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六届东芝杯教学比赛教案

合集下载

东芝杯数学高中教案

东芝杯数学高中教案

东芝杯数学高中教案
教学内容:代数方程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能够利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2. 代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复杂代数方程的解法。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求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白板、教学PPT、代数方程相关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代数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代数方程的意义及应用。

二、讲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代数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常见的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系列代数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四、应用实例(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进行解答。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代数方程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结束。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代数方程练习题,加深对代数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代数方程的定义与性质,能够熟练解决代数方程问题,并能够将代数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41
化学
西南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Biblioteka 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40
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比赛结果
科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参赛选手
人数
数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40
物理
西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z c s 教案新部编本、说课稿

z c s 教案新部编本、说课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z c s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区别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理解它们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基础。

zuo的读音。

课前准备:3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单韵母、声母卡片,吸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谈话激情。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黑板出示单韵母、声母卡片,指名认读、齐读)小朋友们真能干!有位小朋友啊想和小刺猬、蚕姑娘比一比谁最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学好吗?二、学习声母“zcs”的发音。

1、学习z的读音⑴出示画面,这个小朋友会干什么?(小姑娘会写字,她在黑板上写的字母是z。

)⑵出示字母卡片z,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把写字的“字”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

自由试读。

⑶听老师示范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

⑷学生练读,先跟老师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⑸老师小结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

⑹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习c的读音⑴出示画面,这是谁?谁能扮演小刺猬说说“我会——”。

出示拼音卡片c,刺猬的“刺”读第一声、读得轻短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

⑵试读这个字母,师范读,发音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摩擦力教学设计(东芝杯参赛教案)

摩擦力教学设计(东芝杯参赛教案)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所有实验均源于生活现象,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并学会用物理的眼光观察世界。

运用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和数据图象的能力。

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在探究中得到科学的熏陶,对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个人情感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为滑动摩擦力的自主学习做了重要性的铺垫。

这节课与重力、弹力均是力学的概念课教学,我们力求通过对这几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收获深刻认识力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与传统教学相比,本节摩擦力教学内容顺序有所调整,首先是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再介绍滑动摩擦力。

之所以要这样处理,是因为可更好的体现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的先后顺序。

本书教参将摩擦力的教学安排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摩擦力的教学起始课,主要研究静摩擦力。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还有,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存在有如下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静摩擦力中的“静”字;不会根据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误认为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设计理念本节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然后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安排学生进行猜想、还有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同学们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讲解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讲解

启发 识别
学生 出这 进一步化解
以数 是
“结 构 的 稳
的眼 两数 定性,字母
光看 和与 的 可 变 性 ”
字母 两数 这一难点,
式子 差的 并为下一节
乘积 内容的学习
的结 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 P156
1. 牛刀小试
教师 学生 由浅入深的

作用,培养
学生抽象概
括能力。
例 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教师 学生 1. 根 据 变
(1) ( p q)( p q) ;( 2) (3 x 2)(3 x 2) ;
(3) ( x
1 y)( x
1 y) ;
22ຫໍສະໝຸດ (4) (b ac)(ac b) .
引导 学生 以数
思考 识别 解决
式理论,设 计了不同形 式类型的典
通过不同类别的典型例题强化所学的知识, 例题安 组练习; 可以让学生从会做的题开始做起, 让每个
同学的排生刺合都激理有模,可有以式层做,次的从感题特,目殊符,合都到学有一生发般的展,认自引知己发能导展力学水的生平题抽。象同
时给出一组简单练习, 让学生体会并且掌握公式的 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例题,练习,习题得到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
值。
【教学重点】 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 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 计算机、 PPT 、flash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于 9991 。”其速度之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 事,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

第六届“腾飞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案

第六届“腾飞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案

第六届“腾飞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案第六届“腾飞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案第六届“腾飞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alk 北城小学:陈宝凤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too.2.能够认读音标:/3:/,/a/,/J、/,/3/,/l/,/r/,并能朗读Pronunciation部分例词。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at’s your hobby?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too.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句型:He/She likes…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2.教师准备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和五年级下册第四、五、六单元Let’s 1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3.教师准备Pronunciation部分的挂图。

4.教师准备各种展览活动的海报,可参照A Let’s talk部分的替换图,也可以自己带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海报。

5.教师准备一些名人照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课前两分钟1.热身(Warm-up) (1)连锁问答操练。

教师对一名学生说:“I like…What’s your hobby?”该学生回答后向别的学生提问,依次进行。

(2)教师出示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和五年级下册第四、五、六单元Let’s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同桌根据卡片开火车问答操练,如:What’s your hobby? I like….2.预习(Preview) (1)教师放A 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并拼读动词短语。

第二节东芝杯教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韩黎

第二节东芝杯教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韩黎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本科2006级韩黎【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第3节《楞次定律》。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

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学习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这恰好为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

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学情分析】高中生智力已有很好的发展,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还需要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且他们思维活跃。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已经能够应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判定感应电流的有无,但不会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已掌握了安培力的计算,也能够熟悉地应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教案(东芝杯)

教案(东芝杯)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 (人教A版)第29-31页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参赛选手:***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指导教师:***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主题】二项式定理的发现【教材内容】1.3.1二项式定理【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二项式定理,能够正确写出简单情况下的二项式的展开式;掌握二项展开式的特征(项数,结构,系数等);了解二项展开式系数的几何排列规律(杨辉三角);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乘法公式的推广。

✧过程与方法:经历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特殊化的分析方法,发展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发展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领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数学表达的学习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欣赏二项式定理内在的结构之美,体验杨辉三角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32)(,)(baba++的展开式,归纳得出二项式定理。

了解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以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式32)(,)(baba++的特征,得出nba)(+展开式猜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计理念理念之一:基于情境的数学认知。

情境是认知的基础,一个“好”的情境能够引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在情境中认知,对情理念之二:关注过程的教学策略。

形式化是数学的重要特征。

教学的重要任务应该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理念之三: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也要让学生掌握、领会数二、教学过程4.师生交流,议一议(50秒)如图2,从O出发走到N(只能向上走或向右走),则具体的走法路线以及相应的走法数分别是:表2引导学生寻找具体的行走路线计算相应的走法数汇报表格完成的情况PPT展示具体的行走路线及相应的走法数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交流,加深对所得结果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数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学设计

.第二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课题: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①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授课对象:高一学生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黄泽君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的魅力在于,她能以稳定的模式驾驭流动的世界!【课题】《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①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课时安排】第4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黄泽君【教材分析】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但《标准》中没有对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作具体安排,只是建议将数学建模穿插在相关模块的教学中。

而“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节只是通过六个例子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为以后的数学建摸实践打基础,还未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建模的真实全过程。

本节课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数学建模案例,以弥补教材的这一不足。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需要熟悉前面已学过的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数学模型、数学建模两个概念;(2)掌握框图2——数学建模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函数模型的思想与方法;(2)提高学生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2)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

【教学重点】框图2——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键】方案二中答案的探究;关键是运用合情推理。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1.初步理想化在单位时间内,该水槽能通过的流水量取决于水流速度和它的横截面积。

我们将问题通过比较以上五种方案和横截面设计为【板书设计】走进数学建模世界一、四、六、二、七、三、五、八、附: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但却没有教材,没有具体内容。

关于选拔第六届东芝杯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的通知

关于选拔第六届东芝杯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的通知

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2014] 第59号关于选拔学生参加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的通知各学院:为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锐意创新”的优秀理科教师后备力量,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质”的交流平台,教育部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举办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和人数选拔对象为数计学院、物信学院和化材学院2011、2012级本科生,各学院选拔出1名参赛学生。

二、比赛形式和内容各院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并组建院内专家组进行评选,比赛内容包括:教案评比、模拟授课、即席讲演及现场提问,具体要求如下:(1)教案设计:参赛学生提交2000字左右教案。

教案应具有较强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可附加其他图表和照片等作为具体说明材料。

(2)模拟授课:学生根据教案进行模拟授课,每位学生规定时间为15分钟。

(3)即席讲演:各参赛学院出五道即席演讲题目,学生在比赛会场抽题后进行即席讲演,每位学生规定准备时间为3分钟,讲演时间为3分钟。

建议即席演讲题目围绕学科基本素养、学科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命题,要求具体、明确、清晰,注重考察参赛选手的教育理论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现场提问:评委根据学生教案设计、模拟授课及即席讲演情况进行提问,每位学生规定时间为2分钟。

三、比赛时间安排2014年9月—10月各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比赛,选拔出参赛代表,在院内公示一周。

于11月15日前提交如下材料到教务处质管科:选拔出的参赛学生报名表、参赛学生比例,比赛照片、赛后总结报告、即席演讲题目(五道)、参加决赛的选手名单(附件1)和教案(教案统一使用PDF格式,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一式8份,并同时上交教案的电子版)。

附件: 参赛选手报名表教务处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东芝杯获奖教案【范本模板】

东芝杯获奖教案【范本模板】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授课对象:八年级(上)的学生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林佳佳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题】15.2.1 平方差公式【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

【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林佳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²–△²”。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纠正片面观点: “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

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

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还有人说,学了数学没有用!果真如此吗?请看2。

问题解决宏业住宅小区的花园,起初被设计为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后因道路的原因,设计修改为:北边往南平移2.5米,而东边往东平移2。

5米。

试问修改后的花园面积和原先设计的花园面积相差多少?解:如图(1),原花园的面积2S a=.(1) (2)修改后的花园如图(2)所示,其面积( 2.5)( 2.5) S a a=+⨯-后222.5 a=-.所以,2222( 2.5) 2.5 6.25S S a a-=--==后(m²)。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讲解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讲解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05级本科生 (510631) 林佳佳编者按:由中国教育部国际交流司与师范司,以及东芝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2008年11月30日在北京落下帷幕。

在参加数学模拟授课、教案评比、即席演讲三项决赛的12所师范大学中,华南师范大学的林佳佳夺得冠军(三项均列第一),北京师范大学的郗鹏获亚军,南京师范大学的朱嘉隽获季军。

三名获奖选手每人除了获奖励高级笔记本电脑一台之外,并获得免费赴日进行短期访学。

本刊刊登获得第一名的教案,以飨读者.【课题】15.2.1 平方差公式【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林佳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²–△²”.✧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1) (2)()().S a b a b =+-阴还有人说,学了数学没有用!果真如此吗?请看 2. 问题解决宏业住宅小区的花园,起初被设计为边长 为a 米的正方形,后因道路的原因,设计修改为:北边往南平移2.5米,而东边往东平移2.5米. 试问修改后的花园面积和原先设计的花园面积相差多少?解:如图(1),原花园的面积2S a =.(1) (2)修改后的花园如图(2)所示,其面积( 2.5)( 2.5)S a a =+⨯-后222.5a =-.教师 引导 分析 讲解学生 听讲 思考 观察使学生看到数学中的公式反映了实际问题中的客观关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纠正 “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第四届东芝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物理三等奖----动量定理教案

第四届东芝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物理三等奖----动量定理教案

东芝杯·中国师范高校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参赛教案2011年10月·武汉《动量定理》教案【教材版本】本课题选自人民教化出版社2010年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的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动量与动量定理》。

【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1)理解动量定理内容与公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2)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动量定理;(3)能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动量定理的推导与应用中,体会物理学的演绎推理方法;(2)通过对变力作用下动量变更的探讨,感受物理学的试验探讨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在视察分析生活实例中感受学问的价值,培育酷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爱好;(2)在探究试验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实力【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与试验探究动量定理说明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变力冲量的探讨【教学资源】DIS试验系统,铁锤一个,充气锤一个;学生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教学,从竞赛分析入手,在引导学生体会“缓冲”现象的根底上,通过问题探讨、自主探究、试验探讨、老师指导等教学策略探究冲量与动量变更之间的关系。

通过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与动手理论活动,深化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进步其探究学习的爱好,浸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本设计的根本思路是:从钉钉子竞赛中感知缓冲的作用,到理论推导出冲量与动量变更量的关系,产生定性相识到DIS试验定量探讨,然后从图像分析得出变力冲量与动量变更量的关系,最终得到动量定理,以此来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引入请男生谈谈失败缘由为什么锤子软就钉不进去?拟软。

2.思索缘由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视察分析、提出问题情境分析锤子软,在钉钉子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延缓了作用过程。

钉不进去说明钉子受到较小的力钉钉子时,锤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在运动状态变更的过程中,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时间的延缓有没有什么定量关系呢?1.分析钉钉子过程;2.思索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关系1.体验逻辑思维过程;2.过渡到探讨力的大小与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参赛教案(东芝杯)

参赛教案(东芝杯)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 (人教A版)第29-31页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参赛选手:***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指导教师:***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主题】 二项式定理的发现【教材内容】 1.3.1二项式定理 【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识记二项式定理,能够正确写出简单情况下的二项式的展开式;掌握二项展开式的特征(项数,结构,系数等);了解二项展开式系数的几何排列规律(杨辉三角);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乘法公式的推广。

✧ 过程与方法:经历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特殊化的分析方法,发展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发展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领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数学表达的学习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欣赏二项式定理内在的结构之美,体验杨辉三角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32)(,)(b a b a ++的展开式,归纳得出二项式定理。

了解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以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式32)(,)(b a b a ++的特征,得出nb a )(+展开式猜想。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创设情境 问题驱动 引导探究 数学交流 理念之一:基于情境的数学认知。

情境是认知的基础,一个“好”的情境能够引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在情境中认知,对情境中的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并超越具体的情境,理解情境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思起于疑,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得学生学得更主动,学得更扎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第二届东芝杯教案 天津师大《力》教案

第二届东芝杯教案 天津师大《力》教案

参赛教案对应课程:上科版八年级物理70-72页5.1力参赛选手: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许潇5、1力学科:物理授课年级:高二教师姓名:许潇【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用具】模拟火箭装置,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两个带挂钩的弹簧,多媒体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一课时(20分钟)一、素质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养分析和归纳能力,会物理就在身边。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享受着力的作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被里所困扰而无法自由飞翔。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结论需要在一定的观察、是有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得出。

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可以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力、力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词,对学生来说一点多不陌生,但学生对力不只是“不知其所以然”,连“知其然”的也不多。

学生已有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什么是力?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反作用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学生很难说清楚,对学生来说,他们见到的是“力可以打碎一只玻璃杯”,“力可以让汽车动起来”,“力可以把物体举高”等力的作用的具体事例,而并没有形成力的概念。

东芝杯集体备课记录2022年

东芝杯集体备课记录2022年

匆匆忙忙,一个学期过去了,算不得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多思、多想,团结同事,共同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这样的,思想和行动。

在本学期中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一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扎实深入组织全组教师地进行条体备课和主题研讨等教研活动。

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间题,现将本期的教研活动总结如下: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落在实处。

本学期进行了7次集体备课。

主备教师能在“集体备课”前深入分析教材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并在三天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给组内教师。

在集体备课时以说课的形式介绍本课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条、教学流程、作业与练习配备。

1、主备教师能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闻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共案。

我们就按照共同研讨的共案来上课,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2、本学期进行了8次主题研讨活动。

主题研讨活动主题都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而定,在本学期的研讨中我们一年组教师找到了差距,看到了提高了教学质量的信心。

3、五月份全体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讨论部分的展示活动,虽然取得的成绩不够理想,但收益很大,对以后的教研活动有很大益处。

1、更加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并及时反恩自
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情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逐步加强本组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条体备课程序,力求达到完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
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
参赛教案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化学第41页-43页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学生
参赛选手: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娅萍
选手专业:化学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
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讲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教材地位: 本课题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承接必修1的“氧化还原反应”,对选修4“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进行铺垫。

知识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重点是讲解原电池原理及化学能直接转化电能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及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生能够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锌与稀硫酸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举电池在日常生活、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讨论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 教学流程设计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