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迷相之一:大道至简 大象无形 大易难明

合集下载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35集蜱虫泰来感悟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35集蜱虫泰来感悟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35集蜱虫泰来感悟我们从《易经》上得出一个成语,叫做:否(pǐ)极泰来,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发展最坏的境况时,就会发生逆转,朝好的方向发展。

事情真的会如人所愿吗?标准答案是:很难讲!了解《易经》的人都知道,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是泰极否来。

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不妨去看看卦序,泰卦是第11卦,否卦是第12卦,这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当处在“泰”的时候,否很快就出现了;当你乐的时候,悲即刻就来了;当你大摆庆功宴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很多危机。

照此例来说,应该是泰极否来,可是《易经》不这样讲,反倒告诉我们,否极泰来。

这就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不要消极,不要完全听其自然,要知道,虽然否极泰来很遥远,很缓慢,很辛苦,但是一定会到来。

我们知道,《易经》64卦是循环往复、周流不停的,从泰到否只有一卦之差,可是从否到泰,却要经历62卦之遥,因此说,否极泰来的确是很遥远,很缓慢的。

反过来说,虽然否极泰来很遥远,很缓慢,但是,再远再慢,也是可以到来的。

遗憾的是,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否否否,否到最后,人都死了,泰还没有来。

因此,就需要我们用人为的方式来加速否极泰来。

我们将泰卦与否卦放在一起,会发现两卦当中只要调动几个爻,情况就完全变动了。

我们既然要讲否极泰来,就要先从否卦看起,把否卦的初六爻跟九四爻,两爻对换一下,它就变成了益卦。

益就是利益,它是《易经》的第42卦,叫做风雷益。

这种情况有一个名词,叫做爻之,爻之就是爻变动。

初六跟九四,因为它们两个是相对应的,一个是下卦的初爻,一个是上卦的初爻,两爻一对调,否卦马上变成益卦。

然后把益卦的初九放到最上面,意思就是把整个益卦颠倒过来,我们看到益卦的综卦就是损卦。

有人马上就反应过来:怪不得我们那么重视损益表!损益表就是从这里来的。

先把否卦调成益卦,然后将益卦颠倒过来就变损卦了,再把损卦的上九爻跟六三爻一对调,它就变泰卦了否极泰来,不需要经过六十二卦,只要经过两个卦就可以:由否而益,然后损,最后就泰了。

(高考)高考无字碑题目作文

(高考)高考无字碑题目作文

高考无字碑题目作文北风猎猎,那通无字碑就高高地矗立在那里。

斑驳的碑身,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沉默在山河里,朦胧在风雨中,千百年来,一代女皇留下的空白,不知招惹了多少有字的是非与猜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高考无字碑题目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送大家查阅学习!高考无字碑题目作文1站立在无字碑前,思绪难平,想起了武媚娘,想起了武才人,想起了一代女皇。

男尊女卑几千年,小女子抖擞精神,捧起大唐锦绣河山,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用心镌刻着最美丽的风景,在她之前,女子被男人涂脂抹粉,穿金戴银地关进金丝笼子以供欣赏,而她,一个红颜女子,不爱胭脂爱乾坤,谋划着一个大国十万里的出路,运筹着千万人生活的蓝图,柔弱的肩上扛着的是未知的困难,她叱咤风云,勇敢地直面世俗的疯狂袭击,无论是轻蔑的嘲笑挖苦还是肆无忌惮的辱骂,她都毫不退缩和畏惧,用自己的铁腕手段回击,风雨如晦,她威严遥望,用智慧指引着大唐。

我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女子,在封建时代,能够君临天下,是何等的有魄力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有如此的野心和志向又要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如此运筹帷幄,才智过人,创造出这样一个盛世于是她收复安西四镇,平定契丹叛乱,打退突厥进攻,大唐的江山,谁敢黩武刀枪,虎视眈眈然而,高处不胜寒。

匆匆去了,万事皆休,武曌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青青,还有墓碑尚未风干的泪珠,冷冷的唐月和凄凄的唐风。

也许她是太累了,懒得为自己撰写碑铭,留下空碑一座,孤独而又桀骜,谁来书写她的一生大唐那些风采俊驰的才子,面对一代女皇也会是文思枯竭,无从下笔吧。

天地之大,莫过无边,日月之辉,莫过无形,碑石之妙,莫过无字,有字那么有限,有文那么有止,有限那么难尽,有止那么难全,正如武曌其人,曌者,日月当空为曌,自己创出一字,寓意深远,日月无边无限,正如她的一生,无人能够限制她,无人能够为她下定义。

千种风情尽归尘土,万种芳仪都随风逝。

生亦奇人,死有奇举,留下青史短短几行名姓,却让我记住了“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课件+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课件+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存世有《道德经 》。
人生经历
少年聪颖
入周求学
效力周室
•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著书出关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 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 《道德经》。
成果成就《道德经》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
➢ 问2: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 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 看法? ➢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适合
问3:本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反面论述 排比举例
我们的书法特长班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教学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扎实基本功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将提供硬笔、软笔、篆 刻等多方面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亲自指导。在这里,你 将不仅能学习到书法技巧,更能感受到书法的精神内涵,培养出专注、 耐心、坚韧的品质。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 qiǎng 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户牖:门窗。
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三十根辐条共同占有一个车毂,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揉 和黏土做成器皿,器皿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器皿的“无”。开凿门窗建造屋室, 屋室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屋室四壁内的“无”。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 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易经的奥秘【7】

易经的奥秘【7】

【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易经》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

第一个功能是象。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因为天文、地理都是象,天文是天的象,地理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

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同样,人有人相,这个相是假不了的。

因为人的相是由心来决定的,心决定相的转换,叫做相随心转。

心转了,人的相就跟着心变了,所以人的相貌是时时刻刻在变的。

不要以为自己的舌头伸出来就一定很直很正,你可以拿镜子对着自己,伸出舌头看看,能够伸得很直就不错了。

很多人一伸出来,不是歪左边就是歪右边,这种舌头伸出来就歪的人,心已经不正了,他已经变了,要靠自己来调正,不可能靠医生。

你要正正心,调一调。

正心很重要,心一正,五官就都正了。

由这些你就明白,看相不是迷信;不会看相的人乱讲,或者会看一点点的人,用它来骗财骗色,那才叫迷信。

这个观念大家要搞清楚。

第二个功能是数。

《易经》的数,不是数学。

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

如果说一切有定数,大多数人听了会很反感,会说这是宿命论,其实错了。

定数是指最后的结果。

比如,考试最后只得60分,那这个60就是定数,老师给的成绩定了就是定数,谁也不能改。

所以定数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过程怎么会定呢?任何过程都是变化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加加减减,总成绩及格了,这是最后的定数,不及格也是最后的定数。

所以说,定数是讲最后,不是讲过程。

第三个功能是理。

《易经》的理是推理,其实它跟科学最接近。

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是什么样。

因为那个“理”是固定的,所以照着理去做事的结果也应该是固定的,这没什么神奇,而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

形势到这里,结果就一定是这样的;顺着道理去走,最后就是这样子。

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

第四个功能是占卜。

《易经》里面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你可能占出来是“吉”,也可能占出来是“凶”。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易经》主张命定论,其实他们都错了。

老子经典名言

老子经典名言

老子经典(jīngdiǎn)名言老子经典(jīngdiǎn)名言老子经典(jīngdiǎn)名言11、上善假设(jiǎshè)水,水善利万物(wànwù)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2、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10、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3、大直假设屈,大巧假设拙,大辨假设讷。

——老子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缺乏;人之道损缺乏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道德经》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周易》象数卷-1

《周易》象数卷-1

《周易》象数卷-1目录治易者说(序)1第一章论易图4第一节河图4第二节洛书7第三节太极图11第四节乾坤六子15第五节先天八卦16第六节后天八卦17第七节婴儿八卦20第八节三天同辉22第九节天门地户24第节八卦纳甲26第二章易数27第一节论易数27第二节体用数27第三节天地数27第四节河洛数27第五节参两数27第六节参伍数27第七节大衍数27第八节九六数27第九节时空数27第节卦气说27第三章易象27第一节论易象27第二节阴阳象27第三节五行象27第四节干支象28第五节八卦象28第六节四画象28第七节五画象28第八节文字象28第九节机兆象28第节万物象28第四章观象28第一节观象法28第二节本体观28第三节反体观28第四节对体观28第五节变体观28第六节互体观28第七节拟议观28第八节趋时观29第九世六位观29第节八宫观29第五章占例29第一节起卦法29第二节身命占29第三节风水占29第四节财运占29第五节仕途占29第六节竞赛占29第七节病症占29第八节梦境占29第九节机兆占29第节鬼神占29执大象,法乾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治易者说(序)中华文明灿若星河,大易精神如日月之经天,亦如江河之流地,万古常新,贞明如一。

《易》之为书,滥觞百家,领袖群经,经典之学无出其右者也。

誉之为“大道之源”.“帝王之书”,不为过也。

易之为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有卜筮说,有历史说,有哲学说,更有迷信说。

然纷纭之众说皆盲人摸象,管窥之见也,易之为道也,无所不通,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故无数先贤圣哲终其一生亦不能穷其精义。

一画开天,作不言之教,伏羲之易也。

文王消息,易道周成。

仲尼发挥,羽翼乃丰。

诸子旁通,百家争鸣。

众贤引伸,易道畅通。

新易流形,复归于一。

哲学者,解释思辨之学也。

数学者,逻辑推理之学也。

哲学始于数学,科学终于数学。

故易之为道也,本正则源清,用至则流远,非哲学之智慧不能立其本,非数学之桥梁不能致其用。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原文地址: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1)作者:明空无二本博文内容随学习进度会随时更新,如果内容没有听或没有来得及记录、或没有值得记录的内容,内容就不反映在博文中。

本博所有原创博文均可自由转载,因涉及佛法见地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

01a:人的细胞横向切开在显微镜下看都是“太极图”模样。

03a:(1)《易经》中有道(形而上)、象、数。

从伏羲到孔子经历了3500年。

(2)“错综复杂”四字出之《易经》。

(3)没有孔子的《十翼》,《易经》应用就上升不到“道”的层面。

(4)《易经》乃《十三经》之首。

(5)《系辞》不是孔子做的。

(6)离了“象”就没有《易经》。

(7)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言语伤人比用器械伤人更可怕和让人难受。

03b(1)神无方,易无体,唯在变。

(2)六爻中上两爻表天,下两爻表地,中间两爻表人。

俗语“不三不四”,就是骂你“不是人”。

(3)六爻关键是时间、位置,最关键是“情”,通“情”达“变”,不但要通法、还要通“情”。

04a 易之“数”(1)姓,女人生也。

母系社会遗风。

“夫妻制”由周文王制定。

(2)《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老子赞叹《归藏》。

(3)刚强的人易死。

(4)叶曼老师大概在2000年前讲的《易经》。

(5)《周易》以乾卦为首。

周朝创建了800多个封建国家,即“封建制度”。

(6)卦中,“一阳(爻)为阳卦,两阳(爻)为阴卦”。

离卦就为阴,坎卦是阳。

阴甚至不能在阳之上,只能“承接”阳,所以阴以“柔顺”为主。

(7)盛世少算命,易经和干支配合起来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才算命。

(8)十传、河图、洛书都不是孔子做的,后来的考证都有证据。

04b(1)孔子和老子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2)圣人以“神道”设教。

教化也。

趋吉避凶也,自己变化也。

真正的“神道设教”是有个上帝、大梵天等的。

(3)卦者,挂也。

(4)伏羲、周文王、孔子是三位对《易经》创立和发展的圣人。

易魂 学习资料

易魂 学习资料

《易魂》——八卦象数预测法乾坤在手,万化于心;识透阴阳,精熟五行。

禅空慧定,虚静无为;天人合一,感而遂通。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乾刚坤柔,物之体也。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定大业。

”《易经》有三大原则:不易、变易、简易。

不易:天地自然万事万物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总常常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这就是事物内部阴阳两个对应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之中。

易道揭示的是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矛盾对应统一的规律性,说明了宇宙完事万物发展过程中的可认识性。

变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处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

任何事物当它内部阴阳双方在矛盾斗争中由量变发展到一定极值时,必然会出现质变,“物极一变”。

但是这种变的法则,却是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它展现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千变万化,无一定式的运动性和变化性,体现的是宇宙永恒运动的本质。

简易:宇宙间天地自然法则本来就是简朴平易的。

说的是易道大至宇宙宏观世界,小至尘埃微观世界的高度概括性和可行性,说明了易学易知易从不神秘。

《易经》有三大理论精华:阴阳对应统一;五行关系;天人合一。

阴阳对应统一:我们认识事物都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对应存在又相互统一,互根转换。

五行关系:将宇宙间万物都归类于金、水、木、火、土五类,它们互相生成,互相制约。

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信息全息,互补协调。

《易经》有三大法则:一、理:即易理。

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因。

二、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现世界生成发育万有现象,从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三、数:河洛数理,是现象界中的数理,推演它的变化过程,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和后果。

取象的歌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乾为:金黄色,坤为; 纯黄色,兑为:白色、银色,艮为:咖啡色、综色,离为: 红色、杂色,震为: 绿、青色,巽为: 蓝,坎为:黑色、紫色。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理解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理解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本篇文章所讨论的主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以及大智若愚的理解。

这些概念自古以来被广泛提及和引用,具有深远的哲理和智慧,对于我们了解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发展自我的智慧和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仔细解析每一个概念,探究它们的背景和内涵,并分析它们对我们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人生、认识自我,对待世界和他人,从而在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忠实于内心的声音、展现出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坚持简单而至真的原则以及保持睿智而谦逊的态度。

本文将通过对每个概念的详尽解读,剖析其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学科中的应用和解释。

我们将引用相关的文献和思想家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探讨它们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最后,本文将总结每个概念的要点,并探索它们对我们的理解和行为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筑造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为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提供智慧和勇气。

1.2文章结构2.正文:2.1 大音希声:2.1.1 背景介绍:在古代的中国,音乐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它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达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大音希声这个词出自《周易》,意指音乐需要有一定的声音,但又不能太过嘈杂。

2.1.2 含义解析:大音希声的核心概念是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追求平衡。

表面上看,大音希声似乎是在强调音乐的轻柔和细腻之处,但实际上,它更重要的是强调音乐的内涵与情感表达。

在音乐创作中,大音希声意味着音乐家不仅要掌握技术与演奏技巧,更要注重内心所想所感的表达。

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通过细腻的音符和情感的充沛表达,让人们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大音希声也提醒着音乐家在演奏时要避免过度张扬和刻意追求高音高亢,而是要通过克制,以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境界。

《周易.大象传》

《周易.大象传》

乾乾为天天行健自强不息遯天山遁天下有山远小人,不恶而严坤坤为地地势坤厚德载物大壮雷天大壮雷在天上非礼弗履屯水雷屯云雷屯经纶晋火地晋明出地上自昭明德蒙山水蒙山下出泉果行育德明夷地火明夷明入地中莅众,用晦而明需水天需云上于天饮食宴乐家人风火家人风自火出言有物而行有恒讼天水讼天水违行作事谋始睽火泽睽上火下泽同而异师地水师地中有水容民畜众蹇水山蹇山上有水反身修德比水地比地上有水建万国亲诸侯解雷水解雷雨作赦过宥罪小畜风天小畜风行天上以懿文德损山泽损山下有泽惩忿窒欲履天泽履上天下泽辨上下定民志益风雷益风雷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泰地天泰天地交泰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夬泽天夬泽上于天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否天地否天地不交俭德辟难姤天风姤天下有风后以施命诰四方同人天火同人天与火类族辨物萃泽地萃泽上于地除戎器,戒不虞大有火天大有火在天上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升地风升地中生木顺德,积小以高大谦地山谦地中有山裒多益寡困泽水困泽无水致命遂志豫雷地豫雷出地奋作乐崇德井水风井木上有水劳民劝相随地雷随泽中有雷向晦入宴息革泽火革泽中有火治历明时蛊山风蛊山下有风振民育德鼎火风鼎木上有火正位凝命临地泽临泽上有地教思保民震震为雷洊雷震恐惧修省观风地观风行地上省方观民设教艮艮为山兼山艮思不出其位噬嗑火雷噬嗑雷电噬嗑明罚敕法渐风山渐山上有木居贤德善俗贲山火贲山下有火明庶政,无敢折狱归妹雷泽归妹泽上有雷永终知敝剥山地剥山附于地厚下安宅丰雷火丰雷电皆至折狱致刑复地雷复雷在地中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旅火山旅山上有火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无妄天雷无妄天下雷行茂对时,育万物巽巽为风随风巽申命行事大畜山天大蓄天在山中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兑兑为泽丽泽兑朋友讲习颐山雷颐山下有雷慎言语节饮食涣风水涣风行水上享于帝,立庙大过泽风大过泽灭木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节水泽节泽上有水制数度,议德行坎坎为水水洊至常德行习教事中孚丰泽中孚泽上有风议狱缓死离离为火明两作继明照于四方小过雷山小过山上有雷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咸泽山咸山上有泽以虚受人既济水火既济水在火上思患而豫防之恒雷风恒雷风恒立不易方未济火水未济火在水上慎辨物居方 《周易.大象传》。

大道至简,易行天下,随缘解易,第三章,云雷屯

大道至简,易行天下,随缘解易,第三章,云雷屯

第三章:云雷屯,始生之难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不要急于大有作为,先巩固根据根基,稳定向前发展,有利于建功立业。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象辞》说: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

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云雷,将恩泽施于天下。

屯卦,借用植物种子从落地生根到发芽生长的这一自然过程,意寓了万物初始成长的那一段时间,阐述了厚积薄发的道理,在创业之初要依靠稳定的平台,深耕细耘,耐心发展,静心守候,一旦时机成熟,就能破土而出,平步青云。

屯●初九巩固根基,勤勉务实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理解“磐桓”,意思是像石头那样的稳固存在,就是能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空间平台,这是我们创业之初首先要做的。

找到一个有前途有前景的项目平台,就如同种子落在地上,必须有一个能深入扎根的地方,如果是落在石块上,那就不行了,发展不下去了。

“利居贞,利建候”,就是事业初始有一个稳定发展平台,就能有助于稳定发展、有助于建功立业,开创事业的未来。

因此,初九爻的意思就是,有稳固的根基,利于稳定发展,有利于建功立业。

初九爻寓意了事业创立之初稳固根基的重要性。

“志行正也”,意思是找到稳定发展的平台后,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能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要亲自深入基层,得到民众的拥护,就是不能自傲身份,脱离民众,这就意寓了要有踏实肯干,勤勉务实的精神。

屯●六二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理解六二爻就像是创业之初,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平台了,但是自己的才能不足,资本不够,怎么办呢?只能慢慢积累了。

六二爻采用了隐喻的手法。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逡巡不前,行路踌躇,驾着马车原地回旋,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内心有积极发展的志向,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本,只能一直在原地徘徊不前。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是一个连锁,叫做象、数、理的连锁,象数理是有连锁的作用。

《画外音》我们学《易经》应掌握哪些基本东西呢?一定要把《易经》的象数理三个东西都搞清。

其实《易经》中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生活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

这句话就来自《易经》大过卦的卦象,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

又比如,每当我们拿不定主意或忐忑不安时常会说心里七上八下的。

这个七上八下就和《易经》中的数有关。

但数字7比8小,为什么7在上8在下?《易经》中的理又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智慧?《正文》我们都认为《易经》是从象开始的,实际上这话有点问题,应该说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的。

你心中没数怎么去画这个象,但我们所看到的是他把象画出来,没有深入去了解象的背后它一定有个数存在。

中国人常讲一切有定数。

这句话其实不迷信。

你看宇宙万象哪个没有定数。

你看到一棵树大概就知道它能不能活,能活多久,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内行人一看就知道。

因为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为什么我们三岁就会看大,六岁就会看老,就是三岁小孩一看就知道他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到了六岁差不多一生都看透了。

那我看不懂,那是你自己的事。

孔子说,虽然是一百世后的事情,我也可看清。

他告诉他的学生子张‘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这不是神通这是推论,今天叫推理。

你看我们又把理说出来了,象数的后面有一个更看不清楚的理,所以数是离不开理,象也离不开理,但是理呢,它是象跟数合起来所得到的规律。

所以中国人说,你要按照道理,就是你要照那个理去走就不会出差错。

象是什么?大家会想,象是现象呢?还是真相呢?因为有的现象并不代表真相,还有假象,是虚的还是实的?你会想很多,但《易经》是合起来的,这里头有真相也有假象,我们分得开吗?分不开的,有虚的它就有实的;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它同时存在你无法去分。

辩论赛知易行难

辩论赛知易行难

的已经懂得某个道理的结果。

行,是指行动,实行。

所谓知易行难,就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较容易,而实行其事较难。

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

”《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

”是的,知易行难。

人类前行时所踏出的每一步,都历尽了千辛万苦,凝结着血汗与泪水。

第一,知易行难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规律。

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绿化沙漠,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啊!可见,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受着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行比知更难啊!第二,知易行难是在人类的道德范畴中不断被证实的道理。

马克思曾经指出:为了100%的利益,资本家就愿意冒着被绞首的危险犯罪,而为了200%的利益,他们甚至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环顾当今社会,黄赌毒泛滥,犯罪猖獗,贪污贿赂事件层出不穷。

难道说那些人都不知道这些是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事情吗?不,他们知道,但是良知的呼喊仍然敌不过利益的诱惑啊!!第三,知易行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

刘备曾经告戒过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贤臣,远小人。

”而阿斗却先亲小人黄皓,后以小事杀大臣。

终导致灭国之祸。

人人都知道男性与女性要互相关怀,处于平等的地位,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妇女大会仍然在不断努力着呢!第四,知易行难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从近代的孙中山十次革命到我们为推翻三座大山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无不表明了知易行难的道理。

有爱迪生在发明和改进电灯的过程,发现灯泡里的空气影响灯泡使用寿命,认识到灯丝的熔点要高,于是采取抽真空的技术。

采用高熔点金属做灯丝,但是一开始效果不理想,经过多次努力获得成功。

我前几天才写呢,可以举例学骑车、游泳什么的啊,知道了该怎么做,但是却还是要经过多次时间之后才能做好它。

我还写了前苏联的事例——前苏联在瓦解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但是经过了多次解救但却终没能成功。

周易新解-易经三十六象

周易新解-易经三十六象
新文化运动结束了两千年来的文言文书写表达习惯,使得人们理解古文有了 很大困难。新文化运动以前,理解易经是建立在古文书写习惯、古代社会环境基 础上。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理解易经是建立在大师学者古文翻译水平以及其个 人理解发挥的基础上。
古今语言环境变化
易经成书年代为竹简著书年代,为了言简意赅,表述易经庞大的哲学体系。 结合卦、象、彖、爻应用了寓意、比拟、小故事、小短语等多种修辞手法。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迁,当时的文化语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当 时的一些术语,缺乏根本性的了解。如易经中出现的22次“利贞”,10次“利涉 大川”以及9次“无攸利”等。对于当时的一些小的典故,缺乏更本性的认识。 如“匪寇婚媾”、“帝乙归妹”以及“王用亨于西山/岐山”,这些小典故原意 究竟代表什么,没人深入了解。 对于现代人理解易经存在着常识性的障碍。一味地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易经 肯定会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不知所云。
开启易经大门的钥匙——太极八卦
太极图变化两大基本规则 阴阳属性变化
阴阳比例变化
开启易经的钥匙——太极八卦
PPT模板
PPT图表
八卦阴阳爻是太极阴阳思想进一步阐述,直观体现。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是体就是体表体制的意思。可以看出伏羲八卦卦位,完全按照阴阳的多少正反来 排的。
易经卦序暗含的原理
易经∙《序卦传》
易本真经
易经三十六象-画龙不点睛
八极相
易经三十六象-画龙不点睛
四节相
根据综卦原理制作卡牌, 泰卦背面为否卦 未济卦背面为既济卦 随卦背面为蛊卦 渐卦背面为归妹卦
易经三十六象-画龙不点睛
三才相
根据综卦原理制作 卡牌, 三才相四十八卦, 共制作二十四块卡 牌,十二组。
易经三十六象——一点走雷霆

易经迷相之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易难明

易经迷相之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易难明

易经迷相之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易难明易经,一个中国文化的图腾,被称为万经之祖,文字之宗。

易经,又是一个中国文化的迷蒙,因此而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四书五经中似乎占据着不务正业的位置。

从老子著道德,孔子述论语起,中国历代先贤大圣好象都从易经中取得真元以成其成,又好象都渊源不深。

唯有那些传说中与近神的袁天罡,刘基等可借易经窥得天经,留下推背图等诡秘预言,易经好象真是神机妙算之术,可灵与不灵自有天知,只是我们知道以此留名史册的不过曲指可数之人,而且也多属传说中,真相与否,又是自有天知。

至当代,南怀瑾、曾仕强等易学专家在不能完全读懂自圆易经之后不无感叹地说,也许只有完全不懂得易的才可能真正懂易。

于是,在此语之壮胆下,亦对易有惑琢磨于心,难道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吗?既然易经是万经之祖,为什么不只易看易?只易看易,你就会发现易经真的很简单,但又真的不简单,知易才知不易也。

虽仍知不易但亦已知易,至少越过了迷雾,看见那座山仍在那,历万世而不变,也才知原来之山不是山,明非之始也,学益进,非已非,一非则少一层迷雾,非已非,则不断揭开迷雾之过程也。

孔子那三句话实是他学易之感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于我心戚戚蔫,有所得说之亦又有得,与朋论之以明又有得,独乐不如众乐也,故以引玉。

为何有时似用文言,因述易,非至简文言类悖论不能尽述。

思从辨悖起,德从识悖来,不是吗?此四乐也。

一、易经之名:习丽而明易经,为什么叫易经,仅此就众说纷纭,有说是日月明也,其实是明经,有说易者,蜴也,通变也,变经,有说叫周易,周穷天地演变之经。

其实,易经就是易经,以上之说都是由易本易而引申过来,把末当根了。

易者,本应是竖心旁再加个世字,音同易也,习而明之意。

习而明,那自然习之深而明更甚。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谓的世,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样,有一万个世。

所以这世界你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人人都可以看到;但又可以说不是真实的,因为人人见之不同,说到底这世界不过是我们心之所感物像而矣。

《周易》形象思维简析

《周易》形象思维简析

《周易》形象思维简析作者:缪丽芳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象”本是一种大兽之名,古人借用来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思维范畴,古典著作中的“象”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今天所说的客观物象,二是今天所说的象征、想象。

“象”作为思想范畴在《易传》中有集中体现,《易传》中所谓的“象”也具有上述两种意义,如表示物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系辞上》,韩康伯注: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同上)天垂象,见吉凶。

(同上)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系辞下》)又如表示象征、想象之象: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同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同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系辞下》)象也者象此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同上)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同上)八卦以象告。

(同上)想象、象征意义的“象”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意,应该是对客观物象之象的抽象与提升而形成的概念。

如果说作为大兽之名的“象”是有外形、有质地的客观物质实体的话,“在天成象”则是没有质地而有形象的客观物象,而想象、象征意义上的“象”则可能是“无质”而“离形”的虚像。

“象”的三种意义反映了古人由直观类比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进步。

战国韩非就“象”的问题有一段重要的言论: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韩非子·解老》)这是解释《老子》中“执大象,天下往”(通行本三十五章)与“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通行本十四章)战国时期,中原早已没有活的象,人们只能凭借想象、意想图画生象之形,所以“象”在本质上是不可见、不可闻的,这段文字对于我们理解老子“大象无形”(通行本四十一章)以及文艺美学中“意象”观念的诞生都有帮助。

太上感应篇的好句子-定义说明解析

太上感应篇的好句子-定义说明解析

太上感应篇的好句子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无为而治,无为而成。

4.行者动以息之,知者静以德之。

5.大风扶植不挤,大火生长不燥。

6.崇高之人不见富贵,居安之人不睹威仪。

7.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

8.道乎,倚闾而望,集水而居。

9.知识足,则无忧生。

10.故曰:水倾则为沟,水流则为渠。

11.齐之与人也,不践而履,不恶而设,不鲜而文。

12.理在日常,德助下人,礼顺天地。

13.圣人之道在均与容,宽而不易,界而能守。

14.风通于天地之间,而反不加厚。

水流于山谷之中,而复量不加多。

15.众人皆有知己,蕃庐皆有桥穷。

16.人为政,几由在日常;日者,人之德绩也。

17.治国如烹小鲜,用火之法仁之。

18.圣人德水石,吾何张之?19.演道法源,法明于天地之间。

20.凡治之道未有不知之而行之者也。

21.清静无为,乃自然之道22.虚明自然,自得其神23.心静自在,澄澈明晰24.无欲无求,心无挂碍25.不为不动,动中有静26.真常无恶,真情不乱27.不起妄念,无为自然28.忘却万事,悟到真谛29.贪嗔痴念,化为虚无30.无为自然,顺其自然31.禅定清静,明察万象32.舍去执着,开启智慧33.离世俗尘,见真实相34.无忧无求,心如清镜35.观照内心,直达真实36.澄澈自明,心无纤尘37.通幽明道,了悟真谛38.淡泊名利,观照天地39.真心不二,自在清净40.观照内心,见性成佛41.求贞则见,反求则疑。

42.苟有恒,何必三更眠;若无信,何以建立。

43.道在日,日日逍遥。

44.见善如不及,见过如探汤。

4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6.实须当时,宁假庄周。

47.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4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0.梦想能成为现实,永远能使一个人超越自己,同时也能使他走向现实。

51.行百里者半九十。

52.察言观色,斯辩矣。

5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4.静而好问,自信方定。

易经中最深奥的五句话

易经中最深奥的五句话

易经中最深奥的五句话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涵盖了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还被广泛应用于决策、预测、命理等方面。

易经由六十四卦和爻辞组成,其中有五句话被广泛认为是最深奥的。

本文将围绕这五句话展开详细解读,带您一起领略易经的深邃之处。

1. “无妄之难,穷之险也。

”这句话出自《易经·乾卦》的爻辞,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探讨了人们面临的困境和危险。

“无妄”意味着无缘无故,即没有明确原因或缺乏充分准备。

“难”代表着困难或挑战,“穷”则表示陷入困境。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易经的深邃智慧。

这句话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和危险的时候,往往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无妄行为或者缺乏准备所致。

因此,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审查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并作出适当调整。

只有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们才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避免再次陷入险境。

2. “巽而不动,难得其志,居光明也。

”这句话出自《易经·巽卦》的爻辞,探讨了在逆境中保持稳定的原则。

“巽”代表顺从和适应,不动则是指心态不变。

“难得其志”意味着实现自己的目标非常困难。

“居光明”表示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光明和明智。

易经告诉我们,当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现实,并制定适合当前情况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目标的清晰,努力实现我们的愿望。

即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守光明和明智的原则,不放弃追求真理和善良。

3. “乾坤无假,逢危享福。

”这句话出自《易经·乾卦》的爻辞,探讨了宇宙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乾”和”坤”分别代表天和地,是最基本的两个卦。

“无假”表示它们是真实和永恒的,不会被任何假象所掩盖。

“逢危享福”意味着在面临危险时,机会与挑战并存。

易经告诉我们,在宇宙的法则中,真理和永恒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追求真理,摒弃虚假和虚荣。

同时,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但也蕴含着机遇和幸福。

参透易经哲理体悟人生奥秘

参透易经哲理体悟人生奥秘

参透易经哲理体悟人生奥秘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易经》号称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之魂,博大精深,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易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是历代帝王必读之书。

是治国之道,建国之宝。

对世人来说,它始终是一个高深玄奥之迷。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易》用巧妙的比喻,以天地,阴阳,刚柔,动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来揭示宇宙事物产生,生存,变化,发展,消亡的根源所在,将这一法则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变化,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变,去恶从善,逢凶化吉,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这就是《易经》的思想核心。

在人生无路可走的时候,在极其困难的时候,在最成功的时候....都可以借用《易经》来指导我们正确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变化无常,高深莫测,胜负难辩的情形。

历史上的诸葛亮,刘伯温,李淳风,李世民等都曾将《易》演绎得无比神通,并将他们创建的功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出神入化的智慧无不来自这部哲学典籍的启迪。

《易经》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人,而且依然以它巨大的生命力继续影响着今人。

当今一位企业家在谈及《易》与经商的关系时说:“《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当今许多优秀企业家正是从《易经》这部古典中读懂商道玄机,并在商海中奋勇搏击,才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

作为我国哲学的开山之作,《易经》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

它庞大的易学理论体系,囊括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全部精华。

《易经》是古代先贤们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筑起的一座丰碑,令我们肃然起敬和敬仰。

古朴幽雅,博大深邃的《易经》充满人生智慧之光,通过漫长的积淀深深地浸透在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是留给我们的一笔沉淀千年的精神财富。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年之后,以它强大的吸引力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并征服一代一代不同肤色的后人。

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今的,更是未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迷相之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易难明<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0.0pt;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0.0pt;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易经,一个中国文化的图腾,被称为万经之祖,文字之宗。

易经,又是一个中国文化的迷蒙,因此而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四书五经中似乎占据着不务正业的位置。

从老子著道德,孔子述论语起,中国历代先贤大圣好象都从易经中取得真元以成其成,又好象都渊源不深。

唯有那些传说中与近神的袁天罡,刘基等可借易经窥得天经,留下推背图等诡秘预言,易经好象真是神机妙算之术,可灵与不灵自有天知,只是我们知道以此留名史册的不过曲指可数之人,而且也多属传说中,真相与否,又是自有天知。

至当代,南怀瑾、曾仕强等易学专家在不能完全读懂自圆易经之后不无感叹地说,也许只有完全不懂得易的才可能真正懂易。

于是,在此语之壮胆下,亦对易有惑琢磨于心,难道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吗?既然易经是万经之祖,为什么不只易看易?只易看易,你就会发现易经真的很简单,但又真的不简单,知易才知不易也。

虽仍知不易但亦已知易,至少越过了迷雾,看见那座山仍在那,历万世而不变,也才知原来之山不是山,明非之始也,学益进,非已非,一非则少一层迷雾,非已非,则不断揭开迷雾之过程也。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孔子那三句话实是他学易之感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于我心戚戚蔫,有所得说之亦又有得,与朋论之以明又有得,独乐不如众乐也,故以引玉。

为何有时似用文言,因述易,非至简文言类悖论不能尽述。

思从辨悖起,德从识悖来,不是吗?此四乐也。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一、易经之名:习丽而明<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32.0pt;mso-char-indent-count:2.0;mso-char-indent-size:16.0;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8.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易经,为什么叫易经,仅此就众说纷纭,有说是日月明也,其实是明经,有说易者,蜴也,通变也,变经,有说叫周易,周穷天地演变之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