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夹.岸(jiā)桐庐.(lú)水皆缥.碧(piǎo)B.窥.谷(kuì)若奔.(bēn)鸢飞戾.天(lì)C.横柯.(kē)经纶.(lún)泠.泠作响(líng)D.急湍.(tuān)轩邈.(miǎo)嘤嘤成韵.(yùn)2.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同“ ”,意为。

(2) 窥谷忘反“ ”同“ ”,意为。

3.词类活用。

(1) 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2)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3)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4)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4.一词多义。

(1) 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 上:横柯上.蔽负势竞上.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从流飘荡()争高直指()望峰息心()互相轩邈..()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疏条..交映()横柯.上蔽()猿则百叫无绝.()沉鳞.竞跃()负.()势竞上()3.按原文填空。

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②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③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④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⑤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4.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文章理解: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二、思考与探究:1.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2.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怎样理解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5. 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直接描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2023年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与朱元思书》

2023年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作业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猛浪若奔(bēn)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直视无碍(ài)C.嘤嘤成韵(yùn)鸢飞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ào)疏条交映(shū)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4.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二、情景默写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从流飘荡好.鸟相鸣(hǎo)急湍.甚箭(tuān)B.直视无碍负势竟上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ɡ)C.泉水急石横柯上蔽嘤.嘤成韵(yīn)鸢飞戾.天(lì)D.窥谷忘反蔬条交映经纶.世务(lún)水皆缥.碧(piāo)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水皆.缥碧(全,都)B.从.流飘荡(跟、随)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C.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D.在昼犹.昏(仍) 经纶..世务者(抱负与才干)4.下列对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漂流)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奔跑)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横柯上.蔽B.直.视无碍争高直.指C.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D.有时见.日不见.曦月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中的语句“, ”形象凝练地表现出富春江江水急速奔腾之势。

(2)《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表现江水的澄澈的句子是: , 。

(3)《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的句子是: , ; ,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富春江美景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而名闻天下,戊戌年“五一”小假有幸前往,一窥奇山异水的神韵,多年夙愿得以实现。

缥碧的江水涵养出浙江人的深厚与大度,轩邈的高山孕育出浙江人的动力与眼界。

看到浙江人在商业大潮中精彩“表演”,我不由地发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感叹。

浙人经纶世务的繁忙与沉湎于山水的悠然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也许正是这种和谐的统一,才催生出了富阳和桐芦这两颗富春江边上的璀璨明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窥.()缥.碧()轩邈.()经lún()沉miăn()sù()愿(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经纶”在文中的意思是。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高度概括山水特点的句子(全文之纲)是:。

(2)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4)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急湍甚.箭:(4)泉水激.石:(5)天下独绝..:(6)横柯.上蔽:二、课内阅读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下列加点词。

(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好.鸟相鸣:(4)鸢飞戾.天者:(5)窥谷忘反.: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字词书写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缥碧_________ 轩邈__________ 泠令 __________ 千转不穷___________鸢飞_________ 戾天__________ 经纶 __________ 窥谷__________【答案】pi do;mi OD ; I n g; zhu an; yu an l ? l u ; ku i【考点】常用字字音,与朱元思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故答案为:pi aO; mi a; I ri g;zhu di; yu a n I ;I u ; ku i【点评】注意缥”不能拼成“pi a o”千转不穷”的转”通啭”,所以应读作“zhu d n ”二、其他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J横柯上蔽(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山共色_/巧言令色(4)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妊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7)蝉则千转不穷_/人穷志短_____________(8)与朱元思书_/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第二个;断,停止(2)向上;在上边(3)颜色;脸色(4)确数,十的倍数;概数,表示多(5)比•…“快很,十分( 6)美好的;喜爱( 7)穷尽;生活困难( 8)信;书籍【考点】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解析】【分析】注意横柯上蔽”中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ǎo) 直视无碍.(ài)B.泠.泠作响(Iíng) 互相轩邈.(mào)C.嘤.嘤成韵(yīng) 窥.谷忘反(kuī)D.鸢飞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从:跟、随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许可C.互相轩邈轩:往高处伸展D.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任意东西..(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B.互相轩邈C.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飞奔)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

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

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7.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

[981216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981216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水皆缥(piǎo)碧急湍(tuān)甚箭B. 互相轩邈(miǎo)泠(lìng)泠作响C. 嘤(yīng)嘤成韵鸢飞戾(lì)天D. 经纶(lún)世务横柯(kē)上蔽2.下列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独绝哀转久绝B. 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C. 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 在昼犹昏有时见日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B. 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B. 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6.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二、填空题7.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①鸢飞戾天者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②经纶世务者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8.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综合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综合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1.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通过描写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态度。

B.开头第1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2段写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突出了富春江水之“异”。

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春天山中的热闹景象。

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③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艺文类聚》)[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一种植物名。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遮挡。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石门山者./经纶世务者.B.森壁争.霞/争.高直指C.既素.重幽居/素.湍绿潭D.于斯已.办/死而后已.(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这篇山水小品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关于本文作者“吴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

”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同步习题)解析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1.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C.句意: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 流连忘返。

是由两个主谓句构成的。

“鸢飞戾天者”是主语,“望峰息心”是谓语;“经纶世务者”是主语,“窥谷忘反”是谓语。

故断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B.水皆缥碧..(和谐动听)..(缥缈的碧水)嘤嘤成韵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

缥碧:青白色,淡青色。

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肃:凄寒。

B.互相轩邈..轩邈:又高又远C.徙倚..落日圆长河:黄河..欲何依徙倚:徘徊D.长河【答案】B【详解】B项解释有误。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故选B。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A.以水为线,巧写风光。

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同写水清,方法各异。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写水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写水清。

C.人水相映,情景交融。

《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质朴炽热的爱情诗,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通过描写“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伊人形象,表现了追求爱情的怅惘及如愿以偿的愉悦。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

12《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横柯.( ) 桐.庐( ) 缥.碧( ) 轩邈.(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答案】横柯.(kē) 桐.庐(tóng) 缥.碧(piăo) 轩邈.( miăo)泠.泠作响(líng) 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yuān)(lì)【解析】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 ) 一百许.( )里猛浪若奔.( ) 蝉则千转.( )不穷水皆缥碧..( ) 横柯.( )上蔽经纶..( )世务者鸢飞戾.( )天者【答案】净:消散;许:表示约数;奔:飞奔的马;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缥碧:青白色;柯:树林的桂枝干;经纶:筹划、治理;戾:至、到达。

【解析】加点词语的解释,需依据教材,准确记忆。

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解析】“反”同“返”,返回。

4.《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字,吴兴故鄣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答案】吴均南朝叔庠吴均体【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助学理解作品。

5. 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有时见日。

B.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C. 风烟俱净。

D.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E.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F.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G.望峰息心。

【答案】C F【解析】C项“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F项“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从流漂荡,任意东西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答案】D【解析】骈句为四字或六字句,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所以D句不是。

二、阅读:(一)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 ]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猛浪若奔.(bēn)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直视无碍.(ài)C.嘤嘤成韵.(yùn)鸢飞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ào)疏.条交映(shū)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B.猿则百叫无绝.群响毕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ào)6.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并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 经纶.(lún)横柯.(kē) 鸢.飞(yuān) 戾.天(lì)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从.流飘荡从:跟、随(2)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3)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4)急湍甚.箭甚:超过(5)互相轩邈..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6)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7)鸢飞戾.天戾:至、到达(8)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在文中各找出一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四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和朱元思书》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和朱元思书》阅读练习

《与朱元思书》真题演练(五套)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 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负.势竞上 ___________ ⑵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⑶白鸥矫.翼 ___________ ⑷倘能从.我游乎 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是中有深趣矣!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一、1.⑴凭借(仗恃,依靠,依仗)⑵至(到)⑶举起(抬起,展开)⑷跟随(随从,跟着,随着)2.⑴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⑵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3.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乙文】参考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12与朱元思书课堂练习题课课练(后附答案)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12与朱元思书课堂练习题课课练(后附答案)

12*与朱元思书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与朱元思书》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孔洞,以安放竹筒。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棕熊。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7.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与朱元思书》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与朱元思书》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2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ǎo) 横.柯上蔽(hénɡ)B.夹.岸高山(jiā) 窥.谷忘反(kuī)C.猛浪若奔.(bēn) 经纶.世务(lún)D.好鸟相.鸣(xiànɡ) 鸢.飞戾天(yuān)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昼.犹昏(白天)B.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C.负.势竞上(背着)D.千山共.色(同样的)3.下列加点词语不是虚指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并且重点从异水和奇山两方面进行了描绘,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以上两空格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啭、猿叫,反衬了山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的热闹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 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同”,(2)窥谷忘反“”同“”,4.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6.从下列画线的短语中,找出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各一个,按要求填在表格内。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①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②水流缓慢,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④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⑤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⑥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梁衡《晋祠》)7.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吴兴故鄣人。

《与朱元思书》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缥.碧( ) 泠.泠作响( ) 急湍.()鸢.飞戾.天( )( )轩邈..( )( )窥.探( ) 嘤.嘤成韵( )..( )( ) 经纶答案:piǎo línɡtuānyuān lìxuān miǎo jīnɡ lún kuīyīnɡ2.(1)负势..(2)泠泠..(3)望峰息心..(4)横柯.上蔽:答案:(1)凭依(高峻的)(2(3(43.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解析:C答案:C4.吴均,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

南朝梁家。

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艺术成就较高,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文体清拔有古气”,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时人仿效,号称“体”。

本文是吴均写给的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一段的水光山色。

文笔流畅,隽永清丽。

答案:叔庠文学吴均朱元思桐庐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解析:由语境分析,C答案:C2.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解析:B、C、D答案:A3.(1(2(3(4(5(6)横柯上蔽解析:在语境中翻译词语,看词语在句子中所在的位置(是什么句子成分)参考答案:(1)(2(3(4)东西,名词作动词,随心所欲(并非实指方向)(5)奔,动词(64.(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写江流气势磅礴的:(3)写听觉感受的:。

解析:参考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5.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解析:参考答案: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试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试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水皆缥(piǎo)碧横(hénɡ)柯上蔽B. 夹(jiā)岸高山窥(kuī)谷忘反C. 猛浪若奔(bēn)经纶(lún)世务D. 好鸟相(xiànɡ)鸣鸢(yuān)飞戾天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读课文《与朱元思书》,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 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 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6.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B. 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 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昧。

C. 本文构思精巧,开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文眼”统照全篇,高度概括和赞叹了富春江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直视无碍.(ài)猛浪若奔.(bèn)B.互相轩邈.(miǎo) 经纶.世务(lún)C.急湍.甚箭(chuǎn) 窥.谷忘反(kuī)D.泠.泠作响(lín) 横柯.上蔽(kě)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D.风吹草低见牛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疏.条交映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从下列画线的短语中,找出与示例结构相同的短语各一个,按要求填在表格内。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①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②水流缓慢,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④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⑤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⑥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梁衡《晋祠》)7.学完《与朱元思书》一文后,八年级(3)班开展了以“走近富春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也来参加。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想。

材料一在1960年和1968年,富春江上游分别建造了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七里泷水电站,这两个水利工程,拦截了富春江的水,断送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江流场景。

材料二前些年富春江中大规模采沙,采沙使河床容积扩大,有些地方的河床变得像一只大碗,有了湖的特性,水速自然减缓。

材料三陆勇强在《富春江老了》一文中写道:“富春江如同一个绝色女子,上苍赋予了她上佳的容颜,却在遭受岁月沧桑后,正慢慢老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致,有小三峡之称。

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

至桐庐境内,有瑶琳溶洞、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

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比,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

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

从杭州出发,溯富春江、新安江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到千岛湖半岛上的淳安,历来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旅游风景线路。

①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上联已经模糊不清了,请你给下联配上一个合适的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②下面是某位导游的解说词,请根据语境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游客朋友们,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之间,你有什么感觉呢?1 600年前的大文学家吴均也曾来到富春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充溢了他的心胸,于是他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朋友们,你也有同感吗?欢迎您长留富春江三百年。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有:“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⑦办:具备。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蝉吟鹤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岂.徒语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清] 袁枚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

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①置酒。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注] ①瀹(yuè)茗:煮茶。

瀹,煮。

②霞裳:刘霞裳,袁枚的学生。

③对枰(píng):对弈。

枰,棋盘。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可箕踞,可偃.仰(yǎn)B.置几.席间作玩(jī)C.参.错并奏(cān)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yè)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3分)()A.纵横丈余,八窗.明净B.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酒C.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1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2)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4.文中的“九天银河”指的是________,它源于李白的诗歌《______________》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5.以精练的词句概括本文的特点。

(2分)1.B2.B3.C4.D5.B6.A.④B.⑥C.①D.②⑤7.(1)示例:现代化建设已给一些自然景观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甚至导致一些自然美景不复存在。

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经济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2)①示例:万丈见底,异水呈现猛浪态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8.(1)往高处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

(3)叫。

(4)难道。

9.(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这里已经具备。

10.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作者笔下的景物是如此美丽,让人喜爱,很明显这是因为作者对大自然极度热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还觅薜萝”“幸富菊花,偏饶竹实”等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表现了作者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参考译文][乙]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高耸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

和谐动听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这里已经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11.C12.C13.(1)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2)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

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真大啊。

14.瀑布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5.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参考译文]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

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

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

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

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

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放在案几席上玩弄。

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

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序。

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

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真大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