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1)
《鸟的天堂》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23鸟的天堂又见鹭鸯(节选)陈忠实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我突然瞅见了鹭鸳,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管又飞回来了!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有一大片薪郁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一对雪白的鹭管就在那个弯头上蹲躅(zh(zhu),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鹭固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
那姿容端正的是一种仙骨的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几头牛儿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的坐在草地上玩扑克。
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鸾管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记得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髯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骨鹭在头顶翩翩飞翔。
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鸯髯又在田坡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第7期)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放纵无顾忌。
()(2)慢慢地走,徘徊不前。
()2.“哦!鹭鸳又飞回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号,可以读出作者()的心情。
A.惊讶B.惊喜C,惊吓3.从画线句中,你能看出鹭鹫的什么特点?4.选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回忆。
他回忆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1)恣肆(2)蹲躅2.B3.从画线句中,我能看出鹭鸯的高贵、优雅、不俗。
4.示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时,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这三个时间段看到的鹭聋,表达了对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期盼。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中各种鸟儿欢乐生活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鸟的天堂的概貌,第二自然段写鸟的天堂里鸟的动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课文中的“鸟的天堂”是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保护我们的环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讨论如何保护鸟类和环境。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
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还不太了解,本课将引导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之美。
教学目标: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榕、耀”等10个字,通过联系课文、观察图片等方法理解“不计其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能用舒缓的语气朗读相关段落。
3.学习课文1-9自然段,通过品味文字,感受榕树的生机无限,体会作者内心深处迸发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文中静态描写。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中静态描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天堂”,提问: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天堂?2.那“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意图:由“天堂”导入,为后文学生理解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巧设铺垫。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字词检查:木桩船桨涨潮白茫茫应接不暇不可计数3.读懂写作顺序快速浏览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的?思考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
三、品读重点,感受静态之美1.一株榕树便是天堂,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的榕树?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棵大榕树,默读5—9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鸟的天堂_王秀民》1

(2)大榕树枝繁中茂、适合鸟儿生活。
(3)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受到保护,能自什么这棵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
一、教学反思
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3、看到大榕树上那群鸟欢腾、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应接不暇)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的?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4、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离去的?他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5、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两个“鸟的天堂”意思有什么不同?句末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KDGXXUYOqD8/
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滨、驳”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榕树和鸟儿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2)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感悟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近自然,了解作者及“鸟的天堂”这个地方,培养爱鸟、护鸟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课文《鸟的天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观察鸟儿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本文的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画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理解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是鸟的乐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字典、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知道哪些鸟类呢?(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鸟的天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
(2)集体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讲解重点生字词。
3. 感悟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榕树和鸟儿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品读课文(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分享品读心得,互相交流。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地点:鸟的天堂(大榕树)主要内容:两次观察鸟儿的情景情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的天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测试题同步练习3 鸟的天堂(1)

3 鸟的天堂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yào ɡuī lǜ fènɡ xì shù shāo二、比一比,再组词。
竿()桨()支()茫()秆()奖()技()芒()三、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持续连续1.我们( )跳上一只船。
2.我( )三年都去观看了钱塘江大潮。
3.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4.这三个月( )干旱,西北地区连吃水都困难了。
四、读下面的句子,在比喻句的后面打上“√”。
1.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2.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3.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4.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2.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时候,这次他看到了,却没见到一只鸟,因为;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他见到了的热闹情景。
3.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其中四次加了引号表示,一次没加引号是因为。
六、结合课文内容,给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意思是( )A.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每片绿叶上都有个小生命在微微颤动。
B.大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翠色欲滴。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
这句话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意思是( )A.这棵大榕树上的鸟很多。
B.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深深赞美,大榕树是鸟儿的乐园。
七、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教案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教案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描述了作者在广东某处的大榕树下,看到了群鸟欢腾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充满了诗意,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即作者初见大榕树的情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和生命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对群鸟欢腾的场景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初见大榕树的情景;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的朗读和理解,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长句和难句的解析。
3.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的想象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课文朗读音频。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鸟的天堂”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解析一些长句和难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孙毅小学孙美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应接不暇、鸟影“等词语。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的表达方式。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有序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学生提前认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朗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读中深化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喜爱。
1、练习有感情地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
2、学生边看影像边读上节课讲的描写大榕树的段落。
(二)学习描写“鸟”的段落,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群鸟热闹场景的段落。
2、汇报交流,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了热闹并读出这份热闹。
3、分析“鸟影”一词,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4、用文中的语句理解“应接不暇”一词。
5、读特写画眉鸟的镜头,发挥想象,课件出示:画眉鸟兴奋地叫着,那声音真好听,仿佛在说:(),学生补充。
6、感受“鸟的天堂”的特点二:安全。
7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鸟儿们在这里可以()可以()也可以()。
学生补充。
8、由鸟儿安闲舒适的生活感受“鸟的天堂”的特点三:安逸。
(三)升华情感,加深理解。
1、学生交流最后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含义。
2、回顾全文,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概括全文、升华情感的作用。
3、面对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感到留恋,我多想()学生发挥想象补充。
(五)总结课文,拓展阅读。
是啊,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已经不仅仅是鸟的天堂,更是巴金心目中那幸福美好的天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
这篇文章选自他的一部散文集《旅途随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1)

吃准目标夯实语言基础——《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鸟的天堂》是语言大师巴金笔下的一篇散文,也是他游新会小鸟天堂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文中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谜。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一个中心”(语言训练中心),结合文体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那些“学生感觉到又道不出来,或者以为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
”(孙绍振)让其徜徉着美丽的语境中,既得意,又得言,更得法。
夯实基础,教会学习。
本文是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三课,本单元主题是“自然景观”。
在单元导读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文中群鸟活动的场面写得生动,让读者一看就能想象到那个热闹的场面。
此外,本文在语言特色上有动静结合的描写,点面结合的描写,以及抓住特点多角度进行描写。
本设计遵循“一课一得”的理念,紧扣中年段的学习目标、单元训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作为核心目标,通过边朗读,边想象画面,边练习,把读写练结合起来,不知不蔓,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做到润物细无声。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感受作品中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感受作品中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新部编版《鸟的天堂》精品PPT1

巴金
船桨 规律 纠正 应接不暇
奖、浆
瑕、 遐
不可计数 缝隙 颤动 木桩 一簇
兴奋 做巢 画眉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 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 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 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 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 水面上。
•
6.他们审慎的态度和巧妙的手法使语 言具备 了不寻 常的气 势
•
7.经过大家的运用和驾驭,语言的价 值大为 提高
•
8.真正的大家并不着意去创造新词, 而是想 方设法 使自己 所用的 词语丰 富起来 ,使其 含义和 用法更 加深刻 ,更有 分量
•
9.只要看一下当代许多法国作家的事 例便可 以知道 ,普通 人当中 这种天 赋是多 么缺乏 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 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 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棵大榕树有500年树龄,位于广东省新惠县天马河上, 它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心上的二十多亩地。
第一课时作业: 1.抄写第8自然段。 2.查找鸟的天堂的资料,思考鸟的天堂存在 原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 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是我的心灵舒展。 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 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 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 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 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鸟类世界,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境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的美丽与神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和音频形式,展示“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神奇。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取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巴金《鸟的天堂》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3?鸟的天堂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第1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偶然发现的一片鸟类的乐园。
课文描绘了那里鸟类的繁多、活动的热闹以及环境的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对于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可能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展对鸟类生态的知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鸟的天堂、生机勃勃”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鸟类生态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对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学生跟读和欣赏。
2.课文插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辅助教学。
4.作业本: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称这里为‘鸟的天堂’?”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生字词,教师适时解释并提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 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多的没有办法 清点、无法计算。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 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 看,就像一株大树立在水面上。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 看,就像一株大树躺在水面上。
静态描写
(二)茂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 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 说明树叶多)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 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 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一个是大,一个是茂盛。
2、找出描写大榕树“大、茂盛”的句子 ,分别用“——”和“~~”划出。
(一)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 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 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 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树占地面积很大,的确是太大了。)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 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 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1.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 什么不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 的是许多鸟。
默读第7、8自然段,大榕树有 什么特点?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 键词,做简单批注。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 ?)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7/15
鸟: 种类多 数量多 姿态多 欢快
2020/7/15
牛背鹭
白鹭
昨天是我的 眼睛骗了我,“鸟的 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2020/7/15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 的景色与第一次为什么不同?
第一个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 不加引号?
第一个加引号是因为这是引用别人的 话,指的是大榕树。
应接不暇:形容来的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多 来。这里指鸟儿繁多,眼睛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020/7/15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 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 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 ,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
第二个不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了 ,鸟儿在这棵大榕树上生活的快乐、自由、 幸福,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比较: 7、8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是一种怎样的感
觉? 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13段,作者笔下的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多 欢快 壮观
总结全文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
(静态描写)
鸟:多 欢快 壮观 (动态描写)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 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 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白茫茫 划桨 缝隙 照耀 竹竿 树梢
应接不暇
规律 榕树 抛弃 灿烂 静寂 兴奋 不可计数
• 按照游览顺序
•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大
榕树的景象。 •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
群鸟欢闹的景象。 •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念和赞美
这美丽的南国树!
从画线部分能体会到什么?
☆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 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 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 命在颤动。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感 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 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 活环境。
榕树: 大 茂盛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 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 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 命在颤动。
为什么鸟的天堂是指 “大榕树”?试着说一说。
试着背诵7、8自然段,谁有 什么背诵的好方法吗?
1.鸟多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 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 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 起来。
看题质疑 怎样才能称之为“鸟的天堂”呢?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 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的?
我会读:
• máng
• 白茫茫
jiǎng
lǜ róng
桨 板 规律 榕 树
•
xì
•缝隙
• pāo
• 抛弃
• lǎn
• 缆绳
yào
照耀
chàn
颤动 jiū 纠正
yìng xiá
应接不暇
cù
一簇 bó 停泊
2020/7/15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从画线部分能体会到什么?
☆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 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一株”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 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 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 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 “两株”。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巴金 原名李尧堂,1927 年初 赴法国留学,发表了长篇小说《灭 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 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 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 主编《收获》杂志,还首倡建立了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学巨匠巴金曾这样说:“南国的风 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 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老 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南国这个梦境般的奇 观。
对大自然美 的赞美
朗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这棵大榕树 是鸟的天堂?这里的鸟有什么 特点?
师:难怪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看
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生: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
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 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 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 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 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鸟的天堂除了写鸟多而热闹,还写 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