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石钟山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石钟山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石钟山记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彭蠡(lǐ)鼓桴(bāo)铿然(kēng)B.磔磔(zhé)噌吰(chēng)石穴罅(xià)C.窾坎(kuǎn)鹳鹤(huān)镗鞳(tà)D.涵澹(dàn)无射(shè)栖鹘(hú)2.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临,靠近;鼓,鼓动。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聆,听。

C.汝识之乎识,知道。

D.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南声函胡B.至莫夜月明C.汝识之乎D.悟言一室之内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空中而多窍C.此世所以不传也D.自以为得其实5.下列对加粗词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以为得其实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自以为得之矣④得双石于潭上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②③④/⑤/⑥6.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今以钟磬置水中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磬”,钟、磬是古代两种重要的器具,它们各有不同的形制。

磬是用玉或石制成;钟是由饶发展演化而来的,由铜或铁制成。

B.“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丁丑”,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D.“水师”,水师包括多种含义:古代以水为名的官长;官名;水军,兵种之一;船夫;水手。

本文中的“水师”是最后一种意思。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格式已修正,已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正确答案:B。

改写:XXX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被认为是“XXX”之一。

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正确答案:B。

改写:①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蠡:li;②今以种磬置水中磬:qing;③桴止响腾,余韵XXX:fu;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kong;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硿:kong;⑥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mo;⑦磔磔云霄间磔:zha;⑧则山下皆石穴罅罅:xia;⑨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zhi;⑩噌吰者XXX之无射也射:she。

没有需要改写的内容。

3.正确答案:D。

改写:XXX然有声者。

4.正确答案:B。

改写:A.有大石当中流;B.噌吰如钟鼓不绝;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D.水何澹澹。

没有需要改写的内容。

二.填空题:5.改写:请自行填写。

6.活用现象具体解释: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然大风浪可以打破钟的平衡,但是钟不会响。

这里的“鸣”是动词,表示钟的发声。

②而此独以钟名:这里的“以钟名”是动词短语,表示以钟的名称命名。

③余自XXX:这里的“适”是动词,表示到达或者抵达。

④事不目见耳闻:这里的“目见耳闻”是名词短语,表示亲眼看到或者亲耳听到的事情。

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这里的“终不肯”是动词短语,表示坚决不会做某事。

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这里的“函梁”是名词,表示函梁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这里的“入于太庙”是动词短语,表示进入太庙。

提高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文章内容已删除,无法完成题目。

1)为什么XXX的童子惊讶于死去的鼠?答:因为之前听到橐中有声,以为是活着的鼠,但是后来发现橐中其实是空的,而且中间有一只死去的鼠。

2)XXX为什么认为这只鼠很聪明?答:因为这只鼠能够利用声音来骗人,让人误以为它还活着;并且在被困住的情况下,能够想出用死去的鼠来脱身的办法,显示出了它的聪明才智。

石钟山记练习题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答案《石钟山记》练习题答案1、C(A项中“噌吰”的“噌”应该读“chēng”,B项中“磐石”的“磐石”应该读“pán”,D项中“莫夜”的“莫”应该读“mù”)2、A(B言,用语言表达C心动,心惊D腾,传播)3、A4、B,该项中“适”应该解释为“往”5、A。

(1)(5)两处的“之”解释为“的”,(2)(3)(4)三句中的“之”是代词。

6、C7、B8、A9、D10、B。

ACD三项的通假字分别是“莫”“父”“厌”。

B项没有通假字。

11、D.“其实”的意思是“它的真相”,在现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实际上”,故选D。

12、D,加点词语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13、C。

加点字的活用情况都是名词作状语14、C,都是状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B判断句和省略句,D判断句和被动句)15、B 16、D 17、C 18、C19、①赵括曾经跟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认为他正确②假使不让赵括为将就罢了,如果一定以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③赵王也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竟最终没有杀掉她。

20、(1)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2)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3)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4)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石钟山记训练答案参考答案一、A 二、D三、1.鼓(1)振动(2)鼓(3)弹奏(4)击鼓(5)击鼓2.当(1)挡住(2)应当(3)在(4)抵挡(5)对着四、1.何(1)什么(2)怎么(3)多么(4)为什么(5)哪里2.而(1)表承接(2)表并列(3)表转折可是(4)因而(5)表修饰……地(6)表假设如果五、C 六、A 七、B 八、C 九、C 十、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鼓槌停止敲击,余音还在传扬,就以为得到(名为石钟)的缘由了。

(完整版)《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 B.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C.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D.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蠡:li②今以种磬置水中磬:qing③桴止响腾,余韵徐歇桴:fu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kong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硿:kong⑥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mo⑦磔磔云霄间磔:zha⑧则山下皆石穴罅罅:xia⑨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zhi⑩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射:sheA.①③④⑦ B.②⑤⑧⑨ C.③⑥⑦⑩ D.④⑥⑧⑨3.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有大石当中流 B。

噌吰如钟鼓不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微风鼓浪安步当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水何澹澹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徐公何能及君也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二.填空题:5.试比较《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两课的异同,填写下列表格:6.具体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提高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 」.选择题:1.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作品集。

B. 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 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C. 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D. 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 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 彭蠡之口于石钟 山焉 蠡:li② 今以种磬置水中 桴: 铿:kong硿:kong莫: mo 磔:zha 罅: xia 识:zhi 射:sheD .④⑥⑧⑨3. 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石之铿然有声者4.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大石当中流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安步当车 既接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C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二.填空题:5. 试比较《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两课的异同,填写下列表格:^23--磬:qingfu③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④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⑤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⑥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⑦ 磔磔云霄间 ⑧ 则山下皆石穴罅⑨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⑩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A.①③④⑦ B .②⑤⑧⑨C .③⑥⑦⑩ 。

噌吰如钟鼓不绝 微风鼓浪填然鼓之,兵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水何澹澹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6.具体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事不!见耳闻;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提高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选出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对着。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到……地方去。

C.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____________ 尉:做尉官。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臆:缺乏客观证据的主观想法。

2.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空中而多窍C.此世所以不传也D.自以为得其实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南声函胡B.至莫夜月明C.汝识之乎D.悟言一室之内5.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之铿然有声者B.得双石于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大声发于水上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____________ 有大石当中流D.此世所以不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是以记之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16《石钟山记》练习题 答案

16《石钟山记》练习题 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铿:kēng 莫:mù2.【答案】C解析:A项,“函胡”同“含糊”。

B项,“莫”同“暮”。

D项,“悟”同“晤”。

3.【答案】A解析:鼓:激荡。

4.【答案】B解析:A项,考:敲击。

C项,动:惊恐。

D项,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5.【答案】D解析:A项,表原因,……的原因/表示因果关系。

B项,中间是空的/天空中。

C项,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实际上,事实上。

6.【答案】C解析:①中“舟”,②中“目”“耳”,④中“侧”,⑧中“兄”,均为名词作状语。

⑦中“箕畚”名词用作动词。

③⑤⑥三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

7.【答案】B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8.【答案】A解析:A项,干支纪年是用天干和地支配合来纪年的,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

二、情景式默写1.《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石钟山记》记载,苏轼为了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与儿子一起泛舟绝壁下,见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石头形状怪异,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

3.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4.苏轼《石钟山记》中写“栖鹘”动态的两个句子是: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5.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特征。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表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尤为可贵的是,苏轼追求人生理想,宠辱不惊,高洁自持,即便是在被贬中,也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写那样,仍然透出冲天的豪气;虽说其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似乎包含些许颓废的意味,然而综观苏轼这一时期的创作,像《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于人生挫折处的从容、乐观与豁达仍然是其精神的主流,更成为后世文人墨客题咏自勉的题材。

12 石钟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2 石钟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2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2 石钟山记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彭蠡(lǐ)___鼓桴(bāo)铿然(kēng)B.磔磔(zhé)噌吰(chēng)石穴罅(xià)C.窾坎(kuǎn)鹳鹤(huān)镗鞳(tà)D.涵澹(dàn)无射(shè)栖鹘(hú)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D.此余之所得也4.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5.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现在把钟磬置于水中,虽然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B.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译: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得名的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译:郦道元的看法;几乎和我一样,而且说得不详细。

D.此世所以不传也。

译: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凭借。

二、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用反问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2)《石钟山记》中,作者交代写这篇记的原因的两句是“,___ "。

(3)《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造成自己与郦道元的观点异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4)《石钟山记》中,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持怀疑态度: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而对于李渤的观点,则说“",颇耐人寻味。

石钟山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石钟山记基础巩固•站起,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桴止响腾(fú)无射(shè)B.栖鹘(hú)磔磔(zhè).石穴罅(xià)窾(kuǎn)坎镗鞳(tà)D.汝识之乎(shí)噌吰(shēnɡ)答案:解析:A项“射”应读“yì”;B项“磔”应读“zhé”;D 项“识”应读“zhì”,“噌”应读“chēnɡ”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自以为得其实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自以为得之矣④得双石于潭上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③⑤/④/⑥.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解析:①③④⑤,得到;②能够;⑥心得。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答案:D解析:A、B、三项均为词类活用,D项没有活用。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答案:B解析:A项“莫”通“暮”;项“函胡”通“含糊”;D 项“识”通“志”。

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余之所得也答案:解析:A、B、D三项判断句;项倒装句。

6.诵读时,语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有大石/当中/流B.有大石/当/中流.有/大石/当中流 D.有/大石/当/中流答案:B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字,完成7—10题。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②送之至湖口③徐而察之④汝识之乎⑤周景王之无射也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2.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今以钟磬置水中3.对原文第2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在绝壁下,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令人感觉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石钟山命名的来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B.汝识之乎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D.早缫而绪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空中而多窍C.此世所以不传也D.自以为得其实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

B.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C.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D.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2.A3.A.B.C.D.4.A.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水何澹澹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徐公何能及君也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二.填空题:5.6.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7.A.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或师焉,或否焉8.ABCD9.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③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④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⑤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1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D。

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石钟山记》检测题答案解析

《石钟山记》检测题答案解析

《石钟山记》检测题(100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0分)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面临2、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寻访3、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响亮高扬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也许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6、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到7、噌如钟鼓不绝.断绝停歇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挡在10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11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先前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没有谁13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用语言文字表述,记载1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斧子它的真相15自以为得其实..二、翻译下列句子(40分)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

3、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

4、枹止响腾,馀韵徐歇鼓槌的敲击停止了,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6、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呀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的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8、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9、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我仔细的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10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三、选择题(30分)1、与“郦元以为下.临深潭”词法相同的一项是:(C)A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B烛之武退.秦师C朝.济而夕.设版焉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都是名作状2、与“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词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晋军.函陵,秦军汜南C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D浴.乎沂,风.乎舞雩都是使动3、与“而此独以钟名.”词法相同的一项是(C)A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B渔人甚异.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都是名作动4、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A而大声发于水上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判断句,其他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5、与“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夫晋,何厌之有 D此世所以不传也都是宾语前置句6、与“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又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D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都是判断句7、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A居则曰:不吾知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今王鼓乐于此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都是判断句8、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都是“竟然,却”9与“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者C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都是转折。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扣而聆之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D .便要还家解析:A 项,“扣”同“叩”;C 项,“函胡”同“含糊”;D 项,“要”同“邀”。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是.说也,人常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解析:A 项,“搏”分别是“拍打”与“攻击”。

C 项,“殆”分别是“大概”与“失败”。

D 项,“鼓”分别是“掀动”和“弹奏”。

B 项,“是”都是“这,这样”的意思。

答案:B3.比较下列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②而.言之不详 ③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④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A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B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解析:①表承接关系,②表转折关系,③表并列关系,④表因果关系。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解析:A项,舟:名词作状语,乘船。

B项,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

C项,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D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D.此余之所得也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

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C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石钟山记》测试

《石钟山记》测试
• 1.文章第一节作用何在? • 答:列出郦道元和李渤两种石钟山得名观
点,表达自己的疑问,为下文进行实地考 察做铺垫。 • 2.文中写了苏轼三次“笑”,有何不同? • 答:第一次笑是印证了李渤观点错误之后 的讥笑;第二次是求得真相之后的开心和 得意之笑;第三次是评论结束后对李渤的 嘲笑。
• 3.第二节作者写环境有何作用? • 答:主要突出了环境的阴森恐怖,目的在于营造考
《石钟山记》测试
一.基础了解
• 1.本文作者
,字



• 2.本文的体裁是 三节分别运用 们之间的关系是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

和 。他

• 答案:
• 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
• 2.游记;议论+记叙描写+议论;他们之间的关 系是:叙议结合,叙为议论做铺垫,以是叙的
升华与归宿。
二.字词理解
• 一)解释蓝体字的词。 •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 2.扣而聆之 • 3.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 4.余尤疑之 • 5.所在皆是也 •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7.至莫夜月明
• 4.下列“焉”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 B.硿硿焉 • C.微波入焉 • D.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5.下列“其”不属于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
• A.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C.而臆断其有无 • D.自以为得其实
三.问题解答

• A.下临深潭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C.大石侧立千尺 D.事不目见耳闻
• 2.下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空中而多窍 B.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基础知识达标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2石钟山记【基础知识.达标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记》中记载:《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

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

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

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

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由上文可知,李渤的考察有两点是苏轼所不及的,其一是“跻崖穿洞”,特别是“穿洞”,苏轼没有进行该项考察。

李渤所“遇”的“双石”,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苏轼已无缘得见了。

所以苏轼对山体的石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更不用说深刻印象了。

其二是李渤“不耻下问”地“询诸水滨”,苏轼却没有找“渔工水师”进行调查,大概认为他们“虽知而不能言”。

李渤从“土著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还“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

李渤的观点不能说失之臆断和草率,李渤的表现岂可讥之为“陋”乎?!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三秦大地广为流传一句话:“听了秦腔,肉酒不香。

”B.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悔不当初,这时候总是需要运用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C.《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选文的论证极具说服力,请问其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文中画波浪线句可改为“李渤从‘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A.三秦大地广为流传一句话:“听了秦腔,肉酒不香。

”B.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悔不当初,这时候总是需要运用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C.《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选文的论证极具说服力,请问其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文中画波浪线句可改为“李渤从‘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二、文言小题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臆断..其有无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C.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绝:陡峭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考证三、小阅读5.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四、文言文阅读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

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

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

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

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

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

此恐不然。

天下水中之山多矣。

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

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途径蜿蜒如龙。

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

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

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

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

蝙蝠大如扇。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

石钟山记复习卷附答案

石钟山记复习卷附答案

石钟山记复习卷附答案《石钟山记》复习卷(附答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一、填空1.苏轼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

创豪放派词风。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

2?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

和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三苏父子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三、在下列各组加带点的词中,选出意义相同的句子。

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3?作者探求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方法是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知事情的真相二、解释加带点的词的含义。

1、微风鼓浪(振动)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5、北音清越(高扬) 7、所在皆是也(这样) 9、余尤疑之(更加)到实地探访,作者由此得出的感悟是只有(用自己的话概括)2、水石相搏(击、拍) 4、扣而聆之(敲击) 6桴止响腾(传播)8是琨也,人常疑之(这个说法)1. A.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之)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表停顿也)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难道)J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A G 同,B H 同,D F 同,E J 同)四、翻译句子。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敲后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五、第一段的作用是: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为下文写“察” 作铺垫的。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

能力操练题库【追踪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相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

B.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创始了豪迈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C.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D.苏轼被后代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

2.以下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蠡: li①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②今以种磬置水中磬: qing③桴止响腾,余韵徐歇桴: fu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 kong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硿: kong⑥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 mo⑦磔磔云霄间磔: zha⑧则山下皆石穴罅罅: xia⑨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 zhi⑩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射: sheA .①③④⑦B.②⑤⑧⑨C.③⑥⑦⑩D.④⑥⑧⑨3.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4.以下加点词语含义各不同样的一组是:A .有大石中间流B。

噌吰如钟鼓不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细风鼓浪安步当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D.水何澹澹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徐公何能及君也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必二.填空题:5.试比较《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两课的异同,填写以下表格:篇名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项目内同容异结同构异写同法异6.详细解说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①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士医生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提升试题】三.阅读下文达成7-10 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钟山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
基础巩固•站起,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桴止响腾(fú)无射(shè)
B.栖鹘(hú)磔磔(zhè)
.石穴罅(xià)窾(kuǎn)坎镗鞳(tà)
D.汝识之乎(shí)噌吰(shēnɡ)
答案:
解析:A项“射”应读“yì”;B项“磔”应读“zhé”;D 项“识”应读“zhì”,“噌”应读“chēnɡ”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自以为得其实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自以为得之矣④得双石于潭上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③⑤/④/⑥
.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解析:①③④⑤,得到;②能够;⑥心得。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答案:D
解析:A、B、三项均为词类活用,D项没有活用。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答案:B
解析:A项“莫”通“暮”;项“函胡”通“含糊”;D 项“识”通“志”。

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
解析:A、B、D三项判断句;项倒装句。

6.诵读时,语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大石/当中/流
B.有大石/当/中流
.有/大石/当中流 D.有/大石/当/中流
答案:B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7—10题。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 D.
答案:
8.下面四个“笑”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固笑而不信也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因笑谓迈曰④而笑李渤之陋也
A.①心中感到可笑②干笑③高兴地笑④讥笑
B.①讥笑②大笑③会意地笑④嘲笑
.①不以为然地笑②喜笑③得意地笑④讥笑
D.①讥笑②干笑③苦笑④嘲笑
答案:A
9.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选出正确的一项()
A.孤寂清冷
B.僻远幽静 .奇险怪异 D.阴森可怖
答案:D
10.对夜游石钟山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中用了“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贴切的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些拟声词又都是联绵词,读起朗朗上口。

.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作者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表明了他深信自己通过实践已找到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

答案: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1—15题。

喜雨亭记注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名,吾
以名吾亭。


注: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到凤翔府任签判。

喜雨亭在凤翔府城东北。

开头说明命名之由,也指明了的主旨,扣一“喜”字而写。

第二段主要写“雨”,带出“亭”,后两段写游亭之感。

全写透一个“喜”字,得雨之喜,建亭之喜,而喜中流露出的却是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无枯燥说教之感,充满了轻松幽默。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B.
. D.
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代词;项都是介词;D项都是介词。

B项,恰好/往。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弥月不雨弥:满。

B.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南边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滋:滋长。

D.岁月荐饥岁:每年。

答案:D
解析:D项,岁:一年。

13.下列四句加点的词,与“五日不雨可乎”中的“雨”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范增数目项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天下云集响应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雨”和A、B、三项的“名”“目”“事”都是名词作动词,D项“云”是名词作状语。

14.下列四句判断阐明以“喜”命亭的主要用意,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霖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与此融为一体,故以“喜”命亭。

B.因雨适时,会得到丰收,国泰民安,故以“喜”命亭。

.作者能与朋友在亭子上游玩,故以“喜”命亭。

D.邀请客人,亭子上饮酒欢庆,故以“喜”命亭。

答案:A
15.翻译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一连下了三天雨,这是谁的功劳?百姓们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个力量,归功于皇上;皇上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能给它命名,我就用“喜雨”称呼我的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