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去捍卫祖国的尊严。面对强敌,该如何去战胜他,春秋时期的曹刿用他的智慧战胜了强敌,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克敌制胜的智慧和敢于斗争、克服困难的精神。(板书课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长勺之战的背景: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shù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芋)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回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shù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齐桓公还是以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因此第二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1、听课文录音(注意注音、停顿)

全班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五、翻译课文

1. 第一段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段。

(2)老师订正、提示重点词、字。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请见:拜见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

间: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鄙:古义: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今义:轻视、看不起人。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何战”(倒装句)。何,疑问代词,什么,在这里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以:依靠、借。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必以分人:把

对曰:应答

“遍”:周及,普遍。

从:跟从。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夸大、虚报。

今义:增加

孚:使人信服。福:名作动,赐福、保佑。

狱:古义:案件、罪案。

今义:监狱。

情:古义:实情。

今义:情感。

忠: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今义:忠诚、诚实。

可以:可以/凭借。可:动词,可以。以:介词,其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代“忠”。

(3)解析:本段写什么内容?(鲁国战前的准备。)

先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

(1)指名学生翻译。

(2)教师订正、提示重点字、词。

与:介词,同、跟。

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攻。

鼓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唯一一个无实意的用法)。

复习“之”的用法:

之:代词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气助词,无实意

动词,去、到。

实例考察:忠之属也: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指曹刿。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不译。

登轼而望之:代词,它指齐军。

三鼓:击了三次鼓。“三”表动量数词(文言文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加量词。)

败绩:大败、溃不成军。遂:副词,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解析:本段定什么内容?(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3.第三段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2)老师订正,提示重点字、词。

既克:已经战胜,即表示某件事已经完成。

故:缘故、原因。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再:第二次

竭:尽。盈:充沛、饱满。

故逐之:所以。

(3)解析:本段写什么?(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六、学生巩固,归纳所讲内容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齐读全文

先完成表格:

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分析课文

时间:庄公十年春

地点:鲁国长勺

人物:曹刿、鲁庄公、乡人

事情的起因:齐师伐我,公将战

事情的经过:长勺之战

事情的结果: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讨论,即:

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后的原因)

请几位同学试概括课文的内容,教师归纳明确: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教师:曹刿求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教师:我们上节课知道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

教师:那么曹刿是吃肉当政的人吗?(不是)

教师:那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