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村志横排竖写的原则
村志横排竖写的原则第三节“横排竖写”的原则“横排竖写”“事以类聚”是方志记述事物的又一重要基本原则。
村志是区县志的延伸,是方志家族的一部分,自然也必须坚持横排竖写的原则。
一、村志中的横排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如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等并列关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从事物发端到现在。
历代的志书,对记述事物的“横排”和“事以类聚”都曾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
宋代规定,“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
”明代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规定,志书应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诗文、杂志等目。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先后颁发了《修志事例概要》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对志书记述事物横排竖写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2008年9月1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地方志书质量》的通知。
在以上法规以及一些有关地方志的条例规定中也都确定了方志横排竖写的规则。
在长期的方志编纂实践中,方志体例经过了几次大的发展与蜕变,从准确地记述一地包罗万象的自然及社会现象出发,人们最终确定了横排门类、竖写内容的基本体例形式。
这一体例形式的确立,有利于修志者把复杂的记述对象(事物)条分缕析,从其各个组成部分、各个侧面作详尽的、具体的记述,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实现纵横两个系统的结合。
因此,村志也应当坚持横排竖写的基本原则。
其分类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村志的记述对象出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一般原理,在做到内容归属得当的前提下,求得志书章节分类的大体合理,相对均衡,突出特色,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教条。
村志编写纲目
村志编写纲目标题:村志编写纲目文章简介:本文将重点介绍村志编写的纲目,包括纲目的组织结构、内容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编写一篇清晰、流畅的村志。
正文:一、纲目的组织结构村志是对一个村庄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呈现的书籍。
为了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一个村庄的各个方面,村志的编写需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1.封面和扉页:包括村志名称、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2.目录:列出各个章节的标题和页码,方便读者了解村志的内容结构。
3.序言:介绍村志的编写目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4.村庄概况:包括村庄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情况等基本信息。
5.文化遗产:介绍村庄的传统文化、名人故事、民间艺术等方面。
6.社会组织:记录村庄的社区组织、村民自治、社会公益等方面。
7.经济发展:介绍村庄的主要产业、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
8.村风民俗:记录村庄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传说等方面。
9.教育卫生:介绍村庄的学校、医疗资源、健康状况等方面。
10.环境保护:记录村庄的环境状况、生态保护、绿化建设等方面。
11.发展规划:展望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12.结语:总结全文,表达对村庄的热爱和祝福。
13.参考资料:列出村志编写过程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档案资料等。
二、内容要点在村志编写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点:1.遵循事实真实原则:村志的内容要真实可信,不夸大、不虚构。
2.重点突出:根据村庄的特点,突出其独特之处,如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等。
3.图文并茂:通过插图、照片等形式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4.多样化的资料:收集各种资料,如采访村民、查阅档案、调研等。
5.简明扼要:语言简练、句子通顺,避免冗长的描述和重复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在村志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点:1.版权侵权:不使用他人作品、图片等,或者遵循版权规定并注明出处。
2.广告信息:村志内容中不能添加任何与正文无关的广告信息或网址链接。
村志编纂工程实施方案
村志编纂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村志是记录村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村志编纂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推动村志编纂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梳理村庄历史、整理村民风土人情的基础上,编纂出一部生动、详实、全面的村志,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工作内容。
1. 确定编纂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志编纂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村庄历史、地理特点、村民生活、传统习俗等。
2. 组织编纂队伍,成立村志编纂工作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编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调查资料搜集,通过走访村民、查阅档案、调研田野等方式,搜集和整理与村志编纂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4. 撰写材料整理,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和加工,撰写村志内容的初稿。
5. 审定定稿,由专业人员对初稿进行审定,确保村志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6. 排版印刷,对定稿进行排版设计,选择适当的印刷方式,制作成册。
7.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村志展览、出版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村志,提升村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工作原则。
1.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编纂内容和形式,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个性。
2. 全员参与,鼓励村民和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村志编纂工作,形成多方合力,确保村志编纂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3. 保护隐私,在搜集材料和撰写内容时,尊重村民的隐私权,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4. 审慎求证,对于历史资料和传统习俗等内容,要审慎求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工作保障。
1. 资金保障,村志编纂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要确保编纂工作的经费来源和使用得到合理安排。
2. 政策支持,村志编纂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可予以政策支持和扶持。
3. 专业指导,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指导,提供专业性支持。
中国名村志丛书编纂规范-中国地方志
附件4:中国名村志丛书编纂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名村志丛书收入各志编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丛书编纂实际,制定本编纂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志书使用记述体,以现代语体文表述。
要求文风严谨、朴实、简洁,可读性强,行文流畅,内容表述准确、清楚。
文字、标点、专有名词、术语、时间、数字、计量单位、注释、引文、图照表等使用精确。
第二章标题、目录第三条全志按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排列。
类目、分目、条目标题前不加序号,条目以下不设标题。
第四条各志目录编到“条目”一级。
第三章文字、标点第五条除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规范汉字,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个别冷僻字加注音。
异体词用法参照2002年3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试行)。
第六条外文字母一律按印刷体书写,易混淆时须注明语种(如法文、英文等)。
第七条标点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2011年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使用。
连接号的使用:表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一般用一字线“—”连接,如“1991—1992年”“北京—上海”,但前后时间单位不对等的用“至”,如“1978年2月至1985年4月”。
表示数值的范围,用浪纹连接号“~”,如“30~50米”“30万~50万米”“20%~30%”“15~30℃”。
表示化合物名称、表格插图编号、复合名词、产品型号等,中间用占半个字位的短横线“-”连接,如“表1-1”“吐鲁番-哈密盆地”“WZ-10直升机”“让-雅克·卢梭”“盎格鲁-撒克逊人”。
第四章专有名词、术语第八条较长的专有名词(如文件、会议、公报、组织机构名称等)多次出现,在第一次出现时必须使用全称,并括注简称,再次出现时可用简称。
第九条简称必须规范。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简称“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不简称“党中央”;“中共十五大”不简称“党的十五大”或“十五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简称“入世”。
名镇名村志编修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陈华2017-
该志概述全文4000字左右,除引言(沿革、区位、人
口、面积、经济实力)、结尾外,分5个部分,且每个部分 用一句诗来概括特点,分别是“广厦层楼气象雄,城乡一体 显宏崇”(城乡建设)、“昔年维新铸鼎处,今朝亿万工贸 城”(工业)、“三秋泽国鲈鱼美,十里林塘橘柚香”(农
泽国第一条公路”,“ 台州农业职业学校”宜改为
“创办台州农业职业学校” ,“逢儒中学”宜改为 “创办逢儒中学”,“联产承包责任制”宜改为“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是记述要具体、完整。
大事纪略不同于大事记或者大事年表,要记述
前因后果以及主要过程。目前部分镇志的大事纪略
,许多都是一二句话,不足百字。
(6)方言土语:方言的内容很多、也很专业,
传统志书所记篇幅很多,但是作为名镇志,不要求
记载语音、语法等,只记常用的方言词汇即可。俗
语、谚语、歇后语要选择有本地特色的收录。 (7)山歌民谣:要选地方特色明显、流传度较 高、有代表性的收录。篇幅也不宜过长。
4.人
物
(1)要收录有影响、有事迹、有贡献的人物,
页有1.2幅图照。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志书。
有的镇志人物、大事纪略、附录配有部分图照
,比如:《枫泾镇志》《虎门镇志》《钱清镇志》
《周庄镇志》,《甪直镇志》部分人物配有照片或
者画像(肖像照或者事迹照),《周庄镇志》《虎 门镇志》《甪直镇志》的大事纪略全部或者部分条 目配有图片,《枫泾镇志》的附录也有图片。
业)、“泽水回环六七里,中流拥出一廛市”(商贸)、“
水乡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传千年”(人文)。也没有引经 据点,没有文白相夹,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可读性很强 。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把握重大事件,鉴别历史资料,科学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要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
4、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二)必须严守志体一是记述要真实,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妄加分析。
在一些方志初稿中,当记述某一事件时,首先分析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条件,再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写成了史体。
二是要反映规律,但不要总结规律。
只以科学的方法,把各行业各事物的原本始末记述清楚,其中就包含了规律,即使所谓寓规律于记事之中。
研究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志书的任务,而是专门学科、专门论著的任务。
三是只记事业本身,不作专业知识介绍。
编写地方志只需把每一行业、每项事业的发展脉络记述清楚即可,即使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业,也不必作专业知识介绍。
四是重在自身行业或事业记述,不记或尽量少记有间接关系的事物。
五是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即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不能把事物记成死的静态的东西。
六是要采取点面结合的记述方法,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如对公路桥染的记述,先对总的建设情况作全面记述,再分别对一些有特点的桥梁予以介绍。
七是要图文并茂。
(三)必须采用史笔史笔也称秉笔直书,是史志家直言记载史实的一种笔法。
采用史笔主要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文字表述要用史笔。
文字表述采用史笔是对新方志编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方面语言要简明、准确、流畅,文字要精练、朴实无华。
行文中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坚决摒弃浮词,不堆砌辞藻,不故弄玄虚,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
村志编写的基本要求
村志编写的基本要求
乡村志是关于乡村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乡村基本情况的记载,是乡村
新建或改造过程中对乡村发展轨迹记录的重要依据。
编写乡村志,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一、整体篇章结构要清晰,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
二、从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乡村进行全面形象化描述,并按小至县、镇、乡、村、组、社等多级分解,定位具体点。
三、乡村志中对村史、村情、村民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尤其要考虑近年发生的重大
历史事件,要深入地把握和阐述乡村精神内涵与发展方向,融入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实践。
四、编写乡村志要求文字文明,可参考历史、文献、民间记载、新闻等现成资料,以
准确可信的口供历史记录为准则,依据时代变化和地域差异,全面准确考证事实,表述具
有深度和权威。
五、乡村志的编写要规范,严禁抹去历史真相和乡土情怀,要认真记录历史、地理、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子孙后代可以看清乡村发展史并发挥乡土文化传承的作用。
怎样写村志
怎样写村志一,什么是“志”?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
“方”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
志书,是记述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性著述。
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
“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涌训》,即:"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方志记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是“横排竖写”,“事以类聚”。
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如工农商学兵,并列关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从事物发端到现在。
历代的志书,对记述事物的“横排”和“事以类聚”,都曾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
宋代,“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
”明代,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规定,志书应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诗文、杂志等目。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发了《修志事例概要》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虽然对记述事物没有具体规定,但1945年顾颉刚和傅振伦主持编修的《北碚志》,许多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都参加编修。
二、志和史的区别1、史远而志近。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
史是后代人写的,志是当代人写的。
2、史专而志广。
史体,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志体,记载现状,反映规律,只记载不论述。
3、史简而志繁。
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
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史记善恶,志重表扬。
史命彰善瘅恶,有褒有贬;志笔唯善垂训,有褒无贬。
5,史主论述,志著广征。
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
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
6,史是一人写,志由众人成。
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
《村志》概述范文
《村志》概述范文引言概述:《村志》是一种记录和反映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和研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村志》的概述。
正文内容:1. 《村志》的定义和作用1.1 《村志》的定义:《村志》是一种记录和反映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1.2 《村志》的作用:《村志》不仅可以记录和保存农村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为农村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村志》的内容和编写要求2.1 《村志》的内容:《村志》的内容包括村庄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2.2 《村志》的编写要求:《村志》的编写要求准确、详实、全面,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编写。
3. 《村志》的编写流程和方法3.1 《村志》的编写流程:《村志》的编写流程包括资料搜集、整理、编写、编辑、校对等多个环节。
3.2 《村志》的编写方法:《村志》的编写方法可以采用分章节、分主题的方式进行,同时可以结合图片、表格等形式进行辅助描述。
4. 《村志》的应用与推广4.1 《村志》的应用:《村志》可以应用于农村规划、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4.2 《村志》的推广: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广《村志》的编写和应用,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
5. 《村志》的挑战和发展趋势5.1 《村志》的挑战:《村志》的编写面临资料不全、编写人员不足等挑战。
5.2 《村志》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村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农村的发展历程。
总结:综上所述,《村志》作为一种记录和反映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和研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写《村志》时,需要准确、详实、全面地记录村庄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编写。
通过推广《村志》的编写和应用,可以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
志书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志书编纂的一些新认识经过近30年的奋斗,全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编纂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二轮编纂正在启动。
伴随着修志实践,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不论是关于修志的目的和意义,还是修志的原则和方法,一些新的见解不断展现,有的已系统化并上升为创新型理论,反过来指导修志实践;有的虽未成篇成套,但其观点已在方志界形成共识;有的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但在局部地区已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志书工作的深入开展。
现就其中一些新见解谈点体会。
一、修志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国家软实力这个概念,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其内涵主要是国民的综合素质、国家的创新能力、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制度的激励、规范和协调能力等,其核心是文化的实力、活力和影响力。
它是相对于军事、经济、科技、人口和资源等硬实力而言的,已被许多国家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发展战略和计划当中。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志书编纂是对特定地域或部门单位历史文化的集聚和梳理,是对现代文化的汇总和提高。
其记述内容的原始性、丰富性、系统性、全面性是其它体裁的著述难以企及的,可以说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离不开挖掘、提高祖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离不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梳理和总结,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养分;离不开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洋为中用中充实我们的文化宝库,增强我国文化的创造力。
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础性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提炼,也正是地方志编纂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
还应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扩大。
农牧社会时期,国家的实力主要看人口规模和对土地的占有;工业社会时期,主要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进入信息社会时期,文化逐步占据了主要位置,渗透、引导并制约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志书编纂原则
志书编纂原则
摘要:
一、志书编纂原则的概述
二、志书的真实性原则
三、志书的全面性原则
四、志书的系统性原则
五、志书的持续性原则
六、志书的创新性原则
正文:
志书编纂原则是编写志书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志书是一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因此,在编纂志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志书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同时也要保证志书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创新性。
志书的真实性原则是志书编纂的首要原则。
志书必须真实记录历史事件、人物、事物和现象,不能虚构、夸大或缩小事实。
在记录历史事件时,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声音,不能片面、主观地描述历史。
志书的全面性原则是确保志书内容的完整性和广泛性。
志书应该包括所有相关领域和方面的内容,不仅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还要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人口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
在记录历史事件和事物时,应该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确保志书的完整性和广泛性。
志书的系统性原则是确保志书内容的组织结构合理、清晰、严谨。
志书应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主题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
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确保志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志书的持续性原则是确保志书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志书应该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应该注重资料的搜集和保存,确保志书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镇村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镇村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最新)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真实、客观地记述全镇、各村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改革开放成果,使编纂的全镇、各村志,成为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资料性和权威性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更好地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依法修志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明确和落实修志工作职责,强化问责,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修志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构建修志工作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存真求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及经验教训,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志为鉴,资政育人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三)坚持质量第一一是观点正确,符合编纂指导思想,符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涉外、保密及民族、宗教政策的有关规定。
二是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无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详略得当。
三是体例完备严谨,篇目分类科学、门类合理,归属得当。
四是行文规范,表述准确,简练流畅。
三、组织机构(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业志征编机构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镇修志编志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实修志编志工作队伍,落实修志编志工作经费。
为确保编修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X镇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略(二)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充实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年轻人员和具有一定业务专长的骨干力量进入编志队伍,加强对编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培训。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按照X年8月全县镇(街)村志编修工作现场推进会议要求,结合我镇情况,本镇所辖22个行政村,X年全面启动编修工作,计划于2019年底基本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动员阶段(X年9月1日-9月30日)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编修工作动员会,营造修志的舆论氛围,为编纂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志书编纂原则 -回复
志书编纂原则-回复什么是志书编纂原则?志书编纂原则是指在编纂志书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志书是指记录和总结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时间段内的人物芳名、事迹和业绩的书籍,通常是由相关学者和专家团队共同编纂完成。
志书的编纂原则是确保志书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读性的基础。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什么是志书编纂原则,并探讨志书编纂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一步:明确编纂的目标和范围在开始编纂志书之前,需要明确编纂的目标和范围。
志书的目标可以是记录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时间段内的人物、事迹和业绩;志书的范围可以是国内外的相关人物,也可以是某一具体地区或某一特定行业的人物。
明确编纂的目标和范围有助于编纂者在后续的工作中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避免不必要的篇幅扩展和目标范围的混淆。
第二步:收集和整理材料志书编纂的第二个关键步骤是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
编纂者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采访受访者、查看公开文献和资料等方式,收集到相关的人物事迹和业绩的资料。
然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编纂者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材料的整理和管理,方便后续的查找和使用。
第三步:核实和验证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后,编纂者需要进行资料的核实和验证。
这是确保志书准确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步骤之一。
编纂者可以通过核实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比对不同来源之间的差异,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如果遇到争议或疑点,编纂者可以采取更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步:编写和审定志书内容在对资料进行核实和验证后,编纂者可以开始编写志书的内容。
志书的内容包括人物的传记、事迹和业绩等信息。
编写过程中,编纂者需要确保内容的客观、准确和简洁。
同时,还需要遵循专业术语的使用和避免个人偏见的介入。
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内容的审定和校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五步:排版和编辑志书在编写和审定内容后,志书需要进行排版和编辑。
排版主要包括章节的划分、标题的设定、文字的排列和图表的插入等工作。
编纂村志要遵循“六项原则”
编纂村志要遵循“六项原则”张兆忠【2007年11月,本文发表在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莱芜地方志丛书《莱芜古今》第二辑,第41—49页。
】[摘要]村志是地方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编纂村志在富裕起来的农村方兴未艾。
新形势下,编纂村志要遵循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以人为本、以微著显、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六项原则。
[关键词]村志编纂原则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村志是地方志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现存的1949年以前编纂的地方志有8200多种,其中乡、镇、村、里志160多种。
①虽然村志占的比重很小,但是不乏凤毛鳞角之作。
如安徽贵池杏花村人郎遂,历时11年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编纂完成的《杏花村志》,是收录《四库全书》的唯一一部村志。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泰民安,编纂村志在富裕起来的农村方兴未艾,并且成为一种新时尚。
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01年底,已出版乡(镇)、村志532部。
③编纂村志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探讨。
村志的编纂原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编纂村志要遵循“六项原则”。
其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编纂社会主义新村志,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村的自然和社会的现状与历史,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因此,实事求是是编纂村志的根本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如:在收集资料方面,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就要坚持以收集档案、文献为主,以收集口述性、回忆性资料为辅。
资料是编纂村志之本。
收集资料是编纂村志的基础性工作。
档案是编纂村志的第一手材料。
目前,各级档案馆特别是县级档案馆馆藏已形成规模,乡镇档案管理日趋规范,村级档案普遍建立起来,为编纂村志奠定了坚实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
志稿撰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步骤
志稿撰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步骤志稿撰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步骤志稿撰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因为志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志书篇目的设置和资料收集,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志稿的撰写。
志稿撰写的基本方法志稿撰写是志书编纂的关键环节,从具体的撰写过程看,应遵循以下基本的方法。
1、确定竖写单元。
横分门类不可能将事物分到极限,在撰写初稿时至于分到哪个层次合适,不是由编纂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该竖写单元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
由于事物之间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方面有所不同,决定了竖写单元不可能也不应该确定在同一个层次上。
但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做到不损害事物的整体性、联系性,既要便于志稿的编写,还要看资料是否能支撑起来。
无论是横排到节,还是到目、细目,这个横排的最后层次就是竖写的起点。
2、选择竖写的形式。
如何记好竖写单元,要根据不同的记述内容选择不同的记述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依时分阶段撰写式。
它按时序顺写,分阶段记述,重写起点、转折点和现状,对现状常常全面展开以记述各方面的情况。
这是竖写的基本形式,也称“纵写一条线,横陈一大片”。
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变化标志的事物。
具体写法是,从续志上限或适当上溯,按照时间顺序将志书断限内的事业、事物暗分成若干个阶段记述,阶段的发展主线不断,各阶段的转折点则运用标志性资料、典型数据、主要数据予以突出记述。
首先,写好起点。
写好起点,就是要准确反映本专业历史之初或志书上限之初的面目,交待好事物的“来龙”,为下一步写好它的“去脉”做好铺垫。
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溯历史前源。
就是把与该竖写单元内容密切相关,但在时间上却属于断限前的事情作简要的追述,实际上就是与前志的衔接问题。
二是交待好原因和背景。
原因和背景二者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如我们在记一项工作时,需要先交待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或根据哪个上级文件精神,或根据哪一位领导的指示,或贯彻什么会议的决定,或根据哪一方面的需要等等。
欲精其志先精其目--浅谈村志篇目设计创新
欲精其志先精其目--浅谈村志篇目设计创新一、指导思想:二、设计原则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横是指按照事物的性质分类记述,叫分类。
纵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叫分期。
横向,门类齐全,该有的一个不能缺;纵向,从头到尾、从古至今、从发端到现在。
横排为主,先横后纵,即先分类后分期。
归属得当,分类得法,排列科学,先后有序;点面结合,宏微相织;具备个性,特色鲜明;各体并用,有机结合;执简驭繁,精拟标题。
三、设计依据。
编修村志要追溯至建置之始.事物发端。
其期限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这期间。
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农业市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业科技、农业信息等。
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崂山区农村发生的变化更为明显。
所以篇目设计不仅要归属得当.标题鲜明,排列有序,更要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四、排列原则村志排列顺序是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
村志一般设地理环境、建制、人口变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民兵兵役、村民委员会、农业、副业、工业、教育卫生、精神文明建设、人物、村民生活、习俗、方言谚语等。
五、设计要领1、全。
即从横向方面力求做到:门类齐全,尽其所有,无所不包,使其成为村民工作的百科全书。
同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能包罗万象,又能全而不泛;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简而不遗;既能兼收并蓄又无混淆。
在实际操作时采取详独略同的方法,即对有特点的东西详记,对有共性的东西简记、少记或不记。
比如,各类教育、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等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和重点工作,应重点记述;而各行各业都存在的一般性的共性的东西如教育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则不予记述;将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渗透其中,党团和群众组织、国防教育等内容简略记述。
同时,用齐用足各种体裁,并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严。
严谨、科学。
一是分类合理,归属得当。
二是各篇、目、子目、细目设置关系明确,篇幅安排比例适当,既突出重点和特色,又增大涵盖面。
村志编撰大纲
村志编撰大纲一、前言1.编撰目的:阐述村志编撰的意义和目的,说明对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编撰原则:明确编撰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包括历史真实性、文化传承性、时代性等。
二、村落概述1.地理位置:描述村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
2.历史沿革:梳理村落的历史沿革,包括建村时间、历史变迁等。
3.人口结构:介绍村落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等。
三、村落文化1.传统建筑:介绍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包括建筑风格、建筑特色、历史价值等。
2.民俗风情:描述村落的民俗风情,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民间音乐等。
四、村落经济1.农业经济:介绍村落的农业经济,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值等。
2.非农经济:介绍村落的非农经济,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3.经济发展历程:梳理村落的经济发展历程,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
五、村落社会1.教育事业:介绍村落的教育事业,包括学校建设、教育水平等。
2.医疗卫生:介绍村落的医疗卫生事业,包括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等。
3.社会福利:介绍村落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
六、村落人物1.历史人物:介绍村落中的历史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经济人物等。
2.现代人物:介绍村落中的现代人物,包括优秀企业家、文化名人、社会贤达等。
七、村落风景1.自然景观:介绍村落中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林木、花卉等。
2.人文景观:介绍村落中的人文景观,包括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
八、结语1.总结:总结村志编撰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强调村志编撰的重要性和意义。
2.展望:展望村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是村志编撰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关于编写村史村志的几个问题
关于编写村史村志的几个问题一、编史修志的基本常识(一)何谓史,何谓志史,就是历史,就是过去。
按汉语词典的解释有四:一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二是过去的事实,三是过去事实的记载,四是指历史学。
志,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是史学典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史(指正史)与志的异同史和志都是历史事实的记载,不同的地方,是记载方法不同。
1、一般正史的写法是竖分横写,而志是横分竖写。
所谓史的竖分横写,就是把所要记载的整个历史时期划分为若干个时段,然后分别记载在各个时段里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湘潭县史志办编写的1921—1978年的《中共湘潭县历史》就划分了8个时段: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志的横分竖写,就是把一个地方要记载的整个时间段里发生的各种历史事实,按事以类从的原则划分为平行的若干门类,一般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
门类下面又分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类构成编、章、节、目,层层相辖。
然后按时间顺序从上限时间记起,一直记到下限时止。
2、编史的作者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褒贬,发表议论。
而修志的作者则是述而不论,只能把褒贬寓于对事物的记述之中,不能直接发表议论。
(三)、史书和志书的分类1、史书的分类有多种,一般的有(1)正史:官修,历史上的二十四史,清史稿都是正史。
现在史志部门出的史书,如县史志办出的《中共湘潭县历史》等也是正史。
如果乡镇、村主持编写乡镇史、村史,国家史志部门没有规定,依我个人意见也列应入正史,也是官修。
(2)野史:除正史以外,一切史书的通称。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书是为皇权服务的,叫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何谓“兴替”?就是改朝换代。
皇帝及臣子们读史就是总结前朝灭亡,后朝接替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为巩固当朝皇权服务。
历史与广大老百姓无关。
所以,在史学界和绝大多数文化人中,只看重官修正史,看不起非官修的野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把握重大事件,鉴别历史资料,科学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要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
4、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二)必须严守志体
一是记述要真实,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妄加分析。
在一些方志初稿中,当记述某一事件时,首先分析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条件,再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写成了史体。
二是要反映规律,但不要总结规律。
只以科学的方法,把各行业各事物的原本始末记述清楚,其中就包含了规律,即使所谓寓规律于记事之中。
研究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志书的任务,而是专门学科、专门论著的任务。
三是只记事业本身,不作专业知识介绍。
编写地方志只需把每一行业、每项事业的发展脉络记述清楚即可,即使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业,也不必作专业知识介绍。
四是重在自身行业或事业记述,不记或尽量少记有间接关系的事物。
五是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即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不能把事物记成死的静态的东西。
六是要采取点面结合的记述方法,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如对公路桥染的记述,先对总的建设情况作全面记述,再分别对一些有特点的桥梁予以介绍。
七是要图文并茂。
(三)必须采用史笔
史笔也称秉笔直书,是史志家直言记载史实的一种笔法。
采用史笔主要应注
意以下3个方面。
1、文字表述要用史笔。
文字表述采用史笔是对新方志编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方面语言要简明、准确、流畅,文字要精练、朴实无华。
行文中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坚决摒弃浮词,不堆砌辞藻,不故弄玄虚,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
在使用判断词和定语时,要反复斟酌,注意分寸,不用或尽量少用形容词,切忌使用“大约、或许、可能”等不准确的言词和字眼。
另一方面对事件的表述,思想要明确,章法要有序,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
切忌把志书搞成杂乱无章的资料堆积。
2、对史实的记载要用史笔。
编写新方志对史实的记述要真实、客观、准确。
这就要求编者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到秉笔直书,据事直书。
3、对政治运动的记述要用史笔。
(四)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五)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志体与史体不同,在编纂形式上,史体是以时系事,志体是以类系事。
史书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而志体却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
它的特点是打破总的时间概念,注意按事物分类横排。
志书在横排门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区分各类事物的性质和遵从科学分类原则(这实际上是篇目设置的问题)。
在纵向记述上应注意:一是纵述不宜溯源过远,而应侧重断限以内,需上溯的则上溯。
二是切忌纵列文件,而应纵述事实,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
三是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抓住主线,突出主要。
四是不要逐年记述,而应纵述演变,写好事物的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切忌流水账似的逐年资料罗列。
(六)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新编地方志要求横陈“百科”、纵述历史,百科不可缺一科,历史主线不可割裂,即所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横不缺项是拟订篇目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全字。
所以称它为一方之全书。
纵不断线是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
地方志为“一方之全书”,又是“一方之全史”。
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
映断限内一方各项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
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应加以克服。
(七)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因记述某一事物的兴衰始末时涉及到直接或间接的各类人物。
志书处理人、事的原则,要求只记该人与此事有关的内容,而不是介绍该人生平事迹。
不是人人都系,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八)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是指志书记述要忠于事实,不加分析评论,不直接作褒贬之说。
虽不直接阐明观点,但要寓观点于资料的记述之中,用翔实的资料来说话,用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资料来体现正确的观点。
这一原则,是由志书的资料性、真实性和著述性所决定的。
述而不论,主要是针对志书的主体部分,即“记”、“志”、“传”三体裁。
这一部分的任务是把一方的自然、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历史和现状客观地、真实地记载下来。
就志书整体而言,议论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概述、章下序中。
(九)突出时代、地方、专业特色
编纂地方志应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的志书就没有光彩。
一部志书是否优劣和有无价值,关键是看其有无特色。
地方志的特色包括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三个方面。
1、时代特色。
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列的时代感,时代性是地方志在时间方面的重要特征。
当今涌现了许多新的东西,如通讯中的手机、Emil、网络,语言中的酷、哇塞、帅呆了、酷毕了等。
不同时期编修的地方志无不体现着时代的气息。
如首届修志体现了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由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化工业,由传统生产方式走向现代生产方式的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续志的时代特色就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
2、地方特色。
地方志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广阔,地区性差异很大。
编写地方志时,应注意挖掘本地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与外地的不同之处,予以详细记述,同时又要地突出一个地方的整体特色,地
方上特有、特多、特好的事物必须浓墨重彩予以记述。
反映地方特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独立志。
二是提级升格。
三是排列优先法。
四是浓墨重彩法。
3、专业特色。
反映专业特点为方志“三突出”原则之三。
专业特点也叫行业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一地独有的行业或与外地相比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反映这类行业特点同样可考虑上述四种方法;二是指一地内部各行业之间相比较各自具有的特点。
反映这类行业特点一要采用浓墨重彩法,二要采取“详独略同法”,即对有特点的东西详记,对有共性的东西简记、少记或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