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秋姑娘的信》解读_教案教学设计
2023最新-《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优秀4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4篇《《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秋姑娘的信》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1、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吹红了,你看(出示实物),好看吗?闭上眼睛,(师拿走树上的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你发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疑问?出示句子:“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写上拼音)2、自己读。
你能把这句话说正确,说通顺吗?3、指名读,老师随机指导。
4、范读、自由读、齐读。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树上的枫叶都哪儿去了呢?读读这一段话,你就知道了。
)1、读第一段:出示: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卡(带拼音):秋姑娘、好朋友、写信(说明():秋姑娘的“娘”在这个词中念轻声,它一个人的时候读第二声,你可以给“娘”说个词吗?“好朋友”的“友”,在这个中念轻声,它一个人的时候念第三声,比如“友情”)(3)、指名读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4)、指导: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信时,也是怎么样的呀?那应该怎么读?齐读。
2、那么秋姑娘到底给那些好朋友写信了呢?她的信又是则呢么写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秋姑娘的信》(出示课题。
)齐读。
三、听范读,了解大意。
1、范读课文。
提醒:仔细听,你听到秋姑娘给谁写信了?2、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图。
(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3、秋姑娘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它们就藏在89页的课文中呢!请大家赶紧轻轻找到它,仔细读读吧!4、出示词语,检查。
多加小心(追问:平时谁对你说过多加小心呢?你感觉怎么样?)大雁(南去的大雁)松鼠(贪玩的松鼠)山村(山村孩子)食品(充足的食品)着凉生病(别着凉生病)裹上(括号中的词语反复让学生读准。
)全(你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让5、你想读秋姑娘写给哪位好朋友的信呢?(学生用:“我想读秋姑娘写给的信。
2024年小学语文《秋姑娘的信》教案七
《秋姑娘的信》教案七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姑娘信中的美好情感。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姑娘吗?她是谁呢?2.展示秋姑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姑娘的特点。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三、理解课文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学习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封信给秋姑娘。
2.学生展示自己的信,大家互相评价。
2.学生谈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
二、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诗歌、散文等。
2.学生阅读材料,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
2.学生谈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
三、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检查作业,给予评价。
2.学生谈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秋姑娘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秋姑娘的信教案及反思
秋姑娘的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秋姑娘的信》,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秋姑娘的信》2.课件、图片3.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把秋天的美好表达出来?2.每组选代表进行表达,其他组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秋天的诗歌、故事等。
五、教学反思1.优点:(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2)教师讲解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兴趣浓厚。
2.不足:(1)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略显仓促。
3.改进措施:(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3)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如何将抽象的“秋天的美”通过文字具体呈现,例如:“秋姑娘的信里提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觉?”2.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对比秋天和其他季节的不同,例如:“你能说说秋天和夏天在自然景象上有哪些不同吗?”教学难点补充:1.教师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秋姑娘写信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例如:“假如你是秋姑娘,你会怎样描述自己的信?”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文中把秋天比作姑娘,这样的比喻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二)课文朗读1.教师与学生对话:“谁愿意来试着自己朗读一段?注意感受秋天的气息哦。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精选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秋姑娘的信》,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姑娘的信》,学习秋天的特点及书信的基本格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秋天的特点及书信的基本格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书信的基本格式及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秋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写信的内容。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c. 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引导学生学会写信。
3. 例题讲解:a. 以课文中的书信为例,讲解书信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b. 学生模仿写作,教师进行指导。
4. 随堂练习:a. 学生互相交换阅读彼此的书信,提出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秋姑娘的信》2. 板书内容:a. 秋天的特点:树叶变黄、果实成熟、大雁南飞等。
b. 书信格式:称呼、问候、、结尾、署名、日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秋姑娘写一封回信,介绍你喜欢的秋天景色或活动。
答案示例:亲爱的秋姑娘:祝你快乐![学生姓名][日期]2. 作业要求:格式正确,内容丰富,字迹工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秋天的特点和书信格式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秋天的变化,用画笔记录下来。
b. 组织一次“秋天的信”主题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换书信,增进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秋姑娘的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用法;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过程细节: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细节: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4.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过程细节: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连线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秋姑娘的信》2. 内容:生字词:丰收、金黄、凉爽、欢快、活泼等。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课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丰收”、“金黄”等词语造句。
(3)模仿课文,以“秋姑娘的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略。
(2)示例:秋天到了,稻田里的稻谷金黄一片,丰收的季节真让人喜悦。
秋姑娘的信教学案例(优秀9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案例(优秀9篇)《秋姑娘的信》教案篇一教学设想:《秋姑娘的信》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
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
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本节课中,我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采用变序教学法,让学生在猜、想、读的过程体验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阅读实践,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作为起始阶段的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根据这一要求,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
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自己最爱读哪封信。
在分段学习时,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句子,并通过读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
同时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素质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1、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积累。
在每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冬眠”、“充足”等,通过看图理解,想象说话,提供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目的是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2、在背诵中积累。
学完四封信后,让学生看着图,用上“一封写给()。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及反思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秋姑娘与小动物们之间的友谊。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运用词汇描述秋天的景象。
学生能够仿写故事,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友善、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秋姑娘的信2. 教学图片:秋天的景象、秋姑娘与小动物们的图片3. 教学词汇:秋天、树叶、落叶、小动物、友谊、关心、互助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秋姑娘与小动物们之间的友谊。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运用词汇描述秋天的景象。
学生能够仿写故事,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准确描述秋天的景象。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引入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故事阅读:朗读故事《秋姑娘的信》,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图片观察:展示秋姑娘与小动物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秋姑娘与小动物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观察。
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5.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创作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词汇描述秋天的景象和友谊。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秋天的认识。
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和创作作品的想象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通用13篇)《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 、能够上学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课文中6个生字:心、生、全、好、村,认识2种笔画与正确地书写它们。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适词语。
3、在朗读的过程中,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3、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越冬情形。
激励关爱自然,关心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秋姑娘可美了,而且她一来,把我们的大自然也变的美美的,想看看这美景吗?课件:(请同学们看一组秋天的景色图片。
)你瞧,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果园里,苹果又大又红,一个个柿子像红灯笼,还有这黄黄的梨,仿佛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这都是秋姑娘带来的。
你们看秋姑娘还给老师写信了呢!你们想收到秋姑娘的信吗?只要你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秋姑娘一定会给你写信的。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枫叶贴图,将孩子引入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秋姑娘的信》。
在上节课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老师为这些生字找到了他们的好朋友,谁来试着认认这些生字的新朋友和老朋友?认准了,他们也会跟你交朋友哦!(交朋友,是低年级孩子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师由此既巩固了上一课所学。
又激发起学生的认读的兴趣)2、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秋姑娘好朋友写信摘下片片小心生病食物山村裹上二、学习课文(一)自读课文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大声朗读。
边读边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你最喜欢秋姑娘写给谁的信,找出你最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等下请你读给大家听。
一年级课文7:秋姑娘的信教案
一年级课文7:秋姑娘的信教案《一年级课文 7:秋姑娘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姑娘写信的内容,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3、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认识 2 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教学难点(1)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秋姑娘、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头饰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景色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秋天的特点。
2、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有一位可爱的姑娘,她叫秋姑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姑娘的课文——《秋姑娘的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秋姑娘给谁写信了?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思考:秋姑娘在信里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2)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的关心。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秋姑娘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了什么?(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3、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秋姑娘写了这么多信,是想告诉我们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心和爱护,以及秋天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好、友、心、生、村、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秋姑娘的信》教案(精选10篇)
《秋姑娘的信》教案(精选10篇)《秋姑娘的信》教案篇1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懂课文,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的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课文。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1、[多媒体出示]一片枫叶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师:这是老师刚刚收到的信。
2、指导读准:信3、师:老师看得出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都画着一个问号,说吧,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4、[多媒体出示]秋姑娘图指导读准:秋姑娘5、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课题秋姑娘的信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用铅笔把它给圈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读准:好朋友们、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多媒体出示]风伯伯把信送到了大雁的手中,大雁左看右看,急得直嚷嚷:我怎么看不懂啊!师:小朋友们,想帮大雁看懂这封信吗?讲给大雁听,你就得讲清楚,让他听明白。
大家先把这段话读一读,待会儿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就让他代表小朋友们去告诉大雁。
[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生练读)2、指名读。
相机指导读准:小心及整个句子。
小学语文《秋姑娘的信》优质教案七
小学语文《秋姑娘的信》优质教案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秋姑娘的信》,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书信格式,尝试仿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秋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对秋天特征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进而引入课题。
2. 第一环节: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共同学习生字词。
4. 第三环节:实践情景引入。
学生扮演秋姑娘,给其他季节写信,分享秋天的美好。
5. 第四环节:例题讲解。
讲解书信格式,示范如何写信。
6. 第五环节:随堂练习。
学生尝试仿写,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姑娘的信》2. 生字词:丰收、金黄、凉爽、枫叶、菊花等。
3. 秋天的特征:丰收、凉爽、金黄、多彩等。
4. 书信格式:称呼、、结尾、署名、日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给一个好朋友写一封信,介绍秋天的美好。
2. 答案示例:亲爱的:祝你秋天快乐!你的朋友,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在书信格式的讲解上,还需加强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掌握。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秋天的变化,收集秋天的树叶、果实等,制作成手工作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开展“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对秋天特征的理解。
第7课《秋姑娘的信》解读_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秋姑娘的信》解读本文是关于第7课《秋姑娘的信》解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秋天的枫叶,那一封封御寒的信——我读《秋姑娘的信》夕阳老去,西风渐紧,那一片片晶亮的绿渐渐暗淡,饱满的汁儿被灼热的太阳无情地蒸发,有的还没来得及变黄、变红,就翩然滑落下来。
秋就随着落叶来了。
自古以来,落叶知秋,那飘飞的落叶好像是秋姑娘的使者。
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正因为如此,秋天总是充满了肃杀和伤感的味道。
秋天,也是因为预示着寒冷的冬的临近才让人伤怀吗?秋日火红的枫叶没有哀愁,却那么妩媚俊俏,那一抹抹红色,足以让我们欣赏和感叹了。
它们在高高的枝头颤巍巍的舞蹈,搔首弄姿。
纷纷吹落的叶子,触动了秋姑娘心底里的那根思念的弦,在众多纷飞下落的叶子写上她的种种关爱,努力寻找朋友的方向,邮寄出一片温情。
在秋日的斜阳里,她写下一封封嘱咐朋友好好过冬御寒的信,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不禁为秋姑娘的体贴叫好。
请看:“南飞的大雁一路要多加小心,过冬的青蛙别着凉生病。
贪玩的松鼠备充足的食品,山里的孩子要给小树裹上冬衣。
”在这则童话里,秋姑娘如一个细心的大自然的姐姐,她一一嘱咐大雁、青蛙、松鼠、孩子,在这细致呵护的言语之中,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姐姐关爱弟弟的心。
在这浓浓的深秋里,让学生一一读来,真是让人涌动起春日的心潮澎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春夏秋冬,四季转回,他们大略地知道,可是对于秋的具体的意象表示,他们并不太清楚,秋来了,你怎么知道秋来了?孩子知之甚少,有切身体验的,除了天变冷了,树叶黄了之类,其他的意象并不太清楚。
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知道秋来了?让他们对秋产生立体影像。
波利亚曾指出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秋姑娘的信》就是力求创设一个连续的、整体的情境,引导儿童沉浸其境,乐学善学,感受关爱。
本篇课文研读的重点应是通过字里行间让学生体会秋姑娘对小动物和小树的关爱之情。
《秋姑娘的信》鉴赏教案
《秋姑娘的信》鉴赏教案教材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了解秋天的特点;2.学习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4.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2.学生加深对秋天的了解,通过理解秋天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体会秋姑娘的心情;3.鉴赏赏析秋姑娘的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对秋姑娘的心情及行文方式进行思考;2.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表现力和魅力。
教学策略:1.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谈论秋姑娘的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秋姑娘的心情;2.通过导入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懂得敬老爱老;3.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4.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秋姑娘形象;2.通过讲解秋季天气和天文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3.请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秋景,感受秋天的美丽和神秘。
第二步:鉴赏秋姑娘的信1.大声朗读全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秋姑娘写信的心情;2.请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秋姑娘写信的心情;3.核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对秋姑娘写信的风格、表达方式和感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步:写作训练1.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点;2.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3.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步:课堂检测和评价1.请学生自己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品;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点评,讲解一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学生了解了秋姑娘的信中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和中国民间文化。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不仅夯实了语文基础,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和兴趣。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及反思
秋姑娘的信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通过阅读秋姑娘的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秋天的季节特点秋姑娘的信的内容秋天的活动建议1.3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秋姑娘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秋姑娘的信,理解信中的内容。
观察法: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二、教学步骤2.1 引入:讲述秋姑娘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秋天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2.2 阅读秋姑娘的信:给学生发放秋姑娘的信,让学生独立阅读。
引导学生理解信中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3 讨论秋天的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色、天气变凉等。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与其他季节的区别。
2.4 活动建议:给学生提供一些秋天的活动建议,如秋游、制作树叶工艺品等。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讨论活动的具体安排。
三、教学评估3.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等。
3.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秋姑娘的信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学生创造力:评估学生在活动建议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提出的活动是否有新意等。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所提高。
4.2 教学方法: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3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样,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拓展5.1 秋天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秋天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展示学生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5.2 秋天的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创作关于秋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5.3 秋天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秋天的科学探究,如观察树叶的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秋姑娘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秋天的色彩》中的一篇课文《秋姑娘的信》。
课文通过秋姑娘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的信,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2)信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色?(3)你最喜欢信中的哪一部分?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例题讲解(1)教师选取一段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修辞,帮助学生理解秋姑娘写信的寓意。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拟人修辞,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1. 课题:《秋姑娘的信》2. 重点词语:大雁、松鼠、山村孩子、秋天的景色、丰收景象3. 结构:总分总八、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生字词的记忆。
2. 仿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运用拟人修辞。
3. 收集秋天的图片,办一期以“秋天”为主题的手抄报。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秋天的魅力。
2024年小学语文《秋姑娘的信》教案七
2024年小学语文《秋姑娘的信》教案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秋姑娘的信”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秋天的描绘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秋姑娘写信给大雁、枫树、田野等事物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描述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重点:通过阅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秋姑娘写信给大雁、枫树、田野等事物的寓意。
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圈出生字词,并练习书写。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句式,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和句式,描述秋天的景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秋天的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8. 课堂拓展: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秋姑娘的信2. 生字词:大雁、枫树、田野、金黄、凉爽等。
3. 句式:秋姑娘写信给(事物),问(事物)怎么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和句式,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答案:秋天到了,大雁南飞,金黄的田野一片丰收景象。
秋姑娘写信给枫树,问它何时穿上红衣裳。
2. 拓展作业: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情感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与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尤其是短文写作和诗歌创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与秋天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如“大雁、枫树、田野、金黄、凉爽”等。
《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
《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秋姑娘的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会记、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
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
(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打开书P89)二、赏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
(学生自由读书)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读)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
《秋姑娘的信》理解教案
《秋姑娘的信》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秋姑娘的信》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理解文章中较为复杂的词语和句子;3.能通过阅读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4.能够感受到“季节更迭,人生似旅途”的寓意;5.培养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弘扬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2.学生如何理解文中复杂的词语和句子;3.如何通过阅读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利用课前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秋季的生活中有什么感悟;2.以“秋”为主题,播放相关音频,在自然气息中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内容1.主要情节小说《秋姑娘的信》讲述了一位姑娘在初冬前夕写给她的表妹的一封信。
信中描述了她对秋季的喜爱和对即将到来的冬季的担忧。
姑娘在信中赞美了秋天的美丽与辉煌,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惋惜和担心。
她提到了树叶的颜色、风吹的声音、花香和鸟儿的鸣叫,以及秋天的点滴风景和感受。
她认为,秋天虽然短暂,但是很美好。
同时,她也表达了对表妹的思念和对她的祝福。
2.重点难点解析(1)“携百花不觉晚,饮仙醪,吸桂花。
”“仙醪”指佳酿,是一个比较文艺的词;“桂花”是一个比较诗意的词。
比喻天意已然变为秋天,自己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享受秋天的美好。
(2)“空中楼阁,梦断周郎,锦瑟无端五十弦。
”“周郎”指周瑜,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将;“锦瑟”是一种古琴,一般是指宋代吕洞宾所制。
锦瑟曲,曲中有“五十弦瑟鸣”乐句,五十弦瑟指的就是锦瑟。
姑娘的表述中流露出思乡的情怀,表达出对故乡和家人的深情怀念。
(三)讲解主题本文的主要主题是“季节更替,人生似旅途”。
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更迭,周而复始,就像人生的旅途一样,历经风雨,依然向前。
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不留遗憾地面对未来。
(四)阅读理解1.从姑娘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哪一个季节最有感悟?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D2.表达“锦瑟无端五十弦”这种意境的词语最多的类型是什么?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副词答案:B3.文中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出她的思乡情怀?A.对家乡的夸赞B.曲折的句子结构C.对历史人物的叙述D.比喻和象征手法答案:D(五)课堂互动1.请学生举一些其他可以形容秋天的相关词语;2.请学生描述一下秋天的气息,如何去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秋姑娘的信》解读
秋天的枫叶,那一封封御寒的信
——我读《秋姑娘的信》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那一片片晶亮的绿渐渐暗淡,饱满的汁儿被灼热的太阳无情地蒸发,有的还没来得及变黄、变红,就翩然滑落下来。
秋就随着落叶来了。
自古以来,落叶知秋,那飘飞的落叶好像是秋姑娘的使者。
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正因为如此,秋天总是充满了肃杀和伤感的味道。
秋天,也是因为预示着寒冷的冬的临近才让人伤怀吗?
秋日火红的枫叶没有哀愁,却那么妩媚俊俏,那一抹抹红色,足以让我们欣赏和感叹了。
它们在高高的枝头颤巍巍的舞蹈,搔首弄姿。
纷纷吹落的叶子,触动了秋姑娘心底里的那根思念的弦,在众多纷飞下落的叶子写上她的种种关爱,努力寻找朋友的方向,邮寄出一片温情。
在秋日的斜阳里,她写下一封封嘱咐朋友好好过冬御寒的信,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不禁为秋姑娘的体贴叫好。
请看:“南飞的大雁一路要多加小心,过冬的青蛙别着凉生病。
贪玩的松鼠备充足的食品,山里的孩子要给小树裹上冬衣。
”在这则童话里,秋姑娘如一个细心的大自然的姐姐,她一一嘱咐大雁、青蛙、松鼠、孩子,在这细致呵护的言语之中,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姐姐关爱弟弟的心。
在这浓浓的深秋里,让学生一一读来,真是让人涌动起春日的心潮澎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春夏秋冬,四季转回,他们大略地
知道,可是对于秋的具体的意象表示,他们并不太清楚,秋来了,你怎么知道秋来了?孩子知之甚少,有切身体验的,除了天变冷了,树叶黄了之类,其他的意象并不太清楚。
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知道秋来了?让他们对秋产生立体影像。
波利亚曾指出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秋姑娘的信》就是力求创设一个连续的、整体的情境,引导儿童沉浸其境,乐学善学,感受关爱。
本篇课文研读的重点应是通过字里行间让学生体会秋姑娘对小动物和小树的关爱之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孩子们在读中发现,读中悟情。
读出形,读出神。
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把秋姑娘当作是他们的姐姐,一个对弟弟妹妹呵护有加的姐姐,通过这样的角度,姐姐会怎么写信给她的弟弟妹妹们,孩子们理解起来,想象起来也就多了一份温情,也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走进文本,从而使文本与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唱出秋日里一首温暖的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枫叶,那一封封御寒的信,温暖着你,温暖着我,温暖着读文的孩子……
《秋姑娘的信》
一备是实力雄厚的,对《秋姑娘的信》解读很到位。
现在作简单综述,仅以归纳的方式感谢”汉韵“组长的付出,感谢各位的参与。
你的收获,我的服务,都是一种缘分和幸福。
秋
把“秋”作为解读视角,让孩子知道,春夏秋冬,四季转回。
“山泉”认为对于秋的具体的意象表示,孩子们并不太清楚。
除了天变冷了,树叶黄了之类,其他的意象并不太清楚。
所有她认为作为教者要体会编者意图,“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知道秋来了?让他们对秋产生立体影像。
”
刘淑贞老师也选择了秋的角度“秋”,古往今来一直被文人墨客所歌咏。
《秋声赋》的萧瑟肃杀,《三峡之秋》的多姿多彩,《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都令我们历久难忘,而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课《秋姑娘的信》则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童话般温暖的秋天。
”
爱
58号认为这是一篇爱的播撒,“小朋友们也要像秋姑娘那样懂得关心别人、体贴别人,朋友间要互相关心”。
诗
79号从教者的角度看:这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小诗,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特别是6、7两自然段中“咦”、“哈”二字儿童情趣跃然纸上,有利于引导学生读出感觉。
问
51号教孩子做个有心人要“对语气的观察和体味,一个“咦”,一个“哈”,太有趣了。
“咦”读的时候真是忍不住就把小脑袋歪过来,充满了疑问,后头就有个大大的问号。
“哈”观察之后有了答案,写信用完啦,恍然大悟,自然就是表达强烈感情的感叹号了!这两个语气词带头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有个停顿,有具体的情景似的,孩子们读起来真的很带劲的。
还可以一个问,
一个答呢!”
图
有解读从语文插图切入:课文中漂亮的画面可以利用挂图展现在黑板上,也可以做成课件,让教材变得活起来。
课前还可以带着孩子走出教室找找秋天,观察一下校园里的花朵、树木、小草;等有什么变化,丰富孩子们的感性体验。
信
有解读就抓住“信”作为媒介。
给谁写信?信的内容?
89号认为这是独特的“枫叶信”。
枫叶信”飘进了课堂。
“你们看,秋姑娘真的来给朋友送信来了,枫叶信也飘到我们这儿来了!”,“小朋友,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会给哪些朋友写信?”
科学
有解读认为:文中包含着科学道理真好!文章中秋姑娘信的内容向我们介绍了大雁要南去,飞很远的路程,青蛙要冬眠,松鼠要赶紧准备充足的食物,不能老是贪玩了,小树也要裹上冬衣用来抵御严寒;文中自然界的枫叶,由缀满枝头,到片片落尽,这些相关事物的变化,无不传递着秋去冬来的信息,也告诉了我们季节变更的相关知识,文中内容安排自然有致,生动引人,毫无机械说教之弊。
13号也认为《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话。
课文生动有趣,全文以童话的形式,描写了秋去冬来的季节特征,以及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准备越冬的情形。
文章构思精巧,文字优美。
教学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要力避烦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科普童话则还借助童话角色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讲明科学知识和科
学现象。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可以利用图画、剪贴画、音乐等再现童话形象,使童话形象活起来。
通过角色扮演,使儿童进一步进入童话世界,训练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童真
天之子一下子进入解读的情境,“读完课文,直恨不得自己就是其中一位收到秋姑娘信的幸运儿,那些美丽浪漫、带着浓浓人情味的信啊,别说孩子,就是身为大人的我们也希望能收藏几封呢。
文中秋姑娘的好朋友,只列举了“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韵律
梦轩版主:文章的每一句话都由两部分组成,节奏非常明快,行文的时候有意地选择了“i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动物
86号的解读进入了动物世界。
秋天里:刺猬、熊、蜗牛、乌龟、蝙蝠、蛇等冬眠;天鹅、丹顶鹤、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像大雁南飞;蜜蜂、蚂蚁、野兔等像松鼠一样“准备食物”;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
食品
有网友从“咬文嚼字”:第四自然段这样写道:“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我手头的是04年版的教材,还有是06年版的教师用书,发现,04年用的是“食品”,06年用的是“食物”,揣摩了一下,当初用食品,肯定是为了押韵,而后来为什么会改成食物呢?可能还是考虑的科学的严谨性吧,查阅《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食品,商店出售的经过加
工制作的食物;食物,用以充饥的东西。
可是我又找到了一些详解,“品是指各种供人使用或饮用的成品或原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
所谓食品,实际上是指供人们饮食的,可维持、改善或者调节人体代谢机能,具有营养性、功能性、多样性的食物类产品。
”我个人觉得,从意义的角度来说,用“食品”也无不可,况且这篇文字本就带有拟人色彩,而且,从押韵的角度来说,食品也更好些。
想像、创造
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文字的引导,插上想象的翅膀,相信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定会有更精彩的创造。
通过恰当的练习,让学生在想象、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一备留给的思考:
1.如果解读选择的仅仅是“解决字词、设计提问、布置作业,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怎么读、怎么说、怎么写,怎么想,怎么思,如何进行初读、细读、怎么说话练习”,那么我们的教材解与教学设计、教案、说课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怎么区别?
2.我们从诗歌、科学、自然、动物、音韵、美学等角度来进行解读,那么我们与这些领域的专门研究者的解读又有什么区别?如何做到不被他们所殖民?如何彰显教育人、语文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