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xxxx中学原群教材分析《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本课时主要是在再现性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及其语言进行进行感知,使学生对创作思维过程和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的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表现性美术语言的特点,走近表现性美术作品。
2.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尝试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情感:感受活动及学习的乐趣,体验绘画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可以表达情感并能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美术作品中情感心绪的表现并学会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主观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水彩笔调色盒卡纸剪刀等。
一、导入,讨论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师:展现两组美术作品(侧重再现生活真实的作品和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作品:希施金的《黑麦田》,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王军的《不再哭泣》。
第二组作品凡高的《麦田群鸦》,梵高的《星空》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生:讨论这两组作品的不同(第一组作品真实侧重再现生活,第二组作品手法夸张抽象,突出情感表现)。
师生共同总结:美术不仅可以再现生活真实,还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总结:美术可以表现情感二.发展阶段:1.欣赏比较相同表现内容的具象美术作品和抽象美术作品,直观感受抽象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
师生共同欣赏两幅相同表现内容的作品:青年画家王军的《不再哭泣》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语言(哭泣的女人当中扭曲的脸和线条色彩等)生:比较两幅画面的情感哪幅更强烈并总结:抽象绘画表现的情感更强烈。
师生共同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和《春酣》以及马瑟维尔《西班牙共和国哀歌100号》。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
(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四、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产生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五、教学过程: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1、导入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1)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2)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2、邂逅色彩两幅作品对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千里江山图出水芙蓉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舞蹈(马蒂斯)星夜图(梵高)思考:国画的分类及特点思考:西方绘画的特点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3、感受色彩色彩色相:暖色、冷色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欣赏视频:当梵高的画动起来说一说: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4、实践色彩用不同色彩来表达:喜怒哀乐5、作品展示6、课后小结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感染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色彩在造型中的运用,赏析、评述作品,体会各个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并对作品有独特的观赏视角,但无法较为全面理解各个时期、流派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形式。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啊,设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个时期色彩的表现形式,感受色彩的感染力,提高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赏析、讨论,体会色彩运用的含义及其传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不同流派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四、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是:了解各个流派色彩的表现形式和特征难点是:运用色彩知识赏析评述作品五、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提倡探究、实践和体验性,提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究欲望。
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本课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本节课,在课前呢,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展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我请学生欣赏音乐《星空》,并思考如何用不同色彩来表现跌宕起伏的乐段。
欣赏过后,学生纷纷用红色、蓝色等颜色描绘了高低不同的乐段。
我总结道: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欢快、暗淡等感觉,令人产生许多联想,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色彩的魅力。
由此,我引出了课题《色彩的感染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研究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引导阶段播放一组图片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腕来表现。
造型作为发明形象的紧张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欣赏创设情境,激发乐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发展阶段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
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紧张表现语言。
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部分宋代XXX《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装饰画古希腊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XXX法国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一定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载体。
而本堂课主要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的产生、色彩的要素、色彩的搭配等知识有所了解,并在前面的欣赏课中积累了大量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调和及搭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为后续内容水彩画、水粉画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五、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情境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如果用一个颜色来表现你的同桌,你会选择哪种色彩?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一个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或者情感,这是因为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感染力》一课,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简笔人物》说课稿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简笔人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所编写的,针对《手绘简笔人物》这一主题进行讲解。
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侧重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通过学习简笔人物的构图和绘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观察力。
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简笔人物的基本构图方法和绘画技巧 - 掌握简笔人物的线条表现和塑造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3. 教学重点•学习简笔人物的构图方法•掌握简笔人物的线条表现技巧4. 教学难点•学会简笔人物的线条表现和塑造二、教学内容及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简笔人物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 构图方法和绘画技巧的学习 - 线条表现和塑造的实践练习2. 教学流程设计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画家的简笔人物作品,引发学生对简笔人物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介绍简笔人物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简笔人物的基本定义,并与写实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简笔人物的理解。
步骤三:构图方法讲解讲解简笔人物的构图方法,包括人物的基本比例关系、头部与身体的比例、手和脚的构图等方面。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构图方法。
步骤四: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简笔人物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轻重线的掌握、阴影的表现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步骤五:线条表现和塑造练习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方法和绘画技巧,绘制简笔人物,并注意线条表现和塑造的效果。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步骤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与技巧1.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构图方法和绘画技巧的运用。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2. 教学技巧•引导式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点拨式指导:在学生进行练习时,通过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初中美术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设计廖佳

《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师:廖佳一、教材分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色彩基础知识课之一,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主要知识点是引领学生从情感角度去认识色彩的多种风貌。
在色彩知识与情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八年级的主要内容中,本册两节色彩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和《用色彩表达情感》倾向于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表达。
本课重在体验不同的色彩所引发的不同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学习如何用色彩丰富我们的心灵和生活。
二、学情分析从小学到初一学生对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本课依据这一特点重点放在将色彩与情感链接起来,使学生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初步尝试运用合适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和实践,感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兴趣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法;感受引入法;兴趣学习法;指导启发法六、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各类文具七、教学过程八、整体设计思路九、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直接关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练习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探究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从中学习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对色彩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基于上述原因,我应充分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源,扩大欣赏范围,尽可能多的举例,用色彩传达情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第1课笔墨千秋
本课知识内容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表现方式等方面出发,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表现特点进行了扼要认识,使学生对中国画有较为整体的认识,对弘扬中国文化,为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语对中国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行概述,为教学活动内容确立了总体认识的方向。
教材分别以两个章节对中国画笔墨特点进行讲解。
“用笔状物传情”讲解毛笔的表现功能,教材在书法和绘画之间建立联系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国画用笔的特点。
“意境美”章节结合作品分析,分别从款识、留白、经营位置、时空变换、情景交融等角度讲解了中国画表现已经的种种形式。
相关链接就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做出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传统绘画。
第2课梅竹言志
这一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营造·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画梅、画竹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解决具体的表现技法问题:1.画梅
教材对梅的枝干画法做了具体的解释,对画的结构做了图示。
选用了一些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设置思考练习环节引导教学活动的意境表达。
2.画竹
画竹与画梅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一部分直接从技法开始,教材直接选用古代画谱,分竹竿、竹叶具体介绍画法。
结合郑板桥的《竹石图》理解这些分解的部分怎样组合完成完整画面。
竹子和石头的组合是传统绘画常见的表现题材。
教材就梅竹合璧的画幅中怎样进行搭配提出建议,其重点在于主次呼应。
最后,为满足学生兴趣多样性的需要,教材介绍了麻雀的画法。
第3课寄情山水
这一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的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课学习任务是欣赏山水画,通过临摹学画山水画并尝试表现。
课文通过《富春山居图》导入,学习活动的山水画技法学习从树木山石开始,内容包括基本步骤和程式,以欣赏、临摹的学习方式展开。
山石法教学仍以传统绘画程式方式。
山石与树木的组合即可成为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布局的章节以主次呼应、三远、云水与点景为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水画表现意境的方式。
第4课用画笔触摸细节
本课教学的核心是进行场景中物象的细节描绘。
围绕这个核心,教材编写从细节在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价值与细节描绘的表现方法及构图处理等方面展开。
根据教材中学习活动的安排,本科目支持两个课时的教学课堂。
为了突出作品细节描绘与作品情感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以引导文字来进一步强化。
通过展示大量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细节魅力。
第5课静物画有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静物画是以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形式,一组静物,默默地讲述着生活的故事。
它们凝聚着画家丰富的情感,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本课的设置为了使学生通过对静物画知识的了解和绘画体验,理解艺术创作于情感的内在联系,在知识学习中了解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尝试体验活动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创意,使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发展。
教材首语简洁明了地表述了静物画的核心意义。
三个章节分别从情感表达、构图处理和写生方法等内容展开。
“静物画的情感表达”章节明确了静物画的表现要素;“静物画的构图处理”以物品主次位置以及组合构成方式为内容展开;“静物写生步骤”列举写生步骤过程,为绘画体验做出参考。
相关链接栏目就是静物画的概念、发展及表现方式做出简要的提示线索,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