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_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原则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人体正常生理现象称为:阴阳调和。 人体病理现象称为:阴阳失调。 调整阴阳的法则有: 1、养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证。 2、扶阳制阴法:适用于阳虚阴盛证。 3、祛邪复阳法:适用于阴盛而致阳虚证。 4、抑阳存阴法:适用于阳盛而致阴虚证。 5、阴阳并补法:适用于阴阳互损。
二、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故能长 久”,《灵枢.本藏》说:“五脏皆坚者, 无病。” “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 “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 者不复矣”。
五脏的功能:《灵枢.本藏》说:“五脏者, 所以藏精神气血魂魄者也”,“人有五 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之重: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Fra Baidu bibliotek
医学领域里表示年龄的方法通常有时 序年龄和生物学年龄两种。时序年龄是 指出生时期的长短,即实际年龄。生物 学年龄是指组织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衰 老的程度。
医学界常按时序年龄把衰老过程划分 为三个时期:40-59岁为渐衰期,60-80岁 为衰老期,80岁以上为高岭期。但随着 人类寿命的延长,这种划分法将会发生 变化。
健康的身体,从阴阳的角度而言,必须保 持阴阳双方的平衡。《皇帝内经.素问》 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 阳匀平,以充其形,九侯者一,命曰平 人。”
保持阴阳平衡,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 点。
保健原则: 纠正阴阳偏盛偏衰:“善补阳 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补阴者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补阳者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阳互补。
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 七情可导致多种疾病。 养生保健原则:调畅情志。
六、顺应四时 四时与精神、气血、起居关系密切。
《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 须四时而适寒暑。”
养生保健原则: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应协调统一,顺应自然。
七、形神合一
形:指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五体等组织 器官,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1、衰老过程及年龄界限
衰老是一个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 的过程。衰老有两种情况:生理性衰老 和病理性衰老。
生理性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发 生于成熟期以后,全部过程连续发生, 不可逆转,具有原发性、障碍性、进行 性、普遍性。
病理性衰老:伴随着某一病理过程出现, 不具备原发性和普遍性。
养生学主要是讨论生理性衰老。然而 绝对的生理性衰老是不存在的,二者往 往同时出现。
《说文》曰:“阳,高,明也。” “阴, 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北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中说:“太极
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 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明.赵养葵在 其《医贯.阴阳论》中曰:“阴阳又各互为 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 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阐明了阴精是 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阳气必须依赖阴精 的资助。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合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 于阴阳,……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形体和精神要健全统一,形神共养。
八、动静适度
周述官《内功图说》曰:“人身阴阳也。 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 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九、葆精养气 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元气,“气者,人之根本也。” 十、避邪护正
中医养生保健
Health Care with TCM
第一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
养生学:是研究人的生命规律,衰老的机 制,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研究的内容:生命的规律;衰老的机理; 养生方法和原则。
奋斗目标:健康长寿,享尽天年。
一、阴阳互根,互生互长
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 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生命形成的特点:胚胎形成正常与否与父 母双方密切相关;胚胎的发育与母亲体 质及孕期摄养有关;奠定了人的先天素 质。
二、人类的寿限
1、人类的寿限—天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与神俱,而尽终 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法国生物学家浦丰提出生命系数学说:哺 乳动物的寿限等于生长周期乘以寿命系 数(5-7)。
美国学者海弗利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证明, 细胞传代次数多的机体寿限长,反之则 短。人类细胞传代次数为40-60代。
脾肾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作用,故曰“未 生之前,先天生后天,既生之后,后天 生先天。”
保健原则:“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 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 功,亦可居其强半”。
“土生万物”,故脾胃健、实为养生之根 本—健脾养胃。
三、经气流通,血脉和调
经脉中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使人体形成了有 机整体。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 利关节”的作用。
2、影响寿命的因素
(1)禀赋因素:父母的禀赋;父母在媾精 时精血充盈的程度;母孕期摄养的情况。
(2)社会因素:政治—决定心境;经济— 决定居住、饮食、卫生;文化—决定人 际关系。
(3)非生物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气象因 素;地理因素;环境污染;家庭环境条 件。
(4)后天调摄因素:行为、生活方式。
三、衰老的机制
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1、补气活血法; 2、理气化瘀法; 3、温经活血法
五、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1、补气法; 2、补血法; 3、补阴法; 4、补阳法;
六、综合调理,因病而异
第三章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一、生命的过程
生命形成期:指从胚胎形成到发育完成, 离开母体的全过程。
生命形成三阶段:结胚;胚形成;胚发育。
保健原则:气血必须调和通畅,脉道、水 道、谷道疏通,经络通畅—疏通经络。
四、气血充沛,津液布扬
《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 气耳。” 《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 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故气血营养物质必须充足。
养生保健原则:保精养气(精气神)。
五、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
二、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1、养形及其方法 (1)调饮食、保脾胃; (2)常运动、适劳逸; (3)适寒暑、慎起居。 2、养神及其方法 (1)摒除一切有害情绪; (2)心理和药物治疗并举。
三、协调脏腑、重在脾胃 1、协调五脏,补虚泻实; 2、协调六腑,以通为补; 3、协调脏腑,脏腑互治; 4、久病不复,调补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