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共19页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df78c7a5901020207409c88.png)
3、教权之上论
基督教会就是上帝之城在现实生活中 的代表。教会是上帝拯救人类灵魂的组 织者和实施者,它本身是神圣的、正确 的。人们必须皈依这个神圣的组织才能 得救。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基督教会, 才可能进入天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 会的使命高于世俗国家的使命教会的权 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
三、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影响
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代表 作有《忏悔录》、《论秩序》、《论生活的 幸福》、《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 作为政治理论的代表作是《上帝之城》,稍 次还有《论自由意志》一书。
奥古斯丁生活在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 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作为一名罗马人,他 继承并为自己的时代介绍了由柏拉图创立的 政治哲学;而作为一名基督教徒,他又修正 了这一哲学使其适合信仰的需要。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概述
一、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 运动兴起之间这段历史时期。
当人文主义者回望历史的时候, 发现在古典时代与他们生活的现代 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漫长的时代, 他们将其称为“中世纪”。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地位
二、奥古斯丁的主要政治思想
1、恩典说
所有的人生来就有罪,这就是原罪。由于人 类无法选择自己的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无法逃 避上帝的惩罚。在上帝面前,人们无能为力, 只能等待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说。
人间本来就是灾难深重,只有进入天国才能 摆脱苦海。(也许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 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 苦的智慧。)
5、法是人类的行动准则,法的 目的是公共幸福。永恒法高于一切 法。
三、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一,阿奎那在宣传亚里 士多德政治学说方面可谓不遗 余力、功不可没。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d3ba6210066f5335a8121f4.png)
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一)教父:教父特指 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 一批神学家,他们将基督教 教义阐述为系统的神学理论, 同时也是基督教统一的维护 者和保卫者。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数奥古斯丁(354— 430),他的神学是教父时 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
(二)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著述主要有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等,他将基督教教 义阐发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胡斯运动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一)路德及其著作 1.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符腾堡大教堂的汶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三)评价
阿奎那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观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古 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其关于法律的认识与 理解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2.阿奎那建立的庞大的神学体系,对挽救基督 教神学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从本质上说是唯心的、反动的理论,带有调 和、折中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4aa50d8195f312b3169a5c0.png)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第二节 教权和王权斗争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第四节 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 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 政治观念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三、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另一个效忠的纽带,亦即领袖和随从战士之 间的支配关系,也起因于早期日耳曼人好 战的癖好。这是一种自愿关系。 他们形成以誓言结合的团体, 使彼此负有义务 ,并在精心挑选 的关系中对领袖。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武士贵族对社会的支配 第二,政治权威在封土贵族持有者 第三,一个封臣对领主个人的忠诚,而非所 有臣民对一个假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国家 忠诚。
他们没有可支配的官僚,他们确实是一群私 人朋友,通过一项特殊的忠诚条约,即古 老的日耳曼文“武士盟誓”的法兰克文译 文,受制于国王人称此团体为“义勇卫 队”,其成员为“法兰克国王的侍从”。 同样地,在“城市”中的法兰克伯爵们与 他们所取代的罗马行政官员也没有什么相 似之处。
他们拥有一个法庭,维持着秩序,但他们并 不是受国家俸禄的官员。他们靠私人田产 的收入生活,这些田产是在法兰克征服时, 国家恩赐给他们的。他们与国王的关系仍 然是一个个人忠诚的问题,当软弱或不得 人心的国王们不能维持这种忠诚时,这些 伯爵就将独立。
3.神权君主制的成熟 公元800年,查理曼由教皇加冕为皇帝,这是 西方皇帝的开端,而后 西方历任皇帝药油 教皇加冕涂油, 才具合法性。 涂油仪式是对 王权神授观念的 仪式性表达
二、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1.教会的变革 2.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斗争 3.卜尼法斯八世与美男子 腓力(菲利普)的 斗争
2.神授王权的思想 对神授王权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教皇大格列高 利和西班牙大主教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大格列高利遵循格拉 修斯的传统。同时,他将王权描绘成基督 教的工具,承担这个职责的国王要有基督 教的谦卑。
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86bc6e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4e.png)
摘要一、神权统治得以建立的经济与理论基础如果你要问在中世纪的欧洲哪个阶层或者哪个人是最富有的,答案会是贵族,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然不会,答案是基督教教士和教皇。
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英格兰的教堂所占有的土地和财富占到了国家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在法国教会的财富更是巨大,以至于王室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一个大主教多。
那个时期的教会垄断了整个西欧的经济生产,巨大的财富和独有的特权使上至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至教士都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宗教改革以及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中打倒教会教堂的原因了。
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封建政权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地位笼络基督教大量的赐予其土地奴隶和财富以至后来各国的教会财富剥削之快例如英格兰,法兰西还有罗马等等,庞大的经济基础使得基督教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为其建立“上帝之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督教形成对于世俗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方面的理论有两部分,《圣经》和《旧约》等基督教义著作所宣扬的“信仰上帝万能慈爱”“原罪”和“救赎”等理论对世俗社会人类精神方面的的控制起到了主要作用,常年的战乱与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使得民众极度的彷徨和无助,而在、基督教所宣扬的这些理论正好迎合百姓的心里同时也得到了封建政权的信任因而迅速形成了对社会精神控制,另一部分中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大批神学政治家,他们为基督教建立通知世俗社会方面的政治理论做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处理巨大贡献。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论自由意志》中系统的阐明了基督教在世俗通知方面的理论,其倡导“上帝唯一”“自由顺从”以及“秩序说”等奠定了基督教的政治理论,而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等则更是健全了这一方面的理论。
二、神权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早期基督教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它也充当了传承古典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
基督教曾吸取古典学说中的斯多葛派思想,如精神自由、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等,都给基督教思想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第三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a57c517f78a6529647d53cc.png)
2018/4/21
33
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发展为世界宗教, 并压倒其它宗教而成为罗马国教,其原因何在? ① 社会矛盾复杂,人们渴望得救 ② 宣称上帝对各民族同等看待 ③ 廉价信仰廉价得救 ④ 宗教仪式简单,戒律简洁易行 ⑤基督徒道德纯洁、纪律严明
2018/4/21
34
早期基督教的性质
2018/4/21 23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从犹太教的一 个分支发展而来的。其产生和 发展适应了西罗马帝国覆灭之 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形 势。 2.基督教社会基础的变化 与罗马帝国后期社会危机的加 深促使基督教的政治地位发生 了转变,最终成为罗马国教。
2018/4/21 6
封臣对其封君的义务有三:效忠、帮助与劝告; 而君对臣的义务则有二:保护和维持。封君封臣关系 的兴起也是起源于一种保护与被保护。领主和附庸形 成依附关系。 如公元9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典型的誓词是这样 的:
“我一定遵守誓言,永远忠诚:以神的名 义,在这神圣的教堂里,我发誓对他(封主)真 心真义,忠心耿耿。我要按照神的律法和宇宙 的秩序,爱他所爱的一切,避开他所避开的一 切。我永远不会做任何令他不高兴的事,说令 他不高兴的话。”
封主和封臣的封建关系,实际上是松散的、含混 的、暂时的、多变的、脆弱的。
2018/4/21 7
2、多元权力体系 (1)纵向上看:君主以下,层层结成领主与陪臣的关 系 国王与陪臣间的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相互的权利 义务关系,对陪臣没有绝对的控制支配权,大贵族对 他们的陪臣也是如此。 “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是十分破碎的,各封地之间 犬牙交错。
2018/4/21 3
06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06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https://img.taocdn.com/s3/m/7b0ce3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f.png)
奥古斯丁教导世人:政治并不是最高的善业, 而是人性恶的表现和有限的临时补救办法。奥古斯丁 虽然贬低国家的价值,但仍然给国家以有限的承认, 认为国家是短暂的尘世中克服人性之恶的临时办法, 它本身与人的灵魂得救无关。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学说, 与“原罪说”“预定论”等基督教核心教义紧密联系 在一起,集中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观,第一次 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从而奠定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基本原则。
思考题
I.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 政治思想
目录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教父特指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一批 神学家,他们的重要贡献是将基督教教义阐述 为系统的神学理论,同时他们也是基督教统一 的维护者和保卫者。在所有教父当中,影响最 大的当数奥古斯丁(354—430)。奥古斯丁的 神学是教父时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正是在他 的著作中,基督教教义成为一个完整的、条理 分明的体系。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奥古斯丁 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所有教父当中,只有奥 古斯丁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四讲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概述
I.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此后约一千年史称“中世纪”。此间基督教占绝对 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
II.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理论 基础,围绕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产生的各种政治思想 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在中 世纪的统治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督教教义规定了中世纪基本政治价值与原则; • 在政治理论问题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 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地 位; • 中世纪并不存在独立的政治学,政治概念和原理, 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的形式进行讨论的。
第一、二章古代西方政治思想
![第一、二章古代西方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df15223b4daa58da0114adb.png)
• 1.3 波利比阿继承了亚历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和循环论,但他又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混合政体说。他首先根据亚历士多德的分类标准也将政体 分为两类六种,只是名称略有不同。正宗的政体是:君主制、贵族制、 民主制;变态的政体是:暴君制、寡头制、平民制。所谓混合政体, 根据波利比的观点,就是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因素的 优点结合起来的体制。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由执政官、元老 院和公民大会组成,三个部门都享有部分最高权力。他说,如果只看 执政官的权力,就是君主制;如果只看元老院的权力,就是贵族制; 如果只看公民大会的权力,就是民主制。波利比阿最大的理论贡献还 不在于混合政体说,而在于他的制约说。波利比阿认为,在罗马共和 国政制中存在着一种权力部门互相制约的政治关系。执政官受元老院 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受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公民大会又 受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正是这种互相配合而又互相制约的权力, 保障了罗马共和国的强大和稳定。柏拉图、亚历士多德、波利比阿的 政体理论,对后来罗马、中世纪以至于近现代的政体思想都产生了重 要影响。
(二)近代政治思潮的形成(17-18世纪)
• 17世纪的西欧专制主义主张达到顶峰之时,自由主义开始兴起。从霍布斯开 始的个人主义原则对于个体自然权利的绝对维护,已经给政治权力设下了界 限。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强调政府的权力来自社会信托,表现出对政治权力不 信任和反对暴政的观念。 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政治思想家主张在自由、人权、 民主、法治的基础上重构政治社会,建立理性国家,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意识形态的支持和适宜的制度安排。由此,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 由主义这样三大资产阶级的传统政治思潮。自由主义,继成了欧洲的民主主 义传统,发展成为西方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潮。激进主义涌现于18世纪的法国 大革命时期,主张主权在民。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左翼。保守主义是对法 国大革命中的激进主义的直接否定,宣扬国家主义。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 右翼。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这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黄金时期,这一时 期产生的政治思想为近现代各种政治思潮的形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支撑。 代表性的思想家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法国 的卢校、孟德斯鸣,美国的潘恩、杰弗逊、汉密尔顿等人。发表了《利维坦 》、《神学政治论》、《政府论》、《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常识》等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英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三大革命的理论来源或推动其发展,以这 些思想为基础产生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构成了一 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体系。
第三章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第三章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c89bb4af45b307e9719733.png)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I. 路德反对罗马教会提出的通过各种悔过形式 实现得救的主张。在他看来,对上帝的真心 信仰是基督徒获救的唯一条件。
第一节
基督教的兴起与 中世纪政教斗争
提要
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I. 基督教义规定了基本政治价值与原则; II. 在政治理论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III. 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
地位; IV. 政治概念和原理,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
四、论法的性质与分类
I. 永恒法源于上帝的智慧,具有终极权威。 II. 自然法低于永恒法,人参与和分享了永恒法。 III. 人法低于自然法,是自然法在人类的具体社会
政治事务中的应用。 IV. 神法就是教会法,是记录在《圣经》中上帝的
法。
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 古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他不仅将一 切法律置于永恒法之下,而且论证了教会法应 当高于国家法律的主张。阿奎那用上帝的理性 为自然法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但他也承认自然 法是人类的普遍理性,并将有利于人类保全和 禁止毁灭自身作为自然法的普遍规则,这些都 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80aa41033687e21af45a999.png)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
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三、教学方法电脑教学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
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第三章 中世纪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575b36f58fafab069dc0269.png)
(二)封建主义和等级制度
在西罗马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一 在西罗马的废墟上, 套采邑制度,并在采邑制的基础上, 套采邑制度,并在采邑制的基础上,形成 了封建等级制度。 了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是西 欧中世纪基本的社会制度。 欧中世纪基本的社会制度。
(三)多元化的权力体系
中世纪西欧在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权力极其分散和多元化: 中世纪西欧在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权力极其分散和多元化: 从纵向上看,君权微弱,国家的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与领 从纵向上看,君权微弱, 地一样,成为贵族的私有物,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 地一样,成为贵族的私有物,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 从横向上看, 从横向上看,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独特的政治景观是政教二 元化的权力体系,政权(俗权)与教权各自平行并立, 元化的权力体系,政权(俗权)与教权各自平行并立,各有 其权力范围。政权以皇帝和各国国王为代表, 其权力范围。政权以皇帝和各国国王为代表,教权由罗马教 会掌握,最终集中于罗马教皇。 会掌握,最终集中于罗马教皇。两个平行的权力体系从纵向 分割了西欧社会,一个社会共同体或政治体内, 分割了西欧社会,一个社会共同体或政治体内,并存着两套 权力机构、两套法律和司法系统。 权力机构、两套法律和司法系统。人们的生活也被分成两部 一部分要向国家负责,另一部分要向教会负责。 分,一部分要向国家负责,另一部分要向教会负责。
第三节 城市的兴起与神学 异端的政治思想
一、城市的兴起与市民阶层的出现
城市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市民是一个 新的等级。 市民具有自由的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市民拥有公民资格,受城市法律保护,拥 有参政权。 市民精神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直接源头。 公民观念的复苏构成近代民主的萌芽。
四、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中世纪基督教政治思想
![中世纪基督教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a9b9acf998fcc22bcd10ddb.png)
救赎方式的改变 教会的改革
3、宗教改革的意义 削弱了教会,解放了个人 削弱了教权,加强了王权 天职观念与现代资本主义 经济
马丁·路德(1483-1546)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 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 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不停歇 地、有条理地从事一项世俗职业是获得禁欲 精神的最高手段,同时也是再生和信仰纯真 的最可靠、最明确的证据。这种宗教思想必 定是推动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态 度普遍发展的、可以想像的、最有力的杠 杆”。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6年,第170页,第162页。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五、宗教改革及其意义
1、宗教改革背景
(1)基督教道德的退化
赎罪方式由内在的信仰转变为外在的善功(捐赠 财产、参加十字军购买圣物、购买赎罪券、苦修 主义) 教会圣职买卖、纵欲主义泛滥
(2)民族国家的兴起
“当投入钱箱里的银币发出响声的时候,炼 狱中的灵魂便升人天堂。”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姊妹、妻子或 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缴纳5-7枚土耳其金 币,便可洗清罪恶。 如果一人同时同案参与谋杀数人,只要缴 纳131枚利维尔、14个苏和6个杰尼叶,就可 免予任何惩罚。 谁若杀害了妻子,并想另娶,要是缴纳8 枚士耳其银币、两枚杜卡特,便可获准。”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
二、基督教对西方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1、上帝造人与人人平等
2、原罪意识与“幽暗意 识” 3、天国追求与对政治权 力的怀疑
4、政教分庭抗礼与对政 治权力的制约
耶稣受难图 [德国]格吕内瓦尔德
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406c76f3c1ec5da50e27043.png)
中世纪的王权与代议制
中世纪的王权 (1)源于上帝,上帝授权
(2)通过教皇的中介(教皇或大主教加冕)和/或 (3)人民的中介(贵族和人民选举或同意) (4)按照习惯从适当的家族中产生(合法的血统) 尽管王权合法性的三个来源(神意的授命、世袭继承 的惯例和贤人及人民的选举)在中世纪早期还是十分 模糊甚至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概念,但是它们已经成 为国王具有权威的必要条件。
国王在形式上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 “封主”。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 教的和世俗的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 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 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 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严格说来,骑 士是封建阶梯中最低的等级。
一种“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 的程度上,代表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
西欧的封建化从日尔曼人入主西欧即已开始,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 在大部分地区,于11-12世纪达到全盛,而后开始走向衰落;到14-15 世纪,封建主义趋于解体。
封建关系在中世纪西欧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而且随着社会的变 化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古典时代的平等观也出现了变化。古典时代讲平等是以人的公开的不 平等身份为前提的,所谓的平等是在平等的人中实行平等,在不平等 的人中则赤裸裸地主张不平等。从斯多葛派开始,出现了普遍的人格 平等思想,基督教吸收了斯多葛派平等思想并将其进一步予以强化, 它确立了一个大前提,即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从此以后, 平等问题演变成是什么意义上的平等,在何种范围上的平等。正是这 个意义上的平等的讨论一直延续到当代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04中世纪神学政治观
![04中世纪神学政治观](https://img.taocdn.com/s3/m/5df99a669b6648d7c1c74629.png)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耶稣受难》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基督下葬》
公共管理系
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义
基督教创始人淡化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将基督 教添加部分称为《新约》。 《新约》是耶稣死后百年,由基督教会编写 的经典。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已被上 帝逐出了天国,成为弃民。
人之“原罪” 1、人之“原罪”
2011-6-16
章兴鸣 江南大学
公共管理系
17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3、过客观 、
(pilgrim)
4、国家工具
论
5、国家与教
会的关系
2011-6-16
◇世俗生活是一段通往天国的旅程, 世俗生活是一段通往天国的旅程, 在那里,人是永生的; 在那里,人是永生的; 肉体是灵魂的临时居所。 ◇肉体是灵魂的临时居所。 “我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在世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 恶是善的缺陷 恶是善的缺陷”。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恶是善的缺陷 。 上我们没有永远的城,我们乃是仰望 对世俗生活的管理, ◇对世俗生活的管理,职能是获得和管理世 天上的家乡。” 俗财产,用这些东西达到灵魂的完善。 俗财产,用这些东西达到灵魂的完善。 人类的法律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 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 ◇人类的法律是一种很恶俗的东西,其优点 就是巧妙的利用了人的邪恶心, 就是巧妙的利用了人的邪恶心,维持有限 的正义。 的正义。是在最好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之 ◇教会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中介,使命 教会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中介, 间进行调节。 间进行调节。 是拯救灵魂。 是拯救灵魂。 贬低世俗国家,教会统治的合理性, ◇贬低世俗国家,教会统治的合理性,用基 督教改造国家。 督教改造国家。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课件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3dfa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第五,古典时代的平等观也出 现了变化。
第六,民主思想也在中世纪出 现了重大创新。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三、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1、中世纪政治思想虽然有大量的创 新,但政治学理论却处于不发达状 态
(1)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在教 权与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是实践 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有理性的加 工和抽象的推演,更没有产生系统 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教权之上论 基督教会就是上帝之城在现实生活中
的代表。教会是上帝拯救人类灵魂的组 织者和实施者,它本身是神圣的、正确 的。人们必须皈依这个神圣的组织才能 得救。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基督教会, 才可能进入天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 会的使命高于世俗国家的使命教会的权 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
一、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 运动兴起之间这段历史时期。
当人文主义者回望历史的时候, 发现在古典时代与他们生活的现代 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漫长的时代, 他们将其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地位
第一,虽然在中世纪的大部分 时间里,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高, 但却实现了对古典政治思想的继承 与转型,形成了一种新的气质和类 型的政治思想,从而架起了沟通古 典时代与近代政治思想的桥梁。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 制是最坏的政体。暴政是上帝 对世人罪孽的惩罚。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国王是上帝的仆人,王权是 上帝的赐予。国王必须行仁政,天 堂的幸福是对有德人君的酬报。
4、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 治是神的安排。社会存在着两种服 从形式即奴役式的和非奴役式的。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2f7b32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2.png)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中世纪政治经济状况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政治和经济状况1 、采邑制基础上的等级制度采邑制:日尔曼人灭亡了罗马帝国,同时也摧毁了罗马文明。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凋敝,文化衰落。
日尔曼人建立了一套采邑制度,在采邑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大小领主之间,层层结成领主与陪臣的关系,层层向上依附。
处于最低层的是农奴。
这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世纪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等级制:由国王把土地分给大贵族,受封者必须承担为国王服兵义务。
国王有义务保护受封者,公正裁判他们的诉讼等,相互结成领主与陪臣(附庸)关系。
后来采变成了世袭领地。
大贵族又依此方式把它层层分给下面的小贵族。
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依附于贵族领主,往往与土地一起被封给某个贵族。
国王 --> 大贵族 --> 小贵族 ...... 农奴等级特权:中世纪的人,才是处于某个等级地位的人。
在等级关系网上的特定位置上的人。
都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2 、多元权力体系(1) 纵向上看:君主以下,层层结成领主与陪臣的关系① 国王是许多大贵族中的第一个,是大哥而非父亲。
有时其直属领地还不如其他贵族,他与共陪臣间的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没有对陪臣绝对的控制支配权。
大贵族对他们的陪臣也是如此。
“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基于这个原则,国王对隔一层的陪臣没有任何权力。
领主 --> 陪臣领主 --> 陪臣领主 --> 陪臣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才是近乎独立的小国王。
②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是十分破碎的。
(中国整齐划一的郡县制)各封地之间犬牙交错。
(如英法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这使封建制度变得杂乱无章。
教会领地、修道院的独立性。
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2) 从横向上看 . 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这是西欧独有的政治现象 .在世俗国家四分五裂、君权式徽的同时,天主教会却控制了巨大的权力。
第四讲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四讲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0efcbc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c.png)
第四讲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四讲.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中世纪的历史分期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奴⾪、下层⾃由民的联合⽃争和⽇⽿曼“蛮族”⼊侵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西欧进⼊封建社会,时间从5世纪末⾄17世纪初⼤约⼀千⼀百多年。
西欧封建社会分为三个发展阶段:5—10世纪为第⼀个阶段,是封建制度形成时期;11—14世纪是封建制度繁荣时期;14—17世纪初是第三阶段,是封建制度的解题时期。
中世纪⼀般有两种说法:其⼀,整个西欧封建时期都可称为中世纪;其⼆,仅限于5—14世纪,把14—16世纪称为⽂艺复兴时期。
本⼈采⽤的是第⼆种说法。
2.封建制:⽇⽿曼⼈征服罗马之后,建⽴了⼤⼤⼩⼩的“蛮族国家”:⼀⽅⾯,⽇⽿曼族的⼤⼩头⽬与⼀部分罗马地主合流,形成后于统治地位的封建领主阶级;在封建主内部,⽇⽿曼族的⾸领变成各个王国的国王,占有⼤量⼟地,他会把⼀部分⼟地恩赐给⾃⼰的宗信和有战功的部下,使之成为王国的⼤⼩领主和封建主,形成了上下⾪属的封建等级体系,另⼀⽅⾯,罗马的奴⾪、⾪农、下层⾃由民与⽇⽿曼的下层⾃由民相证论为依阶农和农奴。
封建制度是⼀种政体,在这⼀政体中,拥有地的⼈也拥有政权。
于是,封建主和封⾂之间的契约取代了国家权⼒。
封建主与封⾂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最重要的是,封建主既提供封建地,⼜提供保护,⽽封⾂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副⼀次只得,通常约40天。
⽽农奴制处于最下层,他们没有封建⼟地,依附于贵族领主。
于是,在采⾢制的基础上,西欧社会形成⾦字塔的等级制度,中世纪社会的突出特征是⼈的等级⾝份和公开的不平等。
⽽国家权⼒制极度分散,君主制度微弱。
不仅没有全国的⾏政系统、税收制度、司法机关、统⼀的法律,⽽且没有⾪属于君主的常备军,使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局⾯。
3.基督教: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起着特殊作⽤,这不仅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柱,⽽且其本⾝就是⼀个巨⼤的封建势⼒。
基督教产⽣于公元⼀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原为犹太教的⼀个分⽀,后流引于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