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脏的隐喻

合集下载

心理学正负效应例子

心理学正负效应例子

心理学正负效应例子心理学中的正负效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会对某种刺激的感知、记忆、评价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正效应指人们对刺激产生积极的反应,而负效应则指人们对刺激产生消极的反应。

下面列举了十个不同领域中的正负效应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好感度效应:在社交互动中,人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人更友好、更支持,而对不喜欢的人则更加抵触。

这种情况下的正效应使得人们更愿意与那些受欢迎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 隐喻效应:当人们通过隐喻来描述某个概念时,正效应会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概念。

例如,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时间的宝贵和有限性。

3. 社会认知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受到正效应的影响。

即被评价者在某个方面的优势往往会主导整体评价。

例如,一个人的外貌好看可能会让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她还有其他优点。

4. 权威效应:人们往往对权威人士的意见更加信任。

这种正效应使得权威人士的言论更容易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5. 同一性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这种正效应使得人们对自我相关的信息更加敏感和记忆深刻。

6. 锚定效应:在进行估计或决策时,人们往往受到已知信息的影响。

正效应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已有信息的引导,从而做出与之相关的决策。

7. 可获得性效应:人们更容易回忆起更容易获取的信息。

这种正效应使得人们对那些更容易获取的信息更加重视和信任。

8. 倾斜效应:人们在评估风险时,往往会对负面的结果给予更大的权重。

这种负效应使得人们更容易做出对避免损失更有利的决策。

9. 遗忘效应:人们往往更容易遗忘负面的信息,而更加记住正面的信息。

这种正效应使得人们对正面的经历和回忆更加乐观和满足。

10. 情绪效应:人的情绪状态会对记忆和评估产生影响。

例如,正效应会让人们更容易记住和评价正面的情绪体验,而负效应则使人们更容易记住和评价负面的情绪体验。

以上是十个不同领域中的正负效应例子,这些例子展示了在心理学中正负效应的普遍存在。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论文导读::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想化认知模式,概念合成1. 引言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 &Schmid,1996:118-122;蓝纯,1999:7)。

Fauconnier和Turner (1994;1998)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探讨了“概念合成理论”,这一认知过程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对其意义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心”的汉词语表达俯首皆是,如:语重心长,万众一心,开心等词语。

具体这些词语意义是如何建构,是不是英语中也存在同样的表达,是不是都根据相同的隐喻理论而建构的呢?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反思。

目前,关于英汉“心”的隐喻认知的研究,国内有很多学者(如齐振海,2003;王文斌,2001;吴恩峰概念合成,2004;卢卫中,2003;张建理,2006;等)曾对此做过详细的研讨,但王文斌是以汉语为视点在概念隐喻层次上进行的;齐振海和吴恩峰是从两域间的映射,意象图式和概念整合理论来阐释研究英汉语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的;卢卫中讨论了人体词的隐喻认知情况,其中包英汉语的心的隐喻;张建理是以转喻和隐喻的认知理论研究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

以上研究各有特色,但对“心”的隐喻意义的建构及内在的认知机制涉及甚少。

作为对上述研究的补充,本文拟从理想化认知模式和概念合成理论,结合英汉语中“心”的隐喻表达,阐释英汉两种语言“心”隐喻化词语意义建构及内在的认知机制。

2.概念隐喻理论简介2.1理想化认知模式 Lakoff(1987:68-76)在其“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写为ICM)中提出,人类往往通过结构来组织知识和表征现实;每一种理想化认知模式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化整体,即一种完形,而且每一种理想化认知模式都能构建一个心理空间。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230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张曼玉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为了描述无限的人类世界,语言中存在着许多隐喻现象。

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

“心”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汉语中关于其的概念隐喻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以汉语中带有“心”字的词语与句子为研究对象,从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角度将汉语中带有“心”的词汇进行分类,以此帮助认识人类的潜在认知模式。

关键词:心;实体隐喻;空间隐喻;结构隐喻人类用语言思考,语言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哲学。

因此研究人类的语言是研究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就是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项成东,2010)。

由于世界上的物体是无限的,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无限的,因此通常为了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会用一些物体代指另一些物体,因此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而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之中,概念隐喻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活动。

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来代指目标域。

而心脏作为人体的中心器官,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汉语中处处有关于“心”的概念隐喻。

根据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划分为三大类: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

下面就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基础,将日常生活中关于“心”的常见用法分别以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的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胡壮麟, 2002 )。

人们经常会将“心”映射于生活中常见实体。

本文将生活中的实体分为生命体与无生命体,并从这两个分类进行分析。

(一)心向生命体的映射生命体即所有能够生长发育繁殖的生命,一般而言我们将其分为三类:人类,动物,植物。

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认知分析

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认知分析

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认知分析作者:刘珊珊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9期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

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心”的隐喻体验哲学1.引言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将隐喻定义为将属于某一事物的名称来指另一事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人类在某一领域中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

这一理论涉及“来源域”,即人们用以解释说明的经验领域;“目的域”,即被解释与说明的经验领域;以及两个域之间的映射,即两种不同领域的相似性的对比。

该理论指出,在人们构建隐喻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修饰语言以外,也会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解释说明,即通过具体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或经验来描述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或经验。

例如:心如刀割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伤心欲绝的感受,这种感受在表面上很难观察到,于是“刀割”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那种痛苦的滋味。

“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古称心、肝、脾、肺、肾为人体五脏,心则为五脏之首。

心脏处于人体的中心位置,是人体生命系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部分。

中国古人曾把心看做是人的思维器官,认为它能控制人的思绪、情感、意志、情性和灵魂,因此赋予了它丰富的含义,使其涵盖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

但由于对“心”的认知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或接触来获取,于是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大量而丰富。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_概念合成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_概念合成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_概念合成摘要:本文旨在考察“心”这一隐喻化词语在语言理解中所指代的概念。

通过参考研究、概念合成和意义建构,本研究认为“心”一词有多种含义,能够概括人们的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并对每个人所处的具体上下文具有特定的意义。

关键词:隐喻化词语、概念合成、意义建构、“心”正文:“心”是比喻性词语,主要用来描述情感、情绪、内心状态等。

该词语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环境中,表达了人们在核心认知层面上对自身内心深处感受的抽象概念,是集合多种不同维度认知的整合体。

从意义上看,“心”指代的既可以是指实际的心脏,也可以指人们的精神和思想。

当人们用“心”一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时,实际上是在暗示自身当前所处的心理状态。

如,有人可能说“我的心里很累”,但实际上这是说明他此时正处于精神上的疲惫之中。

在传统视角中,“心”一词被视作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总称。

它概括了人们的情感、情绪、理念和价值,以及偏好和判断能力等。

它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表示着内在深处的认知能力。

例如,人们可能会说“我深有同感”,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们有能力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以及认识到别人同他们有着相同的情感。

此外,“心”一词还可被视作人们的情志主宰者,籍此解释人们的决定行为,乃至是思考、感受和判断的来源。

因此,当人们在做出重大决定或判断某些事情时,可能会说“我已经用心考虑了这件事”,表明他们已经经过深思熟虑,找到了适当的行动方向。

通过对“心”一词可能指代的概念,本文研究发现,它能够概括人们的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多方面的意义,并因每个人所处的具体上下文而具有特定的含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概念合成和意义建构的方式,全面了解隐喻化词语“心”的特殊含义。

应用“心”一词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他人的有效沟通及情感交流。

例如,在和他人沟通时,如果你也承认对方的感受,而不是只关注你自己的感受,那么你就可以用“心”一词来表达你的情感,表达你的真诚、理解他人的用心。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1. 引言在当代社会,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

这个说法是如何产生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文化和社会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撰写高质量的文章。

2.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的来源这个说法最初是出自医学界,形象地描述了一些人具有高度警觉和敏感,对周围环境有着超乎寻常的洁净追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说法逐渐被引申至心理、社会和文化层面,成为一种文艺性的表达方式。

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艺术创作都反映了这个主题,引发了人们对心灵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3.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的深度解读在文学作品中,这一主题常常被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扭曲和焦虑,同时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和不完美。

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的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心脏的人所代表的意义。

心脏的人常常被赋予超凡的洞察力,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尽管这种看法有时候会带来孤独和沮丧。

4.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的广度探索除了文学作品,电影、艺术和哲学领域也广泛地探讨了这一主题。

在电影《美丽心灵》中,主人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最终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

而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及细节的描绘,艺术家们也探讨了心脏的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5. 个人理解与观点共享在我看来,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呈现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以及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不断追问和探索。

这种说法提醒着我们,在现实的洪流中,保持内心的清澈与纯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心脏的人也需要学会接纳与包容,用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并改变周围的环境。

6.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文艺说法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我们不仅能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情感共鸣。

这一主题提醒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而敏感的心,或许是我们最终找到内心平衡的关键。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疾病背后的隐喻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疾病背后的隐喻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疾病背后的隐喻摘要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疾病已脱离了其最初的定义与本质。

不断的隐喻化的解读,使疾病赋予了道德化的色彩,进而演变成道德批判,甚至被当做政治压迫的一种有力工具。

疾病的受害者忍受着身心双重的痛楚与折磨。

隐喻的背后反映了由疾病所划分界限的,两类不同人群各自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疾病隐喻道德批判恐惧心理需求初读《疾病的隐喻》,似乎被书名所暗示的晦涩与不明所影响,感受到了些许莫名的压力,态度也变得兢兢战战起来。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本人的情况,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书,滔滔不绝地向读者叙述着与癌症斗争的整个经过,或发人深省或鼓励大众。

但细细读下来,结果竟然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喜。

作者桑塔格女士以第三人称的手法,像一个冷静犀利的旁观者“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道德批判,乃至政治压迫。

她反对阐释,力图还原疾病本来的、纯粹的面目。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大胆的视角。

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于解释每一个存在的事实或现象,试图为每一个物体贴上意义的标签,或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间制造一个修辞的转义,即隐喻。

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广泛地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隐喻的。

”1隐喻由于其隐藏性,我们有时并未意识到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潜在且巨大的。

书中的前半部分,作者主要以结核病和癌症为例,揭示了其被赋予的诸多的带有明显道德色彩的隐喻。

结核病:雅致、敏感、忧伤、浪漫、柔弱、是活力过分消耗的疾病。

癌症:冷酷、无情、畸形、混乱增长、是能量失控的疾病。

一旦被确诊为癌症,仿佛被贴上了使人身败名裂的标签,使患者感到贬损和压抑。

癌症此时已不仅仅作为一种需要得到同情关怀的疾病,相反是“邪恶的、不可克服的坏事”。

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病人家属得知病情消息后都会对患者本人有所隐瞒,估计考虑的不只是患者的感受,还有自身所面临的道德批判的风险。

论心理学中的_隐喻_

论心理学中的_隐喻_

收稿日期:20050517作者简介:孟维杰(1973—),男,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马甜语(1970—),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2005年9月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5No .5论心理学中的“隐喻”孟维杰1,马甜语2(1.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心理学科学化以来,精致性、确定性和中立性的科技理性和逻辑思维一直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剥夺、放逐了心理学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

在心理科学领域,隐喻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

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逻辑演绎和科技理性的一种超越,对事物另外视角的深层次理解和求索。

其创造、代替、表达及模式等作用,越来越以一种丰富性、内隐性及不可穷尽性等特征,使心理学流溢出民族文化品性。

关键词:心理学;隐喻;逻辑思维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5)05010106 心理科学发展一百余年来,一直秉持着自然科学研究精神旨趣,其语言表述必须“尽可能接近数学语言的明确性”[1](p.458),才能合法、合理地存在,由此,确定了精致性、客观性和确定性的逻辑语言在心理学领域的绝对话语权,而剥夺、放逐了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修饰性、形象性及比喻性语言,原因只有一个,赋予隐喻语言存在空间,就会丧失心理学作为一门事实表述学科的特征,隐喻语言必须被逻辑语言关在理性王国之外。

事实上,“逻辑权力”或许能成功地征服外在事物,却难于独立而有效地阐释内在事情。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隐喻权力不是一种需要逻辑征服和能够被征服的权力,而是一种必须得到充分尊重、恰当运用和表达的权力。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通过分析语言中常见的以人体部位为隐喻源的词语,揭示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视角;隐喻研究;人体部位词;认知机制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种概念或情感。

在语言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近年来,隐喻研究成为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一、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人体部位词是一类常见的隐喻源。

这些词语通常具有明确的字面含义,但在不同语境中,往往被用于隐喻表示其他概念或情感。

例如,“心”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器官,但在语言中常用于表示情感,如“心疼”、“心碎”等。

同样,“头”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部位,但在隐喻中常用于表示智慧、思考等,如“头脑清晰”、“头脑不灵活”等。

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认知机制1. 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使用往往与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

比如,当我们说某人“心疼”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心脏被捏住、疼痛的感受。

这种身体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心疼”的隐喻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类似地,当我们用“头脑清晰”来形容智慧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头部的轻盈和灵活。

这种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帮助我们将人体部位词与其他概念或情感进行关联。

2. 回忆和经验积累隐喻往往依赖于个体的回忆和经验积累。

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将某些人体部位与特定概念或情感关联起来。

这些关联会在个体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手”经常被用于表示援助和帮助,这可能与我们在婴儿时期接受到的依赖和帮助有关。

这种回忆和经验积累为我们理解和使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意义提供了基础。

3. 集体文化价值观隐喻现象不仅与个体的经验和认知有关,也与集体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对于人体部位词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关于心的论述

关于心的论述

关于心的论述
心这一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

从生理学到哲学、心理学、文化和日常用语,"心"这个词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意义。

生理学角度:
生理学上,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泵血循环,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心脏也象征着情感和生命力,但在生理学上它主要是一个器官。

心理学角度:
在心理学中,心是情感、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

它包括了感觉、情感、记忆、认知和决策等各种心理活动,是人类心智活动的所在。

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和思维背后的心理过程,试图理解心智如何形成、影响行为以及与大脑的关系。

哲学和文化角度:
在哲学和文化层面,心代表了更广泛的精神层面,包括情感、品德、信仰和内在的思考过程。

这个概念与个体的道德、灵性和内在本质有关。

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赋予了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日常用语和表达:
在日常用语中,"心"常被用来描述情感状态、态度、愿望或动机。

比如,"有一颗善良的心"表示一个善良的品质,"用心去体会"表示认真思考或体验。

总的来说,"心"是一个多义且跨学科的概念,它不仅指涉生理器官,更涵盖了人类情感、思维和灵性等多个层面。

这个概念的理解随着不同领域和文化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内在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作者:张曼玉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摘要:为了描述无限的人类世界,语言中存在着许多隐喻现象。

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

“心”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汉语中关于其的概念隐喻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以汉语中带有“心”字的词语与句子为研究对象,从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角度将汉语中带有“心”的词汇进行分类,以此帮助认识人类的潜在认知模式。

关键词:心;实体隐喻;空间隐喻;结构隐喻人类用语言思考,语言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哲学。

因此研究人类的语言是研究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就是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项成东,2010)。

由于世界上的物体是无限的,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无限的,因此通常为了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会用一些物体代指另一些物体,因此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而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之中,概念隐喻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活动。

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来代指目标域。

而心脏作为人体的中心器官,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汉语中处处有关于“心”的概念隐喻。

根据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划分为三大类: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

下面就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基础,将日常生活中关于“心”的常见用法分别以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的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胡壮麟, 2002 )。

人们经常会将“心”映射于生活中常见实体。

本文将生活中的实体分为生命体与无生命体,并从这两个分类进行分析。

(一)心向生命体的映射生命体即所有能够生长发育繁殖的生命,一般而言我们将其分为三类:人类,动物,植物。

“心为主”认知隐喻分析

“心为主”认知隐喻分析

隐喻“心为形之主” 隐喻“心为形之主”的映射对应关系
始发域 国家 统治者(君主,国君) 中央政府 政权 行政活动,行政处理 政府官员 政府功能,政府运作 国家的政治状态 目标域 身体 心(脏) 中央生理系统 心智(能力) 心理活动,心里处理 身体器官 生理功能,生理运作 身体的生理状态
统治者” “统治者”与“心”之间的图式映射关系
结语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概念隐喻“心为主”所包含的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及其对“心”的认知——该隐喻的主要映射是基于 “统治者拥有的政权”和“心脏拥有的心智”之间的概念对应。 研究发现,该隐喻具有意象折射功能,即折射出“主为国之心” (即统治者是国家的心脏)隐喻。国家的统治者(如君主、国 王、君王)传统上都称之为“天子”,代表的是“天意”。“天 子”一方面要受到“形之主”——“心”的引导,另一方面又是 国家的“心”,统领整个国家这个“身体”。 这种意象折射隐喻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即“天人 合一、天人相应”思想。这与西方哲学分为“心智与身体”、 “心智与心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思想形 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隐喻来理解“ 通过隐喻来理解“心”的心智能力本身
“心者神明也”。 “心”之所以是“精神”上的,是因为其无形无质,难以捉摸,运 行于物质之上,如同神灵一样神秘。“心”之所以是“光亮”的, 是因为其隐喻意义起源于物质经验和身体经验,具有“照明”、 “启蒙”的含义。“光”使人看见,“心”使人思考、认知、理 解以及推理。所以,该隐喻映射内容只是基本隐喻(思考、认知 和理解都是看见的)蕴含意义,是基于“黑暗”和“光明”之间 的概念联想:<阴暗、闭塞、限制、无知、愚笨>和<启蒙、透视、 扩张、知识、智慧>。之所以“心为形之主”,是因为“心”拥 有“神明”的“超凡能力”,可以统辖身体的其他部位。

心脏的10个有趣事实

心脏的10个有趣事实

心脏的10个有趣事实:心脏是爱的普遍象征自古至今,心脏问题总是让人类困惑不已,各种史诗和书籍都将它比作是爱。

现在,科学家正在发现你胸腔中的血液泵是个复杂器官。

没有它,你就不能生存和爱,找出对心脏有益的事情,包括性爱和大笑确实对它好,还有一些坏事情真的能破坏它。

以下是有关你心脏的十大令人惊异的事实:1.爱的象征当肌肉充血,体重增加10盎司时,表明你在爱。

心脏已经成为了爱的普遍象征。

希腊人认为心脏是精神之所在,中国人将它与快乐之源联在一起,埃及人认为,情绪与智力都由心脏激发的。

然而,没有人确切知道爱到底源自哪里。

一个说法是,在古希腊城Cyrene,即现在的利比亚,心脏获得了其爱的标识。

一种叫串叶松香草的植物具有心形种子,可以当药用,还可能被用作避孕草药。

2.伤心绝望唉,伤心绝望能使一个人心力交瘁。

研究表明,与心爱的人分手或接到亲人的死讯,都可以让人伤心绝望,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大大提高。

这种损伤还能触发释放压力激素到血液中,临时"打晕"心脏。

进而出现的症状类似于心脏病发作,有胸部疼痛、呼吸短促。

但这种疼痛心脏在温柔体贴一番或休息之后,会很快恢复过来。

3、强大的泵不到一分钟,你的心脏能将血液泵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在一天中,大约有10万次心跳,可以将2000加仑的含氧丰富的血液在体内多次循环,通过大约6万英里长的大小血管,让你的每一个细胞和器官都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对这一拳头大的肌肉来说,这真是一项繁重工作。

4.为你的心脏干杯干脆为你的心脏干一杯吧。

最近研究表明,红酒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但白葡萄酒就不行,科学家认为白葡萄酒去掉了皮,不具备抗氧化剂,因此,喝了它也不会你的心脏有益。

老鼠实验表明,葡萄浆里也含有保护心脏的化合物,可以与红酒相匹敌。

为了你的心脏,干杯红酒吧。

5.大笑对你有益开心大笑,可以让你笑得热泪直流,这比温暖心灵还要好。

研究已经表明,大笑能导致叫内皮的血管壁内层放松。

英汉语言中“心/heart”隐喻的一维性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心/heart”隐喻的一维性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心/heart”隐喻的一维性对比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心”隐喻的一维性。

通过例句比较法,本文从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两方面讨论“心”的一维性,并进行英汉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心/heart”的隐喻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维性;“心”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多于“heart”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心/heart”结构隐喻多用来表达情感的长久,汉语中存在情感的时间状态之分,英语中没有;英语中“心”部分用于表达“一段时间”,汉语中则没有对应说法。

标签:心隐喻一维性一、引言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话题。

自1979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认知语言学上的隐喻研究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隐喻的固有看法,隐喻不再仅仅作为文学修辞手段和一种附属于语言之上的语用现象,而是人类心智、认知的基本机制,也可称之为概念隐喻。

其核心内容是“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即隐喻是通过某种相似性使不同概念域里的事物形成相互映射,从而建立起不同事体的联系。

Lakoff & Johnson(1980)把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部分。

空间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的概念表达非空间概念,使抽象的、隐晦的非空间概念能够通过空间方位被理解。

而结构隐喻则是通过一个人们熟悉的、结构清晰的概念结构去构造另一个难以定义、结构模糊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对心理、情绪活动的构建上。

隐喻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物,因此,具体研究各类隐喻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而“心”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着全身的血液,在构建和理解事物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中外,无疑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中心。

因此,“心”的隐喻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对于“心”的空间隐喻与结构隐喻的具体研究却较少,而将“心”的空间隐喻与结构隐喻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则更少。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心/heart”空间隐喻的一维性进行研究,如:心弦,寸心,细心,heartstrings等,以及“心/heart”的结构隐喻意义中的具有时间一维性的研究,如: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等。

英汉“心脏”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汉“心脏”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汉“心脏”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一、英汉“心脏”的隐喻类型(一)由“心脏”到非人体域的映射1.“心脏”映射于具体事物从生理学和医学上来讲,“心脏”位于胸腔中部,是血液循环运输的枢纽。

基于相似性原则,将“心脏”引申为“中部、中心”之意,进而将“心脏”映射到“江河、蔬菜、水果、树木”等具体事物上,即“具体事物的心脏”。

比如“江心、白菜心、空心萝卜”,又如杨朔《赤道雪》中一句“树心却是空的,大而无用”。

当然,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 heart of the river,heart of the cabbage,heart of the flower ”。

2.“心臟”映射于抽象概念“心脏”是人体血液控制中心,基于功能和地位的相似性,将“心脏”引申为“核心、中枢、关键部分”之意,并将“心脏”映射到“系统、理论、思想、问题、经济”等抽象概念。

英语有“heart of the system,heart of the theory,heart of the matter,heart of the new economy”,汉语中对应的有“核心系统、理论核心、问题的中心、核心经济”。

“心脏”也可以用来指代某一领域或地区的核心,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二)由非人体域到“心脏”的映射概念隐喻是由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映射,所以“心脏”不仅可为源域,也可为目标域。

当“心脏”作为目标域时,“心脏”就具有或包含非人体域的部分或全部特征与功能。

1.空间映射于“心脏”空间映射“心脏”,表明在隐喻作用下,“心脏”具有了空间的维度。

王文斌(2001)将“心”分别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一维空间。

当“心脏”是个三维空间时,“心脏”作为本体被隐喻为一个容器,所以有“内心、心里、心中、in one’s heart”之说。

当“心脏”是二维空间时,其具有宽度、广度,如“只有心宽,才会不怕路途长”。

心脏 精美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脏 精美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脏精美语句1.心脏,是一颗生命的引擎,激荡着奇迹的律动。

2.它如一座无声的守望者,默默守护着我们的每一次跳动。

3.心脏,是一方温暖的港湾,让爱情驻足停留。

4.它催动着血液奔流,诉说着感受无尽的喜怒哀乐。

5.心脏,是一颗寄托着希望的明星,永不熄灭。

6.它是生命的烙印,跳动的节奏,一切都因它而美丽。

7.心脏,如音符飞舞,奏响着人间最美的乐章。

8.它是生命的守护者,传递着爱与温情的力量。

9.心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滋润着我们的每一个日子。

10.它时而澎湃,时而平静,展现着生命的起伏与坚韧。

11.心脏,如晨曦拂过,注入着每个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12.它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伙伴,共同谱写人生的旋律。

13.心脏,是一束忠诚的火焰,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勇敢和坚毅。

14.它在黑暗中闪烁,点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5.心脏,是一片泛着柔和光芒的海洋,宿命般振奋着每个心灵。

16.它散发着爱与希望的气息,成就着无尽的可能与奇迹。

17.心脏,如睿智的领航者,指引着我们勇往直前的方向。

18.它总是敏锐地感知着爱与梦想的存在。

19.心脏,是一颗发光的明珠,照亮着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20.它携带着希望的柔光,冲破黑暗,绽放生命的美丽。

21.心脏是一颗永远跳不停的钟表,不知疲倦地维持着生命的节奏。

22.心脏是我们情感的源泉,承载着一切爱与善良。

23.心脏是人类感情的驿站,每一个心动都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4.没有心脏的跳动,生活将失去美好的音符。

25.心脏是一片永不熄灭的火焰,点燃我们内心的温暖与希望。

26.心脏的颤动是人类真情的起伏,让岁月沉淀成丰富而深刻的记忆。

27.心脏是一面镜子,静静地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微妙情感。

28.心脏是一部精妙的乐器,奏响着爱与喜悦的美妙旋律。

29.心脏是我们生命之船的舵手,驾驭着我们的情感和梦想驶向远方。

30.心脏是一座港口,永远为我们提供宁静与安抚。

31.心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32.心脏是爱的使者,将温暖与理解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心脏与心理的关系

心脏与心理的关系

心脏与心理的关系心脏与心理的关系近日,有报道称,在移植了原主人的心脏后,一些患者的性格、爱好与心脏原主人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

有生理学家认为,性格不是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在心脏里。

然而,科学家认定,这种说法并不具备科学性。

原主人品性、喜好会同心脏一同移植吗?最近西方媒体称,美国女公民西尔万娜·佩斯卡把给她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告上了法庭。

医生感到很震惊,因为手术做得相当成功,病人的感觉也不错,她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原来是这位任性的妇女从护士那里听说了移植给她心脏的那个人是个殉情男子。

西尔万娜顿开茅塞,终于弄清楚了为什么过去一直性格开朗和精力充沛的她,一下子变得如此郁郁寡欢。

就是在她担任招待员的那家咖啡馆的顾客,看到她那一脸丧气的样子,也都纷纷改坐由别的招待员服务的小桌。

就连咖啡店老板也因此开始不止一次对她表示不满,声言要炒她的鱿鱼。

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她越来越有一种想爬上自家住的那栋高楼往下跳的欲望,据说其心脏正在她胸中跳动的那名男子就是这么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器官移植领域中类似令人费解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两年前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也刊登了一则消息,报道了另一个美国女公民西尔维娅·克雷尔的也很奇怪的“病史”。

姑娘原来是个滴酒不沾的素食者,可自接受移植的心脏之后,突然想吃汉堡和喝啤酒。

当她知道提供心脏的人是个爱吃这些东西、因骑摩托出车祸而亡故的18岁摇滚歌手吉姆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纯粹是一种巧合吗?还是说供体的性格和喜好也同心脏一同过给了病人?是不是原主人的品性都移植到了新主人身上?忧郁男子变得充满激情、36岁女患者天天梦见约会、古板妇人突然风情万种。

接受移植器官后病人的性格莫名其妙发生了变化。

美国底特律“西奈”医院的生理学家波尔·皮尔索尔曾让这些问题困惑过。

有好些年,他一直在研究这种病人因植入别人的器官而性情变化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心脏里贮存有我们大脑受其支配的信息。

心的牵引名词解释

心的牵引名词解释

心的牵引名词解释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血液循环,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心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心还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

作为一种心理学概念,心也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和意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的牵引,即心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并试图解释这种心的力量。

心的牵引是指由内心的情感和欲望所产生的一股力量,它会引导人们做出行为和决策。

这种牵引性的力量可以源自各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如热爱、渴望、恐惧、争议等。

当这些内在的情感被触动时,人们会受到心的牵引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心的牵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可以驱使人们追求梦想、寻找幸福,也可以使人们陷入困境、感到迷茫。

例如,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对艺术的热爱时,心的牵引会让他努力学习和追求艺术,即便经历困难,也不会放弃。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心的牵引可能导致他陷入自卑和不自信的境地。

心的牵引在决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心的牵引会引导我们朝着与内心愿望一致的方向前进。

如果一个人内心追求自由和冒险,他可能会选择一个勇敢面对未知的决定,而不是安于现状。

而对于那些特别重视安全感和稳定的人而言,他们更可能会采取保守的决策,以确保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然而,心的牵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欲望可能会偏离理性和道德的轨道,让我们做出错误甚至危险的决策。

例如,某人因为贪婪的心理需求而进行非法活动,最终导致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理解并正确应对心的牵引,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意识的清醒。

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内心的欲望是否与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一致。

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自律,我们才能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心的牵引,使其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服务。

在现代社会,心的牵引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

心的牵引已经成为个体行为和组织决策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心的牵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本质,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刍议“心”的隐喻

刍议“心”的隐喻

刍议“心”的隐喻隐喻是语言扩展词义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心”的作用不可小窥。

汉语中有关“心”的隐喻比比皆是。

本文主要从“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方面来浅谈“心”的隐喻意义。

标签:心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隐喻意义一、引言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大多是从隐喻表达式派生出来的。

换言之,大部分多义性可以看作隐喻化的结果。

由于词汇空缺,人类为了保障交际的顺利进行,就要为新事物起个名字。

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隐喻手段,即发现源域和的域的相似性,从而以源域之名指代的域之实。

人体隐喻是以人的身体各部位(头、眼、耳、鼻、口、舌、心、手、足、肝、胆等)为喻体,来比拟其他物体。

人体各部位器官肩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用口来吃饭,用脑来思考,靠眼睛观察,靠鼻子闻味等。

以人体的器官及部位进行设喻,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

综观大量的文献资料,人们对“手、头、脸”等词的隐喻现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对“心”的隐喻分析却涉猎不多。

“心”在人的生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通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喻指“一个人的生命的结束”。

由“心”隐喻而来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本文以“心”为例,试通过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方面来初步探究汉语“心”所构筑和衍生的隐喻意义。

二、“心”的隐喻(一)“心”的基本意义《汉语小词典》中指出了“心”的基本含义:心脏。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针对这个基本含义,又有两个主要的引申意义:①习惯上把思想的器官大脑和思想、感情等都叫做心;②居中的、内部的,此称为中心、核心。

(二)“心”的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

语言有很大的空间性的特点。

如“上流社会”“上半年”“上等”等都是以空间概念“上”喻指社会地位、时间、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心脏的隐喻
心理学里的“心”究竟是什么,能证明存在吗?
心理学中的心其实并不能够证明对方存在,但是心理学中的心恰恰是心理学的根基,这里也可以泛指思维想法。

思维认知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状态,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事情跟我们三观冲突的颠覆我们三观的容易产生分歧性思维而影响我们的状态。

这个时候心理学和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告诉你这种思维是怎么来的,但是不能告诉你哪一种思维或者三观绝对正确。

因为那条绝对正确连心里自己都拿不准。

为什么人会用心脏去代表情绪,代表感情。

代表意识?
心脏是生命最重要的器官,人类在漫长的发展中意识到心脏受到损害就直接威胁到生命,体现在文化中心脏就代表了情感和意识。

现代医学发现大脑才是情感和意识的主要器官,但是取代不了长期文化积累的表达,还是习惯于用伤心、心灵来代表情感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