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研学旅行,培养实践力王太文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学旅行,培养地理实践力王太文

高一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研学旅行,培养地理实践力王太文
高一地理上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2017年11月8日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 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 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把研学旅行摆 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三年三突破:从2015年的省内旅 行到2016年的跨省旅行,从几十 人的旅行到几百人的旅行,从特色 旅行到常态旅行。这层层突破的力 度和强度来源于校领导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念和活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选择合适的地图查找所学信息,学会使用 地图(包括互联网地图)、手机定位等信 息工具”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了 “掌中看贵州”环节。如在各个景点参观, 若未及时跟上团队步伐,老师指导GIS和 GPS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运用手机 地图与微信定位,在自主参观的同时,与 团队保持密切联系。
二、提升师生的夸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 度思考。 (4) 在黄果树景区时,注意 观察此时太阳的方位和高度, 与家人电话报平安,询问此时 青岛的太阳方位及高度,并分 析原因。
欧洲游学时,分析地方时 与法定时间的区别。
2017年9月26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 (5)为达成“根据研学旅行的走访地点,
19个研究性课题
教师以学校课程为开发团队,以安顺的
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为基础,开发了走 进孔子、汉学礼仪、喀斯特地貌研究、屯堡 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19个研究性课题
课程开发团队同步跟进
围绕政治、文学、地理、历史、艺 术等多重学科,设计课程,形成研 究性课题。
做好前期准备
4、制定活动方案、上报主管部门
THANK YOU
谢谢大家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以“诗意黔行”地理课程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以“诗意黔行”地理课程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以“诗意黔行”
地理课程为例
王太文
【期刊名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8(0)20
【摘要】文章将地理课程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开展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从目标设定、内容设计、评价实施等方面规划组织,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习并能实际运用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

【总页数】2页(P68-69)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核心素养;设计与实施
【作者】王太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实践\r——以\"嘉陵明珠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J],
2.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地理研学实践——以"走进龙潭山,和美研行"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J], 张竞予
3.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研修旅行课程设计
——以"温泉小镇平沙新城"研学旅行设计课程为例 [J], 张超
4.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策略--以白云湖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例 [J], 黄勇腾
5.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以“茶山竹海、松溉古镇”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J], 刘龙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下学期第11周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下学期第11周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评价: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3.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活动安排。
4.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评价。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某旅游胜地的规划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
4.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包括目的地选择、旅游活动安排等。
5.总结与反思:评价各组的旅游规划,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评价,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3)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与环境》、《旅游与社区发展》
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旅游与环境、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4)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广告与推广》
学习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了解旅游广告与推广的有效方法。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3.行为习惯分析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记忆和背诵,而不是理解和应用。在团队合作方面,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对于旅游规划这样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可能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以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以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以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离不开对乡土资源的挖掘运用。

乡土地理资源包括已经存在的自然资源和经过人为改造的社会经济资源。

本文涉及的乡土地理资源主要指存在于学生身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资源,并且能够为地理教学所服务的资源,其主要包括甘肃遮阳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为“指人们在野外考查、观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学科能力”。

依据这个概念可知: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践的能力从含义上相差较大。

地理实践力的范畴更为宽泛,指学生基于已有地理知识储备,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策划、加工、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以及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求真务实、敢于探索、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坚定品质。

挖掘和探究乡土地理资源对落实地理实践力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此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天气、交通、路线规划等影响,可能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故而具备优秀地理实践力的学生在挖掘乡土资源时可以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

敢于探究、吃苦耐劳、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在研学团队中可以抵御一切未知因素。

而野外研学探究完毕,对所采集数据的处理加工以及对信息的整合需要学生具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野外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成因,锤炼热爱生活、热爱生态环境的情怀,同时也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这一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地理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甘肃省漳县遮阳山景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与归纳(一)遮阳山概况遮阳山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AAAA级旅游基地、国家攀岩基地主要景区之一而享誉全国。

景区主要包括西溪、东溪和夷门山三个景区。

景区位于秦岭西端与岷县交汇地带,漳县西南部大草滩,海拔在2200~2800 m之间。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1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1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观察发现丙坡植物生长茂盛,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丙坡
为( C )
A.阴坡,水分条件好
B.迎风坡,光照条件好
C.阳坡,光照条件好
D.背风坡,水分条件好
解析 第3题,宏观上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读图可 知,甲地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第4题,该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500米,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丙地等高 线更密,坡度更大;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戊处有陡 崖,又有河流经过,会形成瀑布。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B正确。 第5题,图中地区位于四川,丙坡是南坡,南坡是阳坡,光照条件更好,植被生 长更好,A错误,C正确;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B、D错误。故选C。
【方法技巧】 1.利用各种与太阳相关的现象间接判断方向的方法 (1)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朝向,一般北半球家庭使用的集热板是固定 面向南方的。 (2)根据房屋朝向定向,为获得充足的阳光,北半球房屋多坐北朝南,因此大 部分房屋大门朝向南方。 (3)孤立的大树生长,阳面光照条件好些,生长旺盛,可以判断出生长较好的 那面是阳面。 (4)根据树木的年轮,阳面生长得快,年轮稀疏,阴面年轮则稠密。 (5)积雪融化时,阳坡积雪融化快,阴坡积雪融化慢。
思维导图
任务一 掌握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方法
必备知识•落实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可为点位选择和路线规划提供帮助
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 地貌 、气候、水文、土
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准备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底图。
2.装备准备

探索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观测太阳周日视运动及物影变化实践活动设计

探索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观测太阳周日视运动及物影变化实践活动设计

探索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观测太阳周日视运动及物影变化实践活动设计高考对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高频考点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判读及应用,例如:(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模高考题)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下右图)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

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下左图),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读下图,回答下题。

照片拍摄时,当地地方时接近()。

A: 7时B: 11时C: 14时D: 18时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相关知识。

据图分析可知,该队员面向正北,影子朝向为东南,故太阳此时位于西北;该日(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故拍照时应为下午。

且图中影子较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因此当地地方时最接近14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学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一,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从日出到日落太阳方位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地物的影子会随太阳方位及高度角的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一般情况我们利用PPT或者画图给学生讲解例如:(图片省略)教师认为讲的很清晰,层层递进。

大部分学生听懂了,碰到问题仍然不会做,老师再讲,学生懂了,碰到变化后的题型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学生对于抽象的问题没有真正理解,何谈应用。

很多学生走出教室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地理考试大纲中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有四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或生产中,学以致用,能够解释与之相关的现象及原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嵩山地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嵩山地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嵩山地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本课程旨在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嵩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嵩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

2. 探究嵩山地区的人文地理现象,如文化遗产、宗教建筑、民俗风情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质探索:参观嵩山地质公园,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2. 地貌考察:登上嵩山主峰,观察嵩山地区的地貌特征,如山峰、峡谷、悬崖等。

3. 气候观测:在嵩山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气候垂直变化规律。

4. 水文调查:考察嵩山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了解其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5. 文化体验:参观少林寺、嵩阳书院等文化遗产,了解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

6. 民俗调研:走访当地村庄,了解嵩山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活方式。

**四、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为期一周,包括嵩山地区的实地考察和室内教学。

2. 课程地点:嵩山地区及周边地区。

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教学资源:利用嵩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如地质公园、山峰、文化遗产等。

5. 学习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作业、报告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

**五、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登山、考察等活动中。

2. 专业指导:最好有地理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3. 环境保护: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环境保护,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4. 学生准备:学生在参加课程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和身体准备。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 农业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  农业区位选择
临近城区,靠近市场;有河流经 过,水源充足;单位面积产值高
城市周围农业的布局 影响因素:单位面积产值、 市场、交通、水源等。
规律总结
(1)地价----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 业生产的成本越高;
(2)单位面积产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 乳牛、塘鱼、蔬菜、粮棉;
(3)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 小、生产所需水量 的多少,以及产品对运输 的迫切性方面。
B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C 8.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9.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10.图中甲区域是重要的种植 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 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 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 D)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 花生产国。读图完成5~6题。 5.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 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 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疑难突破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请说出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量
试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是受什么农业区位因素的 影响?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修学旅行”的形式实行于日本,并在英、美、韩等国家风行,成为中小学生、大 学生综合实践的必修课程[1],强调通过室外课堂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探索成为自然人。在中国,随着素 质教育的推进,创新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开放式课堂逐渐受到关注,于 2012 首批研学旅行试验区成功 实验至今,全国已有 20 多个省(直辖市、区)发布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中国高校的研究性活动课程计划与 研学旅行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与中学室外综合实践活动不谋而合。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涉及社会、 自然、化学、生态等的综合学科,与研学旅行的科学知识背景具有极大的联系性,地理研学旅行将丰富 高中课堂的生活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力。
文章引用: 谭玲, 余光辉.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羊山湿地研学旅行方案设计[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1): 1952-1957. DOI: 10.12677/ass.2019.811267
谭玲,余光辉
摘要
研学旅行是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现地理实践力现代化、社 会化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培养高中地理学习生活化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跨自然带、流域和省市的 湿地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拓宽知识视野和丰富人生阅历,更有利于学生 的健全人格、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Received: Nov. 2nd, 2019; accepted: Nov. 16th, 2019; published: Nov. 25th, 2019
Abstract
Research travel wa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with exploratory, practical, open and independent features, w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geographical practice, and w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way to tra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study life. Through the study of wetlands across natural belts, river basins and provinces, we can not only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geographic practice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horizons and enrich their life experience, but also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sound personality, morality and values.

地理活动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力的途径

地理活动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力的途径

地理活动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力的途径作者:须弘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13期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中学生需通过与伙伴合作、探究、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方式。

在课堂内外的地理活动教学中,学生的能动表现,如在学习集体中发表见解、相互批判,自觉的学习纪律与集体思维等,应当受到重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结合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的探索实践,谈谈提升学生实践力的策略。

一、开展课堂模拟活动,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新课教学上,结合当地地域文化,设计系列模拟活动。

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因素,上课时采用设置情境任务、分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讨论问题,激发思维的碰撞。

教师要用地理视角发现国家的、社会的以及身边的地理事象,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地理观念的更新。

这样的设计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模拟活动一:远方来信情境导入:学生小红收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中学生阿尼达发来的邮件,目前该州的中国热正在不断升温,阿尼达希望在暑假期间到中国苏州进行参观,多接触和体验中国的社会生活,还想到一些感兴趣的地方看看,希望小红陪同前往。

于是,小红愉快应邀当导游。

老师:当导游是愉快的,但也并不容易。

为了先拿出计划,小红找来同学商议,同学提出可以体验长江流域各具特色的饮食、民居和风俗。

研学旅行太浦河 践行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太浦河 践行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太浦河践行地理实践力作者:谢元丽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23期摘要:通过研学太浦河的建设及其取得的综合效益,学会客观地认识自然、评价自然,因地制宜地改造自然,培养综合思维,践行地理实践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65《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1]。

该标准鼓励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实验、野外考察、走访调研等地理实践学习活动,在地理实践中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由教育部等11个部委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研学旅行是践行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

为此,研学旅行受到了追捧。

对高中生来说,知识储备很丰富,但探究实践能力不足,苦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远距离的研学很难推进,乡土地理距离近有利于研学旅行的推进。

一、组织太浦河的主题研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湿地公园附近,太湖平原的南部。

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因水而盛,因水患而烦恼,为了减少太湖水患,应运而生了一个伟大的工程,一条伟大的河流——太浦河(如下图)。

这条伟大的河流为太湖流域以及上海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学生对太浦河综合效益的理解认知,在班级开展了探究“太浦河的综合效益”主题研学活动。

具体情况安排如下:第一步,结合研学地点,确定探究主题;第二步,学生介绍太浦河的历史,提升探究热情;第三步,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实践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为什么挖太浦河?不挖不行吗?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线路的选址?改工程取得了哪些效益?未来其还会发挥哪些作用?等等;第四步,研学实践,拓展延伸,形成核心素养:学生分组进行研学活动并汇报展示成果及心得体会,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疑难突破:循环经济效益模板应用
读文字资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 米芯渐渐成了农民手中的废物。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 立相关产业。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 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 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 用菌栽培大乡(镇)。但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 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一吨煤, 给企业节 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 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点评:
⑴先点评对错;再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联系课本的知识或 者题目材料和图中的信息,最后进行联系拓展。
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 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 是(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 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1)据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说明其对当地 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社会: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发展。
经济:延长了产业链;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带 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减轻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2)在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 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其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 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有哪些。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B 5.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一次性利用,利用 资源再利用,利用
率低
率高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 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经济和生态效益
带来环境问题
相结合
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 1影响酒精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2传统的酒精生产造成什么环境问题 ?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有什么好处?
循环经济 —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 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 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 物再生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 成一个物质反复流动的过程。
从哪些方面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 式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置
物质流动 结果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集约利用
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 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 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 最小,得到永续利用。
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 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了最低 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 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 展。
(二)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
一种社会、经 济与生态效益密 切结合的现代农 业模式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的实地考察与地理观察能力培养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的实地考察与地理观察能力培养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的实地考察与地理观察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注重学生的实地考察,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环境,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并通过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培养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从实地考察的目的、方法以及培养地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地考察的目的实地考察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地理现象,了解地理环境。

通过学生亲身走入实地,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观察和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实地考察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对地理现象的探究精神。

二、实地考察的方法1.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实地考察地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能够直接反映地理现象和环境。

可以选择地理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洋博物馆等地,或者在本地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地理特征明显的景区或自然地貌进行考察。

2. 实地考察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要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的考察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

例如,可以进行地势变化的观察、地貌特征的分析和比较,或者进行地图相关的测量和定位活动。

同时,活动设计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培养地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实地考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书本上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形象,加深对地理现象和环境的理解。

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

2. 培养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实地考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需要观察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解释,发展自己的地理思维方式,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判断能力。

3. 增强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实地考察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环境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课件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课件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10组 前黑板
展示要求: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点化,书写要认 真、规范。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热量
气 候 光照
水分
种类,复种指数 质量和产量 类型
双季稻、单季稻
哈密瓜、吐鲁番葡萄 湿润半湿润区: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区:畜牧业
地形 土壤 水源
平原——种植业
缓坡——梯田
华北、东北、澳大利亚的农事安排
(小麦播种、收获的时间)?
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9、10月,收获4、5月 东北:(春小麦)种植3-4月,7-8月收获 澳大利亚:小麦种植3-4月 收获10-12月
剪羊毛8-9月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雨影区,降水 稀少。 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 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拓展:小范围农业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
1、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 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水产、果园、棉粮 等;
2、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 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 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3、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 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 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 通方便的地方;
练一练
B
主要公路
主要公路
河 城镇
城镇
B
C

河流
C
A
1.读图分析讨论:乳牛业、花卉、小麦三种农业区 位应分别安排在图中A、B、C何处?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课件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课件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次性利用,利用 率低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 排放
物质单向流动
资源再利用, 利用率高
废弃物再生资 源化
物质反复循环 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经济和生态效 时带来环境问题 益相结合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因为清洁
生产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消费使用一废弃
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两遍,说出我国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途径
2.结合图文资料,利用可持续发展的 相关知识,说明烟台苹果及鲁能电力 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并绘制循 环利用关系示意图
工业 克服了传统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相比较
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
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洁生
产过程中也会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
废弃物较少。
问题一
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 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 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 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排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人均值的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随着比经例济的迅
土地资速 生产发源展技,术资水源平需较求低量,3 不对断自增然加资,源再的1加利/上用3 矿产资率比源较低,使我国长3 期存在资源相3对/短5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生态系统 (含资源)
人的管理调控
原则
内容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不 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要求
人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 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 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 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 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关系理论: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玛雅古观象台遗址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案例1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出现 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 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 系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 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 协调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训练展示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训练展示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 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 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D (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6.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知识 结构
人 地 关 系 历 史 演 变
人被动适应环境
人主动适应环境
人主宰自然环境 环境 问题 人地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人定胜天论



可持续

发展论







【整理 落实】
1. 再整理、完善学案,形成知识体系。 2. 反思总结学案中的题目。
D 1. 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危害 C. 物种减少 D. 全球气候变暖 2. “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
原因是 . A
A.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 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 D. 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
B 3.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兴建水库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大水漫灌
D.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D 4.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
A.损坏地下管道工程
B.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C.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谢谢大家
青岛实验高中欢迎您到校指导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 (3)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旅 行的过程中,沿途可以见证贵州地 无三尺平的地形特点;梯田遍布; 山区公路,盘山而上;西江苗寨中, 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 而上。对此,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任选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 观察、分析思考,晚饭后或择机进 行交流,使学生深刻认识地形对农 业生产、交通、聚落等的影响。
3).山东航空公司提供充足的低价机 票。 使游学费用最低化(同时学校承担困 难学生游学费用)。
做好前期准备
2、寻求多方合作,确保活动效益最大化
4)、安顺市教育局 5)、旧州中学
做好前期准备 3、课程研发使研学价值最大化
课程开发团队,从众多课题中最终 筛选出19个课题。每个课题,附有 详细的学习指导以及探究路径指导, 方便学生在独立操作学习。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抵达目的地之后的旅行, 学生身临其境,可以直观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是实 施研学的最佳时段,但与此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是 最容易失去控制的一个阶段。该阶段,我们结合所到之处的地理 事物,按照事前的准备,不断抛出研讨主题,引发思考,组织活 动,使研学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1).16个班级分四批八个航班出发,每一部分到达后的路线提 前规划好。 2).16个班级会师旧州中学的活动安排
做好前期准备
5、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动员工作
地戏表演
西江千户苗寨
高一全体教师全程参加指导 每班三名教师一名导游带领。
学生们一定会收获满满,终生难忘
不能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安排
读万卷书 课程安排: •早晚自习正常进行 •体育俱乐部正常 •周一、二可以上一次外教课 •请集备组给留守的学生布置各科复习范围 每个下午都去阅览室读书(请语文老师布置阅读及 读书笔记事宜)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2017年11月8日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 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 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把研学旅行摆 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三年三突破:从2015年的省内旅 行到2016年的跨省旅行,从几十 人的旅行到几百人的旅行,从特色 旅行到常态旅行。这层层突破的力 度和强度
走进安顺文庙 学冠笄之礼 寻儒家文化
王若飞故居 缅怀先烈 激发家国情怀
结对旧州中学 走进留守家庭 感悟社会责任
贵州屯堡观地戏 触摸汉族文化的
活化石
黄果树瀑布 感知沧海桑田
善待自然
西江千户苗寨 吊脚楼长桌宴迎宾舞
体验民族文化
游学点滴
CHAPTER
反思提升 巩固研学成果
03
1 研学日记
2 学生书写《研学旅行报告》 3 班级总结 形成班刊
19个研究性课题
教师以学校课程为开发团队,以安顺的
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为基础,开发了走 进孔子、汉学礼仪、喀斯特地貌研究、屯堡 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19个研究性课题
课程开发团队同步跟进
围绕政治、文学、地理、历史、艺 术等多重学科,设计课程,形成研 究性课题。
做好前期准备
4、制定活动方案、上报主管部门
7 爱不孤单 为爱留守
5 教导处牵头策划研学总结大会
9 感恩有你 结伴前行
4 教师撰写研学旅行论文 6 学生课题自主研究 8 结伴旧州 山海情缘
研学旅行总结会暨影片《诗意黔行》首映式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 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 验,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三大步
CHAPTER
考察调研
01
制定研学方案
贵州游学线路建设
青岛市对口支援省份,自 然、文化内涵丰富,提升 学生的家国情怀。
做好前期准备
1、考察游学地点、线路、及各方面接待能力
做好前期准备
2、寻求多方合作,确保活动效益最大化
1).半岛都市报: 全程报道,刊登学生游学感想.
2).青岛旅游集团国旅:保障吃住行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 度思考。 (1)沉积岩的特点。在旧州 村寨中,引用当地人的说法, “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 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 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 的缸”,抛出问题,引发讨 论:该地村寨的屋顶为何使 用青石板来替代瓦片?
一、地理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 (2)流水侵蚀地貌。天星桥景区是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内景观形状各 异,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对学生 的震撼,我们采取的是讲授法,简要向 学生介绍该景观形成的过程,并强调溶 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时间,使学生自觉 地认识到保护脆弱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至黄果树瀑布景区,在达到景区之前, 我们安排的是竞猜环节:对于瀑布的观 赏,在哪一位置欣赏最佳?现在是观赏 的最佳时节吗?抵达现场后,让学生进 行实地勘察并论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 步提出问题: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做好前期准备
6、根据每天机票的数量安排出行班级
CHAPTER
落地生花 实施研学方案
02
地理课程因其实践性强 当仁不让地成为研学旅行的 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力 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 构成,体现在学生能够将地 理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在 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运用地 理学科认知方法与策略解决 实际问题,探求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路径,实现人口、 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 度思考。 (4) 在黄果树景区时,注意 观察此时太阳的方位和高度, 与家人电话报平安,询问此时 青岛的太阳方位及高度,并分 析原因。
欧洲游学时,分析地方时 与法定时间的区别。
2017年9月26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 (5)为达成“根据研学旅行的走访地点,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1.旅行准备:探讨论证,方式选择。出发前,针对出行方式,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为贵州 安顺,请给此次700人的团队选择恰当的出行交通工具和方式。
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2.空中课堂:即时学习,学以致用。为充分利用航行时间, 我们在机上也为学生安排了学习任务:(1)观察机舱显示屏中 飞机正常飞行时的高度,并分析原因;(2)观察飞机起飞过程 中窗外景观的变化,思考不同高度拍摄的遥感图像特点。(3) 德国游学时,安排学生观察显示器上航行线路,分析线路特点及 原因。
选择合适的地图查找所学信息,学会使用 地图(包括互联网地图)、手机定位等信 息工具”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了 “掌中看贵州”环节。如在各个景点参观, 若未及时跟上团队步伐,老师指导GIS和 GPS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运用手机 地图与微信定位,在自主参观的同时,与 团队保持密切联系。
二、提升师生的夸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