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几种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1

合集下载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
其它类型: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硬化 型,肝纤维板层癌,血管肉瘤少见或罕见。
混合型肝癌表现与其病理类型有关:Allen: A独立瘤体,B同一瘤体不同分布,C混杂型; Libbrecht:碰撞型(I型)移行型(Ⅱ)未 分化(Ⅲ);WHO :B+C+II
(右)肝胆管细胞癌(中-低分化),Hepatocyte (-),AFP(-),CK19(+),CD56(-),CDX2 (浆+),CgA(-),Syn(-),SPA(-),TTF1(-),
女,38岁, 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月 CA199>12000U/L 右肝第VIII可见一大小约5cm肿瘤,质硬,
其它:远端胆管扩张,结石,节段性肝萎缩,黄 疸;
肿瘤标志物 :CA125,CA199
女,35岁,
体检发现肝内占位1周。B超示:肝内占位,血管 瘤首先考虑;
自诉既往有“乙肝小三阳”,未正规治疗。
CT:右肝巨大占位,考虑囊腺癌或囊腺瘤可能。
肿瘤主要位于肝脏IV段和VIII段,突出于肝脏表 面,大小约7×5cm,与膈肌无粘连。术中冰冻提 示:右肝腺癌。
增强信号,多有低信号包膜,边界清楚。 背景,无肝硬化;肝糖原累积症:肝肿大
以上检查缺少腺瘤的特异性征象,可与正常 肝细胞似,并发症导致不同变化
相对特异性表现:中心血管样结构/强化, 包膜
与HCC鉴别
男,59岁, 1月余前体检B超发现左肝区低回声团,门
诊查肿标正常
肝脏第II,III段有一5X5CM肿块,质中,呈 外生型向下凸出,包膜完整,质中,色微 黄,呈鱼肉状,未见明显坏死出血。
-16岁)少见2%. 直径大多<5cm,大的病灶可引起症状,腹部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2024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2024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引言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是肺部肿瘤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正文:一、肺部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征1. 肿块形态特征2. 边缘特征3. 可见模式(实性、纤维化、空泡状、磨玻璃样改变等)4. 突出表现(钙化、囊变等)5. 淋巴结增大二、良性肺部肿瘤的特征1. 良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良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生长速度、有无症状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三、恶性肺部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1. 恶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恶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四、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方法和技巧1. 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CT、MRI等)2. 影像学评估指标(病灶大小、边缘特征等)3. 影像学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4. 影像学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病理活检等)5. 误诊与误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发展趋势1. 新的影像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前景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及其在肺部肿瘤鉴别中的意义4. 多学科协作对于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5. 未来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共同特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方法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将越来越准确,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

在口腔颌面部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肿瘤。

了解这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口腔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1. 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牙源组织的肿瘤。

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瘤、颌骨干细胞瘤和牙源性乳头状瘤等。

在影像学上,牙源性肿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可见囊性或实性结构。

鳞状细胞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囊性骨质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响,还可出现骨膜反应。

颌骨干细胞瘤常呈现为颌骨局限性密度增高灶,边界清晰,有时可见囊变区域。

牙源性乳头状瘤则呈现为牙根周围造成的骨质破坏,外形呈分叶状。

2. 上皮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口腔黏膜和皮肤上皮的肿瘤。

常见的上皮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黏液囊肿。

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颌骨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响。

基底细胞癌通常表现为颌骨局限性骨质破坏,但相比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对骨质的破坏相对较小。

黏液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结构,边界清晰。

3. 肉瘤和淋巴瘤肉瘤和淋巴瘤也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类型。

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腺样肉瘤和肌肉肉瘤等。

在影像学上,肉瘤通常表现为颌骨弥漫性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

而淋巴瘤则呈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或破坏,可见颌骨边缘的硬化带。

4. 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在口腔颌面部也较为常见。

常见的囊肿有颌骨囊肿、腺样囊肿和鳞状上皮囊肿等。

颌骨囊肿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结构,边界清晰。

而腺样囊肿常呈现为颌骨的囊性破坏,可见不规则的囊壁,有时囊壁还会有钙化。

鳞状上皮囊肿则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略高于软组织密度的囊实性病变。

5. 血管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血管瘤通常表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边界清晰。

一文掌握食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文掌握食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文掌握食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正常食管X线影像解剖•食管范围: C6—T11水平。

•食管宽度2~3cm,管壁光整,柔软,蠕动连续,粘膜皱襞规则,通过贲门与胃小弯胃粘膜皱襞延续。

右前斜位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二、食管肿瘤食管肿瘤大多数为恶性,且大多数为癌。

食管的良性肿瘤比较少见,其中主要为平滑肌瘤。

(一)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平滑肌瘤为粘膜下壁内的肿瘤,大多数起源于管壁的平滑肌,偶尔来自粘膜下或血管的平滑肌。

临床与病理:•肿瘤质地坚硬、光滑、包膜完整,向食管腔内外膨胀性生长,多呈圆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

食管中下段多见。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症状多不显著,为胸骨后不适或喉部异物感;偶有吞咽梗阻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主要的X线表现为:肿瘤呈边缘完整锐利的充盈缺损,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切线位观察显示为半圆形突向食管腔内之阴影,与食管壁呈钝角。

•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状或环形,称之为“环形征” 。

•钡剂通过突出于腔内的肿瘤表面时,形成偏流或分流,周围食管壁柔软,扩张好,病变局部呈偏心狭窄,但少有梗阻。

•粘膜皱襞可变细变浅,甚至平坦消失,但完整。

•少部分病例因溃疡形成,或糜烂而有龛影表现。

•肿瘤较大时,可呈纵隔内肿块表现,可随吞咽及食管位置改变而移动。

•较大的肿瘤或向壁外生长的肿瘤可借助CT检查了解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与邻近脏器的相互关系。

诊断与鉴别诊断:•食管造影检查所见的“环形征”为本病的典型表现。

•与食管的恶性肿瘤如食管癌鉴别,恶性肿瘤充盈缺损不规则,表面粘膜破坏及不规则龛影,致管腔窄变,管壁僵硬。

•位于中纵隔内的肿物也可压迫甚至侵犯食管,形成类似本病的表现,但其肿物较大,中心远离食管,多致食管的压迹,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分界为移行性,多伴食管移位。

CT检查可显示纵隔肿瘤的不同特征,多可明确诊断。

放射科学习常见肿瘤影像特征

放射科学习常见肿瘤影像特征

放射科学习常见肿瘤影像特征肿瘤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而放射科医生是负责解读和分析肿瘤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专业人员。

掌握常见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肿瘤影像学中的特征,以帮助放射科医生提高对肿瘤的准确诊断。

一、肿瘤的密度特征1. 实质性肿瘤的密度特征实质性肿瘤在影像学上常呈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较正常组织高。

其密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等密度肿瘤:肿块与周围组织密度相似,往往难以识别;(2)高密度肿瘤:肿块密度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常见于出血、坏死或钙化等情况;(3)低密度肿瘤:肿块密度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可能是因为含水量多或囊性变等原因。

2. 囊性肿瘤的密度特征囊性肿瘤在影像学上常呈现为类圆形的无定形低密度区域,密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单纯囊性:囊腔内无分隔和软组织成分,其密度均匀一致;(2)含壁囊性:囊腔内可能存在分隔,囊壁可能增厚或增强;(3)囊肿内有软组织:囊内可能存在增强的软组织影,提示囊肿内有肿瘤成分。

二、肿瘤的形态特征1. 实质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实质性肿瘤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肿块的形状、边缘和大小。

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往往边缘较为清晰,而不规则形状的肿块边缘不规则、模糊。

肿块的大小通常用最大径来描述。

2. 囊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囊性肿瘤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囊壁的形态及囊腔内其他结构。

囊壁可以是单纯的无增强或增强的薄壁,也可以是增厚的囊壁。

囊腔内可能存在分隔、囊内壁结节等,这些结构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线索。

三、肿瘤的强化特征1. 实质性肿瘤的强化特征实质性肿瘤的强化特征可以通过增强扫描来观察。

在肿瘤的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中观察增强情况。

常见的强化特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速升速降强化: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快速下降;(2)速升速降加持续强化:动脉期和静脉期快速强化、延迟期轻度持续强化;(3)均一性强化:肿瘤内多个部分均匀强化;(4)周边环形强化:肿瘤边缘呈环状或弓状强化。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2021年整理)肿瘤的X线诊断正式

(2021年整理)肿瘤的X线诊断正式

肿瘤的X线诊断正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肿瘤的X线诊断正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肿瘤的X线诊断正式的全部内容。

X线影像学诊断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诊断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影像学技术也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然而,常规X线诊断仍是现代影像学的基础,对肿瘤的早期检出、精确分期、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治疗后随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X线检查在全身各系统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不尽相同.本章简要介绍X线检查方法及各系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X线检查方法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束撞击钨靶所产生的一种电子波。

它以光速沿直线传播,波长较短,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摄影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作用.X线之所以能用于诊断疾病,首先是它具有穿透能力、荧光作用和摄影作用,其次是由于X线通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因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就显出黑白不同的阴影,形成了良好的“天然对比”。

人体各种组织因密度不同,其吸收X线的程度亦有差异.各组织按照密度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气体(低密度)、脂肪(较低密度)、软组织(中等密度)、骨组织(高密度),在X线片上分别显示为黑色、灰黑色、灰白色和白色,在荧光屏上显示为白色、灰白色、灰黑色和黑色。

X线检查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包括透视、摄片、体层摄影和造影检查等,但最基本的常规检查方法仍是透视和摄片。

在具有良好自然对比的呼吸系统和骨骼系统,病变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形态,尤其对肿瘤引起的一系列骨质异常改变,平片上能清晰显示之,往往可作出定性诊断。

14种锁骨肿瘤的影像学汇总

14种锁骨肿瘤的影像学汇总

14种锁骨肿瘤的影像学汇总锁骨骨囊肿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又名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simplebonecyst)。

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

原因不明,多认为与外伤有关。

以20岁以下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以肱骨上段最多(占1/2),其次为股骨上端和胫骨、腓骨上端,锁骨骨囊肿比较少见。

临床表现:1.多见于儿童(20岁以下占80%),少见于成人。

2.临床症状多轻微,仅有隐痛或间歇性不适或劳累后出现酸痛。

3.80%患者有外伤史。

4.常合并有病理骨折。

5.常为单发,偶为多发。

影像表现:平片:位于长骨干骺端,呈圆形、卵圆形或柱形,沿长骨纵轴发展,表现为轻度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光整,无骨膜增生。

合并病理骨折时,骨碎片向囊内移位,称“碎片陷落征”,有助于鉴别。

CT:1.骨囊肿一般多呈圆形、卵圆形低密度骨质缺损,边缘清晰,无硬化。

2.局部骨皮质变薄呈囊性膨胀。

3.少数囊肿内可见骨性间隔,呈多房改变。

4.骨囊肿内的CT值多为水样密度,有出血时密度可升高。

5.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MRI:1.多发在长管骨的干骺端,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长骨纵轴一致。

2.病灶于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若囊液内有出血或含胶样物质则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少数呈多房改变时T2WI上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

3.病灶周边骨壳呈圆圈样低信号,一般完整,边缘清晰。

局部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

常伴发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片陷落而插入病灶内,称之为骨片陷落征(fallen fragment sign),此征在T2WI上显示较清晰即在高信号的囊液中见低信号的骨片线条影。

4.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鉴别诊断:1)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上者,好发于骨端而非干骺端,病变区膨胀更明显,膨胀方向呈横行,肿瘤内实性部分有强化。

2)动脉瘤样骨囊肿:膨胀明显,病变偏心发展,病灶内有骨嵴形成,液—气液平面较常见,囊变区之间实质部分可钙化或骨化。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图示腺瘤的假包膜和脂肪沉积
现在是3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磁共振成像在检测脂肪和出血方面更敏感。化 学位移成像显示出的相位图像信号缺失可以确 认脂肪的存在。
▪ 同样肝癌中约40%的病变含有脂肪,因此脂肪 的存在不能帮助鉴别。
现在是3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腺瘤破裂导致右上腹痛。 ▪ 腺瘤和肝癌是导致出血的最常见的两种病变。 ▪ 虽然腺瘤是良性病变,但可以恶变为肝细胞癌
(HCC),虽然恶变罕见,大多数人主张腺瘤 患者尽早手术切除。
现在是3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腺瘤出血
讨论
▪ 腺瘤、 肝癌、 FNH 和富血供转移瘤在CT表现上有许多相 同之处,单凭CT检查往往不能确诊。
现在是4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 FNH是肝脏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 ▪ FNH不是真正的肿瘤,被认为是肝内动静脉畸
形对血流量增加的增生性反应,肝脏的正常成 分都存在但也含有异常组织。 ▪ B超显示FNH为非特异的、含糊不清的病变。 中央疤痕为强回声时可被检测到,但通常不能 区分。彩色多普勒有时可以看到疤痕内的血管 结构。
有瘢痕组织的巨大血管瘤。注意各期强化与血池的比较,
中央的疤痕平扫为低密度并一直保持。
现在是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边缘强化
▪ 血管瘤的增强从边缘开始,呈结节状或球状不 连续强化。
▪ 环形强化是边缘连续完整的强化,这不是血管 瘤。边缘的环形强化是恶性病变,尤其是转移 瘤。
现在是1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对腺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是经皮细针穿刺活检,但尚有争 议,原因有二,一是当腺瘤从FNH分化而来时,组织学 检查可能会导致误诊;二是对富血供肿瘤进行活检时存 在大量出血的风险。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其中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

【影像学表现】1.CT:(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Case22: M,49y;??。
Case23: F,66y;腰痛,右下肢放射痛 。
Case24: M,77y;腰背痛1年,加重1月 。
神经鞘瘤
• 不属于原发椎体的肿瘤,多数为椎管内病变,压迫周围骨 质,或者恶性变引起周围骨质破坏
Case25:M,45y;颈痛4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头晕1年 。
Case26:F,47y;腰背痛4年,加重5月 。
谢谢观赏
Chordoma 脊索瘤
• • •
• •
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或迷走脊索组织
好发于30~60y,骶尾部最多见(骶骨3~5节),中轴线 X/CT: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瘤内斑片状钙化,边缘硬 化边 可穿破椎间盘累及相邻椎体,伴椎间隙变窄
MRI:T2WI显著高信号(黏液基质);中等度强化,不
均匀
Case6: M,61y;骶尾椎疼痛2年 。
Case7: M,62y;8月前前列腺手术发现骶尾部肿物,无不适,现肿物逐渐
增大,2月前伴局部疼痛。
Case8: M,73y;右臀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月 。
中间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嗜酸性肉芽肿 骨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ABC (Aneurysmal bone cyst) 动脉瘤样骨囊肿
Case12: F,4y;患儿颈部活动受限1个月 。
Case13: F,4y;腰痛1月余,加重半月 。
Case14: M,6y;双侧髋部疼痛1月余,加重伴不能行走半月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巨细胞瘤
• 好发于20~40y,起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 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有偏心性,膨胀明显;椎体变扁时 肿瘤呈前后哑铃状膨胀(较有特征) • 有骨包壳形成,可伴骨皮质中断,无周围硬化及基质钙化。 • 在骶骨者,好发于上部骶椎(脊索瘤:S3-5)

影像系-肺部肿瘤

影像系-肺部肿瘤
中央型肺癌(中心型):肺叶及肺段支 气管 周围型肺癌(外围型):肺段以下支气 管 (肺段型肺癌):肺段及亚段支气管 肺泡癌:肺泡及细支气管

部位-中央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导致 发生于肺段以上或肺 阻塞性肺气肿 段支气管 阻塞性肺炎 主要病理类型:鳞癌、 阻塞性肺不张 大小细胞癌

肺转移瘤-转移途径

血性转移:最常见,侵犯血管—静脉— 右心—肺动脉—毛细血管—肺组织 淋巴转移:血液—小血管—淋巴管 直接侵犯:(胸壁、胸膜、纵隔)恶性 肿瘤—侵犯—肺组织


肺转移瘤-临床
原发病症状! 肺部症状轻微 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咯血、胸痛

肺转移瘤-血行转移影像
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状、粟粒状或肿 块影 中下肺野多见 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晰

肺转移瘤-淋巴转移影像
网织结节状影 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 小叶间隔串珠状增厚 小叶中心结节 胸膜狭小结节

网织结节状 影 支气管血管 束不规则增 粗 小叶间隔串 珠状增厚 小叶中心结 节 胸膜狭小结 节
肺转移瘤-直接侵犯
临近部位肿瘤 相应部位肺内肿块

肺转移瘤-来源判断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drenal metastasis Stage IV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Adenocarcinoma Stage I T1N0M0
4年后复查
Large cell carcinoma Stage IV Metastasis to brain

影像表现-周围型肺癌(进展期)
直径:3cm以上 密度:均匀(软组织密度)或有癌性空 洞,强化20hu以上 轮廓:分叶状、凹陷切迹 边缘:清晰、短毛刺 周围:胸膜凹陷、阻塞性肺炎 转移

值得收藏!良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表现大全,鉴别不用愁!

值得收藏!良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表现大全,鉴别不用愁!

值得收藏!良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表现大全,鉴别不用愁!1常见良性纤维性肿瘤纤维组织肿瘤•定义:起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称纤维组织肿瘤。

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fibroblastic/myofibroblastic tumours)及富含血管的胶原间质成分组成。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纤维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也可发生于小肠系膜, 结肠系膜、胃结肠韧带、大网膜及后腹膜等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多数以局部肿块或局部压迫产生症状就诊;少数患者有局部疼痛、皮温增高等。

分类:按良恶性分类(2013WHO 组织学分类)。

根据独特临床和组织学可分为:反应增生性病变,以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代表;肿瘤性病变,良性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瘤病及纤维肉瘤代表。

组织学分类良性1.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2.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3.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4.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5.纤维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6.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ur of digits)7.缺血性筋膜炎(ischaemic fasciitis)8.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9.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10.颈纤维瘤病(fibromatosis colli)11.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juvenile hyaline fibromatosis)12.包涵体纤维瘤病(inclusion body fibromatosis)13.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14.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type myo fibroblastoma15.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16.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 fibroblastoma)17.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18.项型纤维瘤(nuchal-type fibroma)19.Gardner 纤维瘤(Gardner fibroma)2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ur)中间性(局部侵袭性)1.掌/跖纤维瘤病(palmar/plantar fibromatoses)2.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4.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malignant)5.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6.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giant cell fibroblastoma)7.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9.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0.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ammatory myofiboblastic tumour)11.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13.粘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13.非典型性粘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肿瘤(atipical 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tumor)恶性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2.成人型纤维肉瘤(adult fibrosarcoma)3.粘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4.低级别纤维粘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5.透明性梭形细胞肿瘤(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ur)6.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滑动查看更多2影像学检查X 线平片:可显示肿瘤所致局部软组织肿胀,瘤内钙化、骨化及其邻近骨质情况。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15-year-old male)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 其CT、MR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 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 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跃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
少枝胶质瘤CT表现
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 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状、管状或斑 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 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 像上为稍高密度影。 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静脉注入 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 则增强,边缘尚清楚。
少枝胶质瘤MR表现
MR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 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 形细胞瘤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 缘一般尚清楚,常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 水肿。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实质部 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则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 样增强影。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MR表现
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 胞瘤的MR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 缘清楚。肿瘤内小囊变、坏死区较常见。 MR 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强度影, 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 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影或高信号 影。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 见残存脑脊液信号影。
星形细胞瘤MR表现

肺部常见良性肿瘤影像

肺部常见良性肿瘤影像

脂肪
部分肿瘤有
恶性
偏心性、无 定形钙化或 砂粒状钙化

血管
血管穿过病灶或 血管向肿瘤集中,在
从病灶旁边绕行,瘤内分支增多,或扭
内血管形态走形 曲中断,肿瘤远端静
自然
脉迂曲
胸膜凹 陷征
少见
周围型肺癌多见
倍增时 <30天,或>2年 30-200天 间
增强CT ≤20HU或> 20~60HU
值升高
60HU
男,78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阵发性
结核球
结核球:中青年多见,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好发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 背段,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点状钙化,多伴有卫星病灶,增强后呈环形强 化或无强化,程度低于PSP。
男,46岁,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3周。
肺曲菌球
肺曲菌球:PSP具有“空气新月征”时需与肺曲菌球相鉴别,肺曲菌病好 发于老年人、抗生素滥用等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者,“曲菌球”受地心 引力作用,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位,始终位于病灶最低处,增强后内部菌 球结节不见强化。
肺部良性肿瘤—概述
是指生长在肺内或支气管的良性肿瘤。肿瘤细胞形态及分化与正常 细胞相似,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
国内支气管、肺部良性肿瘤占同期手术肺原发肿瘤的7.2%-12.6%。 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错构瘤。
肺部良性肿瘤病因不完全明确。免疫力低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肺部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病例2:女,61岁,体检发现右肺中叶结节10余年。 尾征:指从病灶周围发出偏向肺门的尾状结构。
病例3
空气新月征:表现为病灶周围半月形或新月形无肺纹理区。
病例4:47岁,反复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3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脉络丛乳头状瘤: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好发于儿童,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成人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肿瘤在CT平扫时脑室明显增大其内有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可见病理性钙化,有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多为单侧,极少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三角区居多,位于后颅凹者多伴有幕上脑积水。

肿瘤多局限于脑室内,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肿瘤多呈实质性,和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见于脑室系统及脑桥小脑角等处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

这主要由于肿瘤过多地分泌脑脊液,阻塞脑脊液循环,或是由于肿瘤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

2、间质瘤: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间质肿瘤,多\肿瘤好发于胃体部,其次是胃底部和胃窦部。

在胃肠道中占2.5%,多见于中、老年人,很少发生在40岁之前,60~70%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比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肿瘤多见,平滑肌源性肿瘤不表达CD-117蛋白,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已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提出肿瘤有包膜,故一般边界清晰。

肿瘤起源于胃粘膜下,多呈膨胀性生长,分腔内型、腔外型和混合型(同时突向腔内外),以腔外型多见。

最大径小于5 cm的肿瘤,多为良性,一般呈类圆形,平扫密度多数均匀,增强呈中度均匀强化;最大径大于5 cm的肿瘤,多为恶性,一般呈分叶状,平扫密度多数不均匀,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有的可与胃腔相通,增强多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少数恶性肿瘤可侵犯邻近脏器及腹腔淋巴结。

间质瘤恶性者可通过血行和种植转移,或直接侵犯到肝脏、腹膜和肺等部位,淋巴结转移少见。

间质瘤应与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

进展期胃癌主要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管壁僵硬,管腔狭窄,常有梗阻征象,局部侵犯明显,伴有胃周、肝门区及腹腔淋巴结肿大。

胃淋巴瘤胃壁增厚更显著,范围更广,腔外生长少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多见。

胃间质瘤与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肿瘤在影像上表现极为相似,难以鉴别,确诊只有靠病理学检查。

3、口咽癌:主要包括舌后1/3的舌根癌、扁桃体癌、软腭癌及口咽后壁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左右,其中90%~95%为鳞状细胞癌,由于其位置较深、侵袭性强,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楚,早期即发生淋巴结转移,是一种预后较差的肿瘤。

【CT表现】1.CT平扫口咽变形,病灶侧显示僵直,病灶境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2.增强后呈不同程度之不均匀强化,病灶侧口咽部粘膜线显示不完整。

3. 文献报道本病转移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本例特点及鉴别】特点:①男性患者,73岁;②病变累及广泛、境界不清,上起自左侧翼内肌内下缘,下达舌根后1/2处,③左侧口咽部变形僵直,平扫病灶为等密度;④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递增性强化,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鉴别:主要和淋巴瘤鉴别,①淋巴瘤位于粘膜下,常为双侧病变,边界常清楚,少有深部侵犯,②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甚明显,口咽部粘膜线完整。

4、淋巴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发生率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左右。

近年来文献报道,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免疫功能缺陷者均有增加趋势。

多见于中老年人,高峰年龄在55-65岁,男性多于女性。

肿瘤对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敏感。

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为脑内靠近脑表面及脑室旁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常发生在近中线深部脑组织,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膜相连,或肿瘤靠近脑表面。

【MR表现】1.肿瘤好发于侧脑室旁、近中线部位(如基底节区、中脑、胼胝体等)或脑表面, 极少数病例可累及硬膜及颅骨,幕上比幕下多见。

多为单发,也可多发,病灶多数为类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

肿瘤较大时,边缘可见“尖角征”、“脐凹征”。

2.平扫T1WI大多数呈等或低信号, T2WI可以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也可为低信号,信号较均匀,在DWI上为高信号,肿瘤囊变坏死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且较均匀。

3.瘤周轻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较轻,肿瘤无钙化。

【本例分析】1.肿瘤位于镰旁左枕叶内,形态不甚规则,周边还可见小结节状病灶,如同卫星灶。

2.平扫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3.瘤周中度水肿,有一定程度的占位效应。

4.因多发脑膜瘤少见,本例主要和转移瘤鉴别,转移瘤在DWI上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与本例鉴别不难。

5、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少见的原发性肺癌,属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仅占癌的2.8%~7%。

平均发病年龄为55~65岁,男女之比为0.67:1。

肺泡癌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癌细胞沿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生长,不破坏肺网架结构,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

影像学分型为孤立结节型、弥漫结节型和炎症型(实变型)。

本病发展较缓慢,恶性度较低,很少发生远处转移,咳较多泡沫样痰为肺泡癌比较显著的特点之一。

【CT表现】2.叶段性分布的肺实变,分布以肺外围为主,大小不等,病变中央相对密实,边缘浅淡,逐渐过度为毛玻璃密度,邻近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状及小斑片病灶。

实变叶段的体积增大,叶间裂向外膨出。

变病灶内的充气支气管走形僵直,管壁不规则增厚,突然截断,可呈枯树枝样;增强后病灶内的强化血管僵直、狭窄、分支减少。

4.部分实变区可见蜂房状气腔,病理基础可能是细支气管被肿瘤浸润形成活瓣性狭窄,导致管腔及肺泡不规则扩张所致。

另外部分病例可见钙化。

5. 病变演变总的趋势是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增高。

【本例特点及鉴别】本例较为典型:①咳多量粘痰;②两肺多发结节及部分实变,分布以肺外围为主;③实变的肺内充气支气管狭窄、僵直、截断;④实变区内可见多发散在大小不等蜂房状气腔;⑤病变累及范围大,表现较为多样化。

鉴别:①大叶性肺炎空气支气管走行柔和,分支自然,无明显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表现。

②本病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较为困难,应动态随访观察,本病变演变总的趋势是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增高,而一般无这种趋势。

CT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是较安全、理想的确诊本病手段。

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病主要见于:①早产婴儿和新生儿;②先天免疫缺损或继发性免疫低下的患儿;③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病人;④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⑤AIDS患儿基本影像:1、磨玻璃阴影,双侧对称性分布,代表肺泡性浸润的早期;2、斑片状阴影,双侧不对称分布的亚段和节段性实变,代表肺泡和间质的混合感染;3、结节样、线样和网状阴影,弥漫性斑片状浸润,同时可出现肺气肿和小段肺不张和肺大泡。

6、下丘脑错构瘤:位于中线下丘脑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T1WI上和脑皮质呈等、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信号,矢状位是诊断该病起主要作用的层面,其可清晰的显示肿块与灰结节、乳头体的关系,以及是否突入鞍内、视交叉是否受压等情况。

增强后肿块无强化。

仅需与某些均质表现的颅咽管瘤、垂体瘤及鞍上生殖细胞瘤相鉴别,一般注入造影剂后即可鉴别。

7、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

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

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

影像表现1.CT表现:(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0-15HU,边缘清楚。

(2)有两种形态: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见缝就钻”为其特点。

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

(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

(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

2.MR表现:①圆形或不规则病变,边缘锐利。

②T1加权绝大部分为均匀的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醇或出血而呈高信号影。

T2加权呈明显的、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影,高于脑脊液信号。

③肿瘤包膜于T1加权呈中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影。

④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

鉴别诊断①畸胎瘤:为混杂有脂肪密度的肿块。

②蛛网膜囊肿:密度与脑脊液相似,且均匀,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较规则,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8、皮样囊肿:颅内皮样囊肿是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先天性肿瘤。

以往有些观点认为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外胚层及中胚层,因其内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是起源于中胚层组织,与表皮样囊肿易混淆,两者在组织学上有明显不同,前者含有中胚层和外胚层结构,瘤内可见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

镜下病理可见囊壁由两层构成,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内层由皮肤构成,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皮样囊肿内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皮样囊肿常因以下因素破裂①自发性,由于衬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解,脂类代谢的液性产物和氢的增加,皮样囊肿内的成分及体积发生变化,可引起破裂; ②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分解代谢产物增多,囊内压增加以致破裂。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常见于后、前颅窝及鞍旁,亦可见于颅缝及脑室内, 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于30 岁年龄组,头痛、呕吐、癫痫为常见临床表现。

囊肿破裂后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血管痉挛、脑梗死,甚至死亡,少数囊壁可见一窦道通过缺损的颅骨与颅外皮肤相连,感染后可引起脑脓肿。

MRI 与CT 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合并感染时边界模糊。

在T1WI 上呈欠均匀稍低信号或等高信号, T2WI 为稍高信号。

由于其内含有毛发等不同成分,信号不甚均匀,以T2WI 为著。

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合并感染边缘可有不规则点条状强化影。

CT 扫描多为欠均匀低密度影。

后颅窝的皮样囊肿常压迫第四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幕上脑室扩大,本组有4 例。

大多数皮样囊肿在T1WI 上为稍低信号,介于脑脊液和脑实质信号之间,有时欠均匀, T2WI 上呈高信号不均匀,CT 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影,个别病例在枕部中线区合并皮毛窦。

常将这种影像表现视为典型的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在MRI 上有不典型表现,T1WI 与T2WI 上均为高信号, 有作者认为在T1WI 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是高浓度的蛋白成分或合并出血所致。

位于脑室内的皮样囊肿当常规序列检查肿瘤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时,应用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重T2W 序列,皮样囊肿不被抑制,呈高信号,被抑制的脑脊液呈低或无信号,由此可将脑池、室内的皮样囊肿准确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