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有关建文帝出亡各地主要学说
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
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解之谜多矣!但最令我觉得扑朔迷离的,是明初建文皇帝朱允火文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
一、“不知所终”之谜多年前,我曾数次去南京,游览钟山、明孝陵,又到明故宫遗址访古。
在那断壁残垣之前,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朱元璋把帝位传给长孙朱允火文,这小皇帝不到四年就被推翻,他生死难断,到底哪里去了。
公元1402年夏6月,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皇帝朱允火文的下落,《明史·成祖本纪》等传记共有“不知所终”、“伊自焚死”、“或云帝由地道出亡”、“去矣”四种说法。
而成书早于《明史》的《明史纪事本末》则只持“由地道出亡”一说,并说太祖朱元璋临终留有“临大难,当发”的遗箧,打开后见有袈裟、剃刀等物。
立即给建文帝剃了头,扮成僧人由地道出城,“至鬼门,而一舟舣岸,为神乐观道士王”,自称是朱元璋托梦,令他在此等候。
于是朱允火文及随从乘舟而去,逃往滇南。
这段记述近于神话故事,好像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
此说虽然令人生疑,但《明史》等载籍对建文帝死于火焚的四种记载,又各有差异:“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成祖本纪》)“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太宗实录》)“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补本》)“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
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明书·建文皇帝本纪》)上述后两种说法,指出了并无建文帝的尸体,找到的只是马后的尸体。
朱棣曾指天为誓,说他此来是要仿效“周公辅成王”,帮侄子建文帝治理天下。
果真如此,就该先弄清建文帝下落,生见其人,死有真尸。
可是,破城第二天,他就匆忙“即皇帝位”。
这里给人的印象,是朱棣为了巩固帝位,使建文旧臣放弃反抗,似乎有意弄假成真,将马后之尸冒充建文之尸尽快埋葬。
【doc】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四川民族学院JOURNALOFSICHUANUNlVERSITYFORNA T10NALITIES第2O卷第5期2011年1O月V o1.20No.5Oct.2011★历史?文化★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薛宗保【摘要】靖难之役,金川门破.惠帝潜出,隐匿若测.燕王追踪,二十栽整.朝野传闻, 疑云重重.红崖天书,归结残梦.【关键词】明惠帝;出亡;红崖天书【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24(2011)05—0035—03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穗与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投降燕王朱棣大军.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坟是死于宫中大火,还是潜出避难,官修正史和史家所持态度是比较模糊的.如《明史?惠帝本纪》中说:"燕军入城时,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同书又云"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或云"帝由道出亡."显然,是系没有把握才如是说.而在其他的一些人物传记中,又不免露出有关惠帝出亡的端倪,民间传闻则更多,但多属虚妄.一,明成祖不相信惠帝死于宫中大火正史记载,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后,遣人从宫中捡出"帝后尸骨",从翰林侍讲王景建议,葬以王礼.目的是涣散惠帝旧臣军心,"各省募兵闻惠帝已死,各自解散".但朱棣是不相信惠帝已死的.永乐初年及以后多年,朱棣的一系列安排,表明其坚信惠帝是潜逃了. (一)派最信任的太监郑和及使臣,一几次至镇守云南总兵官沐府及贵州,"领上密谕,踪迹建文"永乐三年,郑和首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海外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可能带有寻查惠帝踪迹的使命.(二)"胡波出巡"史有明载,朱棣在南京城中找不到惠帝,世间传闻惠帝化装潜逃,串联旧臣,伺机复辟.这是朱棣放不下的心病.因此,派亲信近臣"户部给事"胡淡巡视天下州郡.明里是颁发御制文牒,暗里探查惠帝踪迹.自永乐五年(1407年)始,到永乐十四年才返回南京.其间,胡淡丧母,按例"丁忧",为守孝,却遭"夺情"不允.足见朱棣对探查惠帝下落的重视.永乐十七年,胡淡再次出巡,至永乐二十一年,是乎有了某种确切的答案,胡淡赶回北京.其时朱棣正率军出征,在宣府驻扎,胡淡兼程赶到宣府时,朱棣已就寝,随侍宦官紧急察报,命胡淡立即觐见,胡淡与朱棣秉烛长谈至四更.胡淡探查到什么信息,不得而知.《明史?胡淡传》中说:"先淡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胡淡第二次出巡与谷王反叛有关.永乐十五年,谷王朱穗反叛,宣称当年开金川门放燕军入城,实际是为放惠帝出城,今举兵反叛是为惠帝复辟.以此猜度,胡定是得到惠帝的重要信息,很大可能是惠作者简介:薛宗保,中共达州市委党校科研部.(四川达州,邮编:635000)35四川民族学院(双月刊?1986年创刊)2011年1O月帝已死的信息,所以朱棣才能释疑.(三)囚禁傅洽傅是推荐姚广孝给朱棣的人.一直到永乐末,姚是朱棣最信任的谋士,故傅也是朱棣集团的功臣.传说傅与建文出逃有牵连而遭囚禁,永乐十六年,姚临终前向朱棣求告才得以放归自由.(四)建立东厂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设立"东辑事厂".原因可能是对锦衣卫有不满,二是镇压建文旧臣和探查情况,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感到不便.更重要的探查建文帝下落."谷王反叛",胡淡再度出巡,仍无惠帝确切消息,为加强这一急切又需隐秘的事情,朱棣用自己信任的宦官来办理才能放心.朱棣在取得政权二十年时间内,始终不放弃对建文帝踪迹的探查,足证他不相信建文帝死于宫中大火.二,惠帝潜出的相关线索惠帝潜出南京城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说朱元璋在允坟出世时占b,知其后必有大难;或云在册封皇太孙时;或云朱元璋临终时留有锦匣.按明太祖用"棘杖警谕皇孙"的典故,为巩固朱家天下,"刺"都去掉了,还有什么顾虑的.既然知警,当早除之,或另立储君.故"留匣"说不可信,而程济等人助惠帝潜逃却较符合情理.程济,陕西朝邑人,明代奇术之士.建文初,任四川岳池教谕,上书言某年某月某日北方将有战事.廷议认为,此非一个小小教谕当言之事,逮至京,将杀之时,引其入见惠帝,程大呼,陛下且留臣,到时无战事,臣愿服罪.期至,果然靖难之役起.惠帝奇之,赦为翰林编修,充任军师.燕军人城时,惠帝问计于程济,答日:天数已定,出走可免.于是惠帝等人化装僧人,从御沟逃出.后来,好事者将此说与"太祖留匣"联系起来编撰成一个完美的故事,降低了此说的可信度.据《明史考证》云:"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1-,高二丈,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对明史有研究的季士家先生搜集到信息:1978年(南京城)太平门里的南京钢锉厂改建楼房挖地基时,发现明代地道,高2.5米,宽2米.2005年季先生又得到信息:清凉山旁边的国防园发现明代涵洞,出口位于原明代宫城外.此涵洞是作排水用,水少时,能通行人,可能即宫城地道出口.据这些线索判断,程济等人协助明惠帝潜出南京城是可信的. 三,明惠帝潜往何方明成祖不相信惠帝已死于宫中大火,必然派遣心腹紧紧追寻.同姓封王,洪武,建文旧臣及有名寺院,道观都是重点怀疑对象,树大招风,谁也不敢也不愿招惹是非,能暗中周济已是很念旧情了.(一)潜往泉州开元寺传说惠帝潜出南京城,溯江而上,到达武昌罗汉寺,主持达玄接待之后,转荐惠帝去其弟子福建泉州开元寺主持念海处.学者李悌仁先生考证,永乐初,沿海倭寇为患,开元寺驻扎地,惠帝前往,无异自投罗网,不可信.(二)潜往云南明初开国大将沐英及后裔世袭云南总兵官,惠帝潜往有条件,风险亦大.永乐初,成祖数次派郑和及使臣到云南,贵州密查建文踪迹,对沐氏既是敲山震虎,也是防患于未然.令其不敢反叛,亦不敢张扬周济惠帝,即是惠帝前去投奔也不能在云南立足.(三)潜往巴蜀,隐居达州①《明史纪事本末》载:建文帝由黔人蜀至渝,曾分别于永乐三年和永乐七年到善庆里(今邻水九龙镇)寻访旧臣吏部主事杜景贤.四川达州学者据此和《平昌县志》判断,惠帝经大竹李家乡,云雾山至平昌麻石垭佛罗寺(后改望京寺)隐居.景泰年间圆寂在达县堡子区龙滩乡龙泉寺(后改中山寺).佐证是景泰年间,印秀和尚(号碧事,陈氏子,从北京来)"指授人蜀,重修中山寺."且有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卫承芳(达县亭子人),翰林袁达(通川区盘石乡人),府学李鸣至为重建中山寺写的碑记留存.但碑记中无只言提及与惠帝有关的事.仅"梵刹无双景,36第2O卷第5期薛宗保: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禅林第一门",可能隐含了某种信息.此说的疑点在于:平昌建县于1948年,《平昌县志》所载惠帝隐居佛罗寺,当是引《明朝十六帝》一书所云.仁宗,宣宗,英宗三朝,"仁政治国,体恤民生".赦免了一些受株连的建文旧臣及亲属,但惠帝的两个儿子,在金川门破后,长子朱文奎失踪,次子朱文圭方二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1457年)年问才放出来,其时朱文圭已近60岁.所以,追究惠帝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说景帝派印秀和尚到达县中山寺为惠帝建陵,守陵需要文献文物证据.惠帝潜出后的传说,以明人史仲彬《致身录》和程济《从亡随笔》最为详备.但经史家考证均系后人伪造,诸多传说则源出于斯.《明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十一月(1440年)有僧诡称建文帝,经廷审诘问,僧名杨行祥,河南钩州人,英宗下令囚于锦衣卫,后死狱中,同谋僧十二人,谪戍辽东边卫.而民间传闻此事则云:"老死宫中,葬西山".故对传闻须辨识本源.(四)惠帝与"红崖天书"0惠帝潜往何方,始终是个谜.上海江南造船厂高级工程师林国恩,中医世家,好研习古文字,自1991年至1999年,读到"红崖天书"相关资料,经实地考察,用九年时间解读,破译了"红崖天书"内容,简况如下:"红崖天书"刻于贵州安顺地区关岭县晒甲山龙爪村,据《贵州图经新志》,天书于明弘治十三年发现,贵州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历代文人有多种拓本,现代着名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人曾试作解读无果,被列为中国八大古文字之谜.林先生从确定原始拓本着手,研究天书格式,文字类型,最后确定天书是图文并茂,折字,组字的文字作品.文题是《伐燕檄诏》正文大意: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JlI门破.杀戮尸横,馨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丙戍,甲天下之凤凰允坟御制.朱允坟是否书写"红崖天书"可资参考的线索有三.其一,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太祖命颖川候傅有德为征南将军,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副将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洪武十六年三月,傅,蓝班师回京,由沐英以数万精兵留镇云南.沐英及其后裔有条件在贵州民族地区掩护惠帝.其二,安顺有高峰寺,为明太祖敕建,首任主持与太祖渊源极深.其三,长顺县有灵永寺,存有碑文及石刻记建文避难于此(系后记).附近的思京村(系后名)有两株杉树,树龄近600年(今存一株,另一株受雷击而枯).《徐霞客游记》中云:为建文帝手植.丙戍,即永乐四年(1406年).从南京出亡已四年,时允坟29岁,国破家亡,大势已去,而立之年徒有一腔悲愤,留下一段欲控诉,欲复仇的血泪文字,又不敢让人知晓(只有他自己明白).与当年(建文元年)他拒"靖难军"的诏令对照:"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其"仁柔寡断"的懦弱性格表露无遗.依据"红崖天书"等透出的信息,判断惠帝潜往贵州永顺一带隐居与史实相近.读史,慎思,明理,为镜.逝者已矣,建文遗踪于今何干?只是解惑而已.南京一位84岁的让庆光老先生宣称,自己就是建文帝十五世孙,有传世《让氏家谱》为证: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北,湖南一带隐居,死后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塔林.能信否!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淡星夜急向成祖秉报再次出巡查访的结果,未必就不可能是"明惠帝已死"而成祖"始释疑".如此理解,建文帝潜出之谜不就释然了.注释①CCTV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古墓背后的秘密》,2009年7月21日②CCTV科学频道,百科探秘栏目:《破解红崖天书》,2009年5月17日[责任编辑:林俊华]37。
建文帝吴江行迹传闻始末
建文帝吴江行迹传闻始末■汝悦来明代建文帝出亡之谜,是著名的历史疑案,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答案。
作为正史资料的《明史》认为: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死于宫中说。
然而,一些非官方史料却主张,建文帝未亡,而是流亡外地,隐匿民间了。
至于流亡地域,目前尚有“江南说”、“云贵说”、“福建说”等等多种。
特别是《明史纪事本末》、《致身录》等书,对建文帝出亡以后的行迹,有详细记录,而且记载了建文帝多次到吴江的相关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这引起笔者对这段传闻的考证兴趣,通过查阅相关地方史志及文献,将这一段与吴江有关的传闻始末厘清,以供地方文化研究者们参考。
《明史纪事本末》的叙述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康熙初,对明史研究而言,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
其书卷十七《建文逊国》一章,对建文帝失国出亡经过有专论,记载了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燕兵自南京金川门入,建文帝剃发为僧人,由随护护送从密道出城……接下来的事情就与吴江有瓜葛了:随护中有一位“徐王府宾辅史彬”是吴江人。
就是史彬所雇的船,载了建文帝一行,“取道溧阳,八日,始至吴江之黄家溪史彬家。
”《明史纪事本末》记录的建文帝到吴江,共有四次,除以上首次外,还有三次,分别是:(永乐)二年(1404)春正月,建文帝离云南,由重庆抵襄阳,六月入吴,八月八日,复至史彬家……(永乐)二十二年(1424)春二月,建文帝东行,与史彬相遇与旅店,言及榆木川,稍色喜。
史彬问道路起居状,答曰:“近来强饭,精爽倍常。
”即同彬下江南,至彬家……(宣德)九年(1434)夏五月,建文帝复至吴江史彬家,程济从。
时彬已死,帝悲悼之,慰劳其子倍至。
从内容看,甚至连人物对话都有,记述详细,近乎实录了。
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直隶丰润人。
顺治四年进士。
顺治十三年,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
他在杭州浙江提学任上,公务之余,潜心学术研究,《明史纪事本末》就是他的重要学术著作。
明史印证:建文帝出亡后隐匿湖州、苏州的一带
明史印证:建文帝出亡后隐匿湖州、苏州的一带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燕军从金川门进入南京,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当日宫中起了一场大火,皇后被大火烧死,建文帝朱允炆和太子却不知去向。
建文帝的生死就成了明朝第一谜案,六百年来建文帝去向众说纷纭。
一、《明史·胡濙传》印证建文帝隐匿在江浙的湖州、苏州一带明史列传第五十七卷一百六十九:“惠帝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
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
所至,亦间以民隐闻。
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
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
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
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永乐五年(1407)胡濙开始了漫长的寻找“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胡濙生母死了,要求回家守孝,都得不到皇帝朱棣的许可。
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整整十年,没有查到收获,但胡濙却从小小的给事中被提拨为礼部左侍郎。
又过了三年,永乐十七年(1419),胡濙又领命到江浙、湖、湘寻找建文帝。
可以肯定,朱棣得到了准确情报,建文帝就在这一带。
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胡濙星夜赶到朱棣北征驻军宣府(离京城有四百里)。
胡赶到宣府时成祖朱棣已经睡觉休息,听说胡濙来了,当即召见。
胡濙和朱棣一直密谈到过四更(后半夜)。
“至是疑始释”,说明建文帝疑案已经明朗了,足以让成祖朱棣放心了,朱棣心病解了。
那么胡濙和朱棣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呢?这当时就只胡其二人知晓,但可以肯定是:胡濙找到建文帝了,而且此时的建文帝早已无复国之心了,对朱棣已不构成危险了,而且建文帝朱允炆隐匿的地方,就是胡濙出巡的“江浙、湖、湘诸府一带”。
从此胡濙一直受到朱棣重用,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历事六朝,任职六十年。
以往我们对“胡濙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理解成胡濙到江浙湖州和湖南湘潭去寻找建文帝,湖州属于江浙没有问题,而湘潭属于湖南,并不属于属于江浙范围,那么湘又指的是江浙什么地方呢?“姚广孝,长洲(今苏州)湘城人,少孤贫。
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
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下落何以成为明朝最大的历史之谜《?η胖泄?明代史》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如下描述:燕王朱棣叛乱,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之后,建文帝的下落至今仍没有定论。
不管是被焚而死,还是为了逃避乔装成和尚,失掉了九五之尊,建文帝的结局是很凄惨的。
为了实行报复,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人为地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三十二年延长到了洪武三十五年(1399-1402):这段时期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年”。
朱棣上台以后,重新修订了《明太祖实录》,并且消除所有有关朱允?傻奈淖旨窃亍R舱?是由于官方文字的缺失,才引来了后来民间的不同记录和坊间的各种传闻。
而随着传闻的多样化和时间的消蚀性,遂使原来脉络清晰的关于建文帝出亡的历史真象,终于在真真假假的各种版本的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了至今难解的明朝最大的历史之谜。
为什么建文帝的命运如此受人关注?《剑桥中国明代史》提供了一种解释:在通俗性的历史著作中,建文之治通过关于这位命途多舛的皇帝的大量传奇故事而受到人们的怀念――这些传奇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们同情他的苦难遭遇,以及被他神秘色彩的命运所吸引。
这一传说最初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人们天真地相信,在南京陷落时皇帝并没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乔装成和尚设法逃离了京师。
后来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关于在明末私家文学作品和各著作中所流传下来的种种不同传说的描述,见赵士?础督ㄎ哪昶住罚?伦明《建文逊国考疑》,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玲木正《建文帝出亡说考证》等)。
例如,1440年末,一个稀奇古怪的事件表明了这个传说有多少人信以为真。
有一个90多岁的老和尚利用这个传说来到了正统皇帝的朝廷,自称他是从前的皇帝。
这个骗子后来被揭露并处死了,但这个事件却助长了人们的幻想,也激发了其他相关传说的产生。
在16世纪以后关于这个题材的小说演义中,建文帝和他的殉难随从人士逐渐变成了悲剧式的英雄人物(陈万鼐:《明惠宗出亡考证》,高雄,1960年)。
历史趣谈建文帝出亡宁德之谜 逃亡路线图的终点是泉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建文帝出亡宁德之谜逃亡路线图的终点是泉州
导语:●如果说建文帝逃亡线路图终点所指即是泉州的话,那么,曾当过开元寺住持的正映洁庵禅师应当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对象; ●洁庵禅师1个曾
●如果说建文帝逃亡线路图终点所指即是泉州的话,那么,曾当过开元寺住持的正映洁庵禅师应当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对象;
●洁庵禅师——1个曾被大明开国帝王朱元璋所倚重,而后来又“被模糊”了的佛教界中的重要人物,研究小组认为他曾受朱元璋托孤保护建文帝;
●神秘的洁庵禅师,在“保皇”期间,终究暴露了行迹,最终的下落成谜;
●建文帝藏身雪峰寺的确定,为研究小组考证建文帝由福州入闽东扫清了论证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资料分析中,研究小组最终断定,建文帝一行直奔泉州要找的人一定就是曾在那里当过住持的洁庵禅师。
而之后紧接着发生的一系列朱棣派出人马四处追查建文帝的事件,被认为是建文帝逃亡小组放出的烟雾弹而已。
于是,正当朱棣命令郑和、李挺等人组织强大阵容南下西洋搜寻之时,建文帝一行绕了一个弯,北上来到了地处僻地的福州雪峰寺,并藏身其间。
直至有一回郑和下西洋归来,送瓦塔上山并遇见了这个前朝君主。
那么,在泉州开元寺寻找不着的洁庵禅师上哪儿去了呢?建文帝一行又为什么选择北上雪峰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研究小组一行又是否从史料中找到了有关的线索呢?
洁庵“保皇”暴露成第二个溥洽?
有着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托孤之举,洁庵禅师俨然已是“保皇”团队生活常识分享。
明建文帝去向的历史语境研究
《明 太 宗 实 录 》 的 时 候 肯 定 会 严 禁 把 一 些 不 利 于 他 本 人 的 事 情 按 其 实 情 写 上 的 。 如 果 当 时 对 外 宣
皆毁 矣 。朕 深 恸 之 。『 ”2
从 以上资料 记载可 以看 出,正史上都是 持建文帝
“自 焚 ” 而 死 的 观 点 , 然 而 《明 太 宗 实 录 》 是 详 细 记 录 明 成 祖 一 朝 的 事 情 的 。 众 所 周 知 , 明 成 祖 朱 棣 是 把 自
29
四川 民族 学 院 学报 ( 月刊 ・ 9 6 创 刊 ) 双 18 年 的 ,在 当时 应 该 是 出 于 这 样 的 政 治 目的 :一 是 对 外 宣 称
21 0 0年 4月 “ 文 帝 ” 死 了之 后 ,而 国 家 不 能 一 日 建
。
无 君 , 朱 棣 便 可 以 太 祖 嫡 子 的 身 份 和 群 臣 的 拥 戴 继 承 皇 位 ; 二 是 宣 称 建 文 帝 死 了 之 后 , 即 使 建 文 帝 后 来 没 死 ,外 逃 民 间 以 纠 集 旧臣 的力 量 进 行 复 位 ,也 可 以 把 他 定 为 “ 冒之 君 ” 进 行 镇 压 。 假
《明 太 宗 实 录 》 日 : “ 上 ( 祖 ) 望 见 宫 中 烟 起 , 急 遣 中 使 往 救 , 至 已 不 及 。 中 使 出 其 尸 于 火 成 中 , 还 向 上 … … 壬 申 , 备 礼 葬 建 文 君 , 遣 官 致 祭 , 辍 朝 三 日 。 口 《明 史 ・方 孝 儒 》 中 载 : “乙 丑 , ”
明建文帝出亡青海瞿昙寺新探
所 终 。燕王 遣 中使 出 帝后 尸 于 火 中 , 八 日 越 壬 申葬之 。 ‘ 此段 记 载 所 据 者 乃 明 成 祖 永 乐 年 问 所 修 的
及建 文帝 出亡 青 海 瞿 昙 寺 的碑 刻 文 献 , 以之 草 撰 《 祖实 录》, 太 祖 实 录》 太 而《 的可 靠性 历 来 为 人们
目的是 为美 化 自己 , 自己 夺 取 皇 位 寻 找 冠 冕 堂 为
皇的理由。清代《 明史》 臣以建 文帝焚死 为定 馆 始 为外界 所 知 。近 年 来 , 于建 文 帝 出亡 问题 一 论 , 关 王鸿 绪《明史 稿 》 创 此 说 , “ 书 之 首 , 首 在 全 冠 直是媒体炒作 的热点 , 说纷纭, 众 莫衷一是 , 笔者 以《 史例议》 一册 , 专论 建文必 已焚死 者居其半 , 亦一 直关 心此 一 问题 的研 究 进 展 , 注 意 搜 集 相 非但 证其 焚 死 , 若 深 有 憾 于 建 文 , 其 逊 国 之 并 且 论 关 研究 资料 , 不断 学 习研究 过 程 中 , 者 越来 越 名 , 为有 添 , 杀宗 藩 , 在 笔 亦 虐 自遭众 弃 , 穷 力 竭 , 势 而 坚信 建文帝 出亡青 海瞿 昙寺 的结 论 , 草 撰此 文 , 后一 死 了之 , 足 言 逊 ?鸿 绪 之 意 , 尊 燕 王 而 故 何 力 ”2 嘲’ 以上 所 引《 而 明史 》 文帝 本 纪 则 较作 建 对建文帝在 “ 靖难之役 ” 中的下 落问题 作一综合 已。 l
志》 书后 的一 页《 竹 山五 竹概略 ・ 名缘 起 》 五 诗 中的两条 新 资料 , 出 了明代 建 文 帝 出亡 青海瞿 提
昙 寺 ( 其 附近 附属 寺院 ) 或 的新说 , 并对 此说进 行 了详 细考证 。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
论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摘要: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因削藩导致四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但在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
几百年来人民的猜疑主要有隐居说、自焚说、外逃说和削发为僧说。
但本人认为建文帝逃亡湖南新田武当山为僧了,种种迹象和历史证据皆有证明。
关键字:建文帝朱允炆隐居自焚外逃为僧新田武当山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
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
母妃吕氏。
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
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
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洪武三十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为建文帝。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辛卯,即皇帝位。
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
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体现在《明史》中对建文帝于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只说他“焚内宫”。
但因明成祖朱棣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其所修的《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所质疑就不言而喻。
主要有四种说法:隐居说。
根据方孝孺的事先安排,建文帝命人在皇宫纵火,制造自焚假象。
建文帝带着马皇后,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及近待郑洽等22人,从西门从容而出。
从秦淮河坐船出南京至苏州沿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再沿富春江经兰溪一直到达航线终点-永康。
自焚说。
“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同时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靖难之役”兵临南京城下,内城投降,不得已下令焚宫,跳入火中自焚。
明建文帝去向的历史语境研究_全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 2010年4月JOU RNAL OF SICHUANVol 119N o 12 Apr 12010UN IVERSITY FOR N AT IONALITIES n 历史#文化n明建文帝去向的历史语境研究全 伟=摘 要>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0之名举兵,通过/靖难之役0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是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则下落不明。
历来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史书记载各异。
有说/自焚0而死,有说出亡民间了。
自此成为了六百多来年的一桩谜案,使得后世的学者试图从现存史料的各个方面去探寻明建文帝的下落。
=关键词>建文帝;朱棣;靖难之役;自焚;出亡=中图分类号>K24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0)02-0029-04作者简介:全 伟(1985-)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云南昆明,邮编:650223)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登基。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0之名举兵反抗。
四年后,朱棣夺取皇位,改元/永乐0,为明成祖。
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
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历来的史书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载建文帝/自焚0而死;有的载建文帝从火中逃出,改扮僧人,在从亡诸臣护随之下,流落到了民间。
说法各有依据,难以论断。
关于明朝的历史,记载最为详细的是5明史6和5明实录6。
5明史6为清代的张廷玉等人所主编,5明实录6系明朝时所修。
两者在对记载建文帝的下落一事上有很大的出入,不能达成一致,或说自焚、或说出亡,这就使得案件变得更加的复杂与神秘起来。
一、建文帝/自焚0说关于建文帝/自焚0一说,正史上是这样记载的:5明史#惠帝纪6曰:/(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诛。
谷王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0[1]5明太宗实录6曰:/上(成祖)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
建文帝出亡省份具体地点学说主要来源出亡故地与遗迹
建文帝出亡省份具体地点学说主要来源出亡故地与遗迹云南说昆明民间传说圆通山“圆通寺”、西山“太华寺”武定民间传说、谈迁:《枣林杂俎·建文皇帝遗迹》武定县狮子山正续禅寺中有建文帝原型的老衲样塑像、明惠帝祠阁洱源民间传说洱源县牛街乡龙门舍坝子观音山的龙眠洞楚雄民间传说楚雄广通寂照庵、牟定县莲城寺滇南民间传说滇南的指林寺大理民间传说、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大理民家仍有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者”玉溪民间传说玉溪通海秀山慈仁阁有建文帝坐像贵州说贵阳民间传说贵阳太子桥、龙洞、一宿庵、清镇市东百花湖畔的灵永寺、清镇城西华盖洞、红枫湖镇云峰山长顺《贵州省志·名胜志》、金玫《白云山序》、《徐霞客游记》长顺县思京乡白云山上的罗永庵内有潜龙佛殿、建文铜像、建文帝的亲笔书写的诗、建文帝的遗像平坝民间传说、山东大学刘乐一教授的考证平坝城高峰山万华禅院原住持范清珍藏的一张“大明建文皇帝遗像”、高峰禅寺有明万历年间的石刻——收留建文帝的事迹安顺民间传说、刘乐一教授、林国恩高级工程师解读安顺地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城东15公里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重庆说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重庆南温泉公园建文峰、建文庙、让皇殿、建文井、“建文遗迹”的石碑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瓷器口镇白崖山又名龙隐山,白崖寺曾名宝轮寺,后更名为龙隐寺,磁器口镇也名为龙隐镇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重庆江北区有个铁山坪森林公园的僧官寺渝北民间传说重庆渝北区的龙兴镇、龙藏寺;统景镇、御临河宜宾民间传说宜宾的越溪河一带的隆兴寺峨眉山民间传说峨眉山寺庙四川说富顺民间传说金田寺建文帝像什邡民间传说什邡市的蓥华镇蓥华寺邻水民间传说邻水的善庆里(即今天的幺滩镇)、无粮寺、御临河、御临峡、御临桥巴州民间传说巴州县(今平昌县望京乡)金龙台佛罗寺又名望京寺崇州民间传说崇州市街子镇西部“凤栖山”上的“光严禅院”死后葬于后山;晓皇寺、回龙寺、龙潭寺、瑞龙桥、御龙桥、朝元寺以及建文帝禅院大邑民间传说大邑县白岩寺巴中民间传说符阳坝、符阳坝、佛头山、金花寨。
建文帝之死
建文帝之死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
推行削藩政策遭到反抗,经过4年战争,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城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踪。
这是史书中对建文帝的生平记载,廖廖数语却引发了文人墨客无数的猜测。
燕王朱棣为何谋反,而建文帝最后结局究竟如何,话说朱元璋夺得天下了,大封同姓为王,而那些为其夺得天下的,却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对于那些功臣结局,此不多言,单表燕王朱棣。
洪武三年,11岁的朱棣在南京和其他的8位兄弟,被朱元璋封为亲王,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
朱元璋分封亲王的举动,从根本上说,是要巩固明朝的江山,但这种靠宗法关系维护皇权的制度并不能保住社稷的稳定。
但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帝位。
次年,定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深感藩王对其政权的威胁,于是大力削藩。
即位不到一年,即废除了五个藩王。
此时的燕王朱棣已成为北方最强的藩王,面临如此紧迫的形势,他装疯卖傻,不让朝廷看出他的野心。
他伪装弱者,拄着拐杖,大夏天披着皮袄、烤着火炉,还到马路上像乞丐一样去抢东西吃。
可另一方面,朱棣在王府里面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密谋和准备。
因为打造兵器会有叮叮哐哐的响声,他放了很多鹅、鸭在王府里面乱叫,掩人耳目。
当建文帝削藩的矛头直指朱棣时,燕王朱棣决定奋起一搏,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起兵之时和成功地攻占南京城的前后,朱棣找出种种冠冕堂皇的政治说辞,来面对自己的侄子、当朝的皇帝朱允炆。
他先是说自己是来“清君侧”,后来说自己是效仿“周公辅助成王”。
面对朝廷优势兵力的重重包围,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中,势单力薄的朱棣奇迹般地兵临南京城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没有等到抓住建文帝,宫中起了一场大火,建文帝从此失踪。
可是朱棣公开宣扬建文帝是自焚死了,并以亲王之礼为他下葬。
但建文帝究竟是死是活,历史竟成了谜团。
大多说法是,燕王朱棣攻陷北京后,建文帝放火烧死自己的替身,本人却逃了出来。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1399 年6 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大兴“靖难”之师,以破竹之势,于1402 年6 月3 日誓师渡江。
登岸一战,守军崩溃。
燕王又顺手夺取镇江等处,使南京变成了一座孤城。
6 月12 日,被建文帝朱允炆免罪不杀的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王进城。
此时,守卫南京的20 万大军,不战而降。
朱棣一举攻下了南京城。
是时,建文帝于宫中放起了大火,皇后马氏带着7 岁的太子投火自尽。
建文帝正欲拔刀自刎,一说为翰林编修程济等人救护,从地道逃出;另一说朱棣进宫后,到处收捕建文帝,最后在一片灰烬中扒出一具被烧得残缺不全、面目焦烂的尸体,有人告诉朱棣,这就是建文帝。
问题提出来了:建文帝究竟是从地道里逃出,还是死于火中?换而言之,建文帝的下落如何呢?对于这个扑朔述离的谜,数百年来,史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建文帝确实是亡于一炬之中了。
永乐年间所修之《实录》,说建文帝“已焚死”,到了清代修编《明史》时,史馆中也对朱允奭以“焚死”来定论。
首创“焚死”说者当数清代的王鸿绪,王氏在其所著《明史稿·史例议》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专门论述建文帝必定焚死,还对建文帝在世时所作所为表示深深的遗憾。
王氏认为,朱允奭“虐杀宗藩,自遭众弃,势穷力竭,而后一死了之”。
(引自孟森《明清史讲义》)这样的话,建文帝确是非死无疑的了。
清代大学者钱大昕在作《万斯同传》时,也采用此说,并云万斯同本人也待此说。
然而,还有不少人认为建文帝朱允奭并未毁身于一炬之中,在明代即有人认定朱允奭逃匿出亡了。
《明史·恭闵帝本纪》中云:“都城陷。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有人就以此为发端,认为既然已经出现了帝及帝后尸,也就是说,明明知道帝之所终,为何又言及“不知所终”呢?确定建文帝逃亡。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清代大学者朱彝尊也持建文帝“焚死”说的。
然而,后来一查考,把建文帝“焚死”与逃亡之矛盾揭示出来的,正是朱彝尊。
建文帝出亡之谜600年来有新解_张群
1.凡向本刊邮购 2008 年全年 6 期者,只要您寄 72 元(60 元书款及 12 元挂号邮寄费),可获赠 2007 年《寻根》一套;
2.凡向本刊邮购 2009 年《寻根》的读者,可享受 8 折优惠(优惠价 58 元)。
2010 年第 6 期要目
特别关注 ·文明探源·
商族先公名号中的鸟图腾印记 ! 江林昌 张卫静 炎帝、黄帝关系考辨 !!!!!!!!!! 田 君 孩子的来历与归属
杨波 宋全忠 牛达生
民国时期育婴堂中的乳妇 !!!!!!! 艺文杂谈 观世音简称观音绝非避唐太宗名讳 !!!
释名两则 !!!!!!!!!!!!!! 寻根情结 魂飞魄散
李金莲 郭绍林 周宗旭
— ——访李中堂遗踪 !!!!!!!!! 寻根发现 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早期秦文化遗俗 !!! 田野调查 文明的足迹
揭密福建宁德建文帝遗迹上金贝古墓,以及 上金贝古墓与舍利塔
支提寺云锦袈裟的专题,知道了福建宁德居
然也有建文帝下落的重要谜点。
笔者在采访马渭源先生之前,并未与其
谋过面,但却看过他近年出版的《从南京到
北 京 之 文 弱 的 书 生 皇 帝 朱 允 炆 卷》, 感 叹
600 年来终于有人为朱允炆立传之余,也被
53
文化长廊
这位破解这一谜案的严谨学者。在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
任潘群老先生的引见下,笔者终于如
贵州史家-建文帝在贵州
贵州史家:建文帝在贵州贵州史家的记述明清以来,贵州史家关于建文帝的记述不多,最值得重视的有明朝郭子章的《黔记》。
《黔记卷三十二帝王事纪》中记载:建文君自逊国后,即祝发为僧。
之蜀,未几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
一日,至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尝题诗壁间。
已,由贵州之粤。
天顺中,出自粤西。
呼寺僧曰:我建文皇帝也。
寺僧大惧,白宫府,迎至藩堂。
南面趺足坐地,自称朱允坟。
曰:胡�趺�访张邋遢,实为我。
众皆竦然,闻于朝,乘传之京师。
有司皆以王礼见,比至,入居大内。
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
�逡律�曰:吾学编《雌伏亭丛记》,俱载帝在金筑长官司罗永庵,题诗壁间。
予入黔,令定番州守王应昌访其庵。
在罗荣寨五里许,有白云寺,即帝避难处也。
误“荣”为“永”,误“寨”为“庵”邪?庵畔一井,周匝可二尺许,深半之,传帝所浚。
井中水恒雨不溢,恒�D,即千万人饮之不涸。
时有双鲤出没其间,久旱出辄雨,淫雨去辄晴,其应不爽。
庵后有洞,亦曰白云。
外窄中广,可坐可卧,有台可置灯。
又有隙,遇天光明内彻,乃帝修炼所。
庵左右有杉数章,大者数围,小合抱,皆帝手植。
前临龙潜、金刚二寺,万山朝拱,俨然居高临卑。
帝潜此数十年,岂无意哉?又尝经宿威清卫,为刘氏书玩略堂,御墨犹存。
刘即今指挥世爵祖也。
在宇内,黔为僻,在黔,罗荣为僻。
终永乐之世,不能物色之,以此。
嗟乎,古今帝王出亡,无复有归者。
亡而归,惟帝。
使成祖无德昭之恨,英庙成亲亲之仁,亦千古一快。
郭子章做贵州巡抚10年,所著《黔记》洋洋130万字,为研究明代贵州最重要的文献。
其中关于建文帝在贵州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以上文字指明了有关建文帝避难贵州的几件事情,一是建文帝避难,祝发为僧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曾经在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题诗在壁上。
二是他专门派定番州守王应昌访白云寺了解情况,证实有建文帝掘的水井,种植的杉树数株,修炼的白云洞以及龙潜、金刚二寺。
三是他曾经住宿威清卫,在刘氏书房玩略堂,看见建文帝写下的字迹“御墨犹存”。
建文帝出亡之谜600年来有新解
事 实 上 , 棣 明知朱 允 坟是 逃 出 了 朱
南京 , 故意说他 自焚 , 暗地里却一直派人缜密侦察 , 生怕 朱允 J 什 么时候 出现 , 坟 一下打 倒 自己 。因为 篡位 直是他 的一块 大 心病 !以至 于郑 和 下西 洋 的船 队 里也 混有 以刺探 各种 情 报而 闻名 的锦衣 卫 人员 。因
朱棣 打 到南京 后 ,在 内奸 的策 应下 顺 利地 进 入
了南京城 。此时 , 中大火熊 熊燃起 。 当朱棣 派人从 宫
法 。在乾隆四十二年重修的《 明史 ・ 恭闵帝纪》 中说 ,
谬
这 位破 解这 一谜 案 的严 谨 学 者 。在
南 京大 学 中 国思 想 家研 究 中心副 主 任潘群 老先 生 的引见下 , 者终 于如 笔
文
化
长
廊
。张
群
建 文帝 出亡 之 谜
6 0年 来 有 新 解 0
古 中 国古 代 历 史上 ,一 个
宫 中的火 堆 里扒 出尸骸 后 , 即假 意 认 定 是朱 允 J 自焚 而致 , 且 猫哭 坟 并 老 鼠地 诉 说 :我 是来 保 护你 的 , “ 你 为 什 么要 自焚 呀 ”之 类 的谎 言 , 以 此 证 明皇帝 已死 。国家不可 一 日无 君 , 自己就是 当然 的皇 位继 任人 , 并 扬 言 ,以 圉君 之 礼将 朱 允 蚊 礼
,h当朝皇帝居然生死不 I -
明 , 无 确 切 出逃 路 线 , 无 确 切 亡 死 葬身之地 。尽管 历史 上有人试 图搞
逼近史实-建文帝贵州避难行踪推测
逼近史实:建文帝贵州避难行踪推测建文帝曾途经贵州并在黔中寺庙逗留建文帝从南京出逃后避难的行踪,有两份资料记载得比较清楚,一份是清人刘廷銮的《建文逊国之际月表》;一份是在《史仲彬与建文帝》一书中,史洪禄制作的《明惠帝年表》,两份年表基本上将建文帝出亡的行踪整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索。
根据两份年表,建文帝避难到云南后,一直以云南为据点,为逃避朱棣的追拿,他居无定所,行踪飘忽。
在开始的10多年时间里,他多次长途跋涉,去往吴县史仲彬及襄阳廖平等人家中,去接收藏匿在他��家中的钱财等后勤物资。
大概在永乐十三年,建文帝第一次游历衡山,之后便开始遍游南方名山大川。
无论去往江苏河南还是遍游各地名山大川,几乎每次出行都要途经贵州。
根据两份年表,建文帝一行人途经贵州有10多次,并多次逗留在黔中寺庙中。
建文帝第一次到贵州是建文四年,他与一行人从南京逃出,经吴江、襄阳、重庆,经过贵州,于永乐一年正月到云南永嘉寺。
之后,他以云南为据点,在近40年的时间里,逃亡、游历在以西南为主的中国南方地区。
从建文帝的行踪看,他在云南流落的时间最长,其次是贵州、四川、湖南和两广。
除了云南之外,他在其他地方住的时间都不长。
永乐十六年三月,建文帝从衡山还黔,这一次是留在了贵州两年多,流连在黔中的寺庙中。
据刘廷銮《建文逊国之际月表》,永乐十六年四月,建文帝来到到金筑安抚司罗永庵,这座寺庙传说是建文帝早年亲手所建,但是具体建寺时间已不可考。
他在寺庙壁上�}了两首诗,掘了一口井,亲手在井旁植杉。
永乐十七年正月,建文帝来到到平坝的高峰山,居住在万华禅院。
永乐四年七月,建文帝曾经到过高峰山万华禅院,与第一代住持秀峰和尚有所交往。
此时高峰山由第二代住持本体和尚掌管,两人在一起参禅打坐,探讨佛理,很是投缘。
建文帝在此系统阅读佛经,并且注释《楞严经》和《法华经》这两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他在注释上署名文和尚。
建文帝在禅院后面的石崖上题写了“西来面璧”4个大字。
这个璧是璧玉的璧,不同于禅宗达摩祖师的“西来面壁”。
【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
燕王朱棣、晋王朱?、宁王朱权等率兵驻守北方,抵御蒙古;周王朱、齐王朱?等驻于内地各省,监督地方官吏。
朱元璋规定,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
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殊不知事与愿违。
皇位理应由朱允?的父亲朱标继承,朱标作为长子,早就被立为太子。
可惜他英年早逝,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把长孙朱允?立为皇储。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长孙朱允?即位。
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此时已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却缺少祖父与叔父们雄才大略的草莽习气。
他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
朱元璋给儿子们封王建藩,并授予他们“清君侧”特权的做法,同样出身卑微的刘邦也采用过。
刘邦建立汉朝后,立即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刘家天下的屏障。
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同姓诸侯王野心勃勃,与中央分庭抗礼。
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削藩”主张,引来了藩王的反叛??吴楚七国之乱,他们的借口就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建文帝即位后,那些分封于边疆及内地的藩王们,根本不把这个年轻的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个个拥兵自重。
建文帝时时感受到有着皇叔身份的藩王们的威胁,不得不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量削夺藩王的权力。
藩王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发难,其借口就是援引“祖训”: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
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谜的由来。
关于建文帝与三清山两本书说明
关于建文帝与三清山有关的两本书的说明明建文帝朱允炆早已成为千古之谜,这个谜无疑是建文帝跟燕王朱棣共同制造的,一方面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三次篡改《明太祖实录》,销毁涉及建文档案,全力革除抹掉建文朝的痕迹,另一方面建文帝失去皇位后,选择消失的方式生存下来。
明史留给后世的建文谜案,只有两个版本,一说建文帝在宫中赴火亡;二说趁了宫中起火的混乱之机,建文帝出亡逊国了,唯一的线索仅仅是他剃度做了和尚,他做过和尚之后,又做过什么?死后葬身何处?没有答案。
按情理来说,朱棣反叛朝廷与建文帝打了几年仗,建文帝节节败退,几年中不可能没有一点万全之策坐以待毙,兵临城下时,南方还有半壁江山,他绝对没有理由去自焚。
放火焚宫只是一种金蝉脱壳之计。
根据民间传说和南京宫城西华门确实发现可逃亡的暗道来看,他的确逃出了皇宫,隐踪在了民间。
六百余年过去了,直到迄今,破解建文帝失踪之谜依旧是个热门话题,譬如近年西南、西北以及江浙福建诸省陆续发现建文隐踪的痕迹,湖北武昌让庆光及族人称建文帝是他们的一世祖,湖南湘潭何歌敬也称建文帝是他们的一世祖;再譬如2009年福建宁德发现所谓的建文陵,引来海内外众多媒体和众多学者关注,就连作家熊召政先生也加入到了宁德建文陵的考究,然而那个被称作建文陵的佛日大师高僧之墓,也是真假未辨没有确定。
建文帝之谜,谜就谜在他善于制造谜局,教他学问的老师都是明朝顶级的大儒,易经八卦国学辞赋的高手,他从小熏陶,博览群书,无所不精。
逃亡期间易容化名、制造谜局,设置假冢,主要是为了阻断隐踪信息,躲避朱棣追杀,防范朱棣和后来盗墓贼掘毁他的陵墓。
他出宫后,游历了许多省份,在每处留下少得可怜的痕迹。
但建文帝对江西三清山情有独钟,晚年隐踪在三清山,留下了二百多处道教建筑、摩崖石刻、对联、隐语、陵墓、风水、八卦、天书、宫府殿台塔坊等古迹,内藏一系列文化密码,可谓玄之又玄。
《三清山文化隐谜》的作者官涛,历经多年上三清山深入考察、探究,终于破译了山中一系列密码,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图片,揭秘明朝第一大悬案的主角建文皇帝晚年隐居三清山,化名詹碧云,以住持道士身份遮掩天子身份,在三清山修宫观,布暗局,按帝王葬制建造陵寝宫殿,凿石龙蟠虎踞隐喻南京紫金山,最后藏竹于三清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以来有关建文帝出亡各地主要学说简表
出亡省份地点学说主要来源出亡故地与遗迹
云南昆明民间传说圆通山“圆通寺”、西山“太华寺”
武定民间传说、谈迁《枣林杂俎·建文皇帝遗迹》武定县狮子山正续禅寺中有建文帝原型老衲塑像、明惠帝祠阁
洱源民间传说洱源县牛街乡龙门舍坝子观音山的龙眠洞
楚雄民间传说楚雄广通寂照庵、牟定县莲城寺
滇南民间传说滇南的指林寺
大理民间传说、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大理民家仍有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者”
玉溪民间传说玉溪通海秀山慈仁阁有建文帝坐像
贵州贵阳民间传说贵阳太子桥、龙洞、一宿庵、清镇市灵永寺、华盖洞、红枫湖镇云峰山
长顺《贵州省志·名胜志》、金玫《白云山序》、《徐霞客游记》长顺县思京乡白云山罗永庵潜龙佛殿、建文帝亲笔诗、建文帝遗像
平坝民间传说、山东大学刘乐一教授的考证平坝城高峰山万华禅院原住持范清藏“大明建文皇帝遗像”、高峰禅寺有明万历年间石刻——收留建文帝事迹
安顺民间传说、刘乐一、林国恩解读安顺地区关岭县城东晒甲山“红崖天书”
重庆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重庆南温泉公园建文峰、建文庙、让皇殿、建文井、“建文遗迹”的石碑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瓷器口镇白崖山又名龙隐山,白崖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镇又名龙隐镇
市郊民间传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重庆江北区有个铁山坪森林公园的僧官寺
渝北民间传说重庆渝北区的龙兴镇、龙藏寺;统景镇、御临河
宜宾民间传说宜宾的越溪河一带的隆兴寺
峨眉山民间传说峨眉山寺庙
四川富顺民间传说金田寺建文帝像
什邡民间传说什邡市的蓥华镇蓥华寺
邻水民间传说邻水善庆里(今幺滩镇)、无粮寺、御临河、御临峡、御临桥
巴州民间传说巴州县(今平昌县望京乡)金龙台佛罗寺又名望京寺
崇州民间传说崇州市街子镇凤栖山光严禅院、晓皇寺、回龙寺、龙潭寺、瑞龙桥、御龙桥、朝元寺以及建文帝禅院
大邑民间传说大邑县白岩寺
巴中民间传说符阳坝、佛头山、金花寨,死在佛头山,当20年和尚
马边民间传说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牛王寺
江油民间传说、明末陆人龙小说《型世言》江油市重华镇龙州大业山龙泉寺(今回龙寺)
广元民间传说《鼎建华严庵碑志序》《明史纪事本末》广元市青溪镇莲花山建文陵、华严庵“大明建文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字牌
两广肇庆民间传说广东肇庆七星岩仙女湖石洞古庙旁的“出米洞”
南宁民间传说《徐霞客游记》、邓士奇《应天禅寺记》南宁横县宝华山原有横州寿佛寺,相传明初建文帝避难于此,寿佛寺改称应天寺,曾有建文帝亲书“万山第一”题额
宜山民间传说、《徐霞客游记》广西宜山保留建文帝亲书的“祭台”、“泣血”两方石刻
玉林民间传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玉林市水月岩,据说建文帝在此避难12年才前往思恩府公开身份。
湖广衡州谈迁《枣林杂俎·建文皇帝遗迹》衡州有华严寺建文岩、碑记
益阳民间传说益阳会龙山栖霞寺
娄底民间传说娄底湄江藏君洞和传说中的建文帝墓
湘潭《湘潭何氏族谱》《湘潭银塘何氏八修族谱》《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
武昌《让氏家谱》让庆光《让氏家谱》、陈万鼐《明惠帝出亡考证》、商传《〈让氏家谱〉与建文帝出亡考》,武昌洪山宝通禅寺、洪山区青菱乡青菱寺
荆州民间传说荆州沙市太师渊的章华寺
福建泉州陈水源《杰出航海家郑和》、《清源文献纂续编》泉州开元寺
福州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查継佐《罪惟录》福州的雪峰寺
宁德马渭源《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王道亨《明惠帝朱允炆出亡考》福建宁德霍童镇支提山支提寺云锦袈裟;宁德市上金贝村古墓及舍利塔
浙江浦江《明史·郑濂传》、查継佐《罪惟录》浙江浦江郑氏家族有建文帝亲笔御书孝义堂、建文帝井、跷脚灯头、老佛社兰溪清朝光绪年间编修的《兰溪县志》浙江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东山寺(今名皇回寺)、“天王殿”、程济墓碑
武康谈迁:《枣林杂俎·建文皇帝遗迹》武康县证道寺
余杭谈迁:《枣林杂俎·建文皇帝遗迹》良渚镇东明山古道寺(今东明寺)曾有建文帝自画像
台州民间传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天台县城附近赤城山上紫云洞曾经是建文帝的栖身之处
宁波徐兆昺《四明谈助》中所引雍正《宁波府志》、《明史纪事本末》宁波桃花渡、莲花洋、普陀山
江西上高民间传说江西的上高县的蒙山
上饶民间传说、遗物考证江西上饶市三清山有200多处石刻、浮雕、楹联、古建筑、陵墓
江苏溧阳民间传说江苏溧阳古道
无锡民间传说无锡军嶂山成性寺“大圆满觉”匾是建文帝留下的墨宝、惜杀桥
苏州张有誉《积翠庵记略》清代《苏州府志》、《吴县志》苏州太湖西洞庭山岛上鼋山普济寺、吴县穹窿山福臻禅院、拈花寺、皇驾庵、御池、御桥池、神道、宝顶、方台、皇坟、皇驾庵雕龙柱础等
青海乐都根据《创新渭源县志》记载推测类似明代皇家宫廷风格的佛门寺院建筑群——瞿昙寺,人称“小故宫”
甘肃兰州民间传说相传张三丰弟子武当玉虚宫道人孙碧云在兰州金天观引诱建文帝露面
海外东南亚民间传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眼亚比村法国民间传说当代法国球星里贝里自称是建文帝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