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合集下载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及评析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及评析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媒体使用 与教学评价
活动一 反思回顾,检索要点
【教师活动】
在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运算,现 引导学生表述
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整式加减的步骤
1、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
及相关概念与法
2、什么是同类项?
则。
3、怎样合并同类项?
(2)关注并
4、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小丽做一道数学题:
“已知两个多项式A、B,B为4x2 - 5x 6 ,
求 A-B. ” , 小 丽 把 A-B 看 成 A+B 计 算 结 果
答,适时评价学生 的表现。
(2)视学生答
示部分学生解决问题 的过程。
【设计意图】
是- 7x2 10x 12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 题 情 况 进 行 必 要 (1)由简到难,逐步
字母的指数不变。
同伴意见,反思梳
2、遇到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求出数学 整存在问题。
问题的答案,再联系实际给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活动五 推荐作业,补充升华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随时搜集
必做题:
多 媒 体 展 示 掌握评定学生尝试学
1、化简求值:
作业题
习效果,及时回授评定
3x 2 - 7x ( - 4x - 3)- 2x3 ,其中x - 1 .
(1)学生独立 解答 1-8 题。
(2)根据学生
出示 1—8 题 【设计意图】 (1)经历填空、判断、
2.合并同类项 xy - y2x x2y2 - xy 2xy 2正确
的是:( )
A. - x 2 y x 2 y 2;

评课新

评课新

评课稿:整式的复习课----评史晓敏老师的课本章《整式的加减》首先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

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的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数到代数的进步。

本课是全章知识前4节的一节复习课,复习到的知识点有主要的概念—单项式(包括定义、系数、次数)多项式,包括项、次数、同类项、主要的法则有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学习整式,是学生由数到式的一个过渡,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以后学习方称和函数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史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1、力求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让他们能逐步学会表达知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多鼓励,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果他们的学习每天都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将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

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人获得数学知识的思想。

3、多媒体课件加学案加大了课堂容量,使得复习课学生的练习题型多样,节约时间,课堂紧凑,学生轻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课程理念。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篇1陈老师的课堂,特别重视对同学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洪亮!”“说的真清晰!”“老师相信,接下来小伙伴的表现会更棒!”“会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慧的孩子!”“我们把这个了不得的方法一起来说一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哪位小伙伴能说的更好?”“谁能说的更洪亮?““说的很有道理,谁听清晰了,能再来说一说?”激励孩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同学回答错误或是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迫不及待的援助,更没有放弃,而是劝慰鼓舞孩子:“不要焦急,接着说!”“是不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想不想自己改一改?”清除了焦灼畏难心情,让他在心理上觉得是安全的,然后引导他思索,获得了胜利和自信。

“跟他一样想的点点头!”“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小伙伴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脸微笑看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好了!”虽然形式简约,但特别有用。

这样的做法比“对不对?”“做对的举手!”更能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数学语言的正确运用,是同学内部语言进展、思维技能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课上数学语言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依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哪位小老师来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小松鼠有30粒,小熊有20粒,请问:一共有多少粒?”“要算一共有多少粒,可以怎样列式?”“30+20等于多少?”“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由于3+2=5,所以30+20=50。

”赞叹于孩子回答下列问题时,用语的完整、用词的精准,很难想象才一班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的数学用语,离不开老师平常每一节课的指导,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也是一贯在这样做着。

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指导,同学是完全能够完整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今日听了张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一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新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爱好。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4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4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4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精选4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篇1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周老师一年级下册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有以下几点感受:一、重视学生学习情绪。

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课,都感觉他对孩子总是很亲切。

这堂课是在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的学习情绪不是积极。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做完第一个练习后,还做了个游戏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周老师总是表扬孩子,在练习中也给孩子“你准行”提示鼓励孩子。

二、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周老师设计从直观的盒子列加减法练习,对比练习,加减法的规律练习,最后设计的聪明题。

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思考。

对于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环节中,学生的各种方法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本人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材还不是很熟,但是,对于这里的方法中,教师是否应该要优化。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篇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缪老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新授课。

具体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首先老师出示了花卉展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花的品种数出三种花的盆数。

在数红花盆数的基础上,引出黄花的盆数是2个十,紫花的盆数是3个十。

随即让学生根据找到的3条信息,提出问题,说给同桌听。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1)“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3)“一共有多少盆花?’(4)”紫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后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为“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5)“黄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特别是当学生列出了“10+20=30”这个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如果他这样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从而补充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机智性。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课点评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课点评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整式加减》数学活动课点评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汪老师讲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体会:一、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在举例时,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

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二、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在家里寻找、搜集日历,真实的看到每月的每一天,在活动中分组,每一组学生通过先圈数字、再计算、然后分析引导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还要从不同角度来验证,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要求学生在家里准备一定数量的火柴棒和长短一致的细木棍带到学校,教学中让每一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都亲自数一数,然后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我探索在摆火柴棒为三角形、四边形的教学中加入动画演示,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摆桌子计算吃饭人数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桌子的分、合造成不同的摆放形式,从而得到不同的吃饭人数,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神奇魅力,教师及时告诉学生,电脑的程序来源于高等数学,学好高等数学就可以自己编程序,而学好初中数学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文为对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评课稿。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求解方法,通过多种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整式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2.掌握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2.整式的加法运算方法;3.整式的减法运算方法;4.整式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 整式的概念和性质1.1 整式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1.2 整式的项、次数和系数1.3 整式的常数项、同类项和次数相同的项2. 整式的加法运算方法2.1 同类项的加法 2.2 不同类项的加法 2.3 加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3. 整式的减法运算方法3.1 同类项的减法 3.2 不同类项的减法 3.3 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4. 整式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问题分析和建模 4.2 利用整式加减法求解实际问题4.3 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讨论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例分析和解题演练等。

1. 讲授通过讲解整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基本概念,掌握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提问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2. 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和例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思考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加深对整式加减法的理解。

3. 实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将整式加减法运算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式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解题演练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整式的加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整式的加减是代数式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以及去括号法则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对代数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为今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和用字母表示数等基础知识,但对于代数式的运算还比较陌生,特别是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时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3)掌握去括号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去括号运算。

(4)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去括号法则和整式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1)准确识别同类项。

(2)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整式的加减》的评课稿[ 2006-5-24 19:36:00 | By: jindyong ] 本节课,邵老师课前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对难点利用不同的例子来进行反复讲解,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很少的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1、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新课前引入了一张图片,内容是关于一个相声演员问另一个相声演员一个数学问题,先说一段小李的爸爸妈妈哥哥等的年龄,然后问小李的年龄。

另一个演员一下子回答出来,然后问为什么他能这么快算出来。

用这样一个图片带有问题的引入,引起了学生门的兴趣,为引出新的内容做很好的铺垫,所以对这节课设计这个情境是相当成功的。

然后用这个问题引出了新的课题----《整式的加减》,同时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好了准备,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的自然。

2、利用课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节课程的内容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要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

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强调化简的重点,充分注意学生在做题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

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

同时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将这节的知识点与应用题灵活的运用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课堂探究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加强主体性和探究性。

本节课上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年龄、日历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方程的作用和方程是算式的进步;通过老师给出方程让学生编写实际问题、互相讨论,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充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喜悦。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整式的加减》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整式的加减》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讲到去括号问题,单纯的去括号与计算中的去括号又有些差别,老师指导学生不能激动,不可模糊化规则,用乘法分配律降低去括号的难度。

偶次幂有作用,只要里面的数据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那么偶数次幂就相等。

对照代入法能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此时,学生对方程还有些模糊,故老师帮助学生理清了概念。

化简求值题,不能直接代入进行拖式计算,否则不得分。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四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有一类解答题中,小马虎有错误的地方,也有对的地方,对的地方就有研究价值。

本章节第一次遇见最值问题,最值贯穿整个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偶次幂有最小值,偶次幂的相反数有最大值。

引导学生结合数形结合学习距离问题,也可以变成最值问题解决。

在日历中研究九宫格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常考的题目。

本节课老师应该简单的讲解一道题。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3篇)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3篇)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3篇)整式的加减评课稿(通用3篇)整式的加减评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三课时,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有理数,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进行在探索,应用,研究的一个课题。

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以后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于是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去探索与发现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快速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四、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采用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在观察、探索、总结的过程中学习这节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参与者,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挥主题下作用。

七年级学生从认知结构上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直观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过程,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整式的加减一等奖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一等奖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一等奖说课稿《整式的加减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整式的加减一等奖说课稿本节内容有承前起后的作用,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对整式的加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学习本课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时特别要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

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习的乐园。

1.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

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想通过本课的教学,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评课稿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评课稿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主要对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评课,我们将对该教材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师提供有关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

二、教材内容概述《整式加减》是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中的一章。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式的概念:引入整式的定义,介绍整数系数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2.整式的加减法: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整式的加减法,包括同类项的相加减和整式的合并同类项。

3.整式加减的应用:介绍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代数式的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转化为代数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整式的概念,能正确区分整数系数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

2.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包括同类项的相加减和整式的合并同类项。

3.能够运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1.整式的概念及分类;2.整式的加减法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4.2 教学难点1.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实际问题的转化为代数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本章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示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方法。

5.1 导入新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对整式加减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通过提问、示例演示等方式导入新知识。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问题 1:小明手里有一张纸币,被撕碎成两半后,这两张碎片还能合成原来的纸币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整式的加减法是指将同类项合并为一个项的运算。

5.2 讲解与示范在导入新知识后,可以进行具体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概念、分类和加减法。

例如,可以:1.解释整式的定义和分类;2.通过示例演示整式加减的过程;3.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5.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和示范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评课稿一、引言《整式》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章节,也是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内容。

整式是初等代数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建立代数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评课稿将对教材中的整式内容进行评析,并提出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二、教材内容分析《整式》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主要内容如下:1. 整式的概念与性质教材首先介绍了整式的概念和性质,包括整式的定义、整数系数和变量系数的区别,以及整式的次数、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整式的运算规则等基本概念。

2. 整式的加减法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详细讲解了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合并、系数的运算规律和规范形式的要求。

3. 整式的乘法教材讲解了整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包括单项式相乘、多项式相乘以及整式乘方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整式的乘法运算技巧。

4. 整数的除法与整除教材介绍了整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包括整数的除法定义、整除的概念以及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实际问题和运算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整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课分析1.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教材中的《整式》一章设计合理,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整式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了层层讲解。

教材在引入整式的概念后,紧接着详细介绍了整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2. 教学目标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包括:•掌握整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理解整式的次数、同类项的概念。

•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掌握整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材中给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例、练习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综合性评价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针对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能够全面检测学生对整式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听评课记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听评课记

59 听评课记
听课记录:
一、复习:
二、活动一:
问题(1)
例2:
(1) 求多项式2345-2222--++x x x x x ,其中2
1=
x ; (2) 求多项式22313313c a c abc a +--+的值,其中3,2,6
1-==-=c b a . 例3:
(1)两天水位的总变化量为
-2a+0.5a=(-2+0.5)a=-1.5a(cm).
(2)把进货的数量记为正,售出的数量记为负.
进货后这个商店共有大米:
5x-3x+4x=(5-3+4)x=6x(千克).
要点:
1.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判断同类项;
三、小试牛刀:
练习1. 求值.2,2
3),3123()3141(222-==+-+--y x y x y x x 其中 练习2. 已知单项式32b a m 与-3
214-n b a 的和是单项式,那么m = ,n = . 四、挑战自我:
五、小结:
评课记录:
优点:
1.整个课堂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排除了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接受拓展知识做好了准备。

2.例2体现了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例3体现了合并同类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3.“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初中七年级数学优质课《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数学优质课《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数学优质课《整式的加减》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教材在学生对整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概括给出了正式加减的重要法则,这个法则是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正式加减运算的依据;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内容,对整式的加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由于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去括号运算不熟练,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多采用简单例题,简单运算3、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整式加减运算法则难点:去掉括号前边是负因数的括号,熟练运用整式加减运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三、教学方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87 听评课记听课记录:一、复习引入1、做一做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2、练习:计算:(1)(23)(54);x y x y -++ (2)(87)(45)a b a b ---.二、讲授新课: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2.例题:例1:求整式x 2―7x ―2与―2x 2+4x ―1的差。

例2:求2211312()()2323x x y x y --+-+的值,其中22,.3x y =-= 例3: 做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 m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三、课堂练习练习1:p70练习 第1题的(2)练习2:p70 练习 第3题练习3:某花店一枝黄色康乃馨的价格是x 元,一枝红色玫瑰的价格是y 元,一枝白色百合的价格是z 元,这三束鲜花的总价是多少元?练习4:小红家的收入分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今年农业收入是其他收入的1.5倍,预计明年农业收入将减少20%,而其他收入将增加40%,那么预计小红家明年的总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四、猜数游戏游戏甲方把自己的出生月份乘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游戏乙方。

乙方就能猜出甲方出生于何月,他家有几口人。

请与你的同伴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评课记录:优缺点: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

2、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己比较先化简后求值的优越性;3、设计游戏,学生参与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对易混点、易错点讲解清楚,教学目标明确,效果良好。

5、语言清晰,教态自然,亲和力强。

11月12日《整式加减》校本听课评课发言稿

11月12日《整式加减》校本听课评课发言稿

11月12日《整式加减》校本听课评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钱颖老师的执教的《整式加减》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整节课钱老师“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抓住重点,加强练习,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课堂成为学生欢乐学习的乐园。

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不成熟看法:1、钱老师以路段为背景引入教学知识。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

让学生把整式计算与有理数计算进行类比,体会数式通性,既可以复习前面所学数的知识,又使得式的有关知识得以简化,并通过数与式运算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钱老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去探索与发现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采用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在观察、探索、总结的过程中学习这节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整堂课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去括号的方法。

并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

5、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小组学习成果,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让学生互相学习,找出规律,进行应用。

既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钱老师在提问和评价学生时的语言还可以更加准确凝练这节课会更好!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2021年11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评课记录整式的加减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评课记录整式的加减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评课记录整式的加减观评记录岳伟、张宇环、彭庆锋、苗成文、武立新、秦玉霞等老师的观评记录:(一)问题情境创设新颖,利用变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熟悉的数钱时的分类导入,为后面同类项的概念做好铺垫,充分体现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

(岳伟)(二)给出探究一,找出具有相同特征的单项式,过渡非常自然,学生明白老师刚才展示实物分类的目的,探究题目出的恰到好处,学生很容易就能按同类项的标准分类。

(武立新)(三)探究时,周老师都在积极地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开动脑筋,积极发言,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秦玉霞)(四)周老师设计找同类项的小游戏非常好,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将同类项的学习加入到游戏中去,要是能再多找一些学生参与会更好,学生也有一些拘谨。

(苗成文、秦玉霞)(五)通过熟悉的数的运算律得到合并同类项法则,充分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彭庆锋)(六)教学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每个知识点都是学生探究得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类项定义和法则得出后,又让学生跟进练习,学生讲解,发现解决出现的问题,很好的巩固所学,形成了“探”---“思”---“练”---“固”的优秀模式。

便于学生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当堂问题当堂清。

(张宇环)(七)学生总结同类项特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口诀时,表现良好,充分观察、讨论、交流、概况,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概况能力。

(岳伟)(八)练习题的处理非常好,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随机选取学生黑板板演,特别好的是能让学生讲解自己做题的方法和理由,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人能做“小老师”,对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掌握。

(彭庆锋、武立新)(九)本节课容量不小,虽然知识点不多,都是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练习巩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略显时间紧张,总体上来说是一堂好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杨海军
昨天上午听了任老师执教的“整式的加减”一堂课,我感觉上的很好。

这是一个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全班32个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按“异质均分”原则搭配学生。

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座次很有讲究,好学生大都与学习较差的学生挨着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团结和谐。

生生间能通过交流、探讨学习不会的知识,无须教师过多讲解。

通过自主互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量大、面广,有读目标、说法则、算、爬黑板、点评算式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活动实效性很强。

“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这样的假问题不再出现在课堂,而是通过几个小简单题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总结,回答并完成课前检测部分的教学。

依据课本和学案,通过自己演算、小组同伴互助、个体演算、爬黑板、教师个别指导,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对化简题“y2+(x2+2xy-3y2)-(2x2-xy-2y2)”、课本例题、补充的三个例题这三部分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时间很少累计大约不超过8分钟,讲练结合,就是例题,教师也先让学生自己做,通过反馈矫正进行点拔强调。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法指导,每个补充的例题后面都有做题方法小结,及时进行了知识规律总结和数学思想的积淀。

课堂结构合理,预设目标明确,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新课的学习,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学环节紧凑,讲练结合,及时反馈矫正。

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当堂训练题、随堂检测题设计分层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做题正确率在90%以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内化较好。

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第一、二题所有学生都做,四五六题A类学生必做其他学生选做一个,要求明确。

依据预习提纲、学案导学、作业题等材料,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也很好地对整章节进行了知识总结和升华。

虽然是第四小节的新授课,倒还不如说是对整个第六章进行复习的一节课。

能把新授课上成复习课,可见教师在备课时狠下了一番功夫。

听课的目的是提炼教师个体的优点,使之成为全校的长处。

任老师的课,最大的优点一是敢于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有效地整合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例如本节
课,教师就抛开了课本自己精选了例题和练习题、检测题,几个补充例题都是从中考题是选取的,很有代表性和经典性。

“课本是个例子”的思想很值得各科尤其是文科教师借鉴。

二是学案设计很有特点,其中“经典例题(补充)——解题指导——”环节,重视了理科解题方法的指导,正确处理了“鱼”与“渔”的辨正关系,渗透了本学科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