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止血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接收的108例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PDCA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组在此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以及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PDCA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3,P=0.001)。
PDC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χ2=4.986,P=0.026)。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融入PDCA循环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骨外科患者通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实施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可能会对手术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在骨外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注重细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为手术顺利实施提供保障[1]。
为进一步提升骨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我院骨外科将PDCA循环法融入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当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上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可正常交流,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允许。
排除手术禁忌症;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者;资料不全者。
根据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PDCA组(n=54)以及对照组(n=54)。
PDCA组当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52.44±5.21)岁;对照组当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54.11±5.66)岁。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实施的62例手术室标本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9年06月之前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参照组,将2019年06月之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与参照组送检存放评分、书写规范评分和交接工作评分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参照组管理满意度明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应用效果;满意度手术室标本指的主要是医师在展开手术操作过程中取得的预备送检的某个器官、组织或者是疾病异物标本,临床上用来诊断患者疾病的金标准即为对患者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验,基于此,为了保证活体组织病理检验的效果,为了提升检验准确率,加强对手术室标本临床护理的重视程度具有积极意义[1]。
持续质量改进是近些年来在临床医学进步之下衍生和成熟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突出强调对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本次研究主要以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为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实施的62例手术室标本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9年06月之前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参照组,将2019年06月之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研究组。
参照组手术对象有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8.35±5.84)岁;研究组手术对象有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8.87±5.13)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主要内容有:①分析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问题主要有福尔马林固定液出现洒漏现象;标本固定时间超过离体后半个小时;标本实物和名称不匹配;标本信息错误;病理申请单书写不规范;标本清点交接不清楚;标本无专人管理;标本存放不规范;标本送检流程不规范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运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寻急救药品物品有效管理方法。
方法: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物品质量,归纳总结问题,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改进措施,对比运用前后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成效。
结果:相比于持续质量改进前,改进后急救药品物品布局图、标识指引正确符合率、急救车封条粘贴准确率、急救药品物品品种数量与目录符合率明显更高,且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也明显提高(P<0.05)。
结论: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增强管理人员能力,提高管理成效,更好地辅助急救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急救;药品;物品;持续质量改进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是抢救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成功抢救的关键所在。
持续质量改进则是以质量保障与控制为基础,是一种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
为了能够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我院从2019年8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管理急救药品及物品,效果显著,现将整个管理方法及过程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属于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床位共有2200张,临床科室14各,护理单元60个,急救车50台。
基于《四川省卫生厅关于修订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本配置目录和统一临时医嘱单的通知》中关于急救药品与物品配置标准进行相对于的配置。
1.2方法1.2.1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构成,每季度检查指导、总结分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情况,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加强培训,跟踪评价[1]。
1.2.2 督查分析,确认问题有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医院各病区急救药品与药物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急救药品物品质量考核标准予以督查,总结分析出存在的问题:(1)各科室急救仪器及急救药品的管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主班护士负责,若急救仪器出现损坏,无法迅速保修。
缺少急救物品,也难以迅速补充;(2)交接班制度与双人检查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检查人员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检查与核对药品物品,一味地补充,而忽视了有效期及批号等;(3)护理人员并不了解急救药品,也未如实在有效期目录表上登记新药批号与有效期;(4)每季度末定期检查急救物品,往往应付了事,迅速检查完毕。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西玲,余玲,殷亚亚,邓棋【关键词】质量改进;手术室管理;防范对策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术室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评估科室质量管理监控的现状1.1 护理人员因素1.1.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缺编,根据等级医院手术床位与护士比例为1:3,我科现有手术间七个,仅有护士17名,完成每天15~20台次的常规重大手术与急诊抢救手术,平均每台手术需要5~6h,每天护士工作长达10h左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护理过失。
1.1.2 护士“慎独”精神欠缺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大多数是一个人进行,无其他人监督,能否按照操作常规保质保量地进行工作,完全靠护士个人的约束能力与自律精神,而个别护理人员“慎独”修养不强,未能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1.1.3 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由于多年来护理教育体制的滞后,导致护理人员绝大多数只受过专科教育,且大多数是自学大专,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护理人员还未普及。
低学历的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临时应对能力较差。
随着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新手术的开展,医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及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业务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一些重复杂手术心里没底,难以适应手术需要。
我们是专科手术室,医生对护士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手术的机械配合,还需要懂得与专科相应的疾病理论等等。
护士们的理论知识还远远达不到医生的要求。
1.1.4 重视护理记录单的记录不够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手术护理记录内容增多,且要求详细、准确、规范地记录,有些护士并未对手术记录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现象,或记录模糊不清楚,如植入性产品的名称、规格及合格证等,导致疏忽大意而留下后患。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和2019年病理标本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两组标本送检缺陷之间的差别。
结果:经过完善持续质量改进后,2019年标本送检缺陷率明显下降,与201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标本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标本及时、准确、安全送检。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标本;护理工作质量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正确有效处理病理标本能使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治时有可靠判断依据[1]。
我院标本送检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鲜标本,无需在手术室浸泡固定液,标本离体后30分钟内,手术室专职工人及时运用气式传输系统送至病理科[2],二是暂存手术室病理间,需浸泡固定液的非新鲜标本由手术室专职工人于次日早晨送至病理科。
针对以上两种标本送检方式已建立相关流程及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经持续质量改进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综合手术室33间,另设心血管手术室10间,眼科手术室3间,年手术量近4万例,正常工作状态下每天送检病理标本量约80~150份。
2018年共送检病理标本35136例,2019年共送检病理标本40132例。
1.2方法1.2.1质控方法组建持续质量改进标本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手术室全体护士担任组员,在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组员负责收集标本管理信息并反馈给护士长,护士长针对整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会议,总结与分析各专科质控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改进方法。
1.2.2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组员通过查询标本记录、质量控制登记本等相关资料,将手术室标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方面:标本放置不妥、标本运输不当、病理单未完善、登记字体潦草、标本追踪不严、标本容器不适。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一)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一)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背景最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患者在手术中骨折后使用止血带未松,造成长时间缺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员工培训和教育水平–加强对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手术和使用止血带的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和安全标准。
2.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审查机制–规定手术室中使用止血带的具体操作规程,包括正确的使用方法、松紧程度和时机等。
–设立操作规程的审核、更新和执行机制,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加强对操作规程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
3.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监测系统–寻找并引入更加安全可靠的止血带,提高其使用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引进先进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止血带的松紧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以减少人为疏忽的可能性。
4.强化责任追究和惩戒措施–对发生类似事件的责任人进行严肃的问责和处理,并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
–增加职业失职行为的惩戒力度,以警示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
5.加强患者参与和监督–建立患者投诉与反馈制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过程,并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透明的医疗信息,增强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和安全措施的了解和信任。
结论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是最为重要的。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制定严格规程、引进监测系统、严肃追究责任、强化患者参与和监督等综合措施,我们将全力确保医疗安全,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我们也呼吁全体医务人员时刻保持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背景最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患者在手术中骨折后使用止血带未松,造成长时间缺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对于止血带未松的事件,需要进行全面的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下是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的建议:1.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医院管理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包括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松紧程度和使用时间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正确地使用止血带。
2.加强员工培训: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认识止血带的使用和使用方法,以及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处理方法。
3.设立质量检查制度: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止血带的正确使用。
检查包括对医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抽查,对止血带的存放情况进行检查等。
4.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出现止血带未松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应根据情节轻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同时,在发生类似事件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和追责,以警示其他医务人员。
5.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医务人员应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运用正确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6.加强设备管理:医院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包括对止血带的存放、保养和更新等。
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止血带的质量和有效性。
7.引入先进技术:医院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如电子止血带等,以增强止血效果和减少出现止血带未松的情况。
同时,需对这些新技术进行规范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8.加强患者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宣传,告知患者止血带的使用和止血时间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理解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
9.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医院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发生的止血带未松事件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并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其他医疗机构的类似情况和整改措施。
10.引入科学评估机制:医院可以引入科学评估机制,对止血带未松事件的整改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止血带未松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第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就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其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给予对照组常规带教,给予研究组持续质量改进法,其后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满意情况。
结果:研究组实习护士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出科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应用实践意义。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带教;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75-02持续质量改进是全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过程与环节设为重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众所周知,急诊科室具有特殊性,由于该科室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发病急,因此,对护士来说,不仅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要求也相对较高[1]。
为此,本次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分别给予护士常规带教和持续质量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分析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0.3±3.2)岁。
研究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9-27岁,平均年龄为(20.5±3.5)岁。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带教,研究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包括:1.2.1 选取带教老师选取我院急诊科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带教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与此同时,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责任感较强以及有耐心等条件。
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根 性 手 术 治 常 规 要 清 扫 许 多 的 淋 巴 结 ,清 扫 的 淋 巴结 范 围 大 ,数 量 多 ,我 科 选 择 3 带 盖 小 杯 存 放 淋 巴 结 等 小 标 0 ml 本 ,可 防 止 小 标 本 滑 落 丢 失 。大 、 中 标 本 选 择 嵌 压 式 封 口 的 ,较 厚 不 易 破 损 的 标 本 袋 , 有 A、 B 、C 型 3种 规 格 ,A
的信息并签名 。
1 3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 S 1 5软 件 进 行 分 析 。计 数 资 . P S 1. 料 比较 采 用 Y 检 验 ,P<O 0 .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采 用 CQI 案 后 的 2 1 方 0 0年 ,手 术 室 总 共 有 6 0 1例 手 2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集中供应管理中的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集中供应管理中的实践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器械集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供应室自2015年3月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100包手术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100包手术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器械洁净度合格率、功能完好性合格率、规格准确性合格率、包内指示卡合格率和包外标识合格率。
结果:观察组器械洁净度合格率、功能完好性合格率、规格准确性合格率、包内指示卡合格率和包外标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包合格率,值得推广。
标签: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器械;集中供应;管理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院内感染控制备受关注。
如何提高手术器械合格率,对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先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1-2]。
我院供应室自2015年3月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现将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供应室共包括8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承接各类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以及灭菌工作。
供应室自2015年3月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100包手术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其中,骨科46包、普外54包),另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100包手术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其中,骨科44包、普外56包)。
两组手术器械包类型对比(P>0.05),具备可比性。
1.2 持续质量改进举措①强化培训。
定期组织供应室护士参加手术器械知识培训,将不同类型手术器械包中的器械依次摆放并拍照,并注以文字说明,方便护士查找。
对于新购置的器械,则应进行系统化培训,确保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手术器械名称、功能、清洗、保养、拆卸、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
此外,还应定期派供应室护士到手术室进行学习,以增进护士对各类手术器械用途的了解。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汇总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比较应用前后的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
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急救药品物品布局图、标识指引正确符合率、急救车封条粘贴准确率、急救药品物品品种数量与目录符合率分别由76.92%、89.01%、97.80%,均提高至100.00%,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由97.74%提高至99.99%。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提升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效果,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first aid drug goods. Metho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s applied in the management of first-aid drugs,regularly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drugs,collecting problems,making improvement measures,and comparing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medicines and articles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application.Results After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items layout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rrect guidelines coincidence rate,accuracy rate,seal paste ambulance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he number of items with directory rate from 76.92%,89.01%,97.80%,increased to 100.00%,emergency medicine materials intact rate increased from 97.74% to 99.9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Conclus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of nursing managers,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ect of first-aid drugs,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First aid drug articles;Management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指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循环活动,它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防止止血带未松事件再次发生,我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一、完善制度管理:1.制定完善止血带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规定止血带的使用流程和操作规范;2.加强对止血带的采购管理,确保采购的产品质量合格,负责检验验收的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培训证书;3.建立止血带使用记录,对每次使用的时间、人员和目的进行记录,并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4.开展阶段性评估,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二、加强培训教育:1.组织专业培训,对使用止血带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加强对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于操作不熟练或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和反复指导;3.制作相关培训材料,包括止血带使用的操作演示视频、培训手册等,供人员学习和参考;4.加强对相关岗位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三、加强设备管理:1.对止血带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使用寿命;2.引进先进的止血带设备,提高止血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3.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操作,提高人员对止血带设备的熟悉度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4.加强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和保养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用性。
四、强化监督检查:1.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责任部门;2.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监督检查,对各部门的止血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3.加强对检查结果的反馈和整改跟进,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要求整改,并进行回访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形成监督检查报告,定期向上级汇报止血带使用情况,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
五、加大投入力度:1.增加相关设备和器械的采购数量,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充足的止血带备用;2.提高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用性;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激励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与教育: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包括使用止血带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止血带正确使用的认识。
2.完善操作规范:制定并实施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止血带使用的流程和要求,包括在下单时明确需求、确认培训合格后方可使用等,并确保所有员工都熟悉并遵守相关规范。
3.引入技术改进:考虑引入可自动检测是否松紧的止血带产品,以提高止血带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类止血带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并能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
4.设立提醒机制:在医院的相关区域设立提醒机制,例如在使用止血带必经之处设置标志牌或喷涂警示线,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止血带后须松开止血带。
6.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医务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因个人疏忽导致的治疗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加强沟通与宣传:组织定期的会议和培训,借助内部刊物、宣传栏等形式,向全体员工传达相关安全知识、意识和技巧,提高员工对止血带正确使用的重视程度。
8.成立安全委员会:建立一个由医院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推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9.改进评审机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分析机制,对医疗意外事件进行逐一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当的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
10.加强科研与创新:鼓励医院和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改进止血带的方法和技术,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止血手段,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止血带未松事件的发生,提升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
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以止血带未松事件整改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事件回顾近期,一起因止血带未松而导致患者血管受损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事件发生在某医院的手术室中,由于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未及时松开患者的止血带,导致患者血流受阻,进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严肃的反思和整改,旨在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问题分析1.不合理的操作流程: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未将止血带及时松开,可能是由于操作流程不合理,未将该环节纳入到标准操作中。
2.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在该事件中,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暴露了监管机制的不足,没有对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三、整改措施为了彻底解决止血带未松事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针对手术结束后的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明确要求医护人员在解除止血带时,必须进行确认,并在记录中留下相关信息。
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得到落实。
2.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针对止血带的使用和松解,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术前应明确手术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操作失误。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交接班,将相关信息和操作记录进行详细的交流和确认。
4.强化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手术室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同时,建立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不规范操作进行监督和举报。
5.加强技术支持和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水平。
例如,引入自动松解止血带的设备,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阴道抹洗中的应用
质 量 。[ 果]质 量 改 进 前 后 病 人 满意 度 由原 来 的 6 提 升 至 9 。[ 论 ]遵 循 持 续护 理 质 量 改 进 原 则有 助 于 实现 护 理 质 量 的优 结 5 3 结
效 管理 。 关键词 : 理质量 ; 护 阴道 抹 洗 ; 意 度 满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l
下进 行 , 门诊 病 人 应 集 中 在输 液 观 察 室 , 人 坚 持 带 药 回去 的 , 病 应 告 知 病 人 及 家 属 到 当地 医 疗 机 构 输 液 , 做 好 相 应 记 录 , 护 并 医
人 员 应 对 输 液 中可 能 发 生 的 不 良反 应 、 发 症 的预 防 、 并 处理 措 施
C H I ESE N GEN ERA L U RSI G c o r 20 o . No. 0B N N O t be , 08 V 1 6 1
管 , 臂 部 静 脉 穿 刺 时 扎 止 血 带 后 应 用 力 握 拳 , 肉收 缩 促 使 血 手 肌 液 向心 回流 , 手 臂 的 静 脉 充 盈 明 显 , 于 穿 刺 。对 于 d J 的 静 使 易 ,D 脉输 液 。首 先 , 选 择 穿 刺 血 管 时 就要 特别 注 意 , 了 提 高 一 次 在 为 性 成 功 率 , 该 选 择 固定 的 、 应 自己 穿 刺 有 信 心 的 静 脉 , 意 避 免 注 与表 浅 毛细 动 脉 血 管 混 淆 。选 择 好 后 应 用 手 触 摸 有 无 搏 动 感 , 而不 是 见 血 管 就 穿 刺 。反 复 穿 刺 既 会 增 加 病 人 痛 苦 , 会 增 加 又 感 染 机 会 。其 次 , 进 行 备 皮 时 , 尽 量 将 血 管 周 围备 宽 些 , 在 应 便 于 固定 , 同时 要 注 意 固定 头 部 , 免损 伤 皮 肤 而 引 起 感 染 机 会 。 以 其三 , 穿刺 时针 斜 面 与皮 肤 角 度 约 1 。在 针 进 入 皮 下 继 续 穿 刺 O,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25例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25例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25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改进前后护士业务考核情况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改进前该组护士业务考核优良率为80.00%,改进后优良率为96.00%,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改进后该组护士用药缺陷、用药差错及用药事故发生率同改进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士用药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明显提高护士业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标签:手术室护士;持续质量改进;用药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1]。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对其用药风险进行管理,对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职的手术室护士25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1±2.4)岁,工作年限6个月至4年,平均(1.7±0.2)年;学历:本科4名,大专18名,中专3名;职称:1名为主管护士;5名为护师;19名为护士。
1.2 方法对本组25名手术室护士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加强交流组织所有护士开展会议,鼓励其发言,交流意见,对手术室用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发现。
同时集中向护士灌输“零缺陷”的护理观念,提高其用药风险意识及工作质量改进积极性[2]。
并不断培养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及工作责任感,保障其在工作中能自觉遵守各项原则。
1.2.2 避免过度疲劳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手术室护士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护士疲劳有重要关联[3]。
手术室护士在高强度及长时间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记录不准确、识别不准确等行为,增加用药错误风险。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止血带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止血带管理中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特点是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1]。
强调的是出现护理问题时,不仅仅简单地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采用PDCA循环模式,即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检验措施效果、总结经验并形成规范,杜绝问题的再发生[2]。
静脉输液是手术室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操作中使用的止血带的管理更是手术室管理中的一件微小的事,但它也关系到患者的护理安全,体现着手术室的优质护理。
尽管我科平时很注重止血带的管理,但一件止血带遗留在患者肢体的不良事件为我科止血带的管理敲响了警钟。
标签:质量改进;手术室;止血带2014年我科对止血带管理实施精细化的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并将一些经验传给相关科室,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手术部大约4800m2。
设有22间手术室,其中百级4间,千级5间,万级13间。
本科室共有护士69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26人,护士12人。
2014年的手术量约为35000台。
2 方法2.1 查找问题不良事件后我科的组会提出止血带管理存在隐患,确定存在以下问题:①没有实行每日清点总数。
②一人一带执行不到位。
③手术间遗留有止血带。
2.2 成立CQI小组成立安全使用止血带CQI小组,手术室专科护士任CQI小组负责人,8个专科组长为组员。
主要职责:①立即检查各个手术间遗留的止血带的数目。
②带领大家重新制定止血带使用流程。
③检查使用止血带新流程执行情况,督查大家严格按新流程使用止血带。
2.3 原因分析全科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对止血带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①对止血带遗留在患者肢体的后果认识不足。
②手术室空间大,止血带的使用分散在各个手术间,连台手术患者的补液是在术前准备间建立的,术中还有可能再次使用到止血带,如像病房每日清点止血带的总数则有诸多不便。
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几点改进
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几点改进
张秀芬
【期刊名称】《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3)001
【摘要】四肢手术大都在止血带下施行,以减少失血,术野清楚,操作方便。
可是,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却能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手术中使用止血带一般都由护士来操作,因此,做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必须正确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总页数】1页(P50)
【作者】张秀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8
【相关文献】
1.膝关节镜手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时机的效果观察 [J], 李振荣;秦洁;文素芳;邹国耀;李毅
2.间隔和持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鲍恩虎;吴勇;魏中秋
3.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几点改进 [J], 张秀芬
4.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J], 金平湖;丁健;高伟阳;祝崇雪
5.气囊止血带在胫腓骨下段骨折手术中的使用 [J], 桂景雄;许国泰;欧钜伦;郭胜;谢剑忠;郑杰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1T11:52:12.4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刘芸[导读] 对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刘芸(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案。
对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时,可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详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因素,然后采用持续改进方案,消除各类隐患,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手术室是一个配备了高精密仪器?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在手术室里的任何疏忽或失误,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伤害。
手术室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护理各个环节的评价?管理及改进,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使服务更符合患者的需求。
目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很多,效果也各有千秋,但都侧重于项目管理,缺少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来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止血带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29T09:29:15.8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作者:牛守君姜云
[导读]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特点是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
牛守君姜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26-02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特点是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1]。
强调的是出现护理问题时,不仅仅简单地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采用PDCA循环模式,即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检验措施效果、总结经验并形成规范,杜绝问题的再发生[2]。
静脉输液是手术室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操作中使用的止血带的管理更是手术室管理中的一件微小的事,但它也关系到患者的护理安全,体现着手术室的优质护理。
尽管我科平时很注重止血带的管理,但一件止血带遗留在患者肢体的不良事件为我科止血带的管理敲响了警钟。
2014年我科对止血带管理实施精细化的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并将一些经验传给相关科室,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手术部大约4800m2。
设有22间手术室,其中百级4间,千级5间,万级13间。
本科室共有护士69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26人,护士12人。
2014年的手术量大概为35000台。
2.方法
2.1 查找问题
不良事件后我科的组会提出止血带管理存在隐患,确认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实行每日清点总数。
(2)一人一带执行不到位。
(3)手术间遗留有止血带。
2.2 成立CQI小组
成立安全使用止血带CQI小组,手术室专科护士任CQI小组负责人,8个专科组长为组员。
主要职责(1)立即检查各个手术间遗留的止血带的数目。
(2)带领大家重新制定止血带使用流程。
(3)检查使用止血带新流程执行情况,督查大家严格按新流程使用止血带。
2.3 原因分析
全科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对止血带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对止血带遗留在患者肢体的后果认识不足。
(2)手术室空间大,止血带的使用分散在各个手术间,连台手术患者的补液是在术前准备间建立的,术中还有可能再次使用到止血带,如像病房每日清点止血带的总数则有诸多不便。
(3)消毒后的止血带存放在无菌敷料室,由手术室护士根据需要自由拿取,缺少监督机制。
(4)止血带使用的流程有待改进。
(5)巡回护士怕麻烦或忘记在无菌敷料室拿止血带,导致一人一带执行欠缺。
2.4 制定预期目标
根据我科止血带使用的现状,制定安全使用止血带的新流程,使止血带的安全使用率达到100%。
2.5 改进措施
2.5.1全面停用反复消毒使用乳黄色的乳胶管,改用一次性使用的深蓝色或紫色止血带,与皮肤颜色区分开,即使遗留在肢体上,也能起到提示作用。
2.5.2改进止血带使用流程改变巡回护士在无菌敷料室自由拿取止血带的流程,由术前准备间的护士专人发放。
正台手术患者在准备间时由准备间护士将止血带悬挂在交换床的床头输液架上,巡回护士接患者进手术间安置好患者后取下止血带进行补液,使用好后止血带悬挂在手术间的补液架上,暂不丢弃,术中如需抽血做各项检查或重新开放静脉通路都可以再次使用。
手术结束后,输液架上的止血带会连同输液架上的空补液瓶一起丢弃在感染性废物的黄垃圾袋内,清理出手术间,不会在手术间有遗留。
接台手术在术前准备间由准备间护士开放静脉通路,使用后的止血带悬挂在交换床的床头输液架上,巡回护士接患者进手术间后止血带连同补液一起挂在输液架上,其余流程和正台手术一样。
急诊手术和接台手术的流程是一样的。
由此切实做好了一人一带,而且手术间内没有止血带遗留。
完全改变了原来乳胶管的止血带在手术结束后跟随器械一起传送至供应室清洗、消毒的历史。
2.5.3双人核对安置好患者后巡回护士再次检查止血带有无遗留,并与器械护士双人核对确认止血带已松,即在报账单页眉处写上“止血带已松”并签名。
在写这几个字时会再次提醒巡回护士注意检查止血带是否在规定位置放置。
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在“手术清点记录单”上签名时,也会在报账单巡回护士签名的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麻醉师在术前准备间开通了深静脉,本着不浪费资源的原则,则不带止血带进手术间。
巡回护士在报账单页眉处写上“止血带未用”,并与洗手护士双签名。
2.5.4准备间护士与护士站护士清点止血带发放总数准备间护士每天根据择期手术数+急诊(30根)准备止血带总数,并与护士站护士核对,如有患者没有使用止血带,则在手术通知单上备注。
下班前与护士站护士核对今天所使用的止血带总数,并根据手术进行情况留20~30根止血带给夜班护士,第二天早上夜班护士再把夜班所用的止血带总数与准备间护士交接清楚,方可下班。
这样既有总数的清点,又有一根止血带跟随一个患者进手术间的交接,就不会出现多余的止血带遗留在患者的肢体上。
2.6 效果评价
改进措施实施2、4周后,CQI小组分别再次检查了使用止血带新措施的执行情况(止血带在手术间遗留情况、报账单有无双签字、准备间护士与护士站护士止血带总数清点情况)。
比较CQI前后手术间止血带遗留情况、CQI后2周、4周新措施实施情况。
3.结果
分别在CQI 2周检查96例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情况和CQI 4周检查90例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情况。
CQI 2周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双签名执行还有欠缺,再次在晨会强调双签名的重要性。
CQI前,CQI后2 周,CQI后4周的检查情况见表。
4.体会
4.1 CQI保证了护理安全
手术室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步骤多、风险大及专业性强等特点[3]。
有研究[4]报道,如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手术室护理安全常存在很大的隐患。
应用了CQI的方法,解决了止血带使用过程中的隐患,完善了止血带使用流程,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一根止血带在手术室众多器械、设备中,显得太微不足道,可是如果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却不是微不足道的。
手术室的患者大都是全麻患者,意识丧失,如有止血带遗留在肢体不能及时主动提出。
非全麻患者也会由于手术所带来的紧张、焦虑而注意力分散,忽略肢体的不适。
所以对止血带加强管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2 CQI体现了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
本CQI的问题是科室不良事件引出的,通过详细的组织、计划、流程的整改及实施、定期的监控和反馈,完善了科室止血带使用的流程。
止血带的使用流程一环紧扣一环,大家相互提醒、监督,保证了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护士长负责流程改进的最后定稿、全程的监督与反馈、并不定期参与CQI小组的活动,抓住了工作的重点,确保了新流程的顺利运行。
在CQI后的2周出现新的问题—小部分护士在报账单上双签字执行不到位。
针对出现的问题,又增加一流程:负责核对报账单的护士检查双签字,并对忘记签字的护士给予善意的提醒。
CQI4周后,双签字执行率100%,止血带安全使用率100%。
CQI是一个不间断、渐进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持续改进,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5]。
4.3 CQI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运用CQI方案有助于全科人员的参加,大家经过头脑风暴,对止血带使用流程的改进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方案,经过大家讨论,集众人之长,选取了适合手术室的既不增加工作量,又能杜绝隐患的流程。
在新流程执行过程中,大家相互提醒、相互把关,以利于更快的适应新流程。
【参考文献】
[1] 高恪.持续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0):19.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1-182.
[3]王海燕.浅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 (11):103-105.
[4]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10,39(13):1764-1766.
[5]毛雪萍,徐文仙,叶素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术前安全核查流程中的应用[J].2013,12(6):5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