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全指南2022
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全指南2022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全指南。
以下是一些基本信息和建议,供医生参考。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等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
诊断
- 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如肝区疼痛、肝大等。
- 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MRI等,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 确认诊断需要进行肝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治疗
-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化疗、靶向治疗等。
-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
-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 对于晚期肝癌,肝移植、化疗和靶向治疗可能是更适合的选择。
随访与预防
- 随访包括定期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复发和转移。
-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肝炎病毒感染、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全指南,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独特情况进行制定。
医生应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简单且无法律纠纷的策略来制定治疗方案。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遵循医生的判断,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谢谢!。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疗全方案,以协助医生和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简单策略进行诊疗,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
诊断1. 临床症状: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原发性肝癌相关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乏力等。
2. 影像学检查:进行肝脏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3. 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AFP(肝癌特异性标记物)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肿瘤的诊断和评估。
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以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治疗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
2. 射频消融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能摧毁肿瘤细胞。
3. 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4. 介入治疗: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TAE)等,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来减缓肿瘤生长。
随访及预后评估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根据随访结果,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指导。
注意事项1.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确定。
2. 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并及时沟通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诊和进行相关检查。
本方案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请医生和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治疗决策,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随访和预后评估。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面手册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面手册1. 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肝细胞胆管癌(Hepatobiliary Carcinoma, HBC)。
本手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的最新指南和策略。
2. 流行病学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
肝癌患者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5%。
肝癌的好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3. 风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长期酗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肝硬化- 遗传性代谢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酪氨酸血症等)4.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 肝区疼痛- 乏力、消瘦、食欲不振- 腹胀、恶心、呕吐- 进行性黄疸- 上腹部包块- 腹水- 全身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5. 诊断5.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等-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异常升高-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对HC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清铁代谢: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可异常5.2 影像学检查- 超声: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及占位性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肿瘤的定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较好- 磁共振成像(MRI):对肿瘤的信号特征及血管侵犯显示较为清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对肿瘤的代谢活性及分期有较高价值5.3 组织学检查- 穿刺活检: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确诊6.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肿瘤特点及治疗手段的优劣。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出血
肿瘤侵犯胃底静脉,导致胃出 血。
肝性脑病
严重肝功能不全,引起神经精 神症状,如意识障碍、昏迷等
。
并发症
感染
由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发生 感染,如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
。
上消化道出血
肿瘤侵犯胃底静脉,导致破裂出血 。
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功能不全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与随访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 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常 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分类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肝癌 、胆管细胞肝癌和混合型肝癌等 不同病理类型。
术后5年以上
每年随访一次,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腹部 超声等。
生活与饮食建议
生活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量运动等。
VS
饮食建议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 质和脂肪,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THANKS
感谢观看
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与肝癌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相似 性,需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
肝转移癌
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到肝脏,需 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肝脏良性肿瘤
如肝囊肿、肝腺瘤等,需通过病 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概述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方案。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证据,旨在帮助医生制定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提供最佳的诊疗结果。
诊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肿块等,应引起医生的注意。
- 必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MRI)来确认肝癌的存在。
- 确认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和分期的关键步骤。
分期
- 采用肝癌分期系统(如TNM分期)对患者进行分期,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治疗
- 小肝癌(小于3cm):对于早期诊断的小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替代治疗。
- 中晚期肝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的选择,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
- 转移性肝癌:对于转移性肝癌,综合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随访
-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随访是必要的,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可能的复发。
- 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预防
- 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方法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指南提要,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
2022年原发性肝癌最全诊疗指南
2022年原发性肝癌最全诊疗指南1. 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肝细胞-胆管癌(Hepatobiliary Carcinoma, HBC)。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2. 诊断2.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
临床医生应高度关注这些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2.2 实验室检查1. 血液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CEA、CA19-9等)和血常规等。
2. 生物化学检查:检测血清酶学、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2.3 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诊断符合率较高。
2. 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肝脏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 MRI:在显示肝脏肿瘤和血管结构方面具有优势,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4.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于难以定性的病灶,可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4 组织学检查1. 活检: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获取病理学证据。
2. 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肿瘤类型和分级。
3.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合作。
根据患者病情、肿瘤类型、分期和全身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和局部消融治疗等。
1. 根治性肝切除:适用于肿瘤局限、无远处转移、肝功能可耐受手术的患者。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0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12号
•【施行日期】2022.0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我委组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
附件: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1月10日。
2024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数41万,死亡人数3万,分别占中国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第2位、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第5位。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有序组合、规范化应用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中医中药等疗法可获最佳长期疗效。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病因病机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采取的治法不同。
中医药治疗肝癌在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益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缺少高水平的循证医学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诊疗,本文件起草组在系统文献荼萃和历代专家经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进展,遵照循证医学方法编写本文件(附录A),共回答了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涉及的13个临床问题(附录B),供临床医师参考。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的中医诊断、治疗和调护。
本文件适用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疗。
本文件适合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以及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者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千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千本文件。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GB/T 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GB/T 15657—202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 16751.1〉〉和«GB/T16751.为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千本文件。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概述本手册旨在提供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等。
辅助检查结果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有多种方法,包括TNM分期、BCLC分期和Child-Pugh分级等。
不同的分期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方法。
治疗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综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综合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随访和预后原发性肝癌的随访非常重要,可以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等。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包括诊断、分期、治疗、随访和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该SABR 和切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 33.0 个月和 40.0 个月。 SABR 组的 1 年、3 年和 5 年 OS 分别为 96.3%、81.8% 和 70.0%,切除组为 93.9%、83.1% 和 64.4%(P=0.558 ). SABR 组的 1 年、3 年和 5 年 PFS 分别为 81.4%、50.2% 和 40.7%,切除组为 68.0%、58.3% 和 40.3%(P=0.932)
17
分期
CNLC Ⅱ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肝 外转移;
CNLC Ⅱ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肿瘤数目≥4 个、肿瘤直 径不论,无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和 肝外转移;
27
放疗适应症
➢ CNLC Ⅰa、部分Ⅰb 期肝癌患者,如无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适应证或不愿接 受有创治疗,采用 SBRT。
➢ CNLC Ⅱa、Ⅱ b 期肝癌患者,TACE 联合外照射。 ➢ CNLC Ⅲa 期肝癌患者,可以切除的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行术前新辅助放疗
或术后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姑息性放疗,或放疗与 TACE 等联合治 疗。
28
放疗适应症
➢ CNLC Ⅲb 期肝癌患者,部分寡转移灶者,可以行 SBRT ➢ 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肿瘤放射治疗后缩小或降期,转化 ➢ 等待肝癌肝移植术前的桥接治疗 ➢ 肝癌术后病理示有 MVI 者、肝癌手术切 缘距肿瘤≤1cm 的窄切缘者
29
放疗VS手术:对于有 1 个或 2 个结节的小 HCC(≤5cm),SABR 具有与肝切除术相似的局部效果。
18
19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全方案。
1. 早期筛查和预防- 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对于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相关标志物(如AFP、AFP-L3、DCP等)的检测,以及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 疫苗接种:对于肝炎病毒感染阴性的人群,建议接种肝炎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
2. 诊断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应进行肝脏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转移情况。
- 组织学检查:对于影像学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应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并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肝癌。
3. 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肿瘤较小且没有明显转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手术切除。
- 肝癌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手术后可以考虑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或系统性化疗等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 局部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
- 靶向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雷帕替尼等)进行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化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化疗药物(如顺铂、多西他赛等)进行化疗,以控制肿瘤的发展。
4. 随访和复查- 随访:对于已完成治疗的肝癌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 复查:对于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等进行复查,以及每年一次的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
以上就是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方案的内容。
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筛查和诊断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
目前,尽管抗HBV和抗HCV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可以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0~50分)、中风险(50~60分)和高风险(60~100分)组,各组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和1.6%~4%,有助于确定肝癌的高风险人群(证据等级2,推荐B)。
借助于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证据等级2,推荐A)。
通过实现社区、医院一体化筛查新模式,做到应筛尽筛、应治早治。
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超声显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
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全面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103.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内科及系统治疗解读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aMAP序贯肝癌筛查策略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癌诊断路线图
➢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显像及 血清AFP检测
过度饮酒
肝癌早期筛查
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 障碍相关性肝病
肝脏超声显像
血清甲胎蛋白 (AFP)
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肝癌风险评估模型
➢ 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 的精准筛查新模式
➢ 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 aMAP评分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 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 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 1.0%和1.6%~4.0%。
IMbrave150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结果显示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较索
拉非尼组均有明显延长,死亡风险降低34%,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5%。 ➢ 对于中国亚群人群,联合治疗组患者也有明显的临床获益,与索拉非尼相
比死亡风险降低47%,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0%。并且联合治疗延迟了患者
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路线图
肝内直径≤ 1 cm 结节
动态增强MRI 动态增强CT 超声造影 至少1项检查
Gd-EOB-DTPA 增强MRI
显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 临床诊断;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面手册
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全面手册背景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
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针对原发性肝癌的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标
本手册的目标是为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原发性肝癌诊
疗的全面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内容
1.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和分类
2.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4.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5.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6.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和策略
- 手术治疗
- 化疗和靶向治疗
- 射频消融治疗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放疗和介入治疗
7. 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8.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结论
本手册的编写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原发性肝癌诊疗全面手册,以帮助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并尽力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 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 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 占75%~85%、ICC 占10%~15%[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 年6 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 年12 月进行了更新。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发布,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旨在推动落实并达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肝癌患者5 年生存率提高15% 的目标。
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5]。
GRADE 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证据评价,根据证据中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GRADE 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 个水平[6]。
第二部分为推荐意见分级,GRADE 系统考虑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念与偏好以及成本与资源耗费等因素来制定推荐意见,并且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有条件推荐)2 种[7]。
医学干预的利弊差别越大,证据质量越高、价值观念与偏好越清晰越趋同、成本与资源耗费越小,则越应该考虑强推荐。
反之,则应考虑弱推荐(有条件推荐)。
本指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估参照了上述GRADE 分级的指导原则,采用了《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2011 版》(OCEBM Levels of Evidence)作为辅助工具来具体执行证据分级(附录1)。
在从证据转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上,专家组主要参考了上述的GRADE 对推荐意见分级的指导原则,但是同时结合了ASCO 指南的分级方案[8] 对推荐意见分级做了相应的修改(附录2)。
最终将推荐强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强推荐、中等程度推荐和弱推荐。
强推荐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很高的信心,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目标用户均应采纳该推荐意见。
中等程度推荐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中等程度的信心,多数目标用户会采纳该推荐意见,但是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医患共同决策。
弱推荐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信心,但是应该有条件地应用于目标群体,强调医患共同决策。
筛查和诊断(一)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9]。
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
目前,尽管抗HBV 和抗HCV 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10]。
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 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 score),可以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0~50 分)、中风险(50~60 分)和高风险(60~100 分)组,各组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 和1.6%-4%,有助于确定肝癌的高风险人群[11](证据等级2,推荐B)。
借助于肝脏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 个月进行1 次检查[9](证据等级2,推荐A)。
通过实现社区、医院一体化筛查新模式[12],做到应筛尽筛、应治早治。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显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
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全面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术中应用可敏感检出隐匿性的小病灶、实时引导局部治疗,术后评估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等[13-16](证据等级3,推荐A)。
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尤其是常规超声显像无法显示的隐匿性肝癌的精准定位和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13,17](证据等级4,推荐B)。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估肝肿瘤的组织硬度及周边肝实质的纤维化/硬化程度,为规划合理的肝癌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18](证据等级4,推荐B)。
多模态超声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为肝癌精准的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术后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
2.CT 和MRI动态增强CT、多参数MRI 扫描是肝脏超声和/或血清AFP 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CT/MR(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动态增强3 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门静脉开始强化;通常注射对比剂后35s 左右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已完全强化;肝静脉可见对比剂充盈;肝实质通常达到强化峰值;通常注射对比剂后60~90s 扫描)、延迟期(门静脉、肝静脉均有强化但低于门脉期;肝实质可见强化但低于门脉期;通常注射对比剂后3 min 扫描)。
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4 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同上)、门脉期(同上)、移行期(肝脏血管和肝实质信号强度相同;肝脏强化是由细胞内及细胞外协同作用产生;通常在注射Gd-EOB-DTPA 2~5 min 后扫描)、肝胆特异期(肝脏实质信号高于肝血管;对比剂经由胆管系统排泄;通常在注射钆塞酸二钠20 min 后扫描)。
目前肝脏CT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除常见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外,也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碘油沉积状况有优势。
基于术前CT 的影像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首次TACE 治疗的疗效[19]。
同时,借助CT 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肝脏体积和肝肿瘤体积测量、肺脏和骨骼等其他脏器组织转移评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肝脏多参数MRI 具有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等优势,且具有形态结合功能(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等)综合成像技术能力,成为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多参数MRI 对直径≤2.0 cm 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CT[20,21](证据等级1,推荐A)。
多参数MRI 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较动态增强CT 具有优势。
采用多参数MRI 扫描对于肝癌局部治疗疗效的评价时,推荐使用修订后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mRECIST)加T2 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综合判断。
肝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根据为动态增强扫描的「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22-24](证据等级1,推荐A)。
动态增强CT 和多参数MRI 动脉期(主要在动脉晚期)肝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肝肿瘤强化低于肝实质。
「快进」为非环形强化,「快出」为非周边廓清。
「快进」在动脉晚期观察,「快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观察。
Gd-EOB-DTPA 只能在门脉期观察「快出」征象,移行期及肝胆特异期「快出」征象可以作为辅助恶性征象。
Gd-EOB-DTPA 增强MRI 检查显示:肝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
5%~12% 分化较好的小肝癌,肝胆特异期可以呈吸收对比剂的稍高信号[25]。
肝癌多参数MRI 扫描,尤其用于诊断肿瘤直径≤2.0 cm/ <1.0 cm 肝癌,强调尚需要结合其他征象(如包膜样强化、T2 加权成像中等信号和弥散受限等)及超阈值增长[6 个月内(含)病灶最大直径增大50%(含)] 进行综合判断[26](证据等级3,推荐A)。
包膜样强化定义为:光滑,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或全部包绕病灶,特别在门脉期、延迟期或移行期表现为环形强化。
Gd-EOB-DTPA 增强MRI 检查联合应用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和扩散受限征象可以明显提高直径<1.0 cm 肝癌的诊断敏感性[27-31](证据等级2,推荐B),尤其肝硬化患者强烈推荐采用该方法,同时有助于鉴别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等癌前病变[32](证据等级3,推荐B)。
基于肝癌CT 和/或MRI 信息的临床数据挖掘建立融合模型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及预测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