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大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福耀玻璃(600660.SH)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而南方玻璃(000767.SZ)是中国颇具实力的玻璃制造企业。
在2006年,福耀玻璃以89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南方玻璃的收购,使得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他们通过收购,获得了南方玻璃在进口原材料供应链和国内市场份额上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此举还有助于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在汽车玻璃领域的市场份额。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首先是价格协商的问题。
由于两家企业规模相对接近,双方在价格上的谈判非常激烈。
最终,双方通过多轮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其次是整合后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使两家企业的团队能够高效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福耀玻璃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管理和组织的整合,使得整个并购过程顺利进行。
在收购完成后,福耀玻璃将南方玻璃的管理和运营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福耀玻璃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优势与挑战。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获得资源整合的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但同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价格谈判、管理整合等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并购重组的目标,实现双方的共赢。
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1. 合盛药业收购华润双鹤:2016年,合盛药业以106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华润双鹤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51%股权。
此次收
购使得合盛药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
2. 西药控股收购百成药业:2019年,西药控股以33亿元人民
币收购了百成药业的94.05%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西药控股
进一步扩大了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
3. 汤臣倍健收购安利中国:2015年,汤臣倍健以57.5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安利中国的子公司。
此次收购使得汤臣倍健进一步扩大了在保健品市场的份额,并且增强了其在跨国企业中的竞争力。
4. 恒瑞医药收购江苏恒瑞:2020年,恒瑞医药以232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此次收
购加强了恒瑞医药在抗癌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实力,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5. 复星医药收购美国冷泉药业:2018年,复星医药以13.7亿
美元收购了美国冷泉药业。
此次收购使得复星医药进一步拓展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并且加强了其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
这些案例展示了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研发实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是一些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1. 案例一,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获得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2. 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在2005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阿里巴巴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3. 案例三,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
在2019年,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例之一。
通过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迪士尼获得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4. 案例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在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全食超市,亚马逊获得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实体门店和供应链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不同情景和目的。
吸收合并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获取新的技术或专利、实现战略目标等。
然而,吸收合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难度、文化冲突、法律合规等。
因此,公司在进行吸收合并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合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一览
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一览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2005年1月,作为华菱管线的控股股东,华菱集团与米塔尔钢铁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者将其持有的华菱管线74.35%国有法人股中的37.175%转让给米塔尔。
转让后,米塔尔与华菱集团在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此后,随着国内钢铁行业新政策出台,明确规定外商不能控股国内钢铁企业的背景下。
并购双方重新谈判,米塔尔钢铁公司同意其购入的股权减少0.5%,以1%的股权差距屈居第二大股东。
凯雷收购徐工机械2005年10月,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出资3.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
由于徐工机械持有徐工科技43%的股份,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徐工科技的控股股东将变为凯雷投资。
拉法基控股四川双马2005年11月,全球最大水泥企业拉法基公司与其合资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完购四川双马投资集团。
由于双马集团持有四川双马66.5%的股权。
经过此次股权变更,拉法基瑞安将成为四川双马的实际控制人。
大摩、IFC投资海螺水泥2005年12月,海螺水泥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海螺集团通知,海螺集团已与战略投资者MS Asia Investment Limited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下称IFC)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3200万股和4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MS 和IFC。
阿赛洛入股莱钢股份世界第二大钢铁商阿赛洛股份公司旗下全资企业———阿赛洛中国控股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在济南签署了《股份购买合同》,阿赛洛中国以约20.85亿元人民币收购莱钢集团所持莱钢股份35423.65万股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莱钢股份总股本的38.41%。
在收购完成后,阿赛洛中国与莱钢集团并列莱钢股份第一大股东。
中石化整合旗下A股公司2006年2月,中石化发布公告称,以现金整合旗下石油大明、扬子石化、中原油气、齐鲁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以现金要约的方式收购旗下4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用于流通股部分的现金对价总计约143亿元。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以下是十个以上的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1.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地产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香港一家知名地产公司。
这次收购使中国平安扩大了在香港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
2. 腾讯收购游戏开发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国际知名的游戏开发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地位。
这个收购案为腾讯带来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 阿里巴巴收购物流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物流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商生态系统。
这个收购案使阿里巴巴能够更好地掌握物流环节,提高了商品的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
4. 中国石化收购国际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
这个收购案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全球石油行业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石油储备和产能。
5. 贵州茅台收购白酒企业: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数亿元收购了一家白酒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贵州茅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白酒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增加了公司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6. 中国移动收购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互联网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
这个收购案为中国移动带来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7. 京东收购线下零售企业:京东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线下零售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京东能够进一步拓展线下市场,提升了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8. 华为收购通信设备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通信设备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这个收购案为华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9. 中信银行收购证券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
这个收购案使中信银行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10. 中国太平收购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1. 腾讯收购腾讯音乐2016年,腾讯收购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这一收购让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互联网音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此之前,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腾讯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2.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饿了么,这一行动被视为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的重要一环。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地位,并与美团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3. 万科收购绿城2015年,万科收购了绿城中国的一部分股权,这一收购让万科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通过此次收购,万科与绿城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的住宅项目。
4. 百度收购爱奇艺2010年,百度收购了爱奇艺,这一收购让百度在视频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爱奇艺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之一,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内容资源,百度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视频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5.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2008年,中国移动收购了中国铁通,这一收购让中国移动得以涉足固网宽带市场。
在此之前,中国铁通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分割固网宽带市场,中国移动的进入打破了这一格局,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6. 美团点评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美团点评全资收购了摩拜单车,这一收购让美团点评在出行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此之前,摩拜单车与ofo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美团点评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7. 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2016年,滴滴出行收购了优步中国业务,这一收购让滴滴出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出行市场的领导地位。
优步中国作为当时中国市场份额第二的出行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司机资源,滴滴出行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出行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8. 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2019年,苏宁易购全资收购了万达百货,这一收购让苏宁易购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零售市场的布局。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中国企业并购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对当事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1. 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者之一。
通过并购,联想获得了IBM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敢于冲破国界壁垒,积极扩大海外业务的勇气和实力。
2. 海尔收购施泰德电器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施泰德电器公司。
这次并购让海尔获得了施泰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全球领先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双方资源的整合,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约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在线外卖平台饿了么。
这次收购使得阿里巴巴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通过与饿了么的合作,阿里巴巴在在线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4.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以约4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得美的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库卡的先进技术,美的集团加速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步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效率。
这些经典的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实力和决心。
通过并购,中国企业不仅能够迅速扩大自身规模和实力,还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不断崛起,相信未来还将涌现更多成功的并购案例,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中国化纤重组收购中南建股份中国化纤是我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中南建股份则是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次并购重组旨在实现两个行业的横向整合,提升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中国化纤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京东公司收购多点Dmall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而多点Dmall则是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之一。
京东公司通过收购多点Dmall,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借助后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
三、中粮集团收购美源众邦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而美源众邦则是国际上知名的乳制品企业。
收购众邦可以帮助中粮集团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量,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中粮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业务。
四、宝钢集团收购沙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分别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次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五、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次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并两大企业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强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六、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巨头,而菜鸟网络则是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菜鸟网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
这次并购旨在加强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七、中国南车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大巨头。
通过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八、格力电器收购新风股份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新风股份则是新风系统的领军企业。
37个国内经典并购案例
37个国内经典并购案例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3. 中信集团收购香港银行业务4. 恒大集团收购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5.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汇丰银行股份6. 腾讯收购掌阅科技7. 海尔集团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8. 华为收购德国企业海思半导体9. 中国太平收购美国Pets Best保险公司10. 长城汽车收购意大利菲亚特克莱斯勒Jeep品牌11. 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影院12. 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13. 中国联通收购百度无线业务14. 高瓴资本收购万达电影股份15. 恒基兆业收购英国伦敦港口城市皇家阿尔伯特码头16. 京东收购沃尔玛中国业务17. 阿里巴巴收购银泰百货18. 航天科技集团收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集团19. 招商局集团收购新加坡劲拓集团20. 海底捞收购小肥羊21.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家电业务22. 蒙牛收购雅士利23.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家电品牌24. 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25. 恒生银行收购英国汇丰银行香港业务26. 宝钢集团收购韩国POSCO气体27. 中国铝业收购瑞士爱立信电缆业务28. 华大基因收购荷兰BGI Europe29. 航天科技集团收购上海航天计算技术研究所30. 中航工业收购南非格里芬石油31. 新东方收购美国儿童教育品牌Noah Education32. 中国中化收购挪威雅富顿化工33. 华谊兄弟收购乐视影业股份34. 阳光城收购朗诗绿色城市项目35. 三安光电收购荷兰ASML36. 希望集团收购英国布里斯托尔机场37. 海航集团收购希腊雅典国际机场。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万向集团收购洛克福特(Rorkford)公司:万向集团只收购了%的股权,获得控股地位。
这个案例表明,当目标企业的规模实力小于并购方时,并购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符合“小吃多餐”的原则。
2. 中国化工集团核心企业蓝星集团并购案例:蓝星集团自1992年开始跨国经营,2006年才实施跨国并购。
任建新深谙规模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
战略意义,自1996年开始在国内以兼并重组方式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到2004年共计兼并70多家企业。
同年,蓝星集团又与昊华集团等组建中
国化工集团公司,规模与实力大为增强。
3.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当时的德国媒体就讲:“对于北一这个母亲来讲,科堡这个孩子显得太大了。
”
此外,还有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的合并案例等。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财经新闻网站上的相关报道。
a股上市公司 杠杆并购案例
a股上市公司杠杆并购案例标题:a股上市公司杠杆并购案例一、中国国航并购深圳航空公司中国国航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深圳航空公司。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国航在国内航空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也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二、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人民保险中国平安保险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人民保险。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平安保险成为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三、中国移动收购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联通。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四、中国石油收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石化。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石油在石油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更大,也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五、中国银行收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工商银行。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银行在银行业中的规模更大,也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
六、中国联通收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电信。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联通在通信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更大,也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七、中国建筑收购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筑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交通建设。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更强,也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八、中国中车收购中国南车中国中车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南车。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更大,也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九、中国石油收购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海洋石油。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石油在石油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十、中国银行收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中国农业银行。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银行在银行业中的规模更大,也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
以上是a股上市公司的十个杠杆并购案例,这些并购使得公司在各自行业中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这些并购案例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近三年上市公司收购案例
近三年上市公司收购案例近三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收购案例层出不穷,涉及各个行业。
下面列举了十个典型的案例,以展示中国上市公司的收购实践和经验。
1. 中国平安收购韩国东洋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于2017年完成了对韩国东洋人寿保险公司的收购。
这是中国平安在韩国市场的首个海外收购项目,标志着平安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2. 中国移动收购巴西电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2018年完成了对巴西电信公司的收购。
这是中国移动在拉丁美洲市场的首个海外收购项目,有助于巩固中国移动在全球通信市场的地位。
3. 腾讯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腾讯控股于2016年完成了对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收购。
Supercell是一家知名的移动游戏开发商,这次收购有助于腾讯进一步拓展其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影响力。
4.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集团在2018年完成了对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本土的电商市场份额。
5. 华为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KUKA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完成了对德国机器人公司KUKA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华为进一步提升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
6. 中信证券收购爱尔眼科中信证券有限公司于2018年完成了对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中信证券进一步布局医疗健康产业。
7. 中国石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16年完成了对加拿大能源公司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8. 中国建筑收购澳大利亚物业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物业公司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中国建筑进一步拓展其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业务。
9. 百度收购美国无人驾驶技术公司百度公司在2017年完成了对美国无人驾驶技术公司的收购。
这次收购有助于百度进一步提升其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10. 中国银行收购澳大利亚银行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银行子公司的收购。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1.大众收购保时捷这是一起标志性的并购案例。
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收购保时捷,成为上市公司。
大众汽车集团以此实现了产品线和品牌的拓展。
收购后,两家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保时捷提供了高档车型技术,大众汽车集团则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2.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通过这次并购,联想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也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先进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为联想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竞争优势的获得。
3.美邦服饰收购拉夏贝尔美邦服饰是中国最大的女装品牌之一,2024年通过收购拉夏贝尔,实现了高端市场全方位覆盖。
美邦服饰通过并购拉夏贝尔,获得了拉夏贝尔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渠道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服装市场的地位。
4.腾讯收购苏宁电商业务2024年,腾讯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15%的股权。
此次并购使得腾讯进一步打入电商领域,加强了腾讯和苏宁在互联网和零售领域的合作。
腾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资源,与苏宁共同发展电商业务,优势互补,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5.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以90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在外卖市场上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在O2O领域的竞争力。
双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平台整合和资源优势互补,为阿里巴巴在餐饮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企业并购重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战略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找到资源和市场的共同点,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的案例
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的案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选择通过收购亏损资产来实现业务扩张和战略布局。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的案例。
1.腾讯收购Supercell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代表,腾讯通过收购芬兰游戏开发公司Supercell,成功进军全球游戏市场。
Supercell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困境,亏损严重,但其在移动游戏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开发团队。
腾讯收购Supercell后,通过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帮助Supercell 实现了良好的复苏,并借此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游戏市场的竞争力。
2.百度收购思美传媒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之一,而思美传媒则是一家提供数字广告服务的公司。
思美传媒在亏损多年后,因业务转型困难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百度意识到思美传媒在数字广告领域的潜力,于是决定收购该公司。
通过收购,百度利用思美传媒的技术和团队资源,加强了自身在数字广告领域的实力,并进一步扩大了广告业务的市场份额。
3.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优酷土豆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平台,曾经在市场上表现良好,但由于内容采购成本上升和盗版问题,导致亏损严重。
阿里巴巴看中优酷土豆在在线视频领域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于是决定收购该公司。
通过收购,阿里巴巴进一步强化了在在线视频领域的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业务的整合,实现了用户流量和广告收入的双赢。
4.万科收购广深铁路总站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出色,但面临土地资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万科选择收购亏损严重的广深铁路总站。
通过收购,万科获得了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土地,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城市综合开发和交通物流领域的实力。
上述案例表明,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是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管理,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避免因收购亏损资产而导致自身的风险和损失。
上市企业并购案例
上市企业并购案例一、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
此次并购是中国企业在农药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使中国化工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和化肥生产商之一。
二、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
Supercell是一家知名的移动游戏开发商,其旗下的游戏《部落冲突》和《皇室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这次并购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在游戏产业的地位。
三、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9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外卖平台饿了么。
这次并购使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在餐饮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加强了其与美团的竞争。
四、苹果收购Beats Electronics2014年,苹果以30亿美元收购了耳机品牌Beats Electronics。
这次并购使苹果进一步拓宽了其音乐和娱乐业务的版图,并加强了其在音乐流媒体领域的竞争力。
五、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了中国移动软件分发平台91无线。
这次并购使百度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并扩大了其移动应用分发能力。
六、京东收购唯品会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京东以2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在线特卖平台唯品会。
这次并购使京东进一步扩大了在时尚特卖领域的市场份额,并加强了其与阿里巴巴的竞争。
七、华为收购沃达丰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以18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的设备业务。
这次并购使华为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并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八、中国平安收购麦当劳中国2017年,中国金融巨头中国平安以20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
这次并购使中国平安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消费服务行业的版图,并加强了其与中国快餐市场的关联。
九、中国银行收购巴西巴西尔银行2013年,中国银行以68亿美元收购了巴西巴西尔银行的49%股权。
国企 收购 上市公司 案例
国企收购上市公司案例国企收购上市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既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是10个关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收购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这是一起中国国企之间的重大收购案例。
中国石油通过收购中海油,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2.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EDP(Energias de Portugal):这是中国国企首次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收购。
中国国家电网通过收购EDP,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收购香港航空(Hong Kong Airlines):这是中国国企首次收购香港航空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通过收购香港航空,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航空领域的业务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中国中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比利时电力公司Alstom Power:这是中国国企首次收购欧洲电力公司。
中国中车通过收购Alstom Power,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电力领域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5. 中国农业银行收购巴西银行摩天大楼(Banco do Brasil):这是中国国企首次在巴西进行的大规模收购。
中国农业银行通过收购摩天大楼,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巴西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 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收购美国房地产开发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这是中国国企首次收购美国房地产开发公司。
中国建筑通过收购Vornado Realty Trust,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业务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收购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这是中国国企首次收购俄罗斯航空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通过收购Aeroflot,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航空领域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繁荣发展,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不断增加,下面为大家总结了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
2019年:
1. 海尔智家并购GE's Appliance事业部:2019年1月14日,海尔智家宣布以50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电器业务部门。
2. 浙江上城收购瑞士加德纳:2019年2月12日,浙江上城以60亿美元收购瑞士加德纳。
3. 华为并购上海某数字技术公司:2019年6月12日,华为以2亿美元收购上海某数字技术公司。
4. 比亚迪增持香港上市公司:2019年9月10日,比亚迪以4.62亿港币增持香港上市公司MRI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
1. 中信证券收购新光圆成证券:2020年1月13日,中信证券以34.38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光圆成证券。
2. 百度收购YY旗下游戏直播业务:2020年11月17日,百度以17.5亿美元收购YY旗下的游戏直播业务。
3. 贝因美并购盒马:2020年12月31日,贝因美以16亿人民币收购盒马鲜生。
2021年:
1. 顺丰控股增持顺丰速运:2021年1月18日,顺丰控股以35.84亿元人民币增持顺丰速运。
2. 中国平安收购中银普惠:2021年5月17日, 中国平安以97.5亿元人民币收购中银普惠。
3. 腾讯收购英国游戏公司Sumo Digital:2021年7月19日,腾讯以7.5亿英镑收购英国游戏公司Sumo Digital。
4. 微信支付收购微客:2021年8月23日,微信支付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微客。
总体来说,近三年中国并购案例涵盖了多个行业,涉及国内外企业,体现了中国企业对于加强国际化战略、提高品牌影响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重视。
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以下是一些中国企业连续并购案例:
1. 阿里巴巴:自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一直在进行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在2015年收购优酷土豆,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
最大的并购案。
2.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自1990年代
以来一直在进行连续并购。
他们通过收购和整合国内外家电企业,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业的领导者之一。
3. 腾讯: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进行了多次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在2016年以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80家公司,扩大了其在游戏、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领域的市场份额。
4. 华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次连续并购。
他们通过收购和合作将技术和市场份额扩展到全球范围。
5. 青岛啤酒:青岛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续并购。
其中包括2019年以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狮子酒业,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在全球啤酒市场的份额。
这些是一些中国企业的连续并购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和发展策略。
这些并购案例也表明了中国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收购50大案例一、1990年至1998年未规范的上市公司收购1. 宝延风波——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1993年9月13日, 深宝安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9月29日, 上述3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和%的股份, 合计持有%;由此, 延中实业的股票价格从9月13日的元涨至元;9月30日, 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股票, 持股比例达到%;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中5%以上的股票,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 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这是1993年国庆节的前夕;1993年的宝延事件, 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延中股票达%, 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与兼并的先河, 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达到成功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后来, 1998年, 方正入住延中, 延中改名为方正科技,后来有发生长虹、裕兴争夺控制权的收购事件;宝延风波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股权转移事件, 标志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其后万科参股申华、恒通控股棱光、康恩贝吃掉凤凰、辽国发拨弄爱使、恒丰举牌兴业、一汽买金杯等一系列事件,都可说是宝延事件激起的千层波浪,同时也催生了中国股市挖掘不尽的题材板块--资产重组;涉及要点: 信息披露的程序; 公告、反收购2. 申华竞购案1993年11月10日, 宝延风波平息没多久, 深万科000002发布公告, 深万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申华实业5%股份;1994年3月31日, 中国证券报在第四版上刊登万科4家A股股东授权万科B股股东之一君安证券所作改革倡议——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 其中对万科参股申华大加指责;王石虽对此并不认同, 但其实在1993年末万科就已经开始减持申华的股票;1993年底, 申华工贸持股%, 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万科持股比例已经降为%;在后来的两年中, 万科继续减持, 直至1995年从申华前10大股东名单中退出;同年, 申华工贸及瞿建国等与上海太阳海设备有限公司发生股权纠纷, 申华工贸退出但太阳海也没有进入申华实业, 而1995年瞿建国以%的持股比例, 俨然位居第一大股东之列;此时申华实业的股权分散的程度已经到达历史最低点;在1996年底, 金融大厦即将封顶之时, 广州三新公司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该公司股票, 接连二次“举牌”公告, 并引发“申华”公司董事会的内部决裂;七名董事要求接纳“三新”公司的四名新董事, 并与董事长反目;在此关键时刻, 作为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君安证券”公司登场入驻, 先后持流通股15%, 成为无法抗争的第一大股东君安入住申华后, 派来年富力强的年轻管理人员, 瞿建国仍是董事长, 但离开管理第一线;1998年7月, 君安高层出事后, 瞿建国在管理层的一致要求下, 重新掌控申华;但瞿建国在收购江西省最大的民营科技集团江西科环集团时与君安产生分歧, 临时股东大会上该项收购提案未被通过, 最后瞿通过分拆收购的方式得以实现;1999年, 君安投资与瞿建国反目, 以瞿建国“侵权和非法投资”为由, 将其告上法庭, 这也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例大股东状告公司董事长的例子;一时间, 君申之争成了市场竞相关注的焦点;1999年3月17日, 申华董事会会议一致同意以亿元收购华晨在美国纽约股市上的51%的股权未能实施;同时, 为了排除大股东君安的阻力, 包括瞿建国在内的7名董事决定以集体辞职为条件, 同时, 董事会推举9名主要来自华晨的新董事候选人;而华晨通过收购君安投资成为申华实业的控股股东;1999年4月, 仰融当选为申华实业董事长; 1999年8月, 申华实业以其持有上海申华商务大酒店90%的股权与珠海华晨持有的铁岭华晨橡塑制品有限公司95%的股权进行置换, 其中的差价万元由本公司以现金向珠海华晨支付; 1994年10月, 申华实业更名为华晨集团;2001年, 华晨集团再次更名, 变为申华控股;涉及要点: 二级市场收购、反收购、公司诉讼、资产置换3. 爱使股份收购: 股权变动最频繁爱使股份这只盘子最小的全流通股票, 以控制权五易其手的纪录创下之最, 更留下大炒家风云际会的历史写真;上海爱使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1985年面向社会公开发起成立, 并于1990年底成为我国首批在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由于其全流通的特质, 爱使股份资讯行情论坛股权相当分散, 股权控制最不稳定;仅在上市后的10年内便五易其主, 自然人胡兴平、辽宁国发集团、延中实业600601、天津大港油田、明天系相关企业先后入主爱使股份;爱使股份最初以电子产品为单一主业, 随着控股股东数次更迭, 其主业也是频繁变换;由电子产品到客运等第三产业再到石油制品和饮用水, 以至今天的煤炭和计算机软件, 爱使股份早已物非人非;如今, 爱使股份惟一保持不变的恐怕就只有它的证券简称和代码了;涉及要点: 自然人控股、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反收购4.恒通入主棱光——开国家股受让之先河1994、1995年, 中国证券市场接连发生两起颇不平常的企业收购交易: 交易之一: 1994年4月29日珠海恒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通集团或恒通, 下同斥资5160万元, 以每股元的价格收购上海建材集团总公司简称建材集团, 下同持有的上海棱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棱光公司或棱光, 下同1200 万股国家股, 占总股本的%, 成为棱光公司第一大股东;这次收购首开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先河, 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被称为恒棱事件;交易之二: 1995年12月22日, 恒通集团将其属下全资于公司恒通电能仪表有限公司简称恒通电表, 下同, 以1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棱光公司;显然, 两起交易的策划者是恒通集团, 由于交易之二中的卖主——恒通同时又是买主——棱光的控股股东, 使得交易之二构成明显的关联交易, 两起交易合在一起, 又构成买壳上市;所谓买壳上市, 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并控股上市公司来取得上市地位, 然后再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和资产;涉及要点: 国有股协议转让、买壳上市、反向收购、关联交易5. 北旅事件1995年7月5日, 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商式会社, 一次性购买北京北旅法人股4002万股, 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5%, 旋即成为轰动一时的“首例外资收购案”;可是, 由于北旅公司长期亏损, 几乎没有股权利润分成, 公司经营管理不力, 重组进展不顺, 伊藤商式会社1995年以每股2元买进股权, 现在只剩下元左右, 此外2000多万元的债权, 只换回200万元的现金;“北旅事件”发生后, 为防止外资一窝蜂地无序占有上市公司股权, 1995年9月23日,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48号文, 规定: “在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管理办法颁布之前, 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涉及要点: 外资收购、国有股法人股转让6. 中远收购众城实业1997年我国资本市场资产重组风起云涌之际, 证券市场上发生一起着名的“登陆”案件: 中远置业、上海建行及上国投三方上海建行与上国投是众城实业四大股东之二在进行了多次谈判后, 于1997年5月27日签署协议, 中远置业一次性受让众城实业发起人国有法人股共万股, 每股转让价格为元为净资产的倍, 总共耗资亿元;7月17日, 众城实业召开第三届第五次董事会, 改选、调整了董事、监事和总经理;8月18日, 众城实业召开股东大会, 至此中远掌握众城的实质经营权;此举达到了中远在中国大陆地区买壳上市的目的, 在此前中远已在香港有两家大的上市公司, 其一直想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房地产业以支持其日益发展的海上运输事业;这次收购是上海市房地产业第一起“买壳上市”案, 同时也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利用证券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中远入主众城董事会后, 在财务顾问上海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制订出慎密、切实可行的资产重组方案和众城实业中长期业绩及股本增长规划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运作, 众城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 中远置业作出增持众城股份的决定;因为众城基本面好转, 第二次股权收购的成本也相应高于首次收购成本;经过多项谈判, 中远置业、陆家嘴和中房上海公司签署协议, 中远置业一次性受让众城实业发起人国有法人股共万股, 每股转让价格为元, 共耗资亿元;至此, 中远置业以%的众城股份持有量成为其绝对控股方;这两次收购均获得了证监会有关豁免其全面收购义务的批准;涉及要点: 买壳上市、资产重组7. 福特收购江铃汽车1995年8月,福特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江铃汽车发行的约亿股B股,其约占江铃汽车此次发行B股总额的80%,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认购价格略高于江铃汽车每股净资产;同时,福特提名3人进入江铃汽车的9人董事会;1998年10月,江铃汽车增发B股亿股,福特以每股美元认购了亿股;涉及要点: 外资收购、定向增发B股8. 上房集团整体置换嘉丰股份1997年10月15日上海房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房集团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纺织控股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纺织控股以每股元一次性向上房集团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嘉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丰股份国家股万股, 占总股本的%;经国家国资局国资企发〖1997〗328号、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批准, 并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函〖1997〗54号文批准, 同意豁免上房集团向嘉丰股份其他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的义务;1997年12月26日, 股份转让协议正式生效;上房集团成为嘉丰股份的绝对控股股东, 本次股权转让后, 嘉丰股份总股本及股本结构不变;转让各方就此于1997年12月31日在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发布公告;嘉丰股份金丰投资董事长徐林宝在对原嘉丰股份进行资产置换后表示, 公司将尽快改善经营业绩, 恢复公司配股筹资能力, 并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至此, 历时8月有余的上房集团并购嘉丰股份暂告一段落, 上房集团成功实现了买壳上市;涉及要点: 资产置换、买壳上市二、1998年至2005年有监管的上市公司收购1. 中关村替代琼民源1998年11月20日, 北京市政府批准将民源海南公司持有的琼民源%国有法人股无偿划拨给北京住总集团;这一安排使北京住总集团代替民源海南公司成为琼民源的第一大股东, 既保证了住总集团有权对琼民源的资产进行重组, 又使中关村公司与琼民源的资产、债务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由北京住总为主发起人, 联合市国资经营公司、市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实创高科、联想集团、北大方正、四通集团等六家发起人, 于1999年6月8日发起设立“中关村”公司;1999年6月19-28日, 中关村公司向北京住总集团定向增发万股, 住总集团以经评估确认后的万元净资产按1:1的比例认购股票, 不足部分由住总集团以现金支付;通过定向增发, 中关村公司的股本增至48742万股;经中国证监会同意, 住总集团将自己拥有的中关村公司定向增发的股票与琼民源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按1:1的比例实施换股, 即琼民源的社会公众股股东可以将自己持有的琼民源股票换成中关村公司的股票, 后者的股票将于1999年7月12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这意味着中关村公司的亿股票中有亿股票是流通股, 这也意味着持有琼民源流通股的投资人有机会在股市中交易并解套;1999年7月7日, 琼民源公司董事会与深交所同时发布公告, 宣布根据公司法第158条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自1999年7月12日起, 琼民源股票终止上市;1999年6月, 北京住总以高科技为号召设立中关村公司, 与停牌已久的琼民源换股, 一举实现新公司借壳上市与旧股票恢复交易两大目标, 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亦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涉及要点: 资产重组、借壳上市2. 阿尔卡特收购上海贝岭2001年10月,上海贝岭第二大股东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与外资股东阿尔卡特公司签署备忘录,将原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由中外合资企业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阿尔卡特公司占"50%+1股",中方股东占"50%-1股";外资阿尔卡特公司通过绝对控股的上海贝尔间接持有上海贝岭%的股份;涉及要点: 外资收购、间接控股3. 南钢联合要约收购南钢股份第一例要约收购2003年3月12日, 复星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与南钢股份控股股东南钢集团合资设立南钢联合有限公司;南钢集团以其持有的南钢股份600282%股权及其他资产作为出资, 复星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以现金出资6亿元, 共持有南钢联合60%的股权, 实现了对南钢股份的收购;从而引发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一例要约收购, 涉及金额达亿多元;2003年3月12日, 南钢股份控股股东南钢集团公司, 与复星集团、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合同约定: 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为亿元;其中, 南钢集团以其持有的南钢股份国有股35760万股占总股本的%及其它部分资产、负债合计11亿元出资, 占注册资本的40%; 复星集团公司以现金亿元出资, 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30%; 复星产业投资以现金亿元出资, 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20%; 广信科技以现金亿元出资, 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10%;由于南钢集团公司以所持南钢股份的股权出资尚须取得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合资各方在合资经营合同中约定对南钢联合采取“先设立, 后增资”的方案: 即先行按前述出资比例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其中南钢集团以需取得财政部、证监会等有关部门批准方可投入的资产以外的其他经营性资产合计净值人民币4亿元出资, 而复星集团等另三方仍以现金出资; 待南钢联合成立且有关各方履行完相关审批手续后再行由合营各方对南钢联合进行同比例增资, 南钢集团以其持有的南钢股份国有股权及其他经营性资产包括负债出资, 复星集团、复星产业投资、广信科技仍按前述出资比例以现金出资, 以使南钢联合的注册资本达到亿元;后三者的实际控制人是以郭广昌为首的四个自然人;3月27日, 财政部批准了南钢集团公司以其持有的南钢国有股份出资成立南钢联合;这实质上构成了上市公司收购行为, 且收购的股份超过南钢股份已发行总股本的30%, 依法已触发要约收购义务;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要约收购义务豁免的申请条件, 南钢股份此次要约收购不符合此条件, 所以南钢联合将根据有关规定履行要约收购义务, 向南钢股份法人股和流通股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意义: 作为首例要约收购, 南钢股份要约收购的案例, 将促进证券市场兼并收购业务的开展;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 要完全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所明示的可以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的情况的, 其实很少;有不少企业有意收购证券市场上的好公司, 但存在种种顾虑, 尤其是在操作细则出台以前, 以致于收购几乎成了ST板块的专利;复星-南钢的合作模式如果成功, 将会给市场一个参考, 被许多潜在的收购者所复制, 真正意义上的收购重组行为将更趋活跃, 甚至可能会出现竞争要约收购的情况;涉及要点: 要约收购、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大宗交易;4. 三联重组郑百文1996年4月, 郑百文成为郑州市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郑百文的前身是一个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郑百文曾经自称: 1986到1996年的10年间, 它的销售收入增长45倍, 1996年实现年销售收入41亿元人民币约8亿5400万新元, 1997年它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都排序第一, 进入了中国国内上市企业100强;郑百文上市后红极一时, 成为当地企业界耀眼的改革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然而, 在被推举为改革典型的第二年, 郑百文就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元人民币约5角2分新元的最高纪录, 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元人民币;1999年, 郑百文一年亏掉人民币亿元, 再创上海和深圳股市亏损之最;郑百文上市后募集的资金数以亿计地被公司领导以投资、合作为名拆借、挪用出去, 总计10多家公司拆借的近人民币2亿元资金不仅至今有去无归, 还使郑百文陷入了一桩又一桩追款讨债的官司中; 1998年下半年起, 郑百文设在中国各地的几十家分公司在弹尽粮绝之后相继关门歇业;数以亿计的货款要么直接装进了个人的腰包, 要么成为无法回收的呆坏帐;按中国公司法规定, 企业不能清偿债务就应该破产;但郑百文却至今没有进入破产程序;1999年12月, 在有关方面的斡旋下, 郑百文欠建设银行的人民币20多亿元债务被转移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就在郑百文生死未卜的时候, 作为山东省政府重点培植的8大骨干企业之一的三联集团宣布, 将对郑百文进行战略重组;根据重组方案, 三联集团将以人民币3亿元的价格购买郑百文所欠中国信达公司的部分债务约人民币15亿元, 实现“借壳上市”;2000年12月1日, 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了决定其前途命运的资产重组方案;按照这一方案, 山东三联集团将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郑百文;意义: 山东三联集团成功入主郑百文成为继琼民源、PT红光之后又一家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 是我国证券市场上最大的一次借壳上市事件;涉及要点: 资产重组、上市公司破产、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保护、借壳上市、退市5. "新桥"控股深发展2004年10月4日, 新桥投资收购价为每股5元人民币, 超过深发展年报的元及调整后的元, 斥资15亿元购买深发展15%的股份, 从而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控股深发展;这是中国首例外资收购国内银行;这是国际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 也产生了第一家被国际收购基金控制的中国商业银行;深发展是上市银行;意义: 深发展成中国首家外资控股上市银行首先, 在股权转让比例方面, 刷新了中资银行转让单个境外金融机构股权的新高;根据2003年12月31日开始施行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的入股比例有明确限制: 单个外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的入股比例上限为20%;此次%的被转让股权数量, 刷新了迄今为止中资银行股权对单个境外金融机构转让的新高, 此前新桥投资刚刚入股民生银行的比例为%, 而花旗银行参股浦发银行的比例也仅为%;即使是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和西安市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 单个外资持股比例也均未超过15%;尤为突出的是, 此次在四家国有股东转让之后, 新桥投资已经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 这是中国首个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的案例, 也是中国银行业逐步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次, 为国内其他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提供了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此次收购深发展的主角新桥投资, 是一家战略金融投资机构, 公司主要股东是世界银行、通用电气、美国加州退休基金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机构;在1999年9月, 新桥投资曾收购当时濒临破产的韩国第八大银行韩一银行51%股权, 成为韩国向外国出售大型商业银行的首例;涉及要点: 银行上市公司收购、外资收购、外资控股6. 香港恒生银行收购福建兴业银行2004年, 汇丰银行HSBC的子公司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兴业银行%的股权, 使得汇丰紧随福建省政府之后, 成为福建兴业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恒生此次入股兴业已创下外资银行入股内地银行两项历史新高: 收购涉及金额最大以及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在此之前, 以国际金融公司IFC所持南京市商业银行15%股权视为最高;月初, 中国银监会宣布将单一外资银行入股内地银行的投资比例, 由原来规定的15%提高至20%;“恒生是首家突破入股内地银行超过原15%上限的外资银行, 恒生也由此成为兴业银行第二大股东;”高玉桂说;福建省政府是兴业银行最大股东, 持有该行34%股权;除恒生外, 兴业本次增资扩股还包括另外2个外方投资者: 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及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两家机构将分别购入兴业经扩大股本的5%及4%股权;意义: 收购涉及金额最大以及外资持股比例最高;涉及要点: 外资收购、金融开放、国有股转让7. 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中国银行10%股权2005年8月18日,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宣布与中国银行签订战略性投资与合作协议;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决定收购中国银行10%的股权, 此项收购耗资31亿美元, 是目前银行业内单笔并购额最大的一例;意义: 银行业上市前引进的最大战略投资者, 也是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标志性事件;8. 英国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2004年8月6日, 汇丰银行宣布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名义与交通银行签署入股协议;汇丰银行以每股元入股, 持有亿股交行股份, 占该行增资扩股后%, 共计人民币亿元, 折合亿美元;入股后汇丰将成为继财政部之后交行第二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