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能够描述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2. 学习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内容讲解:(1)光反应:介绍光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2)暗反应:介绍暗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通过图解方式,展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5.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1)光反应(2)暗反应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3.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

但部分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高二生物3.3 光合作用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3.3 光合作用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3.3 光合作用教案人教版一、知识结构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意义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光合作用的发现(A:知道)。

2.叶绿中色素(C:理解)。

3.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D:应用)。

(二)能力训练 1.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光合作用过程、重要意义。

(2)叶绿体中色素。

2.难点(1)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与联系。

3.疑点和解决办法 [疑点](1)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为什么C 3转变成C 6H 12O 6是还原反应? [解决办法](1)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化学能。

动物和人那么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假设没有光合作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无法进行。

(2)因氧为氧化剂,而氢那么为还原剂,所以物质去氧或加氢那么是发生了还原反应,由C3转变成C6H12O6是一个得到氢的过程。

所以称之发生了还原反应。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列表对比分析基粒、基质的关系,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问话式启发同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1.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

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七、学生活动1.学生回忆初中植物学中学习过的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氧气和淀粉等知识。

2.学生阅读课文及文中彩图,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如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等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比单纯教师讲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同学情绪高涨。

八、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 合 作 用一、定义及总反应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

(离体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叶绿体不一定正在进行光合作用。

无叶绿体不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等。

(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总反应式:2二、叶绿体及其色素1.色素的种类、作用及层析后的位置△含量: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黄素 > 胡萝卜素 2.分布: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3.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吸收、传递:4种色素均可吸收、转化: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4.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液泡中的色素:水溶性。

(eg:花青素)5.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绝大多数都有酶的参与。

一般来说,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是2~4℃,最适温度是30℃左右,最高温度是40℃。

秋天叶片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的变黄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3)矿质元素:植物缺N、Mg、Fe、Mn、Cu或Zn等元素时,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呈缺绿病。

N、Mg都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不可缺少。

Fe、Mn、Cu、Zn等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6.植物的质体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类。

(1)叶绿体叶绿体是含有叶绿素的质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而是重要的质体。

(2)有色体有色体是含有色素的质体。

叶绿体也是有色质体,但习惯上将叶绿体以外的有色质体叫做有色体或杂色体。

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红色或橙黄色。

它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在番茄和辣椒(红色)果肉细胞中可以看到。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及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的解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2. 利用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2.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绿叶、二氧化碳、光照设备等);3. 相关视频资料;4. 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2)展示光合作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

3. 课堂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解析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2)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3)解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强调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并解释各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讲解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条件是光照。

详细介绍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2H₂O → 4H + O₂)和 ATP 的合成(ADP + Pi +能量→ ATP),以及能量变化,即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 中。

②暗反应同样借助多媒体展示暗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讲解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条件是多种酶的催化。

详细介绍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₂+ C₅ → 2C₃)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₃+ H +ATP → (CH₂O) + C₅),以及能量变化,即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3:5.4.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 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3:5.4.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 优质教案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命科学。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流程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讲述: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外因主要为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农业生产主要通过调控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

1.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讲解参考案例——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进行变量分析、理清步骤,根据结果分析得到结论。

参照案例思路,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施实验方案,力求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和实用措施。

(1)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2)控制变量自变量的设置:强、中、弱三种光照。

因变量的检测: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无关变量的控制: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放入黑暗处待用。

(3)实验步骤①选取生长健全、年龄近似、厚薄均匀的成长叶片数片,用直径约1cm 的打孔器打小圆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重复几次。

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叶片,放入烧杯中,放在暗处备用。

这些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⑤分别放入10片叶片,然后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

观察浮起叶片的数量。

(4)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加快,超过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趋于稳定。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光和能量代谢就是光合作
用。它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
和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对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同时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
解和分析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3.情感目标:(1)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结 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本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而本节内容从光合作用 的过程、实质到物质变化、能量变化都较为复杂。因此, 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 学生学习能 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生情况,本节安排的内 力分析 容量相对少一些,同时,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 思路,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口,培养其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 说:“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 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因此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同时,不能忽视核心概念和概念相互联系的教学。当然 教学策略选 对核心概念不应该是静态的背诵和记忆,而应该在动态 择与设计 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重 在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倡导探究性 学习”的基本理念。
转换能力;分两次思考,面向全体学生
光合作用是一种分子层面的生命现象,不易观察、
过程复杂、新的概念多,识记时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要理解光暗反应的相互联系就更难了。
对策:利用教材过程图和动态视频结合的方式呈
现,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同时设施问题串。通过“以图

生物课堂光合作用教案高中

生物课堂光合作用教案高中

生物课堂光合作用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方程式;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示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基本过程和反应方程式;难点:光合作用中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三、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光合磷酸化、固定CO2、产生有机物;3.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利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过程。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反应方程式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呈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途径。

3.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检验并验证光合作用的过程。

5.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围绕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梳理知识,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机制。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反应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实验和讨论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材优秀教案
主题:光合作用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教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器材(植物、光源、试管、苏打水)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光合作
用的理解。

2.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包括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意义。

3.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步骤为:将水藻置于试管中,加入苏打水后放置于光源下观察变化。

4.思考讨论(10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光合作用是生
物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关注环保、保
护植被。

6.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或实验发生在植物身上的光合作用过程,写下自己的观察
和心得。

教学评价: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验演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激发了他们对生
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2. 探讨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1. 定义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作用:提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三、学习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20分钟)1. 化学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总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具体过程: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水分解产生氧气和氢离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结合生成葡萄糖。

四、了解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2. 叶片结构: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等部分对光合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五、探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2. 人类应该保护植物,促进光合作用,保护环境。

【课堂作业】1. 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结合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意义。

【板书设计】光合作用- 定义: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 意义:提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 化学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教学反馈】1.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式教案

高中生物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主要特点和过程;
3. 能够解释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光合作用的图示和示意图;
2. 实验器材:含氧光合实验装置,植物叶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白纸,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出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重要生理过程。

2. 学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3. 讲解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过程,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光合作
用过程中的光合色素的重要作用。

4. 进行含氧光合实验,观察植物叶片在强光下产生氧气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光
合作用的理解。

5. 总结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强调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代谢活动的重要能源来源。

6. 展示相关动植物互惠关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馈:
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光合作用的定义、特点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重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生命过程。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3.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转化、光合成反应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材料:水稻苗、脱色酒精、碘液、石蜡、玻璃杯等;
3. 相关教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转化、光合成反应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让学生实际操作,将脱色酒精与水稻苗混合,加热至沸腾后放入冰水中;
2. 在水稻苗叶片上滴上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以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植物和其他生物中的作用。

六、课后反馈(5分钟)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生动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20分钟):
a.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b.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色素吸收阳光能量,水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c.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完成几道相关练习题。

4. 拓展(10分钟):讲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并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达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2.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2)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析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1)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解释光合作用反应过程。

(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课题: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2. 对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深入理解。

教具准备:1. 教科书2. 粉笔、黑板3. 实验器材:植物、照明灯、试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2. 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2. 让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每个物质的作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

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并写一份看法文章,表达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及感受。

八、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高中教案模板生物光合作用
课题:生物光合作用
学科:生物学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复杂性及其调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如:“你知道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吗?”
二、讲授(15分钟)
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四、拓展(10分钟)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整理并复习本次课所学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二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三个知识点。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三个部分,其中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实现的。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同时,光合作用对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对后面的(动物的新陈代谢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部分共有五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

重点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既有微观上的、分子水平上(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等)的知识,又有宏观上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的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2.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含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
3.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4.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观,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法设计: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法: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原子来源等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观察对比法:对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先观察CAI 课件,再比较该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过程归纳出它的实质和意义。

七、媒体选择:
计算机、CAI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录象、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实物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
1. 流程图:
说明:
媒体辅助师生活动教学内容或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进行逻辑判断2. 教学双边活动与指导思想
九、课堂小结:
H 2 光合作用的概念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
十、教学评价:
1. 请按要求连线(讲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将光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另一组将暗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

步骤是发题 ---- 答题 ---- 展示 ---- 评议。

) 光 酶 场所 CO 2 H 2O 光反应 条件 ATP
基粒片层结构薄膜 暗反应 主要原料 基质 [H] 主要产物 O 2
2.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举出几个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3. 畅想未来,如何将其它星球改变为人类的第二个故乡?
教学评价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课后作业,学生口头回答、书面回答,来检查学生对这一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重点之一,所以设计的第一题就是关于这一知识点。

由于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已经总结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的比较表,因此这一题的难度不算大,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高达90%。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使之产生科学价值。

因此,设计的第二题是关于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
习题,让学生依据光合作用原理,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一题可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基本上能从光源方面(红光、蓝紫光)、原料(增施CO2肥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畅想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向其它星球进军,如何建造人类的第二个故乡(适应人类生存的环境)。

这一题采用课后完成,一周后在班里进行交流。

我想,这样做既达到了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十一、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
(一)概念:
6CO2 +12 H2O 光 C6H12O6 +6 H2O + 6O2
叶绿体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三)过程
(四)实质
物质转化:无机物(CO2和H2O)有机物(C6H12O6 )
能量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五)意义
1.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 ------ 绿色工厂
2.调节大气中CO2和O2的含量 ------ 自动空气净化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
3.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 能量转换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点评:这节课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课书,以探索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教师通过媒体与学生交流,注重每一个问题的引入与启发。

如:“CO2和H2O在一般情况下反应生成有机物是不可能的,而在叶绿体中就能进行,为什么呢?是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在起作用。

”使用这样的语言,不致使学生对色素问题的提出感到唐突,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色素和酶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科学发现的本身就是科学方法运用的结晶。

在本节课,制作了
大量的动画,再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由于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弊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