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安全困境与解决之路——以冷战后东北亚地区为例
境是一 个结 构性 的 观念 , 照这 种观念 , 按 国家 追 求 自 身安全 的意 图会 增 大 其 它 国家 的 不安 全 感 , 为每 因
一
方都 把 自己的措 施 解 释 为 防 御 性 , 而把 另一 方 的
措施解 释为 可能 的威 胁 , 这 里 核 心 的 问题 是 国家 在
间的恐 惧感 和不 信 任 感 。对 于 安 全 困境 的 形 成 , 国
际关 系理论 的不 同学 派 有 不 同 的 解释 , 现 实 主义 新
理论认 为 , 由于 无政 府状 态是 国际体 系的基 本特 征 ,
・
收 稿 日期 :06—0 20 2一l 7 作者简介 : 王庆 忠 (92 , , 18 一)男 山东 临 沂 人 , 中 师 范 大 学 政 治 学 研究 院 硕 士 生 。研 究 方 向 : 际关 系理 论 。 华 国
维普资讯
笫2 8卷 笫 4期
V0 . 8 12 No. 4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20 0 6年 8月
Au g. 20 06
J u a fH z n v ri o r lo e e U ies y n t
文 章 编 号 :6 3 13 2 0 )4—0 4 — 4 17 —2 0 ( 0 6 0 0 1 0
在 冷 战时期 美 苏 争夺 的 地 区 当 中 , 北 亚 地 区 东 无疑具 有重要 的 战 略 地位 , 因为 在 这一 地 区 当 中既
并且 国际体系 的 无政 府 状 态 是 一个 常量 , 就 决 定 这
了任 何 国家都 要 生活在 自助 逻辑 和不 安全 的环 境之 中, 一个 国家 即使 是为 防御而增 加 自己的安 全措 施 ,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利益交汇、角力之地,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渐有崛起之势,尝试冲击亚太地区现有秩序;“世界警察”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一直将此作为战略前沿;二战战败国日本,仍保留强大的国家实力,并向往走向“正常国家”;朝鲜半岛,两国历史上的纠葛,现实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除此之外,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虽然此时的他们无力顾及此地,但是也对该地利益的重要一环。
由此可见,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国家的地缘利益,大国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博弈,国家战略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把握。
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开启核试验之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一点。
所以当今东北亚局势的势变,都可能导致亚洲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塑。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博弈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
目前东北亚的地缘争端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
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都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场地缘争端。
(2)长期性,历史性。
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是各国发展军备的借口。
如今的东北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的长期堆积,其中包括:中朝韩与日本间的侵略关系,朝韩之间的国家分裂问题,朝鲜战争问题等,这些都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堪忧。
(3)利益纠葛复杂。
各个国家在此地区的博弈的目的、期待结果基本都不相同,并且因为利益纠纷,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有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达到共识。
本文便首先从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说起,由此再谈谈如今的东北亚安全态势的种种表象和根源及其未来可能态势。
一各个国家在此的战略部署在此部分主要就东北亚利益相关国家:朝鲜、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战略利益说起。
1.朝鲜朝鲜,是东北亚局势的最大一个变量。
朝鲜自2006年开启核试验以来,一直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坚决态度研制核武器,这都是挑起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诱因,这也是首先谈朝鲜的原因。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及个人 身份危机等不 同层次问题的出现 ,使得安全 局势趋于复杂化 、多元化 。 东亚是 与西 欧 、北美并列 的世界 三大最重要 的经 济 发达 区域 ,地 区人 口和国内生产 总值均超过全世界
大 国共识 、推进 安全治理 ,使东北亚地 区实现持久 和
平 、稳定繁荣 ,成为 当前 迫切需要解答 的重要 问题。
国安 理会 1 9 9 3 年第一 次通 过 了关 于朝鲜 核 问题 的决 议 ,当时敦促朝鲜不退 出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然而 无果 。2 4 年后 ,尽管 国际社会作出了广泛努力 ,但挑
战依 然无 法解决 。作 为 2 1 世纪 唯一进行 核试验 的 国 家 ,朝鲜在从 2 0 0 6 年l O 月 9日至 2 0 1 7 年9 月 3日的 1 1 年 中,先后进行了 6 次核试验 ,其 中2 次据称是氢弹试 验 。此外 ,朝鲜 还进行 了上百次 的中远程导 弹试 射 ,
不息 。这些 问题 长期发展 ,交织 到一起 ,造成一种无
当前 ,全球 治理 已经成为 国际社会 的共识 ,而作
为全球治理 的重要 内容 ,安全治理特别是地 区安全治
理 问题突 出。安全 治理 ,可被界定为通过多边和特定 国家 之间 以公 共和私 人部 门、正式 和非正式 的安排 , 对安全问题进行协调 、管理 、规制的专 门性体系 ,实 现特定 的安 全结 果 。I l l 安全 治理的核心 问题 在于无政 府秩序的存在 。在无政府秩序 的世 界 中,国际社会缺
本 文 为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中等 强 国崛 起 对 中 国提 升 全 球 治 理 话 语 权 作 用 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 1 7 B G J 0 3 8 ) 的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 感 谢 美 国 约翰 ・ 霍普 金 斯 大 学尼 采 高 级 国际 关 系研 究 学 院傅 瑞 珍教 授 ( C a r l a F r e e m a n ) 、蓝 普 顿 教授 ( D a v i d L a m p t o n ) 对 本 文部 分 观 点 的贡 献 和 国家 留 学基 金 委公 派 出国 留学 的 资助 。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_杨竹
第18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2 2017年3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Mar.2017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杨竹[摘要]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局势;冷战;朝核问题;大国关系;领土问题[中图分类号]D8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2-0115-05[收稿日期]2017-01-01[作者简介]杨竹,长春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长春130103)一、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1.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基本概况东北亚地区,地理上广义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中国的东北、华北和俄罗斯的远东部分,地域辽阔,人口密集。
区域内的国家虽然不多,但既有军事强国俄罗斯、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较落后国家朝鲜,蒙古作为只和中俄接壤的内陆国家,也较为落后,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内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很大,加上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核扩散问题,特别是半岛核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首要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复杂而多变。
由于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及美国战略调整,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之后,俄罗斯、日本、韩国军费均有明显提升,可见东北亚区域安全局势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仍处于深刻调整中。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东北亚一直是中日美俄等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也自然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
由于东北亚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同时,东北亚既有安全困境触动了所有相关国家的神经,成为区内外强国显示实力和影响力的焦点。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对策东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的重大缺口,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而地区经济合作滞后制约着中国在东亚的整体战略布局。
可以说,中国安全隐患集中于东北亚地区,影响着稳定北疆、发展两岸关系直至和平统一,集中代表着中国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上的努力,但是,这一地区出现新的变化,给中国会带来哪些新影响,我们中国又如何来应对,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探讨。
1 东北亚当前局势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东北亚区域的主基调,但东北亚战略格局却出现历史性的新变化。
中国崛起进程加快;美国高调宣称在军事、经济和战略上重返亚太;日本外交呈现同心圆排列;南海局势出现新的紧张;朝鲜进入金正恩时代。
尤其2011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强调:“只有美国的强势介入和美国的领导才能确保亚太安全,并表示要确保美国不会因为预算压力而削弱在亚太的战略存在”,宣称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重返亚洲。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并声称南海岛屿领土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美国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泛太平洋经济合作圈,继续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事务;美国一方面提升老盟友关系,从2012年开始,将有2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进驻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使美国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化;另一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与印度、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建立准军事关系,明确提出军事中心转向亚太。
奥巴马政府战略新动向代表了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亚太战略最大的、实质性的调整,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已经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争议及双边关系中的涉台、涉藏问题的结构性争议中转向美国眼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中国的“能力”和“意图”,是针对中国崛起美国亚太战略再度出现新的、重大的变化。
试论东北亚安全困境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试论东北亚安全困境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作者:宋海洋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3期【摘要】“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
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安全机制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安全困境理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Anarchy),无政府状态会导致“安全困境”(Security-dilemma),或称之为“安全两难”,国家间的“安全困境”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
“安全困境”所描述的状况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关系:“雅典权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①最早对“安全困境”情形进行理论分析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John-Herz),他认为安全困境是这样一种情形:“权力单元发现在它们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对其施加影响,从而保护它们免于相互攻击。
”②赫兹提出,“由于安全困境的悲剧性含义导致原本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相互恐惧最终可能产生最可怕的结果。
”③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全困境的产生,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紧密相连的。
”④对他国意图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安全困境的一个关键要素,由于意图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疑惧和不安全感,进而形成敌意的螺旋上升,一个国家即便是出于国防需要而进行的正常的军事活动,也总会被其他国家看作是对本国安全的威胁,需要做出急遽的反应来加以应对,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国家难以摆脱的。
如果国家间安全困境程度加深,很容易导致冲突乃至战争的结局。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安全困境”。
在赫兹提出“安全困境”理论后,其在分析和解读国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作者:高丰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东南亚;安全形势;战略政策一、东北亚地缘政治特征1.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美、中、日、俄。
目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除欧盟、印度、巴西外的四大力量中心都在此。
上世纪 70 代以来,国际公认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美、苏、中、日、欧盟,东北亚地区是其中四大力量间的相互影响地区。
该地区浓缩了世界基本矛盾,大国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一地区安全的基本态势。
2. 东北亚地区的小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大国间存在着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如韩国、朝鲜、蒙古。
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是大国关系的战略缓冲地带,也是大国间的利益边界、利益交汇处,是国际政治力量。
3. 东北亚国家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既有非同寻常的经济活力,又有越来越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种多元性既是产生国家间利益冲突的诱因,但同时也是吸引各国谋求合作互补共赢的动因。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合作常常被冲突所干扰,安全机制迟迟难以建立。
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目前,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难以摆脱“安全两难”困境的束缚。
根据“安全两难”(security delimma)概念提出者约翰·赫兹的界定,凡在国家间“共处但未结成较高的统一”的场合,或者说缺乏“可以对它们施加行为标准、并且由此保护它们彼此免遭对方攻击的较高权威”的场合,总是存在着“安全两难”问题。
它表现在:在该地区内,每个国家都感觉自身处于不安全状态,始终担心被他国侵害,因而为求得安全倾全力去追求实力和权势。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作者:丁菱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涉地区和平和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二是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三是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出路在构建新的安全格局、完善现有安全机制、关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治理困境出路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东北亚安全治理问题之所以成为牵动各方、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原因之一在于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本文将对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入21世纪,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重新将注意力和焦点放到了亚洲,并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这对东北亚的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美国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旨在全面提升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并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
第二,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影响,以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第三,利用2010年3月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盟友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问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所担负的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二)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中日面临的历史问题困境主要在于以钓鱼岛问题、东海区域边界划分为代表的领土争端问题,以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知态度,这些导致中日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对敏感。
简析东亚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其 中恐怖 主义 和 分裂 主义 尤 为值得 重 视 ,它们 背 后一 般 都 有 激 进好 斗 、具有 破 坏性 和颠 覆性 的极 端 宗教 意 识形 态作
支撑 ,因此能给多国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目前在
菲 律 宾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以及 中国 等都有 恐 怖 主义 和分
2 OO9. 9
C N E P R R RD O TMO A Y WO L
39
国还在 日本布置了导弹防御系统 ,这无疑会引起其他国家 的恐慌 ,导致东亚地 区事实上的军备竞赛 。美 日韩与朝鲜 之间也广泛存在着安全两难的现象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东
亚地 区的 和平与稳 定 。
散 、能 源安 全等 。
三、大国之间缺乏有效 的互动及协作机制影响到东亚 地区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使未来局势充满了变数。大国之
间政 治关 系 的性 质 、状 态与趋 势 ,直 接 决定 地 区安 全环 境
东亚 安全 问题产生 的缘 由
一
的质量与走势。东亚各大 国在根本战略利益 、传统意识形 态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着 巨大差异 ,因此大国普遍存 在着疑惧和相互竞争。 目前东亚地区只有 中俄 、美 日之间
三、广泛存在的安全两难严重影响了东亚各国间的互
信 ,并导致了事实上的局部军备竞赛 ,给东亚地区的安全 稳定带来 了潜在危险。根据 ( )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论 新
述 ,国际关 系中普遍存在着 “ 安全困境 ” ,而 由此带来 的
更是多次宣称六方会谈已永远结束 ,这对已取得重大进展
的六方会谈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 ,给朝核问题的解决又蒙 上 了一层阴影 。而中国台湾问题伴随着台湾岛内的政治走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作者:丁菱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01期[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地区和平与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分析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朝鲜核问题扰乱东北亚局势;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出路在于:第一,要构建新的安全格局;第二,要完善现有安全机制;第三,要关注非传统安全。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治理;困境;出路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六个国家在内的区域。
在东北亚涵盖的六国中,中日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中俄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此外,中俄还是世界拥有核武器的两个大国。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东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已经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还多,已经超过17亿人。
此外,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也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态势,地区GDP总量也不容小视,约占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达到16.75万亿美元,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区域安全的热点问题,牵涉地区与世界的稳定与安全。
东北亚问题绝非一个新问题,从历史上看,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古已有之。
但是,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东北亚安全治理问题之所以成为牵动各方、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原因就在于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一、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入21世纪,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随之而来的,是其战略地位在世界格局中的显著上升态势,这也催生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威胁与挑战。
2009年,美国重新将注意力和关注焦点放到亚洲身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是借助同年7月在泰国参加东盟区域论坛之际,发出了“美国回来了”的政治信号,奥巴马更是凭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一跳板,实现了重返亚洲的战略,旨在以“重返亚洲”为口号,不断调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亚太战略布局,整合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东北亚的安全治理构成了严峻挑战。
冷战后中美东北亚安全政策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论文
冷战后中美东北亚安全政策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论文首先,冷战后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逐渐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
受盟国关系的影响,美国一直在东北亚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和安全承诺。
同时,中国在近年来的迅速崛起也使得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势力不断增强。
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既存在竞争的一面,又有合作的一面。
两国在地区冲突防控、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同时也存在在朝鲜半岛、台湾等问题上的分歧和竞争。
其次,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朝鲜半岛、台湾等问题上。
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美两国在处理朝鲜核问题、半岛安全和稳定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
同时,台湾问题也是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安全政策的一大焦点。
对于台湾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
最后,冷战后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与地区的安全格局密切相关,需要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安全。
中美两国应加强战略沟通,促进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协调与合作。
同时,应就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等重大地区安全问题加强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总之,冷战后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与地区的安全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美两国应加强战略互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在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双边关系,而是直接涉及整个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
冷战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一直是东北亚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因素。
双方的安全政策对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首先,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朝鲜政权的不稳定和核武器威胁一直是整个地区安全的核心问题。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今天,气质出众的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李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战后以来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的基本结构、中国崛起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形以及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安全环境与挑战。
东北亚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中国的东北部、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同时由于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渗透和美国与该地区安全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也应该被包括在东北亚地区安全的范畴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冷战以及使得美国力量介入。
战后的雅尔塔体系规定了美苏之间的势力范围,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归属尚未确定。
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完全改变战后东亚国际政治关系格局。
使得日本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中心与主要支柱。
而朝鲜半岛成为大国间的缓冲地带,形成冷战对抗局面下的安全秩序。
在全球、地区、次区域出现三重结构:美苏对立,中美对立和中苏对立,朝鲜半岛与台湾问题。
战后以来,东北亚政治安全结构的基本态势为:“轮辐结构”以及有限霸权下的势力均衡与相互牵制。
其特点是:1)地区一体化难有大进展,2)地区内各国难以建立战略互信3)始终是热点地区。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安全的地区化。
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地区安全环境对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
安全的的地区化的特点在于,1)其威胁的主要根源源自地区内;2)地区安全互动的后果更多的局限在地区范畴之内,而不是直接扩散到全球层面;3)管理地区安全的战略和制度方向主要有地区内国家或通过力量的相互牵制或凭借集体协调与合作来处理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4)地区内国家有队地区安全的认同,各国意识到与邻国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
但是安全的地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1)该地区大国汇聚、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冲突,战略利益的和谐关系无法构建,表现出非兼容性的特征;2)国家类型、发展程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各异,处于巨大的权利转型过程中,上升中的国家和衰落的国家,挑战体系现状的国家和维护体系现状的国家,从平衡的多极向不平衡的多极过渡等特点,即表现出非整合型特征;3)历史问题和冷战遗产未得到清理,各国间政治互信度低下,战略安全利益无共识,甚至敌对,冷战思维强烈。
一带一路缓解东北亚安全困境:可行性及其路径
一带一路 "缓解东北亚安全困境 :可行性及其路径摘要:在当前我国周边区域之中,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问题相对较为严重,这些地区本身对于中国内部实现和平稳定统一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要想加快区域合作其本身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基础要求下对当前的安全困境进行针对性的缓解协调。
东北亚地区之所以始终称之为“一带一路”的主要倡议缺口,其原因就是在当前国际形式的变化影响,这些因素产生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困境安全”的有效解决。
只有将东北亚地区逐渐的融合在“一带一路”的圈层之中,才能为双方带来良好的合作环境,逐渐的形成较为良好的循环机制。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当前国际关系分析研究的核心论题。
在中国的周边区域环境之内,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比之其他国家更加的严重,因此加快安全利益管理势在必行。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建交工作的又一次升华。
但是“东北亚和朝鲜半岛”虽然身处在“一带一路”范围内,但是却没有与中国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建交理念。
因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势在必行。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安全困境在当前多边机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相对全面的沟通方式,加快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问题缓解尤为重要。
要想坚守基础原则,加快推动区域的合作供应,就要在相对紧密的环境下加强多个层面之间的交流,减少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当前东北亚地区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核心潜力最深的国家地区。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着周边区域的合作供应。
通过对我国海关提出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总额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紧密的合作贸易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符合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实际需求。
二、安全困境的产生让东北亚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的遗漏区“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重新规划了整个亚欧大陆的经济发展版图,在六个已知的经济走量之中,虽然已有部分国家的走廊与东北亚地区相接壤,但是两条主要的方向都是以西北位置作为延伸。
东北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东北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东北亚局势分析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日本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
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
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美国在东北亚局势及各国关系上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美日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实施联盟使得日本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俄罗斯发展、中国崛起也在进一步进行当中。
美日同盟日本通过一系列条约将自己的安全与美国利益捆绑到了一起美日同盟在冷战结束后其基本战略价值并未消除而是通过新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安全合作防卫指针得以强化和充实日本崛起如果日本能够维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将增强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要求而要成为东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国那时日本可能要求美国撤军而日本的自卫军也将正式的成为军队俄罗斯发展俄国一直渴望重振其大国雄风但是这必须先经历一个漫长的政治改革过程、同样漫长的民主稳定过程和更加漫长的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
再加上俄罗斯对欧洲和南部边界的严重安全关注分散了他对东北亚地区的注意力俄罗斯很可能在长期内只能维持它作为东北亚一极的态势。
中国振兴中国如果能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的话那中国的崛阻挡的了。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的情况下中国为了国家起就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安全和经济安全必然要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并积极用高科技武装国家机器。
那时就有可能打破东北亚的多极均势格局。
美国将会重返东北亚以维持该地区的均势格局。
那时美中将可能爆发冲突。
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战略对东北亚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扰动因素首先是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战略。
东北亚安全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东北亚安全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摘要]从地缘政治、安全机制和大国关系上看,东北亚存在的安全困境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东北亚国家通过自助、结盟、多边安全机制和均势等途径谋求实现安全。
中国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中国应该注重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来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中国和平发展[一、东北亚安全困境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东北亚是大国集中的地区,同时又是安全机制薄弱的地区。
东北亚既存在着冷战遗留问题,也存在着现实隐患问题。
东北亚在地缘上靠近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存在直接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朝核问题以及该地区存在的领土争端不时会造成一定的危机,从长远看潜伏着冲突的可能性。
1.从地缘政治看,东北亚是中国重要利益集中的地区,但也是不稳定因素集中的地区。
中国经济的重心在东部地区,东北亚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
东北亚恰好是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集中的地区。
台湾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
虽然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上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台海局势仍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美国把以国内立法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干涉台湾问题的法律依据。
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横亘在中日之间。
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存在着南海岛屿争端。
越南、菲律宾试图把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卷入到南海争端之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日本与韩国之间存在着独岛(竹岛)之争,与俄罗斯存在着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之争。
朝核问题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迁延未决,期间朝鲜于2006、2009年两次进行核试爆。
2010年出现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使地区热点问题再次凸显。
东北亚地区存在着潜在的冲突的可能,这些安全隐患也影响地区信任的实现,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从安全机制上看,东北亚存在着以美国为核心的军事同盟体系,但是缺少制度化的区域安全机制,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
东北亚地缘与安全——中国地缘安全的困局与化解
2008.132(中)i▲{I;I J占轧会l政法论坛0东北亚地缘与安全—一中国地缘安全的困局与化解李宏香摘要随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东北亚崛起,El本积极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韩国也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远洋军事力量,朝核问题久拖不决,我国台湾地区的分裂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地缘与安全问题在东北亚地区并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淡化,而是变得更加凸显。
东北亚地缘与安全格局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和变革,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地缘安全出现一系列困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东北亚地缘与安全基本形势,探询中国地缘安全困局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地缘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中图分类号:D51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2—153-03地缘,是指因地理因素使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因相邻而产生的战略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战略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即为地缘安全。
“地缘安全是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军事力量格局的地域形式。
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内安全形势和有关国家的安全行为,地理因索则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1’东北驻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
在这个范围内,不仅有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还有斩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
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地缘上也是东北亚的一部分,并对东北亚不断施加影响。
同时,美、日、中三国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使得该地区成为大国力量的角力场。
东北亚地缘安全与东北亚的地理条件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地缘战略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
同时,东北亚国家各自的地理条件和民族传统。
组成了各自的国家的特征。
而且,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各自的地理条件的影响,并在这个地理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谋取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受制子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国家对本国家在世界地理位置的中的定位和认知观念的差异,将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战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_张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收稿日期:2006-04-28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张 晶(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的产生源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问题较为突出,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形成既有新现实主义视角的物质性原因,也有建构主义视角的社会性的原因。
东北亚国家可以采取加强相互间经济技术合作,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安全机制以及积极寻求多边主义等途径来解决安全困境问题。
关键词:安全困境;东北亚;成因;途径中图分类号:D81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6)04-0153-03作者简介:张晶(1973-),男,湖北襄樊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安全、大国关系。
安全困境 (secur ity dile mm a)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概念。
它首先由美国学者约翰 赫兹(J ohn H H erz)提出,指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为获取安全而不断扩充军备寻求权力,从而使其他国家面临威胁而采取同样办法来获取安全,这样产生了安全与不安全的恶性循环,就构成了 安全困境 。
约瑟夫 奈认为, 安全困境和国际政治的实质特点与无政府状态密切相关,即缺乏一个高级的政府。
在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为增强安全所采取的独立行动会造成其它国家更加不安全。
其它国家发现这个国家正在变得强大,就会扩充自己的实力以保卫自己。
其结果是,每个国家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安全的努力会造成所有国家更加不安全。
[1](P16)可见安全困境产生根源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安全困境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不仅有政治现实主义中的物质性的因素(即国际社会中权力的分配),还存在社会性的因素。
其产生还和相关国家领导层和民众的某种特殊的心态有密切联系,它表现为国家的领导层和民众普遍认为本国缺乏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门洪华2013-1-29 17:38:0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8年8期作者简介: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
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
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
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
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安全困境战略应对东北亚中国19世纪中期迄今,东北亚一直是中日美俄等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也自然成为诸大国竞争的焦点。
冷战时期东北亚是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阵地,冷战后亦是冷战遗产犹存、热点频发的不稳定地带和最有可能出现大国冲突的地区。
这样的情势决定了东北亚相关各国以安全诉求为核心,其安全压力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地区。
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形成也困难重重,与日益走向缓和的国际大环境相比,东北亚安全情势尤其复杂,并影响到地区经济合作、能源合作乃至国家间正常关系。
由此看来,东北亚的安全困境是无解之局。
另一方面,由于涉及中日美俄诸大国利益,东北亚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
东北亚既有安全困境(尤以朝核危机为爆发点)触动了所有相关国家的神经,打破既有安全困境关乎相关各国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包括蒙古在内的地区诸国的共同愿望。
概言之,相关诸国均在思考应对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
安全困境的传统战略应对措施往往是建立霸权、军事结盟和寻求均势,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教训则使集体安全思想成为全球范围内寻求安全的路径。
20世纪80年代迄今,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因素跨越国界,国家安全的传统边界已经被打破,当代解决地区安全困境的两种模式也引起了各国浓厚的兴趣:共同体模式与合作安全。
在这两种模式中,前者寻求高制度化的超国家架构,后者则寻求低制度化的协商一致。
西欧模式是大国主导的共同体模式,法德构成整合发动机;东盟模式则是小国合作的共同体模式,寻求协商一致。
合作安全将安全困境从结构性概念发展到进程性概念(Processing Concept),并成为一种待检验的应对之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付诸实践。
当前,反思霸权、同盟、均势、集体安全的成败优劣,从共同体建构中获得启示,寻求合作安全,集中体现了各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也为东北亚安全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溢出效应东北亚安全困境随地区内外大国的入侵而产生,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尤其构成了东北亚安全史的基本内容。
18世纪之前,东北亚的重要国家仅中国而已。
19世纪中后期,日俄交替侵华,其中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使得中国丧失了东北的安全屏障;日本在20世纪初吞并朝鲜,入侵中国东北,操纵成立“伪满洲国”,并妄图依此构建“大东亚共荣圈”。
二战之后,美国驻军朝鲜半岛和日本,视之为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并直接导致中国台海两岸的分治、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钳制东北亚安全的美日中俄四角应运而生。
东北亚形成了以中俄朝(以双边友好条约形式)为一方、以美日韩(以双边军事同盟和美国驻军为形式)为另一方的对峙体制。
东北亚是世界上惟一处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美日俄四大国包围之中的地区。
四国在地缘上聚焦于东北亚,历史上因相互矛盾而多次兵戎相见,其地区影响力无法忽视。
作为冷战体制的遗留地,东北亚集中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与封闭国家等各种政治类型国家,这里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冷战遗留下来的热点问题,如领土、边界问题,也有冷战后大国兴衰带来的新热点,如大国利益分配的变化等,国家统一、领土纠纷、能源资源、生态保护、核武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
而且东北亚各国战略互信程度极低,缺少有效的安全制度约束,从而使得安全困境普遍存在。
东北亚各国奉行不同的安全政策,更使众多安全困境之间相互影响乃至相辅相成,地区热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失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尤其是朝鲜半岛局势发展成为区内外强国显示实力和影响力的焦点。
安全困境不仅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也是一个进程性概念,其存在也必然溢出到其他问题领域,因而还是一个功能性概念。
基于此,下文将从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等三方面来分析东北亚安全困境。
结构性安全困境多与传统安全相关。
就单个国家而言,东北亚是世界主要力量中心的汇聚点。
东北亚有世界三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日和崛起的中俄,还有韩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和朝鲜这样的封闭国家。
军事上中美俄是核大国,日本是常规力量大国,而朝鲜核武器开发举世瞩目。
东北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战略目标对冲,历史和现实矛盾分外复杂。
勘为表征的是,历史积怨和现实制约导致朝美、朝日关系未实现正常化;且朝鲜半岛重兵对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密集的地区,有朝韩正规军近190万人,美国驻军3.7万人。
加上其他东北亚国家的军事集结,可以说东北亚集结了数百万大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最先进的军事装备。
庞大的军事集结是战略互信缺失的结果,又反过来加剧了各方战略互信的缺失,构成了安全困境上的恶性循环。
从双边角度讲,东北亚素来缺乏多边主义传统,军事同盟和双边主义最为流行。
东北亚安全架构的主要组成因素是美日联盟、美韩同盟、中朝传统双边友好关系,以及中俄朝等的单边力量结构,而较为完整的安全框架就是美国建立的双边军事同盟。
但排他性的军事同盟在战略上导致相互猜疑,在地域上覆盖不全,在成效上则易引致对抗性思维和制衡性行动,从而阻碍了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达成。
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了其他双边关系,如台海问题关乎中国最核心的战略利益,也对中日、中美关系构成了重大牵制,固有的双边领土、领海纠纷(如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韩日独岛/竹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争端等)具有零和博弈的性质,极大地制约了有关各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和战略互信。
尤其是位于千岛群岛南端的北方四岛是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对日军事行动的前沿阵地,即使日本把对俄援助、签订和约与领土问题挂钩,俄做出让步的可能性也不大。
可以说,领土、领海本身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各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而这方面的争端不仅会激化国家间矛盾,带来地区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合作,使各国利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多边角度看,东北亚缺乏可资利用的制度性资源,东北亚历史上从未真正形成过地区协作机制,缺乏有效的多边政治组织和广泛意义上的地区论坛及军事联盟。
涉及东北亚安全的多边、超地区的对话机制主要有三个;始于1994年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它是一个包括所有东北亚国家在内的泛地区性论坛;1993年成立的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其下设的“北太平洋工作组”目标就是推动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和朝鲜半岛稳定框架的建设;始于1993年、由中美日俄朝韩六方官员和学者共同参加的东北亚合作对话会(NEACD),它致力于建立信任措施,尤其在海事、核不扩散、危机预防、透明化等方面卓有成效。
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安全合作主要还停留在条约和协议层面,地区性多边安全机制的缺失引发了各国间的猜疑、畏惧与敌意,也导致对地区争端或潜在争端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和仲裁。
东北亚进程性安全困境主要体现在各国战略调整的结果上,尽管其中不乏积极成效(如中国崛起对地区稳定的贡献),但消极影响更为突出。
首先,美国推行导弹防御计划、强化双边同盟的做法加剧了地区安全困境。
美国在东北亚的目标依旧是防止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挑战其核心地位,或成为其势均力敌的竞争者。
美国对中国实施软遏制的战略目标没有变,美日同盟的加强使中国深感不安,售台武器被美国视为制约中国的重要筹码,从而增加了地区安全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美国没有放弃对朝敌对思维,美韩同盟的强化也使朝鲜感到了强烈的安全危机,并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朝鲜发展核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导致半岛局势恶化。
其次,东北亚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划时代转型,尤其是中国全面崛起、日本政治崛起和朝鲜打破孤立的努力使得东北亚安全情势更为复杂,增加了稳定各国战略预期的困难。
中国在东北亚采取均衡政策,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力不断增长,成为稳定东北亚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但是,中国的和平发展威胁到了美日对亚洲领导地位的追求,两国均不会放弃对华接触加牵制的“对冲”战略,并会将东北亚安全和两岸关系视为制约中国的最有效因素。
日本长期致力于东北亚主导权的争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力图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尤其是2002年经济走向复兴以来,日本更是在东北亚特别是朝核问题上摆出了咄咄逼人的姿态,视朝鲜为战略遏制对象,争取收回失去的领土,试图建立以美日同盟为主导的地区多边安全体制,并与美国共同主导东北亚安全事务。
朝鲜通过宣扬“拥核”的极端方式彰显其存在,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
朝核危机是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交汇,美国更是把核扩散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进程将复杂而漫长。
韩国采取与朝鲜积极协调的措施,致力于推进民族和解与半岛统一,对韩国而言,美韩同盟的双刃剑性质彰显,①未来对其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将更大。
另外,冷战遗留问题未能在进程中得到解决,并钝化为结构性困局。
尤其是随着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和战略调整的加强,主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均有所强化,并与历史认识矛盾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国家对安全困境的敏感。
东北亚的功能性安全困境源于地区权力结构,又受到进程性因素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非传统安全、经贸合作、资源(能源)合作和社会文化等诸方面。
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非传统安全领域多是功能性领域,但源于传统安全考虑在东北亚诸国国家安全上的重要性,东北亚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纠缠不清,非传统安全合作展开有限,且无法取代传统安全议程,导致东北亚安全合作以稳定热点、缓解冲突等消极目标为重心。
从经贸合作角度看,东北亚国家之间不仅没有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正式协定,甚至连讨论经济合作的协商机制也不存在。
尽管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比重增加等实质性经济联系在加强,但经济合作水平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
中日韩三国早就形成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三国政府对加强地区合作也抱有积极态度,但历史因素、战略考虑、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政治互信缺失等制约了三国经济合作的深度,经济相互依赖反而导致战略层面的更大疑虑。
概言之,东北亚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并没有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没有为缓冲地区政治紧张关系提供强有力保障,甚至未能实质性提高各方政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