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中国社会 课程的考试

合集下载

古代宗教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宗教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宗教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三教合一的宗教?A. 儒教B. 佛教C. 道教D. 基督教答案:D2.释迦牟尼是哪个宗教创始人?A. 儒教B. 佛教C. 道教D. 基督教答案:B3.古代中国的主要宗教是:A. 儒教B. 佛教C. 道教D. 基督教答案:A4.以下哪个是道教的重要经典?A. 《论语》B. 《大学》C. 《道德经》D. 《圣经》答案:C5.以下哪个文化是佛教的重要起源地?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波斯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儒教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以仁爱、孝道、忠诚、礼仪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学说。

它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关系,倡导社会秩序和个体责任感。

儒家思想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教育、文化、家庭等。

儒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简述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及其影响。

答:佛教最早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接受。

佛教的传播主要通过翻译经典、弘扬佛教思想、建立寺庙等方式实现。

佛教的到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佛教的影响还体现在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古代宗教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古代宗教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三教合一的形势逐渐形成。

儒教、佛教、道教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宗教信仰,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对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形成和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教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佛教注重慈悲、代他人苦,道教追求自然和谐。

这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体系为古代社会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宗教在古代社会的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教成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之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子弟和士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中国哲学史(含原著)试题招生专业: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一、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二、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1、简论孟子的“四端”说2、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三、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 分)四、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 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试题: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四端齐物*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1、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4、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于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行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行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物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宗教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宗教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教材将首先介绍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研究对象与范围,然后介绍几种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宗教进行界定。

本教材将重点探讨宗教性的意义系统之获得与维系,分析神义论在宗教性意义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并勘定宗教性的意义系统之社会实在基础;以功能主义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宗教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互动,及宗教的各种功能;就世俗化与去世俗化两种势力和趋势的对立与共存--此为该教材新增内容--等问题进行深入和广泛的讨论,展现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阐发授课者本人的理解;本课还将对举世瞩目的公共生活中的宗教(新增内容)、新兴宗教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回归中国境遇,深入探讨宗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以期昭示正确理解中国境遇中的宗教问题之路径与视野。

二、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向,介绍学科前沿动态,讲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完成关于社会现象的课堂讨论。

教师要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应积极进行思考,反思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

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分析、讨论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1. 教学内容:(1)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2)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宗教社会学简史2. 重点、难点提示:(1)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2)宗教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第二章宗教社会学研究方法摘要(4学时)1. 教学内容:(1)研究类别的划分与若干重要概念简介(2)抽样(3)几种基本的研究方式2. 重点、难点提示:(1)研究类型的划分(2)研究方式第三章社会学视野中的宗教定义与本质( 4学时)1. 教学内容:(1)定义问题(2)本质问题再探(3)宗教的构成要素(4)宗教类型2. 重点、难点提示:(1)宗教类型第四章宗教性的意义系统(4学时)1. 教学内容:(1)宗教与意义系统(2)神义论问题(3)宗教意义的社会实在基础2. 重点、难点提示:(1)神义论(2)宗教意义第五章宗教与社会秩序(4学时)1. 教学内容:(1)宗教与秩序的维系(2)宗教的社会功能的复杂性(3)宗教与社会冲突(4)宗教与社会变迁2. 重点、难点提示:(1)宗教的社会功能(2)社会变迁第六章世俗化与神圣化:两股奔涌不息的浪潮(4学时)1.教学内容:(1)世俗化释义与世俗化理论简史(2)世俗化探源(3)世俗化的类型与表现形式(4)世界的去世俗化(5)世俗化与去世俗化的对立与共存2.重点、难点提示:(1)世俗化探源(2)世俗化与去世俗化的对立与共存第七章现代社会中的新兴宗教运动(4学时)。

公务员中的民族宗教知识备考重点

公务员中的民族宗教知识备考重点

公务员中的民族宗教知识备考重点公务员考试是许多年轻人追求稳定职业的选择,备考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对民族宗教知识的了解。

民族宗教知识涉及到我国众多民族的宗教信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宗教相关的事务。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公务员考试中民族宗教知识备考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主要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备考时,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宗教的起源、信仰原则、重要经典以及各个宗教的传播情况等内容。

1.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宗教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佛教的主要教义,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等;同时熟悉佛教的发展历程,如佛教在中国的演变、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2. 道教: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信仰,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备考时需要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如“道可道,非常道”等;同时熟悉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如道教与易经、道教艺术等。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备考时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如信仰一神、尊崇先知穆罕默德等;同时应该熟悉中国的伊斯兰教发展历程、主要民族群体以及宗教活动等。

4. 基督教:基督教是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备考时我们需要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原则,如信仰三位一体、救赎等;同时应该熟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对于公务员来说是必要的。

备考时,我们需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如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活动的法定权益等。

三、民族宗教与社会稳定了解民族宗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是公务员备考中的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宗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如宗教团体的社会管理、宗教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等。

四、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我国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对于公务员来说,了解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也是必要的。

全国宗教信息审核员考试题

全国宗教信息审核员考试题

全国宗教信息审核员考试题1.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第686号令,公布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

[单选题] *A.2017年5月26日B.2017年8月26日(正确答案)C.2017年6月26日D.2018年7月26日2. 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自()起施行。

[单选题] *A.2017年9月1日B.2018年2月1日(正确答案)C.2018年3月1日D.2018年5月1日3. 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3号公布了《宗教团体管理办法》,自()起实施。

[单选题] *A.2019年11月30日B.2019年12月1日C.2020年2月1日(正确答案)D.2020年3月1日4. 新修订的《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自()起施行。

[单选题] *A.2017年9月1日B.2018年2月1日C.2019年3月1日D.2020年8月1日(正确答案)5.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于()在北京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单选题] *A.2016年5月22日B.2016年4月22日(正确答案)C.2016年3月22日D.2016年12月22日6.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 )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单选题] *A.国际化B.中国化(正确答案)C.社会化D.多元化7. 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要坚持()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

[单选题] *A.政治(正确答案)B.思想C.文化D.经济8. 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用( )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 )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

[单选题] *A.科学B.经济C.法律(正确答案)D.历史9. 我国各宗教办教原则是()。

[单选题] *A.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正确答案)B不受外国势力支配的原则C.独立特色的原则10. 中共党员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处分。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8课第3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课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8课第3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课

第3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信教自由B.人们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C.我国政府保护一切宗教活动D.公民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D 解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D 正确;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信教自由,必须是符合国家法律的宗教,A错误;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违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B错误;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C错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讨会指出,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持党对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领导。

下列做法符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的是( )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能与境外宗教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③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④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 解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符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中“不能”的说法错误。

③强调的是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符合题意,排除。

3.佛教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取向已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凝聚力量的作用。

这说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和倡导信仰佛教②应辩证认识宗教,合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③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④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解析:佛教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取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凝聚力量的作用,这说明应辩证认识宗教,合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不是倡导信仰佛教,①说法错误;佛教文化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不一致的,③说法错误。

宗教与中国社会

宗教与中国社会

宗教与中国社会
宗教与中国社会(8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佛法之入中国,其教义中实有与此土社会组织及传统观念相冲突者”,是以下哪位的观点?
A.王国维
B.陈寅恪
C.傅斯年
D.吴宓
2. 鲁迅先生认为,()是中国的根底。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
3.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出自()
A.《礼记》
B.《周易》
C.《道德经》
D.《尚书》
4. “不王不褅,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出自()
A.《周易》
B.《礼记》
C.《道德经》
D.《论语》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基督教四入中国,是在以下哪些朝代?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 以下哪些传教士在历史上曾经来到中国?
A.孟德高维诺
B.利玛窦
C.阿罗本
D.马礼逊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中国宗教的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宗教在现代生活中,在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确
错误
2. 中国历史中的官方宗教,发挥的是疏解老百姓内心压迫感、紧张感,并让其在不如意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丝安慰的作用。

正确
错误
3. 何光沪教授指出,教案频发实际上涉及到中外关系、中西文化的冲突。

正确
错误
4. 何光沪教授认为,古今中外,宗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组织。

正确
错误。

近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是一个宗教与社会变革的时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政治大变动作用下,传统的宗教观念与制度遭到了严重冲击与改变。

本文将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三个主要宗教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宗教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首先,道教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之一。

然而,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道教在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一方面,科学、现代化思想的传入削弱了人们对于神灵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同时,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对于传统宗教观念的质疑也导致了道教信仰的衰退。

例如,五四运动中的文化革命,鼓励人们摒弃封建迷信,包括道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信仰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其次,佛教作为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方面,佛教在近代中国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挑战,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也让一部分人抛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建设与现代化进程也改变了佛教的地位。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与管理,佛教寺庙受到了合并、关闭与国有化的影响。

这一政策使得佛教信仰遭遇困境,甚至濒临消亡。

然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督教却突显出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传播带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基督教信仰以其先进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吸引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基督教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基督教强调个人的尊严与责任感,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为社会认同与个人解放作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宗教与社会变革相互影响。

道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三个主要宗教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下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变化。

道教因为科学与现代思想的冲击,以及社会运动对宗教的质疑,逐渐遭遇衰退。

佛教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挑战和中国政府的宗教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而基督教则以其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变革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学627宗教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627宗教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学科门类
政治
哲 学 (01)
50
经济学 (02)
55
法 学 (03)
50
教育学 (04)
50
外语
50 55 50 50
数学
90 90 90
专业课
90 90 90 180
文 学 (05)
50 50
90
历史学 (06)
50 50
180
理 学 (07)
50 50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二、北京大学 627 宗教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 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6,7 卷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 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复印版)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 中华书局(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 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 李锦全 人民出版社(复印版)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 数理逻辑汉密尔顿 朱水林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02 西方形式逻辑史宋文坚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03 素朴集合论 北大出版社 第一至第六章 04 代数引论聂灵沼 丁石孙 高教出版社第一至第七章 01 新伦理学王海明商务印书馆
12 佛学概论姚卫群宗教文化出版社 13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中华书局 14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B、收入C、教育D、权力参考答案:A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D、教导生活技能参考答案:A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参考答案:A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B、文字C、声音D、图画参考答案:A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参考答案:A7.霍桑实验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参考答案:B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B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参考答案:C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8月15日C、9月11日D、12月9日参考答案:A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A、罗伯特·默顿B、西塞·朗姆布罗索C、弗洛伊德D、汉斯·艾森克参考答案:C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参考答案:D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参考答案:B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B、犯罪行为C、吸毒D、侵吞公款参考答案:A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章程参考答案:A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单选题(题数:505050,共,共,共 50.0 50.0 50.0 分)分)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

(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

(1.01.0分)分)1.0 1.0 1.0 分分A 、政府B 、社会C 、法治D 、群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C C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

(1.01.0分)分)1.0 1.0 1.0 分分A 、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B 、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C 、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D 、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我的答案:我的答案:C C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1.0分)分)1.0 1.0 1.0 分分A 、《群学肄言》B 、《社会学导论》C 、《共同体与社会》D 、《社会学研究》我的答案:我的答案:D D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1.01.0分)分)1.0 1.0 1.0 分分A 、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B 、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C 、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D 、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我的答案:我的答案:C C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1.01.0分)分)1.0 1.0 1.0 分分A 、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B 、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C 、文化更为异质化、文化更为异质化D 、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我的答案:我的答案:D D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

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融合

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融合

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融合在中国社会中,宗教信仰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异彩纷呈。

尽管这些信仰的源头各异,但他们互相融合而成的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份珍宝。

在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融合这个话题上,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有着众多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儒家、道家、佛教三家,这些信仰在中国记录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人,往往会把神明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神明能够控制自然界的运转。

这个观念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之后儒道佛三家相继产生,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文化传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宗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信仰,早已与传统文化渐渐交融,表现在多个方面。

在中国通行的各种节日与传统习俗中,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痕迹。

比如,中国人明信片、年画、剪纸、窗花等,都融入了佛教、道教、神话故事等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即便在现代,农历新年、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依旧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些节日,而它们所承载的,便是中国古老以来对宗教信仰的热忱。

三、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未来建设意义重大。

首要的表现在于它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等传统宗教,它们都通过教育、道德、礼仪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宗教信仰也激励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探索、成长、成熟。

相信宗教信仰的人们,通常都有着一颗感恩、虔诚善良的心,他们将这些品格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

在社会上,这些品质显然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它能够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总结而言,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融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了解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同时也可以启发人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人文价值,从而促进自己成长和进步。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教学文稿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教学文稿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多选题】以下关于社会学的说法正确是()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D、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只要掌握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行了。

我的答案:AC 得分: 25.0分3【判断题】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多选题】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A、费孝通B、潘光旦C、陈达D、吴文藻我的答案:ABC 得分: 33.3分2【判断题】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3【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思想、会选择、能行动的主体,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易研究。

B、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卷中正式提出的。

C、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那样一般的、有力的理论。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材料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材料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材料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宗教文化的国家,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适应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强调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即保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宗教中国化的内涵与基本原则宗教中国化是指以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为基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

其基本原则包括:1. 坚持宗教自身中国化: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自主权,同时鼓励宗教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体现中国文化特点。

2. 坚持国家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国家在宗教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宗教管理和服务活动。

3. 坚持宗教与法治相结合:依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同时维护国家的基本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宗教信徒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宗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与成效中国政府在宗教中国化方向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1. 建立健全公民宗教知识教育体系:通过学校课程和社会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公民的宗教知识教育,增强公民的宗教素质和认同感。

2. 加强宗教管理法规建设: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体系,规范宗教活动的举办方式和内容,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

3. 建设宗教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宗教界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加强宗教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融合。

4. 发挥宗教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宗教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发挥,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三、宗教中国化的前景与挑战中国正处於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之中,宗教中国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1. 保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途径和模式,保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做好宗教市场管理:要加强对宗教市场的管理,防止宗教信仰被商业化、利益化,同时宗教界也要自觉遵守宗教行业管理规范,维护宗教活动的纯正性和庄重性。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一)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一)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B)个少数民族成分。

A、55B、56C、452、我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B)个。

A、4B、5C、63、在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C)。

A、蒙古族B、壮族C、回族4、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是(A)A、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B、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C、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5、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C)起着重要作用。

A、文化B、习俗C、宗教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B)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养、自传7、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变本民族风俗习惯的(C)。

A、方法B、理由C、自由8、《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

A、和谐发展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C、民族团结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B、增强民族团结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10、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B、加快发展C、团结互助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小集中、大分散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C)。

A、民族自决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13、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B)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10B、2009C、201114、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宗教、秩序与隐喻:读《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宗教、秩序与隐喻:读《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宗教、秩序与隐喻:读《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作者:刘超来源:《民族学刊》2016年第04期[摘要]中国的宗教与仪式一直以来都是西方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近代以来涌现的大批西方汉学家们致力于对中国社会与历史的某些片段进行细致、长期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解释中国人的信仰和实践。

由美国汉学家武雅士主编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是一本集结了20世纪50-70年代以来十五位西方学者在台湾与香港等地关于中国宗教与仪式研究成果的著作,从该书收录的文章来看,中国宗教与仪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而在多样性和整体性背后所展现的宗教的秩序与帝国的隐喻是学者们的最终共识。

[关键词]民间信仰;宗教仪式;帝国隐喻;《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4-0039-08自19世纪中国大门被西方打开以来,大批西方传教士与商人开始进入中国带回大量关于中国文明的信息,进而让西方感觉中国文明那层薄如蝉翼的面纱更加隐约而欲求探索之心。

20世纪30-40年代以费孝通、林耀华、许烺光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学者对中国经济、亲属制度、信仰仪式等方面的研究开启了社会人类学汉学研究的先河。

20世纪50-70年代以来以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和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为代表的学者从海外华人、明清史料或者以进入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田野的方式将汉学人类学研究推向顶峰。

[1](P.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外中国研究开始转向逐渐开放的大陆地区,研究兴趣点也从东南和华北的宗族与宗教仪式研究转向族群与民族研究。

不同时期我们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代表了不同时期我们被世界的认知程度,而我们被世界理解的高度也代表了我们对自己理解的高度。

本书所呈现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20世纪50-70年代西方汉学家们通过在香港和台湾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宗教与仪式研究①,那一时期的中国大陆由于在“文革”的影响之下进行学科调整而忽视了汉人社会的研究,大多民间信仰也因被定位于封建迷信而被学界所忽视。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2019尔雅答案100分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2019尔雅答案100分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系统性质,这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客观依据。

B、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2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3以下关于社会学的说法正确是(AC)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D、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只要掌握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行了。

4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5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1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ABC)A、费孝通B、潘光旦C、陈达D、吴文藻2以下有关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不正确的是(BC)A、教会学校对中国设立社会学系贡献巨大。

B、费孝通写《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提议将社会学系的任务明确定位为培养“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所需干部“。

C、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仅存的两个社会学系是北大社会学系和清华社会学系。

D、不少社会学家被划为右派分子3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4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A、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思想、会选择、能行动的主体,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易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与中国社会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基督教在唐朝一入中国时,具体的传教士是以下哪位?
A.马礼逊
B.利玛窦
C.阿罗本
D.孟德高维诺
2. “集体无意识”是以下哪位的理论
A.荣格
B.弗洛伊德
C.克尔凯郭尔
D.尼采
3. “不王不褅,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出自()
A.《周易》
B.《礼记》
C.《道德经》
D.《论语》
4. 据何光沪教授所讲,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三纲五常
B.男性家长制
C.长子继承制
D.春秋决狱制
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何光沪教授认为,“宗教”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
A.观念
B.行为
C.活动
D.制度
2. 据何光沪教授所讲,一个社会需要以下哪三大支柱?
A.企业
B.政府
C.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
D.慈善机构
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唐太宗。

正确
错误
2. 何光沪教授指出,历史上基督教每一次传入中国,都是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伴随着洋枪洋炮。

正确
错误
3. 何光沪教授认为,自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就完全失去了影响力。

正确
错误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仰缺失危机。

正确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