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10..

合集下载

高考抒情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高考抒情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高考抒情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三色荞麦耿翔(1)不因是泥土的守望者,才热爱每一种庄稼。

面对大地上的万物,我一向以为,真正的智者应是那些具体而抽象的粮食。

它们全部来自土里,它们简朴单一的形象,会让我心情突然复杂地想些什么。

(2)进入陕北后,这种感觉更是无遮无拦了。

那时,我几乎是不知疲倦地把目光放出去,在这片千沟万壑罗织出的大莽原,一心一意地搜寻着:究竟在哪一种作物身上,负有这决土地的真魂呢?(3)有一次,在一座浑圆的土峁上,看羊群在坡地里吃草。

我的初衷,是想让这群似乎不计年月,只知缓缓移动的活体,来稳定一下十分浮躁的内心。

等我无意识地回过头,却有一片雪白的荞麦花,在我经不住骚动的身后,很热烈地开放着。

(4)这突如其来的画面呵。

我想,这是陕北对我的一种神示。

我也就决意从荞麦的身上,剥认这个活得艰难而欢畅、贫穷且富有的地方。

那一瞬,要不是农家子弟天生对庄稼的爱心,我的不安分的手脚,早将我拖进荞麦地里了,说不定会用不地道的腰鼓舞步,腾起一天的粉尘呢。

也就在这时,我才把它当成这片天地中的一种灵物。

(5)让我一眼看中的,正是荞麦的色彩,并自认为它是陕北的圣物,应该在万民之中,万物之上。

想想,它一钻出地皮,就是一坡的嫩绿。

对于沉积很深的黄土来说,这点绿太单薄了,几乎敌不住黄河上几个浪花的冲刷。

于是,它在寸把高的时候,就挣出一坡白色的小花,就让你明白,黄土可以淹没它的绿,但这最单一的白,却是怎么也埋不住的。

陕北的亮色,或许就在荞麦开花的月份里。

(6)我第一次看见荞麦花,是在一个沾带着露水的早晨。

一坡连一坡的白,一沟接一沟的白,这是北方的雪也落不出的情节呀。

听见花间嘤嘤的蜂声,真不知该怎么颂扬了。

(7)对于荞麦,我一直叫它黑麦。

在我的诗中,能找到好些关于它的诗句。

我也一直把它结出的黑色的颗粒,当作纯情的眼睛去描摹。

这是荞麦捐献给黄土的第二种色彩呵。

(8)每每临近成熟的季节,都想从它的枝叶间,找到熟悉或不熟悉的眼睛。

散文摘抄加赏析

散文摘抄加赏析

散文摘抄加赏析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下面是散文摘抄加赏析,取出来!散文摘抄加赏析1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张爱玲《秋雨》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张爱玲《心愿》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丰子恺《竹影》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1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

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

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

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

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

”这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

“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

“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

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

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

10 散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2(解析版)

10 散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2(解析版)

10 散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选择了徐则臣的一篇散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①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②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

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

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

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

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③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④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

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

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

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⑤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

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

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

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⑥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散文451-48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散文451-480) (含答案解析)
⑥他读高一那年秋天,我带他与他的一些同学去安顶山野炊。在山脚驻了车后,我们挑着东西上山。吃过午饭后,他的同学们回家了,我与他在山道上闲逛。不久后,空中突然乌云滚滚,厚重的雨云几乎要擦到我的额头。他带了伞,我却没有任何雨具。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我说:“我挑,下山要不了几分钟。”他倔强地说:“没必要两个人一起淋,你快到车上等我。”他此刻像极了我,带有不容拒绝的意味。我一路飞奔,终于在大雨来临前跑上车。大雨紧接着我的脚步而来,那雨如泼如倒,使我根本看不见 十米外的情形。过了十多分钟,我看到他的身影朝我移来。他皱着眉,眯着眼,挑着炊具一路小跑。雨伞像小花一样随风摇摆,他早已浑身湿透。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评析散文的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按照教学进度选择一篇适合的散文作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

2. 阅读材料与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散文主题相关的素材和阅读练习题,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讨论散文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欣赏散文。

二、散文阅读(15分钟)1. 分发散文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 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主题情感?三、散文评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重要内容和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谈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互相评析散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 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并纠正错误的理解。

四、散文写作(30分钟)1. 提供一些相关素材,让学生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写作时注重情感表达,同时要求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篇章结构。

3. 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交流和评析,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散文赏析(10分钟)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欣赏,展示出色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析,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对散文阅读与评析的认识提升。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每周都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评析文章。

2. 定期开展散文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和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小满 (1)【二】野性华山 (2)【三】凌寒读梅 (3)【四】读山 (5)【五】蛙鸣的得意 (6)【六】荷叶绽放 (7)【七】海棠依旧 (8)【八】如果耳朵也有乡愁 (9)【九】享海 (10)答案 (11)【一】小满①节气到了小满时分,荒野长满了青草。

寂静的耕地长出一层比青草颜色更浅的禾苗。

②夏天的河流挤满了大地的河床,这是茂密的青草和树叶。

能插进脚的泥土上都长满了植物,再想生长的花草只好等待明年。

春天走远了,初夏也走远,小满揭开了盛夏的帷幕。

植物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已经远去。

蒙古栎树的叶子已长到最宽,柳树细长的叶子也长到最长。

所有的植物都褪去了童年的嫩黄,野草和树叶在小满时节进入了成年。

③田里的玉米苗有10厘米高,它的两片叶子如人伸出食指和拇指形成的八字。

今年雨水好,假如春旱,这时节八字还出不来一撇。

青草一定觊觎玉米的地盘,但青草长上去就被拔掉。

④小满里,树叶子已长得密不透风。

风从树里穿过,无数树叶为它们打开关上绿门帘子。

从树下往树里看,什么都看不到,叶子里边藏着更多的叶子。

在沈北的空旷的大道两旁,栽种着杨树、槭树、国槐、丁香、银杏和松树。

乔木膝下是连翘,甚至有绵延几千米的玫瑰花丛。

⑤开得嘟噜一串的玫瑰花在无人的大道上散出浓烈的香气。

我闻到一小部分,其余都被风吹走了。

路上偶有汽车驶过,但没人停车闻闻再走。

小满是节气里的富人,它应有尽有,雨水、草木、花香全堆在了夏天。

跟小满比,立春和春分都是流浪汉。

⑥我印象中的鸟啼多在早晨和傍晚,而小满时节有一种鸟从早上叫到晚上。

它不仅在树上叫,还在房顶叫。

边飞边叫——布谷,布谷,声音传得很远。

每当它叫“布谷”,我在心里说“地早种完了”。

它又叫,我再说一遍,但我发现终于拗不过它。

在旷野,我高喊“地——早——种——完——了!”布谷鸟照样淡定地说布谷,布谷。

它有强迫症,我也有。

有一天,我终于不在心里续——地早种完了,我悟出,除了“布谷”,它不会发别的音。

【高中散文阅读】耿立《归于泥土》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中散文阅读】耿立《归于泥土》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中散文阅读】耿立《归于泥土》阅读答案及解析归于泥土耿立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归于泥土耿莉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 我很久没回家乡了。

当我在小麦收获期间看到父母并返回城市时,我的手臂、肩膀、肘部和脚踝上都有红色隆起的斑点,就像农村土壤堆积的柱子一样。

也许这是个警告。

在你的皮肤上写下你的家乡。

它来自地球。

哪怕是对我的家乡,哪怕是对我的皮肤的呵护,也是我的一枚徽章。

你离家很久了,你的家乡成了一种痛苦。

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如果某个部位没有疼痛或瘙痒,我们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哪里不舒服,哪里就有问题。

来自家乡的红斑和皮肤瘙痒也是如此。

痛苦让你感觉到家乡的存在。

家乡用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几万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文人的牵扯。

④ 当昆虫被惊醒时,一声巨响突然在地上响起。

土壤经不起这么大的诱惑。

因此,不管是黑土还是黄土,它们都不再保留。

首先让它们的身体柔软,让所有生物在它们的手臂里蠕动。

被蛰后,枯萎的野草又回到了人间。

那天,羊的嘴突然感觉到了多汁的草,羊的蹄子突然感觉到了泥土的粘脚。

就连贮藏中的谷物种子也知道土壤的叫声,因此一排排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进入土壤,就像脱掉衣服洗澡一样。

节气一到,该放的就放了。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20.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 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 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你发现了什么?
描写句
人物、景物
• 近三年中考赏析句子答案 • 2011《我爱昙花》(3分) • 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 小口。
2012《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4分)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 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1)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 风姿的情景。 (2)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丝特听到珍妮 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解题思路:
词语、修辞、句式、描写 1、抓角度 方法和表达方式等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
近三年中考赏析句子答案
2012《最美的善举》(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 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 原本就腻乎乎的脸象是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 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象是从 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有 力的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 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 腮胡子”的厌恶之情。
答题方法: 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角度--析作用--品效果)
实战演练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摸出四文大钱。
鲁迅 《孔乙己》
答:运用“排”这个动词,传神地写出孔乙己动
作快速充满豪气,表现了他想在“短衣帮”面前 显示一下阔气的心理;运用“摸”字,形象地写 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生活拮据每况愈下的悲惨 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命运的同情。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 —考什么? 怎么考? 如何答?
教学目标:
1、明确散文考点(考什么?) 2、掌握散文考题题型(怎么考?) 3、以赏析句子为例、找到赏析句子 的角度,把握答题方法(如何答?)
散文考点解读: 考什么?
• 1、考查概况能力 • 2、划分层次结构 • 3、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 4、理解题目、重要语句的含义 • 5、赏析词句品读表达效果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 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 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河水的空灵澄澈,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实战演练(结合多角度)
赏析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1、阳面的土坡渐渐朗润了起来,村头的那几 颗大树恋恋的抖落堆在树杈上的积雪,像初 醒的婴儿在揉弄自己的眼睛。不几天,被春 梦惊醒的小草也争先恐后挤开土壤,眨巴眨 巴打量着这生机盎然的世界,顽皮的在春风 中扭动自己黄嫩细小的身子。《黄土情缘》
• 句子赏析方法探究:如何答?
各地中考赏析句子回顾
2011《我爱昙花》
20.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 子的表达效果。(3分)
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 ,微启小口。
中考赏析句子回顾
2012《最美的善举》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赏 析。 (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 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 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 的脸象是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 赏析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 2、夏雨的来临更是变化莫测,刚刚火辣辣 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突然从身边的山头上 泛起滚滚乌云,风驰电掣般的布满天空, 农人们纷纷收起农具赶向家中。豆大的雨 点在骤风中从天空砸向地面,黄土坡霎时 被大雨搅浑的尘土笼罩得模模糊糊。雨像 决了堤的洪水从天河泻下,顿时黄土坡被 冲洗的一尘不染。
基本题型3:关注句式特点。
1、指明运用句式:如整句散句(骈散句)、长句 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疑问句,反问设问句 等 2、说清具体表达效果及作用。
散文考点解读:考什么?
• 6、分析人物形象 • 7、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 8、把握散文线索 • 9、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 10、浅谈阅读感受或感悟
• 考题呈现方式:怎么考?
• • • • 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往事插叙看出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 3、让姑姑笑颜常开还有哪些原因? 4、阅读文中划线句子赏析它的语言表达 效果 • 5、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两句诗的理解 • 6、文中描写墓顶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
2、析作用 结合语境
联系中心
3、品效果:生动形象
传神刻画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赏析角度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动词 2、形容词
最能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 在门框里。
——《老王》
参考答案:运用“镶嵌”一词准确形象生动 ,写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1 分)从而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悲酸和对老王的同 情。(1分)
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 下去
朱自清《背影 》
答:运用“蹒跚”“慢慢”等词, 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动 作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 深深的爱。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作用
课文回望:
请从修辞作用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 帆,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 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藤萝瀑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
(抓角度--析作用--品效果)
实战演练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朱自清《春》)
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钻” 字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春草萌发破土而出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