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从众心理

合集下载

从众心理相关实验报告

从众心理相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从众心理,又称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多数人影响,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方式。

这一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于个体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讨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本实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观察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从众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2. 探究群体压力对个体决策的影响;3. 分析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2. 实验工具:自制问卷、实验场景模拟;3. 实验过程:(1)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人;(2)向每组发放自制问卷,要求被试者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学号,并匿名作答;(3)向每组被试者展示一个模拟实验场景:一个房间里有一盏灯,被试者需判断这盏灯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实验中,每组被试者将轮流进入房间观察灯光,并判断其是否正常;(4)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会给予被试者以下提示:多数人认为灯是正常工作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被试者需在听到提示后立即回答;(5)记录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包括同意多数人观点的比例和独立思考的比例;(6)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和意义,并回收问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在群体压力下,约70%的被试者表现出从众行为,即同意多数人观点;2. 30%的被试者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3. 从性别角度看,女生从众行为比例高于男生;4. 从年级角度看,低年级学生从众行为比例高于高年级学生。

五、讨论与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从众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这可能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关;2. 群体压力对个体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多数人观点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众行为;3. 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两面性。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析及对策(全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析及对策(全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XX]G645 [XX] [XX]1009-5349(20XX)11-0194-01 从众是指在群体或团队无形压力下,个体在认识、推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产生自愿或被动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现象俗称为“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相符合。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大学生从众主要表现形式有消费从众、时尚与流行从众、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择业从众。

学习从众,一种情况是同学之间互相鞭策,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另一种情况是平时不学习,考试靠作弊,认为作弊是正常现象,消极从众现象。

择业从众,指大学生在择业上,更多的考虑眼前利益,人云亦云,看到其他同学选择什么工作,或者见其他同学考研、考公务员,自己云里雾里,茫然一片,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如何选择,便盲目跟随潮流。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一)大学生从众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

按照社会比较理论说法,在情景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

所以,在大学生对事物缺乏了解或者是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寻求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个体容易指向多数人的行为,便产生了从众。

2.心理压力。

大学生活是缩小化的社会,大学生会有“枪打出头鸟”的观念。

当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建议与其他成员相一致时,拥有不被孤立的安全感。

同时,为了显现自己适应、融入这个“缩小的社会”,会违心的或者是真心实意地与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保持一致。

3.不确定性需求。

作为独特个体的大学生在做选择时,都将面临确定和不确定性两种约束条件。

当确定性的条件得到满足,从众行为不会出现;反之,如果不确定性条件存在,从众现象也就容易发生了。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1.个性特征的影响。

个性特征指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带来的影响。

明显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这种个性特征比较容易从众;反之,则较为独立。

从众心理的论文

从众心理的论文

从众心理的论文范文一:论大学生从众心理摘要: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

本组随机调查了10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前言: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本组使用自编量表调查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总体状况,量表内容包括大学生四种主要从众行为的比例和表现形式。

结果显示,这四种主要从众行为包括: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上网从众。

从分布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消费从众的比率最高占67.5%; 其次是学习从众,占51.8%; 最后是恋爱从众和上网从众,分别占24.6%和18.2%。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学习从众。

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

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

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实力相当并且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在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消费从众。

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有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

大学生从众心理和原因探析(全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和原因探析(全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和原因探析一、大学生从众的常见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学习、消费、恋爱、就业等方面。

(一)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从众走进大学校门,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来说,一切都变得不同,所有的感觉都很新奇。

他们会不同程度上的学习宿舍甚至班里的其他同学,他们不但保持自己固有的学习习惯,并且与其他的同学保持一致。

而且在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以及作息也容易从众和趋同。

如果自己不从众的话,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认为孤僻,与众不同,甚至不合群。

大学校园中常常存在着一种现象,刚进校门时,大家的程度都差不多,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大多数同学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进步与退步。

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证书考试以及培训、考取各类证书,所谓技多不压人。

不管是宿舍,还是班级的同学无不努力的学习,为以后毕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学生之间的这种心理趋同,正是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从众现如今的众多消费群体众,大学生这个特别的群体备受关注。

大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处的群体又十分特别,所以他们的消费理念和心理都与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不同。

现在的大学生情愿追求时尚,容易攀比,消费出手阔绰,从众心理也十分明显。

尽管家里不是富裕,但是他们为了不被其他同学看不起,不情愿让人说自己穷,他们更情愿在消费上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表现出强烈的从众心理。

(三)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从众进入大学后,学生们都不再似以往埋头苦学,他们放下考入大学的思想包袱,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征途。

而且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身体里的荷尔蒙使他们表现出和异性交流的强烈愿望。

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

大学里面的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有的宿舍几个人谈恋爱了,没有谈恋爱的人往往会觉得是自己哪方面不出众,感觉自己和同宿舍的舍友在这方面没有共同话题。

甚至班上一大部分人谈恋爱了,没有谈恋爱的人就会感觉不合群,或者无法融入到群体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向大家看齐。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全文)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全文)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一、从众心理的基本概念1.从众心理的含义。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推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存在的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2.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从众心理的产生受到多种从众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一是群体因素,群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也就越强,从而使得群体的意见一致性较高,便易形成从众行为;二是情境因素,当人们所处的情况,接收到的信息较为模糊或者是受到某些有权威人士的号召和影响,便会产生从众心理。

三是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人格特征、性别差异及文化差异等方面不同,致使从众心理和从众的层次及情况也具有差别。

就从众的意义看,从众心理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1.就业。

现如今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就业渠道及方式多种多样,就业信息方便快捷,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讲却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使得一些较低级的岗位无人情愿承担,而较好的职位却蜂拥而至。

在这种大的就业背景下,幸免不了跟风现象的产生。

例如一些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考研,那就幸免不了会跟风地考研,而在学习过程中又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看到其他人找到工作,心里难免为之所动,又弃研找工作。

有些人觉得大家都选择的应该是没错的,所谓最多的选择也是最好的。

一旦存在这样的选择心理,也就是就业从众选择。

选择的进展方向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喜爱或兴趣,甚至与专业都无关,只是选择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选择,有些人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得到很好的进展,而大部分人则在后来的进展中被重新抛回起跑线,因而在就业方面表现出来的从众心理是既有利又有弊的。

2.消费。

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消费群体,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城附近发现各种娱乐设施场所,这些场所多数都是提供给高校学生使用的。

浅谈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及矫正

浅谈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及矫正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大专院校集中的 城市, 逐渐形成一批具备准白领心态的女大学生人群。 她们出入 大超市、麦 当劳、服装 商城或专 卖店等, 以 购 物与消费为表现形式, 追求个性, 排斥大趋, 试图通过 展示自己独特魅力, 体现自身价值。这一人群的形成, 缘于都市化城市的媒体导向, 如报纸、新闻、电影、广告 等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象征, 以及丰富多彩的 消费场所 和极大丰 富的物质 世界, 为她 们审美、幻 想 、 消费、享受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这对女大学生的消费心 理产生了直接影响, 从而形成了女大学生从众消费的 文化。
象征作用, 因而满足了这种需要就是向他人及自己表 明: 自己相信什么或追求什么。对于女大学生来说, 欲 望城市的焦点不是职业, 而是自己喜欢, 这也是她们现 在的消费观念。( 4) 认知需要: 认知是指发现关于我们 自己周围环境的各种事物, 并能够理解和掌握它们内 涵。据问卷调查, 女大学生们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的月 均消费在 25 元 , 绝大部分 是以知识 性 强 、内 容 有 深 度 为 主, 小部分 阅览娱乐 休闲类, 她 们关心时 事政治、了 解全球资讯、关心社会环境等问题, 充分反映出一种认 知需求。
收 搞 日 期 : 2007- 06- 05 作 者 简 介 : 李 文 博( 1982- ) 女 , 黑 龙 江 双 鸭 山 人 , 黑 龙 江 工 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助 教 , 研 究 方 向 : 心 理 学 。
北方经贸 教育论坛 2 007 7
151
N教育论坛 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经贸 北方
2007 年第 7 期
浅谈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及矫正
李文博
(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现象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现象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非常普遍,它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所谓“从众”,就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从众”(conformity),亦译作遵从或相符等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现象”。

因为个人在团体的表现,往往受到团体内在无形的压力,这种无形压力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多数人趋于一致中。

一、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1、消费从众大学校园里攀比之风、请客之风盛行。

各种消费,大到手机、电脑,小到穿着打扮。

遇到同学过生日或老乡好友、社团聚会都要赠送礼品与请吃请喝。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其实他家里并不富裕,他也不太情愿大手大脚的花钱买礼物与请吃饭,但是大家也都是如此,他也不得不打脸充胖子,因为他觉得人家都这么做,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们会不会看不起他,然后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因此,在请客吃饭过后,他都要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

2、时尚与流行从众大学校园里的流行与时尚很大程度的受到大众传媒与社会时尚杂志的影响,大学生急于效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觉得自己适应这社会的生活,从而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得到安全感。

在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的行为也是属于从众心理,我买的衣服很多都是跟随着大流,总觉得别人穿的好看,自己也想试试,如果自己不买还是穿回以前的款式,总会觉得自己老土,跟不上潮流。

3、学习从众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的大学生都面临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因此,很多大学生看到别人去考证、考研,自己也跟着去,也不想想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对自己好。

就我身边的一个同学,听说别人说考研好,以后出来工作比较轻松与福利好,于是,她与舍友从大二第一个学期就以考研的原因搬出学校外面的公寓区住,说是想为考研做准备,在外面的条件复习比较好。

可是,就我的了解,她们并没有复习过,只是当时听人家一说,一时跟风也学人家一样,搬出去住。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或语 言粗 俗顶 撞 。 或恶语 伤人 , 至 与 图书馆 工作 人 甚
23 从众 者的心 态表现 -
载 图书馆 的纸质 或数 字 文献信 息 资源 :为了完 成课 员发 生肢体 冲突 ; 不尊 重 图书馆工作人 员 劳动 。 程论 文 、 期或 学年 论文 以及 学位 论文 . 用 图书 馆 学 利
众和 消极从众 等 方面。 大学生读 者从 众现 象的产 生有 自身的心理机 制 。 也有 复杂 的社会原 因。 为大 学 图书馆 作
管理 者应该 正确认 识 大学生读 者的从 众 。 鼓励积 极从众 。 制止和 引导 消极从 众 。 文对 大 学生读 者的从 众成 因 本 进行 了分析 . 对消极从 众提 出了应对之 策 。 并
的、 极进取 、 积 向上 者 ) 切 入 点 正 确 ( , 比学 习 、匕 E 进
步 ) 就会 积 极 从 众 ; 旦 “ 照 物 ” 择失 误 ( 极 、 . 一 参 选 消 颓 废 的) 切人点 出现 偏差 . 。 就会 盲 目从众 。
而 采 取 的权 宜 之计 .突 出表 现为 个 体与 群体 认 知不 协 调 .发 生 冲 突时 .个 人 的认 识无 法摆脱 群 体 的压 力 。 怕标 新 立 异 而 遭 嘲 笑 , 能违 心 的假 从 众 。 又 只 内 心 接 纳 , 面拒 绝 。 体 内心 赞 同群 体 意见或 同情群 表 个 体 行 为 , 碍 于身 份 、 位 、 些 顾 虑 等 原 因 不便 在 但 地 某 行 动 上支持 3 大 学生 读者 从众 心理 形成原 因分析
中图分 类 号 : 2 0 G 5 1 从众 和从众 心理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18 (O O O — 0 8 0 1 0 — 58 2 L )6 0 7 - 3

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4 . 结 语 ’
心理导致部分 区域 、部分行业 就业压力
大 ,就业 岗位竞争激烈 ,影 响 了大学 生
势 ,埋没 了自身才华 ,增加 了其 就业后 对岗位的失落感 ,不利于个人 就业后 的
持续发展 ;第三 ,从众心理往 往会使学
就业 的成功和事业 的发展 ,不 利于学 生
在就业 岗位上持续地 进步 。第二 ,职业
3 . 克 服大 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业一样热爱 ,使个人在未来 的职业道 路
上更 出色 、走得更远 。 参考文献 :
针对 大学 生的从众心理及其对 大学 生未来 职业 的影响 ,首先 ,学校应 做好 就业指导 : ①将就业 指导系统化 、规范
化 ,从学生进入校 门就 引导其树立 职业 规划 理念 ,促进学生就业理想 与就业 实 践的并 轨 ;② 完 善 就 业 指 导 的 服务 功 能 ,为学 生提 供 多 方 位 的就 业 服 务 援
压力 、挫折感随之增加 ,其 心理要承受 更多 的压力 ,不利于个人 的健康和理性
的职业选择 ,对未来职业 的发展 程度也
第一 , 就业信 息从众 。一 方面 ,从
众心理使大 学生忽视 了创业机遇 ,一心
跟着就业大军获知就业信 息 、选择就业
方 向,这就造成 了大学生 就业 、创业 的 局 限性 ;另一方 面 ,大学 生就业 的从众
大学 生就业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 严 峻的社会 问题 ,而大学生 的从众心理 无
选择从众 。毕业生之 间存在着 强烈 的攀
比心理 ,导 致 部分 职业 的 应 聘 供 大 于
生在 就业 后产生失落感 ,因为社 会 的职
业岗位不可能完全一样 ,社会对 人才 的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
趋 干 敛 。
耐 。 一 些 无 人 问津 的 同学 则 会 感 到 寂寞 、 而
价 值 表现 在 他 人 的评 价 上 , 群 体 给予 的 , 是
体 存 认识 与 行 为 方式 上 与 体 中的 多 数 人 失 落 和 低 人 ・ , 容 易 形 成 ・ 心 理 压 而 不 是 本 来 就 有 的 。 使 中 人 尤 其 注 重 等 很 种 这 从 力 。 是 存 这 些 素 的 影 响 下 , ・ 同学 侄 蒯 围人 的 评价 和 社 会 的 舆 沦 。 某 种 程 度 正 些 思想 和 行 为上 才趋 同于 同 宿 舍 或 同班 同 学 上 讲 ,土 舆 论 和 公 众 评 价 对 中 人 的性 }会 的 恋 爱观 和性 观念 。 格 的 形 成 起 _定 向 的 怍 用 。 r 有学 者还 提 出 1 5择业从 众 . 中国文化是与西方“ 感文化” 同的“ 罪 不 耻 大学 招生、 毕业 生 就 业 H趋 场 化 感 文 化 ” 的观 点 。 ]罪感 实际 上 是 ・ 过错 种
大 学 生认 为 : 近几 年 未 婚 先 孕增 多 , 与社 会 导 致 了 中 国 社 会 普 遍 存 在 着 人 格 依 附 , 个
符 等 等 。 就是 栽 { 通 常 所说 的 “ 大 流 现 恋 爱 极 富 感 染性 。 也 f ] 随 一 大 学 生 认 为 谈 恋 爱 体 看 作 群 体 的 一 个 细 咆 ,一 极 微 弱 的 部 个 象 ” 为 , 人 在 团体 的 表 现 , 往受 剑 团 或 被 异 性 朋 友 追 求 证 明 自己 有 魅 力 、 能 分 , 。 个 往 有 个人 应 该绝 对地 遵 从 群体 。 的 才能 和 人 体 内 无 形 的 压 力 , 种 无形 力 迫 使 , 这 、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群体中,从众心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个体性格、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差异性,以期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从众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不同大学生在从众心理强度、从众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理解,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其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

近年来,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影响逐渐显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从众心理,又称羊群效应,是指个体在缺乏足够信息或面临不确定性时,倾向于模仿他人行为的心理现象。

在消费行为中,从众心理表现为消费者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大众认可的品牌、产品或服务。

这种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对外部环境和他人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了从众心理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从众心理检讨书范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学院领导、老师们: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近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从众心理的问题。

在此,我怀着无比懊悔和自责的心情,写下这篇检讨书,以表达我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深刻反省和诚挚的道歉。

一、错误行为及原因近期,我在课堂上、生活中以及社交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从众心理。

具体表现为:1. 课堂上,我常常盲目跟随同学们的讨论,即使自己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也随声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在生活中,我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不良习惯,如熬夜、沉迷网络游戏等,我也难以抵制,盲目跟风。

3. 在社交活动中,我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我总是选择沉默,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些错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自身认知不足:我对从众心理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未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2. 缺乏独立思考:在面对问题时,我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 缺乏自信: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我担心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排斥,因此选择沉默。

二、改正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正:1. 提高自身认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深入了解从众心理的危害,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在学习、生活中,我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承担责任。

3. 增强自信: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批评,坚信自己的观点。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抵制不良诱惑,关注自身身心健康。

5.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

三、结语在此,我向学院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歉意,为自己在从众心理方面的错误行为深感愧疚。

我将以此次事件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改正错误,争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独立思考、有责任心的大学生。

谨此检讨,望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
1相对湿度的稳定性 毛发湿度表(计)的检定是由高湿到低湿再
由低湿向高湿的检定过程,即100%~90%~ 8a%~70%~30%~70%~80%~90%~100%。 检定时,在湿度下降的过程中不得有上升 的趋势,湿度上升的过程中不得有下降的 趋势,在相对湿度为100%~30%的区间无论 上升与下降,毛发湿度表(计)的总变量与实 际变量之差不得超过士5%t在相对湿度为 100%~90%的区间,无论上升与下降,毛发 湿度表(计)的变量与实际变量之差不得超 过实际变量的±l/2,各检定点上不同趋势 的差值变化,在100%点上不能超过2%,其它 点不能超过5%,在调湿过程中必须保持整 个过程的变化趋势,当被检定点调好湿度 后,开始稳定,检定规程要求,毛发湿度表 的稳定时间为5~7rain,毛发湿度计的稳定 时间为7~15min。从稳定开始到读数完了, 箱内的稳定性最大允许值不得超过2%。毛 发表从一开始稳定到7min结束这一过程
失落和低人一等,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 力。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同学在 思想和行为上才趋同于同宿舍或同班同学 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1.5择业从众
在大学招生、毕业生就业日趋市场化 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观带有较明显的功 利性。他们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现时的利 益,也就产生了较大的盲目性。看到别人找 什么工作,或者于哪一行挣钱多便盲目随 潮流。在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和目标的情 况下便选择热门职业或拒绝另一些职业。 1.6道德从众
!!!!型Q:坚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①
学术论坛
梁瑛楠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 6034)
摘要: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这是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文章对大学生从众现象作了具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响 的 利 与 弊 。 20 0 7年 1 O月 至 l 2月 , 由 于 课 题 研 究 的 需 要 ,我们 在 大 学 生 中 进 行 了 问 卷 调 查 ,共 发 放 问 卷 7 0份 , 0 回收 有 效 问 卷 6 0份 。 调查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大 学 生 群 体 问 题 , 7 其 中多 项 问 题 涉 及 到 的 大 学 生 从 众 心 理 和 从 众 行 为 ,由 此 ,
冲 突 ,很 多 大 学 生会 自觉或 不 自觉地 考虑 其他 人 的 意 见 或 群 体 的要 求 ,选 择 从 众 的 行 为 。大 学 生 的 从 众 主
要 表 现 在 恋 爱 、就 业 、违 纪行 为及 消 费 等 方 面 。 对 大 学 生 从 众 心 理 与 行 为 的 研 究 ,有 助 于 我 们 从 独 特 的视 角认 识 大 学 生群 体 的心 理 状 况 、 了 解他 们 身 心 发展 的 规 律 、促 进 高校 的 稳 定 和 发 展 。 [ 键 词 ] 大 学 生 从 众心 理 从 众 行 为 关 [ 图分 类 号 ]G6 5 [ 献标 识 码 ]A 中 4 文 [ 章 编 号 ] 10 - 5 4 2 0 )0 —0 2 0 文 0 5 8 3(0 9 4 13 3 [ 者 简 介 ] 张敏 , 刘 雪峰 ,郑 福 胜 , 吉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林 长 春 作 吉 10 1 ) 3 0 2
高 教 研 究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oDERN EDUCAT1 0N SCI ENCE
2 09年 第 4期 0
大 学 生 从 众 心 理 与 行 为 的 研 究 与 分 析
张 敏 刘 雪峰 郑福 胜
[ 摘 要 ] 群 体 环 境 和 群 体 氛 围 对 大 学 生会 产 生 各 种 心 理 压 力 , 为 了求 得 心 理 上 的 平 衡 ,减 少 内心 的

怎样看待从众现象对大学生从众现象看法

怎样看待从众现象对大学生从众现象看法

怎样看待从众现象_对大学生从众现象看法*导读: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从众现象却是屡见不鲜,那么,怎样看待从众现象?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一现象?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了解究竟大学生群体中的从众现象现况如何,以及怎样看待从众现象等相关内容吧!咋听从众这个词,大学生似乎很陌生,一番解释后,认同的话题便多了起来。

*1、学习从众。

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

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2、消费从众。

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

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

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3、恋爱从众。

众目睽睽之下,情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

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

一男生幽默地对笔者说。

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

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4、作弊从众。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此外,赌博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在大学校园也有相当的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论文题目论大学生从众心理姓名包立丹学号121406050201院系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22班2014年05 月28日Theory of college students a heard mentalityBao Lidan1355425929@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anagement student number 121406050201 Abstract―Article to analysis of the her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first of al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o definea herd mentality, survey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manifestation of a herd mentality, mainly including learningconsumption, inlove,to join the party and the conformity of choosing a career. Then analysis its causes, then from everyday lif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a heard mentality of col lege students’behavior,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ethod, display the positive affects of the herd mentality, resstrain its negative influence, guide th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college students’conformity to the future research also has reference valu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conformity strategy论大学生从众心理包立丹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学号121406050201摘要文章对大学生的从众行为进行探析,首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从众心理进行定义,重点调查研究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学习、消费、恋爱、入党和择业从众。

然后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接着从日常生活中探讨从众心理对大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就其利弊进行论证,最后从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合理方法,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抑制其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对今后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也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对策1引言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从众不仅仅是与其他人一样的行动,而是指个人受他人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校园群体中,往往受到群体影响,迫使自己观点和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不管群体观点对错与否。

从众心理现象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国,早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就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运用格式塔的方法和观点撰写的第一篇有分量的论文,探讨了游动现象,开了从众心理研究的先河。

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设计出了更为精密的实验研究,提出首因效应。

我国的从众行为研究中,学者宋官东根据从众客体的性质,从“狭义从众”和“从众(广义从众)”两个角度做了论述。

同时还根据从众心理的认知加工的观点将从众分为理性从众和非理性从众(盲从)。

王序辉教授在学生从众心理利弊分析一文中,对从众心理在学生中所产生的利弊进行了精辟分析,他认为对学生的从众心理的引导应从两方面着手,应避其弊,扬其利。

这对我们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利弊方面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2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1)学习从众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新生入学后都在探讨大学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

宿舍各成员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学习特点的同时,也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性。

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个人爱好也日趋渐同。

大学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入学时随意安排、实力相当的宿舍之间,在一年后便会表现出较大差异,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班级平均分,年纪成绩排名,优异生总数,获得奖学金人数,补考人数等各方面各班级各宿舍差异明显,优等生、等级考试通过率等相对来说,宿舍班级比较集中,而有的宿舍却人人挂科,集体逃课,更严重者也有因成绩严重不合格而重修,也集中在某个班级某宿舍。

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是积极的从众行为。

(2)消费从众考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摆脱高考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很容易从紧张焦虑状态一下子转为太过于放松的状态,部分大学生有虚荣心理,为了追逐潮流,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随意挥霍金钱,请客之风盛行。

下餐馆,去迪厅,崇尚名牌,追求档次,出门用打的,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盲目和同学攀比,穿流行服饰,用名牌电子产品等。

最近,大学校园里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手机的变化,自从智能手机流行后,大学生的手机也紧跟着发生变化,这其中不乏一些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

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平衡和个性发展。

(3)恋爱从众大学生随着生理心理上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渴望。

“大学里不谈恋爱大学就不完整”的说法体现了大学生恋爱从众心理。

大学是一个恋爱的季节,成双入队的男女们形影不离,一同吃饭,一同自习,一同逛马路,已经成为大学一道风景线。

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宿舍没人谈恋爱,而有的一群人谈恋爱。

有的宿舍无人问爱,而有的宿舍全在爱中,也有舍友或同学怂恿某人追求某人的现象,尤其是晚上宿舍熄灯后的卧聊,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未恋爱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鼓动未恋爱的,一些大学生因盲目从众而产生了不正确的恋爱观。

(4)入党从众对大学生入党愿望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此高的比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的入党愿望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则从众于周围的同学,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自己也写入党申请书,唯恐自己不申请别人会说自己不合群,没抱负。

但部分大学生对入党一点概念没有,不是自己所想。

(5)择业从众就业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从众行为。

有些人抱着“不考上研誓不罢休”的态度,和别人一起读书,上自习,然而当毕业招聘会来临时,看到周围同学忙于找工作,同宿舍或同班的签了约,一下子动摇了考研决心,乱了分寸,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还有些同学盲目追求好岗位,好地方而忽略了自身的条件,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发展需要。

近几年公务员吸引了无数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

据人事部对80多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虽然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

很多大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一味追求高薪,结果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还有考试作弊从众,上网从众,赌博从众等也占据了在大学校园一部分。

3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有这样一个动画片:一个双眼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镜“看”天空。

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

公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定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

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空什么也没有发生。

看完这个动画,很多人哑然失笑,认为被盲童欺骗了。

其实欺骗你的并不是盲童,而是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当个人观念受到群体影响或群体施加压力时,个人观念行为往往会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个体服从群体的过程,被称之为从众。

(1)从众心理的产生,与群体特点、个体特点都有关系。

从群体特点来说,群体一致性越强,规模越大,个体就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为了避免偏离群体而失去安全感,遭人讨厌、嫌弃,就参照周围的情况行事,遵从群体的意愿。

对于从众的产生,与群体相关的一般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度。

对群体信任度越高,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从众。

二是对群体压力的心理承受程度。

群体的压力愈大,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那个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为感到不安,就越易产生从众行为。

但个体对群体压力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则不一定会产生从众行为。

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如果群体成员的意见分散,群体压力就会减小,如果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很高,群体的压力就增大,使个体不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

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宁聚力也影响个体的从众心理。

群体规模越大,宁聚力越高,个体就越容易从众。

此外,还与群体的活力、专长和社会影响有关。

(2)从个性特点看,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知识见解有关。

越对自己判断缺乏信心越容易从众。

例如成绩不好,对自己决定没有信心的,越容易受群体意见影响,认为自己是错的。

而那些有自己行为准则的,则不愿人云亦云,对事物有自己独特见解按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判断。

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个体自信心,如果个体自信心不强,就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是个体责任心,如果个体责任心不强,原则性弱,就容易随大流。

(3)对权威的崇拜。

如果权威的声望很高,那么,耶鲁大学的机构声望也令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命令变得合法化了。

在实验后的访谈中,参与者说,如果不是耶鲁大学的名声,他们坚决不会服从。

对于权威的崇拜,人们就有可能更易发生从众行为。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批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或者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要人,他们提供的某些信息,更容易使人相信,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赞同。

因此,当人们的观点遭到他们的反对时,人们会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4)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个体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越大,对此信息越感兴趣,越容易从众。

而信息对于自身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或不是很重要,则从众行为不是很明显。

4 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从众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普遍,对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即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