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学会赏析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理解人生旅途中的挑战。

2.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如“一山放过一山拦”。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朴实平易、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深层含义1. 探讨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如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哲理。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的深层哲理理解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哲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1. 如何帮助学生鉴赏诗歌中的语言美,感受其朴实而生动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爬山时,你们有什么感受?(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创设情境(1)展示皖南山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背景。

(2)简单介绍松源、漆公店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建立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3. 引入主题(1)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爬山”这一主题,进而引出课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指出诗歌中也描述了诗人在山区行路的感受,与同学们的爬山经历相呼应。

4. 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印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与节奏把握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首诗不仅语言朴实,而且意境深远。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松源镇上早市游玩时,对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松源的美丽和漆公店的繁忙。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引导他们品味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激发他们对松源和漆公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了解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将诗中的美景与现实中的家乡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素材。

2.资料:收集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源的美丽风光和漆公店的繁忙场景,引导学生欣赏并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的大意。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诗意和意象,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结合实例组讨论、朗读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朗读练习等活动,体验诗歌的韵味。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结合诗歌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通过学习杨万里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学习,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能够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二是强化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三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歌,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作,培养创新意识。总之,以本节课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新教材要求下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文化内涵: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有限,对于诗中涉及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等可能感到困惑。
-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流于表面,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诗中“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意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即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证、图表辅助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学生需要掌握《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诗句意义,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意境和情感。
-词汇掌握:学生需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炊”、“漆”等字的意义和用法。
-文化背景:学生应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创作时期的文学特点等。
-表达技巧: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我感觉学生的反馈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消化所学内容,导致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其次,在小组讨论和诗词创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古诗词的创作感到陌生和恐惧。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创作练习,让学生们从模仿开始,逐步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杨万里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佳作。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如何观察自然、抒发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诗词,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山色青于户外”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山色的美丽。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景色变化,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解析诗词中的寓意和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4.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学习诗词朗读技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探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诗词朗读:学会正确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4.诗词赏析: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深入剖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五)》的艺术特色。
5.诗词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词解析: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举例:解释“晨炊”一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旅行者在早晨做饭的情景,进而理解诗词的内容。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2.掌握运用比喻的方法,熟练辨析比喻与真实意义。

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强其审美能力,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认识。

2.比喻的辨析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四)》。

2.预习环节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帮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比喻”的含义、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与真实意义的关系。

3.探究环节1.教师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对关键情节进行梳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人物特性,形成人物性格分析表;2.学习并观察比喻的运用,让学生通过比较“比喻”的内容和“真实意义”的内容,理解比喻的真实意义——用相似之处来说明不同之处。

通过学习“比喻”将描绘事物更生动形象的此类文章,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并带领学生探究细节之奥秘;3.课堂上设计一些类似或不同于“梗概”的阅读体验(如内涵理解、生理感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提高信息的吸收、记忆和收获。

4.巩固环节1.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表的展示和比喻的归纳总结;2.让学生仿照故事的句子,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奇妙的比喻句。

5. Homework环节1.让学生听写一段文字,并思考这段文字哪些地方含有比喻。

2.根据今天阅读的文章或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部分描述生活的文章,其中至少应包含3个以上的比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外写作水平是否能够有所提高。

2.学生是否对比喻这种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是否能够辨析比喻和真实意义。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比喻的方法,增加文章的准确性和文采。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松源晨炊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了一定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情感的体会。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韵律,体会诗的情感。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升理解能力。

4.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意象分析等。

2.图片: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如松源、晨炊等。

3.音乐:选择一首与诗文情感相符的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旅途中所见所感的美好景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作者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诗词的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理解诗词大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技巧和意境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具体意象或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语气,表达诗词的情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良好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母语的热爱。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审美教育: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举例解释:
-在诗词朗读与理解方面,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诗句的抑扬顿挫,如“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的音韵美,以及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晨炊”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在诗词赏析方面,强调对“晴云披絮帽”、“初日挂铜钲”等具体形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人物个性特征和形象。

2.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写好描写文字,体会文字描写的表现力。

3.听说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与正确阅读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和文学特色。

2.难点:理解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描写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电子版小说和听力练习。

2.学生:带好笔、本、电子版小说和其他学习用品。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上课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作品背景和阅读体验。

阅读小说(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了解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主题。

文字描写分析(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大字写出文中相关文字,让学生分析此段描写的优美之处。

语言使用(15分钟)教师教授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情感,并通过游戏、作业等练习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文学特色,同时练习口语表达和思维交流能力。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本次课程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

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2.练习运用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写一篇精彩的故事。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小说的文学特色,理解了人物形象和文本的情景。

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表现出色,具备了较好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六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5.通过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6.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家国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创作热情。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勇于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解比喻的用法和效果。
-诗歌情感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从字面意思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情感变化。
-例:讨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对旅途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确实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感受诗中的情感,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识别出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在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时,仍有不少同学感到困惑。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将修辞手法与诗歌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其妙处。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案设计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案设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由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走进作者(PPT演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

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诚斋集》等著作传世。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能力目标: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诗歌。

教学难点: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三、朗诵感知,理解诗境(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诵读后,相互交流自己对本诗的看法。

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四、质疑探究鉴赏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到,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解析】①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2)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悬念后,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等奖公开课《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这首诗。

2.反复朗读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学习诗歌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

4.通过抓关键词品读这首诗,我们要不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不断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诗歌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读中品,品中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诗入诗这是小学时我们学的一首诗《小池》杨万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蕴含哲理的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了解作者:2.解读标题:这个标题很长,同学们觉得应该如何停顿呢?我们来齐读两遍标题。

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时,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样的疑问呢?(时间、地点)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找准这些信息呢?(抓关键词)用这个方法很正确。

准确地抓住关键词,能够有利于我们迅速、便捷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用过类似的学习方法呢?我们同学太棒了,你们总是给我各种各样的惊喜。

大家观察的很细致,而且还善于思考,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带着你们的疑问,共同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写作背景历史背景是分析理解一篇文章丢不开的关键,我们看一看杨万里在写这首词时经历了什么?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得出深刻的感悟。

四、朗诵诗歌: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这首诗我们就从朗读开始。

1.检查预习:哪位同学来尝试着为我们朗诵这首诗歌呢?先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检验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学设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学设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授课教师:梁丹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理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哲理。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当堂背诵,理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本诗,学会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会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三、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故,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

要以读为本,重在体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通过朗读与吟诵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计划用时:3分钟)1、九宫格识别诗句设计意图:通过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九宫格识别诗句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温习巩固描写山的诗句,并激趣导入到本节课登山感受的内容。

2、教师登山感受、登山图片分享(过渡语: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山的,老师去过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大学时在沈阳爬的山。

那山啊,路很陡,我爬到一半,累得不行想放弃的时候,却发现,山路太窄了,仅能容一人通过,特别是东北汉子比较壮实,我根本就挤不过去。

只好,继续爬呀爬,好不容易下山了,却发现了更崩溃的事情,前面还有将军峰、百步紧、兔耳峰拦着!当时,崩溃的我立刻想起了杨万里的一首诗--《过松原晨炊漆公店》其五。

对于杨万里,同学们有了解吗?请两位同学上来介绍一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优秀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优秀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学习诗歌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背诵杨万里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小池》,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

(板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二)作者简介:先请学生介绍,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三)读诗,初步感知: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正音:赚(zuàn) 拦(lán)(2)释词: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骗。

2、反复诵读,小组齐读,分组读。

3、指名学生读,大家从以下方面评议:a、停顿节奏,有无读破。

b、感情是否把握准确。

(四)再读体验,整体感知:1、初步理解诗意:自读并理解诗意,然后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生自由散读,初步把诗译成较通顺的文字。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4、赏析、讨论、探究(分小组合作交流):(1)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2)归纳: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全州二中唐丹丹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诗歌;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了解哲理诗相关知识,并能总结出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对本诗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五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杨万里的《小池》导入到《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学习。

(板书课题)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请几位同学朗读,读后师生共评,然后按节奏齐读本诗)要求: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四)再读诗歌,了解大意(结合注释翻译本诗)明确: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五)研读诗歌1.“莫言下岭便无难”小组讨论:下山岭真的没有困难吗?如何理解“莫言”二字?示例: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

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2.“赚得行人错喜欢”思考:如何理解“赚”字?示例:“赚”字富于幽默风趣。

行人心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能力目标: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诗歌。

教学难点: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三、朗诵感知,理解诗境
(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诵读后,相互交流自己对本诗的看法。

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四、质疑探究鉴赏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到,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解析】①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2)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悬念后,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二种。

“行人”为何“错喜欢”?因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三四两句正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但历尽上山艰难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后,往往因兴奋喜悦而一心只顾享受下岭的坦易轻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系列山岭需要跨越,因此,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这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路程照样要遇到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种感受,如实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的思考,却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4)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会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名句是什么?
【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名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6)此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解析】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五、随堂练习
默写本诗,并将此诗改写成散文诗。

作业安排
后搜集整理,学过的哲理诗,并做赏析。

(不少于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