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铆接工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架铆接工艺准则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的工艺管理,完善车架铆接工艺,保证车架铆接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中重型卡车的车架总成及其零部件。
3 铆钉
3.1 铆钉材料、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应符合Q450-1995;
3.2 铆钉表面一般进行氧化处理。
4 铆钉孔
4.1 铆钉孔中心到弯曲边的最小距离(见图1)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单位:mm)
4.2 测量点
铆钉孔孔边距“X”应从图2所示测量点计起。
4.3 角度偏差
纵梁上、下翼面对腹板的角度偏差为±1°或±1.5mm (当翼板宽度为90mm时),见图3.
4.4 铆钉孔的直径,见表2.
表2 (单位:mm)
4.5 去毛刺
4.5.1 无论产品图样上是否注明去毛刺,实际加工过程中都必须对孔的两端打磨或倒角,以去除毛刺。去毛刺后,手指肚划过孔端边沿应感觉平滑、无明显凸兀感,孔内必须无残留铁屑或飞边。
4.5.2 零件装配时铆钉孔允许的最大位移量(错位量)为 1.6mm,为消除位移可采用与孔径对应的铰刀绞孔,以保证铆钉能顺利插入。
4.5.3 铆钉孔位移量不大于1.0mm时,允许使用导正销或其它方法来使铆钉顺利插入铆钉孔, 否则应绞孔至铆钉能顺利插入。
4.5.4 绞孔时铰刀的最大倾斜角为5°,铆钉插入前铆钉孔两端应按4.4.1的要求去毛刺。
5 铆接
5.1 铆钉墩头成型应为球冠形(或近似球冠形),其直径dk应不小于铆钉杆直径的
1.5倍,其高度K应不小于铆钉预制头高度,见图4。
5.2 铆钉、铆接零件表面应清洁,不得有锈层、油垢,铆钉孔不得有毛刺。
5.3 铆接后,铆钉头与钢板间及各铆接零件间的贴合面必须紧密贴合。
5.3.1 铆钉头(包括成型头及预制头)与被铆钢板间必须紧密贴合,其间隙不得大于0.05mm,见图5。
5.3.2 被铆零件间的贴合面在铆钉沿周3d(3倍铆钉杆直径)范围内必须紧密贴合,其间隙不得大于0.05mm ,见图5。
5.3.3 铆钉孔到弯边距离小于3d时,圆角部分不做上述要求。
5.4 铆接操作时,上、下铆头和铆钉应同心,以保证铆钉成形准确。
5.5 车架及其零部件采用冷铆铆接。当技术文件有明确要求时,可采用热铆铆接。
5.6 热铆铆钉加热温度为800℃~900℃,并在500℃以上完成铆接过程。
5.7 热铆铆钉在装入铆钉孔前,必须清除氧化皮,对烧损、烧细、烧坏的铆钉不允许使用。
5.8 铆接后,不符合要求的铆钉应铲去重铆;铲去铆钉时,不应损坏母体金属及相邻铆钉,其铲入深度不得超过0.5 mm。
6 铆接压力
铆接压力见表3。
表3 铆接压力
7 其余铆接技术要求按附录A《铆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缺陷检查表》执行。
附录A 铆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缺陷检查表
铆钉头与母
材贴合不紧不允许
铆钉头歪斜不允许
铆钉头有裂
不允许
铆钉杆在铆
不允许
钉孔内弯曲
铆钉在铆合
不允许用手锤敲打
铆钉头有凹b
重
不允许
铆钉头周围
b
铆钉头中心
与铆钉杆中b
铆钉头边缘残缺或外形b+d c
铆钉头过小b
铆钉头周围
有硬伤(母h
埋头铆钉的h
允
轮磨去
埋头铆钉的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