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盆欣赏( 花盆)

合集下载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第15课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37张PPT)

第15课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37张PPT)
在北方,北朝晚期的白瓷以邢窑为起源,历经由隋至唐的发展而成熟。到北宋时,定
窑脱颖而出,称为最佳的白瓷产地。作为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其特点是胎薄而轻,质
坚硬,色洁白,不透明,以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为人喜爱。
定窑白釉孩儿枕
邢窑白瓷穿带壶
高18.3cm 长30cm 宽18.3cm
高20cm 口径6.3cm
瓷,其次有黑釉、紫釉、绿釉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
亦称白定。定窑瓷在器物的口沿处多不施釉,称“芒口”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高22cm 口径5.5cm 足径6.4cm
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莲瓣纹碗
高8.2cm 口径19.7cm
北宋 定州博物馆藏
利胚
利用工具将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坯体经过修整,使之厚度适当、表里如一。
晒胚
刻花
施釉
它是指坯体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
使之光滑,方法有浇、荡、喷、涂等。
陶和瓷的区别?
烧窑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的一道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
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汝窑天青釉弦纹尊
高10.3cm 口径16cm
高12.9cm 口径18cm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青釉碗
瓷器鉴赏的方法
1、年代出处
2、器型和胚胎
3、纹饰及釉色
4、制作工艺
哥窑奇瓷
哥窑建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至元初。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弟,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哥哥
西晋时南方的窑主要产青瓷,其中浙江越窑直到唐五代时期一直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养花用什么样的盆最好

养花用什么样的盆最好

养花用什么样的盆最好养花选盆,除了注意颜色协调、造型巧妙、适于观赏陈设之外,一般要依照花盆的质地、形状、颜色、大小,结合考虑花卉生长的习性、整体配合、使用要求、陈设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予以慎重选择。

(1)陶瓷花盆。

陶瓷花盆是用各种泥土,经过加工成型,入窑煅烧而成。

由于加工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素烧盆:又称泥盆、瓦盆,是最普遍又常用的一种花盆,其颜色各有不同,有红色、白色、灰色等。

这类花盆价格低廉,排水良好,通透气好,对植物根系生长比较有利。

但这种素烧盆的缺点是质地较粗糙,易风化,天长日久,盆外长出青苔和白垢,有碍观赏,置于户外养一般花卉尚可,但放在室内就不太雅观。

如放室内,可外加塑料或金属的套盆,或用竹编套筐加以美化。

釉盆:是将花盆泥坯上釉煅烧而成,盆面光滑,色泽艳丽美观。

上釉色彩多种多样,有白釉、黄釉、碧釉、绿釉、米红釉、描花釉等。

釉盆的缺点是通透气较差,对那些要求排水通透气条件良好的花卉,不宜用釉盆栽植。

紫砂盆:又称陶盆,系用黄褐土先制成坯,再煅烧而成。

它质地细密,色彩调和,素雅大方,装饰风格纯朴,品种多样,具有古色古香的民族情调。

从色彩看,有铁青、猪肝、粟米、紫铜、海棠红、米紫、水碧、沉香、葵黄、梨皮、青灰、墨绿、榴皮、漆黑等多种颜色,可以说丰富多彩。

加之它通气透永性能较好,故深受养花人的喜爱。

但一般售价偏高,故应考虑养花成本。

瓷盆:系用瓷土作坯烧制而成,为陶瓷盆中的佼佼者。

瓷盆色泽鲜艳,外形美观,花色品种多,素有“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

这种盆的缺点是透气性、透水性差,对植物生长不利,且价格昂贵,一般都只作套盆使用,以满足装饰和美观的需要。

(2)木质花盆:木质花盆是用各种木材加工制作的养花容器。

它具有重量轻,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造价较低,适于各种花卉的栽植,此外,还可以根据阳台的形状、大小,及栽植花卉(观赏植物)的要求定型和加工。

该盆的缺点是易因水、肥及微生物等侵蚀丽分解腐烂,使用寿命较短。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大雅斋书画与瓷花盆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大雅斋书画与瓷花盆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大雅斋书画与瓷花盆在清代两百多年的最后50年历史中,有这样一个人,她生于道光年间。

经历了成丰、同治、光绪三个朝代,是咸丰十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1年―1908年)的实际统治者,她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名杏贞,1835年―1908年(清道光十五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

她曾经先后三次垂廉听政,是中国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太后。

大雅斋中写丹青慈禧太后不仅有政治手段,而且能书善画。

她的书画上都钤有“太雅斋”篆书印。

“大雅”一名出自《诗经》,《大雅》中多为西周王室的作品。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大雅斋苍松图》立轴,介绍如下:苍松图立轴的画面简洁,别具匠心,仅绘一段老松的松干,其上又斜出残断松枝,与老松在画面上并不相连,但是二者的势态给人以画外相连之感。

画面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之宝”篆书朱文印。

右侧稍下钤“大雅斋”篆书朱文印,印章边框有朱文简体龙纹。

左侧题行楷“光绪乙巳仲春上浣御笔”。

下钤椭圆形篆书“万物光辉”朱文印,“昭彰云汉”白文篆书方印,方印外有边榧,边框4角为相连的4个如意云,4边中间是4枚方胜图案,皆为朱文(见图1.1)。

左下题行书诗一首:“谡谡凉涛佛翠枝,笙簧入聪谱金丝。

宫商一片承平乐,环海齐赓介寿诗。

陆润庠敬题。

”陆润庠,字凤石,令苏州人。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授编撰。

光绪乙巳年(1905年)11月,慈禧太后满70周岁。

仲春时节,陆润庠在御笔上题这样一首诗,应该有祝寿之意。

但是,为奉旨而作还是奉承之作,就不得而知了。

清代文人的作品中,提到大雅斋的有两处,内容大致相同,其中晚清民国金石学家吴士鉴(1868年―1934年)的《清宫词》中有诗曰:“太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筌熙。

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

”注云:“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

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域花卉,承直二十余年。

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

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

历代青花瓷器特点图文详解,极其珍贵,看完果断收藏了

历代青花瓷器特点图文详解,极其珍贵,看完果断收藏了

历代青花瓷器特点图文详解,极其珍贵,看完果断收藏了唐青花的特征:1、青料:色泽浓艳,蓝中透绿,带黑色结晶斑点,触摸有凸凹感,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似从中东地区进口。

2、纹饰:一类为我国传统图案,如如意云、花蜂、洛阳花等;另一类为几何图形,以菱形为多见,中间多夹以散叶纹,具有阿拉伯图案风格,应为外销瓷。

总之,用点彩组成图案和实笔绘画,是唐青花纹饰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3、胎釉:胎质较粗松,呈米灰色,烧结程度不好。

釉质不细,白中泛黄,胎釉之间施一层明显的化妆土。

4、造型:完整器均为小件,有三足鍑、碗、罐、盖、枕、盘、壶、炉等,应为唐代典型器型,其中盘、碗口沿多作花瓣状,圆唇、浅腹、内壁出筋,玉璧形或玉环形底足;壶则身浑圆,短嘴。

5、工艺:(1)薄釉重彩;(2)在化妆土上绘画;(3)胎质较粗,气孔较多,吸水率较高;(4)生烧;(5)部分为釉上青花。

宋青花瓷的特征:1、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

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

2、宋青花瓷颜色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

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纹饰上,宋青花瓷图案纹饰多为牡丹、菊花、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的更加复杂。

4、器形上个,宋青花瓷趋于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元青花瓷特点:元青花前提青花料是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其一,在符合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老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

数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进行比较,应该容易分辨。

老花盆的收藏知识

老花盆的收藏知识

老花盆的收藏知识老花盆作为一种传统的收藏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盛放花卉的容器,更是一种让人们感受到岁月沧桑的物品。

在收藏老花盆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能够正确地辨别和鉴赏。

我们需要了解老花盆的材质。

老花盆的材质可以分为陶瓷、铜、铁、木材等多种类型。

其中,陶瓷花盆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具有质地细腻、色彩丰富、造型多样的特点,是许多花卉爱好者的首选。

铜花盆则具有质感强、耐用性好的特点,常常被用于制作古典风格的花盆。

铁花盆则更加坚固耐用,适合放置在户外花园中。

而木花盆则给人一种自然、原始的感觉,常常被用于种植盆景。

我们需要了解老花盆的制作工艺。

老花盆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两种。

手工制作的老花盆通常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而机器制作的老花盆则可以大量生产,价格相对较低。

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机器制作的老花盆,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老花盆的年代和风格。

老花盆可以根据年代和风格的不同进行分类。

有些老花盆是传统的古典风格,如明清时期的陶瓷花盆,它们通常具有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做工。

而有些老花盆则是现代风格,如近年来流行的欧式花盆,它们通常具有简洁大方的设计和鲜艳的色彩。

不同年代和风格的老花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欣赏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鉴别真伪。

在收藏老花盆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来判断其真伪。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花盆的质地和做工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花盆通常质地细腻、做工精细,而假冒的花盆通常质地粗糙、做工粗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花盆上的图案和文字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花盆通常具有精美的图案和清晰的文字,而假冒的花盆通常图案模糊、文字不清晰。

收藏老花盆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如材质、制作工艺、年代和风格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鉴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收藏和鉴赏老花盆。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馆藏瓷器高清实拍!|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兰谷文化2018-11-22 07:30:00清代(公元1644年一公元1911年)清代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巅峰,清王朝继续在景德镇设御窑厂。

由于清代皇帝对瓷器的青睐,御窑厂不断进行仿古、创新,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珐琅彩、粉彩、斗彩、色轴等瓷类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代表世界瓷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瓷器精华,荟萃京都,散布于皇室宫廷、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文人墨客之中。

青花及釉里红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Blue-and-white Covered Jar with Pheasant and Peony Design清康熙(1662-1722)康熙青花瓷绘画借鉴西洋透视画法、仅用一种青花色料,利用深浅、虚实的变化、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疏密远近,使画面颇有立体感,称“五色青花”。

青花寿山福海纹笔筒Blue and white brush pot with hill and sea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式瓶Blue-and-white Vase with Interlocking Gourd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花卉纹绶带扁壸Blue-and-white Flat-sided Pot with Silk-ribbon Design清乾隆(1736-1795)此壶仿永乐青花绶带耳扁壶造型,是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将永乐瓷器尺寸加大、并将造型略加改进而烧造。

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青花“法华寺”铭花卉纹觚(音姑)Blue-and-white Gu Vases with Floral Designand the Inscription Fa Hua Si"(Fahua Temple)清乾隆(1736-1795)明清时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为五件,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合称“五供”。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

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

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

由此可以说明钧瓷在唐代时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到北宋则已昌盛发展。

《钧州志》有“钧器始贡于五代,后汉。

北汉高帝……”的记载。

一般史有:“……后崇子录钧与契丹进贡器于禹州名钧窑,色蓝为上物故名也”。

上述下白峪、赵家门、老官崖村蓝斑彩唐钧的发现和北宋以前五代后汉,北汉皇室,将钧瓷作贡品献宝表明,钧瓷就已闻名于世了,所以钧瓷应始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花瓷的出现,为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陶瓷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宋代初期,钧瓷处于单色窑变分相釉,多以天蓝、天青、月白及少量带红斑纹为主。

特别是到了北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制瓷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钧瓷工匠在早期钧釉的基础上,吸收唐花瓷的装饰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的烧制出鲜艳夺目的钧瓷铜红釉。

钧瓷铜红釉的问世,是我国高温色釉的一个新突破,历代陶瓷专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中国陶瓷史》称“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用长方形花盆的盆景

用长方形花盆的盆景
陶瓷花盆 多肉植物组合白色白陶特大植物盆景盆批发 (250x250)
紫砂塑料仿古花盆 适合多肉盆栽盆景 (800x800)
简约实用大方陶瓷长方形多肉植物小花盆/盆栽/盆景 (753x704)
长方形工艺盆景花盆 (310x310)
长方形花盆 蔬菜种植盆 (768x1024)
长方形花盆 多肉植物陶瓷花盆 (750x500)
长方形正方形花盆 草莓盆 (800x800)
草语花香zakka多肉盆景组合花盆长方形耳朵白陶瓷 (600x352)
图嘉宝创意花盆 吸盘长方形花盆 (645x602)
高级树脂田园圆形花盆带托盘 (800x800)
植物盆景花盆设计 茗品设计 (549x653)
实木花盆 长方形拼盘组合盆景木花盆-淘宝 (600x493)
高级塑料中式长方形花盆带 (800x800)
多肉花盆 个性花器 白色长方形花盆 (1000x1000)
长方形围栏花盆_陶瓷盆 (598x579)
中国风长方形陶瓷盆景花盆 (740x724)
家庭阳台种菜盆种花盆 (800x800)
长方形石头盆景花盆个性创意盆栽 (432x432)
简约塑料多肉植物盆栽花盆组合长方形托盘 (800x800)
嘉宝吸盘长方形花盆双层室内盆栽架260304 (310x310)
玻璃钢高档长方形花盆 (310x310)
长方形花盆 蔬菜种植盆 (1024x768)
正品爱丽思长方形花盆阳台特大种菜盆爱丽丝花盆园艺 (800x800)
长方形陶瓷花盆 (800x800)
陶瓷花盆中式古典紫砂盆景花盆抽角长方形复古花盆 (500x500)
盆/塑料/设备/长方形花盆 (540x376)

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瓷制花盆是一种装饰性盆栽器皿,用于栽种和展示各种植物。

瓷制花盆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精湛的工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瓷制花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探讨其在人类文明中的演变和重要性。

瓷器作为一种杰出的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陶瓷技术历史悠久且精湛,中国瓷器闻名于世。

瓷制花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瓷制品,也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

古代中国的瓷盆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当时的瓷盆设计简约,形状为圆形或浅碟状,外壁带有纹饰。

这些瓷盆通常是手工制作的,经过烧制而成。

由于古代中国陶器技术的局限性,这些早期的瓷盆相对较粗糙,并缺乏装饰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瓷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并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瓷制花盆制作技术和设计继续改善,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代的瓷盆多采用三足设计,外壁常常饰以各种风景和花卉图案。

瓷制花盆开始被视为一种有优雅和高贵气质的艺术品。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宋代的瓷制花盆进一步改进了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术。

瓷盆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常见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方形和圆形。

同时,釉面装饰变得更加精细,经常使用钝化技术来制作出华丽的纹样和图案。

瓷盆成为了贵族和富人炫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明代的瓷制花盆制作以其精致的外观和细腻的装饰成为了瓷器界的代表。

龙泉窑、宜兴紫砂陶等著名瓷器产地也开始制作瓷制花盆。

瓷制花盆的设计更加精美,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纹饰,例如螭龙和妖兽的雕刻。

明代的瓷制花盆被视为经典之作,并流传至今。

清代(公元1644年-1912年)的瓷制花盆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清代的瓷制花盆注重对称美,形状规整,常常加入花鸟、山水等自然风景元素的描绘。

浅谈宜兴紫砂花盆的陶刻

浅谈宜兴紫砂花盆的陶刻
的壶 式 造 型 以 及 原 料 材 质 上 面 下 足 了功 夫 。 同 时 还 创 造
3 . 陈曼生交从 的文友及追 随者对紫砂 书画的影响 2与
溧 阳县 历来是 名茶的生 产地 , 时任 知县 的陈曼 生 , 与
当时一些 文人士 子过从甚 密 , 些 文友多 为饱学之 士 , 这 闲
一 探 是 开 创 了 紫 砂 盆 栽 艺 术 相 生 的新 面 貌 。其 优 异 性 在 于 盆 器 陶 的 历 史 , 代 代 艺 人 摸 索 、 究 而 形 成 的 , 宜 兴 紫 砂 里 外 不 施 釉 , 壁 具 有 优 良 的 保 湿 、 水 、 气 性 而 越 来 花盆 陶刻 最佳 的表达方式 ,也是宜 兴紫砂 花盆 陶刻审美 盆 排 透 宜 下转第 5 9页) 越 得 到 盆 艺 界 的青 睐 直 到 18 9 7年 中 。 院 上 海 硅 酸 盐 和 价 值 的体 现 。 兴 紫 砂 花 盆 陶刻 是 一 般 人 ( 科
紫砂 花盆 的发端 、 展 、 承 已经历 了 四个 多世 纪 。 发 传
3 紫 砂 花 盆 的 陶刻
捻管 转 刀法 最适 宜在 宜兴 紫砂 花 盆上 表现 书 画 , 能
典雅 、 逸 的风格 ; 体现 宜兴 清 能 作 为 盆 栽 、 景 器 皿 , 砂 优 于 瓦 盆 、 盆 、 盆 、 盆 及 保 持 宜兴 紫砂花 盆古 朴 、 盆 紫 瓷 陶 石 朴 隽 薄 后 来 简 易 的塑 料 盆 , 的 造 型 装 饰 千 变 万 化 , 术 形 态 与 紫 砂 花 盆 醇 厚 、 素 、 永 的 意 味 。 因 此 , 刃 快 口尖 刀 , 它 艺 文化 品位独树 一帜 , 显 了紫砂 盆艺 的生生不 息 、 彰 代代 相 捻 管转刀是 最具宜 兴紫砂花 盆 陶刻 特点 的技 法 。宜兴紫 T 传 的风采 。史 料记载 . 明代 中叶之前 , 在 民间乃至上 层一 砂 花 盆 陶 刻 的语 言 是 由宜 兴 紫 砂 花 盆 特 定 的 材 料 、 具 、 表现 内容和欣赏所形 成的独特风格 特征 。 般 流行挂釉 花盆 ,并 以均釉盆 和 白泥 黄釉盆 等欧 窑产 品 技法 、 宜兴 紫砂 花 盆 陶刻 语 言 的形 成是 随宜 兴 紫砂 花盆 为 主 。 之 后 , 紫 砂 花 盆 的 问世 而 改 变 了盆 的 品 种 结 构 , 因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插花艺术与欣赏第2章第1节非植物材料(简)PPT课件

插花艺术与欣赏第2章第1节非植物材料(简)PPT课件
·宋元(公元960年~1368年)的31孔瓷花盆(图7)
·明朝张谦德《瓶花谱》
“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瓷……”(图3)
·清朝沈复最早自创“剑山”— 《浮生六记》
用松香和油及稻灰收成胶,粘和铜板和针制成
5
西洋早期的花器
·埃及古墓的壁画:莲花瓶(图4) ·漏壶
据1633年罗马出版的《花卉栽培与装饰》介绍壶内分层,每层 盖面上都有插花孔,将花插入,使均匀分布……(图5)
15
四、其他用具与附属品
(一)其他用具(图41-43)
①剪切类:
修枝剪、剪刀、刀、锯
②整形、扎制类:
金属丝(铅丝、铜丝、绿铅丝)18-22号;订书机;大头针; 透明胶;绿胶布
③注射器
④喷水壶
(二)附属物
如小摆件。应与作品协调一致,不可喧宾夺主
16
图1 花器是作品 构图的一部分
返 位17 置

图2 东方古典式
1.根据环境场所、风格来选择
·中式古典风格的厅房
用陶、瓷、景泰蓝质地花器,插东方式插花(图2、16)
·中式乡村风格的厅房
用瓦罐、陶、竹、藤等,插东方式插花(图17、18)
·中式现代风格的厅房
宜多选异型花器,玻璃、塑料质地等;插现代插花(图19、20)9
·西式古典风格的厅房
用传统西方式花器或不用花器;西式插花(图21)
插花艺术与欣赏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章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下)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下)

御窑厂大门为“仪门”,门内有“奉上 旨御窑厂”标旗,仪门前可见看相、茶局、 命馆、赛会、风水半仙等,仪门东西两侧分 设东辕门、西辕门两处牌楼,御窑厂右侧, 大戏台影壁正中书“指日高升”,右侧有 “程家巷”、“毕家街”。画面下端是御窑 厂山门,山门上有“御窑厂”匾额,门外高 挂“宪奉御窑厂头门”旗。山门、仪门间有 关帝庙、火神庙,山门两侧有浮梁县衙,监 管窑务的景德司。
青白釉暗刻莲瓣纹碗
黄 釉 盘
黄 釉 盘
黄釉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明代弘治时
期的黄釉瓷器,达到了低温黄釉瓷器的顶峰。 因其釉色娇嫩、淡雅如鸡油黄,又称“娇
黄”,“鸡油黄”,又因是采用浇淋的方法
施釉,故又称为“浇黄”。
甜 白 釉 暗 花 缠 枝 莲 纹 盖 罐
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
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 永乐白瓷胎薄釉瑩,釉面呈半木光,色
进口“苏泥勃青”钴料绘画,含铁量较高, 出现黑疵斑点,与浓郁的蓝色相映成趣,具 有中国水墨画风格。
青 花 “ 踏 雪 寻 梅 ” 图 罐
青花“踏雪寻梅”图罐
此为天顺民窑瓷。正统、景泰、天顺时
期,景德镇遇连年灾荒,皇帝曾多次下令禁
烧或减烧瓷器,因而这个时期的瓷器多为民
窑,不见有署官窑年款的瓷器。
此罐腹部画人物故事图两组,一侧为
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 合称“五供”。觚腹部书“法华寺”三
字,推测这对花觚为法华寺的供器。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元代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元 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烧瓷管理机构浮梁瓷局,明 洪武年间在此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此瓷板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清代后期御 窑厂为中心的景象。东端是石岭地区,西侧是 奔流的昌江,中渡口、老鸭滩分设“奉旨卡” 查验来往船只。中心绘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御 窑厂为三进院落,东西两侧跨院为制作之地, 有拉坯、画坯、吹釉、彩画、烧窑等工序。

宋瓷,韵味十足的生活美学

宋瓷,韵味十足的生活美学

宋瓷,韵味⼗⾜的⽣活美学瓷,关乎⽣活,中国陶瓷艺术是⼈类⽂明的重要标志,国⼈的审美追求是⼀种意境的表达,⽽将这种⾃然风韵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宋瓷。

宋⼈不尚奢华,不好奇巧,钟爱⾃然,细嚼⽣活。

对精致⽣活的执意追求,便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的感受。

宋瓷那种朴素⽆华⽽蕴含独特的⽓韵,深深地吸引着世⼈。

宋代被西⽅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时期”。

宋代⽆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

宋⼈对⽣活品质的追求⼰经渗透到各种⽇常的碗、盘、杯、盏之中。

他们将艺术的审美延伸到了⽣活的⽅⽅⾯⾯,以艺术重新定义⽣活,这种韵味⼗⾜的⽣活美学,时⾄今⽇也为⼈所艳羡。

:河北曲阳定窑之美河北曲阳定窑之美:古⾹古⾊雅宜⼼,宋定名陶器⾜珍宋定窑粉蓝釉印花⼈物荷池罔⼝盘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瓷。

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没落。

直到上世纪七⼗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复烧⽩瓷,⽽⽬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家,可知定瓷的弥⾜珍贵。

定窑烧制⽩瓷为主,⽩瓷胎⼟细腻,胎质薄⽽有光,釉⾊纯⽩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定。

定窑⽩瓷,瓷质精良、⾊泽淡雅,纹饰秀美,胎体轻薄,釉⾯多为乳⽩⾊,⽩中闪浅⽶黄⾊,呈现出象⽛般的质感,给⼈以柔和悦⽬、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誉为:中和之美。

⽩瓷⾊如⽟,声如磬,釉上肌理纹,釉层珍珠包,奇妙的光⾊变化,使釉层鲜活起来,令⼈赞叹定瓷物化组合的⿁斧神⼯。

有着“定窑花瓷瓯,颜⾊天下⽩”之说。

⽩定粉定其它瓷器胎质粗⽽釉⾊偏黄,俗称⼟定;紫⾊者为紫定;⿊⾊如漆的为⿊定,红⾊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

定窑瓷质精良,纹饰秀美,曾被选⼊宫廷,定窑是⼀个⽐较庞⼤的瓷窑体系。

⿊定红定绿定紫定定瓷刻花奔逸、潇洒,可谓⼑⾏似流云,花成如满⽉。

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种华贵雅典⽓韵。

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都胜过圣⼿丹青,妙道⾃然。

大器·明清紫砂名盆鉴赏

大器·明清紫砂名盆鉴赏

大器·明清紫砂名盆鉴赏
▲明末长方大红袍,目前存世尺寸最大红泥盆,尺寸:89.8cm×49.8cm×31.8cm,收藏:申洪良
紫砂盆古朴典雅、深沉柔和,盆面细腻,做工精细,能广泛适合各类树木的栽培和陈设观赏,向来是盆景爱好者的首选。

尤其是中型的老桩使用紫砂盆,更能突出树木盆景的苍古,使盆、树易于统一协调。

▲明古渡朱泥外缘隅入额面云足长方盆
▲清早期超大桃花泥珐琅彩盆,目前是国内所知独有,尺寸:74cm×57.5cm×40cm,收藏:苏州遂苑
▲清早期陈鸣远款腰圆束口盆
▲清早期陈鸣远制长方凹奎花盆
▲清早期紫砂乌泥菱花盆
▲清中期荆渓访雪山人款紫泥八方盆
▲清中期李鱓款诗文四方花盆
▲清中期白泥兰花盆
▲清中期阿曼陀堂款曼生刻紫砂花盆
▲清乾隆-嘉庆白泥成亲王铭花盆
▲清乾隆郑板桥刻诗紫砂盆
▲清边寿民诗文玉成窑花盆
▲清葛明祥制朱泥诗文束腰花盆
清何心舟刻素影水仙盆
▲清任伯年绘花盆
▲清同治何心舟制段泥邢叔钟铭圆形花盆
▲清晚期陈文居款虚谷刻紫砂长方盆
▲清晚期曼陀华馆款紫砂花盆
▲清晚—民国吴德盛款紫泥腰线椭圆盆
▲古渡乌泥外缘额入正方盆,又称“李鸿章盆”,日本小林国雄旧藏,现藏于苏州遂苑。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近几年来,笔者在河北邯郸一带发现了数十个白地黑绘花酒坛,经过比较,可将其大致分为五种型号,并有大口、小口之分。

其基本器形皆为直口、卷沿、溜肩,由腹上部最宽处向下逐渐内收,也有少数斜肩器和异型器,均为小平底。

其中,最大的为特号(图一),大口平底,器自铭“大样海钵”,通高87 厘米左右,口径44 厘米左右,底径32 厘米左右。

其余四种可分为:一号大口酒坛(图二),通高60 厘米左右,口径28 厘米左右,颈高3 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三),通高66 厘米左右,最大腹径45 厘米左右,口径16 厘米左右,颈高7 厘米左右,底径23 厘米左右。

二号大口酒坛(图四),通高46 厘米左右,口径20 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五),通高51 厘米左右,口径11 厘米左右,颈高5 厘米左右,最大腹颈34 厘米左右,底径17 厘米左右。

3 号大口酒坛(图六),通高34 厘米左右,口径15 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七),通高38 厘米左右,口径9 厘米左右,颈高3 厘米左右,最大腹径26 厘米左右,底径14 厘米左右。

4 号大口酒坛(图八),通高22 厘米左右,口径12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九),通图七三号小口酒坛高25 厘米左右,口径6 厘米左右,最大腹径18 厘米左右,底径10 厘米左右。

小口坛肩部一周都有支钉痕十数个不等,这是由:于在其上扣烧大口坛而留下的。

在有的大口坛内底也留下支钉痕迹,这是由于在其内套烧其他器物的缘故。

装饰特点所见各类酒坛的器胎皆由浅米黄色耐火瓷料制成,俗称“大缸料”。

其制作工艺是先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在白色化妆土表面再用深、浅褐色彩料勾绘出各种花卉图案或书写不同文字,而后器身满施白透明釉,器内满施深褐色或茶叶末色釉至口唇部,从而形成黑白反差强烈、图案醒目、层次感极强的装饰效果。

用于粉饰胎体的白化妆土(俗称“白碱” )和黑绘彩料的“斑花石”等原料均产自当地。

这类酒坛装饰的共同特征为白地黑绘花,俗称“酱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瓷盆欣赏——花盆花盆简介:栽种花草的盆具。

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

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

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另面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款识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清康熙,高31.8cm,口径59.3×41.5cm,足径45.5×26.7cm。

花盆呈六方体,折沿,沿边呈菱花形。

深腹,二层台外撇六边形足,底有两个渗水圆孔。

器内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

折沿上绘石榴花果,间以“寿”字为饰。

盆外壁六面皆绘斗彩群仙祝寿图。

足边凸起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纹。

折沿下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横排款。

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术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器物的造型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大件器物层出不穷。

此花盆所施釉上彩有红、黄、绿、蓝、黑、紫等,缤纷华丽。

纹饰绘画笔触细腻,人物刻画尤为生动,堪称康熙斗彩大件器物中的精品。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盆心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高7.8cm,口横14.6cm,口纵11.8cm,底横11cm,底纵8.5cm。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式,直口微撇,出沿,斜壁,平底,下承四如意云头形足。

里心有5个支钉烧痕。

里外施灰青色釉,足底边无釉,呈黑色。

釉面开片,外壁釉面开片较大,为冰裂纹,盆内釉面则开细碎片纹,称鱼子纹。

片纹纵横交织,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宋代花盆以钧窑产品传世较多,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多见,花盆则较为少见。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花盆撇口,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足底开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

通体内外施窑变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

口沿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主,又散晕着玫瑰红色釉,犹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红色为主,明亮艳丽;外底施酱色釉。

此器造型端庄,色彩变化丰富,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禹县是钧窑的发源地。

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禹县的古钧台找到了宋代为宫廷烧制御用钧窑瓷器的窑址。

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的外底一般刻有从“一”至“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大器物越小,反之,数字越小器物越大。

此花盆底刻“六”字,说明尺寸大小适中。

钧瓷以釉色取胜,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色千变万化,素有“钧瓷无双”之说。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cm,口纵20cm,口横16.5cm,足纵13.4cm,足横10cm。

花盆长方体。

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足。

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

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

底有5孔,外底施酱色釉,并刻有数目字“十”。

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釉色典雅润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有柔和舒适的美感。

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需要按照宫廷出样设计和烧成的。

清,高13.7、口径23.5、足径15.7厘米器呈方形花口,委角,弧壁,四足。

器内壁及底部施豆绿釉,口沿及外壁施粉彩百花纹,上绘有菊花、牡丹、海棠、牵牛花、月季、玫瑰等各色花卉,也称百花锦或百花不露地。

底部有两孔,并书有礬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粉彩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时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比五彩柔和,因此又称“软彩”。

粉彩用渲染手法彩绘纹饰,画面上表现出正、倒、仰、俯、翻、转的变化,因而立体感强,此器造型规整,纹饰精致,绘画细腻,色彩柔和清丽,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粉彩的工艺水平。

官窑青釉方花盆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

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

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

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青花花卉纹水仙盆青花花卉纹水仙盆底款青花花卉纹水仙盆,长21.5cm,宽16.5cm。

盆长方形,口微撇,直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小足。

口沿上绘变形回纹一周,沿边绘卷草纹,腹部四面各绘一组水仙花。

底心写有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四字款。

此盆胎骨厚重,青花发色淡雅,花卉描画细腻柔和,花朵、枝干脉络清晰,幽雅清淡,是清同治朝宫廷用器的精美之作。

钧窑海棠式花盆,宋,高11.9cm。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清,高37.5cm,口径57.5cm,底径34cm。

盆花口,颈、腹、圈足随形,凸凹有致,如同花瓣。

颈部外撇呈喇叭状。

底中心有一出水孔。

深栗色砂泥,泥质细腻,包浆光润。

此盆造型硕大,丝毫没有歪塌变形,十分难得。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梅花纹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清,高13.7cm,口径35.8×29.5cm,足径31.5×26cm。

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

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

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

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清,高29.2cm,口径22×22cm,足径16.5×16.5cm。

花盆四方形,深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

栗褐色掺黄色粗砂泥。

花盆外壁四面均有泥绘花卉装饰,优雅美观。

此花盆是宫中栽培兰花的常见盆式之一,由于要考虑其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砂泥的颗粒通常要比茗壶的砂泥粗糙许多,也因此而具有素朴自然的美感。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清初,高13.5cm,口径51.5×35.5cm,底径45.5×27.5cm。

花盆呈椭圆形,唇口,扁圆腹,底中部有一圆孔,下承四个半月形足。

紫红色砂泥,泥色纯正。

紫砂花盆于明代晚期开始出现,2006年在浙江金坛明代废弃的枯井中出土一批明晚期的紫砂器,其中就有一件晚明时期的紫砂花盆。

清代前期紫砂花盆进入宫廷。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沿口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清光绪,高8.9cm,口径13.1cm,足径9cm。

盆板沿,直腹,圈足。

足内施白釉,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

内白釉无纹,底开两圆形小孔。

外通体施浅黄色釉,板沿处以红、蓝料彩绘八宝,下饰珊瑚红釉一周。

腹部以粉彩绘白、粉两色菊花两组,花或含苞、或怒放,形象逼真。

青花花卉纹花盆、奁青花花卉纹花盆、奁,清光绪,通高12.8cm,花盆高11.4cm,口径17.2cm,足径11.5cm;奁高3.4cm,口径17.4cm,足径13.6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

底部开有两个渗水圆孔。

外壁通体青花装饰。

口沿上以青花料书写篆体“寿”字一周,“寿”字之间绘青花蝙蝠,寓意“福寿双全”。

腹部绘苍松、芭蕉、芍药等。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

奁折沿、浅壁、圈足。

外壁绘折枝芍药,折沿上绘方胜纹,间以折枝花卉,沿边绘回纹。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

此套花盆装饰具有祝寿意,且署有“体和殿制”款,表明这是清代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大寿烧造的祝寿用瓷。

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清光绪,高5.5cm,口长14.6cm,宽9.9cm,足距13cm,8.3cm。

花盆呈长方形,板沿,直壁,平底。

底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

盆内施白釉,光素无纹,外通体施浅黄色釉,口沿处以蓝料彩绘回纹,外壁4面以粉彩分绘梅、灵芝、水仙等冬季花卉纹样。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清光绪,高10cm,最长25.5cm,宽17.2cm。

花盆方胜形口,斜壁,下承6云头足。

盆里施淡蓝釉,外通体绘蓝地墨彩花鸟纹,口边沿墨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

旁边红彩书“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清光绪,高5cm,口径18cm,足径15.8cm。

花盆圆形,敞口,浅壁,平底下承5足。

内施松石绿釉,外通体施绿釉,釉上以粉彩绘荷花纹饰,花间衬以蜻蜓等昆虫。

装饰图案色彩雅致,清新自然。

外壁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边钤椭圆形红彩印章,印章内双龙环绕“天地一家春”5字篆字款,器底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

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局部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款识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

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

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

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

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八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

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装饰得格外华美。

图案绘画笔触细腻,描金装饰使画面显得分外高贵典雅。

清雍正·粉彩锦鸡牡丹图花盆方形花盆,折沿,斜腹,镂空饰高圈足,底部中心留有一孔。

通体以粉彩装饰,折沿处绘粉彩花卉边饰,腹部绘锦鸡鹌鹑图和花卉图,两两相对,玲珑石上锦鸡伫立,鹌鹑于石下翘望,花卉盛开,设色典雅,施彩厚重,是标准的雍正时期绘画风格,成对保存完好。

清光绪·黄地墨彩花卉纹长方花盆花盆长方形,敞口折沿,弧壁,深腹,浅器足,底有两圆孔。

内施白釉,口沿及外壁皆以淡黄色釉为地,上饰墨彩装饰,口沿饰折枝花卉纹,边饰卷草纹,外壁饰折枝花卉纹,两侧主体纹饰为折枝牡丹及桃实纹,另两侧面为冬青及灵芝纹,墨彩浓淡适宜。

底部中心落矾红彩篆体“体和殿制”四字双行款。

花盆所绘图案,应属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在光绪十年(1884)为慈禧太后五十寿辰订烧的祝寿用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明正德,高7.2cm,口径23.8cm×15.2cm,足径23.1cm×14.2cm。

盆呈长方体,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

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

外壁素三彩装饰,以黄、绿、紫设色,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

口沿下署青花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虽自明代成化时已初具形制,但直至正德时才享有盛誉。

此器造型别致,构图简练生动,色调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古朴雅致之美感。

明代自正德朝开始,瓷器的质量已呈下降的趋势,琢器类多带器座,接痕日渐明显,大器底足远不及永乐、宣德、成化时的细腻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