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大意。
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故及用法。
2、体会辛弃疾的爱国热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前小测试:
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诗歌所描写的“古”(古人、古迹、往事等)是怎样的。
2、结合诗人的情况,把握写作目的。
(三)知人论世,明确写作背景1、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 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 ō)胄(zhòu)起用。1204 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韩把持朝政, 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
2、题解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注意诗歌节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 神鸦/ 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 饭否?2、积累重点字词居胥(xū)佛(bì)狸祠(cí)觅:寻找风流:英雄业绩金戈:精锐部队寻常:普通草草:草率赢得:落得可堪:不堪,哪堪
3、请同学翻译词明确: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江山依旧, 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 英雄的业绩风流, 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 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 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 威猛如虎。
下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仓皇南
逃,时而还掉头北顾。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异族皇帝佛狸祠下,竟是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恬淡、闲适、悲愤、思
念、激昂、消沉
(五)分析词作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①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孙权和刘裕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都和“京口”有关,都建功立业,令人羡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2、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3、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 是什么心情?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 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
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在80 岁左右时,赵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派使者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使者回朝后告诉了一个宦官,宦官与廉颇有仇,便对赵王说:“廉颇老了,他虽然吃了一斗米饭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
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4 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