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全文翻译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全文翻译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Rod Ellis 全书汉语翻译引言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我们尽可能的描述理论,而不是提出理论,所以,本书不会有意识地凸显任何一种二语习得的方法或理论作为已经被认可的看法。

其实,现在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二语习得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描述和解说隔裂开来,所以,对于我所选择描述的理论解释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我自己的观点倾向。

这本书写给两类读者,一类是二语习得课程的初学者,他们想整体了解二语研究的现状。

二是想明白学习者怎么学习第二语言的教师。

因为是二语习得的初级教程,第一章列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观点。

接下来的几章各自阐述一方面的理论观点,然后第10章汇总所有理论以对二语习得的不同理论进行全面研究。

每章后面提供可进一步阅读的参考建议,这可以指引学生进入二语研究快速发展的前沿领域。

但是,应该想到许多读者是第二语言或外语老师,所以本书也应该让他们对课内和课外的二语习得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按传统,是教师决定课堂上学生学习什么和按什么顺序学习。

例如,语言教科书就把既定的内容顺序强加给学生学习,这些课本设想书中设计的语言特征出现的顺序和学生能够接受并习得的顺序相同。

同样,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会这样做,他们认为精选学习内容和把教学内容排序将有利于教学。

但是除非我们确定教师教学计划和学生的习得顺序相符,不然我们不能确定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师不仅决定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他们也决定第二语言怎么教,他们决定教学法,他们决定是否操练,操练多少,是否纠错和什么时间纠错以及纠到什么程度,教师们根据他们所选择的教学法来处理语言学习过程。

但是,又一次,我们不能确保教师选择的教学法规则和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进程是相符的,例如,教师可能决定关注语法的正确性,而学习者可能只关注自己的意思是否被理解,不在乎语法是否正确,教师可能关注操练灌输一个一个语言点,而学生却可能整体上把握语言问题,逐渐的掌握在某一相同的时间处理各种语言点的能力,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可能不是教师的教学法所设想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成熟的标志: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假设发展成为一系列的理论模式。

总之,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母语和目的语母语: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也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由您最先接触和习得的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的概念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三、习得与学习这一对概念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

习得: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及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四、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依据学习者语言习得环境来区分。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目的语在该国家是工人的交际工具。

外语习得,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工具。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获得方式和环境。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例:你过来了吗?你说对的。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诞生那天起,就与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2、区别:首先,就研究对象而言,母语者的语言系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其次,研究目的不同,第三,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分析和解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简单来说,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先从整体描述两种语言,在选 择对比的语言项目,然后对比选出的语言项目,最后预测。
12
13
2.难度等级: 下面是二语习得专家Rob Ellis提出的六个难度等级(degrees)
⑴两种语言里语言成分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都是“S+V+O”。
⑵学习者母语两个语言点对应目的语一个语言点。如英语中的 “borrow”和”lend”在汉语中都是“借”。 ⑶学习者母语中的语言点在目的语里没有对应成分。如英语中的定 冠词the、韩语敬词、泰语表示说话人性别的成分,汉语普通话中 都没有。
11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1.对比分析的步骤: ⑴描写(description):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 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⑵选择(selection):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⑶对比(comparison):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 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⑷预测(prediction):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
18
THANK YOU
19
17
⑵ 根据对比分析有些预测的错误并未出现,而出现的错误 却无法预测。 ⑶ 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 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 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也 是不全面的。 ⑷ 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能作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的产出 是创造性的,不是那种刺激—反应的模式。
对比分析的背景对比分析的背景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 first language, 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共 同特点:1)最早习得,常在家庭环境中习得;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 共同特点:1)都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 握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 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在学校、 家庭教育或自学。
performance) • 语言系统中的用法与具体用法(usage /use)
母语、第一语言
Steinberg(1982): 母语通常指本民族的语言, 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发育正常的儿 童、最初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抚养人使 用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与其民族、国籍 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与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如:跨国婚姻家庭。 第一语言往往就是母语。
• 文秋芳.2010.二语习得重点问 Nhomakorabea研究.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外语 • 习得与学习 •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
得 •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ompetence /
区别第二语言与外语对引进国外外语教学 理论及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第一语言和外语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 两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第三章 对外汉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

第三章 对外汉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

*他买了二本书。
(二)程序
1、经典程序 (1)描写
(2)选择
(3)对比
(4)预测
2、针对教学和习得的对比程序
(1)发现。即在教学中发现值得进行
对比研究的语言点。 (2)选择。发现的问题,有些跟母语 关系密切,需要进行对比研究。
(3)对比与解释。通过细致的描写、
(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
儿童接受的母语,大多由亲属输入,
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 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 言。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 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
(六)文化
儿童习得母语时,沉浸在和母语息息
相关的文化之中。他们在用母语交际 时很少出现因文化误解造成的交际障 碍。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往往没有沉浸在 相应的文化之中,缺乏相应的文化知 识,这对学习一种语言会有不利影响。
(1)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习得问 题的。 (2)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 调认知一方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 的影响。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
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母语 的过程,应看做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 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而学习 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在大纲的反映。
四、输入假说
(一)习得—学习假说 “自然获得”(也叫“习得”)与“正式学
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
(二)自然顺序假说
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
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 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王建勤)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很显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的是第二语 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 机制,学习者的策略等问题。 这些研究试图回答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 得第二语言这个基本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语言教师的期望可以作 出某种程度的承诺。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最终要服务于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回 答语言教师提出的有关语言获得的问题。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那么,第二语言习得发展到今天已有40年的 历史了,学科本身的理论建设已经有了长足 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否可以对语言教师的期 望作出一些承诺呢?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依然不能作出完全肯定 的承诺。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原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本身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语言系 统交织在一起,涉及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 习者的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的 态度、动机和策略等内在和外在因素,使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比母语习得研究复杂的多。 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依然是“黑箱”或“灰 箱”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
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期望




上世纪80年代,Lightbown (1985)曾经谈 到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期望问题。 在当时,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是一个新 学科,这个学科本身的发展不到20年。 学科本身还有许多自身的理论建设有待进一 步发展,许多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她认为,语言教师对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期望过高。
四、考试


本课程实行开卷考试。 课程结束前,请各位同学从课堂讲授内 容自选题目写一篇论文。 字数在3000字以内。 本课程共2个学分。 缺课30%不给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之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之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之概论首先,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是指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听、说等方式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

相比之下,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已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上,学习并使用另一种语言。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如教材、教师等。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有许多理论来解释这个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和通信策略假设。

输入假设认为学习者只能通过大量和适度难度的输入来习得第二语言。

而通信策略假设则关注学习者为了完成交际目标而使用的一系列策略。

另外,还有赖尔森-强度假设认为情感和情绪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同人对语言习得的天赋和能力各不相同。

例如,有些人天生对语音的敏感度较高,可以更容易地习得发音。

其次,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学习者需要接触到足够地有意义和丰富的语言输入。

此外,社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社群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都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的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学习者使用各种策略来帮助他们习得第二语言。

例如,重组策略是指学习者将已知的语言元素重组成新的语言形式。

还有输出策略,即通过使用新学的语言来练习和巩固。

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快地习得第二语言。

除了理论和策略,教学方法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法规则和翻译。

而现代的语言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真实交际。

例如,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在语境中进行真实的交际实践。

总而言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差异、语言输入、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有效的第二语言习得计划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 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 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 识 ”(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 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 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 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塞林克:中介语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1. 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 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 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 第二语言的规律。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 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4.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 言交际活动,没有大纲和教材;学习是在 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语 言规则。 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都较 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较少,但学习效果 通常不佳。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 识的规则的掌握。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 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 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 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 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 在这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 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 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
8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1 研究对象不同 2 目的不同 3 方法不同
.
9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1 研究目的不同 2 研究范0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informal learning),儿童大多是通过这 种方式来获得母语的。(下意识,隐性知 识)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 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 在课堂学习的。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 境而言的。
.
6
五 自然地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 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 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完整word版)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完整word版)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Rod Ellis 全书汉语翻译引言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我们尽可能的描述理论,而不是提出理论,所以,本书不会有意识地凸显任何一种二语习得的方法或理论作为已经被认可的看法。

其实,现在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二语习得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描述和解说隔裂开来,所以,对于我所选择描述的理论解释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我自己的观点倾向。

这本书写给两类读者,一类是二语习得课程的初学者,他们想整体了解二语研究的现状。

二是想明白学习者怎么学习第二语言的教师。

因为是二语习得的初级教程,第一章列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观点。

接下来的几章各自阐述一方面的理论观点,然后第10章汇总所有理论以对二语习得的不同理论进行全面研究。

每章后面提供可进一步阅读的参考建议,这可以指引学生进入二语研究快速发展的前沿领域。

但是,应该想到许多读者是第二语言或外语老师,所以本书也应该让他们对课内和课外的二语习得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按传统,是教师决定课堂上学生学习什么和按什么顺序学习。

例如,语言教科书就把既定的内容顺序强加给学生学习,这些课本设想书中设计的语言特征出现的顺序和学生能够接受并习得的顺序相同。

同样,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会这样做,他们认为精选学习内容和把教学内容排序将有利于教学。

但是除非我们确定教师教学计划和学生的习得顺序相符,不然我们不能确定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师不仅决定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他们也决定第二语言怎么教,他们决定教学法,他们决定是否操练,操练多少,是否纠错和什么时间纠错以及纠到什么程度,教师们根据他们所选择的教学法来处理语言学习过程。

但是,又一次,我们不能确保教师选择的教学法规则和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进程是相符的,例如,教师可能决定关注语法的正确性,而学习者可能只关注自己的意思是否被理解,不在乎语法是否正确,教师可能关注操练灌输一个一个语言点,而学生却可能整体上把握语言问题,逐渐的掌握在某一相同的时间处理各种语言点的能力,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可能不是教师的教学法所设想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
21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 Competence: (in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a person’s
internalized grammar of a language. This
means a person’s ability to create and
understand sentences, including sentences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 It also
includes a person’s knowledge of what are
and what are not sentences of a particular
-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 的第二语言习得
• Naturalistic SLA: It may happen in natural settings, as when children acquire their mother tongue: no one teaches children any grammar rules, but by age five or six, they are said to be in good command of almost all the basics of their mother tongue.
-
16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

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

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的证据: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

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前者指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后者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概述(推荐文档)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概述(推荐文档)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2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3 中介语研究§4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5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6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8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9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10 多元发展模式§11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母语VS目的语母语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本族语”。

一般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可指其母语或第一语言,也可指他的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一语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二语指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一语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

二语的概念只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

习得acquisition VS学习learning(1)就语言获得的方式而言: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informal learning,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formal learning,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2)就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而言:习得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subconscious learning。

学习指有意识的conscious语言知识的获得。

就语言获得的知识类型而言: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知识是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认为通过习得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分别属于不同的且互相独立的类型,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有接口观点:认为显性知识通过操练可转化为隐性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促使学习者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表层上的对比分析受到学者质疑。
二、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对比分析的理论阐述包含三方面:即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及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1、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
(1)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分布,甚至文化迁移至 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正迁移与负迁移。
(3)差异(difference)&
常指其母语或本族语,是就语言习得的时 间而言的。 第二语言: 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包 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四语言或其他 更多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 的,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具体概念及实例辨析
概念辨析: 母语及本族语 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 举例分析: 海外华人 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地区的多
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用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偏误分析: “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
第一节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
language learning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
克拉申( Krashen):“习得” (acquisition) 为隐性知识, “学习”(learning)为显性知识, 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 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其观点为“无接口观点” (non-in-terface position)和“强势观点” (strong version)
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由其研究对象 决定:
1. 涉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研究——语言学 2. 涉及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心理学 3. 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心理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SLA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 R.Ellis(1986)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一个研究SLA 的框架,他称所列因素为SLA的“key issues”, 这些因素是:情境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差异、语言输出。 除了如上关键问题,SLA研究还较多地关心如 下两个问题:1.第一语言的作用;2.正规训练
上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这个时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大发展的阶段, 对比分析衰落之后,偏误分析应运而生, Lightbown (1985) 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学者们大都把Corder 1967年发表的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以及Selinker 1972发 表的 “Interlanguage” 这两篇文章看作这个学科建 立的标志。
上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批判对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正象Corder(1967)指出的那样,这种影响之 一就是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70年代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创建, 一个是以Dulay和Burt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二语 言过程和规律的学问。SLA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 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母语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 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 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 如外语教学法理论)的 基础理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左半球侧面观
语言与认知(2/2)
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人的语言受到认知的影响这是无可争辩 的事实,但语言对认知的影响,则是一个 颇有争议的问题。
几个方面:
(见下页)
1.语言相对论的假设:1956年Whorf提出,语言本身 的性质可以导致对现实观察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语 言的人由单词所联想到的事物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可 能得到对事物共同的认知。如汉字“牛”同英文中的 各种相似单词的对比。 2.语言与思维:语言对人的思维活动有影响。对正常 人而言,语言的物质特征是引起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因, 也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借助于语言还能巩固 和表达思维的成果。 3.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语言理解先于语言产生,这 是儿童语言习得的一条最普遍的定律;许多证据也表 明,语言的发展依赖于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是语言 发展的基础,但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也有极大的反作 用。 随着儿童语言的逐渐发展,成人就有可能 利用语言向儿童传授社会历史经验,这无意会对儿童 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且,随着语言的 发展、概括力的增强,儿童认识事物的水平将不断提 高。
第二节 语言习得的 一般条件和共同规律
语言和脑
语言与认知
语言习得的阶段
语言和脑(1/2)
人脑的大脑半球与语言 大脑半球的单侧化现象 (动物的大脑是左右对称的,而人类左右两半 球的功能却不对称。左半球与语言活动有关。)
大脑左半球侧面观
语言和脑(2/2)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语言与认知(1/2)
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1.对比分析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至今)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
2.心理语言学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 【理论基础】: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LSA是一条“自然”的 途经,不是简单的模仿。 【标志理论】: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 Corder的偏误分析理论及随后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 (interlanguage)。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SLA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 R.Ellis(1986)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一个研究SLA 的框架,他称所列因素为SLA的“key issues”, 这些因素是:情境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差异、语言输出。 除了如上关键问题,SLA研究还较多地关心如 下两个问题:1.第一语言的作用;2.正规训练 的作用。
Chomsk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不仅 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而且重新唤起了人们对 语言与认知关系这一传统课题的兴趣。
主要观点
1.语言中的句子有两个结构层次: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They are flying planes. 2.语言具有深层的一致性,即深层结构对所有语言来说 是共同的元素,可以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与生成。 3.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一种生成的系统。这是因 为一种深层结构可以转换为不同的表层结构(如各种句 式的转换)。
L1、母语、L2和外语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获得的语言,特殊情 况L1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族语或外国语对 应。对多数人而言,母语就是出生后最先习得 的语言。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母语。 第二语言:人们获得第一语言后所习得和使用 的语言统称为地了如语言。 外语:有人认为是母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有人
第3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
讲授者: 国教院 李丽丽
课时:
5 课时
时 间: 2010 年 1 月
E-mail:lilyinbox@
第三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语言习得的一般条件和共同规律 第三节 L1习得与L2习得
第四节 对比分析与对比分析假设 第五节 :
偏误分析与过渡语(中介语理论) 第六节 学习者策略
认为是非目的与环境下学习的母语之外的语言。
L2习得与L1习得的共同特点
习得者都必须具备习得语言的条件和能力。(认知能 力、视听、发音器官) 都必须有语言习得的环境(家庭、社会、课堂) 都需要习得语音、词汇和语法(哑巴语言、聋子语言) 都需要习得语用规则和文化:
语用规则是关于如何使用语言的规则。它涉及到某 个语言集团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点等。一 种语言的语用规则也与该语言的文化密切相关。
研究L2习得的意义
SLA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理论上,它可以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 的发展做出贡献。 重要的实践意义概括如下: 1.有助于改进L2教学;
2.有利于促进L2学习者的学习; 3.有利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研制.
SLA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SLA研究的发展大致可以范围2个时期。
语言习得的阶段
1.语言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左右)
2.语言发展期(1岁以后)
句法的发展:
单词句-电报句-完整句-复合句-句子理解的发展
语用能力的发展:
2岁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巧妙的交际能力。
大脑左半球侧面观
第三节 L1习得 & L2习得
L1、母语、L2和外语 L2习得与L1习得的共同特点 L2习得与L1习得的不同点
当前,SLA的研究出现了多学科、多种训练辐合会聚 的局面。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生理 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我国的SLA语言习得研究
在我国,SLA研究起步较晚,在70年代末和80 年代初才开始重视SLA的研究。研究基本上是 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汉外对比,主要目的 是发现汉语与外语的异同,预测第二语言学习 者所犯错误和难点,改进外语教学。和教材的 编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起步更晚,对外汉语 与教学理论最初偏重的是汉语本体的研究。
第一节 导论
L2习得的一般概念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研究L2习得的意义 L2习得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L2习得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2习得的一般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 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 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的学问。是语言学的一个分 支,也可以看做心理学的分支。交叉学科、边缘 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