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分析技术第二讲
合集下载
5第五章 酶学分析技术

利用酶催化反应的高效率和专一性,可以测定底 物浓度。与酶活性测定类似
第三节 代谢物酶学分析技术
一、工具酶
定义: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 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第三节 代谢物酶学分析技术
常用工具酶的名称及其缩写符号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2.酶活性单位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时 所需要的酶量。酶活性单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标准
惯用单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者所规定的单位 国际单位 :1IU指在规定条件(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下, 每分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单位为IU/L Katal单位:1Katal指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 酶量,1Katal=60×106IU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
特点:
优点:简单,不需要特种仪器 缺点:难以确定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
二、连续监测法(速率法、动态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物 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绘 制反应速度曲线
3.酶偶联反应在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物中的应用; 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4.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酶学分析在临 床诊断上的应用
5.了解Km值、Vmax值的应用及Km和Vmax的测定;同工酶测定和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代谢物酶学分析技术
一、工具酶
定义: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 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第三节 代谢物酶学分析技术
常用工具酶的名称及其缩写符号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2.酶活性单位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时 所需要的酶量。酶活性单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标准
惯用单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者所规定的单位 国际单位 :1IU指在规定条件(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下, 每分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单位为IU/L Katal单位:1Katal指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 酶量,1Katal=60×106IU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
特点:
优点:简单,不需要特种仪器 缺点:难以确定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
二、连续监测法(速率法、动态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物 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绘 制反应速度曲线
3.酶偶联反应在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物中的应用; 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4.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酶学分析在临 床诊断上的应用
5.了解Km值、Vmax值的应用及Km和Vmax的测定;同工酶测定和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优秀课件

·L·V标
实际保温时间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确 测定酶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成 正比,即〔E〕∝-d〔S〕/dt或〔E〕∝d〔P〕/dt。 能够真正代表酶活性大小的是线性期的酶促反应速 度,即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测定时首先要确定线性期,在此期测定反应 速度才能准确代表酶活性。
(四)Km和Vmax的测定
1.Linweaver-Burk作图法,又称为双倒数作图法
1 Km +〔S〕 Km 1
1
—— = ————— = ——— · —— + ———
v Vmax〔S〕 Vmax 〔S〕 Vmax
2.Cornish-Bowden作图法 又称为直线线性作图法。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
酶的含量
五、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
中间产物学说:
酶促反应进行时,酶首先与底物结合为中间产物,然后再催
化底物反应生成产物。E + S ES → E + P
米-曼氏方程:
Vmax〔S〕 v = —————
〔S〕+ Km
上式中v代表反应速度,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度, 〔S〕代表底物浓度,Km称为米氏常数。
特点: 优点是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二)连续监测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酶学基础》PPT课件 (2)

(1)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交错地、但又是对称地围绕着一个对称轴排列, 这种形式的断裂结果是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
(2)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是 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
c.产生的末端特征:
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产物有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cohesive end)。
类似于Ⅰ类酶, 作用方式基本同Ⅱ类酶。如EcoPI是由两个亚基组成:一
个亚基(M亚基)负责位点识别和修饰,另一个亚基(R亚基)具有核酸酶的活 性(图3-5)。切割DNA时需要ATP,Mg2+,也能被SAM激活,但并非必需。
Ⅱ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这类酶的分子量较小. 一般在2-4万道尔顿, 通常由2-4个相同的 亚基所组成。它们的作用底物为双链DNA, 极少数Ⅱ类酶也可作用于单链 DNA, 或DNA/RNA杂种双链。这类酶的专一性强, 它不仅对酶切点邻近的两 个碱基有严格要求, 而且对更远的碱基也有要求, 因此, Ⅱ类酶既具有切 割位点的专一性, 也具有识别位点的专一性, 一般在识别序列内切割。切 割的方式有平切和交错切, 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或具有突出粘性末端的 DNA片段(5‘或3’粘性末端)。作用时需要Mg2+作辅助因子, 但不需要ATP 和SAM。Ⅱ类酶与对应的甲基化酶在蛋白亚基上尚未发现有什么关系, 第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噬菌体生长的限制伴有噬菌体DNA的 迅速降解;然而,用作繁殖噬菌体的感染宿主菌株并不导致类 似的噬菌体DNA的降解。如果某一细菌细胞具有一种能选择性 降解来自侵染病毒(或其他来源)DNA的核酸酶,那么,它必须 能将这种外来DNA同它自己的DNA区分开来,之所以能够如此, 乃是通过称为宿主控制的修饰作用(host-controlled modification)。
(2)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是 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
c.产生的末端特征:
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产物有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cohesive end)。
类似于Ⅰ类酶, 作用方式基本同Ⅱ类酶。如EcoPI是由两个亚基组成:一
个亚基(M亚基)负责位点识别和修饰,另一个亚基(R亚基)具有核酸酶的活 性(图3-5)。切割DNA时需要ATP,Mg2+,也能被SAM激活,但并非必需。
Ⅱ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这类酶的分子量较小. 一般在2-4万道尔顿, 通常由2-4个相同的 亚基所组成。它们的作用底物为双链DNA, 极少数Ⅱ类酶也可作用于单链 DNA, 或DNA/RNA杂种双链。这类酶的专一性强, 它不仅对酶切点邻近的两 个碱基有严格要求, 而且对更远的碱基也有要求, 因此, Ⅱ类酶既具有切 割位点的专一性, 也具有识别位点的专一性, 一般在识别序列内切割。切 割的方式有平切和交错切, 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或具有突出粘性末端的 DNA片段(5‘或3’粘性末端)。作用时需要Mg2+作辅助因子, 但不需要ATP 和SAM。Ⅱ类酶与对应的甲基化酶在蛋白亚基上尚未发现有什么关系, 第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噬菌体生长的限制伴有噬菌体DNA的 迅速降解;然而,用作繁殖噬菌体的感染宿主菌株并不导致类 似的噬菌体DNA的降解。如果某一细菌细胞具有一种能选择性 降解来自侵染病毒(或其他来源)DNA的核酸酶,那么,它必须 能将这种外来DNA同它自己的DNA区分开来,之所以能够如此, 乃是通过称为宿主控制的修饰作用(host-controlled modification)。
酶学分析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件)

酶的最适温度为370C左右。 ➢ 酶活性测定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温度误差不能
大于±0.10C。
19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4. PH值 ➢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PH称为酶促反应的
最适PH。 ➢ 人体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为6.5~8之间, ➢ 测定酶活性时,应选用适宜的缓冲液以保持酶活
性的相对恒定。
(1) 辅酶(co-enzyme):在酶促反应中与酶蛋白疏松或 瞬时结合,如NAD+、辅酶Ⅱ(NADP+)。 ➢ (2)辅基(prosthetic):与酶蛋白紧密或持久结合成全酶, 在酶促反应中反复变化,加速反应进行,如ALT和AST的 辅基磷酸吡哆醛。
7
第一节 概述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 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 fit hypothesis)。
33
工具酶
➢ 测定酶活性浓度
丙氨酸 ALT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LDH 乳酸
NADH
NAD+
34
工具酶
➢ 利用酶促反应测定底物浓度
35
(三)酶偶联反应法 ➢ 酶偶联反应过程曲线
分为四个时相
➢ 预温期 ➢ 延滞期 ➢ 恒态期 ➢ 非恒态期
36
(三)酶偶联反应法
2.常用指示酶及其指示反应 ➢ (1)脱氢酶 ➢ (2)过氧化物酶
➢ 测定方法不同
24
二、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
(一)定时法 ➢定时法又称为终点法(end-point assay)或两 点法(two-point assay),测定的是酶促反应 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 量。 ➢优点是比较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内酶促反应是否处 于线性期。
25
大于±0.10C。
19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4. PH值 ➢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PH称为酶促反应的
最适PH。 ➢ 人体大多数酶的最适PH值为6.5~8之间, ➢ 测定酶活性时,应选用适宜的缓冲液以保持酶活
性的相对恒定。
(1) 辅酶(co-enzyme):在酶促反应中与酶蛋白疏松或 瞬时结合,如NAD+、辅酶Ⅱ(NADP+)。 ➢ (2)辅基(prosthetic):与酶蛋白紧密或持久结合成全酶, 在酶促反应中反复变化,加速反应进行,如ALT和AST的 辅基磷酸吡哆醛。
7
第一节 概述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 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 fit hypothesis)。
33
工具酶
➢ 测定酶活性浓度
丙氨酸 ALT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LDH 乳酸
NADH
NAD+
34
工具酶
➢ 利用酶促反应测定底物浓度
35
(三)酶偶联反应法 ➢ 酶偶联反应过程曲线
分为四个时相
➢ 预温期 ➢ 延滞期 ➢ 恒态期 ➢ 非恒态期
36
(三)酶偶联反应法
2.常用指示酶及其指示反应 ➢ (1)脱氢酶 ➢ (2)过氧化物酶
➢ 测定方法不同
24
二、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
(一)定时法 ➢定时法又称为终点法(end-point assay)或两 点法(two-point assay),测定的是酶促反应 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 量。 ➢优点是比较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内酶促反应是否处 于线性期。
25
酶学分析技术二

有些同工酶的变化可在总 酶变化之前发生
对某些疾病的预后有评价价值
线粒体酶的测定
16
临床常用血清酶分析
17
P166
一、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s )及其同工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ALT) / 谷丙转氨酶 GP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AST/ 谷草转氨酶 GOT
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 ( γ-GTP/GGTP)
1. 催化反应
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可催化γ-谷氨酰基从谷胱甘肽 (GSH)或其它含γ-谷氨酰基化合物中转移至另一肽或氨基 酸分子上。 GSH+氨基酸
GGT
γ-谷氨酰氨基酸+半胱氨酰甘氨酸
22
P167
2. 组织分布
肾脏中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血清中的 GGT主要来自肝胆。
3. 标本
GGT较稳定,室温下可放置2d, 4℃可存放1w, -20℃可储存1y;RBC中几乎无GGT,因此溶血标本可以检 测。
23
P168
4. 临床意义
(1) 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 有助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 胆道疾病,GGT阳性率高,而且升高明显,可高达530ULN,肝实质疾病是G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可达25ULN 与ALP联合进行肝脏疾病检测 若ALP升高而GGT正常,则完全排除ALP的肝来源,若 ALP和GGT都增加,则应先排除肝外引起GGT增加的原 因,一旦排除,则GGT增高为肝病所致。
7
P145
(三)排出异常
肾功能减退,血清AMY活性升高可能 因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 胆道梗阻,血清ALP升高的原因是梗 阻区ALP合成加强,ALP排泄受阻而逆 流入血。 大多数酶,不存在以上的清除机制。
对某些疾病的预后有评价价值
线粒体酶的测定
16
临床常用血清酶分析
17
P166
一、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s )及其同工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ALT) / 谷丙转氨酶 GP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AST/ 谷草转氨酶 GOT
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 ( γ-GTP/GGTP)
1. 催化反应
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可催化γ-谷氨酰基从谷胱甘肽 (GSH)或其它含γ-谷氨酰基化合物中转移至另一肽或氨基 酸分子上。 GSH+氨基酸
GGT
γ-谷氨酰氨基酸+半胱氨酰甘氨酸
22
P167
2. 组织分布
肾脏中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血清中的 GGT主要来自肝胆。
3. 标本
GGT较稳定,室温下可放置2d, 4℃可存放1w, -20℃可储存1y;RBC中几乎无GGT,因此溶血标本可以检 测。
23
P168
4. 临床意义
(1) 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 有助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 胆道疾病,GGT阳性率高,而且升高明显,可高达530ULN,肝实质疾病是G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可达25ULN 与ALP联合进行肝脏疾病检测 若ALP升高而GGT正常,则完全排除ALP的肝来源,若 ALP和GGT都增加,则应先排除肝外引起GGT增加的原 因,一旦排除,则GGT增高为肝病所致。
7
P145
(三)排出异常
肾功能减退,血清AMY活性升高可能 因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 胆道梗阻,血清ALP升高的原因是梗 阻区ALP合成加强,ALP排泄受阻而逆 流入血。 大多数酶,不存在以上的清除机制。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

04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酶学分析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的 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
支持。
在生物工程领域中,酶学分析技术对于新药研发、疫 苗生产、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表达分析、代谢 组学研究等。
《酶学分析技术》PPT课件
目录
• 酶学分析技术概述 • 酶的分类与特性 • 酶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 酶学分析技术的未来展望
01 酶学分析技术概述
酶学分析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酶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酶的催化特性进行物质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 。
详细描述
通过改进酶的提取和纯化技术、酶的固定化 技术、酶反应动力学研究等手段,可以提高 酶学分析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创 新性的酶学分析方法和技术也将不断涌现, 例如酶联免疫分析、酶传感器、酶反应动力
学分析等。
酶学分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总结词
随着酶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酶学分析技术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通过测量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变化来推算酶活性或酶含量的技术。由于 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因此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酶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如临床生化检验、食品安全 检测、环境保护等。
详细描述
酶学分析技术不仅在生物工程、制药、环保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农业残留检 测、生物安全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 增加,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酶学检测技术-精品医学课件

Katal单位:1979年国际生化协会为了使酶活性单
位与国际单位制(SI)的反应速率相一致,推荐用 Katal单位。即在规定条件下,每s时间内催化转 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1 katal=1 mol·s-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的酶催化活性单位katal,其 对血清中酶量而言显然过大,故常用单位为 μkatal或 nkatal。1 katal=60×106 U,1 U=1 μmol·min-1=16.67 nmol·s-1=16.67 nkatal。
ALTs, ALTm ASTs, ASTm GP-BB, GP-LL, GP-MM (GP1,GP2,GP3)
心梗、肌病、颅脑损伤、肿瘤
心梗、肌病、肺梗死、肝病、 肿瘤
肝胆疾病、骨病、妊娠、结肠 炎、肿瘤
前列腺癌、血液病、骨肿瘤 肝癌、梗阻性黄疸 心梗、肝病 心梗、肝病
心梗、脑损伤、肾病、肌病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AST :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 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 和ASTm,分别存 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血清AST 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
按检测方法分类——底物或产物浓度的检测
测定项目 胆碱酯酶 脂肪酶
淀粉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方法原理 氯化乙酰胆碱做底物产生乙酸根
三油酸甘油酯悬乳液做底物,生成油酸甘油一 酯,浊度下降
淀粉做底物,一定时间后,剩余的淀粉不足以 使碘呈兰色
赖氏法 IFCC推荐法
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膜生成过氧化氢,利用过 氧化氢电极
2.特点
主要优点 设备简单,操 作方便,检测过程中无需 恒温设备,用分光光度计 即可测定,也不用考虑显 色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早期常用方法。
第六章 酶学分析技术

返回节
按检测方法分类——底物或产物浓度的检测
测定项目 方法原理 测定手段
胆碱酯酶
脂肪酶 淀粉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氯化乙酰胆碱做底物产生乙酸根
三油酸甘油酯悬乳液做底物,生成油酸甘油一 酯,浊度下降 淀粉做底物,一定时间后,剩余的淀粉不足以 使碘呈兰色 赖氏法 IFCC推荐法 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膜生成过氧化氢,利用过 氧化氢电极 4-甲基伞形酮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做底物 NADPH在365nm激发下产生荧光
返回节
连续监测法的种类
直接法
是指待测酶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有特征性的理化性质, 然后通过特殊的仪器直接检测。
基于NADH或NADPH的反应原理 :LD、α-HBD等 基于人工合成色素原底物 :ALP 、GGT、AMS等 基于氧的消耗 :各种氧化酶
间接法
是指酶促反应底物和产物之间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性质, 需通过另一个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将底物或产物转化为有 明显特征理化性质的另一个化合物。用直接法来测定的酶类 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使用间接法。 一步间接法 酶偶联法
返回节
三、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临床应用酶
EC编号 1.1.1.27 1.1.1.37 1.1.1.41 1.1.1.49 1.4.1.3 习惯用名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 英语缩写 LD、LDH MD、MDH ICD、ICDH G6PDH GLD、GLDH EC编号 2.7.3.2 3.1.1.3 3.1.1.8 3.1.3.1 3.1.3.2 习惯用名 肌酸激酶 脂肪酶 胆碱酯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英语缩写 CK、CPK LPS CHE ALP、AKP ACP
第二讲 酶活力

酶分析包括两种类型: 酶分析 一是以酶为分析对象的分析,即一般所说的“酶活力测 酶活力测 定”(“enzyme assay)”; 二是以酶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的分析,称为“酶法分 酶法分 析”。 前者的目的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某种酶的含量或活性; 后者则主要用于测定与生物学有关样品中酶以外其他物 质的含量。
光吸收法: 光吸收法:
这是几乎所有氧化还原酶都可采用的方法。 这是几乎所有氧化还原酶都可采用的方法。 1、脱氢酶的辅酶NADH(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的特征; 脱氢酶的辅酶NADH(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的特征; 辅酶NADH(NADPH) 有吸收峰的特征 2、双键的变化常伴随光吸收的变化,所以催化双键饱 双键的变化常伴随光吸收的变化, 常伴随光吸收的变化 和或双键形成的酶反应,也可用光吸收法; 和或双键形成的酶反应,也可用光吸收法; 3、催化环状结构变化的酶反应也常用此法测定。 催化环状结构变化的酶反应也常用此法测定。 环状结构变化的酶反应也常用此法测定 许多酶本身不能采用光吸收法, 许多酶本身不能采用光吸收法,但其产物中有脱氢 酶底物,则因此可用酶偶联进行测定。 酶底物,则因此可用酶偶联进行测定。
嗜碱菌的主要工业用途是用作去污剂的 添加成分,因为去污剂溶液的pH通常是 8.0-10.5。嗜碱枯草芽孢杆菌的耐碱蛋 白酶已投入商品化生产。加该酶的洗涤 剂的洗涤效率显著提高,嗜碱枯草芽孢 杆菌还能生产碱性纤维素酶,同样可用 作洗涤剂的添加剂,也已商品化。
极端酶的研究,一方面使人们在酶学水 平上对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 极端酶的制备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 制造的,将拓宽酶的应用范围 耐有机溶剂和能分解有毒化合物的极端 酶的研究,将会给环境治理带来绿色的 革命
+
《酶法分析》PPT课件 (2)

亚类表示底物中被转移基团的性质
1. 转移一碳基团
2. 转移醛基或酮基
3. 转移酰基
4. 转移糖苷基
5. 转移甲基以外的烷基或芳香基
6. 转移含氮基团
7. 转移磷酸基
8. 转移含硫基团
精品文档
13
水解酶 (Hydrolases)
(亚类表示被水解的键的类型) 1. 水解酯键 2. 水解糖苷键 3. 水解醚键 4. 水解肽键 5. 水解其他C-N键 6. 水解酸酐键
(5)结合的专一性取决于活性中心中原子的确 定排布方式
精品文档
23
5.1.4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S]变化的曲线
精品文档
24
对于酶反应,其反应动力学的预测是非常复杂的。 但在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时,总是得到如 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当底物浓度升高时,最初底物 的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这属于一级反应;当底物 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浓 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时变成零级反应。对这一实验事 实给出最为合理的解释是酶催化反应速度依赖于酶 (E)—底物(s)复合物分解形成产物的速度。
精品文档
6
5.1.1 酶活性的概念
由于酶是一种蛋白质催化剂,它的催化活性易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储存过程中会失活,所以一般 很难得到非常纯的酶。对一般的化学试剂,其纯度 一般在90%~100%之间,而对于酶制剂,其纯度通 常在1%~5%之间。酶通常很难用经典的单位,如 质量、体积或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酶的量一般用 酶活性单位或酶活力(Activity)来表示。
精品文档
31
例如,对酶活性的测定,只能采用与动力学相关 的方法,而对底物的测定既可以采用动力学方法, 也可以采用平衡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初速度 法、固定时间分析法、固定变化分析法及平衡分 析法等。有时还可以采用酶偶联分析法,使分析 测定简单化。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课件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公式:
(A测定 – A对照)·V总·106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酶单位/升 = —————————×————————
·L·V标
实际保温时间
第8页,幻灯片共44页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第9页,幻灯片共44页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确测定酶 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即〔E
第14页,幻灯片共44页
表7-1 某些酶的Km值
酶
乳酸脱氢酶
己糖激酶
-半乳糖苷酶 碳酸酐酶 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 糜蛋白酶
底物
Km(mmol/L)
丙酮酸
D-葡萄糖
D-果糖
D-乳糖
H2CO3
H2O2 蔗糖 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
0.017
0.05
1.5 4.0
9.0 25 28 108
第15页,幻灯片共44页
(二)由等位基因编码 (三)由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第36页,幻灯片共44页
二、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一)按照理化性质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1.电泳法
同工酶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不同,电泳迁移率 也就不同,据此可用电泳法分离鉴定。 2.层析法
根据同工酶分子荷电量不同,可用离子交换层析法 加以分离。
第37页,幻灯片共44页
(四)按照免疫学特性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五)按照耐热程度不同进行鉴定
(六)选择性抑制法
第39页,幻灯片共44页
第四节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浆酶的来源
酶的区域化分布
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同工酶的诊断价值
第40页,幻灯片共44页
第二章酶法分析

S 与 P 无法区分
指示酶反应
示酶反应
1.1以.以脱脱氢氢酶酶为指为示指剂 示剂
E
测定酶反应: S
P1
测定酶反应的产物 P1 作为以 NAD 或NADP 为 辅酶的某一脱氢酶的底物,将两个酶促反应 相偶联。
指示酶反应: P1
P2
NAD NADH NADP NADPH
[例 1] 葡萄糖 -1-磷酸( G-1-P )定量
A2 - AA12-代A1表代了表G了-G1--1P-P 的的量量
[例2]在一个比色杯中同时定量丙酮酸,磷酸烯醇 式丙例3酮] 在酸一和个比D色-2杯-中磷同酸时甘定量油丙酸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和 D-2-磷酸甘油酸
烯醇化酶
测定 : D-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或丙酮酸 (PEP)
(D-2PGA)
酶法分析的特征
适用范围 专一性(选择性) 灵敏度
精确度
迅速程度
简便程度
经济方面
底物、辅酶、激动剂、抑制剂(较窄) 很高,原则上容许类似物同时存在 很高,可达到 10-7 克分子以下,如果和荧 光法组合在一起,也可达 10-9 克分子左右 一般,根据微量吸管误差决定;也取决于 组合的方法 一般,酶反应本身多在 30 分钟以下;通 常不需要进行处理 较差,必须有酶的操作训练(温度、 pH 等的确定很重要) 一般,由于酶用量很微,故不会太贵
羟基丙酮酸定量
基丙酮酸定量
可用两种酶:甘油酸脱氢酶(专一性强)
可用两种酶:甘油酸脱氢酶(专一性强)
乳乳酸酸脱脱氢氢酶酶((丙丙酮酮酸酸干扰干)扰)
甘油酸脱氢酶 羟基丙酮酸
D- 甘油酸
NADH+H +
N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连续监测法:又称为动力学法或速率法、连续反应法。
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计算求出酶 反应初速度。 连续监测法根据连续测得的数据,可选择线性 期的底物或产物变化速率用于计算酶活力。 因此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比定时法更准确。 实际工作中,采用工具酶的酶耦联法已经成为 应用最广、最频繁测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1.使单一的色素原显色: 色素原是一种无色的色素前身,在过氧 化物酶(POD)存在下被H202氧化后可生成 有色的色素。 如临床测碱磷酶:
2.使成对的色素原显色: 必须有两个色素原共同存在,再在过氧 化物酶(POD)的催化下生成色素。如酚和 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生成红色色素。 最常用的是Trinder反应
(二)耦联H202的工具酶及其指示反 应
有些酶作用于底物时,可使其氧化产生H2O2, 后者在POD的作用下使色素原氧化显色进行测定。 葡萄糖氧化酶、尿酸酶、甘油氧化酶、胆固醇 氧化酶等工具酶分别用于葡萄糖、尿酸、甘油、胆 固醇的测定,(代谢物浓度测定)可使相应底物被 氧化,生成H202,H202可通过下列指示反应来检测。
(3)平衡法:
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 物浓度总变化量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又叫终点法。
2.按检测方法分类法: ①分光光度法;②旋光法;③荧光法;④电化 学方法;⑤化学反应法;⑥核素测定法;⑦量热法。
工具酶及其指示反应
(一)工具酶的概念:
作为试剂用于测定酶活力或化 合物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对于底 物或产物不能直接测定或难于准确 测定的酶促反应,采用酶耦联法测 定。 最简单的酶耦联反应:
第二节 酶活性测 定方法 第三节代谢酶学 分析技术
(一)酶活性测定方法
1.按反应时间分类法: 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都使用固定时间法。这种方法是以酶 催化反应的平均速度来计算酶的活性,现多已不用。50年代 中期开始采用连续监测法。这种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 成,可以测酶反应的初速度,其结果远比固定时间法准确, 在高浓度标本尤为明显,但本法也受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试剂等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酶耦联反应与一般酶反应的一个重要区别处是有一 个明显的延滞期。酶耦联反应一开始存在着底物 A, 不存在指示酶的反应,随着产物B的出现和增加, 指示酶反应随之加快,Ex和Ei反应速度相等,也就 是达到稳态。从酶反应开始至稳态期间,指示酶反 应较慢且不稳定,称为延滞期。显然这期间指示酶 反应速度不能代表测定酶量多少。设计或选择酶测 定方法时,如果用酶耦联法,延滞期越短越好,测 定时间一定要避开此期。
例如要测定ALT活性
检测340nm吸光度的改变测得ALT活性。 在这里ALT为待测酶,LDH为工具酶,它的作用相当于试剂。
(二)指示反应
1.耦联的脱氢酶及其指示反应 —— NADH (NADPH)+或NAD(NADP) NAD(P)+是由维生素PP(烟酰胺)参与构 成的辅酶,是体内最常见的脱氢酶的辅酶。 常用的酶:乳酸脱氢酶(LD)、苹果酸脱氢酶 (MD)、谷氨酸脱氢酶(GLD)和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C-6-PD)。
习题6.以NAD+还原成NADH反应为基础的生 化分析,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为 A.340nm从小到大 B.340nm从大到小 C.405nm从小到大 D.405nm从大到小 E.280nm从小到大
(1)定时法:(两点法)
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段内(t1到t2)产物 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其 中t1往往取反应开始的时间。 酶与底物在一定温度下作用一段固定的时间,通过加入 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使反应完全停止(也叫中 止反应法)。加入试剂进入化学反应呈色测出底物和产 物的变化。 该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停止反应后才测定底物或产物的变 化。 优点:简单易行,对试剂要求不高。 缺点:难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性。 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随 着保温时间的延续,酶变性失活加速。
由于工具酶所催化的反应必须在中间产物浓 度很低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将很快转变为最 终产物,反应体系中不应有中间产物堆积, 否则将导致误差。
如果一些酶反应找不到合适的指示酶与其 直接耦联,此时往往可以加入另一种酶,将 两者连接起来,模式如下:
将这种联接的酶称为辅助酶(Ea)。个别 情况可能使用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辅助产物(不能直接测定) C:代表指示酶产物(可以 直接测定) Ex:待测酶 Ei:代表指示酶 Ex是所要测定的酶,A、B二物质分别为其底物和产物,对此二物质变 化,无法直接监测,此时可加入其他酶,其底物为Ex的产物B,其反应 产物C可直接监测,这样通过第二个酶反应有可能推测出第一个酶的活 性浓度,外加的第二酶称为指示酶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