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尊欣赏(无挡尊)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瓷器器型大全(看图识器型就这么简单)

史上最全瓷器器型大全(看图识器型就这么简单)

史上最全瓷器器型大全(看图识器型就这么简单)有很多学习古玩的藏友看到器型之后叫不出名字来,学习古玩知识最基本的常识就是器型,那么下面钧瓷吧把历史上陶瓷的器型大全总结给大家:含古代陶瓷碗类器型、古代陶瓷瓶类器型、古代陶瓷杯类器型、古代陶瓷鼎类器型、古代陶瓷罐类器型、古代陶瓷壶类器型、古陶瓷尊类器型、古陶瓷尊类器型、其它种类器型等十类器型大全一、古代陶瓷碗类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

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

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

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

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璧,故名。

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

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

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

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

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

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

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

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

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

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

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

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

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

中部两节葫芦间有如意形双耳。

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

无款识。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

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

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回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

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

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

内外均绘青花纹饰。

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

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

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篆书,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

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

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青花阿拉伯文盘座明永乐,高17.2cm,口径17.2cm,足径16.6cm。

尊身为直筒状,上下口处均为宽折沿。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

色彩与质感
青瓷釉色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采用青瓷釉色 ,釉质细腻、温润,呈现出深浅 不一的青色调,给人以清新、雅
致之感。
质感表现
通过施釉技巧和烧制温度的控制 ,使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表面呈 现出柔和的质感,既有陶瓷的坚
硬感,又不失细腻的手感。
色彩与纹样的结合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色彩与纹样 相互呼应,形成完美的统一体,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历史背景 •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艺术特色 •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制作工艺 •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文化内涵 •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收藏与鉴

01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 转折点,逐渐从陶器向瓷器过 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道教思想
道家思想在南北朝也有一定的影响, 青瓷莲花尊的简约造型和自然纹饰, 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 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纯洁和 高雅,青瓷莲花尊上的莲花纹饰 体现了这一文化寓意,表达了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吉祥与幸福
莲花也常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 征,青瓷莲花尊作为当时的工艺 珍品,其莲花纹饰寄托了人们对 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风格。
青瓷莲花尊在南北朝文化中的地位
青瓷莲花尊在南北朝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陶瓷艺术的代表,也是当时文化 、宗教和艺术交流的见证。
青瓷莲花尊被视为佛教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和艺术 创新。
青瓷莲花尊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珍贵 遗产。
02
青瓷莲花尊在南北朝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4个要点讲课稿

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4个要点讲课稿

元明清瓷器鉴定4个要点(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

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

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

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

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

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

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

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

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

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

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

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

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

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

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

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

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

古瓷尊欣赏(牺耳尊)-推荐下载

古瓷尊欣赏(牺耳尊)-推荐下载

古瓷尊欣赏——牺耳尊牺耳尊简介: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牺耳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

茶叶末釉牺耳尊,清乾隆高51cm,口径24×19cm,足径26.7×21cm。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

颈部置对称牺耳。

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

通体装饰条带纹。

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茶叶末釉是厂官釉中的一种。

厂官釉属于铁、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

此尊上的釉即可称作茶叶末釉。

清乾隆·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

尊侈口,收颈,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贴塑牺耳。

此器釉色、器型、纹饰均仿古青铜器式样,底部篆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像生瓷。

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

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

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清乾隆·黄釉牺耳尊直口,溜肩两边各饰一对牺耳,圆腹下收至底,圈足,通体内外及底施鸡油黄釉,釉面肥润并有极细开片,底足修饰极规整,胎质如糯米般白滑,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是一件典型乾隆年间皇家礼器。

此尊为乾隆年间皇室用器,据《皇朝礼器图式》记载,祭祀时用尊,源于周礼,这种黄釉尊用于天坛正位的祭祀。

类似黄釉尊在1981年台北故宫单色釉瓷器特展和南京博物院康雍干官窑瓷特展中展出,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有同样藏品。

乾隆仿铜器金彩牺耳尊,高26.5 厘米,腹径23厘米。

仿官釉双牺耳尊。

鉴赏——清顺治瓷器

鉴赏——清顺治瓷器

鉴赏——清顺治瓷器
清顺治青花山水图瓶
清顺治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清顺治青花卍字变纹凤耳瓶
清顺治五彩五老观画盘
清顺治青花仕女图盘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清顺治青花麒麟纹大盘
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祝寿纹盘
清顺治青花群仙祝寿大盘
清顺治青花四妃十六子纹盘
清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笔筒
清顺治青花归帆图笔筒
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祝寿纹花觚
清顺治青花加五彩麒麟花觚
清顺治五彩牡丹纹尊
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清顺治青花折枝花卉纹莲子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莲子罐(带盖)
清顺治青花洞石芭蕉莲子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盖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顺治青花锦鸡牡丹纹盖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故宫藏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顺治青花花鸟图粥罐。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未见得繁复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复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特征

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特征

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特征
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特征非常独特,呈现出一种厚重而沉稳的美感。

这种尊的底足通常采用深邃的青釉,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调,给人一种厚重而深沉的感觉。

在底足的造型上,元代龙泉凤尾尊采用了棱角分明的设计,每一个转折处都经过精心打磨,呈现出锐利的棱角,彰显出一种硬朗而坚毅的气质。

底足内部的施釉工艺也相当考究,采用了多次施釉的方法,使得釉层更加厚实,呈现出一种饱满而富有质感的视觉效果。

此外,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圈足。

这种尊的圈足通常采用矮墙设计,圈足高度适中,既不显得过于突兀,也不显得过于矮小。

这种设计使得尊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倾倒,同时也使得器物整体更加和谐统一。

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经过了精细的拉坯成型和修坯打磨,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和处理,使得底足线条流畅自然,没有任何瑕疵和缺陷。

总之,元代龙泉凤尾尊的底足特征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而成的,它不仅彰显了元代龙泉窑精湛的制瓷工艺,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这些特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和研究的视角,更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是明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件无名无号的青花瓷尊,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中的瑰宝之一,形制优美,釉色绚丽,绘制精致,堪称中国陶瓷工艺的杰作。

它的背面上绘制有阿拉伯文,这为它增添了神秘和特殊的魅力,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这件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形制为圆形短颈,扁圆鼓腹,平底。

整个尊子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充满了动态美感。

釉色为青花,釉面温润光泽,清新雅致。

尊子的整体设计十分考究,显示了当时瓷器工匠的高超技艺。

尊子上的绘制工艺更是精湛绝伦,尊身绘制有蝴蝶图案,蝴蝶翩翩起舞,飘逸动人。

这种蝴蝶纹饰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尊子背面上绘制的阿拉伯文,这种在中国瓷器上出现的外国文字十分罕见,更增加了这件瓷器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阿拉伯文的内容是一首诗歌,诗歌内容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虽然这首诗歌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却给这件瓷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这种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让这件瓷器更加令人着迷和神秘。

故宫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古代瓷器工艺的杰作,更是中东与东方文化相遇的见证。

在这件瓷器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看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部文化的传承。

在故宫珍藏着的这件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前,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文化交融带来的美好和神奇。

这件瓷器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心灵,也连接着古今的时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和多样性。

来到故宫,欣赏这件明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瓷器的精湛工艺,更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包容和交流。

它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传承着一段段历史,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感悟着人类文明的伟大和美好。

雍正白釉鱼篓尊鉴赏

雍正白釉鱼篓尊鉴赏

雍正白釉鱼篓尊鉴赏
清雍正一朝,为时仅十三年,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在色釉瓷烧制上成就卓越,通过仿古创新,创烧出多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

陶斋收藏了一件雍正白釉鱼篓尊(图1-3),
图1
图2
图3
高31.5 公分,盘口,束颈,扁圆腹,弧形环底。

雍正瓷器多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大器不多,此器正是雍正的大器,虽大而不厚重,造型端庄秀美,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鱼篓尊创烧于明初,永乐有青花的鱼篓尊,此尊虽然叫鱼篓尊,与永乐的鱼篓尊已大不相同,它通过浅刻的方法仿竹编鱼篓,十分逼真,除了白釉以外,还有其他釉色的品种,该器胎土淘炼精细,胎质细腻坚硬,胎色洁白;圈足呈滚圆的“泥鳅背“(图4),
图4
抚之有细腻的柔润感;釉面凝厚莹润,光亮平净,釉色纯正高雅,
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

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图5)。

图5。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
青釉双龙尊是清代御瓷巅峰之作之一,反映清朝御窑厂在督陶官唐英监督下所展现的创意与超凡工艺,雍正帝非常重视御制瓷器,亦常委托御密厂制作仿古式样,这只双龙尊巧妙的结合了唐宋古风,尽显仿古神韵,皇家气度。

优雅的造型源自唐代传瓶式样,两者的对称双龙柄皆作张口状,极具气派,双柄作绞绳状,亦以唐代金属器为蓝本。

相信灵感来自丝绸之路传至中国的西域金属器,颈上饰有横向凸綾,中央有一道凹痕,呈竹节状,这项精细工艺让人想起在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定窑瓷器
尊通体以莲花为主题纹饰,器盖以钮为中心装饰两层覆置的莲花瓣纹饰,花瓣肥厚短俏,瓣尖上翘,盖边缘作一周三角形变形莲纹,线条粗狂,风格浑厚。

上腹部装饰两层双瓣覆莲,莲瓣丰腴,瓣尖外卷,立体感极强。

其下刻划覆莲纹,花瓣瘦长,瓣尖向外翻卷,似妇女裙边,花瓣上贴一周菩提叶纹,叶尖向下,玲珑细巧,与双层模印莲瓣、刻划莲瓣的装饰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腹部为一组双层单瓣仰置的莲瓣,莲瓣舒展,叶尖外卷似乳钉状。

胫部至圈足又采用刻划覆莲两周,向外翻卷的莲瓣不但使整个器物上下装饰一致,更在视觉上营造了端庄稳重的美感。

在一件器物上,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莲瓣进用不同工艺手法行装饰,或覆或仰,或高或低,巧妙穿插,上下呼应,创造了完美的艺术造型。

故宫藏辽代瓷器欣赏

故宫藏辽代瓷器欣赏

故宫藏辽代瓷器欣赏辽代部分赤峰窑白釉划花填黑彩牡丹纹尊赤峰窑白釉划花填黑彩牡丹纹尊,辽,高39.5cm,口径19.8cm,底径18.5cm。

尊口沿外卷,短颈,丰肩,鼓腹,平底。

胎体粗厚而坚硬。

肩部两道弦纹之间划刻水波纹一周。

腹部剔划花填酱釉缠枝牡丹纹装饰。

其做法是: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然后剔划缠枝牡丹纹,再在纹饰以外的隙地填酱色釉,以衬托白色花纹。

此尊造型饱满端正,牡丹纹饰花繁叶茂,生机盎然,花叶上辅以篦划纹。

纹饰以外隙地涂以酱色釉,形成酱色地白花,与磁州窑白地黑花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釉葫芦式执壶黄釉葫芦式执壶,高24.8cm,口径2.8cm,足径6.7cm。

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上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圆而硕大,底为圈足。

肩部饰弦纹两道,一侧为曲状流,另侧为环形长柄,柄上印阳纹卷枝纹,柄下饰一乳钉。

通体施黄釉,近足部露胎,足边有5个支烧痕,釉下施白色化妆土。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壶式较高,上扁下圆。

壶上端一侧出管状口,口与肩上另一侧连以鸡冠状提梁,管与提梁根部饰凸起的带状饰物。

壶下部饱满,圈足微外撇。

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黄釉施至近足部。

釉色光亮,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瓷尊经典造型一览

瓷尊经典造型一览

瓷尊经典造型一览这次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尊类器型。

“尊”本身便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它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所以很多尊类的瓷器器型都是仿青铜器造型而来。

菊瓣尊用各种花形做器物造型是我国瓷器的传统风格。

早在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已经广泛使用,有葵瓣、菊瓣、莲瓣诸式。

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雍正时期瓷器造型丰富,用多种花形装饰瓷器,菊花造型的器物有:瓶、壶、盘、碗、盒、尊等。

菊瓣尊除斗彩器之外,还有孔雀绿釉器等。

清雍正斗彩勾莲菊瓣尊凤尾尊因口、颈部向外撇开、略似凤尾而得名。

此尊器身高大,腰腹圆鼓。

元代龙泉窑已烧青釉器,但以清代康熙景德镇民窑器为多见,有青花、五彩、三彩、描金等品种。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左)清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右)莲花尊其是南北朝时期青瓷中的精品,因主要以上覆下仰的莲花为饰,故名莲花尊。

目前所见的十二件尊造型大同小异,主要以凸雕莲花瓣纹为饰。

北朝青釉莲花尊(左、右)鹿头尊/螭耳尊流行于清代康、雍、乾年间。

口微撇,口、足径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故称。

形体仿古铜器,造型浑厚、端庄,多为单色釉器。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左)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右)牺耳尊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

清乾隆茶叶末釉牺耳尊(左)清康熙仿定窑白釉三牺尊(右)出戟尊陶瓷器形之一,系仿青铜器造型而来。

宋代钧窑、官窑均有烧造,明洪武、嘉靖、万历时期沿袭。

其出戟部位一般分布于颈、腹、足部三段。

宋代出戟尊一般多四面出戟,而明正德等时期亦有两面出戟者。

以青花品种为多,也有黄地青花者。

青花缠枝花卉纹出戟尊(左)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右)鱼篓尊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

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

西晋青釉鱼篓尊摇铃尊摇铃尊为康熙时期官窑的新创造型,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品种。

摇铃尊因细颈小口,丰肩敛腹,形似摇铃而得名。

北京故宫馆藏清乾隆陶瓷精品欣赏(一)

北京故宫馆藏清乾隆陶瓷精品欣赏(一)

北京故宫馆藏清乾隆陶瓷精品欣赏(一)相遇是美的开始,人民瓷坛与您一起品瓷赏画、识人知物仿定窑白釉天鸡尊仿定窑白釉天鸡尊,清乾隆,通高24cm。

故宫博物院藏。

天鸡昂首引颈,背驮撇口尊。

通体白釉刻花装饰,鸡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画细腻,将雄鸡气宇轩昂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

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炉钧釉直口瓶炉钧釉直口瓶,清乾隆,高18cm,口径3.7cm,足径6.6cm。

瓶小口微外撇,细长颈,颈、肩部凸起弦纹一道,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微外撇。

器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炉钧釉,足边无釉。

此瓶釉色为蓝、绿相互交织,釉面纹样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

传世炉钧釉瓶、尊上青、蓝色釉居多,带红点者较少见。

此瓶即属青、蓝色者。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清乾隆,口径3.5cm,底径11.4cm,高33.3cm。

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

束腰。

圈足。

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

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

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

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此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清乾隆,高53cm,口径7.5cm,足径16×10cm。

扁壶蒜头形口,短颈,口与肩之间对称置如意形耳,圆腹,腹壁的两侧各凸饰一个鼓钉,长方形圈足。

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花卉、灵芝、梅花等边饰。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其造型、纹饰皆源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表现了乾隆时期在陶瓷器皿制作方面尚古之风的兴盛。

馆藏清顺治古瓷精品,一睹为快!

馆藏清顺治古瓷精品,一睹为快!

馆藏清顺治古瓷精品,一睹为快!清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

清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亦如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烧'制度,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废除了明代官窑那种官办、官烧的制度,而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

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们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

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和促进,因此,顺治民窑数量居多,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顺治瓷器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

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

许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

修胎不太规整,并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见的放射状跳刀痕。

器物底部多不沾砂,一改万历以来民窑瓷器普遍沾砂的现象。

窑户生产瓷器不管精粗一律垫瓷饼烧制,生产出来的瓷器也都厚重耐用。

平底器中部内凹,可见旋纹。

盘的底足较平,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盘底往往有窑裂,底边带窑红即火石红。

足根微微向内收,足墙较深为宽圈足,个别是双圈足,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呈'泥鳅背',很光滑,具有康熙早期瓷器的特点。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清顺治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m。

觚(gū 音孤)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jìng 音敬)部外撇,平底。

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

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

画面分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牡丹、玉兰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

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

胫部绘垂枝海棠。

外底涩胎。

无款识。

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

此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

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国家博物馆古瓷珍品精选,快来一饱眼福吧!

国家博物馆古瓷珍品精选,快来一饱眼福吧!

国家博物馆古瓷珍品精选,快来一饱眼福吧!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

原始社会之彩陶、黑陶,商周时期之白陶、釉陶,乃至以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以及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今天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瓷器,快来一饱眼福吧,从而感受我国古代瓷器的魅力,享受高雅的美的艺术大餐。

青釉莲花尊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

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二组。

颈肩相接处有六个桥形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模印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

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

该尊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

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口修复。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宋,高3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1.5厘米。

盘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浑圆,圈足,造型挺拔而丰满。

腹部划牡丹花装饰,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内划牡丹花一朵。

通体施青釉。

该瓶造型端庄,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是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金代,高20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

罐直口,鼓腹,圈足,盖沿卷曲上翘,与器身简洁肃穆的线条结合。

胎质坚致,露胎处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

通体施青釉近月白色,应为耀州窑金代作品,器、盖俱全者存世不易。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高25.8CM,口径7CM。

底径7CM圆口。

直方型腹,浅圈足,露火石红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润亮泽,成对尤为难得。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9.5CM,口径10CM,足径14CM。

罐直口,短颈,腹体矮硕,广底,浅圈足。

肩上等距离贴三海棠花形托。

罐里及足内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

翠青釉因色泽光润,青嫩如翠竹而得名,是明永乐朝仿龙泉釉瓷器中呈色较浅的一种,为永乐朝所独有,特点是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小气泡。

宋代官窑瓷--高清图珍赏

宋代官窑瓷--高清图珍赏

宋代官窑瓷--高清图珍赏2016-03-07央视鉴宝让人家知道你有什么藏品给会员买家一个机会晒晒宝贝以藏会友交流交易交朋友“晒宝交易”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详情请看底部活动通知)多数的陶瓷的鉴别可以从器物的底部看到胎质、看到烧制的垫痕,从而判断其垫烧工艺;真品的底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标准,所以我们这里转载这篇带图文的文章,以供大家参考老品1. 南宋官窯青瓷尊2。

南宋官窑粉青贯耳弦纹壶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官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置的专门生产皇家青瓷的窑场。

南宋人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宋徽宗年号)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宋代的汴京城遗址,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已经深埋河底,因此,北宋官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南宋官窑,是宋高宗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之后,“袭故京遗制”建立的皇家青瓷窑场。

南宋官窑因时间先后,又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

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油(釉)色莹沏,为世所珍。

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浙江文博部门在杭州乌龟山找到了郊坛下官窑遗址。

陆续进行科学挖掘,掌握了比较准确的考古依据。

但是修内司官窑遗址至今尚未找到。

根据故宫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结合考古成果,目前对宋代官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台北故宫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展出了部分官窑瓷器。

海外一些博物馆与收藏机构,也曾在宋代陶瓷展览中,展示了部分宋代官窑瓷器。

结合上述研究、展览成果,本博约略介绍其中部分经典器型。

由于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有着系统的传承关系,南宋官窑最初是承袭了北宋官窑的烧造方法,瓷土、釉材都按照北宋官窑的标准来选取。

南宋政权稳定后,又吸收了龙泉窑薄胎厚釉的经验和方法,烧制出来“聚沫攒珠”、“紫口铁足”的南宋官窑。

因此,一部分宋代官窑是很难区分北宋南宋的。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

青瓷双龙尊的作品鉴赏解析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身边,XX粉青釉双龙尊,高52.1厘米。

瓶盘口,长颈溜肩,腹部圆鼓,圈足。

颈上饰三道凸棱,并由肩向颈部渐收。

口沿至肩之间有两个对称龙形柄,龙头有角,并塑眼、耳及鬃毛,作张口衔沿状,弓背上各饰六个乳凸钉。

肩部则环饰一圈模印贴花,底部以青花书“大清XX年制”六字专属款。

这个珍贵非凡的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是清代御制瓷器中的巅峰之作,反映了XX朝御窑厂在景德镇督窑官唐英的监督下,所展现的创意与超凡工艺。

XX帝非常重视御制瓷器,也常委托御窑厂制作仿古式样。

这个双龙尊造型硕大典雅,设计精巧独特,从中可见XX帝风雅慕古之情,尽显皇家气度。

这个双龙尊仿唐代传瓶式样,唐代的白釉双龙尊就是采用同款设计的,两者的对称双龙柄皆作张口衔沿状,极具气派。

双柄作绞绳状,也是以唐代金属器为蓝本的,这个灵感可能源自经丝路传至中国的西域金属器。

颈上饰有横向凸棱,中间刻有一道凹痕,呈竹节状,这项精细工艺令人想起在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定窑瓷器。

双龙尊肩部的模印贴花则源自唐代瓷器上常见的贴花纹饰,也可见于唐代马饰上。

唐代瓷器釉汁纤薄,本XX双龙尊的粉青釉则厚实而呈半透明状,积釉处的厚薄使图案纹饰呈现出强烈的深浅对比。

双龙尊的釉色青翠莹润,与备受推崇的南宋龙泉青瓷类似,日本收藏家临宇山人珍藏的双耳瓶便是其中之一。

XX镇窑厂烧制的双龙尊分两种尺寸,第一种较小,约32厘米左右;第二种较大,约52厘米左右,本尊属较大的一类。

烧制如此复杂的大型双龙尊难度极高,所以能流传至今的同类作品寥寥无几,传世的XX粉青釉双龙尊只有四件,分别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及加州陈氏典藏博物馆,还有一件为私人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瓷尊欣赏——无挡尊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

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上下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代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

明永乐·青花阿拉伯纹无挡尊
永乐年间(1402年-1424年),景德镇窑产,属于青花瓷。

全国仅存三件此件保存最好:河北省民俗馆、北京颐和园文管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陶瓷造型:尊,细部说明,此器又称盘座。

青花颜色深沉,有晕散现象。

纹饰及器型均受十三世纪西亚伊斯兰教国家金、银器和陶器的影响.造型新颖独特。

这件无挡尊上下折沿,器身如筒,口底相通,与14世纪西亚地区制作的黄铜盘形制相同。

通体以青花绘花卉纹和圆形开光的阿拉伯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