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2)
2019-2020年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课后练习:第2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1.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
由此可知王阳明( )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2.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
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A.注重德性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个性自由3.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脱心态B.王阳明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4.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5.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孟子荀子董仲舒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A.传承性B.批判性C.佛学化D.超前性6.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7.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8.黄斡(1152-1221年)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第三课程朱理学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 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 尚。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博
学
(一)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明之 辨,
含义:宋代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之 审 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 问
笃之
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则,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行, 之慎 。思
代表人物: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
之 ,
一、宋明理学的内容 (二)程朱理学
“有理则有气”。哲学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学 明之 辨,
“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 之 审
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
,问
伦理观:天理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笃 之
行,
“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无 之 慎
人欲即皆天理”、 “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
则“天理”衰。 强调“天理”与“人欲”相对立
。思 之
,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涵养
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认识论:“格物致知”
阅读材料
博
材料二 朱熹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所
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 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 颐(1033---1107)兄弟二人。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随堂练习题:第二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1.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A.传承性B.批判性C.佛学化D.超前性B [理学家对于先秦时期孟子、荀子和西汉时期董仲舒均进行了批判,说明宋明理学具有批判性,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C [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被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排除A项;其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排除D项。
]3.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D [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项;A项表述有误,排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项;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
]4.黄斡(1152-1221年)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
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材料中的“先生”是指(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黄宗羲A [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故A项正确;B、C两项提出了心学;D项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宋明理学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 有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
,
(理学核心思想)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 碍作用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的阴阳变化。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B、修养论:
①区分“小学”和“大学”(格物致知) ②“仁”是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
然…
③仁者境界不仅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心
程朱理学的影响
消极: 提倡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观念等;用三纲五 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 南心宋学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阳明先生,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第2课-宋明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
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 “破
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 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心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 的鲜虾山麓)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明中王守仁 2、主要思想: (1)陆九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白在人间。 ——明· 于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陆九渊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 心就可得到天理 ——陆九渊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 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 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 宋明理学由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组成.
1、代表人物: 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
“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1)哲学观:
2、主要思想 (2)方法论: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3)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 唯心主义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宋明理学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
第2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重点:宋明理学的阶段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教材整理1理学的产生1.背景(1)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重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唐宋以来儒家学者不断思索的重要问题。
(2)面对困境,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
2.产生(1)王安石创立了“新学”,并以其为指导,实行变法。
(2)官僚地主集团反对王安石变法,把理学作为他们反对变法的精神武器。
3.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4.影响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三教合一”的认识“三教合一”的主X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X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教材整理2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
2.主X(1)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主X先有理而后有物。
(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道德观:强调“克己复礼”,主X“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封建纲常。
教材整理3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思想主X(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
理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故又称“天理”。
(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主X“存天理,灭人欲”。
2.影响(1)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尊崇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
(2)朱熹的理学还跨出国门,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
教材整理4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心学的形成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4讲宋明理
第34讲 宋明理学 江苏考试说明 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王阳明心学。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 明辨, 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宇宙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3)认识论⎩⎪⎨⎪⎧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 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考向 程朱理学的内容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史料二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宋明理学2
5.理学旳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旳自然欲求,产生了悲观 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理学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旳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了主动作用。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关键,既贯穿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维护封建统治旳新儒学。 儒(根本)
(目旳)
董仲舒旳新儒学=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 神学化
宋明理学=儒家+道教+佛教 “理”是世界万物旳根源,
思辨化
指世界和事物中具有顺序、条理、法规、规律。
理学它为何产生以及它有什么特点,宋明理学旳产生是儒学旳一种复兴,它是针对佛学和道教旳兴起,向儒学示威旳情况下,做旳一种复兴,那么佛教和道教,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儒学产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三教合一
宋明 理学产生,儒学复兴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旳代表人物, 阐明宋明时期儒学旳发展。
一、宋明理学兴起旳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3.唐朝 统治者奉行“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旳学说 (3)地位——心学旳集大成者。
致良知——良知是天理。加强道德涵养,去掉人欲,恢复 良知旳本性。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旳行为 实践。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宋明理学(二)剖析
程 颢
朱熹
程 颐
王 守 仁
二程兄弟在理学思想发展中的贡献
程颢(hào)(1032—1085)
字 伯 淳 (chún) , 学者称明道先生。河 南洛阳人。曾任地方 官吏,后任太子中允、
监察御史里行。
程颐(1033—1107)
字正叔,程颢之 弟,学者称伊川先生 。们在思想方法上注重区 分形上与形下是分不开的。《周易· 系辞》说“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 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对这两句话给以了不同的解释。二程 认为,凡是物质的东西,具体的东都是属于“形而下” 的,是“器”;凡是普遍的、抽象的东西都是属于“形 而上”的,是“道”。感性地存在的东西是形而下的, 只有用理性才能把握的东西是形而上的。天地、万物、 阴阳都是形而下的器,事物的规律、本质、共相才是形 而上的道。程颢认为区分普遍与特殊、区分理和物、道 和器,是哲学的重要方法。
“敬”与“静”混为一谈。程颐说:“敬则自
虚静,不可把虚静唤做敬。”(同上)用“主
敬”代替周敦颐的“主静”。一味求静,容易
放松警惕性。至于“敬”的界定,程颐说: “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
谓一。”(同上)所谓“主一”、“ 无适”。
就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去遵守封建伦理二不要有 一丝一毫的背离。(僧侣主义修养方法,比佛 道僧侣主义更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
性,尽性便至命。因指柱曰:‚此木可以为柱,
理也;其曲直者,性也;其所以曲直者,命 也。‛理,性,命,一而已。(《二程外书》 卷十一)
既然,从根本上看,性、理、命难以分开,
为什么又出现不同的概念呢?程颐说: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
为心,其实一也。(《二程遗书》卷十八) 就是说理在自然为不可违抗的“命”,在 社会为规范行为的“义”,理赋于人为先验之 性,理寓于身为主宰之心。
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唐末五代时期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的目的,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2.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⒈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1)理是根本,理先于气。
(2)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
(3)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2.修养诊: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1)区分教育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2)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
(4)仁者境界毫遁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1)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道(2)认为秦汉以来的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
(3)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三.理学的发展(发展为心学)1.心学的基本特征(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即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即“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3.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世称阳明先生)(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1)不同(比较类模板——分点列表,归纳异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类
材料
无
孔孟 儒学
所学
孔子:“仁”“为政以德”“有 教无类”;孟子:“仁政”“民
强调仁政、民本
不同:孔 孟强调仁 政、民本;
不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强
同
材料
无
强调大一统、天 调天人感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234
解析 答案
3.命题点: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 (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明本心等
发展:宋代儒学重 视孔孟儒学;重视 思辨、强调个人修 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3.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 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 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 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 “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形成过程
(1)创立——“二程”
人伦者,天理也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
1.3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北宋河南洛 阳人。颢与其弟颐学于周敦颐 ,合称“二程先生”。北宋儒 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 学代表人物之一。二程主张通 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强调封 建道德的自我修养;认为“万 物皆出于理”。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
理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程 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积极: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①基本观点:
·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强调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朱熹(1130—1200)徽州
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婺源(今属江西)人,南
“存天理、灭人欲”
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
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 ·道统论:“三纲五常”、“正君心”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宗教 佛教
来源
来源于印度 (外来)
教义
认为现实一切都是苦。人 们只能忍受。主张舍弃对现实 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 和对来世的向往。
东汉末年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
道教
(土生土长) 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三教图》清·丁云鹏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 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 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体现 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 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 相对。
《宋明理学》教案二:程朱理学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和碰撞
《宋明理学》教案二:程朱理学与现代科学的对话和碰撞。
一、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是由两位明代大儒程颢和朱熹共同创立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史上一种具有普遍影响的学术理论。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它认为人的良知是连接人和宇宙的纽带,是人类道德和行为的根源。
程朱理学强调的“心即理”,即把主义、道德等概念内化于个人日常行为中,由此实现“人本主义”的战胜。
据程朱理学,宇宙是由“理”组成的,这种“理”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和不变性,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价值观念和对于世界的认知之中的真理。
同时,“理”作为一种本质特征,它也具有“心”的属性。
在程朱理学中,“归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认为万物之中包含一个总体原则,即“理”,并且这种“理”是普遍存在的、刻印在万物之中的。
二、程朱理学和现代科学的衝突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程朱理学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于程朱理学而言,万物之中的本质属性都是“理”,但是现代科学却发现,现实世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立的物理属性,并不能仅仅归结为一个统一的属性。
“归一”这概念被现代科学所否定,因为现代科学认为宇宙的本质规律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心即理”的概念也遭遇了现代科学的挑战。
现代科学在研究人的心理时,更多的关注人的神经、心电等生理机制,而不是“理”或“良知”的存在。
此外,程朱理学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往往过于模糊,只是以“夫万物之所以为物者,必以有形有质”来表达,没有对于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思考,这与现代科学中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入研究的核心区别。
三、程朱理学和现代科学的对话虽然现代科学批评了程朱理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
两种思想流派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契合之处。
在宇宙的本质规律中,尽管现代科学认为单一性规律不成立,但是现代物理学同样认为宇宙围绕着一些共同的规律运转,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质能守恒定律”等等,这些规律同样具有普适性和不变性。
这就给程朱理学和现代科学对话带来了可能。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宋明理学心性论.第2版
宋明理学心性论.第2版
宋明理学心性论是宋代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心”是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根源,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以“心”为准则。
因此,他们认为,若能够探究心性,就可以明白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陆九渊认为,心性有六类:信、疑、惧、恶、怒、欣。
这六类心性可以用来描述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
例如,当人们面临种种困难时,他们会产生信心,以相信自己能够克服障碍;当他们遇到了危险时,他们会产生恐惧,以对抗危险;当他们受到某种不公正对待时,他们会产生怒气,以反抗不公正。
陆九渊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观察自己的心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原则,从而达到道德发展的目的。
因此,他倡导人们要勤于观察自身,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2课-宋明理学-练习题
第2课-宋明理学-练习题第2课宋明理学练习题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化的主流思想之⼀,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爱⼈”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即礼也”、“⼼外⽆物” D.“万物皆只是⼀个天理”2、“眼珠⼦,⿐孔⼦,朱⼦⾼于孔⼦;眉先⽣,胡后⽣,后⽣长于先⽣。
”这是⼀副中国近代⽐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于孔⼦”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了系统的⼼学理论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于孔⼦C.朱熹的⼼学理论⽐孔⼦的学说⾼明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儒家学说3、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物北宋“⼆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4、下⾯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有⼈⾃⾝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学习个⼈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宋代程朱理学的核⼼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仁”与万物俱⽣C.“理⽓论”“⼼性论”D.封建的伦理道德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欲”,这⾥的“天理”是指A.天体运⾏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感应”理论7、“⼀事不穷,则阕了⼀事道理;⼀物不格,则阕了⼀物道理”,其⾔论反映出朱熹%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然界事物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主张“存天理,灭⼈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8、“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学9、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创良知之说,为暗室⼀炬。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后来的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大纲、要点、思想特点等方面全面梳理宋明理学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是在南宋时期兴起,在明代达到高峰。
它以程颐、程颐的学生朱熹为代表,提出“理”是存在于人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
宋明理学通过研究和修养来实现人的内外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大纲宋明理学的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关系、知行合一和治学方法。
1. 天人关系:宋明理学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序和统一的,人应该遵循和体现天地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
2. 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它认为人的知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人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3. 治学方法:宋明理学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
它倡导通过阅读经典,注重内心修养,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同时,它也强调反思,批判性思维以及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观点。
三、要点1. 心性:宋明理学认为心性是人与天地之间的连接。
它是人的真实本性,是独立于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
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和发展心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2. 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宋明理学中,理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3. 诚:诚是指人对理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真诚态度。
在宋明理学中,诚是一种品质和道德准则,是心性和理的统一体现。
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四、思想特点1. 和谐观念: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相处和相互合作,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宋明理学》课件02
本 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学
案 栏
答案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以纲
目 开
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
关
(2)材料二中朱熹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学习·探究区
三、陆王心学
学案4
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
2.理学的兴起
学案4
(1)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
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
本
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学 案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
栏
目 开
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 道教 思
关
想,发展了儒学体系。
[深度点拨]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儒学能够长期兴
学案4
学案 4 宋明理学
本
学
案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栏
目 开
期儒学的发展。
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4
一、儒学的危机
本 学
1.儒学的危机
案
栏 目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
开 关
天命思想 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
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学习·探究区
学案4
二、程朱理学
本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 朱熹 。
学 案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