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哲学
马(克一思)主马义克唯思物主辩义证唯法物辩证法
马克思 三
主义唯 大
物辩证 是关于
规
自然界、 律
人类社
会和思
维发展
的普遍
规律的 五 科学是 唯物主 大
义与辩 范 证法的 统一 畴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和道路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谋求当前利益的 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 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 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因 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 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形成和建立“循环经济”的 发展战略,坚持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 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明确了追求政绩 的价值取向、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 原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开辟了运用唯物史观观察社会历史、解决 现实实践问题新境界。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形 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化演进的根源,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 量。
通过“五个统筹”,推进我国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农业、轻工业、重 工业相协调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 育、科技、卫生、国防等协调发展。
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
知识文库 第04期30 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赵珈艺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科技的技术和哲学思想出现了不均衡发展,哲学思想要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
然而,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哲学思想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明显的变革。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哲学难题。
和科学技术相比,哲学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落后,为此,需要研究出适应科学发展的哲学思想,让哲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1 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影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突破了很多技术上的局限。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技和哲学的最初联系起源于科技的萌芽阶段,科技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通过哲学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究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又给哲学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今,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哲学辩证理论角度来讲,自动化的方法和手段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可以进行系统智能控制。
因此,对于具有科学性质的方法,需要做深入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的联系,不能仅限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联。
一般情况下,大家所熟知的科技手段需要立足于基本理论之上,将理论作为经验的主要来源,使用独特的语言进行充分的描述,使自己的叙述变得更加完整、准确,以此让论述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真理。
2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2.1 道德哲学是现代科技的源泉人类社会对道德哲学的研究开始于较早的阶段,初期的道德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然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不断的进步,外界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人类对道德哲学的研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开始由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转变成人与自然界其他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概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深远且复杂的议题。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反之,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改变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现今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寿命,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科技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市场的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的开放包容等,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
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技塑造的世界里,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国际竞争,几乎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力量。
那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哲学思考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哲学思考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哲学思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审视科技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后果,以及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哲学思考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首先,哲学思考提供了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主导和决策,而人类的行为往往受到一系列信念、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思考帮助我们反思科技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例如,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还是为了追求利润和权力?哲学思考促使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应该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而非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同时,哲学思考也引导我们思考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具备道德判断能力,基因编辑是否存在边界等。
其次,哲学思考帮助我们审视科技发展的后果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
哲学思考帮助我们看到科技发展背后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便利性,使得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哲学思考则提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哲学思考还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醒我们科技应与环境相适应,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最后,哲学思考推动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科技的发展往往由科学、工程等实用性层面主导,而人文关怀往往被忽视。
哲学思考引起了对人文关怀的重视,提醒我们科技发展必须考虑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公平和全球发展等方面。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非置人类于被统治的地位。
总之,哲学思考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引导我们思考科技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哲学思考也有助于审视科技发展的后果和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哲学思考推动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融合,确保科技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而非单纯追求技术上的突破。
科技哲学就业前景
科技哲学就业前景科技哲学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哲学思考和研究,它关注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背后的价值、伦理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哲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首先,科技哲学的就业前景在于其对科技与伦理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引发了许多伦理和道德上的问题。
科技哲学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并为制定伦理和政策提供指导,因此在科技企业、政府机构以及非盈利组织等处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科技哲学的就业前景在于其对科技与社会的影响的研究。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和环境等方面。
科技哲学通过研究分析科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科技在塑造社会中的力量和局限性,并为制定科技政策和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在公共管理、研究机构、媒体等领域都有着就业的需求。
第三,科技哲学的就业前景在于其对科技创新的道德评估。
科技创新通常涉及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和可能引发不良影响的领域,如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能源开发等。
科技哲学可以通过道德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道德和伦理指导,保证创新符合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并促进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科技公司、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创新部门等都有着潜在的就业机会。
最后,科技哲学的就业前景在于其对科技教育和科普的贡献。
科技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了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会,从而促进公众对科技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因此,科技哲学在科技教育、科普机构和媒体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科技哲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它可以应用于科技伦理、科技与社会的研究、科技创新的道德评估以及科技教育和科普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科技伦理和风险的关注不断增加,科技哲学毫无疑问将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谈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内容意义.docx
谈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内容意义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是浅议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内容意义。
一、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有两个名称,即: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前者以恩格斯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命名,后者以“科学技术哲学”命名,一个学科长期有两个名称并重,这是不多见的。
20世纪50年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特别是对理工科(尤其高级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使他们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自觉地统一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来,选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作为教材对其进行教育,后来就以该教材作为学科名称,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名称的由来。
恢复高考后,我国科学界知名学者如于光远、钱学森等前辈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专业的重要意义,于是倡导国家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开设此课程,现在的理工科研究生仍把《自然辩证法》作为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主要论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辩证法,其中有我们非常熟知的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科技哲学开始传入我国。
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相比,论述的内容有一定区别。
科技哲学把科学技术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科技的划界、科学技术发现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等问题,在自然科学方面只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形式,不讨论理论本身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扩大学科研究范畴,增强学科独立性,而且为了方便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目录中,出现了“科学技术哲学”这个名称,但后面也有一个括号,注明“自然辩证法”。
加括号是为了照顾中国的历史实际,再往后,这个括号被去掉了。
可以看出,两个名称的并存,实际上反映了在这个学科领域存在着两种传统。
一部分学者主要是通过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了解这个学科的;而另一部分学者主要是在欧美科技哲学的背景下理解这个学科。
科技对环境问题影响机制的哲学维度分析
科技对环境问题影响机制的哲学维度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不断地改变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科技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机制。
本文将从技术决定论、人类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伦理等角度,对科技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机制进行哲学维度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技术决定论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的发展主导着社会的进步,而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只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垃圾、网络能耗、大数据中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现象表明,技术并非中性,它会对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传统的人类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了自然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科技的发展加剧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学思维,呼吁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的发展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在于它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它要求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不损害后代世代的发展权益。
科技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比如清洁能源技术、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等。
但与此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表明,科技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哲学对现代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
哲学对现代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哲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深刻影响了科技的方向和发展方式。
哲学的思辨性和反思性帮助科技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不断深化对科技本质的认识,促进科技的长足进步。
首先,哲学为科技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持,而科学本身又依赖于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致力于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比如,现代科技中的逻辑思维、实证主义、辩证法等概念都深受哲学影响。
哲学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为科技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指导,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和启示。
其次,哲学鼓励科技跨学科融合和思维创新。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哲学倡导跨学科融合,鼓励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以多元视角审视科技问题。
哲学的辩证思维、批判思考和超越二元对立的能力,有助于科技避免陷入狭隘的领域专业性,拓展研究视野,更好地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伦理、社会、文化等重要问题。
再次,哲学引导科技朝着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
哲学一直在思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哲学通过人文思想、伦理观念等方面引导科技朝着符合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避免科技盲目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人类的福祉。
哲学努力防止科技的滥用和恶用,提供道德伦理的指导和规范,推动科技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
此外,哲学启示科技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身。
哲学注重思辨和反思,追问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在科技创新中,哲学的思辨性和质疑精神帮助科技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展更具前瞻性和突破性的科技理念和技术。
哲学的超越性和开放性促进科技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促进科技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哲学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为科技提供了理论基础、跨学科融合和人类关怀的指导,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和超越。
哲学的思辨性和超越性推动科技发展,使科技不断进步、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一篇:科学技术哲学概览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及哲学的各个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揭示科学技术发展背后的规律,探究科学技术所涉及的哲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
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
这里的“科学的发展”指的是科学理论的演进、实验结果的推广等方面,而“技术的发展”则包括科技产品的创新、生产工艺的提高等方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科学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对生命伦理的挑战等都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性。
科学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是客观的,即科学理论的真假可以通过事实来验证;二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会随着新的实验结果而不断修正。
技术的特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是实用性的,即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二是技术是社会性的,即技术不仅受技术本身的发展影响,还受到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特性,并通过这些特性的分析,揭示科技发展的内在机理。
三、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其中不乏伦理问题。
比如,人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发展、生命延长等都存在着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此外,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问题。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 是( ) ①人是实践的主体 ②人能够征服世界 ③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④人具有思维能力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 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 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 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质量。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必须பைடு நூலகம்挥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 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 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 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 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主要体现政治常识什么观点?坚持走 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家机构是人
民利益捍卫者,履行经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职 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2)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可持 续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 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常识观点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本质、经济增长方式 与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等 哲学常识观点
北大科技哲学专业书目
北大科技哲学专业书目科技哲学是一门研究科技与社会关系、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科技与人类价值观等问题的学科,它关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互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并理解这些问题,下面是一些适合北大科技哲学专业学生阅读的书目。
一、科技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论》是科技哲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李约瑟教授编写。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科技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科技哲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它既适合作为科技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也适合对科技哲学感兴趣的人阅读。
二、科技伦理学《科技伦理学》是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由范德普尔教授编写。
这本书通过讨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科技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引导读者思考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它涉及诸多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伦理、基因编辑伦理等,对于科技哲学专业学生深入探究科技伦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社会》是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教材,由费恩伯格教授编写。
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科技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
它涵盖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技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案例,对于科技哲学专业学生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四、科技创新与哲学思考《科技创新与哲学思考》是一本关于科技创新与哲学的著作,由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教授团队合著。
这本书探讨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哲学问题,如科学方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的价值和意义等。
它通过哲学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科技创新的本质和意义,对于科技哲学专业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科技哲学与人类命运《科技哲学与人类命运》是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材,由北大科技哲学系主任编写。
这本书从整体的人类命运的角度出发,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它深入探讨了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对于科技哲学专业学生研究科技与人类命运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
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
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
科学哲学对现代科技进展的思考
科学哲学对现代科技进展的思考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科学的实践和技术应用,更关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基础。
在现代科技进展的浪潮中,科学哲学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科学哲学提醒我们科学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科学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验证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科技进步的背后,是科学家们对于现有理论的质疑和探索。
科学哲学告诉我们,科技进步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以验证和修正现有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科学哲学提醒我们科学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
科学方法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它强调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科技进步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严谨思维和系统性的实践。
科学哲学告诉我们,科技进步需要遵循科学方法,进行规范化的实验和研究,以确保科技的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科学哲学提醒我们科学发展需要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
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隐私和道德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生命伦理的争议。
科学哲学告诉我们,科技进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和社会问题。
科学家们需要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承担起社会责任。
最后,科学哲学提醒我们科技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科技进步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科学哲学告诉我们,科技发展需要超越学科的界限,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生物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科技进步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融合,以实现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科学哲学对现代科技进展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它提醒我们科学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以及跨学科的合作。
科学哲学的思考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发展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一》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科学?3. 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
《二》一、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发明的认识)四、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五、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点: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
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科学技术哲学意义)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际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评论并说说你的看法。
九、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三》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3、什么是技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6、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7、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8、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9、试述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
10、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14、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16、什么是实验方法?其特点及作用有哪些?17、什么是科学抽象?18、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19、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20、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如何?21、什么是类比方法?什么是黑箱方法?22、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2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特征有哪些?24、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25、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的作用有哪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26、简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构建方法。
科学技术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科学技术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科学技术观的历史演变科学技术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古代的简单技术应用到现代的科技革命,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观从单纯地追求实用技术,逐渐转变为对科学技术本质、价值和应用的多维度思考。
二、科学技术的哲学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哲学家们开始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他们探讨了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和价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哲学思考对于深化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技术失业、隐私保护等。
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得到更好的协调和发展。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机制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如经济需求、政府政策、学术研究等。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到许多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如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评价体系等。
深入研究和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伦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开始思考,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如何保护人类的尊严和价值。
因此,科学技术伦理成为科学技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需要关注和解决许多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生物技术的伦理边界等。
六、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与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和机遇,人们需要持续关注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和趋势。
这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对科学技术前沿动态与趋势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推动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
科技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对人类意识形态、文化和身份观念等方面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伟大的哲学巨匠马克思的思想中,有一些关于科技和发展的观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在社会中的地位,还能够为我们展示指明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着马克思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展开论述。
1.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进步的根源在马克思哲学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而科技创新是生产力进步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生产力的普遍性和提高效率的稳定性。
在工业化时代,科技创新也是时代的发展动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科技创新更是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也被视为人类在解决诸多问题中的有力武器。
2. 科技发展需要充分的资本和市场本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许多科技企业的市值不断攀升,如苹果、谷歌等,这也表明了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哲学对于市场和资本的增长也进行了深入观察。
他认为,资本是必须的,今天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认同。
市场上的需求也会导致科技发展的快速进步,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竞争。
3. 科技也需要平衡和可持续科技进步虽然在经济和物质生活方面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是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马克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科技创新需要考虑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科学创新的同时,也要控制和规范它的影响。
4. 科学和理性掌握技术的核心在马克思哲学中,科学和理性是技术的核心。
科学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而理性决策可以保障技术安全和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也需要依赖于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比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
科学和理性也能够保障技术的可持续和民主性,保护公共利益。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何中华)
(原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何中华在“世纪换千”的历史转折关头,选择并建构一种怎样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决定整个人类在21世纪历史际遇的重大课题。
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
其实践后果必将极大地改变并优化人们的存在方式。
因此,从哲学层面反省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对于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未来命运,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可持续发展:一种新发展观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
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在以往虽然获得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于是,“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新发展观的提出,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其中包括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阐述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40个领域的问题,提出了120个实施项目,以促使现有人类社会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使人类生存方式同地球的有限承受能力相适应。
可以说,它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转折点。
以此为标志,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
1993年,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决议,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及当代意义
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及当代意义【摘要】技术发展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对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冲击。
在技术创新的背后,需要思考的是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等。
而技术创新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技术发展进行哲学思考,认真思考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于引领当代社会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及当代意义意味着要认真对待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道德规范,以确保人类社会能够更好地迎接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技术发展、哲学思考、当代意义、人类历史、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伦理考量、技术创新、社会重要性1. 引言1.1 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及当代意义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对技术发展进行哲学思考,既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反思,也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类历史的加速,让我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技术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对人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以及技术发展的伦理考量。
只有更加完善地掌握技术,才能确保技术的发展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并为当代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对技术发展进行哲学思考,不仅是对技术本身的深入探讨,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
只有不断探索技术的本质和影响,才能更好地引导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2. 正文2.1 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数字化时代,技术发展不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演变。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途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
在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清洁能源的选择,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例如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农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粮食生产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我认为,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规范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只有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加强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为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第4卷第1期
总第54 期
(巢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dC3a,aohu,::ollego(1lma&S.cSd)
科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吕家云
(巢湖学院物理系,巢湖238000)
No.1.Vol4,2002
G,meralSerialNo.54
摘要: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白与关键在于人,人类只
有在发展科技曲
同时,不断谋求自身精神的进化,才能买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和谐;知识经济;创新能力;价值观念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0835f2002)01—0009—03
当我们回首过去的20世纪历程,我们会注意到两个基本事实.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对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它使物体的进化在速度,规模和效益方面有了空前的发展.第二,
生态的严重失衡,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把这两个基本事实联系起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何才能在科学发展的同时,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始终是和人密切相关的,它不仅由人而引起,也必须由人来解决,人始终是主角,生态危机实质』二是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危机,它是物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的进化严重失调造成的.因此,人的发展既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由于科学技术本身是关于物的知识,它本身并不研究人的精神问题,因此当科学技术越发展, 人对自然界认识得越充分,并不是代表人的精神文明发展与其成正比的. 物质生产是全部生活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收稿日期:200110—22 作者简介:吕家云(1962一),巢湖学院翱I 系副教授n 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工具.认识天然归根到底是为了物化自然,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因此,物质利益是经济发展最原始,最基本的驱动力,而科学技术是人类谋求经济利益的首要手段.人类自从从动物脱离出来以来,就不断地改变着环境,以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近代工业生产赋予科学技术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 这样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也成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两条原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中以给我们带来经济利益;是第一生产力,可以给我们带来高效益.经济活动中”用尽量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的目的会自发产生恶,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会使这种效应更加强化.所以
经济活动和科学技术的经济应用既有人性的一面,是主要的,也有反人性的一面是次要的. “由于科学技术可以物化为生产力,所以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本质上是同一系列的规律”而人的发展与提高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 郎”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深刻地表?
9?
明,人类的发展不能弱,危害自然界多样胜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危害后代人发展的可能性;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削弱,危害另一部分人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科学发展的同时,人的发展与以人发展为中心,人与自然,社会, 自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整体效应. 从牛顿到现在三百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的价值观念的偏离,即重物的尺度, 轻人的尺度,对经济价值,消费价值的过度追求激活了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眠灭了精神品珠,失去了对主体的真切关心和终极关.使人与自然的同盟破裂了,形成两种世界,两种科学.回顾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在图腾时代曾经是处于全力保护自己免受自然威胁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凭借科技之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主宰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同盟破裂并且使人类逐渐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之中.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历史与逻辑相
统一的必然,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人与自然的协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手段.如今, 人类已进入到必须把自己如实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和把自然界当作人类的朋友并与之协调发展的时代.
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出于自然本身,而是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原因,而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科学技术水平问题,而是人的价值观念,认识能力等问题.只有调整人的价值观念,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才会真正关爱自然,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前提.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作为主体的人(人类整体或其一部分)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实践活动才得发生,并且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过程,手段和目的都是人根据当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所确定的.
方面,自然界不会也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依靠人的实践活动去创造,利用才能实现,它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行为,而是人的行为.另
方面,自然万物不仅因其能满足人类需要,为人类提供得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环境和条件而具有客体价值,而且,自然万物还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物种的生存与发展都有赖于其它物种的生存与发展,包括人类自己.自然界的万物
T0?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也是自然界生命之网上的一根线,与其它物种体戚相关,叉是互为主客体,正是这种多样性的联系,不仅为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价值的评价者发现者,衡量者.但却不是自然价值的赋予者,人类所评价衡量的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内在价值,它并不依赖于人类的评价为其存在的前提.人类只有承认了自然界具有的内在价值,才会真正把自然万物当作平等的伙伴去关爱,才会认识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人和自然只有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在建设自己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日寸,保护生态环境,人才能超越目然,巾小脱离自然.
其次,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人类知识创新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活动的目的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表现和内容最终就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是否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源,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在即将进人21世纪时,对可持续发展关注, 更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由人自我身心内处的和谐,再至社会的和谐,而至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达到包括人,社会,自然在内的宇宙和谐. ”因为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力量已经先行一步,而”人文科学方面的思考尚未展开”因此, ”如果人
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 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克服当今的时代病,指导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2l 世纪,科学技术与经济应当进一步发展,人造物系统应当不断进化,努力使今后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多地关心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自我完善,也就是要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用高的情感和理想来提炼我们的灵魂参考文献:
使物的进化与人的完善相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智慧与道德相协调,在将高科技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智慧与道德的关系.我们相信,人类在使物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异化,不断谋求自身精神的进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林德宏•科学技术与辨证法M第】7卷第6期.pl1.山西太原:《科学技术与辨证法》编辑
部.
[2]陈文化等.科学技术与辨证法[J].山西太原:科学技术与辨证法. [3崔文魁•科学技术与辨证法[J].山西太原:科学技术与辨证法. [4]诸大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 一.自然辨证法研究.1995.12.北京:《自然辨证
法研究》编辑部.
[5]李翔海.重读孔子[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4. 责任编辑: 一平
(上接第8 丽)直接引发和导致了】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所在国和地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恶果.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的加剧,及两类国家之问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加剧南北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又经历了 1 50多年的发展,现实社会
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完全像经典作家所预料的那样前进,当代资本主义显示出它出乎意料的韧性,远未到达”垂死”和”总体崩溃”的地步.但是,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依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经过一系列自我调整和变革,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有些甚至是质变.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基本矛盾,历史局限性等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和克服,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包容量是有限度的.私有制即使发展到高度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会使它的私有制发展到全社会公有的地步,必然要与未来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发
生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争的事
实,正如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下的结论: ”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外,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发.展的总趋势
应该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发展过程长期性的统一. 资本主义也不是一种永恒的,绝对的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及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兮种社会经济制度它所包容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能量释放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生产集中,走向垄断,最后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代资本主义调整,变革的过程,正是它不断抛弃自我,为其走向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过程. 责任编辑:甄民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北京,』,民出版社,1993年版,
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页,北京,人民出版
杜,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