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哲学试卷试卷韦性吕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2、容闳《西学东渐记》3、科学哲学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7、张君劢人生观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①②④2、①③④3、①4、④5、①②③6、①7、②③8、③9、②③10、①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3分)2、充分西化“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

(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

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

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

(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

(1分)3、觉解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

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

(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

(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

(1分)4、两层存有论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

(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

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试题

中国哲学试题

《中国哲学研究》试题(A卷)(2011-12学年)一、基本知识题(每题4分,共20分)1、列举3种中国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期刊。

答:第一、《哲学研究》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则,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本刊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外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自然辩证法、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教和无神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

第二、《中国哲学史》杂志主要刊登中国哲学最新研究成果,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中国哲学一起共同成长发展,见证了中国哲学由偏重儒学研究转向密切关注多种哲学派别、现实社会领域、中西文化交流等的发展态势。

中国哲学发展既受外在社会条件的影响又有其内在自身演化的独特逻辑进程。

第三、《中国哲学年鉴》(1992年)作为一本中型的哲学专业工具书,自创刊始,它已连续出版了10期,本期为第11期。

本期年鉴内容丰富,简介如下。

“研究状况和进展”栏中,按照哲学原理、哲学史和各分支学科的顺序,刊出87个条目,全面地回顾了一年来哲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2、列举与中国哲学有直接关系的3大考古发掘。

答:一是西周时代的有字甲骨的出土;二是青铜器铭文的发掘;三是简牍的发现。

3、列举近代以来比较有影响的3种中国哲学史教材。

答:《中国哲学史》张岂之《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教程》:彭自强4、轴心时代。

答: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而在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中国古代哲学与艺术思想考核试卷

中国古代哲学与艺术思想考核试卷
D.音乐理论
E.历法学
17.以下哪些是唐代诗歌的著名流派?()
A.初唐四杰
B.盛唐气象
C.中唐古文运动
D.晚唐小品
E.唐宋八大家
18.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德”的论述?()
A.德治
B.德行
C.德性
D.德育
E.德才兼备
19.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剪纸”流派?()
A.山东剪纸
B.江南剪纸
C.广东剪纸
4.宋代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是_______瓷。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
6.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中,与“金”相对应的季节是_______。
7.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_______》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之作。
8.古代中国书法中,王羲之被誉为“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_。
16.()17.()18.()19.()20.()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家是_______。
2.儒家经典《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_。
3.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唐代张彦远的“_______”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
B.戏曲
C.诗歌
D.散文
E.笔记
14.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心”的论述?()
A.心即理
B.心外无物
C.心外无理
D.心学
E.心理
15.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艺术中的“戏曲”种类?()
A.京剧
B.越剧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史 试题

中国哲学史 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或命题。

自生而必体有阿赖耶齐物论即万物之自虚至良知俱分进化《礼记》谶纬崇本举末习与性成白马非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浩然之气否极泰来温故知新道法自然虚壹而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效验无为中庸有无离坚白道统论抱法处势五德始终化性起伪克己复礼为仁仁不忍人之心和而不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涤除玄览参验兼爱有待无待名实葛洪业报轮回相竞以器《论六家要旨》独化二谛贵无止观实相不真空言尽意论形质神用唯识无境《坛经》《封建论》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感应绝地天通尽心知性知天天人相分人副天数制天命而用之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天命之性自生而必体有叶水心心外无物童心即真心理一分殊知行合一一物两体理一分殊体用一天人合一致中和无极而太极易简工夫事功学派张载王阳明格物致知《传习录》《西铭》泰洲学派质测即藏通几经世致用以理杀人知难行易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俱分进化质力相推三玄三表性三品三世进化公羊三世说三世说三理三张伪法圆成实性三民主义三纲领八条目尚力非命法无顿渐托古改制民生史观《严译名著丛刊》《新学伪经考》心力微明静因之道形质神用格物;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四法界,四几六相圆融六理,心斋;独化;道统;和老子的无孔子的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说出故,能必副其所二、简答下列各题。

华严宗的“四法界”说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简述荀子的性恶论简论孟子“四端”说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简述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简要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看法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程颐对道与阴阳关系的论述评述王弼的言意之辞试论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

精选最新版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模拟考试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最新版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模拟考试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我的答案:×2.佛教形成了轮回说。

()我的答案:√3.四谛说主要是为了引导人们去了解自我,认识所处的环境。

()我的答案:√4.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5.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我的答案:√6.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

()我的答案:×判断题】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我的答案:×7.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8.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9.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10.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11.《黄帝内经》中提到“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我的答案:√12.所谓的系辞,就是就是系属在经文之下的解释性的话语。

()我的答案:√13.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

()我的答案:√14.理学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系统中世间万物的本体之理.事物法则规律之理.人和物的本性必然之理.事理书理人思之理。

()我的答案:√15.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6.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17.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18.宋代经学对章句训诂的使用补给汉代经学。

()我的答案:√19.班固在《艺文志》中首次使用了“微言大义”一词。

()我的答案:√20.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

()我的答案:√21.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2.《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 - 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网站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 - 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网站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每题2 分,共20分)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有()A、天人合一B、主客二分C、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统一D、注重辩证逻辑E、注重形式逻辑2、《老子》一书又称为()A、《鬼谷子》B、《道德经》C、《南华经》D、《道德真经》E、《太极图说》3、王弼的主要哲学观点是()A.崇有论 B.独化论C.贵无论 D.心无论E.本无论4、下面的观点哪个是郭象提出来的()A、全真保性B、各自性足C、名教即自然D、名教出于自然E、越名教而任自然5、《崇有论》的作者是()A、王弼B、嵇康C、阮籍D、向秀E、郭象6、佛教哲学的“四谛”是()A.真假空中 D、贪嗔痴忍B.真假空幻 E、地水火风C.苦集灭道7、佛教的“五蕴”是指()A.色受想行识 D、阿赖耶识B.眼耳鼻舌身意 E、万法唯识C.末那识8、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A、学思结合B、效验C格物致知 D、是非无定质E、三表法9、下面这些观点哪些是属于老子的()A、仁爱B、小国寡民C、柔守弱D、无为而无不为E、坐忘10、魏晋时期的“三玄”是()2A.《鬼谷子》 B、《庄子》C、《列子》D、《周易》E、《老子》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每题2 分,共20分)1、天人相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庄子主张小国寡民。

()3、《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4、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5、王弼的哲学思想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6、老子哲学主张兼爱。

()7、佛教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苦集灭道。

()8、墨子的三表说对王充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9、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

()10、董仲舒坚持天人相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分)1、万物皆备于我2、元气3、以无为本4、四圣谛5、制天命而用之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 分)1、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庄子相对主义哲学主要思想有哪些?3、简述墨子的三表学说。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的哲学思想是?A. 无为而治B. 有为而治C. 以德治国D. 以法治国答案:A3.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依据是?A. 性恶论B. 性善论C. 性空论D. 性无善无恶论答案:B4. 庄子主张的“逍遥游”是指?A. 游历四方B. 逍遥自在C. 无为而治D. 以德治国5.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是指?A. 知识和行动是分离的B. 知识和行动是统一的C. 知识是行动的基础D. 行动是知识的来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ABCDE2.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张?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C. 道法自然D. 以法治国E. 知足常乐答案:ACE3. 墨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墨子的主张?A. 兼爱B. 非攻C. 尚贤D. 尚同答案:ABCDE4. 法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韩非子的主张?A. 以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以力服人D. 以智服人E. 以礼治国答案:AC5. 佛教思想中,以下哪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A. 四圣谛B. 八正道C. 六度D. 五戒E. 十善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而是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适中的点。

2. 老子的“道”是什么含义?答案:老子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3. 孟子的“性善论”是如何论证的?答案: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他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和情感,认为人们天生具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12 月月考试题高二语文2023.12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要进教堂。

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

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

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

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

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

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

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

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

《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

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

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材料二:“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所区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的史”。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A. 礼B. 智C. 信D. 义答案:A2.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主张主要出自哪位哲学家?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3. “性善论”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4. “天人合一”思想在以下哪位哲学家的著作中得到体现?A. 王阳明B. 朱熹C. 程颐D. 程颢5. “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思想家提出的?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6. “格物致知”是哪位宋代哲学家的主张?A. 朱熹B. 程颐C. 程颢D. 王阳明答案:A7. “心外无物”是哪位明代哲学家的观点?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8. “兼爱”是哪位先秦哲学家的主张?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9. “民贵君轻”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10. “天命之谓性”出自哪位儒家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仁爱、礼让、忠诚和信义等美德。

2. 阐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而“德”是个体遵循“道”的行为准则。

“道”无形无象,而“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3. 描述孟子的“性善论”。

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发展,但人内在的良知良能是向善的。

4. 说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主张认识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中国哲学史试卷3

中国哲学史试卷3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 B )200 4 ——2005 学年第 2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系别专业年级班级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下)考试日期 2005,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5题)童心说良知质测通几太虚即气知先行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2,试析天台宗“一念三千”的主要思想。

三.解释下列原文,并分析其中的哲学意义:(15分)《尚书引义》:“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则分授之名,亦非诬也。

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可以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

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

体用一依其实,不背其故,而名实各相称矣。

”四.论述题:1,试析朱熹理一分殊的主要思想。

(15分)2,试论宋明理学家关于心性理关系的主要思想观点。

(20分)中国古代哲学史(下) 期末试卷(B)答题要点一.名词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5题)1,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就是保持本真自我,即是真心;另外它也即是现实的人心,是感觉、智识、意志等心理内容交织的总体。

他提出此说,是为了纠正虚伪世风;体现个体原则,否定孔子的权威,提倡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2,理一分殊:朱熹提出。

从性理关系而言,此命题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只是一个太极,而每个事物中也都包含着与本体的太极相同的太极作为自己的本体。

从物理的意义上说,事物的具体规律、性质各有差别,人的实践必须依从不同对象固有的特定之理。

万物一理,指的是万物的具体规律都是同一普遍原理的表现,具有统一性。

3,良知:指人的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是两者的统一。

它具有先验性、直觉性的特点,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它作为意识结构中的独立部分,具有对意念活动的指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

中国哲学测试题

中国哲学测试题

中国哲学测试题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下面是一套中国哲学测试题,帮助你了解并检验你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知识水平。

请你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注意: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墨子2. “道可道,非常道”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3. “人之初,性本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拂菻子C. 老子D. 墨子4. 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即理论”?A. 孟子B. 庄子C. 荀子D. 墨子5. 秦朝统一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 儒家思想符合秦朝的法家统治理念B. 秦朝皇帝崇尚儒家思想C. 儒家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加强社会稳定D.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知名度6.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A. 仁、义、礼、智、信B. 仁、爱、和、平、信C. 仁、义、礼、智、忠D. 仁、孝、忠、信、礼7. 下列哪位是儒家经典《大学》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童贯D. 关羽8. 以下哪部作品是老子的代表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大学》D. 《庄子》9. 墨子思想的核心观点是:A. 非攻B. 兼爱C. 名实分离D. 道法自然10. 我国汉代以前哲学的流派有:A. 儒、墨、道B. 道、墨、名C. 儒、宗、法D. 儒、道、名二、简答题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国哲学中有什么地位?2.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何关联?3. 请解释下列儒家经典中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 请列举3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墨子提倡的“兼爱”和孟子的“仁政”之间有何共通之处?三、论述题请选择以下一个选题,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充分展开阐述你对该选题的理解和看法。

中国哲学试卷

中国哲学试卷

《中国哲学史》课程试卷 A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选项。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2、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 B.名实相背 C.名实合一 D.取实予名4、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不善说 D.性三品说5、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 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8、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9、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 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 D.人的行为10、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1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中国哲学题(选择+判断)

中国哲学题(选择+判断)

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一)已完成1秦汉时期,中国哲学称为:A、哲学B、义理之学C、道术之学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2“科学不在远,就在猪圈旁。

”这句话出自:A、朱自清B、萧红C、季羡林D、郭沫若我的答案:D3哲学中的“哲”是什么意思?窗体顶端A、哲理B、学问C、明智D、智慧我的答案:C4“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出自()A、《素问•上古天真论》B、《荀子•哀公》C、《汉书•张世安传》D、《庄子•天下》我的答案:C5哲学是论涉()的学科A、思维智慧B、人文情怀C、物体法则D、历史事实我的答案:A6()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我的答案:D7班固认为张安世具有使专精神。

我的答案:√8人类是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一个种类。

我的答案:√9宋明时期我国哲学叫义理之学我的答案:√10“哲学”一词历来就有我的答案:×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二)已完成1提出“天地之化日新”的哲学家是:A、王夫之B、董仲舒C、顾炎武D、李贽我的答案:A2“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的“伐”是指:A、军阀B、阀门C、进攻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3“外无劳形之事,内无思想之患”出自:A、老子B、道德经C、周易D、黄帝内经我的答案:D4“杨柳岸晓风残月”属于()A、塞外诗B、思乡诗C、山水诗D、送别诗我的答案:C5“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出自()A、《庄子•天下》B、《素问•上古天真论》C、《荀子•哀公》D、《荀子•解蔽》我的答案:A6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A、《伤寒论》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我的答案:B7凡人之患,蔽于一曲,出自《荀子》。

我的答案:√8穷理尽性出自《庄子》。

我的答案:×9中国文化曾经把心意当做道德的尺度我的答案:√10“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的“穷”是贫穷的意思我的答案:×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三)已完成1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A、思维的习惯B、渊博的知识C、高尚的情操D、以上都有我的答案:D2下列不属于南宋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是:A、朱熹B、程颢C、程颐D、王安石我的答案:D3“天地之间,有理有气”是谁的名言?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夫之我的答案:C4王安石是()的宰相A、唐朝B、南宋C、北宋D、元朝我的答案:C5()用“道”来作为生成世界万物的母体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孟子我的答案:A6()不是宋代的理学家A、朱熹B、程颢C、程颐D、王阳明我的答案:D7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在强调生命易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中国古代哲学诞生的标志主要有如下两个观点的提出:一是,一是:。

2、先秦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和。

3、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是,要思想这一思想精髓的方法与路径是。

4、墨子认为要做到“取实予名”,衡量与判别的标准是:;;。

5、儒家哲学思想中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

6、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名实之辩”所持的态度是。

7、孟子提出“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是。

8、华严宗的中心教义是,它主要分为“四法界”:即是:事法界,理法界,和。

9、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进化论的中心命题是,它一自然科学为基础,把宇宙进化分为:、和“人类进化时期”。

第二题:选择题:(共计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1、庄子认识论的基础是()A. 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先验主义C. 经验主义D.实践2、“名实之辩”是先秦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命题,不同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一下哪个观点是老子的提出的?()A. “制名以指实”B.重视“参验”,反对“前识”C. 无名D.静因之道3、对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特点问题,其中提出“性三品”的哲学家是()。

A.孟子B. 告子C.董仲舒D.韩愈4、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路径,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

是分析是它属于什么样的认识论()。

A.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5、在“天人之辩”的关系问题上,荀子所持的观点是()。

A.天道远,人道迩 B.“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C.“明于天人之分”D.“缘道理以从事”与“因人情”。

6、道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为()。

A.仙人B.圣人C.逍遥游D.成佛7、在宋明理学时期,“理气(道器)之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对此问题,王阳明所持的观点是()。

A “心即理” B. 理在气中 C.理一分殊 D. 气在理先8、孔子提出“仁”学的核心内容是爱人,对这一的哲学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是在“亲亲”原则下的“爱有差等”,既有较强的阶级性。

B.是一种“爱无差等”的泛爱论,无阶级性。

C.该观点体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

D.要实现这一观点,就必须方法和路径是“孝悌”原则。

9、孟子的“良知,良能”学说是一种()的人认识论。

A.经验主义B.先验主义C.超验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禅宗得道成佛的方法是()。

A.渐修式的成佛B.顿悟成佛C.内心体悟成佛D.高僧教化成佛。

第三题:名词解释(共计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反正道之动:2.天人感应3.化性起伪4.童心说:5.越名教而任自然:第四题:简答题(共计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1、孔子“仁”学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2、简答儒家理想人格,以及如何培养,并对他们所构建的理想人格进行评价。

3、隋唐时期儒、释、道得以合流的原因,以及合流后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4、简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能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

第五题:分析题(共计1题,共计12分)1、分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哲学命题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参考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阴阳学说的提出,五行学说的提出。

2、天人之辩,名实之辩。

3、仁学,忠恕之道4、由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5、圣人6、道,无名7、性善论8、法界缘起,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9、存天理,灭人欲。

10、突驾说,物质进化时期,物种进化时期。

二、选择题。

(共计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A2、C3、C4、B5、C6、C7、A8、A9、B 10、B 三.名词解释。

(共计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一物两体:该观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张载的哲学观点(1分),该观点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气所生成,气是一元的,气组成物质,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其包含有对立面与统一面,对立面与统一面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3分)2、天人感应:该观点是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的(1分),他认为人是天的一个缩小了副本,即“人副天数”,既然人是一个缩小了天,所以人所有的情感、意志、行为都是天的基本反映。

人的行为受到天的束缚,如果人背天行事,将会遭到天谴,顺天行事,将得到天的奖赏。

(3分)3、化性起伪:这是荀况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

(1分)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

“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

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3分)4、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2分)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分)5、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嵇康的哲学观,(1分),所谓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指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1分)自然的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

(1分)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

嵇康认为名教扼杀了人性,人不应该受到这些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应该回到自然无为中去(1分)四、简答题(共计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1、孔子“仁”学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1)"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2分)(2)仁学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恕。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2分)(3)两者时间都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

但是儒家仁的思想是在亲亲原则下的爱人,有一定的差别性,而墨家的"兼相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的原则。

儒家有阶级性,而墨家无阶级性。

(3分)2、简答儒家理想人格,以及如何培养,并对他们所构建的理想人格进行评价。

(1)(2)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圣人人格。

(1分)(3)一为向内用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感和精神修养,一为向外用力,培育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积极为社会建功立业。

(2分)(4)有利于全面拓宽人的道德境界,构建健康的人格精神。

有利于推动人们积极入世的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4分)3、隋唐时期儒、释、道得以合流的原因,以及合流后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1)(2)中国南北朝以来、儒、释、道鼎立。

为了适应统一的封建王朝需要,隋代的哲学家王通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归一的理论,企图以儒学为主,调合释、道二教。

(1分)(3)魏晋以来,三教的相互融通,彼此用自己的视角解释对方的哲学命题。

(2分)(4)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统治者为了统一思想,掌握舆论导向的需要。

(1分)(5)有利于文化的宽容与普及,繁荣不同文化,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达到百花齐放之目的。

(3分)4、简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能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

(1)在群雄逐鹿的炫耀武力下背景下儒家理论学说不适宜。

过于注重内在的道德因素。

(3分)(2)国家的分离,难以形成统一的理论。

(1分)(3)学说的适用价值在当时不能很好彰显出来。

(3分)第五题:分析题(共计1题,共计12分)1、分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哲学命题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1)制天命而用之就是说人们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为己身服务。

都是反映了荀子唯物主义观念(4分)(2)当时人们对天与神的恐惧,使人的尊严密封在神的意旨之下。

是为了解放人而提出的。

(2分)(3)其思想把人从天的迷雾中解放了出来,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

(2分)(4)对人征服自然,了解自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分)(5)但过于重视了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性的贪婪,会导致人与环境的对立,使环境遭受到人为破坏。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