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尚贤的演讲

合集下载

论《墨子·尚贤》的人才观启示

论《墨子·尚贤》的人才观启示

论《墨子·尚贤》的人才观启示作者:兰晶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着重从《墨子·尚贤》中发掘出墨子关于贤能人才的观点,即重才惜才的意识、唯才是举的任选、奖惩分明的制度、全面客观的考评。

这些观点对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尚贤;人事管理墨子,名翟。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学在当时影響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由此看出,墨子在诸多不同的领域方面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墨子》一书正是凝聚了墨子思想的著作,从书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找到墨子在国家治理、社会安定、百姓幸福层面的主张和措施,也深切地体会到墨子对贤能人才的认识和管理。

墨子明确地表示,实现国泰民安的办法就是要靠人才,来治理和改造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一套人才理论和人才培育方法。

一、重才惜才的意识墨子处在战争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都非常重视发展自己本国的国力。

而当时社会中的许多有识之士,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安邦的见解,为“病态”的社会开出了一剂药方,并希望能够得到各国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

其中墨子所提倡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主张较为突出,代表了当时下层知识阶层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因此广为流传。

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提出的“归国宝,不诺献贤而进士。

”的主张,认为拥有贤能的人才是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是否有希望、有前途,并不在于这个国家掌握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是在于是否拥有有才能的贤能人才。

《墨子·尚贤上》篇云:“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

论墨子_以尚贤使能为政_的政治哲学

论墨子_以尚贤使能为政_的政治哲学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魏义霞( —),女,安徽濉溪人,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第 期总第 期 齐鲁学刊QILU J OURNA L No.General No.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 摘 要:“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

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

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贵义”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在某种程度上,“以尚贤使能为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情结和人治理念。

关键词:墨子;政治哲学;尚贤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X ( ) 与孔子代表的儒家一样,墨子也主张“尚贤”,“以尚贤使能为政”便是这一主张的集中体现。

作为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以尚贤使能为政”不仅具有浓郁的墨学特色,而且凸显了墨子政治思想的精髓。

因此,诠释“以尚贤使能为政”不仅是了解墨子政治哲学的必由之路,而且对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墨子是下层民众的思想代表和热心公共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体恤民情、深谙时事。

于是,墨子一针见血地指出:“贫且乱政之本。

”[ ](《非儒下》)“贫且乱政之本”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贫、乱、寡和不相爱是为政的难点和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才能使天下得到治理。

崇尚务实精神的墨子把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纳入政治哲学的视野,视国家和老百姓的贫穷为治国的第一要务。

墨子从社会底层走来,对老百姓贫困、饥寒的生活境遇充满同情。

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者,民之巨患也。

”[ ](《非乐上》)在墨子所讲的民之巨患之中,如果说贫和饥属于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话,那么,乱则含纳了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内容。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乱更显得迫切和突出。

论墨子“尚贤”、“尚同”用人观及其现代价值

论墨子“尚贤”、“尚同”用人观及其现代价值

墨子认 为 , 贤人 是“ 国家之珍 , 而社 稷 之佐 也 ” l ’ LI 。贤 才 的多 少 , 系到 国家 的兴 盛 , ( 关 因此 , 要 “ 富之 贵之 , 敬之誉 之 ” 1P 给 贤人 以优 厚 的待 遇 。同时 , _( H, j4 还要树 立 “ 官无 常贵 , 民无 终 贱 , 能 则 而 有
于未能“ 王公大人为政于国, 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 以为天子 ; 立 ……置 以为三公” M 。 …
墨 子的 这种 “ 尚贤 ” “ 、 尚同 ” 想 , 思 意欲 为 国家选 拔 一 大 批 贤能 之 人 , “ 在 贤君 ” 领 下 , 国谋 带 为 利 、 民谋 利 , 为 从而 达到 “ 兼相 爱 交相 利 ” 人 人平 等 的理想 社 会 。虽 然其 思 想 带有 空 想 的 色 彩 , 他 、 但
度, 坚持 “ 才、 有机 统一的用人原则。这些思 想对 于我们树 立正确的选人 用人导 向, 德、 行” 具有重要 的参考
价值和借鉴 意义。 关键 词 : 墨子 “ 贤” “ 同” 用 人 观 尚 尚
中 图分 类 号 :24 B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 2 3 (0 1 0 — 02 . o 0 1 38 2 1 )4 0 1_ 3
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 贯穿于“ 尚贤” “ 、 尚同” 思想的全部内容和始终 , 尚贤” “ 是“ 、 尚同” 思想 的核心 内
容。
墨子 出身 于木 匠 , 贵义》 《 记墨 子 自称 “ 人 ” 他 的 学说 思 想 自然要 反 映他 那个 阶层 的要求 和 愿 贱 ,
望。打破远近 、 亲疏 、 贵贱 , 平等参与政权 , 是墨子 以及他所代表的小生产者要求政治平等的具体体 现。而要平等参与政治 , 首先要打破 以贵贱 、 近晋官加 爵的用人制度。《 远 尚贤中》 “ 日: 以尚贤使能 为政 , 而顺于天。虽天亦不辨富贵 、 贫贱 、 远迩 、 亲疏 , 贤者举而尚之 , 肖者抑而废之。 _ ( ’ 不 ”l 是为 尚 J 贤。他说 :亲戚则使之 , “ 无故富贵 ; 目 面 佼好者则使之 . …・ . 是故不能治百人者 , . 使处 乎千人之官, 不 能治 千人 者 , 处科 万人 之 官 。 l ’ 使 ”l 这样 以亲近 、 贱用 人 的结果 , 贵 则使 “ 而不 得食 , 而 不得 衣 , 饥 寒

《墨子之08章尚贤(上)》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墨子之08章尚贤(上)》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08章尚贤(上)》原文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後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後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墨家尚贤

墨家尚贤

尚贤墨家尚贤,所谓尚贤,通俗的说是尊重,提拔和任用贤人。

那何为贤人呢?《尚贤上》中的“贤良之士”是“厚乎德性,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人。

有优良的品德,还要善于言谈,学识渊博。

这是墨家当时认为的贤人,执政者从政用人,只有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良之士”才能使国家富强,社稷兴盛。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得好坏,关键在于管理国家的各级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贤能,则能治理得好;行政长官不贤,则治理不好。

所以他提出了重视贤才的方针。

他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因此,作为国家的决策人,必须认真奉行的治国要务,在于发现和任用更多的贤能之人。

而《亲土》篇中,这一观点更加明确。

“入国而不存其土,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却不能蓄纳贤土,那就要亡国了。

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贤人就会怠慢其国君。

没有贤才就不能处理危难,没有贤才就不能与之谋虑国事。

怠慢贤才、忘记良土,而能使其国家保存的事,从未有过。

贤人对于国家是如此重要,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又何尝个是这样呢?“贤良之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如同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我们以微软公司为例。

微软公司,创建于1975年的这家个人电脑软件制造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微软公司的成功使它的创建者比尔·盖茨成为美国的首富。

但微软公司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企业,它的持续成长,依赖于一个稳定的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员工队伍。

正如公司的一位高级副总裁最近指出的:“你不可能使用低水平的编程员编制出伟大的计算机程序。

”所以发现和选聘最优秀的人才,是微软公司的首要任务。

当比尔·盖茨被问到他过去几年为公司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时,他回答说:“我聘用了一批精明强干的人。

”正如微软公司的例子所说明的,一个企业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聘用的人员素质的一种反映。

墨子的演讲稿

墨子的演讲稿

墨子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于墨子的理解和墨子思想的演讲。

墨子,又称为墨子老子、墨子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我想从墨子对于“兼爱”和“非攻”的思想谈起。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我们应该将所有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用非攻的方式解决争端和矛盾。

墨子的这种兼爱和非攻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

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告诉我们,要以和平的心态和方式来处理矛盾和争端,而不是以战争和暴力的手段。

只有通过沟通、协商和平等的交流,才能实现和谐共处和共赢的局面。

其次,墨子还提出了一种肯定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思想。

墨子认为,人类通过不断追求知识、发展技术和改善生活的方式,可以实现对自然界的掌控和改造。

他主张人类要学习和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但不应该完全依赖于自然,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善和发展。

墨子的这种思想,鼓励我们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适应和把握这些变化。

墨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能力,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大自然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我想谈一谈墨子的“明明德”和“克己复礼”的思想。

墨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不断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德行和品质。

他主张要遵守礼仪,尊重他人,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墨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了个人修身以及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和谦虚谨慎等美德已经成为了社会秩序的基石。

墨子的“尚贤”思想

墨子的“尚贤”思想

墨子的“尚贤”思想一、墨子“尚贤”思想产生的根源春秋以前的氏族贵族社会,用人完全依据血缘关系,才能并不作为考量的因素,它的作用为人们的血缘关系所掩盖,从天子到卿大夫均为世袭。

虽说存在从下层人民中选拔人才的现象,但并不普遍。

到了春秋中叶,社会经济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旧的宗法制度逐渐崩溃,为孔子“举贤才”思想的提出创造了前提基础。

而墨子在孔子之后,叫出了庶人的高昂声音。

他认为以前所谓的“聚贤”、“明贤”并不是真正的尚贤使能。

他说:“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

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在墨子时代,领主贵族的统治基本沿袭着老一套,用他的话说就是“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

也就是说,王公贵族所任用的“贤士”都是他们的“骨肉之亲”,都是“富贵之人”,这种普遍情况使得以墨子为代表的这种既非贵族“骨肉之亲”,又非“富贵之人”的庶子中的贤人想要参与政治十分困难。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便是“民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

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提出了以“尚贤”为核心的一系列主张,“代表了一种要求打破贵族统治、重建政治秩序的呼声。

其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同时也反映了普通民众要求参政的愿望”。

二、墨子“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贤”之标准墨子认为,贤才对于为政非常重要,何以为“贤”则是“尚贤”的基本前提。

墨子所确立的“贤”之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德行深厚、善于言谈和精通道术。

由此可见,墨子把德行作为“贤”的首要标准,德行敦厚之士,就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其次,“贤”者必须具备高超的言谈技巧和交际能力,否则,即使胸怀经世治国之才亦难被诸侯亲睐。

最后,贤者必须是知识渊博的“智人”。

说到底,墨子心目中的贤才是具有较高品德、能力学识,并能为社会做贡献之人。

需要注意到的是,墨子所说的道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所学到的众多知识。

论墨子的“尚贤”思想

论墨子的“尚贤”思想

论墨子的“尚贤”思想论墨子的“尚贤”思想2016年企业名录大全[摘要]墨子的“尚贤”理论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期望通过“尚贤”来达到一个十分理想的状态,但是却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矛盾之中。

本文力图通过对墨子“尚贤”思想的论述,弄清墨子“尚贤”尚贤的主要内容及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理顺墨子“尚贤”思想的逻辑。

[关键词]墨子;尚贤;圣王;小国[[文献标识码]A一、墨子尚贤思想产生的背景墨子之所以提出“尚贤”的主张,在《墨子》一书中,可以说已经有了明确的交代: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巳。

”(《墨子?尚贤上》)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是执掌国家政权之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诸侯国所能立身的根本。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一个最为根本的状态就是战争状态,特别是从早期的争霸战争到后来的兼并战争再到后来的秦国的统一战争。

大量的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有很多,如晋国与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由于掌权者的原因而国家灭亡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如吴国之灭亡。

甚至出现了君与臣之间的战争,如三家分晋。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非攻”,墨子并非仅仅反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战争。

如果说墨子没有复古的思想话,墨子也希望按照当时之势,实现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君与臣等等之间的和谐共处,而这一切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尚贤”。

而墨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则是仅仅有几个主要的大国能够实现自主,大部分的小国都处于贫、寡、乱的状态,根本无法在战争中获得胜利,更何谈取得和平的机会。

墨子的“尚贤”思想

墨子的“尚贤”思想

墨子的“尚贤”思想墨子认为,“尚贤”是管理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关键在于用人。

他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的“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先秦诸子中,较早提出“举贤才”明确主张的是孔子,不过,对尚贤思想最为重视的是墨子,墨子的“尚贤”思想精华主要体现于其《尚贤》三篇。

尊贤乃政事之本墨子认为,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贤良之士)的多寡,决定一个国家的生存或灭亡。

尊重贤才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而且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他认为贤能之士乃“国家之珍,社稷之佐也”,大凡贵且智的人管理愚且贱的人,就能管理好,而用愚且贱的人管理贵且智的人,就会出乱子。

他还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到一个国家主持政局,却不能保留人才,那就要亡国了;发现人才却不急于任用,贤良之士就会对君主产生怠惰情绪;没有人才就不能处理危难,没有人才就不能谋划国家大事。

由此可见,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充分重视贤才对于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除了基本的制度建设,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掘和寻找真正的贤才,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光热。

墨子心目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从天子到乡里之长,选立标准皆为“贤可”者。

有德者方可称贤贤者,贤良,贤能,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叫贤呢?儒墨两家眼中的“贤”并不完全相同。

《论语·子路》曾记载孔子反对樊迟请学稼,相比之下,墨家的“巨子”大多是底层手工业者,重视专业技能。

墨子在《尚贤·上》中界定贤人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他把儒家的贤人范围“在位或不在位的君子”扩大到“贱人”阶级,即农夫、手工业者甚至屠夫,强调只要有才能就是贤人,这比儒家更彻底。

许慎《说文》中讲“贤,多才也”,贤的本义正为善良、劳累、多财。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摘要: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要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为平民百姓谋福利。

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他提出了“尚贤”的主张,希望国君能任人唯贤。

墨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有才能的人,人才的选拔应重视品行、辩才和技艺,选拔人才应不辟远近,不辟亲疏,不辟贵贱,量才而任用,量能而授官。

墨子人才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达到天下大同,“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墨子;尚贤;思想墨子,名翟,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地不详。

墨子曾今学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但他感到儒家学派所倡导的周礼繁琐,并且不易实行,所以他弃儒家而创立了新的学派——墨家。

他舍弃周礼而崇尚夏政,将夏禹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一生艰苦朴素,同情和帮助下层人民。

以他为首的墨家学派先后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墨子》一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道德等思想。

墨家学派的影响力非常大,并且还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墨家巨子与秦孝公的对话成为千古美谈,并且战国时曾有过“非儒即墨”的说法,可见墨家是当时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流派。

《墨子》开书第一篇就是《亲士》,即墨子的“尚贤”的主张。

足见墨子对尚贤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望。

也表现出墨子宏通与长远的战略眼光。

那什么是尚贤呢?尚贤就是反对贵族世袭制度,选贤举能,任人唯贤,反映了当时的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

当今世界是知识的世界,是人才的世界。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成为国家的发展目标,这与墨子的“尚贤”的主张不谋而合。

一、墨家思想的概述《墨子》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它包括政治、军事、科学、伦理道德等各方面。

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墨子渴望社会和谐的主张和看法,对人才能得到重用的渴望。

总结墨子尚贤思想

总结墨子尚贤思想

总结墨子尚贤思想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之一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体系以“尚贤”为核心,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首先,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言语,而个人的行为和言语又决定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够影响和改变社会。

墨子强调了仁爱、诚实和正直等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的人,才能被称为“贤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墨子还主张贤人应该不断修身养性,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其次,墨子的尚贤思想也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础,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行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场所。

他主张人们应该尊重父母和长辈,遵守家规和家训,以促进家庭和睦和谐。

墨子还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团结协作,以实现家庭的共同发展和幸福。

墨子认为,只有家庭和睦和谐,才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墨子的尚贤思想还关注了政治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

墨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百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反对君主任意行事,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有义务和责任的相互关系,并主张通过明智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最后,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人们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社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

他还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对贫困、疾病和灾难等不幸的现象给予关注和帮助。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社会,使之更加公正、和谐和繁荣。

综上所述,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睦、政治善治、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重要性。

介绍墨家演讲稿

介绍墨家演讲稿

介绍墨家演讲稿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理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墨家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墨家的核心理念。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它主张“爱人”、“兼爱”、“非攻”,认为“兼爱”是人们之间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在墨家看来,人们应该抛弃私利,相互关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墨家还提出了“非攻”思想,主张国家间不进行战争,以实现和平与安宁。

这些理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战争不断,社会矛盾激化。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的理念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成为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重要思想资源。

同时,墨家的思想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主张国家应该实行“非攻”政策,以实现和平与安宁。

这种政治理念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传承和发展。

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和政治理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墨家思想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传承和发展中,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流派,它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理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传承和发展中,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墨子·尚贤下(3)全文

墨子·尚贤下(3)全文

墨子·尚贤下(3)全文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

试问,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最好是做贤人。

那做贤人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回答说: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有道的人勉力教人。

如此,饿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就可以得到治理。

如果饿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可以得到治理,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现在的王公大人,他所富的所贵的,都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以及面貌美丽的人,这样的人怎能一定聪明呢?如果不聪明,让他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可是你要怎样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他们必定)说:最好是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

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却并不是学得到的。

假使不知分辨的话,即使德行醇厚如禹、汤、文、武,也不会得到任用;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即使是跛、哑、聋、瞎,乃至暴虐如桀纣,也不会加以抛弃。

因此,赏的不会是贤人,罚的不会是暴人。

他所赏的人是没有功的,所罚的也是没有罪的。

所以使百姓人心涣散,阻止他们向善:怠惰他们的肢体,而不相互勉励帮助;使多余的财物腐臭变质,而不相互资助;隐藏自己好的学问,而不相互教导。

如此,饥饿的人就不会得食,寒冷的人就不会得衣,混乱的状况就不会得到治理。

所以从前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伊尹,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从而天下太平,人民富足。

因此,近的人安于其居,远的人前来归附。

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所滋润、谷食所养活的人们,得到这些贤人,无不相互劝勉和鼓励。

假如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义,求做上士,上则想适合圣王之道,下则想符合国家与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认真考虑尚贤这一说法了。

(总之),尚贤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

读《墨子》管理有感:尚贤中

读《墨子》管理有感:尚贤中

读《墨子》管理有感:尚贤中原文: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

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

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

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

可使长官者使长官。

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

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粱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

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

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

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

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

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

是以必为置三本。

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

《诗》曰:“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

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

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

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

若有美善则归之上。

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墨子全鉴》尚贤(下)

《墨子全鉴》尚贤(下)

《墨子全鉴》尚贤(下)尚贤(下)——崇尚贤能是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务的根本【原文】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

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

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①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

我赏②因而诱之矣,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惧。

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③。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

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

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

【注释】①毋:不。

②赏:当作“尝”。

③沮:止。

【译文】墨子说:天下的王公大臣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足,人口众多,政治安定,但却不知道以尚贤使能去治理国家和百姓。

王公大臣丧失了尚贤使能这一治国的根本。

如果王公大臣从不知道尚贤使能这一治理政事的根本,我们就不能举出事例来开导他吗?现在假设这里有一个诸侯,在他的国家治理政事,说道:“凡是我国能射箭和驾车的人,我都将奖赏他,使他富贵;那些不能射箭和驾车的人,我都将责罚他,使他贫贱。

”试问这个国家的人士,谁高兴谁害怕呢?我认为必定是善于射箭驾车的人高兴,不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害怕。

我曾顺着前一假设进一步诱导说:“凡是我国忠信之人,我都将奖赏他,使他富贵;不忠不信的人,我都将责罚他,使他贫贱。

”试问这个国家的人士,谁高兴谁害怕呢?我认为必定是忠信的人高兴,不忠不信的人害怕。

现在如果对自己的国家人民采取尚贤政治,就会使一国为善的人受到勉励,行暴的人受到阻止。

进一步行使尚贤政治于天下,就会使天下为善的人受到勉励,行暴的人受到阻止。

写一篇关于孔子墨子老子的演说词

写一篇关于孔子墨子老子的演说词

写一篇关于孔子墨子老子的演说词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三位伟大思想家,孔子、墨子和老子。

他们分别代表了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无论是对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我想谈谈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概念,主张人以仁为本,通过培养自己的品德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体的,只有个人有修养,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他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墨子和他的墨家思想。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提倡兼爱、非攻和尚同。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观念,他主张人们应该将爱心不分彼此地应用于所有人,消除战争和争斗,实现和平。

而非攻则是指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墨子追求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和应用,他自己还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老子和他的道家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根据自然规律运行的,人应该顺应自然,以无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他还提倡反思和内省,认为人应该去除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通过介绍这三位伟大的古代思想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不同的方面都为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子的墨家思想倡导兼爱和非攻;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也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从孔子、墨子和老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贵义·尚贤·尚同·尚力·崇俭——墨子理想社会的构成要素

贵义·尚贤·尚同·尚力·崇俭——墨子理想社会的构成要素

既没 , 天下失义” 《 ( 节葬下》 ,今天下莫为义” )“ , 因此 “ 义 于 其 身 也 ” “ 事 莫 贵 于 义 ”( 贵 贵 ,万 《
义》 , “ ” 上 天 的意 志 , “ 之 志 者 , 之 )行 义 是 是 天 地 经也 ” 《 志 下》 。 (天 ) 就个 体行 为来 说 ,义 ” 以指 理 性 地 实施 仁 “ 可
下, 人人 各 安 其 位 , 守 共 同 的 社 会 规 则 , 终 遵 最
“ 义人在上, 天下必治” 《 ( 非命上》 。 ) 《 子》中又 提 出 : 义 , 也 。 ( 经 说 上 》 墨 “ 利 ”《 )
“ , 以天下为分 , 义 志 而能能利之 , 不必用。 ( 经 ”《 说上》 墨子将 “ ” “ 统一起来 , ) 义 与 利” 有别于儒 家 的义 利 对 立 论 。儒 家 学 派 在 义 利 关 系 上 尤 重 “ 见利 思 义 ” 、 义 制利 , 张 在 求 利 时 一 定 要 以 主 以义为本 , 墨家则充 分肯定 了义利的一致性。墨 子贵 义而 尚利 , 义 ” 利天 下 , 以“ 为“ 利人 ” 的行 为 ,
《 墨子》 仅注篇名¨ ) 提出救治社会的具体方法 。 ,
他更 以人世 博爱 的情 怀 , 救 治 社 会 的基 础 上 构 在 建 了关 切 民生 的理想 社会 模式 。这 一理 想社 会 的 内涵乃 是基 于对 现实 社 会 苦 痛 的 救 治 与超 越 , 是
家 , 民必众 , 人 刑政必治 , 社稷 必安。 ( 耕柱》 ”《 ) “ 天下有 义则 生 , 义 则 死 ; 义 则 富 , 义 则 贫 ; 无 有 无
的两大重要条 目, 不断地被众 多思想家传扬 。与 儒家大量使用 “ ” 比, 仁 相 墨家更多在“ 上做了 义” 发挥 。除了专 门有《 贵义》 阐释 “ ” 义 的价值外 , 《 墨子》 中用“ 字 8 仁” 7次 , 义 ” 用“ 字却高达 26 5 次 。一种 社会 主 张 的提 出 , 般 基 于社 会 的需 求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贤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主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之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这里我觉得墨子有点矛盾,既然他已经兼爱,尚贤了。

那君主的骨肉之亲如果有才能也不能用吗?)他认为对于有才能的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也就是说,即使出身或原来的地位是贫贱的工农,只要是有才能也应该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没有才能的人,即使是统治者的亲属或贵族,也不应任用,这就可以造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局面。

墨子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亲土》篇云:"入国而不存其土,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却不能蓄纳贤士,那就要亡国了。

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贤人就会怠慢其国君。

没有贤才就不能处理危难,没有贤才就不能与之谋虑国事。

怠慢贤才、忘记良士,而能使其国家保存的事,从未有过。

可见,墨子很重视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其实这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命运。

墨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同样也很适用。

一些发达国家及其企业重视贤能人才,不惜重金吸引与聘请贤人,为国家注入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在美国微软公司,发现和选聘最优秀的人才是其首要任务。

比尔·盖茨认为微软公司的成功是"聘用了一批精明强干的人。

"这也充分证实墨子的尚贤思想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孔子也曾提出“选贤举能”这个观点。

但孔子的举贤才的具体要求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使官可常贵,以更好的巩固世袭特权。

而墨子的尚贤明确提出“贵贤罚暴,勿以亲戚兄弟之所阿”,反对世袭的等级制度。

孔子与墨子观点不同的原因是两者所代表的阶级不一样,孔子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墨子则代表了劳动小生产者的利益,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二人对世袭制的看法。

尚贤其实是墨子兼爱思想的组织保证。

只有任人为贤,而不是任人为亲才能做到真正的兼爱。

由此我想到了咱们现在所说的和谐社会,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的国情还无法达到和谐社会,如果有一天社会上的什么潜规则还有靠关系吃饭的情况消失了也许中国离和谐就不远了。

墨子还从功利主义出发,主张“节葬”。

他认为,“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

”意思是,现在以主张厚葬久丧的人主持政务,国家必定贫穷,人民必定减少,刑法政治必定混乱。

墨子认为当时流行的厚葬久丧
使已生产出来的财富被埋葬,厚葬的过程又使能够生产财富的人长期不能参加生产活动,这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不利的。

并且,以前的厚葬所指的不光是对金银器物的埋葬,还有人殉,这就会大大的降低社会生产率,也违背了墨子的“兼爱”观。

所以墨子强烈反对厚葬,他提出“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处罚之法,将奈何哉!”君王杀人殉葬,多则几百,少则数十;将军和大人杀人殉葬,多则几十,少则几个。

这是墨子对当时存在的杀殉的残酷行为进行的最直接的揭露和控诉。

我们三个人主要讲了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贤,节葬,和非乐。

墨子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墨子希望国家富足,人民繁庶,政治清明。

但是当时许多统治者对内奴役剥削人民,使无数的人民饿死冻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兼并其他国家的土地,使无数的人民病死战死。

这些现状与墨子的希望大相径庭,所以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葬,和非乐这些观点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