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件:《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 (3份打包)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件:《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 (3份打包)2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研读二:
诗人是如何间 接地表达出他求贤 若渴、礼贤下士的 心情?
《诗经》成句: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 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 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 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 《管子.形解》之语,原文:“海不辞 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 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 才。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
寿》、《观沧海》。
曹 操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 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 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 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 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 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 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 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 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 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 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 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 学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 则可重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 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 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 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 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 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 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 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 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 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 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 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 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 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 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 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 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 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 爱的最无私的人。

诗三首_涉江采芙蓉_短歌行_归园田居

诗三首_涉江采芙蓉_短歌行_归园田居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 元亮。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 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 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 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 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 保持联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 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 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 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 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 表达作用?
明确: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 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 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 作铺垫。
陶 渊 明
归 园 田 居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联系作者、背景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 “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理解性默写

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精选课件
7
16.《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 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 18.《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 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 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 田的根本原因 的句子:
精选课件
6
1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
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3.《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
的句子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
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句子:户庭无尘杂,虚室
有余闲Biblioteka 1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精选课件
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古 诗 三 首 背 诵
精选课件
1
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 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 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 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精选课件
2
4、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
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
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句子: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合作探究,感受诗句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 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小结
全诗着眼点
忧(功业、人才)
志(一统天下)
全诗落脚点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
心境由狭变阔, 情绪由低沉到高昂。探究综合,迁来自评价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梁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 古涉 诗江 十采 九芙 首蓉 》
诗歌鉴赏品味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 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 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 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讨论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 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 提倡?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 方的“同心”者)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 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 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 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 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 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 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 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理解性默写1.在表现思乡怀人主题时,古代诗人常采用“对写”手法,此处思念,彼处着墨。

如:“,”。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以乐景衬托了女主人公痛苦、忧伤的感情的句子是“,”。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创设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其所表达情感的纯洁与美好。

5.《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6.《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来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

7.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叹常见于文人墨客的文章之中,面对宴会上的美酒与歌舞,曹操也发出了相关的慨叹:“,”。

8.山的雄伟、海的深邃常常引起人的无限遐想,曹操在《短歌行》中借高山和大海来表达自己渴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9.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常言道:鸟择良木而栖,人择明主而居,曹操的《短歌行》中反映出贤才对自己归宿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10.孔子的精神导师是周公,他经常梦到周公,曹操在《短歌行》中也借周公表达了自己的希冀,这个句子是“,”。

11.古人面对月亮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短歌行》中,曹操看到了明月却产生了无限的忧虑,这个句子是“,”。

12. 《短歌行》中,作者借用《管子· 形势解》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13.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一致才可以走得更远,曹操在《短歌行》中直抒胸臆,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拥有众多人才的句子是“,”。

14.酒不醉人人自醉,借酒消愁是古代文人的常态,《短歌行》中,用借代的手法表达了曹操对酒的渴望的句子是“,”。

15. “君”在古代一般指君王、君子,是对对方的尊称,曹操在《短歌行》中把“君”的含义扩大化,用泛指来表达自己对贤才渴望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讲解

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2.掌握相关文言诗句和文学常识;3.体味诗歌表现的作者思想情感。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高清课堂:诗三首《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组最重要的作品集。

从此,中国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始了它的五七言体式。

《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的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诗作表现了动荡、和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知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后,率军南下,败于赤壁。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品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文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件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件

2.全诗主基调是消极、低沉的吗?为什 么?
知趣儿
1.诗中多处运用比兴手法,请找出来。
“比”就是譬喻 。 “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 思想、感情。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 (与主旨相关,此种起兴类似“比”)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妹妹送来哥哥走,眼泪淌到大门口。 芦花公鸡飞过墙,我把哥哥送过梁(环县民歌) (与主旨无关,入韵) “运动场上彩旗飘,体育健儿真英豪” 有时比与兴难以区分,人们笼统的称为“比兴”。 比喻同比兴的区别:前者重在喻;后者重在引起下文。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 萧统:南朝梁代人,文学家,梁武帝 (萧衍)的长子。被立为太子,未曾 即位,30岁时就去世了。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 选集。 ☆《古诗十九首》: “古诗”意思是古 代人所作的诗,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 所作的19首五言诗,作者已不可考。 萧统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 诗十九首》。 ☆ 后人评价《古诗十九首》:“五言之 冠冕。”(刘勰)
拓展延伸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 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 法?
1.懂事儿(通大意,明主旨) 2. 知趣儿(依景情,析手法) 3. 品味儿(品语言,品意境)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真实的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 帝。 政治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广屯田,修水利;用人唯才。 文学成就:“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 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称为 “三曹”。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

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创新教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创新教案)教案

2.7 诗三首创新教课设计(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课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味和艺术魅力。

2.认识五言诗的特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育目标培育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能够突出要点,不用求全。

三、德育浸透目标指引学生接受诗中崇高而单纯的感情熏陶,培育学生健康踊跃的人生态度。

【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假如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简单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经过这三首诗指引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方法1.疏导诗句,朗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掌握意象,进入境界。

3.领悟心蕴,吸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朗读第一、二首诗,并试试着从表达技巧长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老婆。

采摘花草馈赠远方的亲人,这类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望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能够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想念之情镂心刻骨时自但是有的一种行为,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芬芳浓烈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可是,花草很快就会枯败,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心里的难过与难过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表露出关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慨,可是诗人并无陷在低沉的情绪中不可以自拔,而在对一致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取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有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缭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起出人们的思虑:人应当如何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实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类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氓》、《短歌行》、《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归纳

《氓》、《短歌行》、《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归纳

2、比喻 比喻人生:“譬如朝露”将人生喻为朝露, 感叹时光易逝。
比喻贤才:明月、乌鹊。
比喻自己:鹿、山、海、周公。
《归园田居》
1、以动衬静、远近结合(动静 结合、试听结合) 2、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3、白描 4、比喻
1、以动衬静 草屋、榆柳、桃李、炊烟——静 狗吠、鸡鸣——动 更显宁静、平和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 远近结合 远村、炊烟——远
《 氓 》 、 诗 三 首 知 识 梳 理
一、诗文回顾
1、《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 的句子: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 句: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 歌行》中的“月明星稀, 。 ,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樊笼、尘网——污浊官场 羁鸟、池鱼——被羁绊的诗人
紧接的“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一句空间突然转换, 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子,而是那身在 “远道”的丈夫了。仿佛心有灵犀,正当女子独自思夫之时, 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回望着妻子所 在的故乡。虚实结合。
“对写法”,它是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 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3、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和婚后在生活、情意、性 格上有强烈对比。
《涉江采芙蓉》
1、借景抒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Βιβλιοθήκη 4、“对写法”——思妇 调《涉江采芙蓉》虽旨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 “芙蓉”在江南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 吻(“对写法”)且此处女子采花之时思忆远方的丈夫,以乐 衬哀,借景抒情!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三、用典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 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 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 诚态度。
主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感 慨光阴易逝、功业难 成,抒发了作者求贤 若渴、共图大业的急 切心情。表现出作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
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园田生活
近景 远景
“旧林” “故渊”
所见 所闻
土地、草屋 榆柳、桃李 村落、炊烟 狗吠、鸡鸣
恬静幽雅、
清新和谐
(远近、动静 相结合)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怎样的喜恶 和怎么样的精神追求?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全文
说说曹操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 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 曹操勾成白脸(白脸代表坏人),这与历 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 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 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 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 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 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 《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短歌行》)
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从诗中寻找线索,试用一个字 概括出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运用到具体诗歌鉴赏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以及意象分析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本解读:《涉江采芙蓉》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短歌行》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以及主题;《归园田居》(其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对三首诗进行分析,并展示交流成果。

4.拓展延伸:通过对比《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等三首诗与其他古典诗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与三首诗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运用和三首诗的相关知识点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自主赏析,撰写赏析报告。

同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理解作者巧用比兴,借引屈骚,直抒胸臆。

2、《归园田居》中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志趣。

3、《短歌行》中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求贤情怀。

【重点难点】激发想象,学会思考,融入诗歌,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知识链接】简介《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的一篇,《古诗十九首》是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文学家的他,雅爱诗章,登高必赋。

其诗内容丰富,气魄雄伟,风格苍凉悲壮,如揭露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蒿里行》,写远征将士征战之苦和思乡之痛的《却东门行》,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短歌行〉〉。

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成为领导一代风气的著名诗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后因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

其诗多为五言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深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原文及翻译1、《涉江采芙蓉》-东汉时代无名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2、《短歌行》-东汉时代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3、《归园田居》(其一)-晋宋时代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诗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诗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诗三首》教学设计主备人:章明星张明童孝文审稿人:袁厚霞时间:2013年12月2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背诵诗歌(重点)(2)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2)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就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二、《涉江采芙蓉》(一)作品介绍《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萧统把魏晋前一些无名氏的抒情五言诗编在一起而成的诗集。

萧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他是南梁的太子,谥号昭明,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昭明太子。

萧统一家就是西汉时萧何的后人,他的父亲就是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公元502年,萧衍抢了他家亲戚齐和帝的位子,当上了皇帝。

萧统为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身居太子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却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二是因为他不但外貌出众、风流倜傥,而且还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所主编的《文选》,对后世影响较大,是后人研究魏晋的重要资料,是个难得的全才“官二代”。

他为后人所铭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吊起学生好奇心,询问同学们可知道)。

想听么?若有同学能背诵王维的《红豆》,我才能讲这个故事。

红豆——<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传说有一次他去江阴顾山,一为躲避宫廷的斗争,二为安心编著《文选》。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理解性默写
法,以明 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 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9、曹操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 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 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 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 恩。
杜康。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 郑风· 子衿》 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 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 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 对人才的一片深情的句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 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 宾客,不甚欣喜的句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4、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 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 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句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 5、《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 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的句子: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
16.《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 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 18.《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 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 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 田的根本原因 的句子:
10、曹操在《短歌行》中写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 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 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 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 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句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 ,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 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 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中语文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逐字稿教案

高中语文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逐字稿教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一、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3、了解诗歌中对面写法的技艺及效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这几年,我们中国人也流行过西方人的节日。

当母亲节来临时,年轻的儿女们会送给母亲康乃馨;当情人节来临时,浪漫的男士会送给心上人玫瑰花。

不知从何时起,花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浪漫信使。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舶来品,是洋为中用的一种时尚,但其实我们学了中国古代诗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前辈,聪明的中国人早就领先于西方文明,为各种花卉植入了不同的花语。

如:菊花代表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元稹(zhěn)【唐】把对菊花的喜爱表达到了极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是轻柔多情,离愁别绪的载体李商隐:【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更是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化身今天我们来认识芙蓉,解读芙蓉的花语。

(二)朗读诗歌,思考问题: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种理解1、采芙蓉者为何人?她为何要采芙蓉?明确:“所思在远道”,男子在外。

女子采芙蓉是为了送给远在异乡的心上人。

明确:(1)“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怜子”即爱慕心上人。

“采芙蓉”:有着思念心上人的寓意。

2、“还顾望旧乡”者为谁呢?明确:是男子。

多情的女子欢喜地采着莲花,但转而一想,我送给谁呢?思念的人啊,你是否独在异乡,回望着我的方向呢,你是否也在怅惘着回家的漫漫长路呢?还顾望旧乡者为女子的心上人。

——从此种角度分析,此诗从主题上可理解为闺怨诗第二种理解1、采莲者为男子(山迢迢,水长长,我在这头,你在路的那头)男子身在异乡,看到“兰泽多芳草”,竟然起了鲜花赠心上人的念头。

“兰泽如此多的芳草”,男子为何独独选择采芙蓉?(1)女子经常被形容成“出水芙蓉”般的美。

《归园田居》《短歌行》《涉江采芙蓉》情景默写题(含答案)

《归园田居》《短歌行》《涉江采芙蓉》情景默写题(含答案)

必修二《归园田居》《短歌行》《涉江采芙蓉》情景默写题(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归园田居》中作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生活时间长的句子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6)《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10)《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1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语文教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语文教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三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2.分析三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朗诵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表达。

着重讲解“涉江采芙蓉”这一意象的含义。

4.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5.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

6.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短歌行》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朗诵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表达。

着重讲解“短歌行”这一的含义。

4.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5.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

6.作业布置让学生创作一首以“短歌行”为题的诗歌。

第三课时:《归园田居》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朗诵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表达。

着重讲解“归园田居”这一的含义。

4.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5.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表现《归园田居》意境的画。

2.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殿军。在士节不振、玄 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下,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 质真淳朴的诗歌作品,跻身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列。魏晋以来的诗歌 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与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 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故而 诗人抛弃官场,毅然走入清新的大自然。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连词,相当于“而”,却)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介词,用)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连词,用来)
4.辨活用 (1)忧伤以终老.(“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晚年)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余闲”,形容词用作名词,繁 杂的事务,宽余的地方)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动词,依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4)依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动词,指将帅靠立在车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轻柔摆动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连词,相当于“而”,
表修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介词,用) (5)以
7* 诗三首
小河弯弯,兰草青青,看,是谁在涉江采摘芙蓉?蓦然回首,银月满地, 听,是谁在对酒当歌?一腔建功立业的壮志,一片渴慕贤才之心,都寄 托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吟唱中。檐后种榆柳,堂前栽桃李,把酒 望南山,菊花开满园。一代诗宗陶渊明毅然归隐田园,留下了多少感 人的诗篇!三首诗歌,三个朝代,三种风格,三种心情。学习本课,重点 是了解五言诗的特点,体会不同诗人的作品风格。
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 面貌。
东汉以后,文人开始仿制乐府,至建安,此风渐盛,这些乐府诗体 制较为自由,多为长篇,如曹操存诗二十一首皆为乐府诗。曹操的诗 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抒写对苦难人民的深 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5.分古今 例句
同心 同心而离居 几何 人生几何
沉吟 沉吟至今
存 厌 依依
枉用相存 山不厌高,海不 厌深 依依墟里烟
古义 感情深厚 多少 对贤才的思念和倾 慕 问候,怀念
今义 齐心,一个心愿 几何学 小声叨念,低声吟 唱 存放,存在
满足
嫌恶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留恋不舍的样子
6.明句式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
新课助读帮助你知人论世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散文、辞赋、骈文等都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诗歌创作进 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 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 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 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诗歌,篇幅 长短不定,主要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 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 梁代萧统的《文选》。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 要诗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赋 3 篇等。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名词,原来的) (1)旧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形容词,老的)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动词,断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 (2)绝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割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动词,对着)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介词,在) (3)当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副词,理当)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副词,应当)
句段点评点亮你的慧眼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点评: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风景画: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 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 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 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 上人,难说这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 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 要让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 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想必你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 阵戏.注字音 加点字
譬.如 呦.呦 契.阔谈 羁.鸟 当 对酒当.歌
安步当.车 解 解.忧
押解.
读音 pì yōu qì jī dāng dàng jiě jiè
加点字
子衿. 阡.陌. 匝. 暧.暧
读音 jīn qiān mò zā ài
荫 树荫. yīn 荫.庇 yìn
2.识通假 契阔谈 .(“ ”通“宴”) 3.解多义
7.积名句 (1)(2011·江西高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 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2)(2010·天津高考)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 江采芙蓉》) (3)(2010·四川高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4)(2010·北京高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5)(2009·安徽高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6)(2009·全国高考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 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