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效应
1.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线辐 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 2.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没有阻碍,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 3.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
1.形成原因:
大量燃烧 化石燃料
温室效应: 大气CO2升高
物质: 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反复循环。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S
HO N
PS
Ca Mg K
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微量元素
物质循环
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无机环境
C、H、O、N、P、S 等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一、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 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 元素。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
1.循环的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
基本元素。而不是指单质,也不是化合物。即为元素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2.循环的具体形式: 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 碳循环:CO2(进出生物群落) 氮循环:N2、NH4+、NO3硫循环:SO2、SO42-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
增加植被
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 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谢谢
C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
固C定太生阳产能者开始
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
的传递是以 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
为
。
D
CO2
消费者
分解者
A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光合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
程是通过______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CO2、碳酸盐
有机物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燃烧
碳通过哪些途径从生物群 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碳在生物群
落内部
通过 什么渠道进行传递?
食物链(网)
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载体。
3. 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4.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示例:氮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
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运动。
生
态
特点
全球性、循环性
系
统
的 物
碳存在的形式:主要是CO2和碳酸盐。
质
循 环
碳循环的形式:CO2
碳循环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染料 的燃烧。
作呼用吸实现的。
分解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
式存在。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O2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D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B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过程
能量流动 有机物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
范围 特点 联系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
1. 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
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 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 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因为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要
2020/11/26
1
你呼一口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有的可能进入你身边一棵小草的叶肉细胞,有的可能随着大气环流漂向异国他乡, 有的可能又转变成有机物重新回到你的体内。事实上,碳和氧等元素就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 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 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大量物质,例如氧、 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 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3.循环的范围: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循环性 反复利用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 致相等,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C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 现象说明了: ( )
A.DDT使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
B
课堂探究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查阅资料: 土壤有很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
素酶、淀粉酶可将纤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 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 放线菌、细菌、真菌等。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 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概念: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 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 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这种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CO2 ;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 气 中 的 CO2
呼
呼
光
大
吸
吸
合
量
作
作
作
燃
用
用
用
烧
导
致
分
解
作
用
摄入
温 室 效 应
消费者
生产者
遗
粪
体
便
遗
残
体
枝
败
叶
分解者
化石燃料
辨图要点:
C
C
D
D
A
B
A
B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
流动
C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 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 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越多)
课后题答案
一、基础题
1、√ ×
2、A 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 给自足的系统。
5、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 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 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
气温升高
化石燃料,短期内大量燃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 “温室效应”。
2.危害:
①气温上升; ②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③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④旱、涝灾害频发,气候异常。
兄弟,
冰
去哪儿了?
探究点一 温室效应的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