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学情分析】在前一课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太阳只能用来白天计时,晚上怎么计时?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用水计时的不同方法,以i 及拓展至其他可以用来计时的工具并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时间钟。

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时间具有等时性,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流水也应该具有等时性。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所理解的等时性并不是教材所蕴含的等时性(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是指前后流出一定量的水所需的时间一样。

因此,我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处理,先出示古人不同类型的水钟及初步原理,再把第一个活动改成让学生观察流水,从直观上判断流水能不能用来计时。

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流水能用来计时,流水的速度会不会固定不变的?为了证明流水的速度是不是稳定不变这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法。

学生设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测量相同时间内流水的量一样吗?另一种方法测量相同的流水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利用记录单的辅助,明确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获取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

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测量,发现水流的速度居然会发生变化,水流速度发生的变化的原因在实验观察中也被学生初步认识到。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研究:怎样使水流以固定不变的速度下流,达到能够用水计时的目的。

学生提出保持相同的水位的方法,流水的速度可能会保持固定不变的想法。

原来水位保持不变,流水的速度也会固定不变。

学生通过两次实验认识到:保持水位不变是用水测量时间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接着再一次出示水钟,与第一次对水钟的认识进行对比。

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泄水型与受水型水钟,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于实践的精神。

整堂课,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古人设计水钟,用水测量时间的探索过程,学生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古代的水钟,解释水钟的原理。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一、教师的设问要有针对性一个成功的活动中包含了很多的因素,而其中提问也是关键,它能将活动顺利进行以及突出重点,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课堂上当我演示了水钟的操作后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样的问题设计显得太宽泛了,指向不明确,问题不够有针对性,在课堂上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此也出现了诸如:水流很细,水面有泡泡产生等和用来计时无关现象的答案,也因为这样我在这个环节花费了比设想要多的时间,造成了后面来不及的后果。

如果改成问:这样的水流能计时吗?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会更具有指向性,也能够迅速的将这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聚焦。

二、要学会及时转换问题在学生汇报如何测量流出30、60、90ml的水需要的时间这个环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水不停,秒表也不停来测量30、60、90ml的流水时间?”在提出这个问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都没有做出回答,教学陷入了很尴尬的局面,直到有一个同学举手说出了他的方法后,尴尬的局面才得到了缓解,这个环节才得以通过。

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够及时的将我提的问题进行转化,如问:“请思考这个实验该如何分工?”或许就能够打开同学们思维的匣子,学生可能也会有更多的话会说,也不会陷入这样的一种境地。

三、记录纸设计要精心安排记录纸在我们过去只用于记录答案,但是从法国《动手做》理念来研究发现记录纸有很强的作用,法国人认为孩子的科学记录是孩子最好的科学书,最真实的科学书。

因为它记录了孩子科学思维的轨迹,是他们研究的经历,也是我们评价孩子的科学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科学记录也是学生科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实验证据,因为这上面如实记录孩子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而且对于不同年龄孩子的心智特点,就要对照课程标准进行记录单的设计。

我的实验设计单是这样的:《用水测量时间》记录表一班级组号研究问题:水的流速前后一致吗?研究结论:水的流速前后,原因可能是。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一、合理地使用教材。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介绍古代的水钟,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然后是实验经历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光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但在研究了教材和听了别的老师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后,我发现,学生对100毫升水流动快慢的变化并没有感性认识,教材的开始就让他们在没有什么认知基础上直接理解古代的水钟,特别是理解受水型水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老师对这部分内容,只是要求认识水钟而已。

所以在我的教学安排上,我在第一部分只是认识几种水钟。

在第二部分,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使水的流速保持不变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位,再次理解古代的水钟的结构,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个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了。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也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也比较顺利,学生们上课时说到:上一个水管是进水管,可是水也不能多,所以旁边又有了一个出水管,把多的水流掉,这样水的水位就不变了,水钟也更准了,而且学生们很好地说出了书中那种上大下小的水钟,里面的刻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越到下面间隔就会越大的想法。

二、关注探究,重思维发展。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

婴儿自呱呱落地起,就动用所有的感观去感受、去了解周围的环境。

当儿童发现令他迷惑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接着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答案。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就是探究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用水测量时间”这一主题,精心组织了两个恰当的问题,让孩子们经历了两次探究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完整、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探究一: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探究二:水钟流10、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从一开始观察古人的水钟,到自制的水钟计时;从猜测流水速度是均匀的,到验证时发现水流速度并不均匀。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上完这课后,我对这堂课实行了深刻地反思。

本堂课主要内容就是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但是因为主次之分,为了学生能充分的实行探究实验,我在介绍古代水钟的时候使用了视频手段比较直接和直观,简短地带过了。

然后通过寻找两个水钟共同点过度到滴漏实验,通过滴漏100ml,测得的数据,学生不难发现各个小组的数据不一样,从而推测出可能与漏孔大小相关,继而学生推测积聚10ml 和50ml水需要多少时间,学生会通过刚才测得的100ml水的时间的比例来推测,但当实验结果出来时,有些小组会发现真实结果跟预测结果很接近,但是当汇总的时候发现很多小组都有这种现象,这就不是一个偶尔现象,这时差生了各种猜测,实验误差,水量多少等等。

这时学生对滴漏实验的研究兴趣充分激发了。

这时我让他们猜测300ml水全部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有些同学有些迫不及待了,但猜测还是不敢怎么猜,不过有些小组已经意识到水量多少或者水位高低会有影响,所以在测得300ml水的结果时,有些学生比较接近,有些比较差的远。

实验数据的分析是这堂课的重中之重,不过我在课中还有做的不够,没有具体到各组数据的分析。

在完成滴漏实验后学生不能发现“水流速度先快后慢”的现象,这时我提问“如何改进”学生会回答持续加水。

有了这个概念也为下一堂课制作水钟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但是因为我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对学生的发言反馈不是很到位。

当孩子们没有得到我预期的答案时,我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我想,这跟平时的积累有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朝这方面去努力。

小学科学_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科学_⽤⽔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第3课。

【教学⽬标】科学知识在⼀定的装置⾥,⽔能以⽐较稳定的速度往下流,⼈类根据这⼀特点制作⽔钟⽤来计时。

科学探究记录10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100毫升⽔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为什么能够⽤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态度认识到细⼼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具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具是⼀种物化的技术。

了解时间测量⼯具的发展史,知道使⽤⼯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引导学⽣仔细认真地观测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正确完成第⼀次滴漏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每⼈课前收集各种⽔钟的资料与图⽚2.每个⼩组⼀个能容纳300毫升⽔的塑料瓶⼦(瓶盖上扎的⼩孔以直径2毫⽶左右为宜,孔内插⼊笔芯,笔芯外套上细橡胶管),⽵夹⼦,⼀个量筒,铁架台,⼀个透明⽔杯,秒表。

【教学流程】介绍古代⽔钟引出滴漏实验。

滴漏实验探究滴漏规律。

利⽤滴漏规律探求古代⽔钟奥秘。

【教学过程】⼀、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晷、圭表,它们是利⽤光影有规律的运动来计时的,但阴⾬天和晚上不能⽤,你知道古⼈还有哪些计时⼯具?古⼈还曾经⽤流⽔来测量时间,这种计时⼯具叫⽔钟。

(板书课题:⽤⽔测时间)⼆、认识古代⽔钟课前让⼤家搜集⽔钟的相关资料进⾏学习,现在我们⼀起来交流⼀下。

课件出⽰古代两种类型的⽔钟:谁能说说这两种类型的⽔钟时如何计时的?结合学⽣的回答教师梳理:古代⽔钟类型(受⽔型⽔钟、泄⽔型⽔钟)泄⽔型:利⽤⽔下降了多少来计时。

受⽔型:利⽤⽔上升了多少来计时。

古⼈是怎样想到⽤流⽔来制成计时⼯具的?流⽔有规律吗?⽔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钟”的制作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我们沿着古⼈探索的⾜迹⼀起研究⽔钟的秘密吧!三、滴漏实验1.这是⽼师制作的⼀个简易的⽔钟模型,⽤它来做什么呢?(课件出⽰)在瓶⼦中装300毫升⽔,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需要的时间,重复观察⼏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2.为了测量规范准确,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学⽣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松夹⼦和计时要做到同步。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介绍使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水杯、水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一份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水实验,引起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水量的情况下,水流出所需的时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时间吗?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10 毫升流水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50、10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一个装有150毫升水的烧杯、一个100毫升烧杯,滴管、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五、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量筒的使用读数复习;2、秒表的使用复习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白天有太阳可以使用日晷计时,那么你知道古人晚上是用什么来计时的?生:用水测量时间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二、古代的水钟:生:1、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2、古代水钟有哪些类型?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三、探究水钟计时,经历流水测量时间的实践活动探究一:装有150毫升水的水钟流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师:刚刚我们所说的是通过图片猜想的,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古人做的水钟能不能计时呢?让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水钟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150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流水入量筒中,同时计时,当水积聚到1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小学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让学生亲历科学形成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主要根据以下的理念设计本节课:一是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使学生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能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策略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验证。

让经历学生思考—讨论—验证—进一步证实的过程,从中获得对用水测量时间的一些经验及认识。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准备:铁架台、塑料杯、针、量筒、适量的水、秒表、量杯、水槽、滴管。

教学过程一、引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我们身边计时的工具有哪些?2.古代的水钟3.讨论: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纸上得来究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滴漏实验:1.考题一:体验:积聚100毫升水的需要多长时间?(1)操作员手心向下,食指和中指夹住杯颈,拇指指肚堵住小孔,向漏杯内倒入300毫升水。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初步理解流水具有等时性,可以用来计时。

认识古代的水钟,了解其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流的变化,探究水钟计时的规律。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水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难点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水钟。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古代水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对水钟的兴趣。

谈话导入: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计量时间。

2.认识水钟讲解古代水钟的种类,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水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钟的计时方式。

3.实验探究实验一:测量水流速度准备实验材料:烧杯、漏斗、秒表、水等。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漏斗,让水流入烧杯,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入烧杯的水量。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水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制作简单水钟准备材料:塑料瓶、剪刀、记号笔、胶带等。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剪成两部分,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作为出水口。

在瓶身上标记刻度,代表时间。

将瓶子组装好,装满水,观察水的流出情况,记录时间。

改进水钟:根据实验结果,对水钟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计时更准确。

4.拓展延伸讨论:水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更准确的水钟,你会怎么做?介绍现代的一些精密计时工具,如原子钟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钟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改进自己制作的水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用水测量时间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上,作出一系列的想像,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

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意识到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

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

并且知道我们人可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我们是不能控制的。

“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水位不同将影响水的流速”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

过程与方法:。

2023年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2023年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2023年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1《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第四课时。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身经验记录10毫升、50毫升和100毫升水渐渐流完须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流水与时间的关系等。

课前,我自己先做了试验,用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子,在杯底打一个小洞,倒入100毫升的水,用一个量筒接住,当量筒里的水达到10毫升时,我记录一下时间,当量筒里的水达到50毫升时,我又记录一下时间,最终当量筒里的水达到100毫升时,可是杯子里的水漏不下来了,我没方法,等不到100毫升,只能在接近100毫升时,记录时间。

我认为,这样测出来的时间误差比较大,我估计当学生做这个试验时也要遇到这个问题。

果真,不出我的所料,课堂上每个组在做这个试验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杯子中最终几滴水漏不下来,因此,在得到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组与组之间误差相当大,有的组用了150秒左右,有的组用了200多秒。

我问学生:“为什么测10毫升、5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不大而测10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大?”有学生说:“刚起先试验时杯子中的水有肯定的高度有肯定的压力,滴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匀称,到了试验结束时,杯子中水的高度低压力小,滴水的速度比较慢。

”我表扬了这位学生分析的缘由。

我让学生们想一想,有没有保持杯子中水的高度不变的.方法?能不能发觉更好的方法解决误差问题?学生们又起先试验了,在试验中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有的组里采纳分工合作的方法,详细做法:一位学生负责在杯子中加水,让杯子中的水始终处在同一高度,一位学生负责视察量筒里的水达到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时给另一位负责记时的学生提示刚好记录。

有的组让100毫升的水滴到滴不下为止,把杯子中剩下的水测量一下,大约有6毫升的水滴不下来,接着在杯子中加入106毫升的水重新再做一次试验,这样当杯子中的水滴不下来时,滴完的水正好是100毫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合和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合和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合和反思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作者及工作单位洋县槐树关镇中心小学景婷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忙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流水来计时。

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如何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切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

如何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熟悉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

同时咱们人可以决定在一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咱们是不能控制的。

学情分析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学生的整体仍是不错的——上课学生思维较活跃,一半的学生理解能力强,知识掌握较好,有必然的动手操作能力,可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成绩差,不肯意动手,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必然的条件下,水流的时间大体相等,前人就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进程与方式: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进程,按照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前人的伶俐才干;意识到推断与预测要按照已有的经验与熟悉。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进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二、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按照原有的经验与熟悉进行推断与预测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作者及工作单位洋县槐树关镇中心小学景婷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忙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流水来计时。

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如何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切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

如何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熟悉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