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55.1.2垂线 (第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1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过程设计12131415165.2.1平行线教学过程设计17185.2.2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过程设计1920215.2.2平行线的判定 (二教学过程设计2223245.3.1平行线的性质(第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2526275.3.1平行线的性质(第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282930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过程设计3132335.4平移教学过程设计343536第五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过程设计37383940教学反思 41。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之间的相交与平行关系。
3.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利用几何工具(直尺、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几何工具,画出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并加以证明。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性质。
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四章:平行线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1.【探究一】
合
作 如图,怎样描述直线 AB、CD 和 EF 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探
究
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所截
师概括为三线八角
2.【探究二】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1)观察图中的∠1 和∠5 与截线及两条 这 两 个 角 分 别 在 直 线
教学反思:
, 的垂线.
C
A
D
B
B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 内容
5.1.2 垂线(2)
教学目标
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会利用三角尺画垂线段,会量点到 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个结论的探究、垂线段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 难点:经历探究“垂线段最短”的过程,掌握垂线性质 2
教 学 过 程设计
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特点:①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②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
(邻)③两个角在公共边两侧④两个角和为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补)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 内容
5.1.2 垂线(1)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 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5)如图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
a 补角是____ ,若∠AOE=30°,那么∠BOE=_____,∠BOF=_______。 E 2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平行线知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线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如火车轨道、双杠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解释:
(1)重点讲解平行线的定义,通过图形直观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
(3)详细讲解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巩固。
2.教学难点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效果还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数学活动课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数学活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让学生们结合给出的三种平行线的画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到更多的平行线的画法,同时也复习了本章所学的相关知识;活动二要学生画出自己的上学路线,在这个过程中要画出一些相交线、垂线、平行线,还要为下一章的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活动三是利用平移,可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会熟练地画出平行线、生活中两地之间的线路和利用平移设计美丽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实际问题和优美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制作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重点:
利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熟练地画出平行线、路线图和根据平移的知识设计较简单的美丽图案.
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并应用好本章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类似地,你还能设计一些图案吗?
1、如图,将半圆图形按箭头所指的方
(1)(2)
4、你能用若干个两种颜色,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三角形
利用平移拼成表达某种含义的图案
所表达的含义.。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语: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教师提问: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三、例题讲解【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角.错误!错误!,图(2))(2)如图,若∠AOD=90°,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答案】1.都不存在对顶角.2.(1)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AOC和∠BOD,∠AOD和∠BOC.邻补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2)垂直.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1)1.了解垂直的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性质和画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思考: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这些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并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有关的问题: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并能引导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角α是直角是特殊情况.教师补充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角α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给出垂直的定义及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找学生上黑板画出直线l的垂线.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直线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师: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生:在直线l上方取一点A,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将所得的两个结论合并成一个,并板书: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过点P画射线AM的垂线,Q为垂足.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的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AB的延长线于Q点.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纳: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四、巩固练习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答案】上述说法中的两条直线均互相垂直.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的一个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2)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2.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连线的数学问题.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有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的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操作:学生看图总结,得出结论:(1)画出直线l及l外的一点P;(2)过P点作PO⊥l,垂足为O;(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教师请同学们与组内的同学进行充分的配合,讨论相应的结论,并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个性质.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关于垂线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课本图形(图5.1-9),深入认识垂线段PO: PO⊥l,∠POA1=90°,O为垂足,垂线段PO与其他线段PA1、PA2……相比,长度是最短的.教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PA1、PA2……的长度都不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四、提升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订正.(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2)如图,线段AE的长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3)如图,线段CD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答案】(1)错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确;(3)错误,线段CD的长是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对于垂线段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收获?是不是学会了如何作出垂线段?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呢?大部分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但是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好.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了解其命名的含义.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难点各对角之间关系的辨认以及复杂图形的辨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学生能由教师的叙述认真地观察风筝的图形并能抽象出以下图形.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如图:直线a1、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以下活动: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侧,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a2的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分别在第三条直线a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下各对角的关系:∠1与∠5;∠2与∠6;∠2与∠5;∠2与∠8;∠3与∠5;∠3与∠7;∠3与∠8;∠4与∠8.教师总结:同位角:∠1和∠5,∠2和∠6,∠3和∠7,∠4和∠8.内错角:∠2和∠8,∠3和∠5.同旁内角:∠2和∠5,∠3和∠8.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在下面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说说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四边所在的直线正好是前提中的三线,并且有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是同一条直线.四、巩固练习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案】∠1、∠3是同位角,∠2、∠3是内错角,∠1、∠2是同旁内角.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适当地强调有关的知识点.如何确定“三线”构成的“八角”(注意“一个前提”)?如何根据“关系角”确定“三线”(注意找“前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量有点大,学生认识角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并能在各类图形中找出各类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两条直线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不相交的情况.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达成共识.学生思考:把a,b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的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不相交的情况?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使它与直线a没有交点.学生结合演示的结论,与教师共同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板书: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第二,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并在充分交流后,归纳平行公理.(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师生共同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直线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的.(2)从直线b、c作图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的方法验证b∥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b∥a,c∥a,那么b∥c.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并学习了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的内容并能在实际问题中予以正确的运用,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要加以引导与教育.5.2.2平行线的判定(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的几个问题,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1.根据上图,分析问题.(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的活动,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如果∠1=∠2,那么AB∥CD.教师强调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这两个角是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意思是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3)简单应用教师表演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课本图5. 2-7).教师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因为∠DCB与∠FEB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从而得CD∥EF.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他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体会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师生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猜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理.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思考、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1)因为∠4+∠2=180°,而∠4+∠3 =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3=∠2,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b.(2)因为∠4+∠2=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1,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4+∠2=180°,那么a∥b.3.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b,可以用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五、课堂小结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困惑呢?能谈一谈你的想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例引导及提问思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并运用新知识.5.2.2平行线的判定(2)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难点选取适当的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学生先口述判断的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的过程:如图.因为b⊥a,c⊥a,所以∠1=∠2=90°,从而b∥c.教师说明:这个说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的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c,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1=∠2.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题讲解后,师提问: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方法用图(1)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写出理由,用图(2)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写出理由.如果∠1、∠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3),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如图(3),因为a⊥b,c⊥a,所以∠1=90°,∠2=90°.因为∠3=∠1=90°,所以∠3=∠2.从而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 =180°,那么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答案】a∥b,理由略.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对于平行的判定是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学生应该选取适当的定理进行平行的判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赣县四中七年级数学组主备人:李政授课时间:月日总课时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Array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Array 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学会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章内容在初中数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和证明过程尚需引导。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和证明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学会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几何语言的运用和证明过程的推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时引导和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例和教学素材。
2.制作课件,运用几何画板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相交线?什么是平行线?”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整章教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大毕庄中学教师讲课计划课题名称订交线课时安排1知识与 1.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看法.能力 2.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过程与经过着手、操作、推测、沟通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看法,培教课目的方法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情感态在详细情境中认识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度与价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值观教课要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课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法学法教法:分层次教课,讲解、练习相联合。
学法:自主研究和组合作相联合。
教具(课件、实验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仪器等)教学过程教课环节教课活动创建情境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批的订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激发好研究订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点。
奇察看剪察看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订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察看、刀剪布的思虑、回答以下问题过程,引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入两条相使劲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交直线所的口又怎么变化?成的角教师评论:假如把剪刀的结构看作是两条订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订交所成的角的问题学生思虑并在小组讲解新课1.学生画直线 AB、CD订交于点 O,并说出图中 4 个角,两两相内沟通,配共能构成几对角?依据不一样的地点怎么将它们分类?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CA231 4 O BD“对顶”关系时,教师指引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1.含义:邻补角的定义:∠ 1 和∠ 2 有一条公共边 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 和∠2 互补),拥有这类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的定义:∠1 和∠ 3 有一个公共极点 O,而且∠ 1 的两边分别是∠ 3 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拥有这类地点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归纳形成邻补角、对顶角看法和对顶角的性质初步应用练习:以下说法对不对邻补角能够当作是平角被过它极点的一条射线分红的两个角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说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1 直线 AB、CD、EF 订交于点 O,∠ AOE______,∠COF_______. 若∠ AOC AOE=2:3.∠EOD =130,则∠ BOC =2.已知,直线 AB、CD、EF 订交于点 O, AOC 35 , COF 80 ,求: AOD 和 DOF 的度数1.什么是邻补角?归纳小结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差别?2.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板书设计作业部署预习内容课后反省课题 : 订交线小结:例题:练习:教科书第7 页习题 5.1 第 1、 2 题预习第 3-6 页《订交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学设计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 ,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 理解对顶角相等 , 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 :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 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 :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手段与方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准备三角尺课件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 看一看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学生欣赏图片 , 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 :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 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 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 , 垂线的性质 ,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 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 表演剪刀剪布过程 , 提出问题 : 剪布时 , 用力握紧把手 , 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思想、回答, 得出 :握紧把手时 ,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 , 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 ,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 , 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 :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 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 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并说出图中 4 个角 ,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C B分类 ?OA D(1)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 如:∠AOC和∠ BOC有一条公共边 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 BOD有公共的顶点 O,而是∠ 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 , 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 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134AOD教师再提问 : 如果改变∠ AOC的大小 ,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 , 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初步应用 .练习 1: 下列说法 , 你同意吗 ?如果错误 , 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 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5.对顶角性质 .(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 , 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 ?并说明理由 .(2)教师把说理过程 , 规范地板书 :在图 1 中, ∠AOC的邻补角是∠ BOC和∠ AOD,所以∠ AOC与∠ BOC 互补 , ∠AOC与∠ AOD 互补 ,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 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 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 :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 , 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1. 例: 如图 , 直线 a,b 相交 , ∠1=40°, 求∠ 2, ∠3, ∠43的度2数 .a14b 教学时 , 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 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 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练习 :(1)课本 P5练习.(2)补充 : 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11122221五、作业课本 P9.1,2,P10.7,8.垂线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
(完整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教学计划一、本章知识结构图二、基本知识(一)主要概念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6、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8、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9、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10、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二)主要性质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3、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2)垂线段最短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平移的特征:①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②对应角相等;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1.doc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5.1.1相交线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交线的实际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与应用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法体验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探究说理来。
(∠1与∠2;∠1与∠3;∠1与∠4;∠2与∠3;∠2与∠4;∠3与∠4)(3)观察图形,上面各对角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大小关系?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改变AOC∠的大让学生在合做四、巩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巩固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力度。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5.1.2垂线(1)一、观察发现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出知识上的缺漏,以备下一环节展示。
(一)我们来看小演示:.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OD BA 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4.垂直应用:考从中获取的知识点。
同时培样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PMA 学生从知识技能上和思想方法上总结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教师做题时,巡视班级。
及时指导学生2.已知:如图,直线AB,垂线OC 交于点O,OD 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注意总结E OD C BA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1、经历探索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新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01教学目标1.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2至3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体会例1的解答过程,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C)A BC D4.如图,图中∠α的度数等于(A)A.135°B.125°C.115°D .105°【点拨】(1)邻补角既是邻角又是补角,也就是说这两个角既要在数量上满足和为180°,还要在位置上满足是相邻的关系;(2)对顶角的判断方法是:两个角有公共点,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即只有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才会出现对顶角.03名校讲坛例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COE的邻补角;(2)分别写出∠COE和∠BOE的对顶角;(3)如果∠BOD=60°,∠BOF=90°,求∠AOF和∠FOC的度数.【解答】(1)∠DOE和∠COF.(2)∠COE的对顶角是∠DOF,∠BOE的对顶角是∠AOF.(3)因为∠BOF+∠AOF=180°,∠BOF=90°,所以∠AOF=180°-∠BOF=180°-90°=90°.因为∠AOC与∠BOD是对顶角,∠BOD=60°,所以∠AOC=∠BOD=60°.所以∠FOC=∠AOF+∠AOC=90°+60°=150°.【跟踪训练】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解:(1)由对顶角相等且∠AOC+∠BOD=100°,得∠AOC=∠BOD=50°.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AOD=∠BOC=130°.(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则∠BOC-2∠AOC=33°,且∠BOC+∠AOC=180°.所以∠AOC=∠BOD=49°,∠AOD=∠BOC=131°.04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D)A.20°B.25°C.30°D.70°3.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4.如图,图中有2对对顶角.5.如图,∠1+∠3=70°,求∠2的度数.解:因为∠1=∠3,∠1+∠3=70°,所以∠1=35°.所以∠2=180°-35°=145°.0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2.邻补角与我们之前学的一般的补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1.2 垂线01 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3至6页,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如图,直线AB ,CD 互相垂直,记作AB ⊥CD ,垂足为点O.3.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如图,连接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l 上各点O ,A ,B ,C ,…,其中PO ⊥l(我们称PO 为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 ,PA ,PB ,PC ,…的长短,这些线段中,PO 最短.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PO 的长度叫做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03 名校讲坛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 ,OC 交于点O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 OD ⊥OE.理由:因为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 所以∠COE =12∠AOC ,∠COD =12∠COB.所以∠DOE =∠COE +∠COD =12∠AOC +12∠COB =12(∠AOC +∠COB)=12×180°=90°.所以OD ⊥OE.【跟踪训练1】 如图,已知DO ⊥CO ,∠1=36°,∠3=36°. (1)求∠2的度数;(2)AO 与BO 垂直吗?说明理由.解:(1)因为DO⊥CO,所以∠DOC=90°.因为∠1=36°,所以∠2=90°-36°=54°.(2)AO⊥BO.理由如下:因为∠3=36°,∠2=54°,所以∠3+∠2=90°,即∠AOB=90°.所以AO⊥BO.【点拨】由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夹角中的一个角是直角.例2如图,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方案一:分别过C,D作AB的垂线,垂足为E,F,沿EC,DF铺设管道;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解答】因为CE⊥AB,DF⊥AB,所以CE<PC, DF<DP.所以方案一更节省材料.【点拨】要节省材料,则C,D两点分别与河的距离最短,需要运用“垂线段最短”的数学原理.【跟踪训练2】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1)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2) 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OA的距离,线段CP的长度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PH<PC<OC(用“<”号连接).解:如图所示.04巩固训练1.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A)A.35°B.40°C.45°D.60°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①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1=53°,∠2=37°,则CD与CE的位置关系是垂直.4.如图,307国道a上有一出口M,现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个加油站,欲使通道长最短,应沿怎样的线路施工?解:如图,过点M作MN⊥b,垂足为N,欲使通道最短,则应沿线路MN施工.0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2.想一想:为什么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前提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01教学目标1.能说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2.会识别图形(包括变式图形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6至第7页,体会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认识同位角已知,两条直线AB,CD,画出第三条直线EF与它们相交,请把构成的角表示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1,怎样描述直线AB,CD和EF的位置关系?图1【点拨】引导学生说出“直线AB,CD和EF相交”或者“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问题2:图1中∠1与∠2、∠3与∠4与截线、被截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哪些?【点拨】引导学生观察∠1与∠2,得出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一侧(右侧),这是“同位角”的本质属性.然后,可以用“位置相同”来描述这种位置关系,给出“同位角”的描述性定义.解:(1)两条直线AB,CD与第三条直线EF相交,或说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EF叫做截线,AB,CD叫做被截直线.(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1与∠2、∠3与∠4分别是位于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角,称为同位角.图中∠6与∠5、∠7与∠8都是同位角.变式图形:图2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图2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2.认识内错角问题:图1中∠2,∠7与截线、被截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哪些?【点拨】引导学生类比同位角的叙述形式进行回答.解:图中∠2与∠7都在直线AB,CD内侧,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2在直线EF右侧,∠7在直线EF左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4与∠5是一对内错角.变式图形:图3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图3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3.认识同旁内角问题:图1中∠2,∠5与截线、被截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哪些?解:图中∠2与∠5都在直线AB,CD内侧,且都在直线EF的右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4与∠7是同旁内角.变式图形:图4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图4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U”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03名校讲坛例(教材P7例2)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和∠2,∠1和∠3,∠1和∠4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解答】(1)∠1和∠2是内错角,∠1和∠3是同旁内角,∠1和∠4是同位角.(2)因为∠1=∠4,由对顶角相等,得∠2=∠4,那么∠1=∠2.因为∠4和∠3互补,即∠4+∠3=180°,又因为∠1=∠4,所以∠1+∠3=180°,即∠1和∠3互补.【跟踪训练】如图:(1)找出直线DC,AC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2)指出∠DEF与∠CFE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3)试找出图中与∠DAC是同位角的所有角.解:(1)∠FBC和∠CFB,∠DFB和∠FBA是直线DC,AC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2)∠DEF与∠CFE是由直线AG,DF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内错角.(3)∠DAC的同位角:∠EBH,∠DCH,∠EDF,∠GEF.04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1)∠BED与∠CBE是直线DE,BC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内错角;(2)∠A与∠CED是直线AB,DE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同位角;(3)∠CBE与∠BEC是直线CE,BC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4)∠AEB与∠CBE是直线AC,BC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内错角.2.如图所示:(1)指出DC和AB被AC所截形成的内错角;(2)指出AD和BC被AE所截形成的同位角;(3)指出∠4与∠7,∠2与∠6,∠ADC与∠DAB是什么关系的角,并指出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解:(1)∠1和∠5.(2)∠DAB和∠9.(3)∠4和∠7是内错角,是直线DC和AB被DB所截形成;∠2和∠6是内错角,是直线AD和BC被AC所截形成;∠ADC和∠DAB是同旁内角,是直线DC和AB被AD所截形成.05角的名称位置关系基本图形图形结构特征同位角在两条被截直线同旁,在截线同侧去掉多余的线显现的基本图形形如字母“F”(或倒置)内错角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截线两侧(交错) 去掉多余的线显现的基本图形形如字母“Z”(或反置)同旁内角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截线同侧去掉多余的线显现的基本图形形如字母“U”(或倒置)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01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的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11至12页,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可记为a∥b,读作a平行于b.2.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若a∥b,b∥c,则a∥c.4.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2种,它们是相交、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直线l1∥l2.6.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l1和l2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l1与l2相交.03名校讲坛例如图,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解答】(1)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2)如图,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理由如下:因为b∥a,c∥a, 所以c∥b.【点拨】通过第(1)小题的作图,进行观察分析,与“垂线的性质”进行类比,体会平行公理的含义.通过第(2)小题的作图,体会平行公理的推论.【跟踪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04巩固训练1.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下列说法:①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②若a∥b,b与c相交(不重合),则a与c相交;③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有(B)A.1个B.2个C.3个D.0个2.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根据下列要求作图.(1)如图1所示,过点A作MN∥BC;(2)如图2所示,过点P作PE∥OA,交OB于点E,过点P作PH∥OB,交OA于点H.解:如图所示.0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2.想一想:平行公理与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类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5.2.2平行线的判定01教学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3.进一步规范几何推理语言.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12至14页,完成下列各题.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公理:∵∠1=∠2,∴a∥b.实际应用: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叫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上面的推理过程: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2.求证:AB∥CD.证明:∵∠1=∠2,∠1=∠3,∴∠2=∠3.∴AB∥CD.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如果∠1+∠2=180°,能判定a∥b吗?解:能.∵∠1+∠2=180°,∠1+∠3=180°,∴∠2=∠3.∴a∥b.自学反馈1.如图1,∠C=57°,当∠ABE=57°时,就能使BE∥CD.2.如图2,∠1=120°,∠2=60°,则a与b的位置关系为a∥b.3.如图3,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1)量得∠1=80°,∠2=80°,就可以判定CD∥E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量得∠3=100°,∠4=100°,就可以判定CD∥E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图4,量得∠1=∠2=∠3.(1)从∠1=∠2,可以推出a∥b,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从∠2=∠3,可以推出c∥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03名校讲坛例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分析】垂直总与直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学过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解答】 这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 ∵b ⊥a ,c ⊥a , ∴∠1=∠2=90°. ∴b ∥c.【点拨】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2 如图,BE 平分∠ABD ,DE 平分∠BDC ,且∠1+∠2=90°.求证:AB ∥CD.【解答】 证明:∵BE 平分∠ABD ,DE 平分∠BDC , ∴∠ABD =2∠1,∠BDC =2∠2. ∵∠1+∠2=90°,∴∠ABD +∠BDC =2(∠1+∠2)=180°. ∴AB ∥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跟踪训练】 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依据. 如图,∠AHF +∠FMD =180°,GH 平分∠AHF ,MN 平分∠DME.求证:GH ∥MN.证明:∵∠AHF +∠FMD =180°,∠DME +∠FMD =180°, ∴∠AHF =∠DME .∵GH 平分∠AHF ,MN 平分∠DME ,∴∠1=12∠AHF ,∠2=12∠DME(角平分线的定义).∴∠1=∠2(等量代换).∴GH ∥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04 巩固训练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A)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下列图形中,由∠1=∠2能得到AB ∥CD 的是(A)A BC D3.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ABC=130°,∠BCD=50°,这时说管道AB∥CD,是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图,若∠3=∠4,则AB∥CD;若∠1=∠2,则AD∥BC.5.如图,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①③④.(填序号)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6.如图所示,∠B=∠C,∠DEF=∠A.试问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解:CD∥EF.理由:∵∠B=∠C,∴AB∥CD.∵∠DEF=∠A,∴EF∥AB.∴CD∥EF.05课堂小结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有: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6.平行线的定义.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0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18至19页,完成下列各题.情景导入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a,b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直线a,b,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教材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 ∠2 ∠3 ∠4 ∠5 ∠6 ∠7 ∠8度数3.(1)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1与∠5,∠2与∠6,∠3与∠7,∠4与∠8,它们互相相等.(2)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3与∠5,∠4与∠6,它们互相相等.(3)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3与∠6,∠4与∠5,它们互为补角.4.验证猜想: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解:成立.5.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拨】分清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达.如果我们现在只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你能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吗?如图,∵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2=∠3,∠2+∠4=180°(等量代换).自学反馈1.如果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B=∠1.2.如果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D.3.如果∠B+∠B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4.如果∠2=∠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5.如果∠3=∠5,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03名校讲坛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解答】∵AD∥BC(已知),∴∠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180°-∠A=180°-115°=65°.∵AD∥BC(已知),∴∠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180°-∠D=180°-100°=80°.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65°,80°.【跟踪训练1】如图,已知∠1与∠2互补,∠3=110°,那么∠4的度数是(C)A.130°B .50°C.110°D.120°例2如图所示,∠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点E,BE交CD于点F,∠1+∠2=90°.(1)求证:AB∥CD;(2)试探究∠2与∠3的数量关系.【解答】(1)证明:∵DE平分∠BDC,∴∠BDC=2∠2.∵BE平分∠ABD,∴∠ABD=2∠1.∴∠ABD+∠BDC=2∠1+2∠2=2(∠1+∠2).∵∠1+∠2=90°,∴∠ABD+∠BDC=2×90°=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AB∥CD,∴∠ABF=∠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F平分∠ABD,∴∠ABF=∠1.∴∠1=∠3(等量代换).∵∠1+∠2=90°,∴∠2+∠3=90°(等量代换).∴∠2与∠3互余.【跟踪训练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EF⊥AB,CD⊥AB,若点G在AC上,∠1=∠2.求证:∠DGC+∠GCB =180°.证明:∵EF⊥AB,CD⊥AB,∴EF∥CD.∴∠2=∠D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1=∠DCB(等量代换).∴DG∥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GC+∠G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04巩固训练1.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C)A.70°B.100°C.110°D.120°2.如图,点B是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C) A.70°B.100°C.110°D.120°3.如图,直线a∥b,直线l与直线a相交于点P,与直线b相交于点Q,且PM垂直于l.若∠1=58°,则∠2=32°.4.如图,AB∥EF,CD⊥EF,∠BAC=50°,则∠ACD=140°.5.如图,AB∥EF∥CD,∠ABC=45°,∠CEF=155°,求∠BCE的度数.解:∵AB∥EF∥CD,∠ABC=45°,∠CEF=155°,∴∠BCD=∠ABC=4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FEC+∠E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CD=180°-∠FEC=180°-155°=25°.∴∠BCE=∠BCD-∠ECD=45°-25°=20°.05课堂小结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3.2命题、定理、证明01教学目标1.认识命题与定理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能准确判断命题的真假,能认识到数学证明的必要性,能有条理地表达说理.2.体会到定理化的数学发展意义.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20至22页,完成下列各题.自学反馈1.下列各语句中,带有判断语气的句子有(①②③⑤)①我是中国人;②所有商品八折;③对顶角相等;④画两条平行线;⑤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2.根据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即对顶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两个直角是相等且互补的关系.(√)3.[写句子]: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你所写的上面这句话是否一定正确?____________.知识探究看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3>2.(4)1+1=2.(5)今天是三八妇女节.(6)白马不是马.(7)猪有四条腿.【点拨】这些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03名校讲坛例1将下列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邻补角是互补的角;(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解答】(1)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题设:同旁内角互补,结论: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题设: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同旁内角互补.(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题设: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这两个角互补.(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题设: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点拨】 1.有些命题题设和结论不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得出.例:猫有四条腿,即如果这个动物是猫,那么它就有四条腿.2.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思不能改变,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这样可以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这就相当于语文中的句子扩写.例2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内错角相等.(2)邻补角一定互补.(3)垂线段是点到直线的距离.(4)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5)互补的角是邻补角.(6)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解答】(2)(6)是真命题,其余是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04巩固训练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D)A.如果a>b,那么a2>b2B.内错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过点P作PO⊥AB于点O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等角的邻补角相等;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B)A.1 B.2C.3 D.4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B)A.对顶角相等B.同旁内角互补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若|-x|=-x,则x≤04.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是假命题的举出反例.(1)等角的补角相等;(2)对顶角互补.解:(1)如果两个角分别是两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真命题.(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假命题,举反例略.05课堂小结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2)命题的结构: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定理:经过推理论证为正确的命题叫定理.也可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3.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5.4平移01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28至30页,完成下列各题.情境导入1.播放一组幻灯片,观察运动现象,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有一种平移的感觉)2.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图1),并回答问题.(1)观察这些图案,它们有什么特点?(都可以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得到)(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来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答案略)3.(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2的雪人呢?(2)在图3中所画的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对或更多的对应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所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3)活动1和活动2中的图案移动,人们将其称为“平移”,请解释“平移”一词.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的特征: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03名校讲坛例1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解答】如图所示.【跟踪训练1】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44086
赣县四中七年级数学组主备人:李政授课时间:月日总课时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Array∠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C D1 234 O 5.1相交线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2.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它的推导过程;4.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5.培养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1.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2.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对话设计】〖探究1〗 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若∠1=140º,你能求出其它3个角的度数吗?(2)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位置及大小)?(3)〖结论〗在(1)图中,∠1与∠2是______角,∠1与∠3是____角,∠2的对顶角是______,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 〖了解邻补角及对顶角的特征〗(见P5)〖探究2〗"顾名思义,如果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句话对吗?画图说明.〖探究3〗如图,C 是直线AB 上一点,CD 是射线,图中有几个角?哪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有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吗? 〖结论〗在很多图形中,邻补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 〖探究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2)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 (3)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补充练习〗1.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一点,BE 与CD 交于点G,若∠B=∠C,猜测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2.如图,E 是AD 上一点,图中有互补的角吗?有相等的角吗?为什么? (注意:什么叫对顶角?)3.说明下列语句为什么是错误的: (1)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补;(2)若两个角互补,则这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作业〗 P9.1,2,7,8.5.1.2 垂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意义;A B C DEGA B C DEA B C D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掌握垂线的性质1.【教学重点】1.区分垂线和垂线段;2.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垂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对话设计】〖探究1〗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如图, 直线AB、CD相交于O,若∠1=90º,求其它3个角.〖阅读〗了解垂直、垂线和垂足(见P6).〖理解〗日常生活中,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见P6图5.1-6).你能再举出其它例子吗?〖探究2〗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1)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2)如图,过直线AB上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的垂线;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3)如图,过直线AB外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的垂线,并注明垂足.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4)从直线AB外的已知点P,到直线AB画垂线段,与(3)比较,注意区分垂线和垂线段.〖阅读归纳〗你知道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吗(见P7)?请注意理解"有"与"有且只有"的区别.〖探究3〗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规定: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过线段AB外的已知点P,画线段AB的垂线;(2)过射线AB外的已知点P,画射线AB的垂线.〖探究4〗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是一幅比例尺为1:500 000的地图,你能分别求出李庄A到火车站B和吴镇D的距离吗?你认为铁路上是否存在到李庄距离最近的点? 〖作业〗P9.4,5,6.5.1.2 垂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掌握垂线的性质2;3.感受简单推理. ABPABP·ABP·AB·ABC D1234OA BP·【教学重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2.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垂线的性质2. 【教学难点】区分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话设计】〖探究1〗怎样测量跳远的成绩如图,这是你们班的运动员小欣在校运会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裁判员怎样测量跳远的成绩?画出皮尺的位置.〖归纳〗你能说出垂线的第二条性质吗?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见P8)?〖探究2〗如图,要从A 处到河边B 挖一道水渠AB 引水,B 点一般应选在哪一处?为什么?如果比例尺是1:100 000,水渠大约要挖多长?〖课堂练习〗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垂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请用三角板分别画出下面三角形的三条高(各用三种颜色).2.如图,已知 △ABC, 用度量方法求 △ABC 面积的近似值.A ·起 跑 线B CAB CBB C5.1.2 垂线(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练习】1.如图,AD 是ΔABC 的高,如果∠B=∠C,那么,∠1一定等于∠2吗?为什么?2.如图,已知:AD 是ΔABC 的高,E 是AD 上一点,∠AEB=∠AEC,找出图中相等的角.3.如图,四边形ABCD 中,若∠DAB=∠BCD,∠DAC=∠BCA,找出其它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4.如图,若∠DAB=∠EAC,∠D=∠B,问ΔAED 与ΔACB 之间还有哪些相等的角?5.如图,若BD ⊥AC 于D,CE ⊥AB 于E,CE 、BD 相交于点O.(1)ΔAEC 与ΔADB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1) ΔOCD 与ΔOBE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6.如图,已知:AD 、BC 相交于点E,如果∠A=∠D,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7.如图,这是比例尺为1∶300 000的地图,用度量法求学校A 到河流m 的实际距离.A B C D EA BCD A B C DEA B C D EOAB C1 2A B C DEA ·mAB C8.如图,找出等腰△ABC 底边的中点D, 再用度量法求点D 到两腰的距离(可用三角尺).9.用度量法分别求等腰 △ABC 底边的两个端点B 、C 到两腰AC 、AB 的距离. (提示:要先画出垂线段.)10.如图,用量角器画∠BOC 的平分线OP,再在OP 上任取一点Q,从Q 到OB 、OC 分别画垂线段QM 、QN(M 、N 为垂足).5.2 平行线5.2.1 平行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三线八角;2.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对话设计】 〖复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共有四个,这四个角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有关三线八角的介绍〗一条直线分别同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构成8个角,这些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 、CD 与直线EF 相交,∠1和∠5,∠2和∠6,∠3和∠7,∠4和∠8都是同位角,共有4对;∠5和∠3,∠6和∠4都是内错角,共有2对;∠3和∠6,∠4和∠5都是同旁内角,共2对. 〖探索1〗 如图,直线AB 、CD 与直线EF 相交,图中哪几对角是同位角?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探索2〗如图,直线AB 、CD 与直线EF 相交,∠5和_____是同位角,和____是内错角,与______是同旁内角.OBCA BCD 1 23 4 5 FE6 7 8AB E D 1 2 34 5 F C67 8 A B CD 1 23 45 F E6 78〖探索3〗如图,直线AB 、CD 与直线EF 相交,图中哪几对角是同位角?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探索4〗 如图,找出∠1的内错角,用红笔一笔画出它们,先观察这两个角是否像英文字母"N", 再指出它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 〖探索5〗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梯形,你能用红笔一笔画出图中任意一对同旁内角吗?图中一有几对同旁内角?〖探索6〗 如图,直线EF 、CD 与直线AB 相交,任意找出一对同位角,分别记为∠1和∠2,你能用红笔一笔画出这两个角吗?5.2.1 平行线(第二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巩固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感性认识.【练习】1.如图,BE 是AB 的延长线,指出下面的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 (1)∠A 和∠D;(2)∠A 和∠CBA; (3)∠C 和∠CBE.2.如图,∠1与∠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 ∠1与∠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3.如图,∠A 与哪个角是内错角?它们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试用彩色笔画出这两个角.A B CD 1 2 3 4 5E FA B EF1 23D CA BC A B 1 DC A BEF D CAB D CE4.如图,∠A 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截而成的?试用彩色笔验证答案.5.找出图中∠DEC 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6.找出图中∠ADE 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5.2.1 平行线(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认识平行线的性质1、2.【对话设计】 〖复习 交流〗如图,已知直线AB 和直线外一点P,你能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把你的画法与同伴交流,看谁的方法好. 〖介绍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与长方体的棱AB 平行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条,它们都和AB 在同一平面内;与AB 相交的棱有______________等____条, 它们也和AB 在同一平面内; 棱AB 与棱B'C'不相交也不平行,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与AB 异面的直线还有______________等____条.〖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两种.〖探索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AB,在直线外任取一点P,你能折出过点P 的平行线吗?试一试,并把你的折法与同伴交流. 〖探索2〗经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两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1介绍〗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释义〗本书中所说的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A B DCE ABDCEACAB· P ABA B · PCD E基本事实也称为公理.〖想一想〗如图,P 是直线AB 外一点,CD 与EF 相交于P.若CD 与AB 平行,则EF 与AB 平行吗?为什么?〖探索3〗如图,若CD ∥AB,且 EF ∥AB,则CD 与EF 能不平行吗?为什么?〖平行公理2介绍〗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友情提示〗若a=b=c(字母表示数),那么,a=c ,根据的是等式的性质.若a ∥b,b ∥∥c(字母表示直线),那么a ∥b.根据的是平行公理2.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了解从平行的判定公理得出其它两种判定方法的过程;3.感受逻辑推理;4.感受把未知化为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对话设计】 〖探索1〗我们以前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果只用一把三角尺可以吗?如果可以,请用这种方法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AB 平行.你能够说明你所画的直线一定与AB 平行吗? 〖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说明〗方法1也是基本事实(公理). 〖探索2〗木工经常用角尺画平行线,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见P15)?如果只要求画平行线,不用角尺(例如只用三角尺中的一个锐角)行吗?〖探索3〗如图,如果∠1=∠2,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能得出a ∥b 吗? 〖结论〗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可以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这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4〗如图,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 两条直线(a 、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1+∠2=180º),那么这两条直线(a 、b)平行吗?〖结论〗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或2),可以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BC D E FA B · P c a 12 bca12b〖练习〗1.如图,分别指出下面各推理的根据: (1)∠2=∠5⇒a ∥b;(2)∠4=∠5⇒a ∥b;(3)∠3+∠5=180º⇒a ∥b. 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a 、b 都和直线c 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这是为什么?〖作业〗 P18.1、2、3.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会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对话设计】〖复习思考〗(见P18)〖探索1〗如图,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 (1)∠BAC 与∠DCA; (2)∠DAC 与∠BCA.〖探索2〗如图,a 、b 、c 、d 是直线,E 、F 、G 、H 是交点,(1)若∠1=∠2,可以证明a ∥b,而不能证明c ∥d.这是因为∠1和∠2是直线_______和_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它们与直线____无关.(2)同样的道理,若已知∠1 = ∠3,可以证明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们是直线____和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探索3〗如图,BE 是AB 的延长线,从∠CBE=∠A 可以判定_____∥______,这是因为相等的两角是直线____和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与直线_____无关),判定平行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用彩色笔在图中画出相等的两个角(∠CBE 和∠A),理解为什么不能由此推出AB ∥CD.〖说明〗学习和运用判定方法1的难点是:(1)判定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2)确定这两个同位角是哪两条直线被那一条直线所截而成;bH a G 123 c dFE ABD CE AD Eba 1 2 3 4 5cAB D Cbc a(3)进而判定可以证明哪两条直线平行.〖探索4〗如图,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 ,根据判定方法1,如果知道哪两个角相等,就可以证明DE ∥BC?〖探索5〗如图,AE 与CD 相交于O,若∠A=110º,∠1=70º,就可以证明AB ∥CD,这是为什么? 〖作业〗 P18.4、5、6.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它们作简单的逻辑推理;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 【对话设计】〖探索1〗 反过来也成立吗过去我们学过: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是对的.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对吗?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它还是对的吗?完成P21的探究,写出你的猜想. 〖推理举例〗如果把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实(公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理证明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 证明:∵a ∥b,∴∠1=∠3(__________________). ∵∠3=∠2(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 〖探索3〗下面我们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 B 1 D CE Oab1 23c b12 3请模仿范例写出证明.如图,已知: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180º. 证明:〖探索4 〗如图: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1)若a ∥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2)若∠1=∠2,可以得到a ∥b.根据什么?根据和(1)一样吗?〖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1=∠3(___________________); (2)∵∠1=∠3,∴a ∥b(_________________).(3)∵a ∥b,∴∠1=∠2(__________________); (4)∴a ∥b,∴∠1+∠4=180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 ∥b(_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º,∴a ∥b(_______________). 〖练习2〗画两条平行线,说出你画图的根据;再任意画一条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线都相交,写出所生成的角当中的一对内错角,并说明这一对角一定相等的理由. 〖作业〗P25.1、2、3、4.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对话设计】 〖探索1〗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如图,量得∠A=75º,∠B=72º,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阅读模仿〗请模仿P23例作答. 〖探索2〗 如图,AB ∥CD,(1)在AB 上任取一点E,向CD 画垂线段EF; (2)EF 是否也垂直于AB 呢?(3)在AB 上另取一点G,向CD 画垂线段GH;(4)在CD 上,点F 、H 外,任取一点I,向AB 画垂线段IJ; (5)量出EF 、GH 、IJ 的长,说说你的发现.ab1 2 3 c 4 a b 12cABDC〖探索3〗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间的线段之间....有什么性质?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概念学习〗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概念应用〗 (1)探索2的图中,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若AB ∥CD,求AB 、CD 的距离. 〖作业〗P25.5、6、7.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对话设计】 〖概念理解1〗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对顶角相等.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探索1〗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 外一点P,作AB 的平行线.(2)过直线AB 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3)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若|a|=-a,则a ≤0. 〖概念理解2〗许多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结论.〖探索2〗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中,题设是什么? 〖探索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探索4〗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 B D(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同角的余角相等.(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探索5〗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和为0;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4)如果两个数的商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5)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互补; (6)如果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作业〗 P25.8.〖补充练习〗1.下列句子是命题吗?若是,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是否正确: (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2)垂线段最短,对吗? (3)等角的补角相等.(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5)同旁内角互补.(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9)若a>b,则b a>1.(10)两数和为正数,则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11)0 除以任何一个数都得 0 .(12)若a<0,b>0,且|a|>|b|,则a+b=|b|-|a|.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为什么?3.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两个角一定相等.为什么不对?5.4平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叫平移;2.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及抽象、概括的过程;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平移的概念与性质. 【对话设计】 〖阅读〗P30-31.〖理解平移〗如图,已知线段AB,平移AB,使点A 移动到点'A ,你能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 'B 吗(只要画示意图)?如果是使点A 移动到点"A 呢?与同学交流答案.你能从中体会平移吗?〖练习〗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方格与平移〗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请注意方格的作用.)〖练习〗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请注意方格的作用.)〖平移与旋转〗如图,使ΔABC 绕点A 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 'B 'C .(这时方格还有用吗?)〖平移的过程与结果〗 下列变换属于平移吗?AB'A··"AC'A·〖生活中的平移〗下列情况哪些属于(空间图形)平移: 打开玻璃窗,铝合金窗户的移动,电梯上货物的升降?〖练习〗(1)将右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1格; (2)如果平移后小船的顶部A 点移到B 点,画出小船.相交线与平行线小结与复习考点呈现考点一: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例1 (2010年长沙市)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若∠COB=26°30′,则∠1=_____度.解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知∠1与∠COB 互为邻补角.所以∠1=180°-∠COB=180°-26°30′=153°30′=153.5°.故填153.5. 考点二:垂线段及其性质例2 (2010年台州市)如图2,在△ABC 中,已知∠C =90°,AC =3,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 ).A .2.5B .3C .4D .5解析:AC 是BC 边上的垂线段,由垂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P 的长度应该大于或等于AC .所以AP 长不可能是2.5.故选A .考点三:直线平行的条件例3 (2010年天门市)对于图3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中,能够得到a ∥b 的是( ). A .∠1=∠2 B .∠2=∠4 C .∠3=∠4 D .∠1+∠4=180°图2图11OC BA解析:选项A 、B 、C 中,∠1与∠2、∠2与∠4、∠3与∠4都不是同位角或内错角,故A 、B 、C 不正确;选项D 中,∠1+∠4=180°,所以∠1的对顶角与∠4互补,即∠2+∠3=∠4,因此a ∥b . 故选D .考点四:平行线的性质例4 (2010年山西省)如图4,直线a ∥b ,直线c 分别与a 、b 相交于点A 、B .已知∠1=35°,则∠2的度数为( ).A .165°B .155°C .145°D .135°解析:由邻补角的定义,知∠3=180°-∠1=180°-35°=145°,所以∠2=∠3=145°,故选C .考点五:平移例5 (2010年江西省)如图5所示,半圆AB 平移到半圆CD 的位置时,所扫过的面积为 .解析:为了求半圆AB 所扫过的面积,不妨利用割补法,将图形中y 轴左侧的部分平移到图形的右侧,使半圆AB 与半圆CD 重合,此时图5就变成了图6所示的长方形ABCD ,其长BD 为3,宽AB 为2,则其面积为S =3×2=6,通过图形的平移巧妙的解决了本题,故填4321ba 图3ba6.误区点拨误区1:概念理解不透例1 判断对错:如图1,直线AB 与CD 不平行,点P 在AB 上,PQ ⊥CD 于点Q ,线段PQ 的长度叫点Q 到直线AB 的距离.错解:正确.点拨: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因为PQ 垂直于CD ,不垂直于AB ,所以线段PQ 的长度不是点Q 到直线AB 的距离,而是点P 到直线CD 的距离.正解:错误.误区2:对平行线的性质理解不透例2 下列图形中,由AB ∥CD ,能得到∠1=∠2的是( ).错解:选C .点拨:选项A 中,∠1与∠2是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1不一定等于∠2;选项C 中,∠1与∠2不是直线AB 、CD 被直线AD 所截得的角,由AB ∥CD ,不能得到∠1=∠2;选项D 中,∠1与∠2不是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角,所以∠1不一定等于∠2;选项B 中,∠1与∠2是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角,由AB ∥CD 可得∠1的对顶角等于∠2,所以∠1 =∠2.正解:选B .误区3: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例3 如图2,已知直线a ∥b ,若∠1=50°,求∠2的度数.D CDB A 1 22 1 ACB DCA CB D B1 2QPDCBA 图12CA B D 1 A错解:因为∠1=50°,∠1=∠3,所以∠3=∠1=50°. 由于a ∥b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2+∠3=180°,所以∠2=180°-∠3=180°-50°=130°.点拨:上述解法错在混淆了平行线的判定定力和性质的区别.判定定理是根据某些条件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性质定理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正解:因为∠1=50°,∠1=∠3,所以∠3=∠1=50°. 由于a ∥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2+∠3=180°,所以∠2=180°-∠3=180°-50°=130°.误区4:对平移的距离或性质理解不透例4 如图3,△A ′B ′C ′是由△ABC 平移得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B .图形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 C .图形平移的距离是线段B B′ D .图形平移的距离是线段C B′错解:选B 或C .点拨: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即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不改变大小),对应角相等(不改变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对应线段不一定总平行,还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比如对应线段BC 和B ′C ′ 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 不正确. 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不是线段,故C 、D 都不正确.正解:选A .复习方案基础盘点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图3 BC /A'C /'A图23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 A .垂线 B .垂线段 C .垂线的长 D .垂线段的长 3.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 .如果a b >,b c >,则a c > B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 .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吗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如图1,直线AB 、EF 相交于点D ,∠1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2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5.如图2,已知直线a ∥b ,直线c 与a 、b 相交,若∠1=65°,则∠2=________°. 6.如图3,三条直线AB 、CD 、EF 交于点O ,若∠1=30°,∠2=70°,求∠3的度数.7.如图4所示,△ABC 平移得到△DEF ,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角,以及平行的线段.12b a 图2c 图3F E DCBA21图121212121A B C D8.如图5,分别画出点A 、B 、C 到BC 、AC 、AB 的垂线段,再量出点A 到BC 、点B 到AC 、 点C 到AB 的距离.课堂小练1.如图1,图中共有对顶角( )A .3对B .6对C .12对D .13对2.如图2,已知AB ∥CD ,∠A =75°,则∠1的度数是( ) A .75° B .95° C .105° D .125°3.如图3,直线a ∥b ,M 、N 分别在直线a 、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等于( )A .180°B .270°C .360°D .540°4.△DEF 是△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其中点D 、E 的对应点分别为C 、A ,若∠A =50°,∠B =60°,则∠D 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110°5.如图4所示,请写出能判定CE ∥AB 的一个条件: .a b M P N 12 3 图3DB AC 1图2 ACB图 5A BCD EF图1图46.观察如图5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 ′D ′平行的棱有_______条,与A ′D ′垂直的棱有______条.7.根据图6中的数据,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_______.8.如图7,在长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 O ,平移△AOB ,使点A 平移到点D 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9.一辆货车向东行驶,途中向右拐了50°角,接着向前行驶,走了一段路程后,又向左拐了50°角,如图8所示.(1)此时汽车和原来的行驶方向相同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汽车第二次向左拐的角度是40°或70°,此时汽车和原来的行驶方向相同吗?你的根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OB 和∠A ′O ′B ′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OA ∥O ′A ′.跟踪训练1.在同一平面内,有下列说法: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过一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可以垂直于已知直线;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A BE 21026图6D'C'B'A'DC BA图5OD C BA图7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