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与出路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ff85cb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1.png)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与出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困扰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的一门课程,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的困局与问题,如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道德价值的混乱、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寻找出路,努力解决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困局1. 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在社会中并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和融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大难题。
2. 道德价值的混乱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了混乱的状态。
有些人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丧失了道德底线,有的人在面对道德选择时迷失了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现象十分严重。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等问题,造成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差异化,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不平衡。
二、出路1.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程应当更多地体现多元化、开放性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和人民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注重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
3.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减少城乡教育资源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刍议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8bee203ca32d7375a41780df.png)
第2 7卷 第 5期
20 0 6年 9月
云梦学刊
J ural fYun 6Ig o n o m " 1
Vo. 7 No5 1 . . 2
S p 20 e .0 6
我 国社会转型 时期道德 失的原 因及对 策刍议
刘 志 军
一
值观念 , 建构个人的道德体 系。 因此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 元 的社会 , 这种格局一方面使 自由、 平等 、 开放 、 等价值 理性
观念得 以伸 张; 同时 , 由于市场过分强调个体 价值理念 的确 立, 从而使当 前的道德状况 出现了紊乱 和真空现象 。 些领 一 域道德失范 , 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 、 个人主义滋长 。 造成道德 失范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 , 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根源的解释 ,
生 了曲扭变形所使然 。要扼止道德失范现 象, 必须完善社会 主义道德 , 加强道德人格 建设 , 力推进道德法律化、 极 制度化进 程. 真正落实道德教育。 关键词 : 社会转型 ; 市场 经济 ; 道德失 范; 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8— 5 B 2 01
文献标识号 : A
文章编号 :06 66 ( 06) 5 0 7 — 3 10 — 3 5 2 0 0 — 0 6 0
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一些理论 存在片面性 ,一些 内容不管
占有欲 , 世界上 再也没有其他值得追求的 目标了。 有不少人
就这样从金钱 的主人 变成了充满铜臭味 的殉葬品。反映到 道德观念上 就是人格并不重要 和善恶标准 的黑 白颠倒 。正 如马克思所 指出的那 样 , 在货 币的驱使 下 , 一些人把忠贞变
伦理道德观念 。 市场经济由于它 本身具有功利性 、 竞争性和 盲 目性 ,同样 会把失去理智的人们引进冷酷无情 的金钱战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9c0c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e.png)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当前社会的道德失范,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从当前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背景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道德失范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道德失范是指原来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逐渐失去对人们的约束力,而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整个社会缺乏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导致社会行为混乱无序的一种道德状态。
本文所理解的道德失范是在行为层面上的道德失范,指具备社会道德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群体,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违背或者故意破坏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是积极的、向善的、进步的,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这是道德现状的主流,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只是少数人和一些领域的行为,是道德状况的支流,但是,道德失范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加以积极的引导。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欠缺、职业道德观念不够、家庭美德失范现象客观存在。
当前市场经济机制有一些不完善,存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情况,同时,多元道德价值取向的存在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产生混乱,法制不健全、道德教育不足的情况也存在。
道德失范是以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为了切实有效的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我们既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和法制体系,又要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内化作用,从经济、制度、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推进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社会的道德状况。
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调节作用问题论文
![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调节作用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2ed49edd88d0d233d46ad5.png)
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的调节作用问题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72-01摘要在社会转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道德是一种软性制约,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使道德的权威性与制约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弱化。
我们应确立与现代化目标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积极推进社会转型期伦理道德观念的发展,发挥道德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调节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伦理道德上的支持。
关键词社会转型伦理道德调节作用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由于社会诸要素及其联系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新旧社会发展模式的更迭过程。
从字面意义上说,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变革。
在社会转型阶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的剧烈变化,改变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社会背景和机制传统道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面临严峻的挑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样态随之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深刻而广泛地改变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社会背景和机制;道德是一种软性制约,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更为彰显和加剧了道德权威的弱化,从而使道德的权威性与制约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道德的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品质等,其内容构成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等;道德的客观方面指特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等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阶级社会,道德主要表现为阶级的道德,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道德也有其共同性或相似性,因而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存在着相互借鉴的问题。
小议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之殇与重构
![小议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之殇与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891325d07f1922791688e817.png)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7期Dec2012[摘要]在这个转型期中,社会问题频频出现,社会矛盾也愈显尖锐。
道德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的调节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道德失范现象凸显,道德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道德体系面临解体的危险。
这种转型时期道德的阵痛表现在社会人们的唯利是图,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轻视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发展。
因此,改善社会因转型而带来的道德困境,促进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加强社会的道德体系重构就刻不容缓,应从观念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法律、制度层面,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道德失范;社会转型;道德重构[中图分类号]C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66-03小议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之殇与重构赵(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一、社会转型中的道德现状伴随着经济改革的大潮,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趋于个体,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地多元化和复杂化。
传统道德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在社会转型时期逐渐地减弱,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
(一)社会转型中的利益泛滥“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哲学争辩的问题之一,争辩的焦点就是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正如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指出的那样,逐利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在平衡物质与道德时,却尤看重后者。
儒家先哲的孔子就提出义比利的重要性,而鄙视社会行为中重利而轻义的行为。
被尊为“亚圣”孟子更是提出“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的“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我国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是重视道义而看轻物质利益。
古语有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c18512964bcf84b9d57b93.png)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人们的思想活动也产生了复杂、多变的特点,由此引发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转型”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社会学现代化理论,是用来表示一种社会结构向另一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和变迁。
它阐释了社会结构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意味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会有深刻的变革和调整,这就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在信息纷繁复杂,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复杂、反复、多变的特点。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制度与利益关系上的矛盾非常容易集中于观念领域”。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何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道德建设遇到的问题中国的社会转型虽起始于鸦片战争时期,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才有所缓慢发展,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发展中,社会转型都处于极度缓慢的发展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革才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国社会转型才逐步发展起来。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矛盾和冲突。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机制不健全,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导致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过大,资源分配不均,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引发了诚信危机、心理失衡、缺乏社会归属感使得人们无所适从。
于是,诸如李婷案、范跑跑事件、小学校园砍杀事件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案件频频发生。
这些由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的滑坡事件,表明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
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c3d9db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9.png)
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4年。
然而,在这个看似高科技、发达的时代里,我们所面临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却是与历史上所面临的一样严峻、充满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一、思想道德的缺失2023年的今天,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思想道德的缺失。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挑战。
我们似乎失去了对于公共文化的关注、对于公众道德的追求和维护的责任感。
这使得社会上的滋扰事件,恶俗行为、道德沦丧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社会荒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荒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任何时代都有经济转型的需求,但是,在当前这个转型时期,社会荒化呈现出更为严重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贫富分化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象。
比如富二代、网红、90后、00后等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收入,但在日常抉择上仍缺乏高度的道德素养。
三、网络思想独立网络思想独立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挑战点。
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言论、发表观点和接收信息。
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不受任何审查限制,虚假、负面的言论、流言蜚语、八卦等在网上四处流传,这就使得网络思想独立变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四、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又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难点之一。
个人主义是指人们关注自我利益,而不关注或忽视了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建设中,它也是一个限制社会发展的因素。
在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个体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对于道德、互帮互助等社会价值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
五、应对之道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道德、美德的教育。
其次是学校教育,需要老师们传授良好的道德、正义和创新观念。
再者是社会教育,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应该针对性的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
论文 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
![论文 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https://img.taocdn.com/s3/m/5c9a12df6f1aff00bed51e89.png)
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的探究李科霖、丁俊、熊磊、方紫稷、魏小岳、王昱霄、宋国峰摘要:“道德滑坡”! 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 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事实上, 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
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滑坡; 道德失范; 社会转型;老人倒地无人扶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都没有把“老人跌倒,要不要扶”作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只有今天,当我们可以邀游太空,可以强于不少西方国家,可以享受丰裕生活的时候,它突然成为了说不清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它怎么成为了问题。
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一桩桩案例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扶起摔倒老人要面临如此巨大的风险,那么举手之劳的善举便成为了义无反顾的冒险。
谁来保护我们行善?谁来鼓励我们与道德同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社会的道德怎么了?今天,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传统的道德文明却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
我们拥有的数千年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知从何时起,竟沦落到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地步。
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信任危机彭宇案之后便有人痛心疾首,称道德一夜之间倒退30年。
自此之后,屡屡遇及此事总有彭宇案的身影。
但道德真的因为一个法院判决就彻底沦丧了?社会道德在彭宇案之前没多好,也无法证明之后更差若你足够细心,记性足够好,也许有所意识,其实在彭宇案以前,有老人街头摔倒,哭天抢地,亦是冷眼旁观者居多,孩子欲扶助,家长却横加劝阻的情形居多。
公众的道德水准本来就已经斯文扫地,并未因彭宇案的出现而发生惊人的质变,更不是由于法律判定了彭宇必须作为一个冤大头,才导致道德大滑坡——什么时候,我们走在了道德的上坡路呢?不必低估彭宇案的意义,然而更不能高估。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283e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0.png)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然而,这样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道德失范问题的凸显。
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体系的约束下,人们的行为偏离了道德底线,表现出自私、贪婪、不公等不良行为。
道德失范问题不仅在我国,也是许多转型期社会的困扰,但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首先,我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在社会转型中面临巨大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谦卑、勤劳、忍让等道德价值观被广泛灌输。
然而,社会转型导致了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崛起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导致一部分人对于功利主义和个人价值观的过分强调。
这种悖离传统道德的趋势,使得道德失范问题得以滋生。
其次,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道德失范问题也与个体心理和文化认同的转变有关。
在传统社会中,个体的文化认同通常是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规范来决定的。
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人的个体认同感受到了冲击和动摇。
特别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感到孤独、无助和紧张,失去了对于社会的认同感。
这种心理困境导致了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放松和偏离,进而引发了道德失范问题。
第三,社会转型期间,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之间的缺乏适应与协调,也是道德失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转型不仅仅关乎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了社会关系和权力的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了道德规范的缺失。
一些人利用法律空白或漏洞寻求个人利益,或者以某种特权地位逃避法律的制约。
这种法律和道德之间的鸿沟使得道德失范问题愈发严重。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加强道德教育和引导。
传统的道德观念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道德行为的价值和重要性。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信念危机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信念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47f1568e8762caaedd33d487.png)
一
般 情况 下, 徒 对其所 信仰 的宗 教教 义 中道德 规 信
范的遵 守, 不是 出于纯粹世俗 功利 的考 虑, 也不是 出 于外在的强制 , 而是 内化 为一种 自觉的意愿 。 作 为对 世界 和人生 的 一种超验 理解 方式 , 而 形 上学往往 赋予道德 以终极 的价值 。道德 作为一种 终 极 的价值规定 , 赋予人 生世俗功利 的终极意义 , 而 从 构 成 了道德 主体 自我理 解 及人格 修 养 的核心 部分。
强 制 的 强制 ” 道德 本 质 上是 自律 的, 意 味 着基 。 它
体 的道德行 为显然是一种 自律行为 。 对 于 一般 民众 , 德 规 范更 多 源 白民间信 仰 、 道 风俗 习惯 。尽 管源 自民间信仰 、 俗 习惯 的道德规 风
范 不像 源 自宗教 教 义 或形 而 上 学 的道德 规 范 那样
第 1卷 第 3 l 期 2 1 61 0 1年 )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OUR NAL OF BEJNG II UNI R I Y OF T CH VE S T E N0L 0GY ( OCI CINCE DI I S AL S E S E T ON)
中图分 类号 :B 8.2 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l 7 0 9 (0 0 0 4 —0 6 卜 3 8 2 1) 3 0 2 4 1
生 活, 其 信 徒 对教 义 的遵 守却 采 取信 仰 的形 式。 但
一
、
当前 道德 危机 的 实质是 道德 信念 基础 的 瓦解
在 当前社 会转 型 时期 , 会 生 活 中出现 了 比较 社
在 其信 念 层 面有 较 大 的 自觉 性 , 世代 相 传 的、 但 未 经反 思 的 民间信 仰 和风 俗 习惯 毕 竟 构成 了一般 民 众对 “ 人之 为人 ” 自我理 解 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 分 。 的
社会转型期师德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转型期师德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c2910da49649b6648d747b3.png)
磺熊
完
社会转型期师德的问题与对策
孙 惠萍 徐建 军 金坛 23 0 12 0
、
金坛 市第四 中学 ,江 苏
摘 要 社会的转型冲击着传统 的文化、 观念 、 价值追求 , 影响着 当前 的师德师风 。时代对教师道德又提出
论 坛
一
来 了更高的要求 , 理性审视 当前师德 问题 , 实有效地加强师德建设 已是 当务之急。 切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师德 问题 建设
2 8
心理健康, 改变着他们 的原有的价值追求 。 3长期 以来对“ . 教师专业化” 误读 目前, 全球都在流行着“ 教师专业化” 的主张, 但是人们 常常把教师 的专业化理解为提高教师 的教学水平 , 把教师
要 “ 人 ” 育 。
四 、 会 转 型 时 期 师德 建设 的策 略 社 当 前 , 化 、 想 、 值 观 呈 多样 化状 态 , 文 思 价 尤其 是主 导 价
转变的历史时期。 社会的变革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信仰与价 值观 , 导致社会上的见义忘利、 诚信缺失、 贪污腐败、 们的课堂中经常随心 所欲地或无意识地流传着。
2职 业倦 怠普 遍 .
漠、 公平缺失等 司空见惯 。 特别是西方的拜金主义、 个人主
义、 享乐主义等到腐朽思想的倾入, 使得传统的中华美德也
达地区的教师 , 工资待遇低, 再加上住房改革、 医疗改革等, 使得他们生活困窘 , 不能安心工作。这些都影响着教师 的
许多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 特别是毕业班教师, 不同
程度 地 有 心理 抑 郁 、 精神 不 振 、 眠等 心 理 问题 , 失 对外 界过 分担 心 和忧 虑 。有 些 教 师会 为 一 点 小事 而发 火 , 将 生 活 会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f9277b7fd5360cba1adb66.png)
向工 业 的 、 镇 的 、 城 开放 的现 代 型 社 会 转 变 的过 程 。f1 1社会 处
于 转 型 时 期 . 味 着 社 会 的 生 产方 式 、 活 方 式 、 益 格 局 、 意 生 利 价 值 观 念 等 方 面会 有 深 刻 的变 革 和 调 整 .这 就 容 易 引发 社会 的 不 稳 定 。 信 息 纷 繁 复 杂 , 益 主 体 多 样 化 和 价 值 取 向 多元 化 在 利 的今 天 . 们 的思 想 活 动 也 呈 现 出 复 杂 、 复 、 变 的特 点 。 人 反 多 “ 会 转 型 时 期 的 大 量 事 实证 明 . 济 制 度 与 利 益 关 系上 的 矛 社 经 盾 非 常 容 易 集 中 于观 念 领 域 ” 2面 对 错 综 复 杂 的 情 况 , 何 。【】 如 加 强 人 们 的 思想 道 德 建 设 成 为 我 们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被 一 些 青 少 年 相继 模 仿 的 现 象 ,充 分 显 示 了社 会 转 型 时 期人们道德准则的失范。
二、 中国社会转型时 期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存 在的原 因
当 前 我 国 的社 会 转 型对 人 们 的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产 生 了 了深 刻 的 影 响 , 虽 然 是 每 个 国家 在 转 型 时 期 要 经 历 的一 个过 程 , 这 但是 不 同 的 条 件 下 、 同 背 景 中 , 成 的 原 因 都 有 所 不 同 。在 不 形 既定 的社 会 条 件下 ,人 们 的 思想 道 德 建设 中 出 现 的问 题 是 由 多方 面 因 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其 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方 面 : 究 第 一 、 会 转 型 时 期 使 人 们 的 价值 观 产 生 了 混 乱 。 直 以 社 一 来 中 国 传 统 文化 对 人 们 的价 值 观 的塑 造 就 是 重 集 体 轻 个 人 、 重 精 神 轻 物质 。然 而 , 着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的转 变 , 场 随 市 经 济 中激 烈 的竞 争 环 境 使 得 人 们 为 了生 存 和 发 展 而 逐 步 开 始 追 求 自身 的利 益 , 加上 外来 文 化 的 侵 袭 , 再 资本 主 义 价 值 观 的 影 响下 . 国的 传 统 价值 观遭 到 质 疑 , 国 的 主 导 价 值 观 也 产 我 我 生 了动 摇 。 第 二 、 场 经济 的 复 杂性 影 响着 人 们 思 想 道 德 的建 设 。 市 中 国 的市 场 经 济 虽 然 已经 发 展 了一 段 时 期 , 了 一 定 成 就 , 依 有 但 旧处 于 起 步 阶段 。生 产 力 的 不 发 达 导 致 人 们 在 拼命 创造 物 质 财 富 的 同时 . 略 了精 神 文 明 的建 设 。 市 场 竞 争 的 激 烈 导致 忽 而 优胜劣汰 , 利益 主体 之 间 的争 夺 在 所 难 免 , 济 体 制 的转 型 也 经 导 致 了 利 益 的再 分 配 , 然 会 引 发 诸 如 权 钱 交 易 、 必 以权 谋 私 、 贪 污 腐 败 、 害社 会 的一 系列 社 会 问题 , 危 同时 也 产 生 了道 德 失 范和信仰危机 。
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c30ecc8bd63186bcebbc0a.png)
2C reL el tvn M.d rs rd c lcmetHo rn s i e 是 : 影、 电 电视 节 目等 内容 因 素 、 品 或 品 牌 ( 有 知 名 度 , 产 原 信 【]ar aF r &Se e E wad .Po utpae n: w ba d p er e s nJ o ra Ad et ig 0 6witr O evi ] o i 誉) 观众 ( 、 对广 告植入 的态 度 、 对品牌 的熟悉度) 其所处 的环 ap a ntl i o [ .Jun l f vrsn . 2 0 ( ne) 、 3B r T o s y F.T e eomet eH eacyo et a i ot e s ・ 境 因素 以及产 品或品牌 的植入过程 ( 入模式 , 入 的深 度和 [] ar ,h ma h edvlp n fh irrh f f c :nhs 植 植
都 被 人 们 广 泛 关 注 。 当下 的 中 国 处 于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 体 都 得 统的、 业化 的、 闭半 封 闭式 的社 会 向现代 的、 整 农 封 工业 化的、 开
到 了发展 , 方方面面也面临着转型 , 但 随着转型压力 的递增 , 社 放 式 的 社 会 转 型 , 从 简 单 操 作 的粗 放 式 经 济 向复 杂运 作 的 集 是
理沧视野
中 国转 型期 社会 道德 失 范 的原 因分 析
陈
( 中北大学, 山西
思
太原 005) 3 0 1
【 摘
法。
要】 文章针 对 中国社会 出现道德缺 失现 象, 分析 出现 的原 因, 结合 中国社会 的发展 的现象来论述 , 并 最后提 出对此 的看
社会转型中中国道德价值观危机及重建
![社会转型中中国道德价值观危机及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da240d1b6edb6f1aff001f1a.png)
在 中 国的国 门 向世界 敞开 的同时 ,西方 文化 也 大举 进人 中国 ,在 带给 中 国先 进管 理经 验和 发达 科 学 技术 的 同 时 , 人 主义 、 政 府 主 义 、 乐 主义 等 个 无 享 腐 朽 的观念也 侵入 人们 的头 脑 ,不 断 冲击 中 国传 统
的道 德 和观念 。信 仰 的慢 慢 缺失造 成 了社会 道德 危
且 司法 执法者 道德 伦丧 事件 的层 出不穷 ,更 是摧 毁 人 的道德 信仰 的 可怕力 量 。
四、 重建 道德 精神 的措 施与 建议
( 重 塑道德信 仰 的灵魂 一)
五 四运 动到 打倒孑 家店 , 掉 中国书 , L 扔 到上个 世纪5 0
年 代 的移 风 易俗 、 旧立 新 , 到 “ 革 ” 年 的 “ 破 再 文 十 与 传 统 决裂 ” 全盘 反传 统 的浪 潮 一 波 接一 波 , , 国人 遗 忘 了在 漫长 历史 中形成 的道 德 、 值 , 价 逐渐 坠人 了道 德 危机 的鸿 沟 中。 ( ) 二 经济原 因 我 国 的市 场经 济体 制在 一步 步走 向完善 。但 在
开启 了中 国新 文化 运动 ,但 全面 的反传 统思 潮又 使 国人 的精 神 陷入 了虚无 ,人们 义无 反顾 的投 入到 全 盘 颠覆传 统 的思想 和社 会运 动 中 ,结果 是传 统 的道 德 观念 作为 维系 家庭 、 社会 伦理 的功 能荡然无 存 。 从
符合 , 以上种 种 , 与 中 国的传 统 道德 背 道 而 驰 , 都 而
但 是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 技 的进步 , 多新型 的犯 罪 科 很 不 断 出现 , 没有 相应 的法 律与之 配套 , 而导致 在 却 从 道德 领域 中出现盲 点 。 而在 现实 生活 中 , 各种 各样 的 灰 色黑 色交易层 出不穷 ,网络上 出现一 波又 一波 的 “ 肉搜 索 ”人 们 在 网上 肆无 忌惮 的辱 骂他 人 , 人 , 以揭 露 他人 隐私 为乐 ,这些 现象 的 出现法律 尚没 有给 予 明确 的界定 。 法无 禁止 皆 自由” 即使 与道德 标 准不 “ ,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论文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cf18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5.png)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论文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早年彭宇案的影响,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崩塌,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公众的主流价值观缺失等,致使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路人见死不救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我国必须重建社会诚信体系,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相关制度,以求走出扶不扶的困境。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全文如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人民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社会道德领域问题却层出不穷,中国社会道德正在遭遇改革的“阵痛”。
关键词:“扶不扶”;社会道德;道德困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社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实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但社会道德领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新旧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的冲突,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毒奶粉”、“小悦悦”事件、“潜规则”、“学术不端”等一系列道德失范问题。
一,社会道德问题的典型――“扶不扶”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扶不扶》着实火了一把,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直指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路遇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早在小品《扶不扶》之前,社会舆论就已经开始关注“扶不扶”问题,2006年“彭宇案”的发生如蝴蝶效应般扩散开来,此后“许云鹤”“殷红彬”等案件的发生使社会更加关注此问题,诸多因搀扶摔倒老人而被讹诈以及遇到老人倒地围观不救等新闻屡见报端。
2012年8月,上海一名老人倒地,围观路人无人敢扶,引来过路外国女子大骂;2013年6月,四川三名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最终诬陷者遭刑拘;2014年广东一男子因扶摔倒老人被讹诈,选择以死证明清白;2015年2月,浙江一名老人摔倒在地,23人经过却无一人搀扶,最终导致老人被汽车碾压而死;2015年5月四川一名小学生在扶起倒地老人后,却被诬陷是撞人者,在目击者的证明下才还以清白。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5d9e0cce2f0066f4332236.png)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我国当下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期,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代表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不断受到挑战以至日趋瓦解,而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又还未形成,因此部分人群在心态上开始呈现出某种价值虚无主义的趋势。
他们弱化人际交往中情感、友情的因素,增加经济、功利的因素,逐渐否定信仰的作用,导致信念丧失、职业道德败坏,表现出对善的漠视和对恶的纵容。
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虚无的影响下,一部分人产生了内心价值诉求上的困惑,道德信仰处于缺失状态。
作者认为,道德信仰缺失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缺乏主导道德规范观念的原因。
因此,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信仰应当明确理想信念方向,既不能抛弃中国传统道德信仰精华和近代革命精神,又不能忽视公民日常物质利益需求和心理利益补偿需求;既要体现当下的现实性,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在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王尔德与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对唯美艺术价值的追求,以道义和仁爱的力量来对人们灌注一种人文关切。
通过“爱”的教育以及唯美“艺术”价值追求来超越虚无,从而化解内心道德困境,达到在个人层面上重建自我内心道德的目的。
标签:社会转型;道德困境;信仰缺失;个人道德重建中圖分类号:B82-052根据社会学学者的论述,社会转型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我国当下即指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
简而言之,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改变。
然而,现实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上大多也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社会新型时期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甚至有些人在精神层面上处于道德信仰缺失状态。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863d1f9f61fb7360b4c65b5.png)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及深入到中学生群体中,通过与中学生接触,交流,谈话,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综合各地区,各学校中学生的行为表现,目标追求,等多种信息,下面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道德;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这一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标准部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思想上,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思进取、怕苦怕累、虚度年华,对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据调查显示,在学习目的方面,不到1/3的中学生表示学习是为了国家和社会进步,而近一半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
这就需要学校坚持并强化德育在首位的意识,健全德育制度,制定德育计划,明确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这些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科学文化本领。
二、中学生知、行、意不统一一方面,国家、学校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部分中学生还是积极参与,但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却不讲究道德,表现在不尊敬师长,不尊老爱幼;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愿意帮助别人,对弱者、贫者无同情心;以我为中心,个人主义严重;不团结同学,缺乏合作精神;不关心集体、不爱护集体,甚至以牺牲集体利益来维护个人利益。
这些都需要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去融化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问题
姓名:刘畅班级:会计C102 学号:10654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其中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尤其突出。
道德滑坡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使社会道德提升,也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字:转型时期社会道德道德滑坡公正合理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特别是对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社会心理领域的影响尤为突出。
以至于在转型期部分社会成员中的道德水平下降和道德冲突上升。
这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生活健康有序发展起到反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生活环境的稳定。
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我爸是李刚”“郭美美事件”“彭宇案”等都刺痛了大众的神经,社会道德也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都没有把“老人跌倒,要不要扶”作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只有今天,当我们可以邀游太空,可以享受丰裕生活的时候,道德突然成为了说不清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它怎么成为了问题。
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一桩桩案例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扶起摔倒老人要面临如此巨大的风险,那么举手之劳的善举便成为了义无反顾的冒险。
谁来保护我们行善?谁来鼓励我们与道德同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社会的道德怎么了?今天,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传统的道德文明却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
我们拥有的数千年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知从何时起,竟沦落到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地步。
转型期间的道德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上,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由“人民的公仆”变为“利益的获得者”当前党内腐败现象被大量纰漏后,人们开始对道德普遍失去信心,道德情感迅速淡化。
而当前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尚未形成,使得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政治资源在社会范围内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人们的社会心理必然失衡,进而产生对是和会道德的质疑,甚至作出不道德的行为。
在经济上,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只是初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却在各种体制不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以及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经济主体的趋利性的条件下,使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倒退性道德信仰危机滋生。
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尤其是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由此产生的对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可以说,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是导致人们道德价值混乱的根本原因。
在文化上,传统的道德规范体系显然无法满足当前新的历史条件对价值观的需求,它的主导地位已逐渐消退。
而目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社会并存着多元化的价值观。
在现实中,德行与幸福不能达到统一。
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德福统一的社会;一个具有伦理权威的社会,
一定是一个善恶因果性能够有效运行的社会。
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在一个社会中每个或者是大部分讲德行的人都得不到好报,或者说讲道德的人的生活比那些自私自利的缺乏道德者过得更糟,也就是说这个社会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不健全,那么这个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量“为善未必幸福,作恶未必遭殃”的现象,使道德成了获取幸福的障碍,道德自然就失去了魅力和感召力,道德信仰危机的大量存在就自然而然了。
美国思想家莱恩霍尔德.尼布尔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却仍要求人无条件地讲道德,把道德的本性看作是自我牺牲,就会造成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在道德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困境,传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提倡的“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道德规范的缺失,使得部分人的道德观走向了极端,礼仪缺失、不讲诚信、损公肥私的情况屡屡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
现在一些人能够很容易地就某一道德事实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作出善恶评价,但是却仅此为止,没有去实施道德行为的动力,而当自己处于利益与道德相冲突的情境中时,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矛盾就变得非常尖锐。
道德成为了嘴上的事,成为了评价别人的标准,到自己身上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此,能否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使社会道德整体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又不偏离轨道?
我认为在社会道德建设上,必须有政府,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政府层面需要通过立法使道德规范有法律保证,使行善能有善报,更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大力降低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让政务透明,为社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让民众对道德更加关心,更加注重每个人的道德建设,从上而下的实现社会道德的提高,从政府到社会的每个成员。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应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迈出坚定的脚步。
首先应该立足于传统,把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与现实融合,弘扬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讲究诚信,生财有道等。
其次,使道德体系与法律规范相一致,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
集体主义原则要求在尊重个人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与个人情感、个人权利的和谐。
道德体系应当强调发扬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再次,在完善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强化道德“认同”,在全社会达成道德价值共识。
新的道德规范只有为广大人社会成员所理解、认识、形成价值共识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要发挥其对社会成员较好的社会控制作用,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内植于社会成员心中,成为其自觉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