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笔论》《九势》
蔡邕《九势》:学会这些理论,就算没有老师指导,书法也可达妙境
蔡邕《九势》:学会这些理论,就算没有老师指导,书法也可达妙境在学书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学习了书法很多长时间,但是,依然写的不像,也没有一点神采。
还有人在学习的时候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在了结构方面,但是,越写越僵。
也有的人在临帖的时候还写的可以,一旦合上书就不会写了。
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当中都面临着一个“笔法”的问题。
元代的书法大家赵孟曾经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结构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用笔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的就是笔法。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书法理论《九势》中对书法笔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释。
《九势》的总述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直接摘取出来。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里的“势”就是书法中的笔法。
书法作品有“势”,就有了动感,有了生命力。
蔡邕提到软笔,自有妙处,初学者也可以效仿。
那么,九势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转笔是用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当中的转折处的独特笔法,它分为两种笔法,一种是方笔,也叫方折,方折最能体现骨力,力感很强。
如果在一幅字里用的多了,势也会变得很强。
另一种是圆笔,也叫圆转,圆笔使字婉转而圆润,在一个字里面出现的太多,势也会变弱。
在书法中方折和圆转是统一使用的。
蔡邕的《九势》是以道家的阴阳调和为宗旨的,方折和圆转就是一对矛盾体,可以相互转化。
他强调转折要顾及左右章法,协调整体。
第二: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讲的就是一个“藏”字,书法也要善于“藏”。
藏锋就是逆势入笔,讲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不能把笔锋露出来,但同时要明白,藏锋的目的是为了出锋。
把握好机会顺势而出,这样写出的力度和势要比露锋更强。
藏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出锋。
第三: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藏头跟藏锋的意义差不多,关键是后续的动作不同。
古人论书之蔡邕九势篇
古人论书之蔡邕九势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所谓“九势”,就是论述运笔规则的九种方法、法则。
《九势》又称作《九势八字诀》,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
其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美学思想,揭示了书法最原始的哲学根源,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书法线条的美学意义探索做出了尤其突出的贡献。
闻名遐迩,誉满天下的九势论著,加起来不过二百零五个字,要读明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的东西大都不会说得通俗易懂,明明白白,因为他们不想把这些核心的东西传给外人。
但是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不懂东汉蔡邕的这一九势,却又是件新愁旧恨,着实遗憾的事情,已故著名学者沈尹默先生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一书中有很有意思的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蔡邕《九势》赏析_独自莫凭栏
蔡邕《九势》赏析_独自莫凭栏【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简介】蔡邕,(公元133——192)字伯嗜,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人)。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通经史、擅词章、精篆隶”官至左中郎,后人称其为“蔡中郎”。
书论有《九势》、《笔论》、《笔势》、《笔赋》,书法传世名作有《熹平石经》等。
X《熹平石经》拓片(来自互联网)【赏析】著作展现了蔡邕独特的审美观:他认为书法肇于自然。
书法是以汉字作为内容的一门艺术,汉字是自然万物的抽象,哪么书法自然也是自然的抽象,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道,自创草书笔法,知笔画之间的揖让,笔画的“绕指柔”;颜真卿的观“屋漏痕”悟出笔锋内敛,点画浑圆;黄庭坚观船夫荡桨,知一波三折。
书法虽然是黑白的艺术,但它也是自然万物之具象的浓缩、升华、抽象。
蔡邕提出了“力”、“势”、“藏”的概念。
“力”指点画的形态和制作技巧,“势”指点画的浓枯、疾涩、粗细、长短等矛盾对立而产生的一种对比的态势。
“藏”指矛盾的双方要和谐,章法、布白要对立且和谐,波澜而不惊。
这也可以理解为结字——行气——布白的过程,或指书法的书写过程。
至如“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的用笔方法,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且和谐,正是“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都。
蔡邕《笔势论》
蔡邕《笔势论》
【笔论】
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书法九十九种笔势写法
书法九势指的是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为汉代书法家蔡邕对书法中行笔技巧的总结。
书法九势原文如下: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
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蔡邕九势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阳生焉;*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用之。
*势,在于紧?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九势翻译:凡下笔结构字体,都要使上部覆盖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体形递相照应关联,不要使形势相背离。
转笔,应使笔毫左右圆转间断又注意相连续,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来。
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是,笔画欲左行先要右,到笔画运至左尽头亦向右回笔。
藏头,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运行。
护尾,画点笔势尽时,用力回收笔锋。
疾势,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之内。
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中用它。
*势,在于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中。
横画,如现鱼鳞平而实不平,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这就是横画、竖画的规则。
这些名叫九势,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
必须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妙境了。
简介:《九势》又作《九势八字诀》,东汉蔡邕著。
论述运笔规则,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邕在《九势》中主要提出了关于书法线条的三个美学概念,即“力”、“势”和“藏”。
“力”是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中心,着重强调“力”是结字、用笔、布局的基础,“下笔用力”方能使字体具有“肌肤之丽”的美感。
“势”则是被赋予了方向*的“力”,常常用来指创作过程中具有一定方向的运笔,是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藏”源于“君子藏器”的哲学思想,强调书法创作需要沉着含蓄,具体到运笔,则要“藏头护尾”,突出书法线条的张力。
蔡邕书法九势
蔡邕书法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评点]笔势与笔法是有区别的。
笔势指的是一种单行规则,指不同点划须用不同的方法;笔法则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点划都不能违背它。
所谓“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
只要学书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读后感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读后感《笔论》开篇便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抒发书者的情怀,以及进行书法创作时书者自身的调整以及该有的精神状态。
蔡邕在《笔论》中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讲述取法自身的内容,“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在培养这一良好的书写状态的过程中,同时也体现了“意在笔先”的这一过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先潜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这与蔡邕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蔡邕的“沉密神采,如对至尊”还是王羲之的`“意在笔先”都是强调了在书写之前要达到的一种良好的书写状态,拥有这种状态是获得佳作的必要必要条件。
这种状态的调整,使书家本人内在的力量得到最大的调动,以备接下来的书法创作活动所用,紧接着作者从书法字外功等方面的自身提高来进行阐述,《笔论》中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并表现天地万物中的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取法自然”对书法是一种间接影响,通过对取法自身取法自然两方面的论述来谈论在书写状态中书写着应有的一种状态。
书法中“取法自然”理念自古以来便是书学当中重要的理论,即使没有被主动提到,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应用到,这是书家们所无法忽视的问题,因为书法创作的源泉便是“自然”,它包括着我们人类自身的所有思想,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皆可以作为书法创作的元素。
古代书论中对于“取法自然”理念在书法中的应用也提及甚多,本论文在也取数例进行了分析,在古代,人们善用比喻的手法将书法的奥秘寓于自然之中,其间也会引起许多的歧义,但其根本的目的却是在向人们透露书法与自然的种种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书法的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魏晋时期的书法家钟繇便有“每见万类,择而象之,再见万物,皆书象之”的论述,这便是取法自然的最高境界了,我们每天都生存在这个万千变化的世界之中,他所赋予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平等的,能否感知到这个世界的赠予便是每个人各自的修行了,自古以来的大书法家们通过这个世界的赋予获得了书法的真谛,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转化,于是便得到了书法的奥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终使其书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为后世所流传所仰慕。
蔡邕《笔论》的书法艺术理论探微
蔡邕《笔论》的书法艺术理论探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汉代是书法艺术理论的源头,蔡邕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
它的《九势》、《笔赋》、《笔论》、《篆势》等理论著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
他的书法艺术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东汉时期的蔡邕(公元133-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著名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更是一位有影响的书法家和重要的书法理论家。
他官至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
《后汉书》卷九十有传,称其“经学深奥”,“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在书法上,他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
南朝梁人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评价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梁武帝萧衍也有类似的评价:“蔡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121蔡邕书法的气势、生命和力量在其最具影响力的官方教科书和书法范本《熹平石经》中得以充分体现。
传蔡邕所作的书论文章有《笔论》、《笔赋》、《九势》、《篆势》等多篇。
尤其是《笔论》,仅仅127个字,却被学书者奉为圭臬。
其理论本身微言大意,博大精深,艺术思想独到而深刻。
现从以下几点略加论之。
―、哲学思想的体现书法源于自然,源于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
这种理论源于道家的“道法自然”说,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书法理论中的体现。
在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汉朝,道家思想一直作为儒学的补充而存在。
虽然蔡邕被认为是旷世逸才的大儒家,具有人世的精神,但蔡邕的祖父蔡勋喜好黄老之学,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再则,到了汉末,随着经学的衰落,当时“儒术独尊”的地位已动摇,在社会各种矛盾渐趋激化的状态下,道家思想逐渐兴盛起来,再加上蔡邕的艺术天赋又赋予他“闲居玩古,不交当世”的个性,又具有道家出世的精神、追求心灵自由解放的一面。
虽然道家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自然而然,是指“无为”,但与自然界有密切的关系。
【免费下载】蔡邕书法九势
书法九势注释 〔1〕此文见载于《书苑菁华》卷九,题为蔡邕《九势八诀》,把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大部分内容续写在“九势”后。后 转载于《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删去了“八诀”,题为《九势》。此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对蔡邕《九势》和《笔论》的再考证
代 值得进 一步考证 , 人们 通常认为二论是宋代人所托 , 笔者 觉得唐代人 伪托 的可能性更大 , 宋人 只是传 抄 而 已。一是统治者 的倡导 , 唐 玄宗对八分书十分喜好 , 这就 为伪托者提 供坚 实的政治基础 , 与宋代相
比唐代更具备这 一条件 ; 二是唐代 与“ 蔡 邕的《 九势》 与《 笔论》 ” 相关 的内容 已普及开 来, 相 对宋人来说 在唐 代应有人早 已阅之 ; 三是“ 蔡 邕《 九势》 ” 的 内容 应在 唐代 已形成 , 因其 出于伪托 , 所 以不被 书家所重
汉王 充 的 “自然 元 气说 ” 联系在一起 , 认 为 二 者
的思 想是 如 出 一辙 的 , 如: 李泽厚 、 刘纲纪等。 ¨ 3 j
同时 , 在东汉许慎 的《 说文序》 中也提到 : “ 书者 , 如也。 ” 这与《 笔论》 中“ 书者, 散也。欲书先散怀
抱, 任 情恣 性 , 然 后 书之 ” 相类 , 这说 明东 汉 也 曾
作者 简介 : 辛魁 鹏 , 曲靖 师范学院教 师教 育学院讲师 , 主要从 事古代 文学研 究。
・
l 01 ・
第 5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5卷
他 们本 着科 学 的态度 对此 进行 了深 入 地研 究 , 查
阅 了丰富 的文 献 材 料 , 从 书法 理 论 、 文学 和历 史
第3 5卷
第 5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Q U J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5 No . 5
2 0 1 6年 9月
S e p . 2 0 1 6
八分笔法秘笈--蔡邕《九势》
八分笔法秘笈--蔡邕《九势》目前我们已知的蔡邕传世书论有《篆势》《隶势》《笔论》和《九势》。
蔡邕被推崇为隶书的鼻祖,也是八分书集大成者,他的书论存世四篇,共计不过千余字,却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和书法美学的基础。
其中《篆势》《隶势》《笔论》三篇多是形象地描述运笔和书体的生动形态,更倾向于书法美的理论。
只有《九势》一篇准确地讲解了运笔的基本方法,因为《九势》中提到的笔法是八分笔法,显然比李斯《用笔法》中二元笔式的内容更完整,对后世学习隶、楷、行、草书体的笔法更有实际意义。
如果说晋唐以后的书论中,每提及笔法多半遮半掩,多讳莫如深的话,东汉时期蔡邕的《九势》是对笔法讲解最细致详尽的一篇书论了。
即使如此,《九势》所传授的对象依然是当时对笔法基本原理所有了解的人,对门外人来讲,无异于一篇天书。
所以,我们需要一点点解开《九势》书论隐藏的迷底。
蔡邕像《九势》的全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九势》第一段“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讲的是笔法总的原则。
一是古人对笔法产生的一个普遍共识,即书法来于自然法则,并且提出了笔法中的阴阳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蔡邕等古人所说阴阳理论并非虚张声势,在笔法中的应用是显而易见,无时不在的,我们运用八分笔法书写时,不仅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切身感受,而且一旦悖离了一阴一阳这个原则,笔锋便会阻滞,无法前行。
01历代书法理论两汉书法理论张子林书法编辑蔡邕笔论和九势汉朝汉代西汉东汉
01历代书法理论两汉书法理论张⼦林书法编辑蔡邕笔论和九势汉朝汉代西汉东汉蔡邕《笔论》和《九势》东汉⽂学家、书法家。
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
初为司徒桥⽞属官,出补平河长。
灵帝时召任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
后因弹劫宦官,遭诬陷,流放朔⽅。
遇赦后,不敢归⾥,亡命江湖⼗余载。
献帝时,董卓专权,强令邕⼈都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
迁都长安后,封⾼阳乡候。
董卓遭诛后,他亦被捕,死于狱中。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少时师事太傅胡⼴,博学多识。
通经史,喜好数术、天⽂,妙操⾳律,善⿎琴、绘画,擅长辞章,精⼯篆⾪,尤以⾪书著称。
他善于总结前⼈⽤笔经验,融会贯通,并形成⾃⼰的风格。
其书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如,有“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之誉(唐张怀瓘《书断》)南朝梁武帝亦称其书“⾻⽓洞达,爽爽有神⼒”(《古今书⼈优劣评》)。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字。
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奏请正定这些经⽂。
诏允后,邕亲⾃书丹于碑,命⼯镌刻,⽴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经》,亦称《熹平⽯经》。
(见下图) 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碑⽴太学门前。
据说⽯经⽴后,每天观看及摹写⼈坐的车,有100O多辆。
相传⼜曾于鸿都门,见⼯匠⽤扫⽩粉的帚在墙上写字,受到启发,归⽽创“飞⽩书”。
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似⽤枯笔写成,为⼀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书时说“飞⽩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书法家,⽽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成者。
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然中各种⽣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
蔡邕《九势》及译注
蔡邕《九势》及译注书法九势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zǎn快走)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kuài古通“快”)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书法九势注释〔1〕此文见载于《书苑菁华》卷九,题为蔡邕《九势八诀》,把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大部分内容续写在“九势”后。
后转载于《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删去了“八诀”,题为《九势》。
此文有认为不能肯定是蔡邕所作的,但更多的人认定文中观点出于蔡邕无疑,后人可能在文字上有增减。
近人沈尹默《论书丛稿》指出:“篇中所论均合于篆、隶二体所用的笔法,即使是后人所托,亦必有所根据。
”〔2〕肇:开始,发端,初始《史记·五帝本纪》:“肇十有二州,决川。
”自然:指自然界,自然事件。
仓颉制文,就是由象形于自然事物而来的。
〔3〕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本义指日照的背向,后遂用以指两种对立的气。
古代思想家把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如天、火,暑是阳,地、水,寒是阴)。
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东汉盛行用阴阳对立统一哲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如王充《论衡·自然》云:“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天地合气,即阴阳合气也。
书法既象形于自然,就要取法于大自然这种阴阳对立的统一,如虚实、刚柔、动静等,以造成书法形式的出现。
〔4〕形势:指书法之形体和态势,此处着重指态势即笔势。
〔5〕藏头护尾:指书写时点画两头藏锋画中,不露痕迹。
蔡邕笔论九势详解
蔡邕笔论九势详解《蔡邕笔论九势详解》是一部关于武术九势的经典著作,全篇囊括了九种不同的武术招式,旨在帮助武术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并提高武术水平。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部经典著作。
一、精彩的内容概述《蔡邕笔论九势详解》共有九章。
第一章是“进退势”,主要介绍了攻击和防御时的基本进退技巧以及相关战术。
第二章是“顺手势”,主要介绍手中武器的使用和技巧,使人更加灵活和自如。
第三章是“盘打势”,主要讲解街头斗殴中的技巧和方法,尤其适合在狭窄空间内作战。
第四章是“飞狐势”,主要用于制敌、摔仗和追击,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技术。
第五章是“争渡势”,主要介绍了水上作战时的技巧和战术。
第六章是“地著势”,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地面作战时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翻滚、攀爬等。
第七章是“左右势”,主要介绍了双手互搏时的技巧和方法。
第八章是“塞鸢势”,主要用于在人群中进行作战,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九章是“跌扑势”,主要用于从悬崖、楼宇等高空跌落时的自救技巧。
二、详细的技术解析当我们在阅读《蔡邕笔论九势详解》的时候,不难发现书中对各种武术技巧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例如在第二章中提到的“顺手势”,书中介绍了单手霸王枪、双戟斧、长矛等多种武器的使用要领,详细介绍了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防御措施。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把握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
三、丰富的插图和图片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各个武术技巧,本书还配有大量插图和图片,细节清晰。
例如在第七章中,书中配有不少双方大战的图片,每幅图片都标注了相应的技术要领,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武术技巧。
四、了解武术文化《蔡邕笔论九势详解》不仅是一本关于武术技巧的著作,更是一本涵盖了丰富武术文化知识的书籍。
书中介绍了不少关于武术的历史和文化,深入解读了武术这门综合艺术,对于武术爱好者而言是非常有益的知识。
总之,如果你正处于武术学习的初期阶段,不妨考虑查阅一下《蔡邕笔论九势详解》。
这本书不仅帮你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更让你对武术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东汉书法蔡邕的九势
东汉书法蔡邕的九势
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九势》是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著,主要探讨了书法的基本要素和创作原则。
以下是《九势》的主要内容:
1.“落笔结字”:强调落笔时要稳重,结构要严谨。
2.“转笔”:指运笔时的转折变化,要求圆润流畅。
3.“藏锋”:即起笔和收笔时,笔锋要藏而不露,以显含蓄内
敛。
4.“护尾”:指笔画尾部要自然收束,避免突然中断或过于尖
锐。
5.“疾势”:指运笔要迅速有力,但不过于急躁。
6.“掠笔”:指掠过笔画时要轻盈自然,增加书写的韵味。
7.“涩势”:即笔画要有一定的阻力感,使线条显得更加饱满
有力。
8.“横鳞”:形容笔画如鱼鳞般排列,要求整齐有序。
9.“竖勒”:指竖直方向的笔画要挺拔有力,保持直线的稳定
性和力度。
《九势》作为书法理论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欣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指导了书法家如何把握笔画、结构和章法的要点,也为欣赏者提供了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和依据。
解读蔡邕的《九势》
解读蔡邕的《九势》蔡邕是东汉学者、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
其书论代表作有《笔论》和《九势》。
《九势》开头写道:“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书法的起源是从自然开始的。
自然是由各类物象组成的,万物生存的共同依据是阴阳两种属性,这就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法则。
书法也是具有阴阳法则这一哲理的,从而使优雅美妙的字形和风韵神气的笔势随着产生了。
蔡邕执琴图蔡氏认为,书法中最重要的“形势”,是由阴阳相摩相荡而产生的,而其根基则在于自然。
蔡氏把书艺的发生、形势的构成等等提升到阴阳哲学的高度来探究,这与汉代广泛流行的阴阳学说是一脉相通的。
汉人好谈阴阳,董仲舒是始作俑者,之后,扬雄、桓谭、王充等思想家,也常以阴阳学说解释万物的生成。
而从时间上看,离蔡氏最近的思想家是王充。
蔡氏特别喜爱王充的《论衡》,自觉地接受了王充的自然观、阴阳观,并且创造性地用于书论。
董仲舒画像王充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浑沌为一”的“元气”;“元气”分离成“清”(阳)、“浊”(阴)二气,清(阳)者为天,浊(阴)者为地,因此,天地是含有阴阳二气的自然。
王充还进一步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互结合、不断推移,就产生了万物,万物的生长、成熟,都是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的结果。
东汉哲学家王充执笔图蔡邕《九势》中提出的“书肇于自然”的美学命题,与王充的自然观、阴阳观如出一辙。
在蔡氏看来,书法肇于含气之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出矣”。
也就是说,“自然”生出“阴阳”,“阴阳”生出“形势”,《九势》中的种种“势”无疑也是阴阳所生的。
蔡邕把书法纳入阴阳的矛盾律中加以阐述,确实提升到了书法美学的哲理高度,给后世书论家以深刻的启示。
《九势》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还最早提出了“势”和“力”这两个重要的范畴。
“势”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势,是力的蓄积,力的发动,力的冲击,力的取向;力,则是势的存在,势的作用,势的能量,势的表现。
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
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蔡邕九势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九势翻译:凡下笔结构字体,都要使上部覆盖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体形递相照应关联,不要使形势相背离。
转笔,应使笔毫左右圆转间断又注意相连续,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来。
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是,笔画欲左行先要右,到笔画运至左尽头亦向右回笔。
藏头,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运行。
护尾,画点笔势尽时,用力回收笔锋。
疾势,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
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
涩势,在于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中。
横画,如现鱼鳞平而实不平,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这就是横画、竖画的规则。
这些名叫九势,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
必须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妙境了。
简介:《九势》又作《九势八字诀》,东汉蔡邕著。
论述运笔规则,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邕在《九势》中主要提出了关于书法线条的三个美学概念,即“力”、“势”和“藏”。
“力”是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中心,着重强调“力”是结字、用笔、布局的基础,“下笔用力”方能使字体具有“肌肤之丽”的`美感。
“势”则是被赋予了方向性的“力”,常常用来指创作过程中具有一定方向的运笔,是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蔡邕笔论九势审批稿
蔡邕笔论九势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笔论 ---------------------------------------------------------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评点]?书家精神的好坏,对其书法创作的效果关系极大。
迫于事势。
情绪不好,就是有最好的毛笔,字也不会写的好,只有胸怀潇散随意,精神集中,如果工具也好,写出的字就会佳妙。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评点]笔势与笔法是有区别的。
笔势指的是一种单行规则,指不同点划须用不同的方法;笔法则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点划都不能违背它。
所谓“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
只要学书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论---------------------------------------------------------
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评点]?书家精神的好坏,对其书法创作的效果关系极大。
迫于事势。
情绪不好,就是有最好的毛笔,字也不会写的好,只有胸怀潇散随意,精神集中,如果工具也好,写出的字就会佳妙。
?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评点]笔势与笔法是有区别的。
笔势指的是一种单行规则,指不同点划须用不同的方法;笔法则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点划都不能违背它。
所谓“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
只要学书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