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培养方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科学研究勇于献身的精神。

2.具有扎实、深厚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够利用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等进行融会贯通式的学习,既能在高校独立承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又能在驻外机构、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

3.精通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主要研究异质文学的事实材料间性关系、异质文学的美学价值间性关系、不同诗学的间性关系、文学与文化理论的间性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间性关系。

它的研究宗旨在于加深对于不同国家文学和不同学科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理解,促进它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2.世界文学以全球性的视野梳理世界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考察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本质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发展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揭示出它们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的特色和地位,进而阐释世界文学的发展规律。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学位论文为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B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

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学专业硕⼠研究⽣培养⽅案⽂学院(07)专业:⽐较⽂学与世界⽂学(代码:050108)⼀、学科概况⽐较⽂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门建⽴在⽐较⽅法之上,历史地分析、阐释两种以上民族⽂学之间的类同或差异以及相互作⽤的过程,同时探究⽂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较⽂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可⽐性和内在联系。

20世纪前期,这⼀学科传⼊我国,在改⾰开放以后,本学科得到迅速发展。

⽐较⽂学与世界⽂学,在对中国⽂学以及东西⽅各民族⽂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中外⽂学的⽐较研究,探讨⽂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化⼈们对于⽂学的总体认识,并向⽐较⽂化的⽅向拓展。

需要说明的是对少数民族⽂学的⽐较研究,打破了中国⽐较⽂学界汉语⽂学与欧美⽂学⽐较的传统思路,通过对少数民族⽂学与国外⽂学、少数民族⽂学与汉族⽂学、少数民族⽂学与少数民族⽂学之间跨语际、跨国界的⽐较研究,把握并彰显少数民族⽂学独⼀⽆⼆的价值;追本溯源,探讨少数民族⽂学发⽣发展的源与流,母题与结构的演变规律及与国外⽂学的⽂化关联,构建西北少数民族⽂学与国外⽂学在⽂化⽣态、情感模式、审美观念⽅⾯的对话平台。

进⽽建设既富有民族性,⼜有当代性,更具世界性的中国特⾊的⽐较⽂学研究体系,对进⼀步发展我国的⽂学和⽂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体化的时代,本学科是⾯向未来的新学科,具有跨学科特点。

西北地区多民族⽂化的渗透与融合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极其有利于这⼀学科的未来发展。

毕业⽣在本专业相对缺少的西部地区就业前景良好,较之以其他起步早规模⼤的⽼专业来说,尚有⼀定的发展空间。

⼆、培养⽬标适应国家⽂化事业的需要,本专业培养能在⾼等学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和⽂艺团体从事⽐较⽂学与世界⽂学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作的⾼级专门⼈才。

具体要求如下:(⼀)能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风,积极为国家建设事业贡献⼒量;(⼆)系统掌握⽐较⽂学与世界⽂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法,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法,并能够灵活地加以运⽤;(三)具有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和独⽴承担⽐较⽂学与世界⽂学专业课题、独⽴从事⽐较⽂学与世界⽂学研究和批评的能⼒以及相应的⼯作能⼒;(四)掌握⼀门外语,达到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书籍和资料的程度,并且具有较⾼的写作和听说能⼒。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3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3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3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独立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和高校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全面掌握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中某一重要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1.世界文学2.比较文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学习年限三年;2.总学分36学分。

四、课程设置(二)一级学位课程(A类)(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必修课,计9学分)五、教学实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安排教学实践一次,时间8个课时,主讲本专业课程的个别章节以及协助主讲教师辅导和答疑。

六、调查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第四、五学期安排与硕士论文写作有关的调查研究两次,时间四周左右。

调查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结束后应写出调研报告。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完成3篇课程论文,3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注重社会实际意义和理论学术价值,要求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拟定详细写作提纲,撰写阶段性论文或综合性学术报告。

在学术水平方面,要求硕士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本专业领域内的重要学术问题,并能科学地加以分析和从理论上加以解决。

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中外文学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能够胜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

(三)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学制与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一般不超过五年。

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总学分为3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4个学分。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旨在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以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

(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于第二学期结束前,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导师。

确定导师后,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

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原则上须在第三学期初完成。

(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师可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四)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应侧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他们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五)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的能力,并将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08)所属学科门类: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所属院系:文学研究院一、培养目标1.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人文品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培养具有坚实的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比较深厚中外文学、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中外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3.培养人文视野宽广、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富有创新意识的社会精英。

4.培养具有高尚的社会品德和敬业精神,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四、课程简介和学分㈠课程简介2、专业选修课㈡课程设置和学分比较诗学文化理论与世界文学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五、培养方式和课程考核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和学校、文学研究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1:研究生需根据培养方案,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导师定时检查。

2:研究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辅导和质疑,上课可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提出必读和参考的书目。

4:每门课程考核方式为学期末撰写课程论文一篇,不少于4千字。

成绩采用百分制。

5:课程学习以及学分的要求为:总学分为32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共2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专业必修课5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专业选修课5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公共选修课1门,必须修,共计2学分。

6:学校和研究生院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7:研究生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公益劳动和体育锻炼。

六、学位论文1:时间安排:第3、第4学期,共两个学期。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页码: 2-2页
主题词: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硕士;文学院;西方文论;20世纪;研究方法论;外国文学研究
摘要: <正> 应广大青年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文件精神,经主管部门批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特开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名额40人.该班是在国家教育部1998年高等学校学科调整后,作为新设专业的首次招生.一、开设课程:A类必修课: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学名著与流派、西方文论原著选读B类专业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法论、20世纪世界文学史论、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究、英美文学文体研究、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教学研究。

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品范文】

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品范文】

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培养目标:坚持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通过培养,使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达到以下要求:1、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身心健康。

基本学制:2.5年。

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1、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相结合的方式。

2、知、能并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并重,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及其他的各种学术活动,力争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学位论文 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指导教师1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国文学如何在世界传播演变,研究各地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研究中国文学对世界各地华文文学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张俏静张渝生熊岩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文学,对其间的复杂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对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有较大的意义。

张渝生胡辛张俏静张升阳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17年至1949年中国大陆发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对了解中国文学革命和文学的现代化有深远的意义。

熊岩张升阳何玲华三、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课内/实验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020005英语 144 61、2必修0020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0 1 1必修00200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42 2 1必修专业核心课5021082西方文论专题★ 3621考试必修5021083现代语言学专题★ 3621考试必修502108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题54 3 1考试必修5021085世界华文文学研究54 3 1考试必修选修课专业方向课5022086 文学批评学 3622考查专业公选课502208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3622考查专业公选课5022088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论 362考查专业公选课 5029089中国现当代文学前言讲座 3622考查专业公选课 5022090海派文学研究 3622考查中国现代文学方向选课 5022091中国当代散文研究36 2 2考查中国当代文学方向选修 5022092中国报告文学史36 2 2考查中国当代文学方向选修 5022093新移民文学研究362 2考查世界华文文学方向选修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2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的专业课程2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学术活动 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3,国际文化交流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700220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学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

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希腊文艺理论;2,古罗马文艺理论;3,基督教文艺理论;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9,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10,现代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参考书目:1,Pierre V. ZIMA, Critique littéraire et esthétique, L’Harmattan, Paris.2,Denis Husman, L‘esthétique, PUF, 2000, Paris.3,栾栋:《感性学发微》,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适用专业: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对外汉语、0501Z2语文教育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2.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3.具有在高等院校或中学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文艺学文艺美学、文艺批评、西方文论、文学创作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叙事学及小说理论、西方文学美学关键词(双语课)。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汉语言文字学汉字研究、汉语史研究、古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汉语篇章语义研究。

4.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东北文学与文化研究、儿童文学研究。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7.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8.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语文教学与反思、语文教师教育。

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到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记6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摘要]为帮助各位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地展开复习备考,凯程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梳理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备考手册,帮助大家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文学院重要学科之一,本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世界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在原世界文学学科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调整后的新的专业目录的要求,增添了比较文学而形成的新学科。

调整后的新学科既保留了过去学科的优势,也增加了新兴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融合,从而使该学科更加适合20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更加适应未来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走向。

一、历史沿革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产生过一批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很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从事欧美文学研究的薛诚之、周乐群、王忠祥等教授,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胡雪、彭端智等教授。

王忠祥教授是我国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重要专家。

从50年代开始,师从穆木天先生的王忠祥教授就开始著书立说,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

王忠祥教授目前是本学科顾问,我校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名誉主编,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规划(“七五”、“八五”、“九五”)外国文学组成员。

王忠祥教授是我国著名易卜生研究、莎士比亚研究以及狄更斯研究专家,出版有《易卜生》、《易卜生文集》、《易卜生戏剧精品集》等多部专著,从教50年来,主编有《外国文学教程》(上、中、下三册)、《欧美文学史话》(主持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1986年获全国教育出版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外国文学史》等多部教材。

目前正在根据时代精神需要组织重译重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年逾古稀,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然在我国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8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即原外国文学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由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与高级访问学者培养相结合,统一、合理而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文学史研究、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领域,产生了王忠祥、聂珍钊、胡亚敏、邹建军、李俄宪等知名学者,并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齐全,知识、学缘与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

本学科创办的《外国文学研究》有30多年的办刊历史,自2005年第1期开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被美国AHCI收录的期刊;本学科主办的学术丛刊《世界文学评论》,自2006年第1期开始,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学术杂志为本专业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学术平台。

本学科学者曾获得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研五项,经费达50万;本学科学者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十多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单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各高校外语学院、人文学院任教,以及在各出版机构与学术机构任职,就业前景良好。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独立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和高校本科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健康的情感与心理,为人公道正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比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相关的外文文献,并与国外同行进行直接交流。

4.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比较视域与世界眼光,具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5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教学、研究、编辑、外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勤勉踏实,治学严谨,恪守学术道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外国文学专门知识,了解其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具有较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较全面的中国文学基础和较开阔的中外文化视野。

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世界文学作总体性把握和专题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文学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4.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外事机构外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科研和外事工作。

5.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依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结合本学位点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需要,设置外国文学与文化、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方向。

1.外国文学与文化:本方向主要致力于西方文学史和西方经典作家研究,系统进行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包括文学思潮与流派、经典作家作品等。

同时,在西方文学与文化、东方文学与文化等方面形成一定研究特色。

2.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本方向主要进行中外小说、诗歌、戏剧、神话、诗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同时开展中外文学跨学科研究。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由本人在毕业前一年的10月上旬提交学位论文延期答辩申请,经导师同意,院分管领导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4年。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时间按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各占一半安排,课程学习在前三学期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分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三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专业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专业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新兴二级学科,一般简称为“比较文学”。

随着全球普遍联系与共同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强,一种打破传统界限、具有广阔视野的文学研究成为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比较文学就以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质,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学研究界亦有必要拓展研究视野,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繁荣贡献应有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之下,近年来,比较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备受学界关注。

该学科突破了国别文学以及文学学科本身的界限,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对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学、文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互鉴、互证、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探寻不同文学的独特性以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在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还要稍晚一些,属20世纪初期的产物。

尽管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饱受争议,比较文学却表现出强劲的学术生机与活力,在文学研究领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力量。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2008年,目前有导师三名、研究生11名。

相比较文学院其他专业硕士点,比较文学在师资、规模等方面均显薄弱,但与此同时,因为与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学术联系较为密切,这就为比较文学吸纳其他相关专业的学术资源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除了积极进行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之外,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密切联系、取长补短,亦将成为未来本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其中陈文忠教授的西方文论及文学接受史研究、方维保教授的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刘萍副教授的历史主义文艺学及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科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或研究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建立跨国别、跨文化的学术视角,树立自觉的、积极的跨文化对话意识,从而能够为中外文明之间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作出贡献。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除需研习外国文学外,应同时对中外文学的发展有着系统性的把握,熟悉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文艺理论。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学生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外国语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做到能够迅速阅读外文学术文献并能用外文清楚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

在学期间应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研究生毕业后,应成为身心健康、视野开阔、思路敏锐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适应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交流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社会调研与参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 欧美文学2. 中外文学关系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17)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高级研究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世界意识和眼光,熟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并能参与和世界的对话。

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学和文化修养,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外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有良好的治学习惯和学风。

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学术问题,获得富于创见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向1.世界文学2.比较文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考虑延长一至二年。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以此带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 (共26学分)五、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专家,查阅、整理研究图书资料等。

调研工作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研究和博士生论文写作需要安排。

调研实施前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完成调研后博士生应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并存入学习档案。

调研时间拟定在第3、4学期,累计时间为4周,共3学分。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论文选题应是对学科领域里某一重要问题的专门研究,有比较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结论要富有创新,反映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突破和超越。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1、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2、课程学习和研讨并重;3、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4、围绕论文写作和研究专题作调研、讨论。

八、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2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华东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华东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华东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专业是该校的一项卓越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深厚学术素养的高级文学研究人才。

该专业侧重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和批判性地分析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文化和文学风格,从而加深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共同性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方面,该专业主要研究文学文本之间的关联、交互和影响。

学生将学习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论,探究不同文学体系在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创作风格、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文学比较研究,以及如何将比较研究与文学批评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在世界文学方面,该专业主要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趋势。

学生将学习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分析作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和意义。

学生还将学习世界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从而形成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全面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专业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学术讨论和研究实践三个方面。

学生在前期将参加一系列的课程学习,包括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专题研究等。

在学术讨论方面,学生将参与学术研讨、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与教师和同行进行学术深入讨论。

在研究实践方面,学生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完成博士学位的学术要求。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的文化视野、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文学研究人才。

毕业后,学生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文化艺术机构、研究机构、出版传媒机构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编辑和策划等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选择自由职业道路,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者、作家或文化评论家。

总的来说,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专业是一个独具特色、广阔前景的学科。

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多样化的世界文学和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文学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课程设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课程设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课程设置说到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硕士课程的设置,哎呀,真的是个大话题!你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是个不简单的专业。

咱们今天就来瞧瞧,看看这些课程是咋安排的,为什么它们能在学术界这么火。

首先呢,比较文学,这可不是一般的文学研究,它不像我们平时读的小说或者诗歌那么简单,它是从全球的角度去研究文学现象。

你可以理解成,比较文学就是拿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来做对比。

像是你读过的《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你觉得它们有啥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任务——去揭示文化、历史、思想背后的相似与不同。

所以啊,想要学好这个专业,得有点“眼光独到”才行,得懂得跳出本国文化的框架,去看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甚至别的语言的作品。

再说说世界文学嘛,这个就更广了。

世界文学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着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文学作品展开的。

想象一下,你一边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边又得读中国的《水浒传》,再加上法国的《悲惨世界》,这感觉是不是像在和世界各地的文学“大佬”面对面聊天?世界文学不光是读作品,更重要的是从中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思想、历史、文化背景,还有它们是怎么影响今天的世界的。

你要能把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化背景去解读出来,才算真正走进了世界文学的门槛。

说起来,这可不容易啊,毕竟每种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了解它们不只是靠读书就能搞定的。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学习模式。

这就像是去参加一场“全球文学大派对”,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像是在大学里,比较文学的课程可能会涉及到“跨文化研究”,讲的就是不同文化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互相借鉴、碰撞,再到最后的“互相影响”。

举个例子,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很多“家国情怀”的元素,但西方文学可能更注重个体的命运。

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两种文化在对待人类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方式上,别有一番风味。

世界文学硕士课程的设定,可不止是让你读书那么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108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即原外国文学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由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与高级访问学者培养相结合,统一、合理而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文学史研究、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领域,产生了王忠祥、聂珍钊、胡亚敏、邹建军、李俄宪等知名学者,并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齐全,知识、学缘与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

本学科创办的《外国文学研究》有30多年的办刊历史,自2005年第1期开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被美国AHCI收录的期刊;本学科主办的学术丛刊《世界文学评论》,自2006年第1期开始,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学术杂志为本专业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学术平台。

本学科学者曾获得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研五项,经费达50万;本学科学者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十多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单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各高校外语学院、人文学院任教,以及在各出版机构与学术机构任职,就业前景良好。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独立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和高校本科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健康的情感与心理,为人公道正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比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相关的外文文献,并与国外同行进行直接交流。

4.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比较视域与世界眼光,具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够运用本学科所提倡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法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对本专业中某些重要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思考,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1、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2、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者需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分要求:共36学分。

六、实践环节
1、在第二学年安排教学实践一次,时间为17学时,主讲本专业本科生课程《外国文学史》或《比较文学》的个别章节,以及协助主讲教师辅导和答疑,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为1学分。

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以免修。

2、在第二学年安排编辑工作实践,编辑两篇学术论文在《外国文学研究》或《世界文学评论》上发表;或者参与筹划与操办本专业所主办学术会议一次、主讲“中外文学讲坛”专题讲座一次,或者参加专家学术讲座8次(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有1500字以上的听讲笔记),为1学分。

3、以上两项都需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经导师签字后,上交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

七、科学研究
1、至迟应在第3学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在第4学期末(6月底前)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2、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会上导师们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论文提纲进行修改,在9月中旬将正式文本交到导师处,签字后由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

没有通过开题报告程序者,原则上不能按时进行论文答辩。

3.本专业三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作论文发表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全面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2、硕士研究生应当参加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应注重选择具有重要运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课题,前人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与系统的课题,原则上不再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3、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要拟定详细论文提纲,先期撰写阶段性论文或综合性学术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见性和较强的学术性。

4、本专业硕士论文送审程序:所有参加答辩的学位论文,都必须有一位校外同行专家与一位校内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所有送审论文,都应由硕士指导组统一送审并回收;只有两项都获得良好以上,方可参加答辩。

5、本专业硕士论文答辩程序:研究生陈述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以及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时间为10分钟;答辩秘书当场宣读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答辩委员提问,每人只限提一个问题;研究生当面回答所有问题;所有研究生答辩完成后退场,五位委员以无记名方式投票;全体出席,由主席当场宣布投票结果。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的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由导师负责;导师要加强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工作,协助院系和职能部门处理突发事件。

2、本专业强调采取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3、本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所主办的学术会议,特别是每一个月一次的“中外文学讲坛”活动,每一个研究生争取在三年内在“中外文学讲坛”发表专题演讲一次。

4、本专业要求研究生注重对文学现象的调查研究,注重通过分析外国作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情况发现问题,加强对最近获得世界各国大奖的作家作品的研究,以体现关注学术前沿、加强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

5、本专业注重对研究生的科研、自学、动手、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求每一个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要有一流的口才、辩证的思维与高强的写作能力。

十、考核方式
1、本专业所有课程(包括选修课)都按考试方式进行,教师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达到76分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实践环节与开题报告则以考查的方式进行,按合格、不合格登记,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考试与考查未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一次是随下一个年级参加正常补考,二是参加毕业补考。

2、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与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院系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

3、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4、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入学后六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和研究生处备案。

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